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黄山市 >> 屯溪区 >> 老街街道

老街街道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老街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老街街道简介

  于1997年8月成立的屯溪区老街街道办事处,下设老街、五福街、珠塘3个社区居委会,老街街道办事处辖区东起新安北路,西至华山路,南起滨江路北至横江桥、过境路,面积约1.8平方公里,人口约1.8万人。辖区内的屯溪老街,北倚华山,南临新安江,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粉墙黛瓦,店铺林立,南宋遗风犹存,明清建筑特色鲜明,全长832米,宽5至8米,是我国历史风貌保存较为完好的一条古商业街,被中外游人誉为“东方古罗马”、“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老街共有巷弄18条,它们和上、中、下三条马路把老街与山水相沟通,使之呈鱼骨式结构形态。1997年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它的建筑群不仅沿袭了宋代风格,同时也继承了徽州民居的传统建筑风格,规划布局,具有鲜明的徽州建筑特色,白粉墙、小青瓦、鳞次栉比的马头墙,清雅古朴,建筑内雕梁画栋的徽州建筑砖、石、木三雕特色展现的淋漓尽致,街面居民均前店后坊,前店后仓,保存了江南城镇古老的风姿。
  老街步行街,主要经营古朴典雅的文房四宝和土特产品。与之相邻的青春商贸城则是充满现代气息的各类商品,商品丰富、琳琅满目。万粹楼、三百砚斋、老街一楼、同仁堂等店家是游客上老街游玩的必去之处。党和国家领导人曾经多次视察老街,每年有一百多万中外游客来老街旅游观光。辖区内的区博物馆、区文化馆、戴震纪念馆、0皖南特委旧址是黄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对外旅游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1.8平方公里 341002004 242700 -- 查看 老街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老街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老街社区 ·屯溪旅游·屯溪特产·屯溪十大特产·屯溪十景·屯溪名人·屯溪 0

----

查看 老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珠塘社区 ·屯溪旅游·屯溪特产·屯溪十大特产·屯溪十景·屯溪名人·屯溪 0

----

查看 珠塘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五福街社区 ·屯溪旅游·屯溪特产·屯溪十大特产·屯溪十景·屯溪名人·屯溪 0

----

查看 五福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老街街道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昱东街道

  昱东街道,地处黄山市中心城区的东部,辖区面积达4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地荷花池,是屯溪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屯溪俗称“昱”,因该街道处屯溪区东部而得名。街道党工委是区委的派出机构,下设3个社区党委,有31个基层党支部。   昱东街道地处黄山市中心城区东部。东起天都大道,南临新安江畔,昱东街道办事处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西接前园路和仙人洞路,北至皖赣铁路。辖区面积达5平方公里,距黄山景区109公里,距历史文化名城歙县27公里,距花山谜窟9公里。是屯溪区乃至黄山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昱东街道办事处是屯溪区政府的派出机构,驻地荷花池。下辖荷花池、水心亭、阜新三个社区居委会和三个社区事务工作站。有市、区机关,企事业、驻区单位200余家,居民1.7568万户,常住人口4.7余万人,居民小组123个,居住小区78个。  

昱中街道

  昱中街道办事处位于黄山市府所在地 -- 屯溪区的中心,座落在长干西路新建巷 34 号,管辖范围东起前园南路、仙人洞路;南临新安江;西至新安北路;北到过境公路;是屯溪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面积 6.6 平方公里,管辖 2.3 万余户居民,近 6 万人口。是屯溪区经济最繁荣、面积最大、流动人口最多、人口居住密度最高的街道。   昱中街道办事处位于黄山市府所在地 -- 屯溪区的中心,座落在长干西路新建巷 34 号,管辖范围东起前园南路、仙人洞路;南临新安江;西至新安北路;北到过境公路;是屯溪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面积 6.6 平方公里,管辖 2.3 万余户居民,近 6 万人口,下辖杨梅山、跃进路、柏树街 3 个社区居委会,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共 70 名(其中街道干部 24 人,社区工作人员 46 人),下辖 3 个社区党委, 46 个党支部,直管党员 1377 人。辖区单位 70 多家,还有 1 所三级甲等医院,卫生服务站 3 所, 2 所小学,职业中学及培训中心 5 所,老年公寓 1 所,大型超市 2 个,大型广场 2 个,是屯溪区经济最繁荣、面积最大、流动人口最多、人口居住密度最高的街道。   -下辖居委会   三个社区居委会分别为:  1、柏树社区居委会:东至跃进路,南至滨江中路,西至新安北路,北至黄山中路,辖区面积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万余人,共分22个居民组。现办公地点,在长干路新建巷34号,办公场所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有工作人员9名。联系电话 2516574  2、跃进社区居委会:东至前园南路,西至跃进路,南至滨江东路,北至黄山中路,辖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万余人。共分27个居民组。现办公地点位于司林路10号,有工作人员10名。联系电话 2515063  3、杨梅山社区居委会:东至仙人洞路,南至黄山中路,西至新安北路,北连环城北路,辖区面积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4万人,共分22个居民组。现办公地点位于仙人洞路7号,有工作人员8名。联系电话 2516584  

昱西街道

  昱西辖区地处屯溪区中心城区的西部,由原西镇街、黎阳街、戴震路为主的周边区域组成。东以横江为界,西至黎阳镇闵口村,南至率水河,北至奕棋镇高尔夫球场,区域总面积约9.8平方公里。辖两个社区居委会,一是黎阳街社区居委会,二是戴震社区居委会。辖区居民以汉族为主,共有4550户,16000余人。办事处驻戴震路28号。  昱西,以方位定名。解放前属休宁县屯溪镇公所一部分,1949年解放后随着屯溪建市开始,建立西镇、新市、上街、中街、珠塘、河街等6个街政府。1957年改建为大桥街道办事处;1959年屯溪市于休宁县合并后,1960年整个市区内成立屯溪人民公社时改为大桥管理区;1961年屯溪市与休宁县划开,恢复为市时,又将大桥管理区改为大桥人民公社;1963年撤销市建制再度并入休宁,成为休宁县的一个镇后1964年,大桥人民公社也相应撤销;1975年经国务院批准复置市,至于1978年5月城镇区划调整时,正式成立西市街道办事处;1988年更名为昱西街道办事处至今。  昱西地处率水、横江交汇处,华山屹立江岸,屯溪桥跨横江江口。1988年,距屯溪桥上游1公里处横江大桥建成通车,迎宾大道同时建成。  昱西主要是居民区,现有居住小区11个。西镇街、戴震路两侧多为商店,境内有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50余家。有黄山学院、屯溪一中等学校;有黄山民航站,有连接徽杭高速公路的迎宾大道、机场大道,交通十分便捷;有星级宾馆花溪饭店、建国大酒店;有高尔夫球场、卡丁车场、环幕影院等一批现代化的娱乐场所;在建的秀水豪园、锦绣横江住宅区已初具规模,社区建设发展前景广阔。  

老街街道

  于1997年8月成立的屯溪区老街街道办事处,下设老街、五福街、珠塘3个社区居委会,老街街道办事处辖区东起新安北路,西至华山路,南起滨江路北至横江桥、过境路,面积约1.8平方公里,人口约1.8万人。辖区内的屯溪老街,北倚华山,南临新安江,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粉墙黛瓦,店铺林立,南宋遗风犹存,明清建筑特色鲜明,全长832米,宽5至8米,是我国历史风貌保存较为完好的一条古商业街,被中外游人誉为“东方古罗马”、“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老街共有巷弄18条,它们和上、中、下三条马路把老街与山水相沟通,使之呈鱼骨式结构形态。1997年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它的建筑群不仅沿袭了宋代风格,同时也继承了徽州民居的传统建筑风格,规划布局,具有鲜明的徽州建筑特色,白粉墙、小青瓦、鳞次栉比的马头墙,清雅古朴,建筑内雕梁画栋的徽州建筑砖、石、木三雕特色展现的淋漓尽致,街面居民均前店后坊,前店后仓,保存了江南城镇古老的风姿。   老街步行街,主要经营古朴典雅的文房四宝和土特产品。与之相邻的青春商贸城则是充满现代气息的各类商品,商品丰富、琳琅满目。万粹楼、三百砚斋、老街一楼、同仁堂等店家是游客上老街游玩的必去之处。党和国家领导人曾经多次视察老街,每年有一百多万中外游客来老街旅游观光。辖区内的区博物馆、区文化馆、戴震纪念馆、0皖南特委旧址是黄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对外旅游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  

屯光镇

  屯光镇位于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东大门,辖17个村委会,现有人口1.8万人,方圆42平方公里。市委、市政府大楼、市长途汽车站、火车站均坐落于镇内,205国道、皖赣铁路及秀丽的新安江穿镇而过。雄踞镇内的黄山市最大的现代休闲广场——世纪广场、最先进的体育设施——市体育馆和现代化的广播电视设施——市广电中心,与股份大道形成了近年来黄山市城市建设的壮美图景。    屯光镇自古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篁墩村程朱阙里记载着“程朱理学”发祥地的辉煌与荣耀。中国珠算鼻祖程大位就诞生在屯光镇率水之滨,珠算博物馆内收藏有国内上百种珠算资料和各种造型的算具,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宾朋。    近年来,屯光镇党委政府在屯溪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谋划“加快发展、富民强镇”的发展战略,带领全镇广大干群奋力开拓,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市乡镇年度考核中均位于前列。    发展是硬道理。按照-同志“-”重要思想和视察黄山重要指示精神,屯光镇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从本镇实际出发、立足现有资源,扬长避短,按照把经济结构调高、调优、调强的基本思路和“规划建镇、科教兴镇、工业强镇、旅商贸活镇”的发展方针,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大力扶持民营企业、个私经济,坚持内资、外资、民间资金齐动,内商、外商、本地客商一视同仁,加速经济发展。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涌现出一批纳税超百万的民营企业大户。为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屯光镇先后制定了各项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实行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一站式”服务和党政领导联系企业制度,推出首问责任制、限期办结制,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开辟了绿色通道。    依托花山。打出“花山牌”,唱响“花山调”,做好“游”文章,把花山建成高品位的东郊花园。与花山谜窟景点相配套的花山石林景区的开发正面向全国招商。为呼应城区东扩,屯光大道、东郊汽车站、城东安置小区、金太阳家具城、合发大理石材城等一大批项目的相继开工建设,为屯光的经济发展蓄足了强有力的后劲。    屯光将以广通四海的黄山松精神,热忱欢迎海内个有识之士与我们携手共创美好的明天,我们坚信屯光这片热土必将是您兴业发展的最佳选择。  

阳湖镇

  阳湖,原名洋湖,《徽州府志》载:洋湖“滨溪平衍,每春流涨合,汪洋如湖,故名”。 1992年春改乡为建制镇。     阳湖镇地处黄山市中心城区的南面,与中心城区仅一水之隔,东接歙县,南连休宁,西临率水,北倚新安江,新安、率水、广宇、黄口四座大桥纵连南北,徽杭高速公路横贯西东,且屯溪区域内的仅两个出口都在阳湖境内。距离黄山机场仅4公里,距离黄山市火车站、汽车站仅2公里,交通便捷。下辖3个村委会和4个居委会,总人口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70人,土地总面积19.77平方公里。黄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和诸多中央、省、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尤其是众多的文化、广播、教育、医疗、休养机构都座落在阳湖境内。秀丽的新安江横亘镇域之北,美丽的率水河环绕镇域之西,清澈的朱村河、佩琅河穿镇而过,翠绿的稽灵山、洽阳山、柏山点缀其中,山水相依的独特自然景观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充分展现了阳湖的无穷魅力。    近年来,随着市委、市政府“市区南扩、跨江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阳湖正在加速成为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新南区。徽杭高速公路和新安江之间4.5平方公里的区域,是南区开发的主体区域,是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已由上海同济大学完成《黄山市江南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且通过评审。现已完成旧城拆迁面积3万平方米,与上海一方置业发展有限公司签定旧城改造整体合作协议,同时与外资企业香港盛华物地产有限公司达成沿佩琅河地段近400亩土地的开发建设意向。目前,市重点工程新安江护岸、黄山学院南校区已全部建成,朱村河、佩琅河护岸工程启动建设,总投资3.8亿元的阳光绿水项目一期12万平方米商住楼已开盘销售,连接中心城区的主要通道--1700米的新安大道完成建设500米。占地200多亩的帅鑫工业园区一期工程已初现“高科技、无污染、花园式”园区雏形,鑫汇电缆、天工钢构、汽车电器相继投产出效益;占地600亩的二期工业园也已启动招商。阳湖正成为黄山市城市化发展最快、投资回报最大、群众得益最多的地方之一。  

黎阳镇

  黎阳,公元207年设犁阳县,晋改犁阳为黎阳。位处“两江交汇,三省通衢”之地,千百年来为皖浙赣边陲商业中心和新安江的码头重镇,素有“明清屯溪,唐宋黎阳”之说。   黎阳镇,1992年春拆乡并镇,由黎阳乡、隆阜乡、枧忠乡三个合并而成,现辖8个村,5个社区,总人口31389人。全镇总面积22.89平方公里。黎阳境内风景名胜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有建于明嘉庆年间的屯溪老大桥;始建于唐朝的龙山寺;存有地母古庙、龙潭和崖刻的鬲山;古风犹存保存完好的黎阳老街和隆阜老街;还有蕴育了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戴震的故居及纪念馆。同时还有吊狮、地戏、龙舟、仗鼓及抬阁等传统民间艺术。    全镇境内现有黄山学院、屯溪一中、屯溪茶校、隆阜中学、农技校、昱城中学等教育机构;有市第二人民医院、血防站、屯溪卫生防疫站;有建国大酒店、花溪饭店、黄龙大酒店、华电宾馆及国旅等多家旅游服务机构;有南京微波通讯器材厂、江西漳泉食品公司、华兴汽车仪表厂等众多企业。历年来分别成为黄山市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安徽省小城镇综合改革中心镇、国家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市“十强镇”之一。    近年来,黎阳镇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不断加快发展的步伐,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全国最美、山区最富、生态最佳”为目标,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建设黎阳镇:   一、发展东镇区,打造新黎阳,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拓宽改造戴震路,高标准建设迎宾大道,推进汇鑫、泰丰和农民新村等居民小区建设,城市化初具规模。相继建成黄山绿色食品交易城和汇鑫建材大市场,城镇市场经济聚集化、辐射带动性作用进一步增强。    二、打通新屯婺路,做活“路”文章,不断加快发展步伐。打通连接完成了到婺源的屯溪段公路,连通黎阳6个村,盘活数万亩土地资源,开辟了黎阳新的发展空间,重新构建了黎阳全新发展格局,为今后黎阳的招商引资发展工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造鬲山桥,实行跨江发展战略,不断挖掘新的增长点。全力实施跨江发展战略,举全镇之力建设鬲山桥,全面结束新江、傍霞两村不通公路历史,实现两村百年梦想,使古老鬲山景区发开发迈上快车道。做强“菜文章”,加快千亩优质疏菜基地的梯度转移,使农业产业现代化目标即将实现。  

新潭镇

  新潭镇位于屯溪区西北部,西南濒临横江,西北与休宁县、徽州区接壤,东靠中心城区,西连黄山新城。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皖赣铁路、屯黄公路穿境而过,黄山火车站、黄山机场举步可至,是通往黄山风景区、齐云山风景区、黟县古民居、牯牛降自然保护区等重要景点的必经之处。全镇下辖2个社区、7个村,总人口10065人,总面积34.2平方公里。辖区范围内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地下蕴藏着丰富的膨润土矿。    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先后引进项目40个,其中,1000万以上项目11个,亿元项目2个,到位资金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亿元。2005年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6.1亿元,工业总产值达3.56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31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08元。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明创建向纵深发展,村容村貌日新月异,发展环境、人居环境不断改善。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农村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健康水平跨上新台阶。社会保障事业有序开展。农村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2006年是“十一五”时期的开局之年,该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缆,始终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着力构建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和谐新潭。农村经济总收入可达7.1亿元,农业总产值可达8250万元,工业总产值可达4.3亿元,在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确保完成财政收入15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4400元,引进镇外资金1亿元以上,外资100万美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到2010年,力争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9.8亿元,财政收入年均达到33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文明富裕、社会和谐的新潭镇。.  

奕棋镇

  屯溪区奕棋镇位于黄山市中心城区的西郊,距市中心5公里,1992年由原奕棋、占川两乡合并组成奕棋乡,2002年初,经省民政厅批准撤乡建镇。      奕棋镇旅游资源及人文景观十分丰富,境内既有传统集市“二月八”庙会和经历了四百多年风雨沧桑的关帝桥等众多历史人文景观,又有颇具特色的高尔夫球场、卡丁车场、环幕影院和黄山植物大观园等旅游休闲度假场所。 近年来,特别是撤乡建镇以来,奕棋镇始终坚持以“工业强镇、旅游兴镇、农业稳镇”为目标,以务实的作风、开明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宽广的胸襟迎接五湖四海的投资者,经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奕棋已发展成为黄山市乃至全省重要的旅游度假中心和正在崛起的屯溪区西部高科技经济园区。      一、以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为蓝本,完善集镇四级体系   早在2000年初我镇就修订了《奕棋镇总体规划(2000-2020)》,新集镇按规划分为行政办公区、生态旅游区、九龙高科技园区、农业示范区、高档别墅区五大功能区。奕棋镇党委、政府抓住机遇,及时启动了移民建镇项目,充分发挥新集镇的集散功能与物流功能,不断完善集镇各项基础设施,以实现农村城镇化的发展目标。2002年初奕棋镇完成撤乡建镇,至此走上了一条“以小城镇建设为基础,以发展工业旅游业、农业产业化为目标”的发展道路。目前,奕棋镇四级集镇体系已基本完成,即以博村、徐村为主的中心集镇,以占川为主的次中心集镇,以奕棋、查塘、林塘、朱村为主的中心村,以及规模较大的基层村。    二、谋划招商引资策略,走实工业强镇之路   近年来,奕棋镇由于机场扩建、高尔夫球场的开工兴建,大量的农村耕地被征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增加,人多地少的局面愈发明显,如何妥善安置农村剩余劳力,实现农民稳定增收是政府的一大现实问题,实践证明,发展工业经济,以工业带动一、三产业,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力的必由之路。发展特色工业是实现奕棋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老街街道特产大全




老街街道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