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延恩寺 | 延恩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延恩寺位于临海市涌泉镇。始建于晋太康五年(284),旧名涌泉寺,因晋名臣任旭之妹在此筑庵诵莲经,有泉自地涌出生白莲花而得名。唐咸通年间改额,赐名"延恩"。寺内大雄宝殿正座供奉南无阿弥陀佛、观世音和大势至3尊佛像,传说是因三佛持金台到此亲迎怀玉西去之故。寺周围环境幽雅清静,风光秀丽多姿,寺门东西两侧院墙外,一字儿排开数十株高大的古柏,雄壮挺拔。寺西西山瀑布一瀑三折,奔流飞泻。近年当地政府还建设了"延恩八景":延恩古寺、古道林荫、西山瀑布、龙珠宝塔、仙人古井、小溪玉带、龙角石笋、金牛戏水。 涌泉镇 中国无核蜜桔之乡主产地--涌泉镇,位于临海市东南部,东临椒江区,南濒灵江,北连牛头山水库,西与邵家渡接壤,是台州市的"后花园",是市级农业示范乡镇。全镇面积99.5平方公里,辖4个工作区,45个行政村,人口5.1万,陆路与水路配套,交通运输十分便捷,地处浙江第三大水系的灵江下游北岸,水路与椒江相接,经台州湾出海,可通达沪、甬等地,陆路有沿江83省道绕镇而过。…… 详细++ |
台州府城墙 | 台州府城墙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台州府城墙平面呈方形,城墙周长6287米。西、南二面沿江城墙长2370米,现存高度一般为7米,下宽9米,上宽4米。保存有四座城门、瓮城及八座马面。城墙内芯为宋代原构,按城砖规格可明确区分宋代以后的历代加修层面。由于城区地面不断淤积,宋代城墙已有2.5米沉于地表以下。东墙1615米于1956年被拆除。北墙长2300米,系20世纪90年代在原墙基上重修。因灵江经城外西南两面东流入海,而海潮汛位亦达城西6公里,故在城墙修筑中极其注重防洪措施。如城门在大木门外侧设有防洪闸槽;城墙马面的迎水面做成圆弧形或斜形,以减少江水冲阻力;西南城墙外侧固以捍城、内侧加筑护城,以增强防洪能力。城墙夯土做法亦极为讲究。 台州府城墙,南濒灵江,东临东湖,东南依着巾子山,西北枕着龙顾山,城垣龙蟠虎踞,以雄跨一方。原城有城门7道,城楼7座,楼冠门上,巍峨雄伟,适于当时战争的需要,易守可攻。 崇和门——惠风楼,位于城正东,近东湖,通护城河,筑有月城,架吊桥,俗称“吊桥头”。崇和门的命名是由城墙的建筑高大雄伟,匀称适当而得。惠风楼是以古城山水风光之美,把造城的实惠好处留给老百姓而得名。这正是天地合一,美不胜收。 靖越门——靖越楼,位于城东南,依巾子山近灵江。靖越门、靖越楼,门楼命名重复叠用,意在强调筑城抗敌,保家卫国,让老百姓更好地过上平安的生活。 兴善门——超然楼,位于城南稍偏东,也是东近巾子山,南濒灵江。兴善门由于靠近巾子山,山上多寺庙,佛道的做善事给人们的启示,人要多做善事,不做恶事,在城中盛行慈善而得名。超然楼靠近巾子山和灵江,古城的山水风光又是超过寻常的,如此的美丽,应当保护。而楼又在城门上,有利于观看巾子山和灵江的风光,故而得名超然。 镇宁门——神秀楼,位于城正南,南际灵江,北通州治,俗称“大南门”。镇宁门镇定而宁静,它的涵义是让老百姓的生活有一个宁静安定的家园。神秀楼这个楼名的命名,是把一种愿望寄托于此,希望把鹿城的家园建设得神奇而秀美,让人看了神往。 丰泰门——霞标楼,位于城西南角,两面靠近灵江。丰泰门的命名,是从感受台州、临海的丰富物产,人民生活的安宁,祝福年丰人寿,生活安康。霞标楼的取名,标志着鹿城人民的生活如彩云一样,多姿多彩,无限美好。 括苍门——集仙楼,位于城正西,面对灵江。括苍门是以浙东南第一高山括苍山而命名的。集仙楼是根据传说中括苍山多仙人居住,他们在山中炼丹、练术,得道升天而得。括苍山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奇异秀美,让人遐想和向往。朝天门——兴公楼,位于城西北角,西临灵江,北倚龙顾山,是一道天然雄关,俗称“西门”。朝天门凭借龙顾山的天险,雄伟壮美,把城门取名为朝天,更使城墙显得有气魄有活力。兴公楼的取名,是为了兴盛公益事业,造福古城老百姓,让老百姓永远铭记在心。 1984年以来,台州市政府于西城中段新辟望江门,在龙顾山北面,城隍庙旁新筑北固门外,在原崇和门遗址重建崇和门。望江门的开辟,成了望江揽胜之地,门上建楼,登临其上,凭栏顾盼,大有“赤城九门数此壮,灵江千姿秀其间”之感。 |
临海龙兴寺 | 临海龙兴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龙兴寺,为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海市区的灵江之畔,巾子山麓,古城墙内,历为台州之首寺。自唐以来,成为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之重要场所。天宝时,寺僧思托,六随鉴真东渡-,讲说天台宗义,弘传天台章疏,亲制鉴真干漆夹宁坐象,被日人奉为国宝,开日本雕塑艺术之先河。贞元间,日僧最澄入唐求学,驻锡龙兴149天,研习天台教观,抄录-,并授菩萨戒,回国后创立日本天台宗教派。后代历朝,有日僧圆珍、荣西、成寻、周然等先后来求学。 寺始建唐神龙元年(705年),初名中兴,后为龙兴。历代屡更其名,曾曰开元,景德,崇宁,广孝等。及元以后,均称天宁。悠悠古寺,历历千年,名僧辈出,昭著史志,突出者,元有一山,名垂东瀛。近代来,中日学者,苦苦探源,终得确证。重修之龙兴寺,为仿唐建筑,典雅古朴,庄肃大方,独具风格。 龙兴寺曾是日本佛教天台宗的重要发祥地,令人遗憾的是该寺在抗战时期即被毁坏,仅留始建于唐代的千佛塔,而该塔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涵之一。但由于年久失修,毁损严重,且被民居包围,环境很差。从1998年底开始,由市有关部门牵头,以社会筹资的方式,对龙兴寺遗址及千佛塔周围的大量民居进行了拆迁,由市古建公司负责龙兴寺的重建和对古塔的修复,通过精心施工,历时一年多,终使这一千古名寺及千佛塔重现在人们面前。 龙兴寺是佛教天台宗重要活动场所,历史悠久,对天台宗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占地15亩,寺庙仿唐建筑,请北京市古建筑设计院王世仁教授设计,他设计的独特风格目前我省内还没有。寺院从南向北为中轴线布局,从南到北,分为三个院落式:第一院落式山门、放生池、大殿;第二个院落式千佛塔院;第三院落式楼厢房、斋堂。还有观音殿、鉴真殿、钟楼等。龙兴寺始建于唐开元中(713―742),至今有1290年历史。其间多次改名,从龙兴寺复称天宁寺,从天宁寺又改称龙兴寺。古龙兴寺坐落在临海古城市中心巾山西麓,南至古城墙,江滨公园,东至巾山西麓、千佛塔,北至市区,西至赤城路。一走进寺院山门,弥勒、韦驮,天井放生池,全汉白玉砌成,放生池南、北两侧栽有4棵有100年以上的(其中二棵樟树,二棵银杏)大树,大雄宝殿全堂佛像,全是紫铜塑的主佛三世尊,大殿两旁16罗汉。佛像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极乐净土院内报恩堂坐有从日本国运来的最澄大师、道邃大师的二尊坐像,钟楼的一口钟重达6吨,仿北京法源寺钟制造出来。 龙兴寺在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历史上,曾起到重要作用,在极乐净土院中,竖立一块碑,碑的正面镌刻着"日本国传教大师最澄受戒灵迹",背面碑文为"大唐贞二十一年(公元805)三月二日初夜,于此处台州龙兴寺西厢极乐净土院,天台修禅寺座主道邃,大师和上授最澄和尚天台菩萨戒灵迹也。"旅游区域及进出条件:龙兴寺位于台州市临海市古城市中心巾山西麓,南至古城墙,江滨公园,东至巾山西麓、千佛塔,北至市区,西至赤城路。交通便捷。位于浙东南旅游中心城市――临海的南侧,交通方便,与天台山风景区、雁荡山风景区、神仙居风景区都约1小时车程,区位优势突出。 保护与开发现状:从1999年修复龙兴寺至今共接待省内外、海内外游客已达30余万人次,省旅游局已把临海龙兴寺称为全省佛教五大寺院之一。 |
九台沟 | 九台沟风景区坐落于浙江省临海市西部括苍镇境内的括苍山脉中,起于黄石坦村口,海拔1200米的跑马坪,全长5.5公里。全沟分龙珠台、揽秀台、倚壁台、窑基台、观瀑台、折佳台、承玉台、望月台、摘星台等九台,台台相连,景色各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集奇峻清幽于一地,汇峰林洞瀑于一域。主要景点有:黄石坦瀑布、巨石滩公园、五峰竞秀、九台岩(神犬哮天)、滴水岩瀑布、情人石、凤尾瀑(七布瀑)、岩门(玉免守蟾)、石人峰、天门瀑、骑云岩、企鹅石、群龙奋进图及括苍山风电场等。 一、龙珠台龙珠台位于海拔400多米的黄石坦村边的青山翠谷之中。在漫长的地质所代里,沟谷底部形成了非常奇特的地形地貌。那裸露的岩石及其颜色、形状,黄润晶亮,跌宕起伏。清清的溪水,圆圆的巨石,飞泻的瀑布,碧绿的深潭,构成了一道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美景。此台景点可以五龟戏水、黄石坦瀑布、巨石滩公园等。 二、揽秀台高高耸峙的九台岩,奇峰挺拔,旁边峰峦叠嶂,峥嵘夺目,美不胜收,人称五峰竞秀。再看九台岩的顶端,惟妙惟肖。而反过来看,则又好似玉女献宝。每当春天,燕子南归,在岩檐下筑巢、栖息,亦很壮观,故又称“燕窝岩”。 三、倚碧台清纯的九台沟水,三弯九折,穿山击石,到悬崖处,翻落山崖,汇成一潭翡翠般的碧潭,这便是滴水岩瀑布。潭的上端,有车口溪一级水电站的引水渠道从阵车通至黄家辽。经此水栈,可达落差100多米高的仰天斗瀑布,也可到中央坑观赏成片的云锦杜鹃林,花色有粉红、白色两种。目前发现九台沟最大的云锦杜鹃胸径达40cm,估计树龄在百年以上。 四、窑基台从前,山里人以烧炭为生,由于这里地势相对平坦开阔,便于筑窑,这里便成为祖辈烧炭的窑基。旁边,小溪潺潺,潭水清清,丹崖壁立,微风习习,十分阴幽清凉。远处还可看竹海,抬头往上还隐约可见远处山岗上的“夫妻石”。 五、揽胜台凤尾瀑,它既是九台沟中点,也是九台沟最精华的地方。七条瀑布,顺着呈台阶殂的山谷飞泻而下,构成了一组美丽多姿险绝的瀑布群,上下落差总计约有200米。两侧,悬崖峭壁,重峦叠翠,云雾飞来,似隐似现,有黄山之美。 六、摘桂台嶙峋的山坡,天然一道石门洞开,如刀切斧削,美仑美奂。前方,危崖绝壁,奇峰深谷,飞瀑溪涧,雄险奇巧,大自然的造化真是鬼斧神工。不远处,还有五趾岩、蟾兔摘桂等景。 七、承玉台这里,是典型的嵌入性花岗岩地貌,奇峰环列,山崖陡峻,飞瀑流泻,奇崛幽深。 天门瀑,水从天降,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石人峰,人形逼真,巧夺天工。由于独特的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环境,在这里还生长有娃娃鱼、云锦杜鹃、野玉兰、黄山松等珍稀动植物。 八、漏月台高高的山岗上,巨大的企鹅举头望月,形神兼具,惟妙惟肖,这便是企鹅望月。中生代环太平洋火山带的火山爆发,留下了这些坚硬突出的岩石,虽经长久侵蚀,仍棱角分明,形态各异。九台沟这种嵌入性花岗岩地形风貌,与火山石灰熔岩的浑圆截然不同,而其面积之大也较为罕见,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九、摘星台这就是九台沟最高一台,海拔 1000多米。层层叠叠的奇峰怪石构成一组气势非凡的群龙奋进图。 |
桃渚风景区 | 桃渚风景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桃渚风景区是省级风景名胜区。由抗倭古城桃渚,天下奇观珊瑚岩,小雁荡武坑,海滨浴场等众多景观组成,面积约150平方公里,有200多个景点。宋代文天祥称其为“海上仙子国”,清代冯庚雪赞为“风景直冠东南”。景区集峰、洞、石、瀑、滩为一体,誉为“五绝” 风光。 桃渚抗倭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城高二丈一尺,周围二里七十步,是明代浙江东南沿海用于抗倭的四十一个卫所中唯一保存完好的一个。抗倭名将戚继光曾在此屡败倭寇,战绩辉煌。古城内外,古迹众多,风景优美。后所山上有“眺远”、“镇海”题刻,有抗倭亭,最高处有敌台,烽火台。城内有抗倭陈列馆,古城一条街等。城南二里许为石柱峰,桃江十三渚,再南是武坑风景区,连接着芙蓉、白岩山。集明代古城、亿年火山和田园风光为一体。 大堪头珊瑚岩群在距桃渚十余公里的大堪头,分布着国内罕见的珊瑚岩景观。珊瑚岩的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是典型的火山熔岩地貌造型的代表作。80年代,在这里发现了距今七千万年至一亿八千万年之间的翼龙化石,这在江南属首次发现,在国内也为数甚少,对研究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古代气候以及地质地貌都有很高价值。 武坑位于桃渚近处的连盘乡,属亿年前火山熔岩形成的台地、峰丛、孤峰,宛如琼台玉阁,人间仙境。山不高而峰奇,路不陡而崖峻,小巧中显奇秀,平缓间见雄壮。绝壁环布,沟谷清幽,几十处峰岩既高又怪,老虎、乌龟、展旗峰、仙人担等各种形态,维妙维肖;联辉、主幢、玉镜等洞穴各有特色,火焰山一线瀑、珍珠瀑等更是美不胜收。 石柱灵峰位于桃渚镇2公里处,石柱峰高141.81米,上平下削,玉质嶙峋,气势雄伟,后有一小石柱,低岗相连,酷似骆驼静卧。峰下有桃江十三渚,弯弯曲曲,水抱洲渚,状如“九龙戏珠”。田园风光,如诗如画。附近有将军岩、玉壶岩、二蛙登山、龙斩腰等景及明霞、漏月诸洞。西连秀丽芙蓉山,雄壮白岩山,群峰怪岩,群洞密林,别有洞天。 交通 : 从临海市区或从椒江(海门)渡船至椒北的前所,乘往桃渚、东洋的中巴前往。 浙江台州市 |
浙江临海国家地质公园 | 浙江临海国家地质公园为国家地质公园。 浙江临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浙江省中东部的临海市东部约50公里处的滨海地带。园区位于温州——镇海大断裂之东侧。地质公园以我国距今约9500至6500万年间形成的晚白垩世火山侵入——喷发岩系地貌为特征。 地质公园主体地层为上白垩统天台群,属浙东沿海中生代晚期火山喷发带的组成部分。火山活动以酸性岩浆喷发溢流为主,伴随岩浆侵出。地质公园内由层状火山岩、断裂构造和垂直柱状节理形成了独特的熔岩台地、峰丛、石林等景观是构成公园自然景观的主要景素。园区最高山峰为白岩山海拔508米,一般山峰海拔在200—300米之间。 大堪头火山侵入岩穹(流纹质碎斑熔岩)分布在连盘东部大堪头村附近,火山口面积约2平方公里,其中心部位为晚期酸性熔岩侵入形成火山岩穹构造,熔岩冷却形成约1500万根石柱。石柱五边形和六边形几何形态十分规则,犹如人工雕刻开凿。石柱垂直延深300-500米,出露高度不等。石柱排列有序或直立或斜卧,层层叠叠、宏伟壮观,气势非凡,可谓万柱石林。另外,万柱峰、千柱崖、栅栏壁、巨人道、珊瑚岩,引人入胜的石林景观雄伟壮观,姿态各异的飞瀑流泉,构成一幅天然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还有酸性熔岩的喷溢、侵出流动形成大量的流动构造,呈水平状和直立状分布,流纹痕迹粗细皆有。还有火山通道组成的塔状岩峰(构成桃渚天然三巨塔),岩塔绝壁、顶平,高出周围山峦150-200米,地处滨海,特显壮观,不同方向观之如“塔”,如“城堡”,如“屏嶂”如“芙蓉”,是观赏日出、雾海的佳地。酸性熔岩台地经历构造抬升、风化剥蚀和海水浸蚀作用,形成峰柱地貌和海蚀洞穴地貌。 上盘乡岙里北部1公里处的上盘岙里翼龙与长尾鸟化石埋藏于火山喷发间歇期间沉凝灰岩中,发现6具保存完整的翼龙化石,经鉴定为无齿翼龙科,特征为喙极长,无牙齿,尾短,具联合脊椎。上盘翼龙层年龄约在76-83百万年。对白垩纪晚期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和火山灾变对生物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有重大意义。 |
桃渚城 | 桃渚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桃渚城位于浙江省临海市东南41公里东海之滨的桃渚镇城里村。 桃渚城始筑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桃渚千户所,筑土城,为防御倭寇的入侵而建,后内迁至中旧城;1442年再次内迁;1443年新建桃渚所城,保存至今;1559年抗倭后增建东西敌台两座;1564年修桃渚城。 桃渚城平面基本呈方形,城池前有护城河,西南两面为一片旷野。根据《台州府志》和《临海县志》的记载,“城高二丈一尺,周围二里七十步”。城的平均高度一般在4.6米左右,平均宽度5米左右,城基宽10米。城上原建有敌台十四个,敌台的城墙外壁均做成“马面”。现尚存十二个,东面城墙三个、南面城墙二个、西面城墙二个、北面城墙一个,以及四角各一个。桃渚城有城门三道,东、南、西各一。东城门偏南而设;南城门偏东而设;西城门与东城门相似,亦偏南而设,城门均为拱券形。三道城门外都有一道重门,以半圆形的围合空间构成里门之外的又一道防线,即谓之“瓮城”。东瓮城的重门为竖长形,南向;南瓮城重门的结构同东瓮城重门,东向;西瓮城的重门结构和朝向均同东瓮城。桃渚城瓮城的筑造,一是战时为守城将士提供同倭寇迂回的绝好条件;二是借此以“避煞”;三是足以遮避郊外的风尘。 桃渚城内现仍保存着明代的摩崖题刻和明、清历朝所修建的寺庙庵堂以及古建民居等和古迹数十处。其中题刻有明代所刻的“眺远”、“镇海”大字摩崖和《桃城新建敌台碑记》石碑;寺庙庵堂有明代始建的敬奉海神妈祖娘娘的“天妃宫”、“关帝庙”和清代所建的“观音堂”;还有古建民居鼓楼、鹤峤书院,以及柳氏古宅、郎家里古宅、郎德丰古宅;古迹则有佛号柱等。 桃渚城是浙江省保存最完好的所城,是研究明代卫所制度与沿海防御体系的重要实物资料。2001年桃渚城作为明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牛头山旅游度假区 | 浙江省临海牛头山旅游度假区,以浙江临海牛头山水库——逆溪湖为中心,规划总面积254平方公里,中心景区10.2平方公里,距临海市区12公里,距沿海大通道甬台温高速公路道口1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景区是一处以自然山水风光为依托,以天台宗佛教文化为内涵,以青山绿水、奇峰怪石、溪流飞瀑、原始森林和现代游乐为特色的生态风景区。 牛头山旅游度假区拥有逆溪湖、百丈青生态谷、牛头山度假村三大景区。逆溪两崖瀑泉相间,峰峦叠嶂,有百里翠溪之称。牛头山度假村景区以水绝、谷幽、石奇、雾幻、鸟鸣、气净著称。是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去处。百丈青生态谷山谷险峻、奇石凌峋、瀑布雄伟、潭幽谷青,有石鼠问天、观音灵岩、鹰嘴奇岩、九瀑十八潭的奇石山水。 度假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有优美峻险的自然景观,百丈青瀑布飞流直下,望海尖极目东海,箸龙坑古木参天,卧龙潭倒影如画,龙粼间,虎头岩……。新奇的人造景观,步云茶廊云霄缭绕,云霄天梯惊而无险,十二生肖园惟妙惟肖;茅屋式烧烤房乡情浓郁,伊斯兰格调的风情楼,更是歌舞动人;观瀑亭、戏珠亭、泻瀑碳、水帘洞神奇变幻,与近处一幢幢园式别墅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淡雅诱人,春意盎然的山水画,享有“花园宾馆”之美称。度假村拥有别墅式套房、标准房、单人房等50多套,近百张床位;大餐厅1个,7间雅座,可同时接待250多人用餐;备有大小会议室、洽谈室,可承接中、小型团队会议。度假村配套设施:国际国内直拨电话、闭路-、桑拿房、健身房、卡拉OK包厢、舞厅、棋牌室游泳池、康乐园、台球、乒乓球等各项体育设施以及大型碰碰车、激光射击等儿童项目。集吃、住于一体,可以满足您的各种需求,是各界人士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极好的去处。 |
临海东湖公园 | 浙江台州临海东湖,位于临海市区,以紧临台州古城墙东侧而得名,原为城北白云、山宫数溪汇合处。宋熙宁四年(1071),郡守钱暄开凿为湖。南北长近500米,东西宽约150米,湖分前湖和后湖,湖中有洲渚。洲上多亭阁。前湖月堤上“浣月洲”居全湖中心,后称“樵云阁”。其南又有湖中洲。洲上建有“湖心亭”。亭阁三层,飞檐八出,高瓴流瓦,翘角滴翠,气度宏伟,构造精巧,为全湖览胜之佳处,古今游者留下颇多诗词对联,如“四壁云山天上下,一亭风月水中央”、“四面轩窗宜小坐,一湖风月此平分”。九曲湖桥东侧有 “半勾亭”,单层六角,以六石柱擎撑水中。后湖樵云洲上原有荣禄祠、文昌阁、逢源楼等。今尚寸逢源亭,长石平架,护以栏板.桥孔沟通东后湖与西后湖之水,意为左右逢源。西后湖北侧又有一洲渚,广约0.6公顷,1983年辟为“儿童公园”。 临海东湖公园是一个背山面水、三面青山环抱的山水环境,这同风水思想中的理想环境是一致的。又如黄岩九峰公园,选址在黄岩东郊1.5公里处,由文笔、华盖、灵台、灵鹫、接引、宝鼎、双阙、卧龙、翠屏9座山峰环抱,形成幽深峡谷。溪涧潺潺,从中而出;曲折回绕,往外流出。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探奇近郭,远来往之通衙;选胜落村,藉参差之深树。村庄眺野,城市便家。利用天然环境,且山环水绕,幽曲有情,以自然山水及其空间合为追求的理想环境,这与风水所追求的理想环境观极为一致。 |
逆溪湖乐园 | 逆溪湖乐园地处临海市牛头山水库,距临海市区12公里,周边有百丈青生态谷,牛头山度假村。该湖系灵江支流,发源于小芝镇大罗山,东西走向,俗称“一百二十里倒流水”,故得名为逆溪湖。牛头山水库是浙江省属第二大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供水、发电的大型综合水利工程。水库控制坝址以上流域面积254平方公里,总库容3.025亿立方米,拥有山林面积8.6万亩,水面面积1.1万亩。 水库于1971年开始勘测设计,1978年经国家水利部批准,1980年10月破土动工。经九度春秋于1989年5月关闸蓄水,1996年11月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水库枢纽工程包括拦河坝、溢洪放空洞、引水发电洞、发电厂等。拦河坝高度为59.3米,长435米,顶宽6米,坝体为沥青砼斜墙砂砾石坝,为全国最大的沥青坝之一;溢洪道设五扇宽8米、高12米的弧形钢闸门,为全省之最;发电厂装机容量2×3200千瓦,年平均发电1670万度。 库区是浙江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天蓝水碧山青,自然景观丰富,峰峦叠嶂,似拱似揖,洞坑飞瀑,茂林修竹,摇曳生姿,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实乃旅游度假之胜地。逆溪湖乐园面积420亩,1997年由杭州市园林设计院设计。共分为休闲娱乐区、爱国主义教育区、绿化区、野趣区和发展备用区。经过五年的建设,建成了以天际阁(仿北京天坛)为中心的绿化区、教育区和野趣区约170亩,功能齐全。 |
石塘 | 介 绍 : 中国大陆新千年第一缕曙光首照地棗石塘镇,位于温岭市东南濒海处,是一个古老的渔村集镇,旧称石塘山,原为一海岛。据《台州府志》记载:“塘多泥筑,少石砌者,惟此塘独砌以石,故即以为全岛总称。” 石塘镇西北以石塘山为屏,三面环海,具有旖旎的海滨风光。镇中房屋、道路随地势升降而建,石屋、石街、石巷、石级,独具风采。在方圆四五平方公里的山岙里,全是那种“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山中峭壁有摩崖石刻“石华海月”、“墨池”、“海天如画”等,墨池字迹、横塘帆影、蓬屿冲波、石镜涵蛙、雷峰怪石、石穴窥天、鱼池映月、龙喉曲水、狮峰聚秀、澄海观涛为石塘十景。石塘更被人誉为“东方的巴黎圣母院”和“画家的摇篮”。 石塘镇东南约3.5公里处有一小岛,叫三蒜岛。明清时期,岛上长满胡蒜,附近渔民常来挖蒜佐食,名称由此而来。三蒜岛之外还有一蒜岛、二蒜岛一字儿排列。 交 通 : 从温岭老车站乘往石塘的中巴直达,车程不到1小时,车资6元。 浙江台州市 |
江南大峡谷 | 江南大峡谷位于浙江省临海市西南12KM的尤溪镇,地处浙江中东部,交通发达,浙江各地半径300KM以内的地区游客均可一日成行。峡谷纵深35KM,沿线海拔300M-1200M,呈阶梯上升。山美林密,巧岩丛生,气候宜人。秀瀑、绝壁、溶洞比比皆是,竹海和果园遍布山谷,南方红豆杉、金钱松等名木善心悦目。整个景区集清、幽、奇于一体,汇瀑、溪、林于一地。江南大峡谷军事探险漂流项目是“长三角”地区首例以军事为主题的探险漂流项目,本项目力图从内容和形式上以高度的参与性、对旅游者低度的活动限制性和完整的主题性重新解读“长三角”地区探险漂流新概念,诠释原生态旅游新风尚,引领休闲旅游新潮流。 江南大峡谷军事探险漂流全程6.8KM,上下游水位落差达138M,由50多处刺激度很大的激流滩组成,单个冲滩最大落差达10M,全程动感水域,一气呵成。除此以外,江南大峡谷军事探险漂流还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自排水式双人橡皮艇,这在长三角地区也是首家。我们的目标是尽全力把江南大峡谷打造成共存的原生态旅游地,探险漂流和民俗文化争艳的旅游区,为“长三角”人民营造一流的探险漂流,休闲旅游胜地。 尤溪镇 尤溪镇位于临海市西南郊区12公里处,甬台温高速公路与规划中的台缙高速公路在此交汇,镇域面积135平方公里,人口2.6万,是浙江省教强镇,台州市卫生集镇。 改革开放以来,尤溪人民以他们的勤劳和智慧,积极创办乡镇企业,特别是以钮扣生产基地为主导的中国伟星集团迅速崛起,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钮扣生产基地;橡胶、涂料、机械配件等产业也初具规模, 规划建设中的以服装辅料生…… 详细++ |
划岩山 | 介 绍 : 位于黄岩西郊的头陀镇西北部的溪上、山屯等村境内,北与临海接壤,属永宁江支流元同溪上游的低山丘陵区域,为括苍山支脉自西向东的绵延部分。 景区面积约为11.52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95%以上。风景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水充沛,日照适宜,年平均气温约17℃。境内构造以断裂为主,辅有平缓的褶曲及盆地构造,出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火山岩,在断陷盆地为白垩系陆相沉积岩。风景区内主要有马尾松、柳杉、枫香、香樟、红楠、山谷欢等树种及众多的蕨类、禾本科植物。此外,景区内野生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黄腹角雉、云豹、黑麂、白枕鹤等,以及国内稀有的特大型蝙蝠和国际上从未提到标本的红蝙蝠等。划岩山风景区山峦起伏,溪流环绕。 交 通 : 黄岩乘209路前往。 浙江台州市 |
括苍山 | 介 绍 : 21世纪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第一道曙光2001年1月1日6时42分54秒照耀在浙东第一高峰米筛浪上,此峰为括苍山脉主峰,海拔1382米,位于张家渡镇西,山高坡陡,云雾缭绕,时隐时现,恰似仙岛。峰顶插剑岩跑马坪等仙迹留踪,江南少见的大型风电场,颇为壮观。山间有全省最高水电站谷溪岙,一级电站车口溪。 张家渡古镇文化沉积丰富,历史上为永安溪上著名渡口,溪深水清,两岸风景优美,有象鼻岩,浮岩题刻,明代“皇坟”,五透十三间古民宅等景点,也是夏日漂流的好去处。这一景区正在开发之中,交通和配套设施都不完善,不收门票,一般游客慎行。 交 通 : 从临海市区乘中巴到张家渡镇,再包租农用三轮车前往 浙江台州市 |
巾山群塔 | 巾山群塔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临海古城东南隅的巾子山上。高约100米的巾子山,今存多宝塔、东西两塔及南山殿塔。多宝塔建于元代,坐落在巾山西麓,因塔的各面面砖和壁龛上均刻有佛像(原有佛像1003尊),故又名千佛塔。千佛塔经受了700年的风风雨雨,屹立至今,不但在艺术上是罕见的珍品,而且在建筑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和价值。日本出版的《东方大观》、《世界民族汇编》都曾刊登过千佛塔照片。 始建于唐代的东、西塔分别位于巾山两峰之巅,东(大)塔又称万年塔,1865年台州知府命庠生大田赤水人刘万年等重修。东塔与西(小)塔合称为大、小文峰塔,两塔原为砖木混合结构,后改为砖石结构,均为五级六面,以菱角牙子叠涩出挑。大塔螺旋中空,面面有窗,登临眺远,古城内外风光尽收眼底,内壁不少塔砖有篆书铭文,乃邑廪生李用仪所书。南山殿塔位于西峰西南侧的南山殿前,形式、结构与东西塔相似,始建于明代。 千佛塔位于临海市巾子山西麓龙兴寺内。又名多宝塔,始建于唐天宝三年(744年),初称龙兴寺塔。现存塔身系元大德三年(1299年)重建。楼阁式砖木混合结构,六面七层,中空,每层一门,二层至七层除一门外,面面有龛。高28.66米,勒脚边长各面不甚相同,一般为3.06米左右。每面都模压烧制之佛像砖贴面,共有佛像1003躯,故名千佛塔。塔顶毁坏,故俗称“癞头塔”。1999年修缮时恢复了葫芦顶。塔内原嵌有元僧淳具建造多宝塔发愿文塔砖一方,砖长0.38、宽0.19、厚0.075米,文12行,行8-13字不等,共110字。现藏临海市博物馆。 巾山东大塔、南山殿塔均为六面五层,楼阁式砖塔。东大塔为“壁内折上”结构;下部用砖砌须弥座;每层塔身隐出角柱、额枋、槏柱、串枋等;腰檐叠涩而成。塔刹呈葫芦形制。南山殿塔外形规整,每层每面辟壸门,塔身以平砖一道表示平座、额枋,非常简洁。塔身表面原来可能还绘出角柱、间柱等。腰檐用菱角牙子结合平砖相间叠出,檐角有起翘。塔顶较平缓,塔刹已毁。 东大塔建于清同治年间;南山殿塔建于明代。现塔保存基本完整。 |
国华珠算馆 | 介 绍 : 位于临海城东,馆内珍藏有各式算盘1300多种,珠算史料3000余件,以及国内外珠算活动等照片、资料1500余件。 最早的有明代使用过算盘;最大的算盘高1.68米,长6.25米,重1008公斤;最长的算盘为225档;最重的算盘重589公斤,最小的算盘仅半个指甲大。有金、银、铜、铁、铝、宝石、象牙、珍珠、陶瓷、木石等各种材料成的算盘,还有各种造形的工艺算盘。品种繁多,琳琅满目。是集古今中外算盘之大成的我国唯一以陈列珠算为内容的博物馆。 《中国珠算大全》、《世界珠算通典》等著名书籍均称其为“中华国粹”。 浙江台州市 |
地区 | 景点 |
---|---|
塘头村 |
---- |
西戎旗村 |
---- |
沙渚村 |
---- |
泾西村 |
---- |
横山前村 |
---- |
前大岙村 |
---- |
炉头村 |
---- |
新前塘村 |
---- |
兰田村 |
---- |
外岙村 |
---- |
沙巷村 |
---- |
三村村 |
---- |
西洋村 |
---- |
梅岘村 |
---- |
西岙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