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大洋水库 | 大洋水库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缙云县大洋水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大洋镇境内,在县城的东南部,距缙云县城35公里,距大洋镇5公里,海拔800米,面积5500余㎡。大洋水库于1970年8月1日动工兴建,1973年4月竣工,属III等工程,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发电、灌溉、供水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库。枢纽工程由拦河大坝、溢洪道、发电厂、发电引水遂洞、跨流域引水工程与下坑水库的连接洞等组成。水库主坝高47.5米,坝顶长170米,总库容1508万立方米,水库水面1150亩。库下沿盘溪水建七级电站,1979年世界小水电会议在此召开,受到与会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专家的高度评价,被确定为国际亚太地区地区小水电培训中心实验基地。1995年被授予丽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基地充分发掘和利用自身资源,以史料《盘电颂》等有关水库建设的图片、影视资料等展示缙云人民以巨大的创造力和坚强的毅力,创造出让人引以为傲的大洋水库和各级电站的奇迹。基地努力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使“盘电”精神在变革中得到继承,在新世纪建设中得到发扬。 |
大洋山景区 | 大洋山景区是仙都外围景区中占地面积最广的一个,它位于距离县城东南部约30公里的大洋镇。约占全县山地面积的22%,山地雄伟,奇峰突兀。 大洋山可以登高揽胜,朝观东方日出,夕赏落日余辉。又有杜鹃花海与碧波荡漾的大洋水库,周围野生植物众多,气候凉爽宜人,年平均气温为21℃,为难得的避暑度假胜地。 景区主要有大洋山、大洋水库、蛟坑、槽头等四个景点,景观有云鹃花海、大洋水库、仙人叠箱、佛祖摘星、西海观音等。 主峰大洋山为群山之首,海拔1500.6米,是括苍山脉的最高峰,也是浙江东南沿海的第一高峰。山上云雾缭绕、花木繁茂,气候凉爽。可以观云海、花海、日出;可以野营、避暑,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大洋山还是军事重地,山腰有一宽敞的草地,长1500米、宽150米,四周山下,村舍错落,有利于开展军事训练活动,162年-长罗瑞卿大将,曾来此考察。七十年代我军特种兵曾在此驻军。 槽头景点位于大洋水库的西面大约7公里处,海拔891米,因地形如水槽,故溪为槽溪,村名槽头。它以奇岩怪石、幽深洞壑以及明末清初民族英雄张日新的血战之地而远近闻名。以寨北为中心,东倚曹峰,西眺上下白岩山,下为下坑水库,居高临下,千嶂况秀,如同云雾,更添神韵,是大洋景区的佼佼者。 槽头寨背,上白岩山,下白岩山三座山峰,高达二百余米,巨石贯顶,直插云空,魄伟非凡。峰中巨石之间,中多裂缝,上下左右相通,组成了许许多多洞壑,为当今世上一大奇观,叫人留忘返。 以寨背为例,它四周悬崖绝壁,只有一处可供一个侧身上下,沿袭缝辗转攀缘,登上寨背,却是宽敞的平地,约400平方米。最奇的有凌霄石一块,与普陀山盘陀石类似。且石上有一孔,四时有水。如遇清晨,常有袅袅青烟,从孔中升起,故又叫香炉岩。峰下山坡上,还有海龟石、眠牛峰、卧虎岩、雄狮峰、龙宫洞等奇观,美不胜收。 蛟坑景点位于盘溪上游,两岸翠峰耸立、林木茂盛、奇石秀水,风光极为秀丽。 景点位置 丽水市缙云县大洋镇 |
仙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仙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导游:鼎湖峰是整个名胜区的核心,是仙都的标志。鼎湖峰,状如春笋,直刺云天,拔地170.8米,是世界上最高大的石柱,誉称"天下第一峰"。倪翁洞又名初阳洞、位于鼎湖峰西练溪边初阳山上,相传古时一倪姓长官,嫉欲遁世,隐居于此而得名。洞中多摩崖题刻。其中“倪翁洞”三字是唐代书法家李阳冰所书小赤壁,倪翁洞向东过溪,绝壁陡峭,东西横亘长数里,石壁下部呈褚红色,犹如焰火烧过,故称小赤壁。悬崖中有一天然栈道,长数百米,或称龙耕路,相传是东汉光武帝刘秀驾龙耕出来的。芙蓉峡,自鼎湖峰沿好溪上行三四公里,渡溪入山口,两侧峭壁通体漆黑,最狭处仅容一人穿过。影片《阿诗玛》中,阿黑张弓裂石镜头即摄于此。入内四周高崖围立,中间绿草成茵,叫紫芝坞,相传是东海八仙饮山泉尝紫芝之处。 最佳旅游时间: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仙都都将举办旅游文化节。内容有:公祭大禹、登山竞技、攀岩比赛、飞渡表演、民间文艺表演等。:仙都,古称缙云山,相传是黄帝觞百神和炼丹飞升之地。它由仙都、黄龙山、岩门、大洋四个景区,鼎湖峰、小赤壁、芙蓉峡,倪翁洞、黄帝祠宇、独峰书院、黄龙寺等五百多个景点组成,总面积166.2平方公里。天台宗六祖智威禅师,净土宗五祖少康大师,都是仙都山人。王羲之、谢灵运、李白、白居易、沈括、朱熹、王十朋、徐霞客、朱彝尊、袁枚、郭沫若等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和墨翰。五十年代以来,在此拍摄了《阿诗玛》等三十多部影片。 餐饮/住宿/购物:餐饮:红烧溪鱼、仙乡山珍、缙云土面、缙云烧饼。住宿:缙云香溢大酒店、缙云宾馆(电话:0578-3123229地址:浙江省缙云县城槐花街71号)交通:交通:金温铁路上的所有列车都经停缙云站(详见金温铁路列车时刻表)。缙云火车站乘中巴或机动三轮车2元可到县城五云镇。在缙云客运中心有发往仙都的旅游班车(6:10--18:10,每隔15—20分钟一班),途径所有主要景点。此外,缙云与丽水客运中心之间6:00—18:50,每10分钟对开一班车。缙云与永康6:10—17:45,每10-15分钟对开一班车。当然,你也可以在火车站直接包一辆机动三轮车(至多可座4人,30元包往返)去仙都最佳景点鼎湖峰,20分钟即达景区,往返路程加游览时间,2个小时也就够了。 地址:丽水市缙云县仙都街道鼎湖村鼎湖大道 类型:峡谷地质地貌山河流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1-2天 电话:0578-3120301 开放时间: 7:30-17:30 门票信息: 套票130元。鼎湖峰60元,小赤壁10元,芙蓉峡25元,赵侯祠10元,倪翁洞10元,朱潭山15元。儿童1.2米以下免费,1.2-1.4米半价。学生票凭证半价;老年人60-70周岁半价,70岁以上免费。军官证凭证免费。景区设有3个售票处,分别在鼎峰湖,小赤壁和倪翁洞售票处 |
铁城 | 铁城 “铁城”摩崖题刻 铁城摩崖,在铁门峡内,“铁城”两字,字径320cm,它和初阳山上的旭山题刻、鼎湖峰下的“鼎湖胜迹”题刻、玉甑岩上的“玉甑岩”题刻,黄龙山中“佛”字题刻,是仙都五大摩崖石刻。铁城两字,明缙云知县书法家郝敬书。 明万历年间,处州推官顾宪成调吏部任职。调职前专程到缙云,和丁忧在家的福建右参议郑汝璧同游仙都。顾宪成是明末著名的东林党创始人,关心国家兴亡,公开评议朝政。受顾的影响,缙云当时受排挤的-除了郑汝璧外,还有李键、李逢雷、樊向朝三人。他们分别化名谷潭逸客、小仙山人、禹门子、宾阳道人,在荒无人烟的芙蓉嶂铁门峡内筑紫芝山房(俗称铁城书院),吟咏唱酬、借酒消愁。消息传出,万历十八年(1590),朝廷命缙云知县郝敬侦查。郝敬,字仲舆,号楚望,京山人。擅长书法,为人耿直,但任事浮躁,仕途同样不顺。他和李键四人很快唱和为友,并从优上报,称四人是“商山四皓”式的人物。郑汝璧、李逢雷、樊向朝三人不久先后出山,其中郑汝璧官至宣大山西总督,为保障明末北方边防的安定,作出重大贡献。。而李键,执意不仕,甘为山人,真的如铁城一般坚定。为了表彰李键的高风亮节,郝敬在铁门峡谷内刻“铁城”两大字以纪念。 李键(1520—1610),字延守,号小仙山人,也号铁城。晶端学正,志洁行芳。嘉靖三十五年(1557)登进士,授工部都司主事,不久升本部营缮司员外郎,屯田司郎中,营缮司郎中等。次年夏四月十二日,雷击奉天殿起火,随后将华盖、谨身二殿一起烧毁。三十七年九月,江西丰城雷礼为添注工部尚书,督三殿大工。雷礼器重李键,令总督诸务。四十一年,三殿成。工部上奏有功臣吏覆稿六册,0相严嵩恨其不附己,匿其名不奏。九月,三殿工竣,改奉天为皇极,华盖为中极,谨身为建极(今故宫太和殿东的皇极、中极、养心三殿)。凡阿附者俱获美迁,而李键独湮沉郎署。嘉靖皇帝闻知,临轩问曰:“李键何不升京堂?”于是升光禄少卿。不久,任奏政大夫、南京通政司参议。四十五年,穆宗即位,李键又奏请革除宫禁十弊,帝如数采纳,命逐一颁行,著为律令。隆庆三年(1569)因触犯皇族权贵,降谪,李键立即提出辞职回家。吏部尚书(蒲州)杨博奏李键等冤枉后,才同意复官礼部员外郎。结果还是外放,改任福建盐运司运副。这时,应天巡抚海瑞爱其清操,奏乞守苏。时旱岁饥,民不聊生。李键设策救活饥民无算,郡危自安。公俭朴廉介,有《饮吴水之谣》歌颂他。越五年人京,报政膺上上,但因议论政事有忤首辅,仅为长芦鹾运使司运使(今河北沧州市)。李键下车(到任)厘0,抚灶草羡,时商人立像祭祀。而后晋升四川布政使司右参议,李键自叹曰:“逾蜀险而忘老亲,视王阳何也!”于是接连上疏乞求归家养双亲。公生平清正,虽华邦资阙,不私纳一文。回家后,朝暮温靖若孺子。郡侯、邑宰、故吏、门生莫通一字,当道者纷荐不起,居家孝友,衾影无愧言,动以准程朱,化宗族,无争讼。优游仙都四十余载,寿九十一。所著有《五经正义)、《性理明解)、《二十二史汇系》及《赐养堂集》。 |
朱潭山 | 朱潭山位于仙都景区。主要景点有仙堤、晦翁阁、九龙壁、超然亭。 仙堤:进入景点位于两桥之间的长堤,叫做仙堤。 仙堤两边杨柳婆娑,用卵石铺成的长堤既浪漫又多情,是当地恋人拍摄婚纱照的首选之地,并且知名度越来越高,吸引了丽水、金华、武义邻近县市成千上万对新人纷纷沓至。 其实,仙堤成为婚纱摄影外景地最主要的原因,是这里欣赏鼎湖峰的位置最佳。让鼎湖峰和练溪成为婚照的背景,共同为他们的爱情作证。寓意相爱的人彼此如鼎湖峰在水中的倒影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仙堤上有座四角攒尖的望峰亭和旁边的水榭,既点缀了风景,又是摄影的最佳取景点。从这里看,岸上的鼎湖峰伟岸挺立,水中的鼎湖峰婀娜多姿,随波摆动。当夕阳的余辉洒上一片金色,岸上与溪中的鼎湖峰都更加美丽动人,宛如天上的琼楼玉宇。 这如诗如画的风光是仙都的精华,自古以来天下名人于此驻足。建国以后,成为中央、省、地方领导和游人留影的必到之处。这里也曾是《阿诗玛》、《绝代双骄》、《天龙八部》、《汉武大帝》等数十部影视剧的拍摄基地。 晦翁阁:是一处在岩洞内人工修建而成的半边亭阁。亭阁面积90平方米,高约6米,木结构,两亭角飞翘于洞窟之外。洞窟名晦翁洞,后山即为晦翁岩,山脚好溪溪阔水深,人称朱潭,相传宋代理学大家朱熹(字晦翁)曾憩于此,这里的景点均以朱熹的姓与号来命名的。晦翁岩高达几十米,南北延伸数百米,悬崖碧潭,古洞幽趣。古树遮天,是仙都又一寻幽探胜的好去处,晦翁岩后山岙,环境清幽,多连理树,是理想的恋爱定情之地。 九龙壁:在水边有一端奇特的岩壁,人们称之为九龙壁。这是一条带状的层状节理地质构造。整条节理带长约100米,其整体与好溪水面几-行,最低处与水面相距不到1米,节理带中洞窟高低、深浅不一,最高达4米,最深4米。因节理带处于悬崖峭壁间,凝灰岩性岩层状分明,起伏弯曲,横生凹凸,如无数条虬龙盘石潜伏,故称九龙壁,又名龙崖。 超然亭:溪边有一座四角单檐攒尖顶亭,叫超然亭,意思是超然物外,心游闲云。它是远眺马鞍山日出的观景亭。亭底边长2米,高5米,木制结构,红柱青瓦。该处东可远眺马鞍山日出,北可近观天师洞,南可望鼎湖峰雄姿。要领略朱潭山的魅力,应坐下来慢慢感受,体验它天然的宁静、清新与质朴。 地址:丽水市缙云县511县道仙都风景区内 类型:地质地貌山湖泊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7:00-17:30。 门票 15元 |
缙云爽面博物馆 | 云县爽面博物馆位于“浙江绿谷”生态示范区——缙云县舒洪镇姓王村。自2016年4月开始建设,于2017年10月完工,是一个集爽面文化展示、体验、品尝及培训为一体的基地。 缙云爽面是缙云十大乡愁富民产业之一,作为开展“草根创业”行动的重要内容,已纳入2016年民生清单。2008年被丽水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被评为丽水市"处州十珍"农产品。作为老牌的土面生产基地,缙云爽面在业内有着一定的影响力,现已形成了“玉屏山”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省级著名商标。 舒洪镇姓王村是土面文化的发祥地,制作历史悠久,是我县最大的土索面生产加工主产区,该村加工土面农户已达400多户,年加工量达4000吨,产值达4800多万元,实现利润3000多万元。并于2005年成立了姓王土面专业合作社,为村民增收保驾护航。该合作社于2008年被浙江省农业厅评为浙江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于2017年成为我县农产品旅游地商品生产经营主体。 缙云县爽面博物馆总用地面积6735.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352.3平方米,内设爽面文化展示区、爽面加工制作体验区、培训区、品尝区和爽面购买区,具有宣传推广、培训指导、品尝试吃、旅游购物四大功能。 一、宣传推广。爽面文化展示区面积达550平方米,主要由面条演变史展区、农耕工作展示区两部分组成,对缙云爽面的历史演变、发展过程、制作工艺、文化传承等内容起了一定的宣传作用。 二、培训指导。爽面加工制作体验区面积达850平方米,可让游客亲自体验做爽面的制作工艺和流程;爽面培训区面积达968平方米,基本满足年平均培训人数1000人的要求。同时,爽面博物馆内将开设理论培训班,内容包括爽面制作工艺、电子商务销售等,实训基地和理论培训相结合,将有效规范制作土面环境质量,提高农户土面产品质量,而加强电子商务的培训,则打通传统经销模式,拓宽销售渠道。 三、品尝试吃。爽面博物馆内设有品尝区,游客可在此品尝到新鲜出锅的爽面。四、旅游购物,爽面博物馆内将建立旅游购物中心和展示中心,作为新的游客集散中心,利用旅游拉动销售,增加农民收入。缙云爽面博物馆在传承土面文化的同时,带动了缙云农民创业。 缙云县爽面博物馆将成为缙云爽面文化的一个重要宣传窗口,带动舒洪镇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让缙云爽面成为我县继“缙云烧饼”之后的第二张金字招牌。 姓王村 姓王村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赵宋时代便有人民聚集居住,而到了明万历年间(1578年),三槐堂后人王仁七公成逊(孙)带领妻与子从仙居大林樟树桥三卜迁至今玉屏山脚下,这片土地自此兴旺发达,子孙绵延不绝,之后又有李氏也从福建白塘迁入。 姓王村古称贞溪塘头,取此名源于村庄坐落于贞溪岸边,村中至今仍有“水塘头”作为地名。因为村中以王姓族人居多,方位处于乡里舒洪之上,…… 详细++ |
丽水大龙门景区 | 缙云县大龙门景区位于括苍山深处,棠溪流域上游,小桃源古城内,离唐市三村约三四华里的硛旧村村口。这里山高林茂,坑深水清、石奇岩异,崖陡洞多,特别是一条高达数十米的飞泉,一年四季飞珠溅玉,成为小桃源内排名数一数二的精彩景点。综合体内有200多种植物的竹海、林海、针阔混合林,千年古树群,呈原生态带弱碱性的优质水孕育着大量野生石斑鱼、坑蟾。民风淳朴,风景秀美,空气清新怡人。中心位置是缙磐交界处的二个并列大峡谷,全长达10多公里,有水域面积100多亩,谷里山坑溪畔,溪鱼成群,飞鸟结对,美不胜收。其中四绝四好,四绝:括苍飞瀑、石门峡裸岩区、石灰洞、硳旧千年古树群;四好:水好、鱼好、溪好、空气好。缙云县建于武周万岁登丰元年(公元696年),以境内古缙云山而得名。缙云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号名。仙都鼎湖峰是黄帝炼丹觞百神飞升之地,黄帝祠宇是中国南方祭祀黄帝的重要场所,与陕西黄陵遥相呼应,形成“北陵南祠”缅怀先祖的格局。每年在清明节和重阳节分别举行民祭和公祭黄帝典礼。祭祀活动采用“禘礼”(古代最高的礼祭)的规格,以传统与现代、礼与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小桃源古城雄踞括苍山口,关外是缙云最大、人口最多的壶镇小平原,关口层峦叠嶂,关内柳岸花明,鸡犬相闻。小桃源古城起建于宋绍熙年间(1194年),开凿山岩十余丈,建内外石拱门二道,外门上 书“小桃源”三字,清乾隆丙午年重建,内门增“桃源深处”四字,传为一云游和尚所书,此和尚正是游江南的乾隆,乾隆易服游玩到小桃源,赞叹不己,写下“桃源深处”四字,捐赠里人、增建洞门。小桃源古城又称“大门”、“大门洞”,古城边有超然亭和如在庵,都是明清旧物。龙文化在大龙门农家乐综合体有着神奇的起源、内涵。景区入口处,北洪村向阳的黄土坡地,相传是远古恐龙繁衍地,括苍林场在修建盘山公路时,多次发掘出恐龙化石,因此,此山被当地称为龙山。 地址:丽水缙云壶镇赤旧大龙门景区 类型:洞穴山瀑布 门票信息: 门市价:50.0元 |
河阳古镇 | 河阳村位于浙中的缙云县,地处于瓯婺台要冲,距金温高速公路出口6公里。全村现有农户956户,农业人口3021人,土地总面积6500亩,其中耕地1460亩。历代以来,由于交通阻塞,经济相对滞后,一向以农耕为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河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5年全村农业经济收入450万元,二、三产业及外出劳务收入1700余万元,村集体收入达58.3万元。据抽样调查统计,农民人均纯收入5585元。全村有各类汽车30余辆、摩托车近500辆。道路、路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方便、安全、保障功能进一步加强。 河阳村不仅山环水绕,风景秀丽,而且保存了一大片错落有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民居。旧时,先贤一向崇尚"耕读"。历代出过不少状元、进士。刚进村门,就能见到所谓"八进士门"。相传,此门是前人为纪念村里宋、元时期一连出了"八名进士"而修的,年代竟可推溯到元末。门前的雕刻,乃是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御赐。近年来,当地开发了"古民居观光业",到村里来游览的人日渐增多,有不少人专程从上海、杭州、温州等地赶来的。2005年接待游客9300多人,2006年1-9月突破了10000人。 河阳村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至今保存着明清古民居1500多间,古祠堂15个,古庙宇6个,古石桥1座,流传着堪称一绝的古文化“河阳剪纸”。河阳村于2000年被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并被中国美院、浙江工商大学等十余家院校定点为写生试验基地。 河阳村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建有舞龙队、腰鼓队、老年活动队、健身球队等,其中村老人协会先后六次获先进荣誉。该村先后获得丽水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河阳村 中国自古江南富庶,到如今留下古镇、古村不计其数。其中既有像周庄、同里等声名远播的江南水乡,还有久藏深闺,保持着更古朴、更幽静、更原汁原味特色的古村落。浙江的河阳村就是这样一个古老而奇特的地方。 河阳木雕作为河阳村古民居及宗族建筑的重要装饰,体现了明清古建筑风貌及河阳村当年盛况。河阳木雕在表现内容上力求简洁自然,略带几分含蓄,具有鲜明个性,雕刻主要分布在…… 详细++ |
小赤壁 | 小赤壁位于仙都景区的入口处,临溪一面绝壁陡峭,红白相间,犹如焰火烧过,故称小赤壁。景点内,溪中有岛,岛中有湖,恰似蓬莱仙境,重要景观有:龙耕路、婆媳岩、仙榜岩、大肚岩等。 其他景观有: 小蓬莱,赤壁下的昆潭中多奇石,远近错落,散而不乱。在深潭中组成或深或浅、或宽或狭、或大或小、或分或连的空洞和水面。如果泛舟而入,这溪中有岛,岛中有湖,景随舟移,晃如置于蓬莱仙境之中,故有“小蓬莱”之称。 龙首峰,婆媳岩南的山顶,危峰陡立如龙头,故称龙首峰。从周村望龙首峰,挺拔崔嵬,巍然若神,古称玄武崖,崖下有天门、青狮洞诸名胜。 步仙桥,又名济川桥,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王士性(五岳游草)诗云:“仙都……山去县二十里,过桑潭遥见姑妇、仙释诸岩,皆以意名之,……再历步仙桥,悬压千仞,色白如抹,名仙人榜。” 袁枚《游仙都峰记》刻石,乾隆四十七年(1782)春,著名文学家袁枚列浙东遨游。他游毕雁荡山后,途经处州过缙云县。时知县陆公外出,且正值春江水足,游仙都过往不便,从吏以实相告,只得作罢。但见县衙门内,一家眷养猪于堂,不禁嘲之一笑。在黄龙山,作《游黄龙山记》一篇。傍晚投宿黄碧塘,见此地民俗奇趣,步人黄碧虞。被村人认出,改宿处士虞启蜀家。第二日,由虞启蜀带路经吴源到仙都,畅游一天,作记一篇和诗数首。从那以后,虞启蜀成了袁枚的山中朋友,交谊甚好。民国六年(1917)汉川欧阳忠诰任缙云县长时,拨款刻上石壁。 地址:丽水市缙云县仙都乡仙都风景区内 类型:山 游玩时间: 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7:00-17:30。 门票信息: 门市价:10.0元 |
倪翁洞 | 初阳谷有三个石洞并连,玲珑剔透,圆如米筛,又称“阳谷三窍”。每当旭日东升,有一缕阳光射透三洞的奇迹。从“半壁池”入,过曲径拾石级而上。 主洞高大宽敞顶如园盖,地面平坦,洞前有巨石如屏,石室十分幽静而雅致,洞顶有碗口大的石孔,相传为古人夜读挂灯处。 洞中留有唐朝以来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众多摩崖石刻、行、楷、隶、篆齐全,琳琅满目。最珍贵的是唐代小篆书法家李阳冰(曾任缙云县令)题的”倪翁洞”三字。 据说古代一位姓倪的官员,嫉俗遁世,隐居于此,但未留下姓名。唐朝李阳冰任播云县令时称之为倪翁,并于公元759年攀书“倪翁洞”三宇,刻于洞口,立巨石之上。后人修建“凭虚阁”以保护书法,至今石刻无损,字迹清晰。 明朝刑部尚书鞘志(号旭山)和御史樊献科(号斗山),也曾先后隐居于“两谷洞”,因此石壁间有“旭山”、“斗山洞天”等题字。1980年4月,缙云县委将“倪翁洞”和仙都风景区的岩壁石刻,列为历史文物加强保护。 倪翁洞景点其他景观有:老鼠偷油、独峰书院、问渔亭、舅轿岩、月镜岩等。 月镜岩:东蒙岩与五老峰之间,有一簇岩石,形似一群仙女,遥对着好山上的“月镜”在梳妆打扮,故得名“仙女照镜”。 相传古时有一群仙女感到天上寂寞,欲下凡游玩。于是在群玉台对着镜子梳妆打扮,然后载歌载舞,乐声传到人间。在正北方望龟洞住着-的和尚,听到悦耳的仙乐,悄悄地到仙人礁偷看,只见仙女们在快乐地歌舞,瞪直了眼,入了神。就这样成了化石。 地址:丽水市缙云县仙都初砀山上 类型:洞穴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7:00-17:30。 门票信息: 门市价:10.0元 |
芙蓉峡 | 芙蓉峡 芙蓉峡,从鼎湖峰沿好溪上行三四公里,渡溪入山谷,两侧峭壁通体漆黑,整座山体又如钢铁铸成的石城堡。越往里走,峭壁愈高,山谷愈窄。最狭处,中裂如门,仅容一人穿过,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故叫铁门峡。电影《阿诗玛》中,阿黑张弓射穿山崖的镜头就取于此。入内又是一洞天,四周高崖围立,中间绿草成茵,叫紫芝坞,相传是东海八仙饮山泉尝紫芝之处。坞内有屋基一座,是明代四位高人结庐隐居的遗址。 紫芝坞 芙蓉嶂的中心点,四周山崖高耸,呈黑色;中间低凹,长满草木,呈绿色。山中水从铁门峡流出,峡口仅容一人过往,且峡高百丈,是缙云仙都著名峡谷;更是传说中神仙的种芝田、尝紫芝的地方,故名叫紫芝坞。明吴观有诗云“山中白云多,坞内紫芝少;紫芝不可寻,白云为谁好。”李淑又云“不见茹芝人,只闻紫芝坞。我来醉白云,枕石欹芳杜。” 铁门峡,内狭外宽,直至好溪边的孔雀岩、仙掌岩之间。内有类似葫芦谷数处,是芙蓉嶂的精华所在。明李铁城有诗云:“鸿蒙古峡闷仙峦,道眼探幽集大观。夹峰芙蓉通石室,蟠龙杞菊老严湍。冯将世事忘吾我,恍有天风挟羽翰。如遇浮丘携手去,更于何地煮金丹。” 螺丝岩,从芙蓉峡口向紫芝坞内眺望,其中心,上有一巨石凌空而立,形似田螺,俗称螺丝岩;如果登上芙蓉嶂之巅,向紫芝坞俯视,此岩又像狮头糜身狼蹄牛尾的玉麒麟。古人信神,称它为丹鼎。明郑汝璧《游仙都记》“凡数转,径逾窄。徒拥一峡,谽蚜相向,石门中开,可丈许。稍进,则二柱耸峙,忽辟而峭,两山抱之。中见一石如丹鼎,上员下洞,可坐百人。” 地址:丽水市缙云县仙都风景区九曲练溪 类型:峡谷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7:00-17:30。 门票 25元 |
大道坛及宗祠古建筑群 | 大道坛及宗祠古建筑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大道坛据传是南宋尚书潜说友的尚书府,但宏大的官邸已经在七百年前那场-中遭毁,现在是一片大“广场”,正是由于它的大,成为了姓王村丧事的举办地。大道坛周边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当属明清的古建筑,多数为村中大地主占有,所以在解放后受到冲击,现在在它们的大宅门石匾上仍可清晰辨认时代印记,如“劳动光荣”、“一心向公”、“忆苦思甜”等等,所幸老房子里木雕保护完好。 在大道坛往上,水塘头左右曾有一座砖石结构牌坊,上雕刻有鲤鱼、牡丹、蝙蝠、寿桃、诗书等吉祥图案,其中砖雕与石雕虽经历史洗刷依然艳丽动人,特别是覆盖在上的黑色琉璃瓦当。 姓王村里建于清嘉庆(1796)年间的王氏宗祠,占地面积为缙云县之最,共计达1000余平方米。祠堂共四进四厅,主厅(第三厅)由石柱支撑,古时曾有“文魁”、“武魁”、“敕封临淮大尹侯”、“妙手回春”等匾额,下有王姓昭穆祖先堂,供有历代牌位,楼上曾存有赶张山寨台阁。现为姓王村双委驻地。现在祠堂仍可见的除了文革后重篆的祠首“王氏宗祠”外,只有木雕牛腿尤为精美,只是由于保护不力,失窃居多,堪称艺术的已是村委后补之作。百年风雨侵蚀,木建筑为主的祠堂,坍圮与火患风险日增。 李氏宗祠现存建筑为民国末期(1944)所建,相比王姓祠堂,历史短、面积小(近900平方米),但总体上比王氏宗祠精美。无论是木雕、砖雕、石雕、绘画、书法、布局都是近代以来难得的徽派精品,现为姓王村老人协会场地,保护情况比王姓祠堂好。 姓王村 姓王村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赵宋时代便有人民聚集居住,而到了明万历年间(1578年),三槐堂后人王仁七公成逊(孙)带领妻与子从仙居大林樟树桥三卜迁至今玉屏山脚下,这片土地自此兴旺发达,子孙绵延不绝,之后又有李氏也从福建白塘迁入。 姓王村古称贞溪塘头,取此名源于村庄坐落于贞溪岸边,村中至今仍有“水塘头”作为地名。因为村中以王姓族人居多,方位处于乡里舒洪之上,…… 详细++ |
黄帝祠宇 | 黄帝祠宇为文化旅游景点。 黄帝祠宇是仙都景区的灵魂,是我国南部祭祀、朝拜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主要场所,为中国古代道教活动中心地之一。位于鼎湖峰右侧,步虚山山脚,中间由练金溪相隔。 该建筑具有盛唐风格,气势恢宏。黄帝祠宇再现了中华民族共同始祖黄帝的神采,重叙了充满神奇魅力的遥远故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纪念意义。 黄帝祠宇的重新建成,使仙都风景名胜区重新成为中华民族子孙寻根问祖的重要场所。每年这里都隆重举行大型祭祀黄帝典礼。 背景知识:黄帝祠宇的前身称为缙云堂,约建于东晋成帝咸和——咸康年间(公元326-342年)。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唐玄宗李隆基敕改缙云山为仙都山后,为了纪念轩辕黄帝,改名黄帝祠宇,由著名小篆书法家、缙云县令李阳冰撰额。 北宋治平二年(公元1056年),朝廷下旨改为玉虚宫。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它毁于战火,后到南宋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修复。到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两浙转运使潜说友拨款扩建达到鼎盛,总共占地30多亩。有殿、堂、祠、宫、轩、廊、亭、门等共99间。到了明朝末年,它仅存亭一座。 1994年,按《仙都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并经国家建设部批准,缙云县人民政府决定重建《黄帝祠宇》,恢复中华民族始祖黄帝“北陵南祠”的格局。 地址:丽水市缙云县境内仙都风景区 类型:古迹祠堂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
缙云县革命烈士陵园 | 缙云县革命烈士陵园为丽水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缙云县是革命老区县,素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缙云人民的优秀儿女为了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献身,用自己的一腔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歌。为了宣传革命烈士的光辉业绩,褒扬革命烈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县政府于1981年兴建了金山烈士陵园,2006年12月更名为革命烈士陵园。 缙云县革命烈士陵园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中包括牌坊式门庭、纪念碑、纪念馆、墓园和纪念亭。纪念碑高12米,宽2.4米×2米,纪念碑底座两侧刻有319名烈士名录。纪念碑右侧下方,建有烈士纪念亭。纪念馆共有三层,总面积约663平方米。第一层为接待室,第二层为会议与展示厅,第三层也为展示厅。展示厅主要内容为:内容简介、人物介绍、实物展示、历史全貌(包括历次战斗、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全面反映了从辛亥革命至解放缙云的整个革命斗争历史。目前纪念馆收藏有119幅珍贵烈士照片,20多件烈士遗物和革命历史文物等。 1991年,缙云县革命烈士陵园被缙云县人民政府确立为缙云县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革命烈士陵园被丽水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丽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浙江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
中共缙云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 | 中共缙云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共缙云县委一大会址在壶镇镇高潮村赵氏宗祠。该宗祠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占地1024平方米,平面呈纵长方形,三进两院式砖木结构。正立面两侧分设五花山墙,门厅五开间,明次间抬梁式四柱七檩,梢间设看楼连通两侧厢楼。中厅两侧分设山墙,三开间,抬梁式四柱七檩。门厅、中厅是建筑精华所在,梁架用材粗大,装饰精致考究,牛腿雕刻人物、动物等图案,形象逼真。上厅为七开间,四柱八檩,装饰较简素。当年中共缙云县第一次党代会就在上厅神橱旁举行。 1927年11月,中共缙云党组织在燕翼小学召开党员大会,成立了中共缙云县特别支部,直属浙江省委领导。1928年9月,全县24个党支部推荐的40余名党员在燕翼小学召开中国共产党缙云县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缙云县委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缙云县委,并以小学为县委机关驻地,直至1929年。在党组织和县委的影响下,学校教员中涌现出一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依托学校开展活动,展开武装斗争,对缙云壶镇、雁岭、白竹和永康四十四坑一带的红十三军第三团军事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1994年,中共缙云县委一大会址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评为缙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评为丽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姑妇岩 | 姑妇岩 姑妇岩,俗称婆媳岩,在仙都主景区人口处水南的子母山上。嘉靖(浙江通志》载:“在小蓬莱之东五里,上有二石相上下,又名子母山。”当人们走出缙云火车站,向东,就可望见姑妇两岩:那低者,龙钟-是婆婆;高者,亭亭玉立是媳妇,兴许是大自然的疏忽,有给这位媳妇造出一个漂亮的脸蛋。数千年来这里的人们相传:这位媳妇心肠狠毒,常常残酷-年迈的婆婆。天理不容,是天雷劈掉了她的头颅。岩下有口山塘,塘中的水,至今还是红的呢。元赵拱辰有诗云“古貌苍头迥不殊,天上偶尔赋形躯;顽石本是无情物,却娱行人望姑。” 缙云仙都,古为婺州地,人们又相传孙权母吴老太,曾专程到缙云山进香,永远保佑附近山民安康,而得名“永康”。那低者,人们以为是吴老太;高者,是身着纱披的观音菩萨。水之北,狮豹山上的舅轿岩,不正是吴老太的弟弟乔国老吗? 姑妇岩下,是仙都人口处,风景秀绝,宋汪真有诗云“元武崖下启洞天,登磴转望已超然。春工着地看如画,水籁到山听似弦。鸟驾娇花呼饮酒,童从平野舞秋千。自欣烟花仙都里,得意还来诗一篇。” 姑妇岩下,各有幽洞一处,玲珑可爱,可坐七八人。 姑妇两岩之间,有小石如犬,蹲于主人身旁,俗称天狗岩。 |
地区 | 景点 |
---|---|
外前村 |
---- |
和合村 |
---- |
寮坑村 |
---- |
仙谷村 |
---- |
石亭村 |
---- |
西峰村 |
---- |
木栗村 |
---- |
新西寮村 |
---- |
南溪村 |
---- |
环湖村 |
---- |
前村村 |
---- |
后村村 |
---- |
漕头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