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潍坊 >> 昌邑市 >> 龙池镇

龙池镇景点大全


景点 简介
李士桢 (1619~1695) 汉军正白旗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李士桢(1619.4-1695.3),字毅可,本姓姜,山东省昌邑市奎聚街办东隅村人。历仕至浙江布政使、江西巡抚、广东巡抚。  李士桢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曹雪芹祖母之父。李士桢凭借在朝廷中的显赫地位及其与康熙之间的特殊姻缘关系,使他的儿子李煦在二十几岁便上任苏州织造,并监管盐务。而随后李士桢又将女儿嫁予曹寅(时任江宁织造,曹雪芹祖父),由于他们二人身居织造要职,又同时监管盐务,再加上两家的亲戚关系,致使李、曹两家之间变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特别是康熙末年,经过李煦、曹寅二人在官场及经济上的积累,两家成为名噪一时的豪门贵族,但同样由于他们两家与大清皇室之间的亲戚恩怨,导致后来被抄家流放,走向破落。目睹了家族从鼎盛走向破落曹雪芹便将先辈创建的这两家豪门写成了世界巨著《红楼梦》。  姜氏家族乃昌邑古城旺族,姜士桢兄弟五人,排行0,其父姜演为地方德高望重的乡绅。壬午年十二月初八,清兵数万围昌邑,血战八昼夜,至十六日夜,昌邑失陷,县令李萃秀及官绅七十余人皆壮烈而死,姜士桢父姜演、兄姜士?皆在殉难之列。时年二十三岁的姜士桢被清军俘虏,后正白旗佐领李西泉见姜士桢颇懂书礼,便认其为义子。姜士桢为保全性命,认旗人为父,改姓李,入旗籍。自此,便奠定了李士桢走向大清显贵豪门的基础,同时也拉开了《红楼梦》中所描述宁、荣二府之原型兴衰恩怨的序幕。  顺治四年(1647),八旗抡才,李士桢以贡生资格参加廷对,中取第十六名,授长芦(沧州)盐运判官,后青云直上,曾历任河东运副、两淮运同,安庆、延安知府,冀宁道参政、湖东布政使、河南按察使、浙江布政使、江西巡抚,诰授光禄大夫,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康熙三十四年(1695)三月二十二日,李士桢病逝,享年75岁。  为平定三藩及稳定东南局势立下功劳顺治四年(1647年),清廷在八旗中选举人才,李士桢以贡生的资格参加廷对,中取第十六名,授长芦(沧州)盐运判官。当时清兵大举南下,沧州百姓惶恐不安,李士桢大力调护,人民赖之以安。顺治七年(1650年),李士桢升任河东盐运副使,顺治八年(1651年)升两淮盐运同知,顺治十年(1653年)升安庆府知府。安庆为水陆要冲,清军南下征剿,必过安庆。为减轻军队给当地百姓带来的不便,李士桢竭力调剂,使政务井井有序,而自己却“心血几枯”。李士桢在任操履清洁,没有敢因私事求于他的;在处理案件上,公正严明,断案如神,深受百姓爱戴。  顺治十四年(1657年)后,李士桢先后任陕西延安府知府、广东按察司副使、山西阳和道副使、山西布政使司参政等职,后因裁缺去职。康熙三年(1664年),李士桢补江西湖东道,康熙六年(1667年),升河南按察使,康熙十二年(1673年)升任福建布政使。上任福建时,因耿精忠叛乱,滞留浙江,后蒙保荐,改任浙江布政使。李士桢在浙江布政使任上六年有余,时清王朝正值非常时期,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相继叛乱,清廷调兵征剿,胜负未卜。李士桢留任后,赞画运筹,悉中军机,足饷足食,营办军需,给清军以充足的后勤保障,为平定三藩立下了汗马功劳。  康熙二十年(1681年),李士桢内升京堂,不久出任江西巡抚。尚之信叛乱平定后,广东局势不稳,须干练大臣抚治,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李士桢调任广东巡抚。  李士桢在广东上任伊始,面临的是尚之信等叛乱刚刚平定,官员冗滥,军伍骄躁,民生凋敝的一副乱摊子。为整顿吏治,李士桢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励官方、肃武备、端士习、清钱粮、慎刑狱、革火耗、禁私派、除私税、严保甲、弭盗贼、厘盐法、饬海防、省讼词、劝输将、汰冗役、省差扰十六条为政方针,对于整顿广东兵火之后的混乱局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广东在藩国驻统之日,创立总行,垄断商业,他们把持市场,强行0,贱收贵卖,使一般工商业者及广大人民深受其害。对此李士桢发布文告,严令查除,缉拿不法藩商,听任人民自由交易。同年六月,面对尚之信驻藩时留下的盐政弊端,李士桢连续五次下檄整顿盐政,清理被占灶田,清查水客之弊,重定买卖规则等。在他的大力整顿下,广东盐政得到恢复。  此外,这一时期李士桢可值称道的工作还有很多,如加强海防,使所属沿海27县,3万多内迁人民重复故业;疏请豁解琼州积年所欠租粮;倡修抚台衙门等。李士桢在广东任内大刀阔斧的工作,使广东遭到严重破坏的政局、经济迅速好转,对于三藩叛乱后,东南局势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李士桢举荐了潮州知府林杭学。因林杭学曾投效吴三桂,故此事受到了左都御史王鸿绪的弹劾,李士桢乃引咎辞职。而《广东通志》中称“弭盗贼、建学宫、立义学,延师课士,修府志,任十余年,百废俱举”,由此可见李士桢荐举,原本无可究责,王鸿绪抓住林杭学曾跟随吴三桂为由,弹劾李士桢,实在因当时“谈藩色变”所致。另李士桢与权臣鳌拜交往过密,则是此次被参辞职的幕后原因。  李士桢离任之日,士民罢市,奔走相告,夹道送行,并为他立祠于五仙门外,又入祀省城名宦祠。致仕后,李士桢定居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栽花置草,作文读书,过着简朴的生活。后康熙帝南巡北归,曾驾临李士桢宅第,慰劳再三。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三月二十二日卒,年75岁,葬于通州红果园。著有《李大中丞政略》十卷。  昌邑姜家修族谱,李士桢阅后亲为作序虽然在壬午兵燹后,李士桢认李西泉为义父,改姓李氏,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本家昌邑姜氏家族,并为团结宗族,倡修族谱,促进姜氏家族的发展做出了努力。  《昌邑姜氏族谱》由六世祖明凤阳府通判姜镗创修,再修于九世的姜默若、姜默钝,壬午兵燹毁于战火。康熙十七年(1678年),姜扬波与姜士楧主持重修族谱,得到了李士桢的大力支持。李士桢在《昌邑姜氏族谱·序》中说:“一日以从兄扬波所集宗谱相视,遂各抚然挥涕,知所本源……迨调抚粤东,适弟士楧、侄孙舜龄省余于署,复将前编出而会同,遂逐一考订,方厘然称可观也。”李士桢阅完族谱后,亲为作序,并撰写了《宗训》二十七条。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李士桢欲组织在广东刊刻,后因故推迟,至二十六年(1687年)罢官而未果。  李士桢在关注姜氏家族发展的同时,时刻不忘教育自己的儿女不忘本,至其子李煦时与姜氏家族交往更为密切。康熙三十六年(1701年),李煦遵父亲遗愿,于苏州织造府刊刻《姜氏族谱》,并请了著名文学家尤侗及同乡进士、江西巡抚张志栋作序,李煦也亲为作序。  [以上内容由"黑驼茶"分享。]

张志栋 (1648~1714)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志栋(1648-1714),字敬修,别字青樵,清朝昌邑市奎聚街办南隅村人。仕至福建、浙江、江西巡抚,迁大理寺卿,刑部右侍郎。张志栋处理朝政,勇于坚持己见,不畏权贵,他因保举人才之事,触犯同僚利益,被奸臣所参,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被革职,改授督修永河。他勤于工事,日夜劳作,终于积劳成疾,于次年六月卒于修河工地,享年66岁。归葬于昌邑城西南二十里豹埠营凤凰埠。  幼年时期  张志栋家境贫寒,自幼与其兄张志禧结伴同窗、刻苦读书。顺治十五年(1658),张志禧考中进士。张志栋于康熙十年(1672)举乡荐,次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时年二十五岁,三年后授任山西道监察御史,后任都察院监察御史。  为官不忘清贫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张志栋连得6件皇帝御笔,可谓张志栋为官之巅峰。他的仕途与当时绝大部分官吏一样,顺延科举取士之路,从底层开始攀爬。   “张志栋祖籍云南乌沙卫,明洪武初年先祖迁到潍县西北一横桥。后来,几经辗转迁至安丘县景芝。明末时,清兵横渡渤海,山东东部烽烟四起,民不聊生,为避兵乱,他的父亲张应征偕全家老小来到昌邑定居。”  据昌邑市博物馆馆长刘乃贤介绍,张志栋1648年出生在昌邑南隅村,幼时家境贫寒,二兄志庆和三兄志申因病早逝。父亲把张家的全部希望寄托在长子志禧和四子志栋身上,虽含辛茹苦,仍教子课读不辍。  顺治十五年(1658年),张志禧考中进士。而张志栋于康熙十年(1671年)举乡荐,次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时年25岁,自此在官场上崭露头角。三年后,授任山西道监察御史,后任都察院监察御史。  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政府撤藩,吴三桂等相继叛乱,叛乱平定后,平叛将士中有功者未得到奖赏重用,苟且偷生者未得到惩处查办。初任监察御史的张志栋便上奏朝廷:在战场上,有敢于为朝廷捐躯献命者,有贪生畏死致使封疆失守者,为忠为奸,黑白分明。有功者应立即重赏,不需日后议定,苟且偷生者万万不能官复原职。康熙非常重视并采纳这位25岁监察御史的建议,叛乱之后的官场动荡日渐平息。  而三藩之乱波及地区的百姓在战后,却在水深火热中挣扎。张志栋便上奏“广施仁政,恢复生息”之策:一是“缓催科”,即推迟向百姓征收粮饷的时间。他认为不可在正月开征,因此时百姓家无余储,只好借贷纳征,那么到麦熟秋收之后,得把家中所有粮食用以还私债,日尽月空,长年勤苦却不免饥寒之困。  他建议朝廷五月开征,既能免去百姓负债之艰,也能使官府尽抚恤之策,照此几年之后“民力充裕,元气全复”。二是“恤茕独”,即对鳏寡孤独者免去部分军饷,并给与抚恤;三是“掩枯骨”,凡用兵之地,如有无主骸骨,设法掩埋。康熙对此建议同样非常赞赏。  张志栋直言的治国之策,对战后百姓休养生息、经济恢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得到康熙帝的嘉许和厚爱。自此,张志栋仕途得意,扶摇直上。“作为朝廷命官的张志栋能够体察民间疾苦,与他出身贫寒、少时随父辈吃尽兵荒马乱迁逃之苦不无关系,这是为官不忘本的可贵之处。”昌邑市博物院研究员王伟波介绍道。   中年时期  康熙二十年(1673),清政府撤藩、吴三桂等相继叛乱,叛乱平定后,平叛将士中有功者未得到奖赏重用,苟且偷生者未得到惩处查办,时任监察御史的张志栋便上奏朝廷:平叛之战,有捐顶糜踵而为朝廷献身者,有贪生畏死而至封疆失守者,有功者应立即重赏,不需日后议定,苟且偷生者万万不能官复原职。康熙非常重视并采纳了此建议,后张志栋又提出战乱波及地区战后需“广施仁政,恢复生息”之策,康熙对此建议同样非常赞赏。张志栋直言治国之策,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嘉许和厚爱,自此,张志栋仕途得意、扶摇直上。  康熙二十三年(1684),张志栋授命巡视两淮盐政,二十六年升山西冀宁道,三十年迁福建按察使,三十一年升江苏布政使。  在江苏六年中,张志栋革除耗羡(明代中叶以后,田赋由税粮改为征银。为了运送方便,官府要把百姓交纳的碎银在高温下熔铸成整块的银两,这样,销熔时就会有所损耗。  所谓火耗,就是地方官府借口弥补所征银两在熔铸时的损耗而增收的税,属于附加税,不上缴国库,归地方官所有。一般情况下,征收的银两中每两加收四至五钱作为火耗。若经州县逐级加派,税额更大。羡余原意是盈余,剩余,亦指正税外增征的附加额。  一言以蔽之,耗羡,火耗和羡余都是指征收钱银时,以弥补损耗为由在正额之外加征的部分,只是诠释的侧重面不同而已,因它们由州县自行征收和支配,曾被康熙帝称作是地方官的“私事”。  征收耗羡银的初衷,一是弥补征税成本支出和官俸之不足,二是解决地方衙门办公费用。然而,封建官吏的欲壑难填,将耗羡银中饱私囊及利用耗羡银请客送礼之风愈演愈烈,以致耗羡征收率均为正税的四至五成,山东、河南等地高达八成。  官府的狂征暴敛使老百姓不堪忍受,也造成了吏治不清,-污吏朋比为奸,加剧了本已激化的社会矛盾,直接威胁到封建统治。)、平息刁讼,他兴修河道水利、鼓励开荒造田,对新开荒地免征银税。经过张志栋的一系列拓政改革,使江苏一代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农耕地大面积扩张,地方赋税收入连年增加,当地黎民百姓安居乐业。  老年时期  康熙三十七年(1698),张志栋升福建巡抚,三十九年移浙江巡抚,四十一年调任江西。辗转三省,所到之处,他简政肃贪,治水兴农,使各地农商得到了良好持续的发展。  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帝第四次南巡,阅视淮、黄水患治理工程,张志东陪驾巡视,康熙对他的治理工作大加赞赏,并赐御书“拥节名疆”及“百忍”匾字一幅。  张志栋处世不随波逐流,他生性刚直,敢于直言进谏,为此,他得到过康熙皇帝的赏识与提拔,也受到过朝中奸臣的陷害革职。两江总督满人阿山因张志栋曾向皇上揭发过其劣行,对张志栋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康熙四十三年(1704),阿山趁例行考察外官政事之机,上 书诬告张志栋“大计不公”,要求皇上对其革职查办。康熙听信奸臣所言,志栋罢官,直至次年六月,冤案查清,他才被复诏回京,授大理寺卿,后升刑部右侍郎。  [以上内容由"33选7"分享。]

李煦 (1655~1729) 汉军正白旗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李煦(1655年—1729年)字旭东,又字莱崇,号竹村,李士桢长子。顺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二十九日生,正白旗荫生。溯自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三月接曹寅而出任苏州织造,前后凡30年,其间曾四迎奎驾,俱蒙宠遇。  李煦以父荫十六岁便入国子监读书,康熙十三年(1674),被授任为内阁中书,康熙十六年(1677),年方二十四岁的李煦授任广东韶州知府。后李煦妹嫁与曹寅为妻,曹寅出任江宁织造,李煦受任苏州织造。李煦的妹夫曹寅任江宁织造二十余年。李煦、曹寅,以及杭州织造孙文成三人,都不断向康熙呈递密折,奏报江南地方上的情形。其中极大部分是关于雨水、收成、米价、疫病、民情、官吏的名声等等。当时没有报纸,康熙主要从这些奏折中得知各地实情。  自李煦出任苏州织造后,康熙帝五次南巡,为报答皇恩,李煦、曹寅精心筹备、隆重恭迎,沿途设建康熙帝喜欢的宏伟建筑。康熙帝深感李、曹二人对他的忠心与虔诚,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加授李煦大理寺卿衔、加授曹寅通政司通政使衔。但筹备康熙南巡花费大量库银,致使苏州、江宁两地亏空很大,其中仅李煦亏空达五十余万两银。权利的膨胀给两家带来了荣誉和财富,但同时埋下了败落的隐患。  后江南亏空暴露,康熙深知其中情由,一面私下谕令李、曹设法补空,一面在众臣面前为他们设法开脱,并任李煦兼管巡盐务,以利于补完亏空。康熙五十一年(1712),曹寅病逝,李煦奏请康熙恩准由曹寅子曹颙袭任江宁织造监管盐务,两年后,曹颙病逝,李煦为保住妹妹(曹寅妻)以后的生活问题,又携曹頫进京面见皇上,康熙恩准曹頫继任,李煦继续与袭任江宁织造的外甥共事,时正值李、曹两家鼎盛时期,两府财富积累已相当丰厚,并且借康熙帝荫,两家在朝廷中地位显赫。康熙五十六年(1717),李煦亏空补完,康熙算是去了一块心病,他加升李煦户部右侍郎衔。  因李、曹两家与康熙第八子胤祀有姻亲关系,两家与八王府来往一直很密切,又因康熙年势已高,两家便把未来的筹码押在了胤祀身上,以求在胤祀如愿登后,能继续得到皇室的关照。两家不管在财力上还是在官场上,都给予了胤祀极大的支持,而当时胤祀也确实是最具有实力的接班人,并被朝廷诸臣所看中。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崩。令李煦没想到的是雍正即位做了皇帝,而雍正即位后首先想到的便是他的政敌,并于雍正元年正月初十,复查李煦亏空一案,查抄李煦家产。雍正五年(1727),山东巡抚塞楞额奏曹朋等运送缎匹沿途“骚扰驿站”,曹頫又被查处织造款亏空,曹家被抄。在查抄曹家的同年又查出李煦曾为阿其那(康熙第八子胤祀,“阿其那”为讨厌之意,雍正为其诏改此名)买过五个侍女,为此,李煦再次入狱,后来被雍正流放到打牲乌拉(今吉林省北部),两年后(1729),李煦溘然长逝,时年七十五岁。  [以上内容由"hf911"分享。]

张福绥 (1927~2016) 中国工程院院士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福绥(1927.12.27- )海洋生物学家,水产养殖学专家。出生于山东省昌邑县。195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1962年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贝类学会理事长,中国动物学会理事,中国海洋学会理事。是我国海洋贝类增养殖生物学和养殖产业化的主要奠基人。早年系统研究了中国海浮游软体动物的分类区系,而后转入生态学及动物地理学研究。70年代致力于海洋贝类实验生态学和养殖学研究,系统研究了黄渤海贻贝的繁殖与生长规律,创建了贻贝人工育苗和自然采苗新工艺,有力地推动了贻贝养殖产业化。80年代首次从美国大西洋沿岸引进海湾扇贝,研究解决了在中国海域养殖海湾扇贝的一些生物学与生态学问题,从而在产业化规模上建立了一套工厂化育苗与养成的关键技术,并致力于向社会推广,在我国北方海域形成世界上第一个海湾扇贝养殖产业。90年代又引进墨西哥湾扇贝的南北两个种群至南海与东海,相继形成产业。近年来他一直关注海水养殖业存在的种质、病害、环境与产品质量等问题,提出实施离岸养殖等措施。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1项、陈嘉庚农业科学奖(1995年度)1项、第三世界科学院农业科学奖(2000年度)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2005年度)1项及省部级奖多项。发表论文百余篇。  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海洋贝类增养殖生物学和养殖产业化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福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2月9日17时35分在青岛逝世,享年89岁。  [以上内容由"玎珰"分享。]

李福泽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原国防科委副主任兼某部司令员。  李福泽同志是山东省昌邑市人,1936年投身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部转战鲁中,历任团长、旅参谋长等职,先后参加和组织指挥了黄县战斗、龙南战斗、保卫临沂战斗、五井歼灭战、大柏山战役、蒙山战役、莒县战役等,为巩固和扩大鲁中抗日根据地,建设地方武装,取得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  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师参谋长、旅长、纵队参谋长、安东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南满、三保本溪、鞍山、新开岭、四保临江、安奉、辽安、锦州、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和广东剿匪、解放南澳岛等战斗,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历任副军长、高级步校副校长、处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兼作战处长等职。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8年10月起,他历任国防科委某部副司令员、代理司令员,国防科委副主任兼某部司令员等职,在祖国的西北戈壁艰苦奋斗了十六个春秋,先后直接参与组织领导了一批导弹和卫星的发射等重大试验任务,为发展我国国防尖端技术事业做出了突出成绩。在受“-”破孩的日子里,他同“-”进行了坚决斗争。他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他学习勤奋,工作勤恳,勇于奉献。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联系群众。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和名利,保持了革命晚节。  李福泽同志,因病于1996年12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以上内容由"ihaj"分享。]

凉茂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凉茂,字伯方,山阳昌邑人。少已好学,论议时就经常引经典作凭据。曹操后来辟他为司空掾,举高第,补侍御史。此时,泰山郡多盗贼出没,凉茂担位泰山太守后,一个月之间就有一千多家人带着小孩前来依附。后来凉茂又转任乐浪太守。当时据守辽东的公孙度擅自扣留凉茂,不让他上任,但凉茂始终不肯向公孙度屈服。公孙度有一次向将领和凉茂商议曹操北征时谁能抵御曹军,将领们皆说可以;但凉茂则说曹操定国安邦,而公孙度若反抗则是反抗东汉,必会遭到诛杀。将领们听后都大惊,公孙度亦赞同凉茂的话。凉茂后来又迁任魏郡太守,甘陵相,所治的州郡都有政绩。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凉茂被选为长史,后来迁任左军师。魏国建立后不久迁任尚书仆射,后来又转任中尉奉常。曹丕被立为魏国世子后,凉茂任太子太傅,受到尊敬,不久在任内逝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少年时好学,议论事情常常引经据典,用以处理是非。曹操征召凉茂-掾,考试名列优等,补官为侍御史。当时泰山盗贼很多,让凉茂担任泰山郡太守,一个月之内,用襁褓背负婴儿前来的人有一千多户。又转任乐浪太守。公孙度在辽东擅自留下凉茂,不派遣他去做官,然而凉茂始终没有屈服。   劝说公孙  公孙度对凉茂及众将领说:“听说曹公远途出征,邺城没有防守的准备,现在我想用三万步兵、一万骑兵,直攻邺城,谁能抵御!”众将领都说:“对。”公孙度又看着凉茂说:“您认为这主意怎么样?”凉茂回答说:“近来海内大乱,国家将要倾覆,将军您拥有十万人之多的兵力,安坐家中,观看各方的成功与失败,作为君主的臣下,本来应是这样的吗?曹公忧虑国家的危机败亡,怜悯百姓的疾苦危害,率领正义之师为天下人诛杀凶残的民贼,功劳巨大,德行广被,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了。因为国内刚刚平定,百姓初步安顿下来,所以没有责罚将军的罪过罢了!而将军您却想要兴兵向西进攻,那么生存与灭亡的效验,不要一个早晨就可以决定。将军您好自为之吧!”众将领听到凉茂的话,都震惊心动。过了许久,公孙度说:“凉茂的话对啊。”凉茂后来被征聘为魏郡太守、甘陵相,在他任职的地方都有政绩。   去世  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凉茂被选任长史,又升左军师。魏国建立初期,凉茂升任尚书仆射,后来任中尉奉常。文帝居东宫做太子时,凉茂又是太子太傅,很受曹丕的尊敬和礼遇,凉茂死在官任上。  [以上内容由"shsh220"分享。]

林伟宁 2000年悉尼奥运会冠军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林伟宁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子举重69公斤级的冠军,现为人大代表。  1999年 在安徽黄山市举行的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获女子69公斤级第二名。  1999年 在美国举行的第5届世界女子青年举重锦标赛,获69公斤级抓、挺举和总成绩三项冠军并以137.5公斤的成绩打破69公斤级抓举世界纪录。  1999年 在中国武汉举行的亚洲举重锦标赛女子69公斤级比赛上,以挺举142.5公斤和总成绩252.5公斤打破该级别挺举和总成绩两项世界纪录,同时获得该级别抓、挺举和总成绩三项冠军。  2000年 在湖南长沙举行的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上,以252.5公斤的成绩获女子69公斤级总成绩第二名。  2000年 在悉尼奥运会上获女子举重69公斤级冠军   [以上内容由"小路"分享。]

卢英华 (1901~1984)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卢英华,义名显贵,山东省昌邑县人,生于1901年,卒于1984年。著名按摩专家。1933年,考取医师资格,正式挂牌行医。1950年,参加第一期中医学习西医进修班。1953年,在北京南苑西红门开办联合诊所,任所长。1954年,任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推拿科主任。  学术思想  卢英华的按摩手法,以指针法为主,按压法、揉捻法、振颤法、捏法、掐法、摩法等为辅。治疗内科疾病(胃下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便秘、急慢性胃炎、高血压、糖尿病等),外科疾病(肩关节周围炎),妇科疾病(产后初期乳腺炎、闭经等),儿科疾病(疳积、肌性斜颈、小儿遗尿症等),效果显著。指针法就是用手指代替针,在经络穴位点按的方法,又称为点穴按摩,是他最常用的治疗手法。按压法是用手掌或手指肚按压在身体局部,垂直向下施加压力的方法。揉捻法是用手按压身体某部并呈圆形或椭圆形向前运动的按摩方法。振颤法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用手指或手掌按于施术部位进行比较粗大的振法(又称抖法),另一种是用手指或手掌按于施术部位进行细致的振动,振颤的动作会使作用深达机体内部增加按摩的效果。捏法是用手指捏起肌肉或皮肤的一种手法。掐法是用手指甲刺激经穴的一种方法,这种手法在病情急重,而身边又无针药的情况下使用。摩法又称为按抚法,是用手在体表轻摩而过,用力轻柔,病人感觉非常舒适。  临床经验  消化道溃疡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体质瘦弱,虚证居多。按照“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理应采用补法。但卢英华认为,有病必有邪,虽然多属虚证,但不能忽略祛邪。对于虚证,少泻多补。对于实证,多泻少补。治疗消化道溃疡病的按摩手法各家虽有所不同,但指导原则不外乎四诊八纲和经络学说。通过按摩达到疏通经络气血,散凝结,调寒热的目的。所取之穴以募穴、俞穴、合穴、会穴为主,多在脾、胃、膀胱、肝、胆、任脉等经取穴。常用穴位如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膏盲、肝俞、脾俞、胃俞、章门、公孙、照海等。另外,他发现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大多于右肩膏肓穴、风门穴处有压痛,将此压痛点多次点按、散结之后,上腹疼痛就会明显减轻或消失。  治疗消化道溃疡的具体步骤有三:第一,患者取仰卧位,医生立于患者左侧,五指伸开平放在患者腹部,先行轻柔按抚,使腹部松弛疏散,当患者适应以后再对穴位进行点穴按摩。可先用上、中、下脘止痛,然后移向气海、关元穴,用拇指点按数次后再用振颤法调和气血。腹部按摩完毕,用指针法按足三里穴(左侧)。第二,患者左侧卧位,面向医生,医生左手放在患者腹部泻章门穴,右手用按法泻肩井、大椎、风门、肝俞、脾俞、胃俞等,最后再补下肢足三里(右),泻阴陵泉,点按合谷、公孙等。此时在背部能找到压痛点进行松解。第三,患者如有失眠、心慌、头晕等现象,可用指针法取印堂、劳宫、巨阙穴。然后,医生右手平放在患者颞侧,用拇指以按法由太阳穴至头维穴进行数次导引,可起到安神、镇静、强心的作用,最后再用指针法补阳陵泉。  影响  卢英华在中医按摩理论的总结以及临床经验的积累方面成果显著,其实践经验被广泛推广。现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推拿科就是继承了他的按摩手法和临床经。  [以上内容由"canyue"分享。]

孙忠廉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孙忠廉,男,汉族,1942年生于上海,祖籍山东昌邑。  1956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音乐科,主攻京胡。  1962年毕业分配于中国戏校实验剧团(后更名为“中国戏曲研究院实验剧团”)担任京胡伴奏。  1965年归入中国京剧院三团。  曾经长期与著名演员刘秀荣、张春孝、朱秉谦、耿其昌、吴钰璋、李欣、肖瑞增、于万增、陈淑芳等合作演出。  主演剧目有《白蛇传》、《十三妹》、《沉海记》、《金玉奴》、《碧波潭》、《珍珠烈火旗》、《貂蝉》、《香罗帕》、《大英杰烈》、《赵氏孤儿》、《四进士》、《逍遥津》、《四郎探母》、《红鬃烈马》、《白帝城》、《乌盆记》、《秦香莲》、《宝莲灯》、《强项令》、《徐策跑城》、《打渔杀家》、《斩经堂》、《柳荫记》、《谢瑶环》、《玉堂春》等。  曾随团赴加拿大、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士、奥地利、希腊、日本、朝鲜及香港、澳门进行文化交流演出。  [以上内容由"真理"分享。]

张焕秋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张焕秋,男,汉族,1962年12月生,山东昌邑人,1982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学历。  现任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80.08——1982.08,九台师范学校师范专业学生  1982.08——1985.04,九台师范学校教师、团委副书记  1985.04——1986.07,共青团九台县委学校部副部长、部长  1986.07——1988.09,共青团九台县委副书记(1985.07——1988.07,东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业专科在职学习)  1988.09——1992.11,共青团九台县委书记  1992.11——1995.02,吉林省九台市饮马河镇党委书记(1990.08——1992.12,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学习)  1995.02——1995.12,吉林省九台市其塔木镇党委书记  1995.12——2001.09,吉林省九台市副市长(其间:1996.12——1998.1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  2001.09——2003.06,吉林省九台市委副书记  2003.06——2003.11,吉林省九台市委副书记、副市长  2003.11——2003.12,吉林省九台市委副书记、副市长、代市长  2003.12——2005.10,吉林省九台市委副书记、市长  2005.10——2005.12,吉林省农安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代县长  2005.12——2006.06,吉林省农安县委副书记、县长  2006.06——2006.08,吉林省农安县委书记、县长  2006.08——2009.03,吉林省农安县委书记  2009.03——2009.05,吉林省农安县委书记,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党工委副书记  2009.05——2009.09,吉林省农安县委书记,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副书记  2009.09——2010.11,吉林省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副书记  2010.11——2012.06,吉林省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  2012.06——2013.03,吉林省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长春市副市级)  2013.03——2014.04,吉林省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  2014.04——2014.12,吉林省委办公厅主任  2014.12——2015.01,吉林省吉林市委副书记、副市长、代市长  2015.01——2017.04,吉林省吉林市委副书记、市长  2017.04——2017.06,吉林省吉林市委书记、市长  2017.06——2018.01,吉林省吉林市委书记  2018.01——2018.02,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吉林市委书记  2018.02——,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以上内容由"小然然"分享。]

朱树屏 (1907~1976) 海洋生态学家水产学家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朱树屏(1907—1976)字锦亭或锦庭,号叔平。昌邑县北孟乡后朱家庄子人。幼读私塾,后相继就学于昌邑县乙种蚕桑实业学校、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及四师附设的高等专修科。1930年考入中央大学物理系,1934年毕业后考取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38年又以优异成绩考入英国伦敦大学学习水产学,后转入剑桥大学。1941年底获博士学位。1942年受聘于英国南部蒲利茅茨海产研究所担任研究员。1944年又受聘到英国淡水生物学会水产化学及浮游生物部任主任。1946年,他离英到美国乌兹赫尔海洋研究所任研究员。 1947年1月底返回祖国,任教于云南大学。同时,还在中央研究院上海动物研究所任研究员,主持海洋湖沼研究室科研工作。年底又受聘为山东大学教授及水产系主任,并主持筹建水产研究所。1948年,再受聘到上海复旦大学水产系和厦门大学水产系任教,并领导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舟山海洋调查研究工作。  新中国建立后,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央水产实验所所长。以后,他曾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兼全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水产厅副厅长,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委员,青岛市政协第二、三、四届副主席,山东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青岛市中国民盟副主任委员。他一生从事水生物研究,学术成就主要有:在国内首创水质学,海洋及湖沼水化学,浮游分类、浮游植物生理、生态(包括培养方法)研究,对高等藻类养殖的关键问题有所突破等。其单胞藻类培养方法,被外国人称为“朱氏10号培养液”。是全国第一个“科技十二年规划”和“科技十年规划”(水产部分)的主要起草者和实施者。他和刘恬敬、刘德厚等人研究成功了“海带自然光育苗”及海带南移福建,“紫菜人工养殖” 和紫菜北移青岛、大连,以及朱氏人工海水AB配方等水产界3项获奖成果。培养出中国自己的第一代海带和紫菜,受到朱德委员长和周恩来总理的表扬。他经过调查研究改善了内蒙古的岱海水质,使岱海成为内蒙古的淡水渔业生产基地。 他还是中、苏、朝、越4国渔业研究会议和太平洋西部渔业研究委员会中方专家,多次以中国专家的身份,到苏联、蒙古、越南、朝鲜等国工作。1957年,随郭沫若率领的中国科学技术代表团访问苏联, 对商谈中苏科学技术合作122项计划的完成,起了重大作用。  1960年,他以中国海洋学和湖泊学专家身份,率代表团出席太平洋西部渔业会议,会上发表了他的许多专业论文,受到委员会各国专家的重视和好评。主要著作有《培养液矿质组成对浮游藻类生长的影响》《烟台、威海鲐鱼海场及附近海区角毛硅藻属的研究ⅠⅡ分类生态》等十几部著作。并主编了拉、俄、中、朝、越、蒙、日、英等文字的《太平洋西部经济鱼类名称对照手册》《鱼名词典》等。  [以上内容由"柴 茂"分享。]

王立山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王立山,男,汉族,1961年11月出生,山东昌邑人,大学学历,法学学士,198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12月参加工作。  1977.12—1980.09,山东省昌邑县南逢公社党委办公室通讯员  1980.09—1984.08,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法律专业学习  1984.08—1989.09,河北省委政法委调研处干事(其间:1984.10—1985.10,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安局桥西分局、区检察院、区法院锻炼)  1989.09—1992.05,河北省委政法委调研处副主任科员  1992.05—1996.03,河北省委政法委综合治理处主任科员(其间:1992.09—1993.02,河北省玉田县参加社教;1993.05—1994.04,挂职任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法院副院长)  1996.03—1999.03,河北省委政法委研究室副主任  1999.03—2000.04,河北省委政法委协调督办处处长  2000.04—2003.03,河北省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处处长(1996.08—2000.08,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学习)  2003.03—2003.05,河北省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代理院长、党组书记  2003.05—2005.01,河北省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  2005.01—2009.01,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反-贿赂工作局局长  2009.01—2011.04,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党组成员  2011.04—2013.06,河北省保定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2013.06—2015.04,河北省委防范和处理-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政府防范和处理-问题办公室)主任、省委政法委副书记  2015.04—2016.09,河北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省维稳办主任(其间:2016.06—2016.09,参加中央第十轮巡视,担任第十二巡视组副组长)  2016.09—2016.12,河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正厅级)  2016.12—2017.03,中央巡视组副部级巡视专员  2017.03—2018.01,湖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2017.02—2017.06,参加中央第十二轮巡视,担任第五巡视组副组长)  2018.01—,湖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察委员会主任  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沮漳河河长。  [以上内容由"逍遥浪子"分享。]

曲孝丽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曲孝丽,女,汉族,1963年9月生,山东昌邑人,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9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  1981.09-1985.07天津师范大学生物专业学习  1985.07-1995.10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学教师、德育处主任、科研室主任  1995.10-1996.05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学校长助理、科研室主任  1996.05-1996.10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学副校长、科研室主任  1996.10-1999.05共青团天津市河西区委书记  1999.05-2000.05天津市河西区挂甲寺街党委书记、办事处主任  2000.05-2001.12天津市河西区挂甲寺街党工委书记(1997.09-2000.07天津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学习;2000.09-2001.01天津市委党校第19期培训一班学习)  2001.12-2002.11天津市河西区委常委、挂甲寺街党工委书记  2002.11-2006.12天津市河西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其间:2003.10-2005.06天津师范大学与韩国大佛大学合办教育行政学硕士学位课程班在职学习,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4.09-2004.11天津市委党校第56期进修一班学习)  2006.12-2011.03天津市河西区委副书记(2005.09-2009.06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2007.09-2008.01中央党校第7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2011.03-2012.07天津市民政局副局长,市社会组织工委书记(兼)、市社会团体管理局局长(兼)  2012.07-2013.03天津市民政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市社会组织工委书记(兼)、市社会团体管理局局长(兼)  2013.03-2014.12天津市民政局局长、党组书记,市社会组织工委书记(兼)、市社会团体管理局局长(兼)  2014.12-2016.12天津市民政局局长、党组书记(其间:2015.09-2016.01中央党校第39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学习)  2016.12-2018.01天津市红桥区委书记  2018.01-山西省副省长  中共十九大代表。  [以上内容由"ucanary"分享。]

卢志英 (1905~1948)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卢志英(1905—1948)名宗江、子江,号育生,曾用名卢涛、王殿臣、周志坤等。 昌邑县望仙埠村人。8岁始读私塾,16岁就学于乙种桑蚕实业学校。毕业后,投身东北绥宁镇守使署军官讲习所,后随-战,目睹军阀战争之暴虐,民众生活之惨痛,遂毅然脱离奉系军队,回到原籍。1925年2月,入洛阳陆军训练处任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遵照党的指示去冯玉祥军队政治部。1927年调任骑兵第三师八旅十六团二营营长,后又任该师参谋主任。“四一二”-政变后,率骑兵二营官兵起义。1928年,他打入蒲城县,以保安总队长兼承审员身份,在地方旧军中秘密开展兵运工作,后不幸被捕,为地下党员张育民营救出狱。1929年春,赴北平领导-。同年8月,同张育民结婚。193 1年“九一八”事变后,-派他去西安争取杨虎城将军,发展党的统一战线。1932年,他调任南京党的地下市委书记。不久,他再次被捕,后经组织营救出狱,去上海。1934年夏,党组织派卢志英夫妇前往江西做地下军事情报工作,他打入国民党江西赣北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莫雄的司令部,任上校主任参谋兼清乡委员长。张育民则在南昌开设“女医生张育民诊所” ,负责地下联络和交通工作。同年9月,打入蒋介石主办、自兼团长的第三期高级军官训练团,获得许多重要情报。10月初,他获取了蒋介石第五次-“围剿”的绝密情报,由南昌地下交通站报送瑞金党中央。在长征途中,毛泽东曾说,搞这份情报的同志是有功劳的。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后,他奉命留毕节。1936年初,卢志英夫妇随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七七事变后,他接受了组建上海地下抗日军事情报网的重任。他利用会日语的有利条件,取得日军驻吴淞海军司令保岛的信任,接着在提篮桥监狱斜对面开设起沪丰面包厂,并附设“大中华咖啡馆”,搜集日军情报,向新四军输送药物、医疗器械和0弹药。1938年后,他奉命于宁沪一带发动地下武装,组织抗日游击队。1940年,组织起苏北联合抗日部队,他任副司令兼参谋长。1942年1月, 他回上海建立了独立军事情报系统。1945年,日本投降,他奉命立即接管上海。解放战争期间,他在京沪杭一带领导建立了30多个地下军事情报小组。 1947年3月,因叛徒张莲舫出卖,他不幸于上海被捕。妻子张育民,儿子卢大容亦先后入狱。1947年秋,他被关押在南京-监狱。1948年12月27日夜,在狱中惨遭杀害。  [以上内容由"平头郎"分享。]

陈干 (1880~1927)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陈干(1880—1927)字明侯。昌邑县白塔村人。16岁随乡亲去东北谋生。1901年,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他义愤填膺,毅然前往北京投笔从戎。后因给《京话日报》撰文,揭露清军的种种弊病,-离营。1905年,他去东北锦州当演说员。同时,还创办了“讲报社”和“八旗学堂”。1906年,他东渡日本,往东京访章太炎。后经丁惟汾介绍,加入同盟会,并参加了《民报》一周年纪念活动。不久,受孙中山委派到东三省进行秘密活动。1907年,他由东北秘密潜回山东,以鲁省同盟会负责人身份,积极发展同盟会员。1908年在青岛开办震旦公学,名为学校,实为山东同盟会革命活动的重要机关。后因组织学生-,发动工人-,反对清廷-行径而被查封。1911年辛亥革命后,他被陆军总长黄兴任为山东民军统领。1912年,被南京临时政府授为少将。南北议和失败,他奉命率民军(后改称淮泗讨虏军,他任司令)自凤阳起兵,会各军北伐,大败清军张勋部。先后攻下濉溪、萧县,收复徐州,-皆捷,军威远震。徐州光复后,淮泗讨虏军改编为陆军第三十九混成旅,他任旅长。不久,袁世凯窃夺大总统职位,对革命军队采取了限制、离间、分化政策。他一时陷入困惑之中,误以为革命已经成功,遂于1913年上 书大总统,辞去旅长职务,解甲归田。后来,袁世凯阴谋称帝与日本签订-条约,他遂与章太炎等密谋讨袁。事被袁所察,悬重赏缉捕他。1921年3月14日,孙中山任命他为非常大-咨议。1922年, 他被任命“鲁案中日协定联合委员会”委员,与王正廷等4人为中日谈判正式代表。他坚决主张立即收回青岛,激烈反对王正廷关于青岛暂由日本人管理的妥协态度。为此,康有为曾称誉他为“鲁案砥柱”,并题词相赠。1925年,他再次辞职,回到家乡白塔。乡居期间,为乡亲们做了两件好事:一是带头集资,挖掘了一条20里长的河渠,改变了当地百姓食用湾塘污水的状况;二是倡导在潍河两岸筑堤防洪,以防河水漫溢为灾。河渠开成之后,康有为亲笔题名“新开河”,并立碑以志。1926年,国民革命军二次北上,他被任命为军部参议。1927年,任北伐军第二支队司令。后因国民党内部-,他被构陷遇害。死前曾愤慨地写下“莫须有”三个字。死后,乡人为其立碑以志,康有为题写碑文曰:“巨石,矗矗高峰,潺潺涧流,落落长松。”遗著有《倥偬集》《欧战拾遗》《旅大问题汇纂》《鲁案》《威案》《青岛案》《诗集》《庭语》《家庭琐言》《选订经国文钞》《六经碎语》等。  [以上内容由"留醉翁"分享。]

李明文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李明文 (1940~)  山东昌邑人。中共党员。1957年毕业于山东昌邑农业技术学校财会班。历任吉林省辽源矿务局会计、俱乐部主任,四川省攀枝花矿务局党委宣传处文化科长,山东龙口矿务局工会办公室主任,局文化体育中心副主任,政工师。中国煤矿作协第一、二、三届理事,省煤矿作协第一、二届副主席。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昨天的足迹》,短篇小说集《人生一百天》,报告文学集《崛起在渤海之滨》、《敢为人先写华章》等30余篇(部)。小说《水……》、散文《双河无处不飞花》、长篇小说《昨天的足迹》分获第一、二、三届全国煤矿作品乌金奖,报告文学《高歌一曲十年路》获中国文联等部委庆祝建国45周年优秀作品奖,电视剧本《从前的故事》、《一个矿长的故事》分获第二、四届全国煤矿乌金奖。  [以上内容由"monkgump"分享。]

龙池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景点大全


地区 景点
马渠社区

----

瓦城社区

----

白塔社区

----

龙池社区

----

龙池镇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