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黄山市 >> 徽州区 >> 西溪南镇

西溪南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西溪南镇谷歌卫星地图)


西溪南镇简介

  1、地理位置
  西溪南镇位于徽州区西部,是黄山新城的北大门,已被列入黄山市新一轮城市发展规划,区位优势明显。镇政府设在西溪南村,距区府岩寺5公里,距市府屯溪10公里,合铜黄高速公路在该镇设有出口,交通方便快捷。
   2、行政区划、面积、人口
  2001年10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建镇。国土面积55.5平方公里,下辖西溪南、长林、过塘、竦塘、芝篁、石桥、琶村、东红、伊坑、坑上十个行政村,125个村民小组, 1.8万人口。
   3、自然条件
   西溪南镇系丘陵平原区,丰乐河流经本镇,生产条件良好,农业资源丰富,是宜农、宜牧、宜工的综合发展地区。西溪南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型,主导风向东北风,一年四季温和,全年降雨量1498mm,主要降雨集中于早春和梅雨季节,伏秋多旱,全年日照1955小时,年平均气温17.2℃,无霜期224天。
   4、千年古镇
   西溪南古称丰溪、丰南,始成于唐,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1200多年文明史,古村落保存较完好,现有明代建筑十余处,清代民居一百多幢,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屋阁、绿绕亭。据专家考证,世界名著《-》故事及其作者汪道昆先生诞生在西溪南,书中描述的徽派建筑和物产、生活器具现在西溪南依旧可见。
   5、“安徽养蜂第一乡”
   养蜂业是西溪南镇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全镇现有蜂农580余户,蜂群4.5万群,2005年生产各类蜂产品4500余吨,产值超过3000万元,位居全省乡镇之首。西溪南养蜂协会成立于1986年,现有会员260余人,长年开展工作和提供服务。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8万人 55.5平方公里 341004101 242700 0559 查看 西溪南镇谷歌卫星地图

西溪南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西溪南村 ·徽州旅游·徽州特产·徽州十大特产·徽州十景·徽州名人·徽州 0

----

查看 西溪南村谷歌卫星地图
琶村村 ·徽州旅游·徽州特产·徽州十大特产·徽州十景·徽州名人·徽州 0

----

查看 琶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坑上村 ·徽州旅游·徽州特产·徽州十大特产·徽州十景·徽州名人·徽州 0

----

查看 坑上村谷歌卫星地图
竦塘村 ·徽州旅游·徽州特产·徽州十大特产·徽州十景·徽州名人·徽州 0

----

查看 竦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石桥村 ·徽州旅游·徽州特产·徽州十大特产·徽州十景·徽州名人·徽州 0

----

查看 石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红村 ·徽州旅游·徽州特产·徽州十大特产·徽州十景·徽州名人·徽州 0

----

查看 东红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溪南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徽州社区办

  徽州街道办事处是2002年经区政府批准而设立的行政派出机构,担负着徽州区城区机关、企事业及驻徽单位、社会团体、个体户及其人员和城市居民的行政管理职能。办事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管辖徽州区城区4.5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人,负责指导丰乐、中山、文峰三个社区居委会,主要做好城区居民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文明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城镇居民生活最低保障、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社区文化生活等管理与服务工作。办事处现有干部8人,内设有党政办、社会-务办、计生办、司法办、文明办等机构。2003年度被黄山市委授予“抗击非典先进集体”,被区委区政府授予“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所辖的文峰社区、中山社区被省体育局授予全面健身示范点,2004年被评为省级就业和社会保障先进事务所和社区体育先进街道。  徽州街道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奉行艰苦创业、勤俭持家的工作作风,坚持以“城镇增人”为主题,以四有为目标(有人办事,有地方办事,有钱办事,有章办事),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创建文明示范小区为载体,倡导“民思我想、民求我应、民需我做、民困我帮、民贫我扶、民乐我荣”的服务理念,不断增强城镇管理与服务功能,积极完成街居两级组织、队伍和阵地建设。立足高起点,确立新目标,建立新机制,建设新作风,抓好新队伍,认真实践“-”重要思想,切实贯彻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宗旨,努力实现“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上水平”的工作目标,为区委区政府描绘的“三年再造一个新徽州”的宏伟蓝图添光加彩。  

岩寺镇

  岩寺镇在黄山市徽州区东部,即东经118°14′,北纬29°14′,素有“黄山南大门”之称,镇政府所在地岩寺既为黄山市徽州区委、区政府所在地,亦是徽州区的中心城区,是徽州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还是经省政府批准的黄山市规划中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蔬菜基地及物资集散地。   岩寺镇建制历史悠久。据资料记载,岩寺得名因于古代村前一山岩上有座寺庙而来。到公元766年,寺庙规模发展很快,且远近闻名,内有僧侣达数百人,香火旺盛,因有岩有寺,所以就将此村命名为岩寺。公元1132年,即南宋高宗绍兴二年,诏命更名为岩镇。公元1391年,也就是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又改名为永丰乡清泰里,至此,岩寺已是“鳞次万家、规乡十里、商贾云集”的繁华市镇了。明汪道昆著《太函副墨》中就有“岩镇什七贾而什三儒”之说,显见当时的岩寺经商者众多,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徽商,且崇尚教育,人才辈出。岩寺“上九“庙会成为周边乡里过年赶集的热闹处所,并一直延续至今。   现在的岩寺镇,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捷,徽(黄山)-杭(州)高速、合(肥)-铜(陵)-黄(山)高速在此不远均设有出口,芜屯公路、205国道和皖赣铁路穿境而过,且皖赣铁路在岩寺设有停靠站。向东11公里为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县城(古徽州府所在地),向西15公里为黄山市市府所在地屯溪,向西17公里即为现代航空港-黄山机场,向北54公里为世界旅游名胜黄山风景区。全镇辖20个行政村182个村民组,总人口为3.6万余人,其中非农人口1.4万余人,农业人口2.2万余人。镇域总面积90.9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2500公顷,耕地面积1105公顷。2003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7.66亿元,比上年增长10%,三次产业结构提升到10:55:35,第二产业主导型发展的局面继续得到强化;乡镇企业营业收入7.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财政收入3676万元,比上年增长21.8%,农民人均纯收入3540元,比上年净增268元。镇级综合实力位于全市前列,并挤身全省发展乡镇企业“百强乡镇”行列。  

西溪南镇

  1、地理位置   西溪南镇位于徽州区西部,是黄山新城的北大门,已被列入黄山市新一轮城市发展规划,区位优势明显。镇政府设在西溪南村,距区府岩寺5公里,距市府屯溪10公里,合铜黄高速公路在该镇设有出口,交通方便快捷。    2、行政区划、面积、人口   2001年10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建镇。国土面积55.5平方公里,下辖西溪南、长林、过塘、竦塘、芝篁、石桥、琶村、东红、伊坑、坑上十个行政村,125个村民小组, 1.8万人口。    3、自然条件    西溪南镇系丘陵平原区,丰乐河流经本镇,生产条件良好,农业资源丰富,是宜农、宜牧、宜工的综合发展地区。西溪南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型,主导风向东北风,一年四季温和,全年降雨量1498mm,主要降雨集中于早春和梅雨季节,伏秋多旱,全年日照1955小时,年平均气温17.2℃,无霜期224天。    4、千年古镇    西溪南古称丰溪、丰南,始成于唐,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1200多年文明史,古村落保存较完好,现有明代建筑十余处,清代民居一百多幢,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屋阁、绿绕亭。据专家考证,世界名著《-》故事及其作者汪道昆先生诞生在西溪南,书中描述的徽派建筑和物产、生活器具现在西溪南依旧可见。    5、“安徽养蜂第一乡”    养蜂业是西溪南镇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全镇现有蜂农580余户,蜂群4.5万群,2005年生产各类蜂产品4500余吨,产值超过3000万元,位居全省乡镇之首。西溪南养蜂协会成立于1986年,现有会员260余人,长年开展工作和提供服务。  

潜口镇

  1、镇位优势:千年古镇潜口,雏形于秦代,全镇面积3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万亩,下辖10个行政村,129个村民组,1.4万人口,为黄山市重要建制镇之一。距市府所在地——屯溪21Km,区府所在地——岩寺5Km,黄山风景区36Km。    潜口镇境内地势平缓,风光秀美,气候宜人,文风昌盛,民风淳朴,交通便捷,地理位置显要,环境资源丰富。潜口镇与徽州区府所在地岩寺镇唇齿相依,是江、浙、沪、赣等地区前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黄山的必经主道之一,是屯溪、岩寺区域经济辐射圈内的呼应地、新视点。    2、交通通讯:潜口镇交通便利,村村实现“三通”(通柏油路、通电话、通电);   205国道南北穿境而过;黄山至千岛湖旅游公路东西横贯全镇大部;合铜黄高速公路对接口于潜口;皖浙赣铁路近在咫尺,有歙县站、岩寺站和黄山站货客两用;黄山机场全天候起降大中型客机,相连全国14个大城市,并与香港、日本、韩国等航线相通。潜口镇融入黄山交通立体网络大格局已初步形成,给广大客商投资潜口或旅游带来轻松、便捷和效率。    3、人居环境:潜口镇域内森林覆盖率达到72%,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潜口镇境内小(二)型水库4座,蓄水量110万立方米,有日供水200吨自来水公司一个;平畈区平均海拔180米,无霜期226天,年均温19℃,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是理想的生活、工作地。境内现有中学一座。距潜口21公里的市府有全日制高等院校一所,中等职业、技校等教育学校近百所,师资力量雄厚,可提供各类水准和教育和适用性培训。    4、特色资源:潜口镇不仅是一个农业示范大镇,也是生态旅游名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潜口民宅、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扩充申报地——唐模和华东休闲养生游第一村——蜀源,以粉墙黛瓦、马头墙为特色的徽派建筑掩映在青山绿水间,这一切正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慕名而来,成为众多电影、电视剧的外景拍摄基地。雪里蕻、贡米、竹笋、水果、马蹄、山珍、苗木等资源十分丰富。  

呈坎镇

  呈坎位于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黄山风景区的南麓(东经59°55′,北纬118°15′;在徽州区通往黄山的公路佛子岭段折向东北五公里处),北距黄山40公里,南距徽州区政府驻地--岩寺镇15公里。   呈坎历属歙县,1987年地级黄山市设立,呈坎划归黄山市徽州区,于二00二年撤乡设镇。呈坎镇东与历史文化名城--歙县许村镇毗邻,南与潜口镇接壤,西与西溪南镇、洽舍乡相连,北与富溪乡相依,属徽州区的畈、山结合部。行政区域面积82.4平方公里,辖10村111个村民组,3954户13598人。呈坎镇人民政府驻地--呈坎村,一九九六年五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安徽省历史文化保护区”,现有两个国保单位(22处),并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金融、信息的中心。   山河:呈坎属黄山山脉,平均海拔350米。氵众川河是境内主要河流,长达19公里,流域45.58平方公里,属于新安江的三级支流。   气候:呈坎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年最高气温为40℃,年最低气温为-10℃,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雨量1450毫米,夏雨集中,伏秋多旱,冬季少雨。夏季气温稍低,而冬季气温稍高,日照稍短,农作物生长期略长。   土壤与植被:农、林产业占全镇的主导地位。A、土地资源:辖区土地资源8248公倾,其中:林地5738公倾,占69.5%,森林覆盖率62%;耕地738公倾,占9.5%;园地1021公倾,占12.4%;茶园1010公倾,占园地面积的99%;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24公倾;交通用地48公倾;水利用地257公倾。B、水利资源:氵众川河纵贯南北,灌溉流域两岸340公倾农田;丰乐水库发挥着灌溉、防洪、发电、淡水养殖的综合作用。C、土壤资源:呈坎全年无霜期240天。川地多为红壤冲积土,山区土壤多为红壤、黄红壤,适宜林、竹、茶、香榧、果木、中药等经济作物生长。   呈坎地处青山翠竹之中,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景观独特,地方物产丰富,交通十分使捷,205国道横贯境内,由南向北直抵黄山风景区。.  

洽舍乡

  洽舍乡位于黄山南麓,徽州区西北部,东与富溪乡交界,南与呈坎乡接壤,西与休宁县毗邻,北与杨村乡相连,全乡总面积31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分别是洽舍村、长潭村、金下村、张村村,26个村民小组,18个自然村,共有996户,3500人口。   205国道贯穿南北,牛头坑(又名双溪河)和腕坑(又名混坑)两道山川形成两大山谷。境内多山地,又属丰乐水库淹没区,可谓是一个山区库区乡。辖区内31365公顷中:林地面积为2207.8公顷,占70.4%;园地面积404.3公顷,占13%;水域面积123.5公顷,占3.9%;森林覆盖率为69.6%。交通以公路为主,4个行政村以205国道为依托,以到各行政村的道路为干线,联系自然村的道路为末稍,构成了一个交通网络。境内大部分地域为库存区。当进入车门滩地界,青山碧水相互衬映,小船穿梭,渔虾欢跃,一道溪桥更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夜晚的洽舍则别具景色,万家灯火,倒映水间,天空星月亦在水中闪辉,真让人有“天上人间”之感。.  

杨村乡

  1. 地理位置   杨村乡处于著名旅游胜地黄山脚下,位于徽州区北部,东依富溪乡,南邻洽舍乡,西接休宁县蓝田乡、南塘乡,北靠黄山区汤口镇,距市政府55公里,离区政府40公里。205国道由南至北横穿山口、杨村、胡川3个行政村直达黄山风景区,山口至山头村的乡村道路连山口、桃源、篁村、山头4个行政村,雅口桥至梅川村的乡村道路直达梅川村,交通十分方便和快捷。   2. 行政区划   杨村乡辖杨村、胡川村、梅川村、山口村、桃源村、篁村、山头村7个行政村,38个村民组,总户数1518户,总人口5467人,其中农业人口5449人。   杨村乡系丘陵山区,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宜农、宜牧。一年四季温和,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型,雨量充沛,主要降雨过程集中于早春和梅雨季节,年平均气温为15-17℃,无霜期为224天,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富溪乡

  富溪乡位于徽州区的北部,东与歙县许村镇接壤,北与黄山区汤口镇交界,距区府所在地岩寺约40公里,距黄山风景区约10公里,既是重点山区乡,又是革命老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6.4℃,极端最低气温-12.7℃,极端最高气温40.8℃;年无霜期228天,多年平均雨量1700㎜,蒸发量1276㎜;平均海拔约800米,以山林为主,高山叠翠,云雾缭绕,具有一流的生态环境。    富溪乡辖七个村(光明、长坞、富溪、碣石、新田、田里、呈阳),28个自然村,48个村民小组,2161户,总人口7480人,其中流动人口1749人,暂住人口94人,非农人口357人,常住人口7176人。全乡总面积92平方公里,有林地面积128668.5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面积6.5万亩,有耕地面积517.5亩,茶园面积13677亩,其中有机茶面积9240亩,被市政府授予“有机茶之乡”。全乡经济体系以林茶为主,主要农产品有茶叶、木材、毛竹、油茶、山茶籽、菊花等,年产茶叶350吨,“黄山毛峰”茶驰名中外。乡内有市级茶叶龙头企业徽州漕溪茶厂,年产值2000万元,其注册商标“漕溪牌”荣获“安徽省著名商标”,“漕溪牌”黄山毛峰入选“安徽省十大品牌名茶”;区级茶叶龙头企业黄山光明茶厂,年产值700万元,“千秋泉牌”黄山毛峰被授予“安徽省知名农产品”;乡级龙头企业徽州天然名优茶开发公司,年产值500万元,注册有黄山毛峰品牌“紫霞牌”。全乡年产油料21吨,每年为国家提供松、杉圆木3000立方米,毛竹10万余株。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01元,财政收入269.5万元。    富溪乡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乡内共有中、小学教学点13处,在校生850名,教职工50人;卫生院1所,在职人员6人;信用社1个。境内有县道11公里,为4.5米宽的柏油沥青路面,乡道37公里,有班车通岩寺和黄山风景区,交通较为便捷。“合铜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程控电话普及率已达56%,移动、联通通信基站9个,移动电话信号沿高速公路全线覆盖。2003年全乡完成了农电网改造,目前,电价合理,可开办一般的加工型企业。有线电视全面开通,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全乡饮用卫生水比例已达98%。    富溪乡有9个党支部,党员298人,其中女党员32人。平均年龄53岁,其中具有“双培双带”能力的有85人。.  


西溪南镇特产大全




西溪南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