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 | 简介 |
---|---|
兴隆文化园 | 兴隆文化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兖州“兴隆文化园”是以佛教文化资源为基础,集名寺、名塔、演艺、体验、休闲为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是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和文化产业重点园区。 园区以现代手段,宏扬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释道”思想为核心理念,围绕现代礼佛、佛文化游乐体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展示与修心休闲等主题项目,整个园区被划分为西、东、南三大功能区,分别实现“文物展示、礼佛祈福”,“游乐体验、演艺演出”,“度假休闲、养心禅修”三大功能。西区“礼佛中心”涵盖高达118米灵光宝殿、静心园、观音园、兴隆塔、兴隆寺;东区“体验中心”8万平米室内大型佛文化主题公园,实现“由人到佛”的互动体验,室外“菩提剧场”上演实景演出“菩提东行”;南区“禅修中心”湿地景观氛围静谧,禅修、休闲,自在体验。 兴隆文化园将成为中国首个实现佛文化“极致体验”的主题旅游景区,泰山问道、曲阜拜孔、兖州礼佛将成为山东省新的“儒、释、道”黄金旅游线。 网址 http://www.daxinglongsi.com/ 地址:山东·兖州滨河北路兴隆文化园 邮编:272100 营销中心:0537-3428968 传真:0537-3879201 E-mail:yzsyyxb@163.com |
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景区 | 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兴隆庄煤矿坐落在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山东孔孟之乡,是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兴建的山东兴盛拓展训练中心是目前山东省设施最全、师资力量最雄厚、自然环境最优美、安全性最高的大型专业化基地。被山东省体育局、体育总会指定为山东省拓展训练基地和攀岩训练基地。到2006年底已培训学员20000余人,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受到广大学员的一致好评。中心还与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学者有广泛联系和密切合作,可以进行学习型组织及相关管理理论培训。 |
兴隆塔 | 兴隆塔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隆塔,位于兖州城内东北隅今博物馆院内,因该地原有古刹兴隆寺而得名,寺久已毁圯而塔岿然独存。塔高54米,十三层,为八角楼阁式砖塔。沿着塔内梯级可以攀登到第七层的平台上,抚石栏远眺,兖城风物尽收眼底。兴隆塔之始建在隋代开皇(589--600)年间,此后各代都曾有过修葺,现塔内尚有北宋及清代重修的碑记数块。塔的造型端庄挺拔,直插云天,下部厚重,七层以上骤然缩小,如一小塔置于大塔之上,这种形式为国内所仅见。兴隆塔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结构 其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空芯砖塔,底基周长48米,高54米,二层外部设平座,二、四、六、七层盲窗修饰,通体区分两截,上下叠加,呈母子相托状。下七层粗大深厚,内设台阶式砖梯踏步,层间设回廊,游人可顺梯拾阶回旋而上;两截间形成2米宽的阳台,四周有石雕栏杆,凭栏远眺,风物尽收眼底。上六层骤缩细小,挺秀玲班,直入云端;六层空心,设有楼板木梯直至塔顶(现已拆除);塔顶用琉璃瓦制成的莲台宝相式宝刹,塔内有题名碑记6块。 历史 旧时每年正月十六此处有庙会。文人骚客,商贾云集,多登塔揽胜,题诗赋文。明代宗藩朱当沔《登兴隆塔》诗云:“高临斗,峥嵘直倚天。铃声闻十里,鹤迹阅千年。舍利前朝化,心灯午夜然。我来登绝顶,举手挹云烟。”更有前人“高入白云,影落灵光;翠色独凝洙水,风声遥应岱峰”之语,“峥嵘塔与白云齐之感喟。俗传夏至日太阳初升,城西三十里的嵫阳山奎星楼其影绰绰可现,霞光蔚成兖州八景之一的“兴隆塔影”。宝塔倩影,山色流金,牧童笛声,古庙松柏,仙人踏歌,灵光生辉,相映成趣,实为齐鲁一大景观。唐、宋、明、清历朝修葺,解放后修缮一新,供人游览赏景。登临其上,怀古察今,意融融,乐陶陶,令人心旷神怡,领略着古城文明神韵和现代化都市风光。 名称由来 现位于市博物馆院内的兴隆塔,高54米,13层,因建于兴隆寺而得名,寺早已毁圯无痕而塔岿然独存。“屼峍高临斗,峥嵘直插天”(朱当沔);“峥嵘塔与白云齐,影落灵光古殿低”(仲宏道),都是描摹其巍然高耸之姿。“影落灵光”句是说傍晚时分塔的影子可以伸到东边三十里外的曲阜(曲阜有古鲁灵光殿遗址),这也是兴隆塔影之称的由来。 修建时间 沿塔中梯级可以登至七层平台,这里多少年来都是兖州城的制高点,抚栏远眺,一派苍茫,有人说能看到曲阜的大成殿,这在古代也许不是夸张之辞。明万历元年府志记此塔“隋开皇间建,高十三层,中虚,可登顶颠,有尉迟公修建年月。”清仲宏道诗中有“碧苔渐蚀开皇字”句,与府志所记正合。但《滋阳县志》却记此塔建于仁寿二年(602年)。张驭寰先生的文章(载《故宫博物馆院刊》)亦认为此塔建于仁寿二年,是当时全国第二批建的五十三座之一。张先生大概是未见上述记载,而是根据史籍记载的仁寿元年隋文帝曾令内史豫章王暕宣谕《隋国立舍利塔诏》一事的推测。还有,《续高僧传》也记有兖州僧法性于仁寿初年诏送佛舍利于兖州普乐寺。普乐寺即后来的兴隆寺。当然,当时所建之塔多为木结构,极易损坏,其后多有重建和修葺。但既考其始建,还是应以所记最早的确切文献为根据。文献中记兴隆塔的修葺,有《寰宇访碑录》中的唐玄宗年间的《僧九定造像记》一石,上有修塔工匠的名字,如“大匠赵守忠,造浮屠匠苏则。”此石及府志所记开皇刻石都已不存,现在塔上最早的刻石是北宋嘉祐八年(1063)三月的一件题名。如“社人张元妻郭氏计家二十口”等。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古建专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曾来兖州测绘此塔,在《中国建筑史》上著录云:“山东滋阳县兴隆寺塔,形制颇为奇特。塔平面八角形,高十三级,全塔简洁无赘饰,各层但叠涩出短檐而已。其塔身逐层递减,但最上六层则骤然缩减,如以另一小塔置于未完塔上者,盖建至第七层而建筑费告罄,故将上六层缩小欤?塔之建造年代为宋嘉祐八年。”按梁先生断为建于嘉祐八年,明显是根据塔上题名。又,罗哲文著《中国古塔》,亦著录有此塔,云“按现有实物推断,塔应是宋代遗物”。 塔上碑刻 以上诸家按碑刻定为宋塔,但塔上又有清代碑刻多块,如康熙三十一年、三十五年、三十九年、五十九年均有题刻,这些题刻多在五、六层上。据《中国地震目录》,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1668年7月25日)有过一次以郯城、临沂为中心的大地震,康熙版《滋阳县志》载“震毁房屋,压死男妇多人,兴隆寺塔毁”,是塔毁后二十多年才开始修葺,至康熙末才竣工,前后历时几乎三十年之久,最后毕其功者即前文介绍过的兖州知府金一风。塔上还有很多近代人用锐器刻划的字迹,如“困兖人缪振国北平”;“平原县石信卿于民国十六年(1937)避倭乱于此留念”;“德昌县名西郡浦庄村中井清昭和十三年(1938)五月”;“香川县绫歌郡府中村永秀雄昭和十三年五月六日”等。其中后二者显系日本人。这些虽不是正式铭刻,但亦反映了当时的雪泥鸿爪,是日寇侵华这一历史事件的见证,令人读了颇生沧桑之感。兴隆塔在兖州战役中略有毁坏,八十年代国家拨款重修,现在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下建有市博物馆。 考古价值 2008年,一伙盗贼挖地道潜入兴隆塔内,挖掘了兴隆塔地宫,-部分文物,并想偷运出国,后经海关查获。兴隆塔地宫就此公诸于世,因祸得福,发现石函、鎏金银棺、金瓶等一批珍贵文物。据山东省文物考古界专家介绍,这一重大发现在国内十分罕见,对历史文化研究、佛教史研究、绘画艺术研究、制作工艺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据兖州市文物局介绍,兴隆塔位于兖州市内,始建于隋代,重修于宋代。近期,文物部门在对兴隆塔地宫的维修加固过程中,考古发掘出土一批珍贵文物,包括一座石函,石函内又发现了鎏金银棺、金瓶、舍利、“佛牙”和玻璃瓶等文物。石棺外还有一块“安葬舍利”碑刻,介绍了兴隆塔和地宫的建造年代、原因和经过,更重要的是记述了顶骨真身舍利的来历和供养过程。经鉴定,石函、鎏金银棺、舍利金瓶为国家一级文物,舍利碑刻、玻璃瓶为国家三级文物。 |
天下第一剑 | 大铁剑的发现是在1988年的春天,那时兖州城南的泗河正处于枯水期,没有水流,当的的群众像往常一样在干涸的河底挖沙,不知道是谁的铁锹磕到了一个很硬的东西,一般而言,河底淤积的只是软的泥沙,不会有硬的东西呀,莫非河底因故沉入了大石头?一些人还在迷惑时,已有人扒开沙层,在沙层下露出了一块铁疙瘩.铁疙瘩好像很长,好奇的人们纷纷围了上来,沿着铁疙瘩的形状:"是把宝剑!","好长的宝剑呀!"人们奔走相告,并三五成群、饶有兴味地猜测着宝剑的来源和用途。文物工作者听到消息后兴奋地急匆匆地赶来,他们小心翼翼地用大卡车把大铁剑运到了博物馆。文物工作者对铁剑进行了测量:长7.5米、重1539.8公斤。铁剑差不多有三层楼房那么高,无法把她树立起来,只好让她平躺着。如此重的铁剑,是十分罕见的,传说民国初年上海滩的著名拳师马永贞举起城隍庙前的千斤大铜鼎绕殿走三圈而面不改色,吓退前来挑衅的比利时大力士,如果马永贞能见到此剑,是否想再试身手呢?这可要比城隍庙的铜鼎重上两三倍呀! |
新兖镇牛楼社区 | 兖州市新兖镇牛家楼村建于明初,本名饶家村据村内清同治元年(1862年)重修关帝庙碑记载:“今之牛楼,昔之饶家村也。”又载:“牛氏由济宁迁兹已三百年矣。”村外孕有饶家村,后来饶姓迁往外地。本村牛姓先祖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做了驻兖州鲁王的女婿而成为“郡马”。由济宁迁兖州城区内定居,后来在此建了乡宅,盖有楼房,因此得名为牛家楼。 2008年整合村内资源新建牛楼社区并于2011年被省旅游局评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牛楼社区利用村北由于原毛白杨地退租后耕种不方便且高压线路密集无法进行厂区建设的闲置地块,投资兴建了牛楼社区文化大市场。规划总占地面积为180亩,其中一期工程占地80亩,投资2600万元,分为五大经营片区:一是古玩玉器、红木家具、工艺品片区5000平方米;二是花卉盆景展销大厅10000平方米;三是宠物片区9000平方米;四是商贸区8000平方米;五是综合服务区5000平方米,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专业性、综合性大型服务基地。目前已入住经营户100余家。5月份,将进一步扩大规模,计划投资3000万元启动二期工程,建设游泳馆、旱冰场、文体中心、美食苑等服务项目,打造鲁西南最大的休闲娱乐基地。完善的道路、水电、采暖、网络、物流等基础设施,形成了配套齐全的现代化文化园区;采取与花卉基地联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技术、信息、市场优势,形成集标准化生产、销售、示范、科研为一体的产业链,区别于传统花卉市场,使“南花北产,西花东运”,从根本上降低了运营成本;通过与知名专业技术协会、书画、金石、工艺名家等多种形式的联谊活动,提高商品的质量和档次,扩大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独特的市场文化,以吸引更多的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购买。 地址:济宁兖州市新兖镇镇政府驻地向东牛楼村 营业时间:24小时 特色景观:牛楼社区文化大市场 配套服务设施: 村内有农家乐,可为游客提供食宿。 |
兖州国际农科奇观 | 兖州国际农科奇观隶属济宁市(兖州)农高区,于2005年10月开始启动建设,2006年4月15日试运营,5月1日正式营业。它是一个全新概念的科普交流基地,是一处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胜景,是以“旅游促进科技,科技保护生态、生态推动旅游”为特色的农科奇观生态园。兖州国际农科奇观以“吃绿色餐、观自然景、赏民俗情、享田园乐”为突出点,将主题定位于“绿色、和谐、欢乐”,借助“2006中国乡村旅游年”的东风,把握机遇,打造了奇观中的“奇观”。 兖州国际农科奇观,有世界名花园、世界菜博园、珍奇瓜果大世界、南国风光等为代表的奇苑仙葩之境,有百药园、百草园、蔬菜森林、蔬菜树等为代表的蔚然大观之所,有果蔬采摘园、世界果博园、新加坡风情园、生态美食园、儿童游乐园等为代表的体验参与之地……景致错落、花树掩映、瓜果飘香、异彩纷呈,它以科普、娱乐、休闲、观光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自身现代农业设备设施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以其鲜明的时代气息、朴素的自然风光,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农业生态旅游景区,广泛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客服电话:0537-3657078 地址:济宁市兖州区日兰高速公路兖州入口西500米路南 营业时间:8:30-17:30 游览时间:大约2小时 价格:10元/人 特色景观:世界名花园、芳香植物园、热带植物园、郁金香园、台湾兰园、-、牡丹园、世界蔬菜博览园、珍果园、百粮园、百药园、百草园、珍奇瓜果区、蔬菜树区、蔬菜森林区、邓小平纪念广场、垂钓中心、摸鱼溪、人造沙滩等景点。 |
王因遗址 | 王因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王因遗址位于山东省兖州市王因镇王因村南面的一片稍隆起的台地上,与周边平地高约1米。 遗址东2公里为古老的泗河,遗址北侧有一条古河道。遗址中心部分面积为6万平方米,外缘面积12万平方米,是一处较大型的遗址。1975年秋至1978年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此遗址共进行了7次发掘,揭露面积10180平方米,发掘新石器时代墓葬899座,房址14座,灰坑423座。出土了大量石、陶、骨、玉、蚌、牙、角质器物,还有不少的动物遗骸等。 王因遗址分为五层,二至四层为大汶口文化早期地层,第五层为北辛文化晚期地层。王因遗址墓葬全部出在大汶口文化地层中,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合葬和二次合葬占一定比例,侧身和曲肢葬为数较少。王因遗址墓葬区是全国最大的史前墓地之一和发现墓葬最多的氏族公共墓地。王因遗址的发掘以墓葬区为主,尚有大面积的生活区保存完整。王因遗址0土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墓葬随葬品以及亚热带动物遗骸,为研究史前生活习俗、埋葬方式、人类体质特征和史前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王因遗址所反映出来的大汶口文化和北辛文化,从而对确立两种文化的传承关系,提供了非常关键的地层依据。王因遗址的发掘资料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为《山东王因》考古专著,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6年王因遗址作为新石器时期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兖州郑氏庄园 | 兖州郑氏庄园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郑氏庄园位于颜店镇,原有三处大型庄园,现仅存供福寺、郑郗村二处(另一处在原镇政府院内,解放后倾圮拆除,仅余0二座)。郑氏乃滋山一带豪门望族,明末清初时便富甲一方,后建庄园。据新近发现的郑郗村庄园碑文记载,清嘉庆年间,该庄园雄踞乡野,规模壮观,由此可知,郑氏庄园最晚建于清朝中期。下面将二处庄园分别作一简介: |
太阳纸文化博览馆 | 太阳纸文化博览馆为科普教育基地。 济宁市兖州区太阳纸文化博物馆,坐落于太阳纸业工业园区内,是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了弘扬中华造纸文化、展示华夏造纸文明、传播现代造纸高新技术而投资建设的,展馆占地总面积5000平方米,总投资额5000余万元,建馆经费、运营经费等均由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展馆于2010年5月份开工建设,2011年6月份开馆启用,自开馆至今,共接待参观游客逾30余万人次。2014年初经山东省文物局批准更名为“济宁市兖州区太阳纸文化博物馆”,是国家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点、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兖州区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 整个展馆构思以纸的历史演变、造纸的工艺流程、现代造纸行业发展为主导,采用LED电子屏和电子触摸屏进行展示,犹如身临其境,感受造纸工艺的演变。 展馆分为造纸历史文化、低碳经济循环产业、科技兴企等十二个展区,跨越两千年,从蔡伦传统造纸到现代工艺造纸,从1982年太阳纸业建立发展到今天,通过图片、文字、影像资料穿越造纸时空隧道,步入纸的未来联想空间,在领悟太阳纸业宏图大略的同时,也能让您尽情欣赏到各种形态纸制艺术品的无穷魅力,漫游充满遐想的未来纸张应用的神奇境界。 |
西吴寺遗址 | 西吴寺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新石器时代、周 |
兖州市博物馆 | 介绍 兖州市博物馆位于市城区文化东路,从火车站广场乘汽车3分钟。市博物馆馆藏丰富,有自大汶口文化至明清历代文物3500多件,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近百件。 兴隆塔位于市博物馆内。隋仁寿二年(602年)建,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重修,改为直阁间塔。塔为砖木结构,13层,高54米,为八角楼阁式空芯砖塔,砖叠涩檐,有简单斗拱。 底7层塔体粗大,层与层设台阶踏步,层间设回廊,游人可拾阶而上。上6层骤缩细小,形成2米宽的阳台,四周设有石雕栏杆,扶栏远眺可尽览兖州风貌。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地震时上截被震倒,塔体裂缝多处。后经20余年修复。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东济宁市 |
兖州玄帝庙 | 兖州玄帝庙为济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颜店镇颜店村北(今镇拖拉机站院内)。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大殿座北朝南,为砖木结构,面阔5间,长17.25米,进深10.5米,硬山顶,绿色琉璃瓦(重修后多改为灰色瓦),5架梁,前后设廊,间与间设铺间斗拱。整个大殿座落在1米高的砖石砌的台基上。殿内存有明代壁画(现已模糊不清)。大殿因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玄帝庙大殿1985年被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新兖镇小马青村 | 小马青村位于兖州市区南3公里处,全村323户、1297人,并于2008年被评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小马青村具有一定来历,村庄年代久远,村内有唐神龙二年立“范洪恩造塔记”石碑,马青之名,最早见于明代墓碑。据传明初村东南驻有兵营,周围是牧马场,青草丰茂,村以此而得名,分为两村,与南部大马青相对称小马青。多年来,小马青村十分注重发展旅游业,积极宣传小马青村经济社会发展,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村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村发展旅游业领导小组,把发展旅游业与全村经济发展等同起来,同安排、同部署,有力地促进了全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被兖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兖州市“农业一日游”景点。 充分发挥优势,注重对接现代观光农业。小马青村与济宁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相连,该园在国家级农业旅游业示范点的基础上,2007年通过了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的检查验收。园内拥有现代化智能温室3万平方米,装备设施国内领先,日光温室10万平方米,大型花卉交易市场6000平方米,形成了生物技术工程中心、热带兰中心、珍果中心、特菜中心、工厂化育苗中心、微生物工程中心、鲜切花中心、无土栽培中心等十二个功能中心。示范区现有山东绿金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外合资兖州嘉隆实业有限公司等8家大型龙头企业以及30余家专业公司,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800余个,农业高新技术200多项,与20多个科研机构、30多名国内外专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大部分项目填补了山东省和济宁市空白,2007年接纳国内外游客2万余人次,实现产值达到6亿元,具有极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为宣传小马青村和带动小马青村旅游业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地址:日兰高速兖州出口沿327向东1公里新兖镇政府驻地向南3公里 营业时间:24小时 特色景观:石碑古迹 配套服务设施: 村内有农家乐,可为游客提供食宿。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上禾生态庄园 | 兖州市上禾生态庄园占地30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700人就餐。酒店融鲁西南乡土民俗文化、现代农业科技于一体,以生态、自然为特色。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市农高园南50米路东 配套服务设施: 占地30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700人就餐。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
孔庙、孔林、孔府 | 孔庙、孔林、孔府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世界文化遗产。 曲阜明故城始建于明朝,为护卫孔庙而建。明故城内分布着孔庙、孔府、颜庙以及历代孔宅府第、古泮池乾隆行宫等文物古迹,集中体现了鲁国古都曲阜古老的城市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古韵。上世纪70年代末,曲阜明故城城墙大部分被拆除。 孔府,本名衍圣公府,位于曲阜城中孔庙东侧,是孔子嫡氏孙居住的府第。衍圣公是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宋仁宗赐给孔子46代孙孔宗愿的封号,这一封号子孙相继,整整承袭了32代,历时880年。 衍圣公是中国封建社会享有特权的大贵族,宋代时相当于八品官,元代提升为三品,明初是一品文官,后又“班列文官之首”,清代还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御道上行走。 孔府占地240亩,共有厅、堂、楼、房463间。九进庭院,三路布局:东路即东学,建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及作坊等;西路即西学,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及花厅等;孔府的主体部分在中路,前为官衙,有三堂六厅,后为内宅,有前上房、前后堂楼、配楼、后六间等,最后为花园。 孔林本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无高土隆起)。到了秦汉时期,虽将坟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几家守林人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东汉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鲁相韩勅修孔墓,在墓前造神门一间,在东南又造斋宿一间,以吴初等若干户供孔墓洒扫,当时的孔林“地不过一顷”。到南北朝高齐时,才植树600株。宋代宣和年间,又在孔子墓前修造石仪。进入元文宗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孔思凯主修了林墙,构筑了林门。明洪武十年(公元1684年)将孔林扩为3000亩的规模。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大修孔林,耗帑银25300两重修了各种门坊,并派专官守卫。据统计,自汉以来,历代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增植树株5次,扩充林地3次。整个孔林周围垣墙长达7.25公里,墙高3米多,厚约5米,总面积为2平方公里,比曲阜城要大得多孔林作为一处氏族墓地,2000多年来葬埋从未间断。在这里既可考春秋之葬、证秦汉之墓,又可研究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丧葬风俗的演变。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孔林内现已有树10万多株。相传孔子死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鲁人世世代代无能名者”,时至今日孔林内的一些树株人们仍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其中柏、桧、柞、榆、槐、楷、朴、枫、杨、柳、檀雒离、女贞、五味、樱花等各类大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参、灵芝等数百种植物,也依时争荣。孔林不愧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断碑深树里,无路可寻看”。在万木掩映的孔林中,碑石如林,石仪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汉碑移入孔庙外,林内尚有李东阳、严嵩、翁方钢、何绍基、康有为等明清书法名家亲笔题写的墓碑。因此,孔林又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碑林。 孔庙、孔府、孔林在山东曲阜市,是中国唯一规模最大的集祭祀孔子嫡系后裔的府邸和孔子及其子孙墓地于一起的建筑群,孔子(公元前551~前419年)是中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在死后的第二年,他的住宅被改成孔庙,每年祭祀。汉代以后历代皇帝都提倡尊孔读经,对孔子也不断追谥加封,同时扩大他的祠庙,孔庙的规模也越修越大。 规整的建筑,艺术的宝库 现存孔庙占地327.5亩,建筑物466间,前后有九进院落,纵向轴线贯穿整座建筑,左右对称,布局严谨,气势宏伟。前三进院落布置导向性建筑物,如门或牌坊。第四进院有一座三重檐的高阁奎文阁,其中藏有历代皇帝赏赐的图书。第七进院落中有“杏坛”,据说是孔子生前讲学处。孔庙的主殿大成殿高31.89米,宽54米,进深34米。廊下有28根龙古柱,没根石柱都用整块石材雕成。前廊下的十根石柱用深浮雕的手法雕成双龙对舞,衬以云朵,山石、涛波,造型优美生动,是罕见的艺术瑰宝。孔庙中还存有大量的碑刻及画像砖,是研究中国古代书法和文化艺术的宝贵资料。 孔府是衙宅合一,园宅结合的范例 孔庙的东侧是孔府,是孔子嫡长孙世袭的府第。始建于宋代,经历代不断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占地200余亩,有房舍480余间。官衙和住宅建在一起,是一座典型的封建贵族庄园,衙署大堂用于接受皇帝颁发的圣旨,或处理家族内事务。孔府后院有一座花园,幽雅清新,布局别具匠心,可称园林佳作,也是园宅结合的范例。孔府藏有大量的历史档案、传世文物,历代服饰和用具等,都及其珍贵。 孔林是延续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地 孔林又称至圣林,在曲阜城北门外,占地3000亩,周围砖砌林墙长达14里,是孔子和他的后代子孙们的家族墓地。孔林内柏桧夹道,进入孔林要经过1200米的墓道,然后穿过石牌坊、石桥、甬道、到达孔子墓前。孔子的坟墓封土高6米,墓东是孔子之子孔鲤和他的孙子孔伋的坟墓。在孔林中,有的墓前还存有石雕的华表、石人、石兽。这些都是依照墓中人当时-爵位的品级设置的,整个孔林延用2500年,内有坟冢十余万座。其延续时间之久,模葬之多,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孔林孔府孔庙 孔子 (前551~前47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 详细++孔林孔府孔庙 |
济宁市曲阜明故城(三孔)旅游区 | 济宁市曲阜明故城(三孔)旅游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称号: 世界遗产 (文化遗产)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 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 “孔庙、孔府、孔林”并称“三孔”,是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5月8日,孔子故里——曲阜(三孔)旅游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孔庙、孔府、孔林”既是中国古代推崇儒家思想的象征和标志,也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的重要实物。 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是中国现存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堪称中国古代大型祠庙建筑的典范,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孔庙共有九进院落,纵向轴线贯穿整座建筑,左右对称,布局严谨,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占地面积约9600平方米。孔庙内的圣迹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庑,陈列着大量碑碣石刻,特别是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是数量最多的,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 孔府:也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嫡系长孙历代衍圣公的官衙住宅。孔子后代赐爵始于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随着历代帝王对孔子后代赐封的不断升高,孔府的建筑规模也不断扩大,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 开始扩建孔府,明嘉靖年间又改建,奠定了今天的规模,成为我国仅次于北京故宫的贵族府第,号称“天下第一家”。孔府占地16万平方米,有楼轩厅堂463间,院落九进,布局分东、西、中三路:东路为家祠所在地,报本堂、桃庙等;西路为衍圣公读书、学诗学礼、燕居吟咏和会客之所,忠恕堂、安怀堂,南北花厅为招待一般来宾的客室;中路是孔府的主体部分,前为官衙,设三堂六厅,后为内宅,最后是花园。孔府内存大批历史文物,最著名的是“商周十器”, 亦称“十供”,形制古雅,纹饰精美,原为宫廷所-铜礼器,清于乾隆三十六年赏赐孔府。还存有金石、陶瓷、竹木、牙雕、玉雕、珍珠、玛瑙、珊瑚以及元、明、清各代各式衣冠剑履、袍笏器皿,另有历代名人字画,其中元代七梁冠为国内仅存。孔府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典型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贵族府邸。 孔林:又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子孙后代的家族墓地,孔林现有坟冢10万余座,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孔林还可称为是一座天然植物园。相传孔子去逝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林内现有各类古树名木10万余株,上千类花草树木,争相斗艳。孔林又称得上名副其实的露天博物馆。在万木掩映的孔林中,碑石如林,石仪成群,各种墓碑、题记4000余块,石仪、门坊300余座。除一批著名汉碑移入孔庙外,林内尚有李格非、吴宽、黄养正、严嵩、孔尚任、桂馥、翁方钢、何绍基、阮元、施润章、康有为等著名人士及孔子嫡系后裔题写的墓碑文。这里既可考春秋之葬,证秦汉之墓,又可研究我国历代经济、文化发展和丧葬风俗的演变。 地址:曲阜明故城内 营业时间:8:00-17:00 游览时间:大约4小时 价格:150元/人 特色景观:大成殿、大成殿龙柱、奎文阁、十三碑亭、孔府大堂、孔子墓,勾心斗角 五槐抱柏 孔林秋色 游览线路:万仞宫墙——孔庙——孔府——汉魏碑刻陈列馆——孔林 讲解员价格:导游讲解150元/次/团 配套服务设施: 曲阜游客服务中心内设有停车场、演艺厅。孔府、孔庙、孔林内部均有旅游纪念品商店。 游客服务中心:曲阜游客服务中心位于曲阜市区北部,服务中心可提供以下服务功能:景点售票、导游服务、交通集散换乘、咨询投诉、餐饮购物、休闲演艺表演、监控监管、城市展示等。 交通指南 公交车: 旅游专线电瓶车,票价:15元/人(团队10元/人),从旅游集散中心购票后可乘座旅游专线电瓶车分别到三个景区参观游览. 自驾车指南: (1)G3(京福)高速--曲阜出口下--沿327国道西行至曲阜市中心--按景区指示牌行驶--三孔,下高速后约需10分钟车程。 (2)G1511(日东)高速--曲阜南出口下--沿104国道南行至曲阜市中心--按景区指示牌行驶--三孔,下高速后约需10分钟车程。 停车场信息: 曲阜游客服务中心内有大型专用停车场,可以停放各种车辆,安全可靠,收费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