景点 | 简介 |
---|---|
浙江天台山风景名胜区 | 浙江天台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座落于浙江省东中部的天台山,东连宁海、三门,西接磐安,南邻仙居、临海,北界新昌。是驰誉海内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和济公的故乡而闻名于世。 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又被列为“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风景区总面积达187.1平方公里,风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古以来有“大八景,小八景,有名有胜三十景,究竟共有多少景,数来数去数不清”之说。天台山集诸山之美,其最大的特点是古、幽、青、奇。东晋文学家孙绰在《游天台山赋序》中描写道:“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足迹遍天下,三上天台山,写下二篇游记,并将《游天台山日记》赫然标于《徐霞客游记》篇首。清代著名学者潘耒在游览天台山后发出了浩叹:“吾足迹半天下,所见名山岳镇多矣,大率山自为格,不能变换。掩众美、罗诸长、出奇无穷、探索不尽者,其惟天台乎!……台山能有诸山之美,诸山不能尽台山之奇,故游台山不游诸山可也,游诸山不游台山不可也。”对天台山的自然景观作了高度的评价。 天台山风景名胜区 天台山的自然景观得天独厚,人文景观悠久灿烂。这里即有汉末高道葛玄炼丹的“仙山”桃溪,碧玉连环的“仙都”琼台,道教“南宗”圣地桐柏,天下第六洞天玉京;又有佛教“五百罗汉道场”石梁方广寺,隋代古刹国清寺,唐代诗僧寒山子隐居地寒石山,宋禅宗“五山十刹”之一万年寺和全国重点寺院高明寺;还有那画不尽的奇石、幽洞、飞瀑、清泉,说不完的古木、名花、珍禽、异兽,因而获得“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的美称。 “佛国仙山”还造就了无数神奇的传说。千古流传的汉朝刘晨、阮肇采药遇仙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天台山是天然的植物园和动物园,奇草异木、珍禽异兽极多。有隋梅、唐樟、宋柏、宋藤,有被称为“长生不老药”的乌药和“救命仙草”的铁皮石斛。尤其是广布千米高山的云锦杜鹃,龄逾百年,古干如铁,虬枝如钩,枝繁叶茂。每年暮春,淡红、嫩黄之花竞相开放,花大而艳,一树千葩,团花锦簇,望之似锦若霞。树之古、面之广、花之盛,全国少见,为天台山一大植物奇观。另外,还有大灵猫、 苏门羚、云豹等珍稀野生动物。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天台山的风景旅游资源。 天台山不但自然风光奇丽秀美,人文积淀深邃厚实,而且旅游的区位条件也相当优越。往东有“蒋介石故居”所在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雪窦山,北有“越中胜境”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和新昌大佛城相接,南有温州雁荡山,西有浙中金华双龙洞,兰溪诸葛村和东方好莱坞──东阳横店影视城,可谓旅游要冲、黄金地带。现在,以天台山为中心,涵盖浙东的二小时旅游经济圈正逐步趋于成熟,浙江旅游界为此编有“天台居中,游遍浙东”的顺口溜。 天台是中国最早产茶地之一。天台山盛产优质高山茶叶——云雾茶,还诞生了东方茶文化——中国茶道。天台山还盛产中药材、有白术、茯苓、石斛等名贵药材1000余种,其中“天台乌药”品质独特,是中医的“长生不老药”。 “石梁”牌高山蔬菜生长在千米高山,是无污染的绿色产品,已远销上海、山东、福建、江苏及本省各城市,并出口到香港、澳门。浙江天台山风景名胜区 浙江天台山风景名胜区 浙江天台山风景名胜区 天台山风景名胜区 |
华顶国家森林公园 | 华顶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游览路线:停车场——莲花池——茅蓬——茶圃、休闲阁——云锦杜鹃林——葛仙茗圃——归云洞——拜经台——龙爪池——黄金洞——太白读书堂——华顶寺——智者泉——王羲之墨池——华顶避暑山庄介 绍 位于县城北25公里,景区面积7.5平方公里。华顶峰是天台山的主峰,海拔1098米。身临绝顶向西南眺望,能看到八大山峰,华顶山状如莲花的花心,四周群山向而拱之、层层相裹、形似花瓢层层围裹,象八叶莲花。“华”是“花”的古字,又当天台最高处,故称华顶。 华顶高寒,夏季平均气温不超过25度,是得天独厚的清凉世界,是理想的避暑胜地。这里植被茂盛,自然风光优美。 其中尤以变幻无穷的云海、璀璨夺目的日出、清香甘冽的云雾茶、灿若云霞的云锦杜鹃、江南罕见的隆冬雾淞和银装素裹的华顶晴雪而名扬中外,“杜鹃、观日、雾淞、雾茶”被称为“华顶四绝”。 华顶还是茶的故乡,盛产华顶云雾茶,相传三国吴时葛玄在此植茶,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日本、韩国茶叶原种地,杭州龙井茶引种之地。在这里度假品佳茗,是最大的享受。 华顶山主要景点有建于晋天福元年的华顶寺,至今香火鼎盛,游人如云。还有广袤的葛仙茶圃、拜经台、太白读书堂、黄经洞等。 [葛仙茶圃] 历史悠久,是三国吴时高道葛玄手植茶圃所在。据 《天台山志》记载:“东汉末年葛玄植茶之圃已上华顶。”归云洞口几株茶树称为“茶祖”,至今依然生机勃勃。 每年四五月间,云雾茶飘香之际,也是硕大的红、黄色云锦杜鹃盛开之时,华顶峰呈现出一片“瑶池天府”的美景。 [拜经台] 沿着宛蜒的公路登上华顶最高峰,有上万平方米的空旷地,曾是陈隋之际的智者大师求拜(楞严经)的地方,故名拜经台。这里可眺东海、北瞻钱塘、西望括苍、南招雁荡。常年晓雾岚烟,白云缭绕,云气氤氲盘结,又有华顶归云之称。 拜经台是观日出的最佳处。每年秋高气爽,凌晨登上顶峰,看到一轮红日跳出海面,宛如一个巨大的火球,光华烨烨,灿烂夺目。 [太白读书堂] 唐时,李白登临华顶峰,挥毫写下了“天台晓望”的旷世诗作,高吟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并在山上结庐潜读。拜经台下数百步,有纪念唐李白的“太白读书堂”。 [黄经洞] 曾是书圣王羲之求师白云先生裂帛书写黄庭经的地方,在如今的避暑山庄附近的“右军墨池”,是王羲之苦练永字八法洗笔之处。 交通 汽车北站有班车前往美食·住宿·购物 景区内有华顶避暑山庄提供食宿,非常方便。 地址:台州市天台县石梁镇华顶景区 类型:森林山 游玩时间:建议2-4小时 电话:0576-83091112 官方网站:http://www.tthds.com/ 开放时间: 7:30-17:00 门票:50元 华顶森林公园 |
琼台仙谷 | 琼台仙谷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琼台仙谷在县城西北8公里处。这里是典型的花岗岩峡谷景区,素有小黄山之誉。沿峡谷北行,山崖对峙,奇峰纷呈,绿水碧潭,飞瀑流泉,渐行渐高,越入越奇。 主要有八仙湖之清秀,双阙峰之雄奇,悬空廊之精巧,龙潭瀑之壮美,跨鹤台之孤耸,通天栈道之俊俏,仙人座之灵气等美景。景区毗邻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桐柏抽水蓄能电站,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仙道文化底蕴和现代化大工程的雄姿,完美的结合,让人神往。 [琼台双阙] 这里溪涧曲折,两山夹峙,一峰在溪谷绝壑中擎天而立,高约30米,犹如石笋,又似青螺倒饮于水。古人以溪谷为舟,螺峰为篙,故名“螺溪钓艇”。 石笋上游有碧螺潭,潭水碧绿如茵。潭左有一剑形瀑布泻于两岸之间,上有一石横嵌,俨若石梁,此即“小石梁”,梁内有葫芦潭,峭壁坠瀑。徐霞客称此景“非石梁所能齐也”。 [仙人座] 在琼台,出峡缝,往南转弯便来到“仙人座”。是在崖壁上自然形成一个浅龛,一人盘坐,绰绰有余,可以想象,当天高气爽之夜,又值明月当空,在此俯视沟壑明灭虚幻,夜岚飘渺,岂不是一片难以名状的神话世界。相传琼台是王乔驾鹤飞升之所。宋代张无梦曾在此炼丹。 相关传说:这里是“仙谷”,相传轩辕皇帝在此受金液神丹,晋周灵王太子王乔曾治理桐柏金庭入兼管吴越水旱常乘鹤往返于此,东汉刘晨、阮肇在此遇仙,八仙常在这里度凡聚会。 这里是“道源”,相传汉时道教丹鼎派代表人物葛玄在此炼制金丹,唐代高道司马承祯在此-,多次得到唐皇朝的征召,南宋张伯端在这里开创道教“南宗祖庭”。门票·开放时间 60元交 通 公交8路 |
天台国清寺 | 天台国清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清寺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城关镇北4公里处,是我国创立的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 国清寺曾毁于武宗灭佛和北宋宣和二年。宋建炎二年修复,名列“五山十刹”之一。清雍正十一年下诏重建,至清末、民国时期又有增建。寺院占地2公顷余,按四条南北轴线布列六百多间古建筑,面积超过1.3万平方米。 国清寺南宋列为“江南十刹”之一,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全寺总面积7.3万平方米、分为五条纵轴线,正中轴由南而北依次为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观音殿;还有放生池、钟鼓楼、聚贤堂、方丈楼、三圣殿、妙法堂(上为藏经楼)伽蓝殿、罗汉堂、文物室等,大雄宝殿正中设明代铜铸释迦牟尼坐像。像背壁后,有以观音像为中心的慈航普渡群塑,殿两侧列元代楠木雕刻的18罗汉坐像。构成一个拥有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3万平方米、8000余间房屋的古建筑群。 浙江天台国清寺与济南灵岩寺、南京栖霞寺、当阳玉泉寺并称我国寺院四绝。 |
龙穿峡 | 龙穿峡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天台山龙穿峡,位于天台县城西北部白鹤镇,因有八大瀑布,故称“天龙八瀑”。 龙穿峡风景区融山水、峡谷、飞瀑、洞泉、名木、花草、鸟兽为一体,以峰险、壁绝、洞奇、雾幻为主打特色,共有台岳春秋、秀溪观瀑、五泄流泉、太白临风、游龙戏凤、龙穿破壁、石门叩关、天池浴翠、空谷鸟鸣和三峡探险等十大景点。 其中,台岳春秋景区包括入口大门,游客中心,龙川飞渡廊、台岳文化长廊。游客一踏入文化廊,仿佛走进千年天台史。 秀溪观瀑区一桥、一湖、一亭、一瀑和谐自然,恍若天成,桥粗旷纯朴、野趣漾然;秀湖水清澈见底,一群群石斑鱼就象湖中的精灵。 司马瀑更是气势非凡,溪水流经峡谷陡遇悬崖,跌落入醉池,回旋澎湃后由前面一处裂口冲出,洋洋洒洒从80多米高的峭壁上呼啸而下,飞珠溅玉,晶莹剔透。 另有天池水色碧绿无暇,绕以一个个如披龙鳞的金色沙滩,纯净秀美。交 通 距上三线高速公路出口仅8公里,距天台县城18公里,台州市区107公里,距宁波市142公里,交通便捷。 |
华顶寺 | 华顶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华顶森林公园。寺前有拈花室、伏虎坛。山门悬挂着“莲花净域”的匾额。罗汉楼上层供奉五百罗汉,下层塑四大天王。东西两庑为客堂。 大雄宝殿和罗汉楼之间,虹桥跨水,雕栏玉砌,芳草茵茵。大殿五开间,轩敞壮丽,中奉释迦、迦叶、阿傩三尊佛像,左右塑二十天和十八罗汉。释迦背后奉观音、韦陀。后侧供智者大师、药师、达摩、定光、弥勒和伽蓝诸像。 1929年冬,华顶寺遭火。两年后,光慈接任住持,修建殿宇,规模初具。近年又修建了高18米的千佛殿。 背景知识:智者初到天台山,曾经一个人到华顶山露天坐禅,向西拜读《楞严经》苦修。后人就在修头陀行、摆脱尘俗烦恼的巅峰修建了茅蓬。宋初又建造了“降魔塔”和“智者大师拜经处”的石碑。 后晋天福元年,国师德韶在山麓创建华顶圆觉道场,宋治平三年改名善兴寺,即华顶寺。元代无见先睹住持期间,中外禅僧前来问法者络绎不绝,兴极一时。 |
天湖景区 | 位于城西2公里处,距上三高速天台出口3公里。天湖景区集人文、聚山水于一体,是台州旅游、度假、会议、拓展训练的胜地。 天湖景区内有现有攀岩、垂钓、游船、滑索、水上乐园、游戏场等参与性较强的休闲项目。三星级酒店正在建设之中,不久将建成对外开放。 天湖景区“三湖叠至”,由下天湖、中天湖、上天湖组成三叠湖,水清湖碧。这里“奇岩耸峙”,主要有观音岩、济公岩、猿啸岩、如来佛掌、熊猫戏龟、石羊拜佛、神雀饮瀑、古猿祈天等景点。 这里还是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隐修得道之地,是汉化佛教第一宗-天台宗真正的发祥地。拥有如来古洞、古壁朝阳、乾隆御碑等人文景观。宋大文豪苏东坡、大书法家米芾、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清高宗弘历都曾游历此地,并留下墨宝。 此外,景区还拥有长三角地区三大之最:最大的摩崖石刻弥勒佛;最大的财神殿;最大的石刻古字。 |
张文郁旧居 | 张文郁旧居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张文郁旧居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明、清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 张文郁旧居位于城关镇赤城街道的华光巷,是明代工部侍郎张文郁晚年的读书处,张文郁 (1578年-1655年),字从周,号太素,天台茅园(今莪园)村人。曾受命监修故宫皇极、中极、太极三殿。后辞职还乡,著有《度予亭集》。 张文郁旧居始建于明代末年,旧居原有的建筑规模很大,有“十八”道地之称。现存建筑的占地面积为2143平方米,由度予亭、来紫楼、三逸阁等组成,庭院内还点缀有假山、鱼池、小桥等,是一处兼有园林特点的民居建筑。 张文郁是明代重要的建筑工程管理者,其旧居是一处融合园林风格的明代传统民居建筑,对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价值。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
天台始丰溪国家湿地公园 | 天台始丰溪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始丰湖公园位于天县赤城、始丰、福溪三个街道交汇处,横跨始丰溪两岸,东至始丰三桥,西接新104国道,北临行政大楼玉龙路,南到规划中的滨溪南路。共分两个大的建设区块:A区约2600亩(始丰二桥至新104国道区块);B区约885亩(始丰二桥至始丰三桥区块)。始丰湖公园建安工程概算投资约6亿元,建设内容包括绿地景观、建筑景观、市民广场、休闲道路、景观桥梁等。始丰湖公园2012年12月份开工建设,启动挖湖、筑路、北侧绿道建设,2013年2月底基本完成公园主要湖面、主要道路、绿道的轮廓线。2013年完成始丰湖公园一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种植、文化工程、建筑小品、公厕建设、防洪堤等建设。 |
石梁摩崖题记 | 石梁摩崖题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梁摩崖题记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宋—清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 石梁,又名石桥,在天台县城东北17.5公里的山谷中,石桥周围的岩壁上有历代摩崖题记30余处,主要有:宋天台县令丁大荣篆书“盖竹洞天”、明甘雨隶书“飞梁悬瀑”、石纶正书“大观”、陈橘“神龙掉尾”、王榭行书“星桥胜概”、清刘(王敖)“前度又来”、曹抡选隶书“万山关健”、康有为正书“石梁飞瀑”等,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石梁西首有五百罗汉铜殿,铸造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由太监徐贵等施助,殿内壁三面铸有五百罗汉渡海浮雕,面相无一雷同。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
天台山国清景区 | 天台山国清景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初名天台寺,后改名国清寺,寓“寺若成,国即清”之意。南宋列为江南十刹之一,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清寺是一处文化积淀极其深厚文化千年古刹。陈隋之际,智者大师(538—597)在天台山创立了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宗派——天台宗。唐贞元年间日本高僧最澄至国清寺求法,回国后在日本比叡山创建了日本天台宗。11世纪,高丽僧人义天至国清寺求法,又将此宗传入朝鲜,国清寺遂成为日本、朝国佛教天台宗的祖庭。随着对外文化交往的深入,每年来国清寺朝拜祖庭的日、韩僧人达数千人次之众,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往的一个窗口。 国清寺,文物古迹荟萃,保存着大量的文物古迹,有历代御赐的金银器、铜铸品和丝织品,有碑刻、写经、书画,有木雕、玉饰、佛像,有中外文化交流的珍贵礼品。其中智者大师遗物贝叶经,经陈寅恪鉴定是古印度《莎恭达罗》梵文剧本。从隋塔上取下的七方菩萨像线画碑刻、寺内磅礴飞动的王羲之“独笔鹅字”碑、寺后唐代柳公权“大中国清之寺”、宋代黄庭坚寒山子诗、米芾“秀岩”、朱熹“枕石”等摩崖石刻,无不闪烁着千年古寺历史的灿烂与文化的辉煌。 |
玉京观 | 玉京观,玉京洞之右。道书称“天下第六洞天,上清玉平之天”。宋政和八年(1118)赐额建观。 嘉熙元年(1237),朝廷遣使投龙简,冲静大师高惟几兴建观宇,御赐沉香、斗真、钟磬及御书观额。附近有金钱池,相传晋僧昙兰憩此诵经,有神献金钱,昙兰弃于池中而得名。 |
高明寺 | 高明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智者塔院东行三里的山腰处便是高明寺,地处佛陇山间,峰峦环抱,幽溪环绕,环境幽美静谧,为智者大师开创的天台山十二古刹之一。 寺始建于唐,初名幽溪道场、幽溪禅院、净名寺,今存建筑为明万历年间重建。寺内佛经、文物颇丰,“高明讲寺”、“大雄宝殿”匾额均系康有为手笔。 全寺有10余座殿宇,200余间房间,殿宇巍峨,清幽雅致。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西方殿。 寺东有钟楼一座,楼中置铜钟一口,重5000斤。撞钟时山鸣谷应,声闻十里之外,故前人以“塔头风、高明钟、万年柱、国清松”为天台山寺庙四绝。 寺东幽溪亭,上刻“幽溪”两字,为智者大师手迹。亭对面有一巨石横空,四石相承,自成一洞,名“圆通洞”,掩映于丛林之中。洞附近有许多摩崖石刻,崖北峭壁上有一大“佛”字,直径达7米,为民国名僧兴慈所书。寺周尚有香谷岩、灵响岩、巾子岩等诸景。门票·开放时间 3元交 通 从北站乘往石桥或大同方向的中巴在途中下车即可 |
济公院 | 即济公西院。位于赤城山。西院建筑风格奇特,依势造房,体现济公形象、个性。这是天台籍建筑学家-齐康院士的力作。获得海内外建筑界的高度评价。1993年获全国“建筑师杯”优秀奖,1996年被评为浙江省风景名胜区优秀建筑。 主要由破袈裟、破帽、酒葫芦、破鞋、破扇等一系列象形“小品”组成。并以游廊相接,构思奇特,新颖,妙趣横生,是国内首创之建筑群体。 院内有二处奇水非常特别,引人注目。左边的叫“风沼”,水从洞顶滴下,奇怪的是旱天滴水不绝,雨天反而无水。右边的叫“龙池”,水自地下流出,终年不绝,人称“仙水”,传说能治皮肤病。 [袈裟台] 济公西院的前山门朝东而开,名“袈裟台”。门上高悬“济公院”匾额,两旁有“赤城绀宇传中外,宋代禅师旷古今”门联。 袈裟台依山就势建造,柱高13米,从基础直透屋顶。台的结构酷似破袈裟,四面透风,宛若褴褛飘然,有超凡脱俗之感,构成袈裟台屋顶的根根椽条斜插土中,隐喻济公精神永远扎根天台山。屋顶与岩壁间挂有一串环状佛珠,勾勒出一顶济公帽轮廓,谐趣盎然。 [“破帽”] 主院形似济公的破帽子,取名“八盖阁”,隐喻济公帽法力覆盖四面八方。当中的济公立像,左看似笑,右看似哭,正面看则似非笑非哭,再现了济公幽默、洒脱的形象。 八盖阁内上悬“千古圣僧”匾额,四柱两副楹联刻画了济公佯狂度世、惩恶扬善的精神。其一为:“两只芒鞋,到世上扶贫济困;一把破扇,分为间正道邪风。”其二为:“不诵经,不谈禅,不守斋规,专管人间不平事;无挂碍,无恐怖,无边法力,要救天涯无辜人。”阁内栏杆连椅,可供游人小憩。 [葫芦斋] 整个建筑形状像一个横放的葫芦,在这里吃狗肉面,喝葫芦酒,别有一番情趣。站在游廊上,能看见山下有一葫芦塘,据说就是济公的酒葫芦变的。顺着这台阶走下去,还有像济公破鞋的只履门和形似破扇的小客房的建筑。 [“破鞋”] 葫芦斋下行便是“只履门”(即后山门)。其建筑形如济公的一只破芒鞋。山门四面敞开,顶上藤蔓缠络,野趣盎然。 上悬“桑梓饱德”匾额一块,寓济公行侠一生,功德圆满。壁挂济公画像,衣不蔽体,只履过桥,飘逸潇洒。 画上题词:“帽儿破,衫儿破,两袖清风,流水小桥,去世何妨仅只履;名儿夸,德儿夸,寸心明月,浮云富贵,修行岂必在山门。” [“破扇”] 松月轩建在“只履门”门外西侧,为游客接待室。雅室数间,坐北朝南,冬暖夏凉,其结构前宽后窄,形若济公的一把破扇子,寓济公持扇行侠之义。周围苍松环抱,环境清幽。应景联:“月与苍松寻旧约,轩迎墨客作新诗。”道出了松月轩的特色。 |
明岩 | 明岩,在“寒岩洞天”东北部背面的山腹中,夙以“三胜”闻名遐迩:一是“五马隐”,二是“螳螂钓蟾”,三是“和尚背道士”。 整个明岩如果细细地看,少说也有四五十处景点。其谷口东面,左有“狮山”,右有“象山”,进谷口不远处有黄狗盘地、钟鼓岩、八寸关、和合石、三眼泉(又称通海池)。三眼泉北端有“石怪岩明”崖镌和小石梁等。 明岩北面山崖上有初来洞、朝阳洞、老虎洞。初来洞有眉岩上有狐狸斗鸡的天然岩图,洞内有“达摩祖师西来影”,为清代乡贤齐召南宝论诗社旧址。朝阳洞现已扩建为朝阳庵,十分清静高爽。 明岩中段,峰顶有“金桔洞”,峰下有“白马上西天”的大岩图,山底是近代供奉寒山子佛龛的洞中殿。 中段南面山附近有五马影外,还有“青天落白雨”。山顶上有一注飞瀑,叫“明岩瀑”,只有在春雨或雷雨季节才能看到。西段是明岩最深幽的洞天。其内有“石堂弄”、“合掌岩”、“一扇天”、“上山鲤鱼”、“上山鲫鱼”等许多景点。 [五马隐] 明岩“寒拾二大士纪念塔”南面的岩壁上。这方岩壁,高约8米,宽约5米,平面如削,壁上的五匹马痕迹,姿态各异是由岩纹水痕和苔藓造成的,而人们却宁可相信它是台州太守闾丘胤率领五名快绮,追赶寒山子而留下的遗迹。 [螳螂钓蟾] “五马影”旁有一座巨峰,拔地参天,状如圆柱,高40余米,周圆20多米,四面凌空。峰顶长有花老灌水,无路可登。远远望去象直立的螳螂,双钳倦缩。以前有一株古藤从峰顶的老树直挂到地上,与匍伏在柱峰下的一块形状如三脚蟾(古称为蟾蜍)的大岩石连着,故称“螳螂钓蟾”。可惜这根古藤,四五十年前已被砍掉。 |
济公故居 | 济公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济公故居位于浙江天台古城北门外永宁村石墙头,是济公“-”的出生地,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景点。 故居因岁月荡涤,历经沧桑,荒颓沦圮。2002年天台县人民政府批准并斥资修复济公故居,2004年5月竣工正式开放游览。重新修缮的济公故居充满南宋时代气息,蕴含济公文化内涵,具有浙东地方建筑风格的仕宦人家宅第格局的画卷。 故居占地16亩,建筑面积6310平方米,主要由济公李氏祖居、陇西园、永宁村三大主体组成。 济公李氏祖居为南宋浙东“三进九明堂”形制建筑,是济公出生之地、成长之所,故居内有厅堂、卧室、书房、佛堂、祖堂,内部摆设陈列的古家俱、画像、图片以及有关济公的生平、研究资料,再现了南宋时济公李府的生活形态,使人们加深对历史上真实济公的了解; 陇西园是济公李府私家花园,内有水池、水榭、钓月亭、醉仙楼、游廊和济公药铺。园内花木扶疏,雕饰精美,园构得体,美奂美仑,极富江南园林之雅致与宋室外戚的显贵。陇西园内的济公佛殿,奉济公玉石立像,背屏为五百罗汉楠木群雕,为民众朝拜之所。殿侧假山,小桥泉瀑,奇石幽亭,相映成趣; 永宁村由观霞阁、两座牌楼及南宋古街坊建筑组成,重现了古村风貌。一条赭溪自北向南穿村而过,是少年济公生活的“摇篮”。 济公:俗名李修缘(又作修元、心远),生于南宋,系宋真宗驸马李遵勖裔孙。李家世代仕宦,为官清正,积善崇佛,乃台邑名门望族。 济公长成于赭溪畔,攻读于赤城山。弱冠之年皈依佛门,先入国清寺,受具足戒于西湖灵隐,后至净慈寺。其性介而洁,其行狂而疏,扶危济困,抑恶扬善,诗酒翰墨,隽永超诣,异行神迹,蜚声宇内,时人称之“济颠”。 |
地区 | 景点 |
---|---|
后岸村 |
---- |
何村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