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丽水 >> 青田县 >> 瓯南街道

瓯南街道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中国石雕城

中国石雕城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石雕城位于青田石雕文化发源地-青田县山口镇。山口镇是青田石雕的主产地,是全国最大的石雕、石章制作、销售、交易市场之一,是国内雕刻石的重要集散地。这里几乎家家办石雕厂,户户有石雕陈列室。石雕商店、作坊比比皆是。  中国石雕城坐北朝南,由石雕市场和石雕精品馆两部分组分,占地面积18000多平方米,由8幢6层,砖混结构楼房和东西两侧起围合作用的厢房组成,建筑面积约20余万平方米。每幢建筑的底层作为石雕交易店铺和创作室,共有101间。  石雕精品楼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为1幢7层楼的砖混凝土结构建筑,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简易欧式机格。  精品馆一楼为石雕交易商铺,二楼为石雕作品的陈列室,三、四、五房为石雕工艺美术大师的个人珍藏馆和住屋。  背景介绍:中国石雕城系由青田旅意大利知名侨领王泽厚投资兴建,总投资2600万元。中国石雕城外观底部花岗石装饰,正面乳白色涂料和铝合金门窗,红色琉璃瓦铺面。大门口立有全国工艺美术大师倪东方先生题写的“中国石雕城”巨石,题刻起标志作用,地方特色和现代风貌结合。  中国石雕城于1999年开工建设,2001年10月7日落成开业。于2001年动工兴建,2003年10月竣工并营业经营。   

中国青田石雕文化旅游区

中国青田石雕文化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青田石雕文化旅游区位于侨乡青田的核心区,于2009年荣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由青田石雕博物馆、中国石雕城、千丝岩石文化公园等景点构成。青田石雕博物馆以展厅的形式把青田石雕6000的历史、170多种原石与历代艺术家所创作的传世石雕精品作全方位的展示,是中国唯一的石雕文化主题博物馆;中国石雕城集原创与商铺为一体,既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专业石雕市场,又是观赏石雕工艺创作流程的圣地,是直接参与并体会青田石雕的平台;千丝岩石文化公园是自然与文化相结合的中国第一个石文化主题公园,依托石文化母地而延伸石与印的文化。  地址:丽水市青田县涌泉街26号  类型:博物馆  等级: AAAA

石门洞

石门洞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导游:这里有令人叹为观止的数级特色各异的飞瀑,最下一级从1125米悬崖倾泻而下,形若垂练,溅如跳珠,散似银雾。整个景区由洞天飞瀑、太子胜景、仙桃、师姑湖四个景区组成,集山林苍翠之优、文物荟萃之胜、飞瀑壮观之美、气候宜人之适,是一处具有清、幽、灵、古、奇、险、野、趣之特色的“洞天仙境”。摩崖碑刻石门洞摩崖碑刻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有着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这里有南朝以来谢灵运、阮元、沈括、郭沫若等历史名人墨客留下的摩崖碑刻117处。:石门洞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县城西北31公里的瓯江南岸,隔江为330国道,交通便捷。石门洞1963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1年列为省级森林公园。     交通  汽车:丽水汽车东站乘坐前往青田县的汽车,发车时间从6:30-18:00每20分钟一班,票价24元,路过石门洞售票处下车。  自驾车:杭州(出发)——杭金衢高速转金丽温高速金丽段(约3个小时)——丽水(市区)——330国道(1个小时)——青田(至景区)  门票  联票90元(包含去第二个景点伯温古村来回车费,环山上去要十来分钟)。单独售票石门洞60元,伯温古村30元,交通费10元;学生证半价;陈诚故居:30元/人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景点位置  丽水市青田县临江东路32号  

陈宅七星村

  陈宅村是北宋年间开基的千年古村,古名方岙。始祖陈文发于北宋年间从福建闽候搬迁至此,改称陈宅村。  陈宅村是浙江省文明村,入选2007浙江“美丽乡村”。村口古木参天,老桥横卧;村内小桥流水人家,炊烟飞鸟鸡鸭;村外北斗映照,七星环拱,可与俞源八卦村媲美斗奇。现存建筑20余幢,均依山而筑,临水而居,属典型的生态村落。据考证,著名道士葛洪、叶法善在此留下仙迹,国师刘伯温曾在此生活过,村落设计出自何人之手,正待破解。  陈宅山水有“奇、险、怪、玄”四大特点。“奇”:从刘基故乡文成南田经陈宅至青田郭林,山尖之处有一条像万里长城一样的石龙;“险”:陈宅后山的难关古道;“怪”:树因桥生,桥因根连的毓秀桥;“玄”:宇宙间亘古之谜的七星墩。  走进陈宅,陈宅会告诉您一切。  派岩桥  建于明景泰六年(1455年),为单跨石梁桥,桥长7m,宽1.1m,桥跨4m,桥面纵向用4(3?)块长条花岗岩石板平立伸臂,并刻有纪年,是古村北口第一桥。  上马石板桥  建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由三块石板铺面,每条石宽40cm,厚20cm,长约3米,基石构造十分奇特。  毓秀桥  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为重檐四角攒尖顶桥亭。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增建桥亭东西两侧桥廊各二间,1983年重修。为单拱廊屋桥,砖木结构,中西合璧。桥长12m,宽3m,拱高3.5m,桥跨5m。桥拱以石垒砌而成,依托跨越溪坑粗壮约0.4m的古柏树根起拱。  陈氏祠堂  建于清康熙十九年(1688年),乾隆五年、同治三年重修。为三进明井四围四合院,占地面积约490平方米,承续了明代建筑的风格。  据《陈氏宗谱》记载:陈宅的开基始祖陈文发之父陈襄(1017~1080年),福州闽侯人,26岁中进士,系宋仁宗、英宗和神宗三代名臣,历任仙居县令、杭州知州及御史大夫等职。他一生勤廉政、重农水、善外交,曾力荐司马光、苏东坡等三十人为官,是坚持倡导道学的理学家和著名诗文家。其次子陈文发游历青田山水时,见此处四面环山,七星落照,五马奔驰,鱼跃龙门,遂举家搬迁至此。  玉带红鲤  玉带溪横穿整个阜山盆地,从东南向西北流淌,弯弯曲曲,旖旎秀丽,像一条玉带环绕着阜山,故名玉带溪,有富贵吉祥之意。主要景点及居民点均集中其两岸,是阜山的风水走廊。玉带溪属山溪性河流,平均水深约为1.5米,但水潭众多,计有20多余处,水潭最深处约3米。水位随降水忽涨忽落,水质清澈,达到国家地表饮用水二级以上,呈现“水清鱼嬉”之美景。  石门楼古民居  原建于明,清康熙九年(1745年)年重建,保存明代建筑的某些风格。有门楼、天井、正房和厢房,计12间。外有围墙,内设明、暗楼室,防盗防火,据说是刘基设计,经朱元璋钦赐的“宫廷形制”院落,唯青田所独有。  宅主为一武秀才。两柱对联“门对架山观豹变,室依砚水看龙飞”是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戏剧家韩锡胙的手笔,暗喻藏龙卧虎之地。  木廊桥  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1999年重修,系木质伸臂式廊屋桥。桥身用五棵大柳杉作梁,桥面复廊屋五间,通长11m,宽3.6m,高2.6m,桥跨7.5m。中心间廊屋抬升凸现,两侧设栏靠。  七星环拱  七星环拱又名七星墩,为陈宅一大天然奇观。从岙底村头到陈宅村头,依次排列七个星墩,其位置和形状正好与天上的北斗七星异常相似。天象缘何飞落人间?当系千古之迷。  玉星古道  陈宅村至文成玉壶镇的一条古道,始创于东吴。全长约78公里,宽约1.3米,鹅卵石铺设。它曾是“驿卒穿梭”的官道,也是瓯越、七闽地带贩夫商贾的径脉。东晋著名道士葛洪,经此古道南行,走向广州罗浮山时,在此处传道济民、采药炼丹,留下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元末,古道一带鏖战连年,至今还留下“大明山十八寨”遗址。朱元璋部将胡大海也曾在此据守“七星关”。清初海禁,入闽通道西徙,使古道衰落,以致荒废。    陈宅村  陈宅村地处阜山乡东部,全村拥有耕地面积391亩,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04户,人口714人。自从2003年开始进行“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以来,曾先后荣获多项荣誉。2003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2004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2006年被评为市级新农村示范村、2007年9月被评为浙江美丽乡镇三十佳之一。村支部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基础党组织,2005年被评为市级优秀…… 详细++

青田阜山清真禅寺

青田阜山清真禅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阜山清真禅寺属县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座名寺之一。  寺庙主体建筑以中轴线为标准,依次为山门、钟鼓楼、放生池、一进门台、二进白衣丞相殿、三进观音殿、厢房,西侧配殿有夫人殿,总占地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山门为砖混仿古建筑,重檐歇山顶,首建于1985年。门额匾“泽被侨乡”为沙孟海于1991年题写,过山门左右两边为钟鼓楼,平面呈正方形,8.2米见方,三重檐四角攒尖顶,楼内分别置巨形钟鼓各一。天井中处为放生池,并建“吉祥桥”,放生池面积约200平方米,1987年修建。一进门台面阔七间20.9米,进深三柱4米,五架檩,中柱分心双步梁。二进白衣丞相殿,面阔22米,进深11.25米,十一架檩,前后双步梁,明间上施八角六跳藻井。重檐歇山顶,屋面正、垂脊施邸尾走兽,飞檐起翘。殿内供白衣丞相塑像,厢房面阔7.6米,进深5米,檐廊设栏凳。三进观音殿,面阔三间18米,进深14.9米,重檐歇山顶,大殿供塑观音、十八罗汉塑像。二、三进天井之间建有清同治十一年的放生池,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紧依白衣丞相殿的西侧为配殿夫人殿,共三进,一进面阔14.4米,进深9.3米,重檐歇山顶,明间置弥勒佛,两侧供塑四大金刚。二进面阔19.7米,进深7.3米,明间供塑如来,两侧供塑罗汉壁。三进观音殿,面阔19.7米,进深12.1米,清真禅寺殿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煌,具有浓厚的宗教文化特色。  清真禅寺初创于宋末元初。初创时为正殿两进。元大德年间(1297-1307)建右侧配殿“夫人宫”,明嘉靖八年(1529)增建前殿,清乾隆年间重修正殿;清嘉庆年间(1796-1820)扩建女客房,清咸丰十一年,太平军攻占青田,前殿被焚毁,同治元年重建;清光绪三十一年建东西辕门,民国十六年(1927)建钟、鼓楼,1985年筑围墙,拆去东西辕门,建山门,挖筑放生池,造花园,规模进一步扩大,并将钟鼓楼纳入寺庙范围,形成一个整体寺庙建筑群。  清真禅寺坐落在阜山乡眠牛山麓,坐北朝南,东西两侧是村民住房,寺南空地前约150米处有单孔青石砌筑的乐安桥,桥两侧设栏杆,栏杆花板浮雕花鸟,望柱刻饰莲瓣,与清真禅寺遥相呼应。  清真禅寺常年点燃着几十对巨烛,分别为600斤、1000斤、1200斤,甚至2000斤,俗称千斤烛。千斤烛是长明灯,是延寿烛。一对蜡烛,长明365个日日夜夜,照亮一个周岁,实乃中华一绝。制作千斤烛有专门的民间信仰组织――“廿四拜会”(逢初一十五祭拜,一年廿四次)主持,每年二月十九清真禅寺庙会时,善男信女购买千斤烛,用彩车乐队的仪式贡送而来,择时举行燃烛仪式。  清真禅寺主供唐朝丞相李泌,唐德宗朝拜为中节待中、同平章事(丞相),因常穿白衣,故有白衣丞相美称,据传与李泌同朝一陈姓京官,因受奸臣陷害,被打入天牢,后经李泌冒死相救,转危为安。陈氏晚年退隐故里青田,撰文记述此事,告于后辈,永铭白衣丞相李泌恩泽。此后在青田、永嘉一带,修建了许多供奉白衣丞相的寺庙,阜山的清真禅寺规模最大,年香客数量近二十万,在浙西南一带颇有影响。  地址:丽水市阜山乡朱庵村  门票  20元

青田金鸡山

  金鸡山,又名巾子山、金子山,属洞宫山脉南支,位于青田县城东南38公里处汤垟乡境内,东临温州瓯海,南接瑞安,西连文成,地理位置在北纬27.57.93度、东经120.14.70度。主峰海拔1320.7米,遥望犹如一老者披巾端坐,故得名“巾子山”,谐名金鸡山,巍峨挺拔,高耸入云,素有“东瓯第一峰”之称。金鸡山地形险要,奇峰巧生,峡谷深幽,怪石嶙峋,云海变幻莫测,有“江南小黄山”之美名。金鸡山亦是瑞安与青田、温州与丽水的分水岭。  金鸡山总面积84平方公里,四周群山围绕,或似游龙,或似卧虎,拱卫山下;又有四都港、五炉基坑、吃饭坑、四脚坑等山溪环绕,巍峨壮观,地势险要。主峰周围有蔚为壮观的悬崖峭壁,以及奇岩怪石、峡谷洞穴,有九龟朝天、和尚拜天、云雾洞、杨府洞等30余处胜迹可供游览,在南面还有马鞍形的缓坡台地,为游人提供了宽敞的休闲活动空间。山上植被茂密,树种丰富,生态良好,800米以下以针阔混交林为主,800米上以高山灌木丛林为主。金鸡山的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百亩野生古茶花,到阳春三月之时,朵朵红花争相开放,极属罕见,五月份五颜六色的杜鹃花满山遍野独具一景。金鸡山气候多变,平均气温较周边温州、瑞安、青田市区低10℃,降水充沛,雾日多,常见云雾漂缈,远峰若隐若现,又似腾云驾雾,恍若仙境一般。  金鸡山上有百灵道观、杨府圣王殿、仙灵寺、观音洞等道观庙宇和硕鼠擎天,云雾、猴子、杨府、三天等七十二洞天,是探访中国千年道佛文化积淀的好去处。每年去往金鸡山进行宗教朝拜的香客众多,其中尤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6月19日、9月19日和节假日,游客最多,客源地以温州、瑞安、文成和青田为主。金鸡山山麓有57省道青岱线,汤垟乡至金鸡山公路,仁庄至双岭至金鸡山公路,瑞安至河上垟到金鸡山公路,交通方便。  四季之金鸡山,春季草木葳蕤,山花烂漫,溪流叮咚,满心满眼都是闲山野趣;夏季山风劲吹,遍体清凉,有超尘脱俗飘然欲仙之感;秋高气爽之时,极目天际可见温州、瑞安幻似海市蜃楼,飞云江形同白练飘舞在南天;冬季满山冰雪,雾凇弥漫,有如千里翻银浪,百丈悬冰柱,梨花开万树之景。早观红日破云,金光四射,云蒸霞蔚;晚眺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真正是“万壑苍霞满,群山暮影残”。站在山顶,视野开阔,极目远眺,可见碧天白云,群山起伏,江河蜿蜒,城乡点缀,景色壮观美丽。金鸡山已然形成金鸡佛光、金鸡山云海、金鸡山杜鹃林等独特的景观。  山之巅观日出,看佛光品禅意,聊养生享生态,金鸡山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于一体,是人们理想的避暑休闲胜地。  汤垟乡  名称来历 因乡政府驻地位于原汤垟村得名。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20°12′,北纬27°59′。地处青田县城西南,东南与瑞安市接壤,南与文成县毗邻,西靠阜山乡,北邻仁庄镇,东连方山乡。乡人民政府驻洪口村,电话区号0578,邮政编码323904,东北距青田县城26公里,西北距丽水市区105公里。 政区沿革 清时属四都。民国时属四…… 详细++

清真禅寺旅游区

清真禅寺旅游区为文化旅游景点。  清真禅寺位于浙江省丽水地区青田县西南23公里的阜山乡眠牛山麓,原称“清真堂”,1984年易名。寺院占地面积五千九百多平米,建筑面积三千二百多平方米,该寺始建于宋末元初,寺院建筑三进;元大德年间(1297-1307)建右侧配殿“夫人宫”,明嘉靖八年(1529)增建前殿,清乾隆年间重修正殿;清嘉庆年间(1796-1820)扩建女客房,清咸丰十一年,太平军攻占青田,前殿被焚毁,同治元年重建;清光绪三十一年建东西辕门,民国十六年(1927)建钟、鼓楼,1985年筑围墙,拆去东西辕门,建山门,挖筑放生池,造花园,规模进一步扩大,并将钟鼓楼纳入寺庙范围,形成一个整体寺庙建筑群。  清真禅寺庙主体建筑以中轴线为标准,依次为山门、钟鼓楼、放生池、一进门台、二进白衣丞相殿、三进观音殿、厢房,西侧配殿有夫人殿,总占地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山门为砖混仿古建筑,重檐歇山顶,首建于1985年。门额匾“泽被侨乡”为沙孟海于1991年题写,过山门左右两边为钟鼓楼,平面呈正方形,8.2米见方,三重檐四角攒尖顶,楼内分别置巨形钟鼓各一。天井中处为放生池,并建“吉祥桥”,放生池面积约200平方米,1987年修建。一进门台面阔七间20.9米,进深三柱4米,五架檩,中柱分心双步梁。二进白衣丞相殿,面阔22 米,进深11.25 米,十一架檩,前后双步梁,明间上施八角六跳藻井。重檐歇山顶,屋面正、垂脊施邸尾走兽,飞檐起翘。殿内供白衣丞相塑像,厢房面阔7.6米,进深5米,檐廊设栏凳。三进观音殿,面阔三间 18 米,进深 14.9 米,重檐歇山顶,大殿供塑观音、十八罗汉塑像。二、三进天井之间建有清同治十一年的放生池,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紧依白衣丞相殿的西侧为配殿夫人殿,共三进,一进面阔14.4米,进深9.3米,重檐歇山顶,明间置弥勒佛,两侧供塑四大金刚。二进面阔19.7米,进深7.3米,明间供塑如来,两侧供塑罗汉壁。三进观音殿,面阔19.7米,进深12.1米,清真禅寺殿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煌,具有浓厚的宗教文化特色。  此外,清真禅寺还常年点燃着几十对巨烛,分别为600斤、1000斤、1200斤,甚至2000斤,俗称千斤烛。千斤烛是长明灯,是延寿烛。一对蜡烛,长明 365个日日夜夜,照亮一个周岁,实乃中华一绝。制作千斤烛有专门的民间信仰组织——“廿四拜会”(逢初一十五祭拜,一年廿四次)主持,每年二月十九清真禅寺庙会时,善男信女购买千斤烛,用彩车乐队的仪式贡送而来,择时举行燃烛仪式。

石门飞瀑

  石门飞瀑是石门洞景区内的一处悬瀑,面朝东北,由五级瀑布组成。  石门瀑布群源头为洞背村,溪流两岸峡谷上宽约300米,下宽约50米,坡度约60度,呈“V”字形,其水势、水量为华东三瀑(大龙湫、石梁、石门飞瀑)之首,由于源头是森林,涵养水源能力强,即使在冬季,水量也是较大,堪称“华东一绝”。  从一级瀑布至五级瀑布潭底溪流流经长度约800米,总落差约180米,汇水面积达5平方公里。一级瀑布落差20米,宽2米,潭水面积约150平方米,潭水最深处约5米。一级瀑布前有一条长约80米的铁索桥架通东西两侧岩壁,使天堑变通途。  二级瀑布落差约22米,宽约2.5米,潭水面积约120平方米,最深处约2米。  三级瀑布落差约7.5米,宽约1.5米,潭水面积约50平方米,深度约1米。  四级瀑面落差约10米,潭水面积约20平方米,最深处约2米。  五级瀑布在石门洞尽端,瀑布从宽约5米,高达112.5米的悬岩峭壁上直泄而下,如苍龙白蛇飞舞。  瀑下水潭又称积银潭,面积约1500平方米,最深处约10米,鱼游潭中,清澈见底。为保持瀑布水流量,于2002年在一级瀑上游洞背村修建了蓄水量达16万立方米的水库,瀑布随季节变化不大,但雨季为最佳观瀑期。  石门飞瀑为青灰色石灰岩岩性,石质坚硬。瀑布的形成、发育与地质断裂有关,山体受张断裂带控制,相互排斥断裂而发生断层,并在流水的下彻侵蚀下久而旧之,水流沿断层面倾泻而导致瀑布的形成下,并不断冲击瀑下地表,地表经流汇聚在悬崖和地形落差大的峡谷地区倾泻而下而形成众多壮观的瀑布。      地址:丽水市青田县石门洞景区  类型:地质地貌瀑布

东岩(赤石楼)

  东岩,高60余米,四面陡峭,屹立如鼓,因岩壁呈赤色,故又称赤石楼。  古人有诗日:“白日依山近,琼楼矗石危。千峰霞散绮,幻出赤城奇。”上赤石楼顶唯一途径需身傍峭壁,脚踏斜蹬,手攀穷窿,旋转于石缝之间,穿过二道“天门”方可到达。  岩顶宽广,面积20余亩。处身岩顶,疑为仙境,松青竹翠,桃红李白,落英缤纷。放眼四周,山川美景一览无余。  岩顶昔有定香院,现有八角亭,且有日、月池,传说二池一清一浊,现月池已毁,日池犹在,为人工凿成,长6米、宽4米、深2米,四季不涸。  在赤石楼的侧山脚下还有一条长48米、宽18米的东明洞,岩石如翼展出,岩下平坦宽阔,宋时在此建有天阅堂、禅室。  其西南侧不远处有“矗矗一梁竖,沉沉双窍缄。骑牛人不见,紫气绕东岩  "  的牛鼻洞,宽、深各20米。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方腊起义军洪载部曾攻占过东岩。明正统十四年(1449  年),陶得二率宣慈矿工起义队伍攻处州城,曳岭土豪蔡恭十率乡族、团勇据东岩顶抗拒,陶得二部舒景隆围岩十余日,最后纵火焚林,迫使蔡恭十及团勇、乡族坠岩而死。  如今东岩下山冈上还留有一座“千人坟”。   

龙现村

    中国田鱼村--方山乡龙现村是青田县一个具有浓郁田鱼文化的特色村落,以养田鱼、吃田鱼为主农家乐休闲游。田鱼村在青田的东南部,三面环山,是方山盆地向奇云山过渡的一个缓坡,走进村口,“中国田鱼村”五个大字是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费孝通于1999年10月为方山乡龙现村所题,650多人侨居世界24个国家,是青田华侨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鱼村已有600多年稻田养鱼的历史,龙现村歌谣“有水有田鱼,有家有华侨;耕田无牛绳,四季无蚊子”是它的真实写照村。口朝西北面,龙源坑小溪贯穿全村,民居依东南面的山体而建,有730多年历史,总人口1300余人300多户,全村共有水塘140多个,农田120余亩,水塘农田星罗棋布,村民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有水皆有鱼,仿佛走进鱼的世界。龙现村还是一个景点文物众多的风景名胜村和华侨村,有奇云山、龙现十八潭、情侣松、鸳鸯潭、龙蛋石、延陵旧家、吴氏宗祠及乾奎陵祠、聚龙山庄等景点,其中以延陵旧家、聚龙山庄等建筑最具有特色。

龙现吴氏旧宅(含家庙、宗祠)

龙现吴氏旧宅(含家庙、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龙现吴氏旧宅(含家庙、宗祠)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近代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  旧宅为中西合璧式建筑。坐东朝西,平面布局为两进一照壁,并设厢房,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032平方米。门楼为八字形,立面为巴洛克风格。宅楼,五间三层,进深十三檩,两侧厢房各为六间两弄二层楼。   家庙位于宗祠北侧,坐东朝西,布局为前后两进,呈“凸”形,总面积476平方米。一进,面阔五间,进深九檩,明、次间梁架为五架梁前后双步,均施藻井。二进整体为石质构筑,面阔三间,进深九檩,明间五架梁前后双步。   宗祠位于旧宅北100米,坐东朝西,布局为五间三进,建筑面积501平方米。一进,进深九檩,明间置戏台,歇山顶建筑。天井两侧厢房各一间。二进,进深十一檩,明间五架梁前双步后四步。三进,进深六檩,明间五架梁后单步。宗祠柱础均为方形木质。   旧宅、家庙、宗祠保存基本完整。是一组类型、形制及文化内涵丰富的建筑。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阜山周氏宗祠

阜山周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周氏宗祠位于距县城约25公里的阜山乡周宅村,是一座三通四围的四合院。前筑戏台,中是大厅,后是迎龙书院,柱子上,贴着对联,多有寄厚望于后代子孙能大有作为,光宗耀祖等之意,可谓千秋佳句,脍炙人口。在这里能见到古祠内的雕刻精美的木雕等和传统的房屋走廊等,有一种清雅、幽静之感,也有传统宗祠的韵味。宗祠内保存着完好的周氏族谱,记载着历代周氏人。  周氏人家于宋高宗年代搬至阜山居住,于11代时修建了周氏宗祠,在宗祠内盖了迎龙书院,供子女读书学习,以激励家族人更加勤奋的学习。在周氏家族中历来文人辈出,直至现在,阜山姓周人氏中有周松波等两位比较突出的博士生。  周氏宗祠始建于宋朝,康熙53年重建,后又经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中被烧毁,文革期间遭到破坏等。近年来,为重修周氏宗祠和迎龙书院,通过华侨集资178万,于06年开始重修,08年完工。去阜山游玩,不妨到这里走走看看。    周宅村  周宅村位于阜山乡的东南部,离乡政府所在地约1.5公里,平均海拔高度在470米左右,全村辖周宅、林宅、岙口等3个自然村;全村共有耕地面积415亩,共有山林面积8219亩,全村178户,总人口698人,现有劳动力370人,其中有80%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年人均收入低于2500元的农户有19户,39人,占全村总户数的10.7%;其中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有2户4人…… 详细++

山口千丝岩

  导游:景区内有有千层糕岩、凝瀑、天门岭、观音听瀑、阴阳床、将军岩、青蛙洞等自然景观。崖壁上用花岗岩雕刻而成的十八罗汉像高大雄伟,赵朴初为之题写了“罗汉壁”三字。千丝庙群有观音阁、胡公庙、妈祖庙组,建筑各异,形象地体现了青田石。幽园有二处组成,分布在-坑两岸,东面是醉园,西面是桂花园  小贴士:山口镇被称为“中国石雕城”,山口几乎家家办石雕厂,户户有石雕陈列室。石雕商店、作坊比比皆是;镇上的石雕市场是闻名全国的名石集散中心,为观赏、购买青田石雕的首选之地。:  千丝岩位于县城东南14公里的山口镇,这里岩层重叠成级,“千丝瀑”水流自上倾注而下,分流成丝。旁有全国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书崖刻“千丝岩”三字。   景点位置  丽水市青田县山口镇永安路168号  

山口林宅

山口林宅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口林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清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  民居建筑。坐西朝东,总体布局为前后两进,并两侧设厢房,均为二层重檐,建筑面积约1865平方米,平面呈正方形。建筑前设一照壁,一进门厅,前檐门楼为四柱三楼式,砖、石混合。门额刻有“紫气遥来”四字及四门柱上五福临门装饰(芭蕉叶上设五只大小不一的蝙蝠),雕刻均为青田石。天井两侧厢各为五间。二进正厅,面阔五间,梁架为七檩五柱带前廊,用中柱。两厅与厢房以回廊贯通。后天井照壁为牌楼屏壁式,造型典雅古朴,屏壁上绘有诗画和镶嵌蓝宝石(蓝色玻璃)。  山口林宅,布局合理,雕艺精致,保存完整,是我省一处具有浙西南地域风格、特色的清代住宅建筑。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千峡湖

  千峡湖旅游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是由鹿鸣谷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华服投资有限公司为开发千峡湖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设立的公司。项目总投资约100亿人民币,坚持以“自然生态为本,农耕文化为魂”的开发理念,汇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会议培训、养生居住等多种功能。项目包括千峡湖约270平方公里的湖岸面积和70公里长的蜿蜒水域,整体分三期开发,每期由一个旅游小镇和若干核心景点组成,将建成包括星级度假酒店、精品民宿、养生住宅在内的现代度假设施。  目前,一期温泉度假小镇已于2015年6月正式动工,2017年五一期间度假区举行“首航仪式”,同时推出首个度假产品“峡湾游”。  景点位置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塔山路103号  

太鹤山公园

  导游:  这里以古松奇石为特色,上百年树龄的古松有205棵,形态各异,挺拔苍翠;  主景混元峰(试剑石),高约15米,面积50平方米,一分为四,宛如剑劈一般,相传叶法善丹成试剑劈石而成,甚为奇异。  整个公园有谢桥春晓、丹山溅玉、仙乡问鹤、环翠孕秀、扶松听涛、滴-易、混元试剑、望江舒啸等八景,各具特色,相互媲美。  :  位于县城鹤城镇北隅。古时有白鹤在山上栖息,太鹤山、鹤城镇均因此得名。  历史:相传唐朝道士叶法善在此炼丹试剑,丹成得道,跨鹤升天而去,故被列为道教胜地第三十洞天。   门票  25元  景点位置  丽水市青田县鹤城镇北隅  

瓯南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水南社区

----

石门社区

----

湖口村

----

泥湾村

----

前仓村

----

上岸村

----

大李村

----

石郭上村

----

魁市村

----

白浦村

----

南湾村

----

陈学村

----

朱金村

----

崇福村

----

郑坑下村

----

平风寨村

----

湖边村

----

瓯南街道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