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蒙奸苏尼特德王府


蒙奸苏尼特德王府简介


蒙0苏尼特德王府坐落在锡林郭勒盟距苏尼特右旗40多公里的208国道穿城而过的朱日和镇以东5公里处乌苏图敖包山脚下。蒙0苏尼特王府是晚清时代建筑,具有独特的地区和民族风格。在我国蒙古族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1863年(同治二年)由蒙古王爷德王之父杜棱亲王那木济勒旺楚克参照皇宫建筑造型建造的。
德王,全名为德穆楚克栋鲁普,字希贤,1902年2月出生于察哈尔部正白旗。他的父亲那木济勒旺楚克,是锡林郭勒盟盟长兼苏尼特右旗札萨克多罗杜棱郡王。德王年满18岁后,在王府举行了隆重的加冕典礼,他开始亲执政务。五年后升任锡林郭勒盟副盟长,1931年任锡林郭勒盟盟长。
“九一八”事变后,内蒙古东部地区一些上层人物搞独立自治运动。在西部地区,德王等部分王公于1932年在百灵庙发表通电,提出“蒙古高度自治”,最后在-政府许诺下,成立了一个蒙古地方自治委员会(简称“蒙政会”。1935年,德王与李守信等组建了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德王作为历史过客已经永远走了,但当年他居住的官邸――德王府却依然留存在苏尼特右旗草原上,并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德王府始建于1868年,由德王的祖父为德王的父亲那木济勒旺楚克承袭锡林郭勒盟盟长而建造,占地2.2平方公里。原有房83间。这是一座既有藏传佛教建筑风格,又有清朝末年汉族宫廷建筑风格的建筑群,同时还是蒙古民族特色极其浓厚的建筑群,造型宏伟,结构独特,建造坚实,雕刻精细,绘画美观。它还模仿了北京皇宫的形式,飞檐翘角既精巧,又古朴。正殿、配殿、厢房组成两个四合院,以及两侧结构近乎一致的偏殿、厢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群。诸多殿堂依据不同的用途,朝不同方向建造在各自不同的位置上,使整个王府形成了左右对称的结构。殿堂边角均刻画有猿猴攀柱、喜鹊登梅等象征佛教意义的图案。檐下每根椽头部都绘有牛、马、羊、骆驼等图画,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王府正殿的门板上镶有九颗铜钉、两侧蹲坐石狮,显示王府的贵族气派。王府正殿前竖立着两根十余米高的“查迪格”(即“坚杆”,正殿后面竖立着“苏鲁锭”(又作“苏勒德”),偏殿前有蒙古包群,大院两侧南北向延伸着一百余米长路段百十根拴马桩。
在那过去近80年漫长的岁月中,德王府始终是苏尼特右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民国时期(1912~1949,在德王府周围先后建起了军队、衙门、学校、医疗机构和寺庙、工厂、店铺、合作社、公司等近20个部门。特别是王府学校、兴蒙学校、女子学校、-医校等学校,在当时很有影响。
第九世班禅应德王的邀请,于1931、1933年两次驾临德王府附近的温都尔庙。德王则在温都尔庙为班禅修建了驻锡讲经庙堂。
1933年3月,德王在王府建立蒙古军官学校,不久又建立蒙古干部学生队。建立如此正规的军官学校和少年军事学校,在蒙古军事史上也是首次。在德王府建立的女子学校,结束了当地妇女无权接受教育的历史。
1945年9月底,-来到德王府,向参加“内蒙古共和国临时政府”的各方面人士和青中年学生宣传0的民族政策,分析中国和世界形势及前途等。在此基础上,改组了“临时政府”,-为主席。不久,中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乌兰浩特成立。
苏尼特右旗文物保管所经过多年搜集资料,目前已建立健全了德王府文史档案。本着尊重历史,从反面教育后人的宗旨,旗人民政府拨款修复了德王府的部分建筑,还制作了王府泥塑全景模型。德王府现为锡林郭勒盟西部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旅游区。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桑宝力格苏木乡其他景点




桑宝力格苏木乡特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