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济宁市南池景区 | 济宁市南池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南池景区是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古典园林公园,突出“以绿为题、以水为魂、以文为胜、以人为本”,荟萃了运河文化、李杜文化、王母文化,包含了王母阁、少陵祠、古南池牌坊、晚凉亭、南池荷净牌坊、碑廊、九龙叠水、乔羽艺术馆、古南池桥、爱情博物馆等景观。其中,北部景区为历史文化景区,主要景点有王母阁、晚凉亭、杜甫茶舍、诗碑、牌坊、少陵祠等,通过建筑、小品、植物景观来追忆南池胜景。南部景区为生态旅游景区,有树木园区、花卉园区等,形成“群芳探幽”的迷人景色。 “南池”就是指“王母阁”,原名“古南池”,建于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公元713——756年),面积400余亩,位于现在济宁市城南王母阁路西侧。据《济宁直隶州志》记载:“王母阁在南关外,周围皆水,一阜屹然中立……,取西望瑶池,东降王母之意,遂以名阁。”《济宁县志》记载:“古南池在城南三里许小南门外,小南门即故城也。地周二三里许,内有王母阁,阁西南水中有晚凉亭,夏日荷花盛开时,清香袭人,而白莲尤胜,每有游人宴宴于是。旧有杜文公祠,祀李白、杜甫、贺知章三人。后从州人李毓恒议,并祀许主簿。”由此可见,在盛唐时期,这里是济宁州一游览胜地,特别是到了夏天,满池白莲荷花,阵阵清香,空气新鲜,天地纯净,令人心旷神怡。“南池荷净”这一景观就是来源于此。明、清时代的南池又进行了大规模修建,不仅风景宜人,而且楼阁耸起,曲槛回廊,花木昌茂,松竹交翠。池中有四岛,即王母阁岛、北坛岛、南坛岛、池心岛。岛上建有王母阁、玉皇庙,还有濯缨亭、君子亭、观荷亭、观澜亭等。历代诗人、名流多会于此,吟诗题赋。唐代大诗人杜甫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同任城许主簿游南池留有著名诗篇。 清朝皇帝康熙、乾隆南巡,驻跸济宁,也到南池游览,康熙御笔题写“王母阁”,乾隆御笔题写了杜甫游南池的诗篇。 王母阁建成后,还吸引了无数的善男信女前来烧香拜佛。每年农历三月三蟠桃会,周围百多里的人们前来进香,南池更是香烟缭绕。灯火辉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1928年,在北伐战火中王母阁不幸被毁。1958年8月,济于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南池内建设鱼种场,挖池养鱼、植荷、栽蒲。现在,济宁市人民政府决定重修扩大王母阁公园,“南池荷净”盛景的恢复即将完成。 地址:济宁市龙行路与王母阁路交汇处 营业时间:全天 游览时间:大约2小时 价格描述:免费开放 特色景观:湖上野鸭戏水 游览线路:北大门—紫云桥—古南池桥—古南池牌坊—晚凉亭—晚凉桥—少陵祠、碑廊、名人纪念馆—南大门—古典风情街—爱情博物馆—九龙叠水桥—天雀桥—北大门 游客服务中心:位于北大门,为游客提供导游讲解服务和投诉服务 公交车: 乘坐6路、8路、25路、28路、31路、102路公交车到王母阁站下车,方可到达。 自驾车指南: 日东高速共建路路口济宁出口-----济宁北互通立交行1.3公里-----右转进入G105行驶10.4公里----左转进入S338行驶3.1公里右转-----古槐路行驶4公里-----南池景区,下高速后约30分钟车程。 停车场信息: 景区门口有专用停车场 信息来源: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信息来源: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
太白楼 | 太白楼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太白楼坐落在济宁市城区古运河北岸,原是唐代贺兰氏经营的酒楼。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大诗人李白与夫人许氏及女儿平阳由湖北安陆迁居任城(济宁),“其居在酒楼前”,每天至此饮酒,挥洒文字,写下了许多诗篇。贺兰氏酒楼也因李白经常光顾而名声大振,生意兴隆。自唐咸通二年(861年),吴兴人沈光敬慕李白,登贺兰氏酒楼观光,为该楼篆书“太白酒楼”匾额,并作《李翰林酒楼记》,从此贺兰氏酒楼便改为“太白酒楼”而闻名于世。宋、金、元时期对酒楼均依貌整修。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济宁左卫指挥使狄崇在重建“太白酒楼”时,以“谪仙”的寓意,依原楼的样式,移迁于南城墙上,并将“酒”字去掉,名为“太白楼”,后于明、清、民国间进行了数十次较大的重修。 太白楼又曰“太白酒楼”,是唐代贺兰氏经营的酒楼。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大诗人李白与夫人许氏及女儿平阳由湖北安陆迁居任城(济宁),每天至此饮酒,写下了许多诗篇。贺兰氏酒楼也因李白经常光顾而名声大振。唐咸通二年(861年),吴兴人沈光敬慕李白,登贺兰氏酒楼观光,为该楼篆书“太白酒楼”匾额,并作《李翰林酒楼记》,从此贺兰氏酒楼便改为“太白酒楼”,闻名于世。其后,在宋、金、元时期对该楼或重建或修葺,并“因白尝醉虞此,故以名归之”。酒楼原坐落于古任城东门里,后任城因运河更道而北移,济宁左卫指挥使狄崇在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重建“太白酒楼”时,以“谪仙”的寓意,依原楼的样式,迁移于城墙上,并将“酒”字去掉,名为“太白楼”。据《济宁直隶州志》载,狄崇建的太白楼,坐落在“岁风楼”左(南门城楼东),“高三丈八尺”的城墙上,坐北朝南,十间两层,斗拱飞檐,雄伟壮丽,系古楼阁式建筑。上有李白塑像,碑碣林立,楼门西向,环以围墙。 现在的太白楼是1952年在高约4.5米的原城墙旧址上重建的。阔30米,深13米,高15米,坐北朝南,七开间,楼为两层重檐歇山式建筑,灰瓦顶,青砖砌体,朱栏游廊环绕,占地面积约4000余平方米,二层檐下,高悬一楷书匾额,上 书“太白楼”三字。楼上正厅北壁上方镶有明代人所书“太白诗酒英豪”大字石匾,字体丰硕,遒劲豪放,下嵌李白、杜甫、贺知章全身阴线刻“三公画像石”。楼的北墙镶嵌的两副对联特别引人注目。一副“把酒临风,看带郭千家,何处青山留谢朓;登高望远,指布帆一片,当年春水别汪伦”,由当时济宁知州王鹿泉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太白楼时,落成撰联悬楼中,十四年后,王鹿泉逝世,济宁各界人士感念王鹿泉政绩,由罗振玉篆书,刻石永存。另一副是武陵人王以敏集太白诗句的楹联“青天骑白龙,我欲因之梦吴越;长风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表达了对李白高尚品格的敬仰。楼的游廊和院内有《李白任城厅壁记》和自唐以来历代文人墨客的赞词诗赋及乾隆皇帝《登太白楼》等刻石碑碣60余块,还有罕见的李白手书“壮观”斗字方碑。 远观太白楼,翘角飞檐,凌空而立,蔚为壮观。楼之四周院内,青松掩映,花木扶疏,方砖铺路,古朴典雅。登楼四观,高楼矗立,车水人流,古运河内舟来帆往,为太白楼增彩添辉。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太白楼中路71号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 免费 李白 (701~762) 诗仙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谪仙人,别名李十二,唐代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静夜思》、《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 详细++ 李白 (701~762) 诗仙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谪仙人,别名李十二,唐代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静夜思》、《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 详细++ |
济宁蓼河水利风景区 | 济宁蓼河水利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蓼河水利风景区位于济宁高新区,依托蓼河及其连接的吟龙湖、哕凤湖、祥云湖、荟萃湖、知新湖而建,属于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区面积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0.524平方公里。 蓼河北起德源路桥以北200米,南至济邹公路(S342),全长7.566km。蓼河是泗河的重要泄洪排涝支流,下游入洸府河干流,河道全长25.0km,流域面208.2 km2。蓼河流域现状地面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最高处46.0米以上,最低处不足37.0米,地面坡降约1/1700,为本区内主要除涝河道,长年静态蓄水量50万立方米,吟龙湖、哕凤湖、祥云湖、荟萃湖、知新湖五湖连接蓼河,分布河道两侧,五湖面积为12万平方米,总蓄水量30万立方米,为抗旱、防洪、蓄水和生态环境提供了基础条件。 蓼河水利风景区的发展结构围绕高新技术产业的需求展开,兼顾济宁市东城区中心城市发展的需求,形成“一轴、一带、一环、一河、五湖、四片区”的结构。一轴:海川路穿蓼河而过,是蓼河与科技新城的主要联系轴线。一带:蓼河作为新城核心生态景观,环境是蓼河中心区城市设计的核心亮点。一环:充分利用海川路轴线及蓼河景观带,串联道路与广场绿化,形成一个串联的圆环景观系统。一河、五湖、四片区:一河即蓼河;五湖即吟龙湖、哕凤湖、祥云湖、荟萃湖、知新湖;四片区:包括水文化休闲区、生态保护体验区、城市风貌展示区、乡野回眸区,成为一个体系完整、生态美好的水利风景区。 2013年被批准为第十三批山东省水利风景区,2014年被批准为第十四批国家水利风景区。 信息来源:山东水利厅 信息来源:山东水利厅 |
济宁五彩万象城游乐园 | 济宁五彩万象城游乐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济宁五彩万象城游乐园有限公司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坐落于“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山东济宁北湖省级旅游度假区。景区南邻临菏公路,距济宁机场仅有22公里,西接济宁东外环,东邻京福高速公里,北临日东高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备,旅游项目丰富。园区总占地面积1136亩,总投资3.5亿元,是一个集特色种养殖、游乐、休闲、餐饮、拓展训练、民俗文化为一体的现代大型综合性的旅游景区。园区共分为水上乐园、陆地游乐园、历史文化区(济州古城)、特色种养殖观赏区、综合服务区、民俗休闲观光区六大区域。公司先后荣获“省级重点旅游试点单位”、“省级现代休闲渔业园区”、“济宁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济宁市乡村旅游示范单位”。 客服电话:4006039996 地址:济宁北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石桥镇秦庄村 营业时间:9:00—18:00 游览时间:大约4小时 价格:38元/人 价格描述:景区大门票+济州古城 游览线路:景区西大门--魔幻森林--济州古城南门--龙门客栈--文革大院--三仙洞--跑马场--济州古城北门--五彩万象城北门 |
济宁博物馆·崇觉寺景区 | 济宁博物馆·崇觉寺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济宁市博物馆崇觉寺景区座落在市中心的铁塔寺内,馆的西门外即古槐路,往南500米便是京杭运河故道。该馆始建于1985年5月16日,占地31亩。馆舍由两部分组成,东部为铁塔寺,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公元560年),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部为仿古建筑。馆舍总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其中主展楼8831平方米,是一处古建与仿古建筑有机结合的建筑群体,蔚为壮观。 济宁博物馆现保存的古建筑有宋代铁塔、明代大雄宝殿、钟楼及僧王祠、汉碑馆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铁塔寺内的大雄宝殿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560年),,为单檐歇山式建筑,五楹,横阔19米,进深1⒉5米,高约12米,飞檐出挑,斗拱承托,内有十根通天木柱,前廊有八棱石柱四根,为明代所换。石柱上分别镌刻有对联,其建筑结构为宋代风格。博物馆现有四个大型固定展览,一是以反映始祖文化、邹鲁文化、儒家文化、水浒文化为主线的历史展览《历史千秋》;二是以展示本市文物精品为主旨的展览《馆藏文物》;三是以反映京杭大运河贯穿济宁史实为基础、以弘扬运河文化、振兴济宁经济为宗旨的展览《中国运河之都——济宁》;四是现代著名书法家朱复戡《书法艺术展览》。 馆内收藏文物近万件,包括铜器、陶器、瓷器、玉珍、书画等十几个大类。馆藏汉碑、汉画像石、岳石文化陶器、春秋书刻工具、元代服饰、元明清铁炮等至为珍贵,文物品位较高。《济宁古代文明史展览》等四个固定展览长年向观众开放。在这里,游客不但能够参观展览,还可以浏览古建筑、登楼撞钟,塔下留影。 客服电话:0537-2215811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古槐路38号 营业时间:8:30-11:00,14:00-16:00(周一休馆) 信息来源: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信息来源: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
顺河东大寺 | 顺河东大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东大寺座落于济宁市中区南关回族聚居区内,是鲁西南伊斯兰教的活动中心,1992年由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记载,寺院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1426-1435),许多古建筑专家认定寺院建筑的伟大壮丽,的确是前所少有的,为全国清真寺建筑之最。东大寺自明朝以来历代均有修葺,清朝乾隆年间敕建始成最后规模。1980以来,由政府拨款和群众乐捐,进行了全面修整,古寺面貌焕然一新。 整座清真寺规模宏伟大气,设计上独具匠心,在讲究整齐、宏伟的中国建筑理念中融入阿拉伯风格,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建筑群坐西朝东,以砖木结构为主,也有砖石、木石和砖木石结构。主要建筑依东西轴线排列,依次为序寺、大殿、望月楼三大部分,包括石坊、大门、邦克亭、礼拜殿、望月楼、后门牌楼,左右为南北讲堂和用于大小净的水房,布局严密,气势庄严。重重迭落,布局严密,结构合理,做密集形处理,是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大殿建筑面积1057平方米,最宽27.5米,进深41.5米。大殿基座高1.3米,殿内以40根光亮照人的朱红通天木柱和12根石柱支撑。全殿有卷棚殿、前殿和后窑殿三部分,以勾连搭形式组成,后窑殿为3层楼阁,上复6角伞盖形楼顶,高30米,顶嵌青铜质镏金宝顶,在山东省内众多的清真寺中,此宝顶别有特色,且历史悠久,逢劲风相摩,则亮度倍增,光亮跃目。大门、邦克亭、大殿、望月楼、后门牌楼顶部复以黄、绿琉璃瓦,顶脊及齐山墙均饰以龙纹鸱尾及几何图案琉璃饰物。寺院石坊,雕龙石柱、雕凤石柱及雕花抱鼓石,石工在中国清真寺建筑装饰方面堪称一绝。 东大寺修复后,先后接待国内外贵宾多人,其中有:伊朗诵经团、黎巴嫩、伊拉克、巴基斯坦等国的国际友人,港澳同胞,及中央和兄弟省市、自治区的有关领导曾先后来寺参观交流。 客服电话:0537-2266315 地址:济宁市小闸上河西街4号 信息来源: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信息来源: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
济宁城市展示馆 | 济宁城市展示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济宁城市展示馆是市委、市政府投资建设,由济宁市城乡规划局负责管理运行,是集城市展示、科普教育、学术交流于一体综合性城市展示馆。 展示馆坐落于太白湖新区、济宁大道路北,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共三层。由工程院院士崔恺主持设计,外观造型优雅稳重、寓意丰富,各展厅设计为独立的‘城’,串联在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大屋顶’下,象征着济宁都市区城市群空间结构,建筑以深远优雅的挑檐、通透的玻璃幕墙和“大屋顶”展示了超尺度力学震撼。 展示馆以“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为布展主题,设序厅、人文济宁、古邑春秋、泱泱文脉、建设成就、综合交通、生态宜居、水城秀色等八大展区36个展项,将声光电技术融入展示环节,采取图文展板、模型陈列、多媒体演示、查询屏、幻影成像、全息投影、电子翻书等科技手法,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了济宁深厚文化底蕴、城市发展历程、新时期城乡建设成就和璀璨的未来,谱写了一首“水、文、人”的和谐乐章。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展示馆运行一年多来,先后被授予“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济宁市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市级青年文明号”、“国家AAA级景区”、市委党校和理工大学政德教育现场教学点等荣誉称号。 客服电话:0537-2760066 地址:济宁市太白湖新区济宁大道北 信息来源: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信息来源: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
南张凤凰台遗址 | 南张凤凰台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凤凰台凤凰台位于济宁西郊,运河北畔,327国道南侧。凤凰台所在的任城区南张镇,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早在商周时期这里即可见中华文明之光。据考古调查发现,在凤凰台遗址上,十几米高的土层堆积中,蕴藏着丰厚的古代遗存,底层属“龙山文化”的遗迹,中层为商周文化遗址。1985年凤凰台遗迹被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领队培训班在此进行了实地考古发掘,出土近300件文物,现存于省考古所内。2006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台”又名“风化台”,为凤姓教化之台,是远古时期的先民祭祀太昊伏羲的地方。经近代专家考证,确定为“太昊祭祀台”。伏羲又称太昊,自封为风姓,古代“风”、“凤”乃同一字,史载:“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昊有济之祀”。任城是四个风姓古国之首,伏羲作为东方青帝诞生于任城毫无疑问。李白在《任城县厅壁记》中说:“青帝太昊之遗墟,白衣尚书之故里”,因此考据任城实为“伏羲圣皇之故里,龙凤图腾之源头”,凤凰台也因此得名。 凤凰台自宋、元、明、清以来经贸繁华。特别是在明天启年间,由运河总河军门刘东星提倡,并集当地数村之力,在台上创建观音堂,万历年间告成,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观音圣诞日,“凤凰台”庙会凭运河水运优势,集商贸文化为一体,南北商贾云集,东西贩运,热闹非凡,一时成为鲁西南春会之首,繁荣景象达数百年不衰。成为当时有名的“济宁八景”之一——“凤台夕照”。明代大司马徐标(任城人)赞誉为“尘世蓬瀛”,也就是人间蓬莱的意思。 由于时代久远,台子多处塌方,台上建筑也荡然无存。近年来,任城区各界先后投入资金,规划建设凤凰台及其周边景区,将重现“凤台夕照”景观。修复后的凤台古貌新姿,更显巍峨壮观。 凤凰台建筑风格匠心独具,国内罕见。整体按明代营造法式,古朴端重,彩绘内容以龙凤为主题的图案,使整个凤凰台古建风格体现出强烈的龙凤文化,也意味着太平盛世龙凤呈祥。此台座南面北,共分三层,台高11。5米,底部4000平方米,顶部1600平方米,按照两仪,四象,八卦建造,甚为考究,暗合三才、天罡、地煞之数。北面正门中间为15米多长的御道,雕有七龙两凤,为目前全国最长的石雕御道,两旁分别有一道三十六级的石阶,暗合“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之数”。顶层四角包以护墙,呈八角,取“八卦”之意。正门两侧各立一方形石柱,每根重达7吨,上有翔凤,四面刻有康熙及历代名人题咏凤台的诗词佳句。登上台来,山门内塑有四大天王神像,表示护持佛法、庇佑众生、国泰民安。这四大天王手中所持法器也分别预示着风、调、雨、顺。山门两边分别是钟楼和鼓楼。所谓的晨钟暮鼓就是这个意思。 穿过山门,台上殿宇雕梁画栋、金壁辉煌。主殿——圆通殿,大殿五间,内供奉三尊菩萨像,中为观世音菩萨,法像为毗庐观音,也就是法身观音,代表慈悲。左边上首为文殊菩萨,坐骑为狮子,代表智慧。右边下首为普贤菩萨,坐骑为六牙白象,代表行愿(即实践)。殿内彩塑壁画,内容丰富、造型逼真,人物栩栩如生,极具可观性,内容为:释迦牟尼降生、长大、出家、成道,直至-、涅磐,反映了佛教的起源。以及西方极乐世界的经变场景和大量佛教飞天、伎乐等。 东配殿供奉送子观音,慈眉善目、和蔼可亲,表现出观音菩萨悲悯众生、救苦救难、情满人间的大慈大悲精神。东殿壁画内容为观音菩萨三十二应身,表现了观世音丰富多彩的不同形象。 西部大殿的卧佛为樟木所做。西殿壁画采用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孝”图反映出古代儒家倡导的孝道思想,展示了人类社会至孝至善的人间亲情。 在整个台子的东南角立一凤凰亭,内安檀木精雕凤凰(原凤凰被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高1。62米,形神俱备、精雕细琢,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一只檀木凤凰,此檀木是比较罕见的绿檀木。檀木凤凰下是一香樟木所制的百鸟雕刻,寓意“百鸟朝凤”。 在西南角原有一水井,现安装一石雕龙井,口内喷水注入钱眼。凤凰台的背面墙上安立一巨型石雕“凤凰古松”,气势雄伟非凡。 远观整个凤凰台,石阶顶门楼为凤头,左右两边出水为凤耳,东西钟鼓楼为凤眼,南大殿为凤脊,东西两殿为凤翅,殿后一片紫毛为凤尾,远远看去舒卧伸翅的凤凰。 凤凰台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景点,承载了三大文化内涵,即“始祖文化”、“运河文化”、“佛教文化”,是一处国内独有、文化丰厚的人文历史景观。 |
青华洞 | 青华洞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青华洞”,又名吕祖堂(长清观下院),是山东济宁一处道教隐宗妙真派的道观,原址在中区政府西临,济宁师专附中院内,现有遗存石碑,坐北朝南,始建于元朝,总面积一万平方米,清康熙十二年版《济宁州志》记载:青华洞,原为孝廉五敦临之花圃胡若琦筑为堂,祀纯阳真人,乔木森郁,亭台池馆,岭岈幽邃,入其中若无异穿谷,大门左边有钟楼,后院有亭子,东西堂六间、大殿三间,洞后有太乙救苦天尊殿一大间,斗母阁三间,(供斗母、南北斗神象),东院有竹林,十方堂三间,常年香火讨忏求药不断,每年农历四月十四日有吕祖盛会。常年专职道士二人每天上街收拾字纸,集中焚化,把灰送到河里冲去,谓之敬惜字纸。 住持韩至湘1958年将此庙让给学校,将吕洞宾神像移至半截阁火神庙内供奉。1966年“文革”停止活动。 济宁新青华洞于2003年开建,历时三年,现已对外开放。新青华洞完全按照原青华洞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设计,它位于任城区廿里铺镇鹿鸣山庄内,占地8亩,由南往北,依次是单檐大门,青华洞石匾为书法家程宝源大师所书,,大门左右红墙青瓦上写有“道法自然,无量天尊”大门内左右门神,上有 “洞天福地”牌匾,东边为三间知客房,西边为三间斋堂,过小桥中间为重檐上马亭小瀛洲,池水环绕,东有石塔,过小桥后就是主殿纯阳殿,牌匾为中国道协副会长黄信阳所题,内塑吕祖神像,东西有“天根”“月瑶”两殿,纯阳殿后面是假山,内砌有石屋为青华洞,内供太上老君神像。假山西面是姐妹亭,名曰:“明德”.“玄静”东有祠堂,假山后面为二层0名曰:藏经阁,牌匾为书法家杜怀义所题,植被茂密,以松、竹为主,衬以银杏、大叶女贞等。整个建筑按原景观进行建设,古色古香,以“清静”体现了道家的文化思想。后边鹿鸣山庄以苏州园林的格局进行设计,山庄内绿树成荫,亭台楼阁、流泉飞瀑、鸟语花香,俨然一处世外桃源景象,为道教信众修行的好地方,是广大市民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信息来源: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信息来源: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
李营街道苗木基地 | 一、规模和效益初步显现。李营苗木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全区乃至全市特有的农业资源、绿色资源。一是初具规模。苗木面积发展到6.8万亩,带动周边镇村苗木发展,形成了全区15万亩的种植面积。从事苗木产业的农户近10000户,其中苗木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1000余户,50万元以上的208户,100万元以上的39户,苗木已成为富民强街的主导产业。二是品种丰富。苗木品种达200多个,形成了以法桐、国槐、垂柳、白蜡等落叶乔木为主,长绿、彩叶、乔木等六大门类为辅的多样化品种格局。三是产销两旺。年均销售各类苗木1.2亿株,销售额达5亿元,苗农人均收入突破10000元。2007年,成功注册了“乔禾王”商标,并入选 “山东省名牌农产品”;2013年,成功承办了中国(李营)第七届法桐节,品牌效应进一步增强。目前,占地面积3352亩、总投资1.2亿元的中国北方名优花木集散中心正加紧建设,路网已完成铺设。 二、产业链条逐步延伸。苗木产业的迅猛发展,也催生了一批相关产业,形成了“链条效应”。一是园林绿化工程公司不断壮大。具备3级以上资质的园林绿化公司达14余家,年营业额3亿元,先后承揽滨湖花园、小北湖、住宅园区、城市道路改造等绿化工程200余项。二是种苗运输业快速发展。每逢销售旺季,每天来李营运销苗木的车辆就达200多辆,以种苗配货运输为主的流通企业10余家。三是休闲垂钓业初步形成。以圣天香千湖鱼园、金山鱼池、田园渔池为龙头的休闲鱼池年营业额达到3000余万元。 三、生态环境有效改善。一是生态环境优越。苗木发展优化了生态环境,成为济宁市的“天然氧吧”,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青睐。每到周末假日,大量市民来此吸氧,领略苗木形成的独特自然风光。二是土地资源相对集中。在发展苗木产业的同时,街道的土地资源得到了合理流转和集中利用,建有千亩苗木精品园、百亩观光点,苗木发展成方连片,水电路等设施配套齐全。三是生态农业已见雏形。依托李营苗木、水系资源,大力发展以赏景、游玩、采摘、休闲为主的生态观光项目,水木童话园、北刘庄民俗村、贾庄颐和生态园、郭氏农场等4个集种植、认养、采摘于一体的休闲旅游点初步建成并投入运营。 地址:济宁市任城区李营镇李营街道耿南村苗木基地 特色景观:各类苗木 |
济宁市青少年宫 | 济宁市青少年宫为科普教育基地。 济宁市青少年宫建成于1981年12月31日。经过35年的努力,已经发展成为建筑面积达12000平方米的青少年校外教育主阵地。现有教职员工3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讲师13人。内设办公室、艺术活动室、科体活动部、阵地活动部、财务部、教研部等机构及青少年艺术团、红领巾记者团等青少年学生社团组织。 35年来,作为济宁市区唯一成建制的校外教育机构,济宁市青少年宫在团市委的领导下,始终坚持“育人第一”的宗旨,开设有舞蹈、武术、器乐、美术、声乐、书法、棋类、写作、朗诵主持、少儿新闻等20个种类的70多个活动培训项目。据统计,开宫以来培训青少年35万余人,为各级各类院校输送9641人,为各级各类专业团体(包括部队)输送3394人;参加全国种类比赛11489人次,获一等奖629项、二等奖887项、三等奖8126项、创作奖128项,表演奖931项、优秀组织奖926项;举办和承办全国、省市级活动230余次。19 次被评为“全省先进青少年宫”,多次被评为市直机关先进党支部、青少年工作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被社会各界誉为“培养人才的摇篮,传播知识的绿洲”。 目前,济宁市青少年宫是中国青少年宫协会理事单位、山东省“科普双百工程”星级科普基地、中国音乐家协会考级济宁考区承办单位、中国美术考级济宁考区承办单位。2010年被中国教育学会等单位评为“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单位”。2016年被山东省宫协评委“红旗青少年宫”。 2006年初,市委、市政府采用土地置换的方法将市青少年由旧址调至新址(由济宁市红星中路8号搬迁到红星中路1号)。1981年开宫时,济宁市青少年宫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而如今,新的济宁市青少年宫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是市青少年宫旧址建筑面积的4倍。2009年,市委、市政府又决定对市青少年宫进行升级改造。在坚持节约办事业和量力而行的前提下,确保济宁市青少年宫的兴趣培训、科技活动、劳动技能、会展交流等功能。充分展现奥妙科技、表演才艺、康乐体育、团队活动、成长辅导、兴趣课堂等内容。力争达到国内一流建设水平,力争建设发展成为鲁西南地区面积最大、设施最好、功能最全,绿化最美,能广泛起到示范作用,充分展现中华文化风采的综合性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 |
戴庄花园 | 位于任城区境内的戴庄花园,原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戴鉴(号石坪)的别墅,故名“戴庄”,后转给了当地官僚富豪李澍作花园,改称为“荩园”。荩园曾有“尘世蓬瀛”之雅称,时为济宁八大名园之冠。 清光绪五年(1879年),天主教传入济宁,李澍后裔将园林卖给德国传教士安治太和奥地利传教士福若瑟。后来圣福若瑟神父向社会各界筹募资金,戴庄教堂开始征地扩建。至1926年已拥有房舍1000余间,土地数百亩。此时的戴庄花园由教会建筑、荩园、神甫墓地等部分组成。新中国成立后,外籍教士神职人员先后回国,戴庄花园收归国有。在这里先后设立了康复病房、疗养院,现为济宁市精神病医院。其中“荩园”保存完好。1992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教会建筑中圣堂为主体建筑,也是宗教活动的中心场所。圣堂坐西朝东,灰砖白缝,圆形门窗,为哥特式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圣堂共30间,内18根通天石柱支撑,灰瓦覆顶,现存一方“宣统三年五月”(1911年)石刻,2001年由天主教会出资维修一新。修道院位于圣堂之西,哥特式建筑,二层,内设走廊,共85间;神甫楼位于圣堂北邻,红瓦覆顶;主教办公室在神甫楼西侧,前设走廊,门两侧镶嵌石刻二方,西为德文,东为中文,建于光绪年间,修女楼位于圣堂东侧,为硬山式建筑,共125间;另有其他附属设施如宿舍、病房、钟楼、学校等。 “荩园”位于教堂西北部。整个园林布局紧凑,颇具皇家园林风貌。东部以假山树林为主。山石嶙峋,路经盘恒,奇花异草,古木森森。以糠椴为主,还有银杏、黄连、桧柏、青檀、菩提、榔榆、古槐等数十种古树异草,不少树龄都在200年以上。西部以亭台水榭为主,水榭五间,为歇山式建筑。有六角亭,攒尖顶,为典型南方园林式建筑。荷花塘占地4亩,深过丈。池东、南、北三面各有一座小桥,与塘中亭榭相连,曲泓小桥,精巧别致。湖中小亭,雕梁画栋,水波倒影。园东面有一座月亮门,镶有石匾额,是明末宫廷画家、文学家夏大观所题“游目骋怀”篆书。 教堂北部是十余亩的“圣林”,里面苍松翠柏,碑碣林立,坟冢罗列,福若瑟的坟墓居于中央,其他神父之墓分列两旁。戴庄天主教堂是鲁西南的传教中心,也是当时天主教“中华圣言会”总部所在地,在国内外影响巨大。 |
石桥镇香樟园 | 石桥镇香樟园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规划总面积300亩,于2008年10月开工建设,现已初具规模,2年内完成开发。目前,餐饮、娱乐、住宿主体工程基本竣工,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香樟树等观赏树木的栽植绿化亮化工程稳步推进。 走进园区,路边两列高大的行道木是香樟树,香樟树清香怡人,可以制作香料,也是做家具的上好材料。古代的江南人家生了女儿就种下香樟树,等到女儿长大出嫁时,就用香樟木料打家具作嫁妆。有些聪明的媒婆看到门前的香樟树长大了还没砍,就知道这家的女儿还没出嫁,会主动找上门来提亲。 在民间,人们常把香樟树看成景观树、风水树,寓意避邪、长寿、吉祥如意。香樟树深受广大城乡居民的青睐,杭州、义乌、马鞍山等城市均将其选为“市树”。 香樟树很有特色,树皮粗糙,质地却很均匀,从来没有白杨树的斑斑驳驳、没有柳树的肿瘤结节;树枝树干一分为二分为四一路长去,不会偷工减料也不会画蛇添足;树冠的形态是球形的,在天空中画出优美的曲线。因此,学美术的喜欢用香樟树做写生对象了。更为难得的是,香樟树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可以驱虫,所以几乎不需要园丁喷洒农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在基本的生存问题解决之后,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态环境对人类自身影响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忆成为人们的共识,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内容的丰富不断成为人们新的追求,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注重休闲娱乐、生态旅游已成为小康人群的主导时尚。石桥镇香樟园已被纳入济宁市重点旅游项目库,并于2012年评为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交通环境便利的石桥镇香樟园欢迎您的到来。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石桥镇前李村西1200米 营业时间:24小时 游览时间:大约3小时 特色景观:香樟树等观赏树木 游览线路:游客可随意游览。 配套服务设施: 园内有餐饮、住宿、娱乐设施。 交通指南 自驾车指南: 日兰高速——济宁西出口下高速——S327——G105——G327——济安桥路——G327——往北湖生态湿地方向行驶——过洸府湖交通桥,即可到达景区。 |
萧王庄汉墓群 | 萧王庄汉墓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萧王庄汉墓 萧王庄汉墓群,位于济宁市北约4公里的萧王庄村南及其辐射地带,济汶公路东侧约300米处。俗称“九女堌堆”或“九米堌堆”,为汉代墓群。墓群原有墓冢9座,参差罗列其间。据《济宁县志卷一疆域略》载:“九女堆,在县北五里,凡九堆,七在西,二在东,参差相向”。目前尚能确定位置的有6座。1977年公布为山东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上级文物部门批准,1992年—1995年,济宁市文物局对一号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修复,再现了东汉任城国王陵寝地宫的壮丽景观。经考证该墓是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孙——孝王刘尚之墓。从发掘的孝王刘尚墓看,墓封土高十余米,墓室内面积达700多平方米,高12米,建筑为标准的诸侯王形制,墓室结构由墓道、东西耳室、过厅、前室和后室组成。半地下建筑,墓道成斜坡,长21米。东耳室4.4×3.4米,西耳室5.8×4米,由墓道到过厅经两室一砖三道封门墙。前室1.6×8.5米,后室10.9×8.1米,皆用方石铺地、封顶、砌石圹。石圹与墓室间有一宽0.6—0.9米的回廊。五重棺椁内墓主人身着银缕玉衣,这是汉代仅次于皇帝的金缕玉衣的丧葬待遇。 该墓为东汉典型的全石结构,所用砌石(黄肠石)上有多处隶书题记,据统计暴露在外的题记共有800多处,每处少则一、二字,多则十几字,题记遍刻在回廊及封顶、封门和棺床的黄肠石上,为建筑石料来源地、当时各诸侯国及郡县采石工匠题刻的文字标记。这些字体文字简洁、结体自然、作风朴实,是明显区别于汉代碑版隶书的一种民间书体,按年代推算这种书体处于成熟的隶书《礼器》、《史晨》诸碑之前,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这800多处,4000多个隶字题刻足称我国汉代石刻字的大发现,对研究我国古文字的演变和书法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也是这位地位显赫的墓主人无意中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 由于此墓早年被盗,所以发掘时仅出土了三件国家一级文物及其它陶、石器。萧王庄一号汉墓,在我国迄今发掘的东汉王陵中尚属修复开放的首例,而且在已知两汉墓中是出土刻石最多的一座,因而弥足珍贵。自1996年开放以来,吸引了大量的中外学者和游客。 |
竹竿巷 | 济宁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竹竿巷是伴随着运河的畅通,因运而生,源于元代,盛于明清,延续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经历史的沿革和变迁,竹竿巷长街由纸坊街、纸店街、汉石桥街和小竹竿巷四条街组成,西到任城路,南到圣泰桥,全长684米,沿街商户185家。竹竿巷因竹器产业的经营而闻名于世,光绪年间,竹竿巷有较大竹业店铺作坊37家,从业者200余人;国民年间有153家,从业者近400人;解放后有170家,从业人员700余人;改革开放后,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竹竿巷经营的商品种类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单一经营竹器业发展成为融竹器、木器、杂品、百货、餐饮、休闲娱乐等多品类的经营格局,从业人员达到3000余人。竹竿巷作为济宁城区的代名词,已成为具有地方特色、闻名鲁西南的知名街巷品牌,家喻户晓。该街区内经营的老字号品牌均享有较高的声誉,其中,经营年限一百年以上的老字号3家,五十年以上的1家,四十年以上的2家,三十年以上的2家,二十年以上的3家。可以说,济宁竹竿巷从无到有、由发展到繁荣,见证了济宁城区的历史兴衰,孕育了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成为拉动济宁城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竹竿巷是伴随着元代运河的开凿和全线贯通而出现,运河南通余杭,北连京津,给毛竹的运输带来方便,竹业客商赴江、浙、闽,湘、桂山区采购毛竹,分类捆扎,沿运河来济宁,在运河岸上堆积如山,年存货量多达百万斤,逐步形成竹业一条街。后来,随着竹业的发展和膨胀,竹业店也从竹竿巷向连接的纸坊街、汉石桥街和纸店街进行延伸和对接,形成了今天大概念上的竹竿巷。 漕运的畅通带来济宁货畅其流、商贾云集的景象,河上漕船、鲜船、快船、马船、供船、巡船、盐巡船和民间商货船穿梭往来,漕船的锣鼓声,卫丁的叫嚷,纤夫的号子此起彼伏,日夜不息。北方的皮毛、药材,南方的丝、竹、茶叶、陶瓷沿运而至,鲁冀豫皖上百县盛产的粮、棉、油装船外运,南北商人汇聚于此。济宁城内先后有九个省的商户建立了七处会馆,均布局在竹竿巷周围,呈现出“通渠要道、运河两岸、店铺林立”的繁荣景象。航运的畅通,贸易的繁荣,手工业的发达,加之水司衙门林立,朝廷命官纷至沓来,金钗玉坠招摇过市,强力刺激着竹竿巷建设规模的扩大和风格的形成,一度使竹竿巷在济宁这座古老城市里名声大噪,令人流连忘返,成为济宁城区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小桥流水,人家进枕河”的江南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济宁城慢慢浸染开来。竹竿巷作为济宁手工业最集中、商业最繁荣的地段,成为了济宁的江南水乡风格的典型代表。随着竹业的发展与繁荣,竹竿巷沿街竹业店铺向东延伸,折南而行,东端顺河一转形成了角尺形,纸店街、汉石桥街和纸坊街首尾相接,店铺鳞次栉比,在拐弯处耸立的金碧辉煌的济宁东大寺,其建筑风格列居全国五大清真寺之首,乾隆皇帝亲赐玉匾,并在此留下美丽的传说,成为竹竿巷街区建设的高潮。自然天成的街道架构和衍生出的美丽传说体现出济宁人对竹竿巷的特殊情感。潺潺的流水、玲珑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拱桥,加之南北文化的交融,使济宁城成为名符其实的“江北小苏州”。 至解放前,济宁的竹业发展到极盛时期,此时的竹竿巷,除了五户较大的竹货行外,还形成了“祥太”、“顺兴”、“太茂”等一百多家有名的店号和竹器作坊。但是,在兵匪横生的战争年代,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再加上运输困难,原材料匮乏,销路受阻,竹竿巷的竹业生产一时萧条,不少店铺作坊歇业停产,名胜一时的竹竿巷,无可避免的陷入了“门前冷落车马稀”的萧条局面。 解放后,随着社会的安定,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及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一些较大的店铺开始用机动舶船拖来大批毛竹。兖济铁路修复后,江南的毛竹沿津浦线转兖州来到济宁,至此,沉寂了多时的竹竿巷又渐渐“苏醒”过来。随着生产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事竹业生产的匠人开始走互助合作的道路。1954年,组织起红光、黎明等生产组,1956年,在小集体互助组(生产组)的基础上,个体经营竹业的店铺作坊联合起来,建立了红光、黎明、建新等竹器生产合作社。为便于管理,建新、红光、黎明竹器合作社先后改称为第一、第二、第三竹器合作社。1958年,第一竹器社改名为建新竹藤厂,有工人三百余人,从竹竿巷迁移至越河南街。随后第二、第三竹器社也先后迁出竹竿巷,分别改为锯齿厂、仪表厂。从此,竹竿巷的大批竹器店铺不见了,仅剩他们开设的门市部和个别的小竹器作坊。一大批百货经营商户入驻竹竿巷,促使由单一品类的专业特色街衍变成一条多品类、多业态、多经营方式的综合商业文化特色街。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随着城市改造进程的推进,济宁人也开始改造自己的城市,将竹竿巷街区内极具文化特色的大街小巷进行了改造拓宽,对纸坊街、纸店街和汉石桥街原本的青石板路进行了改造,取而代之的,是两边像小箱子一样的楼房和一条条的柏油路,虽然也保留了原来的名字,但就其古老竹竿巷的风貌有了较大改观,除沿街文物、建筑部分保留外,竹竿巷的内外环境也有了较大变化,部分原貌失色,使竹竿巷一度被城市建设的高潮所吞噬。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兴起,济宁市市委市政府和市中区区委区政府-远瞩,从尊重历史、活跃文化、促进文化经济的发展这一思路出发,于2006年在国家工商总局顺利注册了“运河之都”城市文化品牌,并确立了“济州古城·运河之都”的城市发展定位。2010年,市区两级政府围绕运河文化核心景区的建设,投资1.4亿元,实施了竹竿巷、清平巷、运河南岸街外立面和道路景观的改造。目前改造后的竹竿巷,让市民和游客又重新领略到了她昔日的容颜。我们相信,按照打造运河南岸商贸旅游街、清平巷文化特色街、竹竿巷特色文化街的功能定位,不远的将来,竹竿巷将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竹竿巷集中体现了济宁建筑艺术最典型的特征,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南北商品的聚集和交易,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和派生,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商业文化。竹竿巷街区内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济宁东大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李守信门坊,竹竿巷本身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重点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保存完好,沿街房屋遗迹具备一定规模。目前,济宁市市委市政府和市中区区委区政府,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和沿街建筑物濒临倒塌的情况,对竹竿巷街区的部分建筑按照元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进行了改建,同时,对竹竿巷街区的三条主要街巷进行了道路路面的改造,铺设了青石板,对部分文物和原有建筑物进行了保护性修建。目前,竹竿巷街区的现状保存基本完好,经营方式基本保持在原有的状态。 竹竿巷作为济宁城区的文化特色街,长期以来在鲁西南乃至全国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历史上看,仅竹竿巷街区清代的零售商和批发商日营业额白银十万两以上,倍受清朝政府的关注和青睐;解放后,竹竿巷作为济宁城区经济发展的一条生命线,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曾经作为电影《两个小八路》的主要拍摄基地,竹竿巷广为全国人民家喻户晓;从文化的传承上看,竹竿巷街区的济宁东大寺年接纳中外游客12万人次,对传承弘扬宗教文化起到到了重要作用,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如今,竹竿巷作为济宁城区的特色文化街和文化地标,在全社会具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影响力和美誉度。 |
济宁三号井煤矿 | 济宁三号煤矿位于风光秀丽的微山湖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快捷,形成了煤、电、港一体化的发展新模式,集煤炭工业园、科技示范园、旅游观光园、科普教育园“四园”于一体的安全高效型、环保节能型、生态文明型特大型现代化矿井。 济宁三号煤矿于2000年12月28日正式投产,煤矿主要设备由国外引进,技术和装备属世界一流,矿井采煤综合机械程度达100%。矿井于2005年10月高标准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成为全国煤炭行业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2010年2月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成为全国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煤矿。 济宁三号煤矿技术装备一流、管理一流、效益一流、企业形象一流,成为国内外企业首选考察地。工业旅游从建矿之初就坚持高起点起步,目前已形成旅游功能齐全,集煤炭科普、观光、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旅游观光之地。借力运河文化、微湖风光资源,拓展旅游链条,开辟了井下观光、地面参观、湖上游览三位一体的旅游专线,园区配套建设有“运河明珠”之称的济宁泗河口港,南与微山湖相连,可直达江浙,成为工业园区水上旅游黄金通道。矿井先后荣获中国煤炭工业最高奖“太阳杯”、“全国煤炭工业创新型矿井”、中国煤炭科技进步奖,被国土资源部、中国矿山联合会评为全国煤炭系统唯一一家“经典矿山”。 地址:济宁市任城区石桥镇 游览时间:大约2小时 游览线路:井下观光——地面参观——湖上游览 配套服务设施: 餐饮 有() 无( √ ) 住宿 有( )无( √ ) 停车场 有(√) 无( ) 购物 有( ) 无( √ ) 娱乐 有( ) 无( √ ) 其它 有( )无(√ ) |
地区 | 景点 |
---|---|
党庄村 |
---- |
前陈村 |
---- |
孙街村 |
---- |
西营村 |
---- |
新陈村 |
---- |
付街村 |
---- |
张庄村 |
---- |
乔子村 |
---- |
长沟村 |
---- |
天宝寺村 |
---- |
曹林村 |
---- |
蜀湖村 |
---- |
范庄村 |
---- |
蔡北村 |
---- |
刘东村 |
---- |
刘西村 |
---- |
钱海村 |
---- |
崔庄村 |
---- |
元田村 |
---- |
南田村 |
---- |
白果树村 |
---- |
南阳李村 |
---- |
南薛村 |
---- |
王庙村 |
---- |
后薛村 |
---- |
翟庙村 |
---- |
王庄村 |
---- |
赵王堂村 |
---- |
护驾李村 |
---- |
张山东村 |
---- |
张山北村 |
---- |
王山村 |
---- |
张山南村 |
---- |
城崖村 |
---- |
康庙村 |
---- |
中韩村 |
---- |
西陈村 |
---- |
路庄村 |
---- |
东陈村 |
---- |
回林村 |
---- |
南韩村 |
---- |
-村 |
---- |
大堤头村 |
---- |
杨胡李村 |
---- |
季庙村 |
---- |
张坊村 |
---- |
梁庄村 |
---- |
蔡前村 |
---- |
后陈村 |
---- |
刘庄村 |
---- |
李北村 |
---- |
秦咀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