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丽水 >> 莲都区

莲都区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东西岩

东西岩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导游:那里的岩石互为崛起,有江南最为罕见的石梁飞瀑奇观。景观以奇险怪峻名,代表性的景点有穿身洞,清风峡、日月池、十字峡等。东西岩同时还为丽水畲族聚居地。  东岩高60余米,四面陡峭,屹立如鼓,因岩壁呈赤色,故又称赤石楼。岩顶昔有定香院,现有八角亭、日池。其西南侧不远处有“紫气绕东岩"的牛鼻洞。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方腊起义军洪载部曾攻占过东岩。畲家风情东西岩脚的沙溪、道弄源、黄蓝三个畲族村保留和恢复了一些传统的畲族习俗。每年农历三月三、九月九、八月十五为畲家歌节,届时畲家男女老幼,身着传统服饰,载歌载舞,以示欢庆,颇富情趣。  :东西岩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瓯江支流虎迹溪畔,距丽水市区28公里,属典型丹霞地貌,因东西两巨岩对峙而得名。交通:丽水火车站、新客运中心乘3路车到老车站(1元)。老车站有开往东西岩的专线中巴,约45分钟车程,车资5.5元。下车后座三轮车进入景区,价格在2元/人左右。   地址:丽水市莲都区老竹镇境内  类型:峡谷洞穴山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3-4小时  电话:0578-2190022  官方网站:http://www.dxyjq.com/  开放时间:  8:00-22:00  交通  313路公交车直达东西岩,车程约45分钟,票价4元  门票  45元,学生、军人身高1.2-1.4米儿童半票;1.2米以下儿童免票

中共丽水县委旧址

中共丽水县委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共丽水县委旧址简介中共丽水县委旧址纪念馆位于莲都区雅溪镇岱后村,原为朱氏宗祠,是建于清代的泥木结构建。1947年3月,革命先辈张之清、林艺圃在这里重建中共丽水县委,建立革命队伍,创建游击根据地,领导开展武装斗争,为丽水县解放作出重要贡献。2007年3月,设立中共丽水县委旧址陈列馆;2009年7月被命名为莲都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7月被定为莲都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6月29日,中共莲都区委在雅溪镇岱后村举办了丽水县委旧址纪念馆开馆仪式,正式建馆。2014年2月被定为丽水市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莲都区雅溪镇岱后村地处丽缙武三县交界的雪峰山上和稽勾古道边,岱后村朱谢两姓先辈在此辛勤劳作数百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百姓善良勇敢,民风淳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村张贴革命标语,发动群众,开展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张新豪、章傅等,以乡村建设指导员公开身份为掩护,进驻岱后村办夜校和识字班,发展进步青年朱太等人入党,建立党小组,带领群众办开荒合作社。1947年2月,为了适应革命斗争形势,张之清、陈芳尧、张赛英等革命先辈奉中共处属特委之命,来到自然环境优越、群众基础、革命基础良好的岱后村,宣传组织群众,创建游击根据地。为了加强对丽、缙、武边境工作的统一领导,在岱后第二个月,即1947年3月底,张之清、林艺圃、陈仿尧、张赛英和朱金宝一起在岱后小学所在地朱氏祠堂开会,为了保证安全,中途转移到朱太家楼上继续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中共丽水县委,由张之清、林艺圃共同负责(以张之清为主)。  中共丽水县委领导的革命武装斗争得到了革命老区人民的支持。在县委旧址所在地岱后村,解放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有:朱太、朱陈法、朱增芳等30人;老交通员有:朱荣彬、朱爱菊、谢官春等7人;老游击队员:朱太、朱陈法、谢陈兴等19人,其中朱陈法、朱增芳、朱荣彩等游击队员在1947年8月触及国民党浙保二团战斗途中不幸被捕,英勇就义于丽水大水门,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革命老区人民为党和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纪念馆占地面积418平方米,主题展区有42块展板,馆区左前边为革命先辈张赛英同志以教员身份做掩护的办公室兼卧室,中间为当时的教室,主体展厅馆藏了许多反映革命斗争的史料和文物,整个纪念馆利用文字、图片、实物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丽水县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和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  纪念馆开放以来,参观的党团组织及群众人数不断攀升。纪念馆的开放,为全区人民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精神食粮,给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和了解丽水革命斗争历史,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和生动教材。  岱后村红色革命历史  岱后村地处丽、缙、武、宣边界,是重建的中共丽水县委所在地。县委成立后,领导全县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最终迎来莲都(丽水县)的解放。这里的党员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英勇无畏,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赞歌。  “述往事”而“思来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我们更应该学习先辈探索真理的精神,学习先辈坚定不移的信念,学习先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振奋精神,实干创新,为把莲都建设得更加美好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莲都(丽水县)党组织得到较快的发展,党的活动及党领导群众革命斗争蓬勃开展。1930年3月,在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红十三军前身)攻打丽水城的影响下,北乡成立100多人的农民武装队伍。8月,朱民生率领100多人携带80多支土枪到宣平高水,编入红十三军浙西三纵队三大队(南营红军)。9月中旬在三岩寺(现属太平乡)红军遭国民党省防军和地主武装袭击,指挥潘成波等30余人壮烈牺牲。  李春元就是起义中的一员。1930年,在浙南红军攻打丽水城和周边红军暴-动的影响下,原泄川乡农民李春元、岱后村农民朱喜奎等人在雪峰村(现缙云县管辖)祠堂起义,成立红军。该红军队伍在李春元带领下,向地主派缴粮食和-大刀等武器,并分发给贫苦农民,引起劣绅地主的恐慌。他们拉拢反动派武装围攻红军。由于武器低劣,加上敌人突袭,红军队伍在三岩寺一带被打散,李春元退避到岱后村朱氏祠堂(现中共丽水县委旧址)。反动派武装随后追到,用棍棒尖枪砸打板壁,冲进祠堂抓捕了李春元。李春元腹部被尖枪刺出一个大洞,鲜血直流。反动派武装不顾他的伤势,在岱后村十八间门口把他推下深潭再拉上来,逼他低头认罪。李春元口喷鲜血,却宁死不屈,还高喊“红军是杀不完的”,最终被杀害在押往县城的路上。这是岱后村村民第一次见证革命牺牲,李春元为革命“不怕死”的精神在村民群众的心里激起了革命的波浪。  (二)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师长粟裕、政委刘英的率领下,到达浙西南地区,开辟游击根据地。1935年夏秋以后,在粟裕、黄富武等人率领下,红军挺进师先后多次转战莲都(丽水县)山区一带。7月黄富武率领挺进师160余人由莲都(丽水县)、宣平边境的箬坑村转至岱后、泄下和莲房等地驻扎。每到一处,红军都张贴标语、宣传武装革命、打击土豪劣绅和开展游击战争,红军还在岱后村显灵庙发放花边银元。  二、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莲都(丽水县)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随着中共丽水县委的建立和党组织的发展,莲都(丽水县)的抗日救亡出现高涨形势,文化界各种团体纷纷建立,木刻运动迅速开展,各种抗日报刊相继创办,新知、浙东书店先后开设,民先队、政工队应时建立,各种抗日救亡活动广泛开展。太平经济实验区创建,乡村建设指导员张新豪、章傅来村,办夜校、识字班,创办股份制的开荒合作社,岱后村朱荣斌、朱春英参加太平区“合作干训班”。回村分别办了股份制的消费、织袜合作社。  1947年,岱后村村民朱春英,恢复党员身份。她买来织袜机在岱后村谢氏祠堂办妇女织袜合作社,还介绍了一批在青年入党。并带着张赛英到青蓬岭、雪峰村发展党员。1948年脱产做妇女工作,后主持后勤,办服装厂,做军装、被套、子弹带、背包等。党组织称赞她是游击队的好后勤。  三、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8年抗战的最后胜利。为了避免内战,国共两党举行了重庆谈判。1946年6月,国民党向解放区发起进攻,挑起了全面内战。为了适应革命斗争形势,在雅溪岱后村重新建立了中共丽水县委。  中共丽水县委重建。1947年3月,中共丽水县委在雅溪岱后村重新建立。由张之清、林艺圃共同负责(以张之清为主),其他成员还有陈仿尧、张赛英和朱金宝。  其中张之清、陈仿尧、张赛英负责丽(水)、武(义)、宣(平)边区工作,林艺圃负责丽(水)、青(田)、松(阳)边区工作。  1947年3月,村里的小学堂来了一个周先生,其实是县委负责宣传和妇女工作的张赛英,她个子不高,长得漂亮,说普通话会画画。  她来学堂,用笔画了孙中山先生画像挂在黑板正上方,旁边写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对联。画了岳飞、郑成功、戚继光三张画像挂在右边的墙上。张赛英给学生教《大刀进行曲》、《古怪歌》,《古怪歌》实际上也是一首革命歌曲。张赛英教学生要爱国、团结、孝敬长辈。宣传“抗丁、抗税、-力”革命思想。晚上张赛英还办夜校。  经过半年,全村人团结一心跟共产党闹革命。下半年张赛英转移到泄下村,后转移到翁山头、山井坑等村。岱后村村民谢陈富、谢陈兴跟着张赛英参加武工队、打游击。  反击国民党反动派“清剿”。1947年秋冬,丽青松、青景丽武工队,在张之清、林艺圃领导下,依靠当地群众,地方干部和党员团结一致,取得国民党“浙保二团”连同丽水县自卫大队第一次“清剿”的胜利。1948年8-10月,国民党组织丽水、缙云、宣平、武义4县武装,以岱后一带上北乡地区为重点,对丽武宣游击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清剿”,在反“清剿”斗争中,党领导下的地方武装,在群众的支持下,克服了种种困难,取得重大胜利,根据地和武装力量迅速发展壮大。在“清剿”斗争中,岱后村党员群众团结一心,献计献策,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保护了党组织。  1947年,张赛英回忆录描述:一天她和李桂生通知隐蔽在朱荣良家楼上,从楼窗上看到对面山坡,敌人在朱太家搜查。赖大娘(朱荣良妈妈)为她们着急,叫她们在床上装病。张赛英说有两个人不好办,只要不要他们上楼就好。赖大娘拿出谷子在堂屋舂米,装成若无其事,态度镇定不慌不忙的样子。蒙蔽了敌人的搜查,成功脱险。  游击队员隐藏计  岱后村党员群众为党组织准备了7处隐蔽场所。  活动处所之一朱太家,至今此屋门环铁圈和门后走廊板璧上仍当存着敌人子弹痕迹。此屋解放前入党就有10多人。  活动处所之二大坵党支部委员朱元(时任伪保长)家。此处也是游击队员经常住宿吃饭的地方。  活动处所之三朱月蓉家。1947年2月,张赛英居住小学教师朱月蓉家“下新屋”这个房间,两人同住同工作,和睦相处。  活动处所之四朱玉山家。  活动处所之五朱德奎家。  活动处所之六谢陈兴家。  活动处所之七朱春英家。  1948年下半年,丽武宣边区党组织和游击队在斗争中发展壮大,成立太平、岩泉、碧湖、新宅、曳岭、上坦5个区委和武工队。(太平区委书记陈仿尧、武工队长朱陈法、岩泉区委负责人兼武工队长李方仁,新宅区委书记张赛英,武工队长李桂生,曳岭区委负责人武工队长周一平,上坦区委负责人李瑛,武工队长谢陈兴)。  当敌人抓到共产党员游击队战士朱增芬,吊在本境殿门口桥头杀害时,抓了75岁的朱太母亲樊兴妹陪杀,樊大娘也面不改色心不跳,从不透露游击队和根据地动向,免遭更多的伤亡。至于交通员朱荣斌,朱立德,朱爱菊和仅15岁的朱立仁,数次送情报就更多了。  加强政权建设。1949年1月29日,在联成(巨溪)留畈村宣布成立曳岭区人民民主政府,曳岭成为丽缙宣边界第一个解放区。3月,在曳岭老竹村宣布成立丽水县民主政府,4月改名为处北县民主政府,张之清任县长。处北县人民政府下辖太平、岩泉、新宅、上坦、桃溪、曳岭、下杨7个区。  1949年国民党浙保二团前来“围剿“岱后游击根据地,居住朱太楼上的游击队员,来不及转移,村民为了躲避移敌人视线,紧急之时,叫游击员钻到灶台锅窝之中。结果游击队虽然烫伤了,但住了革命同志的生命。楼上的游击队员有的被村民隐藏在稻草堆里,有的被隐藏木桶之中。  在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还有白皮红心的共产党员。朱元(1907-1980)原名朱有元。1947年4月加入共产党。曾任村党支部委员。朱元为人老实,办事公道,没有民愤。1949年脱离岱后村,任太平区民政助理。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子在乡保审制度整顿中,朱元任伪保长。他表面为国民党办事,实际上为共产党服务。三年间他为我党掌握敌情、筹粮、住宿等后勤工作作了很大贡献。  后记,岱后村民全力支持参加革命战争,4位革命烈士,在岱后村战斗牺牲的无名游击队员2位,7名村民担任交通员,19名村民参加游击队,30人解放前入党。岱后根据地革命故事蕴藏着丰富的群众路线事例,特别是三个先锋在三年时间粉碎敌人三次“围剿”历史事实证明,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筑起铜墙铁壁,才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雅溪镇岱后村基本情况  雅溪镇岱后村位于莲都区雅溪镇北部,东与缙云连接,南与双源村相邻,西与泄下村交界,北与武义交界,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四面环山,气候宜人,极其适合夏日避暑。辖岱后、横坑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农户254户,人口803人,其中劳动力557人,外出务工人数占全村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拥有耕地面积34.9万平方米,山林面积591.5万平方米,山林主要由毛竹、红豆杉、枫树、松树等组成,在这591.5万平方米面积的山林中生活着各类野生动植物,野兔、野猪等数不胜数。  现在,岱后人已经意识到利用优越的生态条件和革命摇篮的历史地位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岱后村完成了村庄整治,对村庄道路实行硬化、绿化、亮化,建起了生态公厕,将垃圾、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整个村变得更加整洁、美丽。这不仅改善了岱后人民自身的生活环境,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人来这里参观游玩。  现在雅溪镇岱后村正努力开展以下工作:一是争取资金对县委旧址进行规划修缮,添设更多的革命历史文物;二是争取上级政府支持,拓宽到村的康庄公路,将公交线路由双源村延伸至岱后村,方便广大群众及游客前来;三是发展农家乐和民间艺术,让游客到岱后村有风景好赏、有文化好品、有历史好寻、有农家好玩。  岱后村  莲都区岱后村海拔800多米,以山林为主。在这高山密林中,有一道独特的风景——高山翠竹。每当夜幕降临,坐在庭院前,看那袅袅炊烟,缓缓升起,慢慢地消散在以青山翠竹为背景的远方,一天的劳碌和疲惫都在这一刻消失得影踪全无。 采茶舞是岱后村逢年过节必须上演的传统文化戏曲,据老一辈回忆,采茶灯是从江苏无锡传入的,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祖辈们世代传承,依然保留着其…… 详细++

丽水灵山寺

丽水灵山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灵山寺,位于浙江省丽水城郊,瓯江支流好溪下游的灵山风景区,8 路公交车直达,交通便利。灵山寺建在半山处,背靠灵山,面向瓯江,空气清新,风景优美。  灵山寺具有悠久的历史,曾多次修缮或改名。据《明一统志》记载:灵山寺,为五代时建,旧名灵鹫。清道光版《丽水县志》称:灵鹫寺,始建之年无考,有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重刊宋淳熙四年(1177)碑。现据相关史料考证,它始建于东晋大兴三年(320,即汉光初三年),北周建德三年(574)因大火焚毁,唐朝贞观六年(633)重建灵鹫寺,定名为灵鹫禅寺。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二年(961),僧人,剡州丹城人祝生修缮了寺宇并新建观音堂,将灵鹫禅寺改为祝生寺。祝生,剡州丹城人,事得我国南朝的名僧僧佑,勤业兵法,精于儒学。南唐升元中得举人,官婺州节度使,不从委压之旨,逃隐处州灵鹫禅寺,曾遭到御林军不断的追捕,十分危及之时,-剃染出家,才得生安宁。后逐渐趋持平静,就勤学三论,从中悟出佛理,顿生禅心,并乐意将传经送佛作为自己的事业。建隆二年(961),被众僧贺举为寺主,淳化三年(992)圆寂,年寿七十三。   灵山,亦名马头山,原名灵鹫山,位于市区东北部,距市区约十公里。山不高,海拔约191米,青山环抱,层峦叠翠,山色幽致,好溪之水环其前。清道光《丽水县志》记载 “灵鹫山,在县东二十里,与鹁鸪山相对,好溪环其前,层崿峙云,重阴被水,霜旦晴初,尤极幽致。中有灵鹫禅院。宋绍圣中,郡守刘泾建溪雨亭其上,山南有元祝梅所墓碑”。这里交通便利,330国道二线从灵山南北山麓夹绕,城区8路公交车可直达。   灵山南侧山麓的现为莲都区岩泉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堰头村,有我市著名的始建于唐代的好溪堰,村因处于好溪堰的源头而得名。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0年),括州刺史山东临淄人段成式主持创建了好溪堰。好溪原名为恶溪,人们为纪念造福于民的段成式,将恶溪改称为好溪,并一直流传至今。现在灵山东南隅建有一段公亭,就是为纪念唐宣宗大中年间处州刺史段成式而建。   明万历间,诗人曾友颜(祖籍生平不详)用诗《灵鹫山八景》赞美了灵鹫山的优美景色,八景分别是溪雨亭、留云坞、落泉渠、半月池、突星岗、九曲岭、五方坪、红鞋岩。溪雨亭,是北宋处州太守刘泾在灵鹫山所建,留有诗词一首。刘泾,字巨济,号前溪,简州安阳(属四川)人,北宋熙宁六年(1073)进士,绍圣三年(1096)任处州太守。  溪雨亭  尘土孤城空自忙,不知精舍早秋凉。   林间曲折磬三里,天上金光月满堂。   净饭打鱼刳老木,寒灰添火 k茗香。   鹁鸠山脚溪声好,流入人间雨意长。  丽水市灵山寺(6张)  岩泉街道  岩泉街道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城区东北部,东与黄村乡相邻,西以大洋路为界,南至丽青路,北与仙渡乡和双黄乡相邻。2005年岩泉街道被莲都区委、区政府评为重点工程工作先进单位,被市政府评为征兵工作先进集体。 岩泉街道面积52.59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4.15万,其中有户籍户数9671户,户籍人数24637人。 街道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 详细++

通济堰

通济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导游:通济堰是一个以引灌为主,蓄泄兼备的水利工程;它由拦水大坝、进水闸门、三洞桥、渠道、叶穴等组成。碧湖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落差20米,通济堰即根据这样的地理形势营造,从而基本实现了自流灌溉,不需再靠外力支援。通济堰的上游集雨面积2150平方公里,每天能拦入堰渠二十多万立方米,灌溉着整个碧湖平原中部、南部四万多亩粮田。据村民说,护堰世家诸葛一家,世代在通济堰边居住,只要发现有堵塞渠道、砍树等破坏行为,便会出来制止。五十年代进行维护时,在大坝底部还发现古代留下的巨松基础,就是俗称“眠牛”的松木铺垫办法。  :通济堰位于浙江南部碧湖平原一个名叫“堰头”的小村边,它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迄今为止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拱坝,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通济堰之名,始于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据沈国琛《通济堰》载:“南渡后,汶上赵学老分宰县事,深羡是堰之利民勘博也,赐名‘通济’以美之……”。据史,(宋)范成大于公元1126年—1193年在处州历任职。南宋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范成大主持修整通济堰,并亲自制定和撰写堰规,立碑勒石,“文意赅简,书逼苏黄”,手迹犹在。他兴工三个月修复通济堰,并挥毫书写《通济堰碑》二十条,记言十四行,以告来者。此《堰规》已经沿用了数百年。   地址:丽水市都莲区碧湖镇堰头村边  类型:古迹水利工程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大祭

  导游:  景区内高达百米的高崖飞瀑形似雪花,故名雪花漈,气势雄伟,声如雷鸣。  雪花漈以北的“龙舌漈”则别具一格:在一株参天古树下,有一大石形如龙舌,清洌的山泉顺翘起的舌尖飞下,在阳光的映照下灿如珍珠,故又名“龙舌喷珠”。有建于宋绍兴十年的时思寺等古建筑群,刘伯温为它题写门额“时思道潮”。现存大雄宝殿、三清殿、心经钟楼。全为拱斗结构,美观大方,其柱其梁均一抱有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旁有千年柳杉,遭雷击成空,内可容纳20余人,胸径4.47米,为全国之最。  境内有景宁县最高山峰上山头,海拔1689米,有猴头杜鹃千余亩。  省级风景名胜区,距县城西南40余公里,位于海拔1600米的高山盆地。境内丘陵起伏多姿,田园村落景致宜人,四周有陡峻山岭如云梯向天而架,攀缘其上恍若天外有天,向称“三透天”。  餐饮/住宿/购物:  住宿:梅峰小宾馆50元/天,卫生间、洗澡都不错,但是没有空调。雪花漈旁的“龙谷仙峰”,0578-5066398。交通:景宁到大漈(大际)的车每天三班,分别是8:10,12:10和14:10;大漈回景宁的车每天三班,分别是6:00,9:00和12:40;约2小时后到大漈,来回车票30元。   景点位置  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大祭村  

丽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

丽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丽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1939-1942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2005年3月16日  位于城关镇厦河村。1939年冬,中共浙江省委机关迁到丽水。次年5月在城内四牌楼开设一家兴华广货号作掩护。省委书记刘英,化名王志远,以“兴华广货号”老板身份居住于此,领导全省党的工作和抗日救亡运动,至1941年4月省委机关迁往温州止。旧址为重檐木结构楼房,坐东朝西,建筑面积163.38平方米,三间二层,现辟为陈列室。   1939年至1941年间中共浙江省委在丽水城郊设了十余处秘密活动点,主要有:兴华广货号、黄景之律师事务所、刘英书记住所。   兴华广货号坐西朝东,四开间二层楼,木结构。一楼为店铺,二楼为住宿与办公场所,刘英书记以商人身份作掩护开办店铺作为省委联络站,负责与东南局及各特委的联络接待。  黄景之律师事务所占地约600余平方米,二进合院式建筑,中轴线上有门厅、天井、主楼、后院,前院两侧为厢房。主楼为中西合璧二层砖木结构四坡顶楼房。黄景之,系中共地下党员,以律师身份为掩护,引领全家积极协助党工作。1938年处属特委在事务所设联络点,负责特委与各县联络工作,后成为省委机关主要活动中心和联络站及省委重要会议场所。   刘英旧居,为二开间二层楼木结构民居,主楼带后檐披屋。主楼为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刘英同志曾在此居住两年多,领导浙江省党的工作和抗日救亡运动。   三处遗址同是省委机关在丽水时的重要活动场所,在浙江抗日救亡运动和党史上占有一定地位,见证了-时期共产党人坚苦卓绝的斗争历史。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万象山公园

  导游:  灵鹫寺塔位于丽水城内万象山。共四座,自南向北依次编为1-4号,外观与结构大致相同。建于南宋的丽水灵鹫寺塔,保留“墓塔”遗风。1、2、4号塔刹均损坏,3号塔较完整,通高4.2米,塔顶高2.0米。全塔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构成。塔基为六边形,须弥座,塔身为椭圆形,中空,刻有狮子、莲花、宝相花、佛像、神将等。  塔顶刹座六面挑檐,呈弧形,其上依次为覆钵、宝珠、受花、相轮(共五重)、宝盖等。  原在丽水城东10公里灵鹫山,1959年曾迁至云和县城郊前溪山,1980年迁至今址。  :  位于市区西南隅,倚江而立,秀气逼人。宋、元、明、清以来,相继建有万象楼、崇福寺、一览亭、烟雨楼、大观亭、秦淮海祠,洞天楼等。山径迂回,古木参天,亭阁错落其间,素有"洞天烟雨"之称。  1979年辟为公园,先后建有烈士碑、大观亭、望江亭、烟雨亭、得月楼、烟雨楼等。  交通:  交通:丽水火车站、新客运中心乘6路车到底即是,票价1元。   地址:丽水市莲都区括苍路581号  类型:城市公园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南明山

  导游:山上寺阁掩映于丛林,古迹隐现于丹崖,素有“括苍之胜”美誉。南明山以人文景观著称,尤以摩崖石刻闻名,其中以葛洪、沈括和米芾的手迹最为珍贵。  摩崖石刻南明山摩崖石刻1981年列为省级文保单位。现有摩崖石刻58处,主要分列于石梁、高阳洞和云阁崖3处。石梁长达十数丈,凌空横悬,喻为“半云”、“悬虹”,刻有题记20处;高阳洞有摩崖石刻15处,多为宋人遗迹。云阁崖有石刻12处,其中“灵崇”二字,书法遒劲,相传为东晋葛洪所书,有北宋大书画家米芾题写的“南明山”三字。  :  南明山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城南2公里处,与城区隔瓯江相望。  交通  2路车到终点站即到。注意,不要坐2路区间车,不到南明山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7:00-18:00  景点位置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西北299米)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项目选址于市区紫金路西侧、宇雷路东侧、江滨路北侧,与现厦河省委机关旧址相连。总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总投资近3000万元。纪念馆由18个展厅的主题工程和附属工程组成,是一个花园式建筑。纪念馆采用庭园式建筑风格,纪念碑、雕塑、乔木、地灯错落有致,与滨水公园、丽水博物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呼应,寓教育于休闲和旅游活动之中。十八个展厅涵盖了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史料内容。此外,还设置了影视、报告厅和资料中心。  丽水作为全省惟一的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根据地县的地级市,革命遗址、遗迹十分丰富,加之历史文化深厚,具有发展红色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打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这张全国、全省都有影响的品牌,有利于提高丽水知名度,提升丽水作为浙西南中心城市的地位。同时,为申报全省、全国经典红色旅游景区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该纪念馆地处瓯江边、丽水风光最佳地带,与滨水公园、紫金大桥一起,将成为丽水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猕猴峡

  猕猴峡位于莲都区峰源乡境内,距县城65公里,全长15公里,由源于海拔1389米的八面湖山脉的一条山溪切割而成。  峡谷深数百丈,高峰、小丘、谷壁呈凹凸阶梯状,谷壁片麻岩层层叠叠;谷底水平面最宽处30多米,最窄处仅两米,抬头远望,云天一线,峰云相间;两岩悬崖峭壁,层嶂叠翠,近处飞瀑流泉,奇花异草目不暇接,犹如横挂天地间的一幅巨大山水画。这里生活着猕猴、黑鹿、穿山甲、狐狸等许多国家保护动物。  猕猴峡,在莲都、青田、景宁三县交界处,全长15公里。由源自海拔1389米的八面湖山脉的一条山溪切割而成。峡谷深数百丈,谷壁片麻岩层层叠叠。谷底水平面最宽处有30多米,最窄处仅两米。抬头远望,山峰林立,云天一线,峰云相间;近处,峡壁悬崖,飞瀑流泉,层嶂叠翠,奇花异草,目不暇接,犹如横挂天地间的一幅巨大山水画!  景点位置  丽水市莲都区峰源乡境内  

南明湖

南明湖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南明湖景区,地处瓯江中游段,2006年10月1日瓯江干流开潭水利枢纽工程水库下闸正式蓄水,在丽水主城区形成2800万立方米库容的人工湖,湖岸线全长约16公里,湖面宽度200-600米,湖面积达5.6平方公里,与杭州西湖水域面积相当。  南明湖贯穿丽水城区,沿线自然风光旖旎,汇集了大溪、好溪,琵琶圩、中岸圩、古城岛、千年古樟、环湖19公里高标准防洪堤、近40多万平方米滨江景观绿化带等众多的自然真山真水,湖区水质清纯,湖区的湾、港、汊、岛、堤、滩等各具水景形态;四周山峦起伏,奇峰叠翠,空气清新,林丰木华。其自然风光集隽秀、幽奇、旷清于一体,兼具湖光、山色、林木之美,较华东地区水网平原湖区和浙江省湖区更富有个性特色。   南明湖,就在丽水城区边缘,很方便到达。是本地人休闲健身的地方。  南明湖 是丽水山水生态城市构建的核心

谭宅

谭宅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谭宅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清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  由谭宅和小谭宅两座院落构成,构造形式、工艺特征基本类同。谭宅建于清道光年间,占地面积1760平方米,通面宽30.30米,通进深55.27米,二层楼,七开间,总体布局为门厅、正厅、后寝、附房四进,各进设天井,两侧为厢房。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硬山顶屋面,施方椽,小青瓦阴阳合铺。小谭宅建于清中后期,占地面积530平方米,通面宽20.20米,通进深24.20米,总体布局为正屋和偏房两部分,正屋二层楼、三开间,分前厅、后厅两进,穿斗式梁架,硬山顶,小青瓦合铺,四周砖砌封火墙垣。   建筑布局合理,工艺精湛,较好地保存了历史原貌,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是丽水城区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为研究浙南清式住宅提供了典型实例。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九坑桃花源

  九坑桃花源离丽水市区15公里,是莲都区联城镇下林行政村的一个山头自然村,近年来因开发栽培“迎庆桃”迅速致富而远近闻名.  花开时节,成片成片的桃花是九坑人最为自豪的农业休闲观光的第一品牌形象。春风剪杨柳,细雨点红花,阳春时节,九坑村举目桃花艳,万山红遍,花海叠浪,景象甚为壮观,因此成了广大市民,摄影爱好者,外地游客的焦点。  每年的三月底至四月初,丽水九坑浪漫桃花节。十里花海,细雨蒙蒙,人面桃花相映红。鼎盛期将从3月中旬开始。  丽水九坑是全国有名的产桃基地,1万多亩的桃树遍布九坑的大小丘陵,这里产出的九坑桃有着果形中大、色泽鲜艳、外观优美、肉质松脆、味甜等特点。  游客还可在九坑的农户家里吃上鲜美肥嫩的桃花鸡、香气扑鼻的农家饭;并可在九坑按下手中的快门,拥有美好的一刻;还可观看流传于农村的桃花大戏。   

堰头景区

  堰头景区位于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堰头村,是一以古堰与农家餐厅为主的游玩场地,从停车场进入约50米距离即可进入,农家莱以特色魚为主,味道不错。  古堰景区部分有两个入口,一个是靠近游船码头的东门,一个是再古樟树群旁边的西门,也就是文昌阁入口,建议大家直接从西门或者西门旁边的居民区进,可以马上看到当地人的生活场景和大樟树,东门那边说实话真没什么东西可以看的。整个古堰景区部分花半小时就能全部走完,通济堰就在这条路的尽头处,画面右边墙面上写着一些看起来像是景点的名子和指向。文昌阁附近绝对是最佳的拍摄点位,倘若是气温再低一些,便有可能看到下面的溪流上扬起水雾,此时配合上日出的光线,那绝对是宛若进入仙境一般。  地址:莲都区碧湖镇堰头村  

南明山摩崖题刻

南明山摩崖题刻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明山摩崖题刻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晋、唐、宋   公布时间:1963年3月11日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大港头景区

  古堰画乡景区,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和大港头镇境内,距丽水市区二十公里,核心区块包括大港头、堰头、坪地和保定范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氛围浓厚。  大港头景区在丽水市碧湖区大港头镇(公交203路,大港头站——画乡,可以提前在菜场路口下车,步行进去),在瓯江边,画乡(4A景区)就在这里。离市区约23公里。这里是美术写生基地和画作生产基地,同时也是休闲度假、品尝农家菜美食的地方。镇里沿街民居不少改成民宿和商铺,原来都是画室。大港头的溪鱼和瓯江的鮶鱼很有名,值得品尝。  景点位置  大港头镇古堰画乡的所在地  

莲都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紫金街道 东西岩 中共丽水县委旧址 丽水灵山寺 通济堰 大祭 丽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 万象山公园 南明山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猕猴峡 南明湖 谭宅 九坑桃花源 堰头景区 南明山摩崖题刻 大港头景区
岩泉街道 丽水灵山寺 东西岩 中共丽水县委旧址 通济堰 大祭 丽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 万象山公园 南明山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猕猴峡 南明湖 谭宅 九坑桃花源 堰头景区 南明山摩崖题刻
万象街道 东西岩 中共丽水县委旧址 丽水灵山寺 通济堰 大祭 丽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 万象山公园 南明山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猕猴峡 南明湖 谭宅 九坑桃花源 堰头景区 南明山摩崖题刻 大港头景区
白云街道 东西岩 中共丽水县委旧址 丽水灵山寺 通济堰 大祭 丽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 万象山公园 南明山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猕猴峡 南明湖 谭宅 九坑桃花源 堰头景区 南明山摩崖题刻 大港头景区
联城街道 东西岩 中共丽水县委旧址 丽水灵山寺 通济堰 大祭 丽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 万象山公园 南明山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猕猴峡 南明湖 谭宅 九坑桃花源 堰头景区 南明山摩崖题刻 大港头景区
南明山街道 东西岩 中共丽水县委旧址 丽水灵山寺 通济堰 大祭 丽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 万象山公园 南明山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猕猴峡 南明湖 谭宅 九坑桃花源 堰头景区 南明山摩崖题刻 大港头景区
碧湖镇 东西岩 中共丽水县委旧址 丽水灵山寺 通济堰 大祭 丽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 万象山公园 南明山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猕猴峡 南明湖 谭宅 九坑桃花源 堰头景区 南明山摩崖题刻 大港头景区
大港头镇 东西岩 中共丽水县委旧址 丽水灵山寺 通济堰 大祭 丽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 万象山公园 南明山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猕猴峡 南明湖 谭宅 九坑桃花源 堰头景区 南明山摩崖题刻 大港头景区
老竹畲族镇 东西岩 中共丽水县委旧址 丽水灵山寺 通济堰 大祭 丽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 万象山公园 南明山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猕猴峡 南明湖 谭宅 九坑桃花源 堰头景区 南明山摩崖题刻 大港头景区
雅溪镇 中共丽水县委旧址 东西岩 丽水灵山寺 通济堰 大祭 丽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 万象山公园 南明山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猕猴峡 南明湖 谭宅 九坑桃花源 堰头景区 南明山摩崖题刻 厦河塔
太平乡 东西岩 中共丽水县委旧址 丽水灵山寺 通济堰 大祭 丽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 万象山公园 南明山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猕猴峡 南明湖 谭宅 九坑桃花源 堰头景区 南明山摩崖题刻 大港头景区
仙渡乡 东西岩 中共丽水县委旧址 丽水灵山寺 通济堰 大祭 丽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 万象山公园 南明山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猕猴峡 南明湖 谭宅 九坑桃花源 堰头景区 南明山摩崖题刻 大港头景区
峰源乡 东西岩 中共丽水县委旧址 丽水灵山寺 通济堰 大祭 丽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 万象山公园 南明山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猕猴峡 南明湖 谭宅 九坑桃花源 堰头景区 南明山摩崖题刻 大港头景区
高溪乡 东西岩 中共丽水县委旧址 丽水灵山寺 通济堰 大祭 丽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 万象山公园 南明山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猕猴峡 南明湖 谭宅 九坑桃花源 堰头景区 南明山摩崖题刻 大港头景区
丽新畲族乡 东西岩 中共丽水县委旧址 丽水灵山寺 通济堰 大祭 丽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 万象山公园 南明山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猕猴峡 南明湖 谭宅 九坑桃花源 堰头景区 南明山摩崖题刻 大港头景区
黄村乡 东西岩 中共丽水县委旧址 丽水灵山寺 通济堰 大祭 丽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 万象山公园 南明山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猕猴峡 南明湖 谭宅 九坑桃花源 堰头景区 南明山摩崖题刻 大港头景区

莲都区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