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临沂 >> 沂南县 >> 马牧池乡

马牧池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马牧池乡谷歌卫星地图)


马牧池乡简介

  沂南县马牧池乡是沂蒙红嫂明德英的故乡,位于沂南县西北部,距县城23公里,总面积91.2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3、3万人口。汶河自东向西贯穿全境,336省道、高界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东距日照港110公里,距胶新铁路沂南站30公里,西距-公路出入口10公里,南距临沂火车站、飞机场55公里。
   马牧池乡境内矿产资源丰富,质地优良,主要有石英砂、石灰岩、页岩、花岗岩等。石英砂储量达到8000万吨,远景储量4亿吨以上,属我国北方少见的大型优质石英砂矿。石灰岩储量达2.6亿吨,远景储量为8亿吨以上,质量优,易开采,可用于加工水泥、石灰粉、工业制碱、电石和冶金熔剂等,市场前景十分看好。近几年来乡党委政府出台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已有韩国、香港、上海、黑龙江等十几家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创业。目前有以矿产开发、纺织印染、服装生产为龙头的民营企业30余家,全乡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发展。
   马牧池乡民风朴实,人杰地灵,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山东党政机关的大本营,-、罗荣桓、陈毅等众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过、工作过。被誉为“沂蒙红嫂”的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就是这里人民的杰出代表。马牧池乡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有 “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山东省战邮纪念馆,红嫂明德英故里,北海银行旧址。古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有东柳沟大汶口,龙山文化遗址,山西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常山庄村“九女棺”遗址。
   马牧池乡物华天宝,山川秀丽。境内山多地阔,水利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全乡已形成林果、瓜菜、丰产林、烤烟、畜牧等为主的农业支柱产业,目前共发展林果26000亩,瓜菜2600亩,丰产林21000亩,烤烟2800亩。全乡年生猪出栏7000头、羊42000只、家禽60万只,已建成新立流域万亩优质果品园、香炉石万亩板栗园、东波池千亩桃园三大林果科技示范园,该乡还被确定为将军集团优质烟叶生产基地。粮食作物以小麦、地瓜、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蔬菜、黄烟和林果为主;特产有西寺堡的车头梨、常山庄的柿子、野竹旺粉皮、沂蒙山草鸡蛋、山蝎等。
   红嫂故里热情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共商发展大计!.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91.2平方公里 371321201 276000 0539 查看 马牧池乡谷歌卫星地图

马牧池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马牧池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界湖街道

  界湖镇为沂南县的城关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47个行政村(居),7.6万口人,属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气候。境内西部为低山丘陵,中东部为平原,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物产资源极为丰富,蕴含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主要农作物以小麦、水稻为主,盛产板栗、石榴、柿子等优质土特产。    该镇东临黄海,距日照、岚山、连云港三个口岸均不足100公里,交通极为便利。境内建有卧龙源、北寨汉墓博物馆、诸葛港水上公园等旅游景点,其中卧龙源是了解诸葛亮生平及诸葛亮文化的主要场所,北寨汉墓群为目前全国现存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的汉代文化瑰宝。境内邮电通信事业发达,文教卫生及其它市政基础设施完备,投资环境优越,是中外客商投资兴业与开拓贸易的理想之地。    近几年来,界湖镇个体私营经济速度、效益同步增长,目前已发展到个体私营业户6000余家和私营企业300余家。镇内有临沂九州、山大华特、清华同方、澳柯玛等省内知名工业园区,落户名优企业30余家。逐步形成了以建筑建材、饮食服务、商贸流通、机械电子、副食品加工为主体的经济体系,为全县第一经济强镇。.  

岸堤镇

  岸堤镇地处沂南县最西北部,镇驻地离县城31公里,与蒙阴、沂水接壤,全镇辖35个行政村,5.6万人口,全镇土地总面积14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万亩,林地面积6.1万亩,汶河自西向东纵贯全境.    山东省第二大水库-----岸堤水库,位于镇域西部,沂南县最大水库------高湖水库,位于境内中部,省道貌岸然336贯通全镇,离-路进出口14公里,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    境内盛产石灰石、铁矿石、花岗石,是著名的“将军”烟叶生产基地和万亩花生生产基地,为全县最大的镜面柿、香椿、黄瓜生产基地。    岸堤镇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所在地,0苏豫皖边区省委和山东分局曾驻扎此地,素有小延安之美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粟裕、孙陶林、管戈曾等在这里学习、生活、执教、指挥战斗过。    驰名中外的孟良崮战役就发生在这里,这里的老百姓推木车、捺布鞋、烙煎饼踊跃支援前线。    岸堤镇以姚家峪为中心的香椿生产基地,坐落于崇山峻岭之间,群山环抱之中。该村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最难得的是香椿树遍布,周围十二个自然村,家家有树,户户香椿。本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所产香椿牙上市早、无污染、无公害、香气浓郁、芽体脆嫩、色泽鲜艳、营养丰富、清香爽口,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由于地处革命胜地,因此,当地百姓亲切的称呼此地的香椿为“小延安”香椿。.  

孙祖镇

  沂南县辖镇。1949年始属沂南县称第五区,1958年析出孟良崮乡称孙祖乡,同年8月成立孙祖公社,11月沂南县撤销划归蒙阴县,1961年随沂南县恢复改称孙祖区,1968年改区为公社,后复称区,1985年撤区建乡,1996年6月撤乡建镇。位于县境西部,孟良崮东南侧,距县城12公里。面积82平方公里,人口2.2万。张(庄)岸(堤)公路经此。辖孙祖一、二、三、四、五和罗安官庄、崔家庄子、东杨家庄、新家庄子、刘家坪、邢家庄子、黄庄、北匣石、南匣石、东高庄、高家围子、纸坊、乔家庄、大碾峪、罗圈崖、西高庄、新宅子、王家峪、谢家峪、幸福峪、东铁峪、联合村、连顶、西铁峪、六里沟、四里沟、刘家峪、天水栈、姚家峪34个村委会。农业以玉米、地瓜、花生为主,盛产西瓜。1940年3月,著名九子峰战斗就发生在这里。.  

双堠镇

  双堠镇是西瓜生产重镇。沂南蜜西瓜”正式注册了“双堠西瓜”商标,所产西瓜瓤沙味甜、籽少皮薄,享誉省内外,是我县西瓜、辣椒生产基地。黑山安村“红嫂”牌樱桃远近闻名。    该镇位于沂南县西部,面积153平方公里,人口4万。205国道、-公路穿越境内。境内建有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彩蒙山休闲度假区(省级森林公园),主要河流有蒙河、五彩河。.  

青驼镇

  沂南县青驼镇位于县城西南部,与费县、兰山区毗邻,全镇辖80个行政村,6.1万口人,总面积148平方公里,著名的山东省战工会(原省政府前身)纪念馆就坐落在此,是省政府公布的首批中心镇之一。   区位优势 得天独厚:205国道线、229省道线、日东高速公路、-公路纵横穿过全镇,并在此设出入口,南接临沂批发城,西临兖石铁路,东依日照海港,汉唐时期是重要的驿站之一,自古是兵家必争、商家必经、临济线上的重镇。   资源丰富 硬件完善:矿产资源主要有石英砂、白土等,石英砂储量巨大,品质优良,总储量约为1亿吨,著名的徐公砚石是该镇独有的矿产资源。一条蒙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全境,水利资源极为丰沛,全镇拥有35KV变电站一座,程控电话实现了国内国际并网,设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通信服务处,通信条件极为良好,是理想的投资场所。   城镇建设 成效显著:全镇规划建设四纵六横高标准街道十条,小城镇面积达到了3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2万人,已新建上宅下店式商品楼房1.5万平方米,拥有镇驻地公园一处,绿地面积3万平方米。   历史悠久 文化深厚:革命战争年代,老一辈革命家-、谷牧等都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过,山东省政府机关在镇驻地的大银杏树下成立,全镇现有山东省""战工会""旧址,""仲丘故城""遗址等多处省、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步入新世纪的今天,全镇正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崭新的姿态,更新观念、深化改革,为青驼镇描绘新的蓝图,一个富强、文明的新型城镇正在崛起。.  

张庄镇

  沂南县辖镇。1945年归沂南县称第九区,1958年成立张庄公社,同年秋沂南县撤销,划归沂水县,1961年随沂南恢复称张庄区,1968年改公社,后改称区,1985年建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3公里。面积112平方公里,人口4.8万。沂(水)青(驼)063省道,沂(南)临(沂)两公路在此交会,汶河流经镇中。辖张庄一、二、三、四和大惠家庄、小河、前汉沿、后汉沿、蒋家庄、松泉峪、小惠家庄、上峪、下峪、四山子、杏埠子、水浒山、薛家宅子、金厂峪、花峪庄、杏山庄、大桥、峪口、埠子、谭家峪子、上涝坡、下涝坡、松山村、北官庄、留田、宅子、大洼、崮崖、朱家坪、石门亭、后辉山、前辉山、中辉山、和庄、五圣堂、大峪、钮家沟、大岱、薛家埠、薛家圈、南沿汶、北沿汶、潘家湖、北黄埠、南官庄、北唐山子、新庄、周家峪子、左家峪子、郭家峪子、张家岭、簸箕掌5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地瓜。工业有中国蓝(大理石)板材加工厂、石英砂加工、沂蒙轴承厂和鲁南轴承厂和服务性行业。.  

砖埠镇

  沂南县砖埠镇地处阳都故城,位于县城南23公里,总面积71.4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4.1万人,沂、汶、蒙三河环绕,土壤肥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一代名相诸葛亮的故里,也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祖居地。史载:“阳都,临沂之上游,英贤辈出,烟水之胜,轶于江南”。    砖埠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农产品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近年来,砖埠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农业内部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目前,全镇已发展草莓1万亩、蜜桃1万亩、蔬菜1万亩,年产蔬菜、果品20万吨,是全省重要的草莓、蜜桃生产加工基地。    砖埠镇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阳都故城遗址所在地,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诞生地,也是唐代著名政治家、大书法家颜真卿的祖居地。目前,全镇共发现阳都故城遗址、清泉寺遗址、曹嵩冢等历史人文古迹19处,其中,县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境内景点诸葛亮故里纪念馆被评为临沂市“十大旅游景观之一”,阳都文化开发被列入临沂市蒙山旅游开发规划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三河环绕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蕴藏着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    砖埠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日东高速公路横穿境内,距日东高速公路入口仅为15公里,距-公路仅为10公里,东至日照岚山港60公里,至青岛港200公里,南距兖石铁路及临沂飞机场均为30公里。加上临沂市滨河大道的开工建设,沿河经济带开发蕴藏了无限商机,必将给砖埠镇的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近年来,砖埠镇党委、政府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把招商引资民营经济作为“1号工程”来抓,通过进一步优惠政策,优化环境,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广泛推介砖埠镇的农业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等优势资源,实现了招商引资民营经济的新突破。全镇已初步形成以东岳机械、金马机械、开元食品、国昊农牧、天彩礼花、星光工艺等为龙头的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板材加工、礼花生产、商贸等五大产业群体,为全镇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以葛岸路、葛青路为依托,通过搞好苏家庄子桥头板材加工、山南头建材批发、镇驻地小商品批发、东岳庄机械制造加工等特色一条街建设,培植壮大了民营经济群。.  

葛沟镇

  葛沟镇位于沂南县东南部,现有人口3.8万人,辖28个行政村,面积64.8平方公里。据考证为古齐、鲁分疆之地,属古阳都诸葛亮故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商贸发达。镇驻地距县城25公里,距商贸发达的临沂城30公里,距汤头国际温泉度假村8公里,临沂飞机场30公里,东距日照港80公里,日东高速公路经本镇并设有出入口,距-公路18公里。206国道、胶新铁路、227省道、葛岸公路穿越全境,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明显的区位优势。    镇内农业资源丰富,拥有全省唯一的万亩黄烟基地;是沂南县命名的农副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草莓、西红柿的种植面积达8000亩;是传统的粉制品加工和雏鸡、雏鹅孵化基地,并形成了以猪、鸡、鸭、兔畜产品屠宰加工为主的优势项目。    境内用于生产代替粘土砖的新型页岩材料储量达1.2亿立方米,是建设部门指定的生产开发基地;镇内东部的天然矿泉水资源,经国家鉴定富含硅酸、锶、钙、锌、硼、氟、碘、钡等微量元素,水味甘甜纯正、绵软爽口,极具开发潜质。现有农业人口近3.5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    近年来,葛沟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加快发展,形成了以黄烟、蔬菜、特种养殖为主体的新的发展格局。同时,坚持走“工业兴镇”的路子,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积极提供用地和财政扶持等优惠政策,切实抓好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城镇建设,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    我们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越的投资环境,欢迎有志之士来葛沟投资兴业!.  

杨家坡镇

  杨坡镇丘陵露地蔬菜生产重镇。蔬菜种植面积8000亩,大棚蔬菜3000亩,露地蔬菜5000亩,蔬菜品种主要有芸豆.芦笋等.是“沂蒙芸豆”之乡.    该镇位于东南部,总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3万,境内矿产以硅粘土为主,石龙矿泉水被国家地质部鉴定为优质矿泉水.  

大庄镇

  -镇辖区面积94.66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人,耕地面积8.2万亩,二00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2.1亿元,其中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0.4亿元,二000年二月被省政府批准为""中心镇""。开发区规划区域面积6.2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4万人。山东省沂蒙山区扶贫开发试验区位于沂南县城东南10公里的-镇驻地。   自1993年开发区设立以来,先后投入8000余万元用于镇驻地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镇驻地建成""三横两纵""道路12万平方米,有220KVA变电站1座,日供水万吨自来水厂一处,程控电话4400门,中小学教育、卫生、体育、文化、居住等设施配套完善。交通十分便利,东(营)红(花埠)公路和日东高速公路在镇内交汇,南距临沂机场50公里,东距日照港90公里,西距-公路20公里,距正在建设的兰新铁路沂南站8公里,距亚欧大陆东桥头堡连云港150公里。   -镇共有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业户1000多家,二000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0.42亿元。镇驻地(开发区工业园区内)有各类工业企业58家,拥有石油、服装、化工、皮革、建材、建筑业、肉类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十多个行业100多种产品,保健用品总厂生产的各类保健内衣出口世界各地。建泉肉类加工有限公司已形成饲养、加工、冷冻、储存、出口一条龙,产品畅销全国,远销日本、西欧等国。工艺品有限公司的产品主要供外贸出口。锦坤竹木制品系天然竹纹,高雅美观,采用UV三次上漆,防水防蛀,安全耐用。-烧鸡远销全国各地。中国石化集团临沂分公司--太平洋加油城为您尽除旅途疲惫,踏上平安成功路。区内工业企业年产值达到6.8亿元,实现利税5600万元,安置剩余劳动力12000人。   -镇农业基础雄厚,二00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7亿元,近几年来,该镇以农业增收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培植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发展高产高效高税特色农业。农作物逐步向果品、蔬菜等名、优、特、稀、新品种方向发展,现已发展优质水稻2万亩,建成万亩生姜栽培基地,万亩大棚蔬菜基地,优质黄烟面积发展到2000亩,省级无公害韭菜面积发展到2000亩,优质红富士苹果面积发展到2000亩,养殖生产基地5处,优质果品苗木科技示范园2处,二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28元。.  

辛集镇

  沂南县辖镇。1949年为永太区,1958年称辛集乡,1963年为区,1968年改公社,1984年改区,1985年设乡,1994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面积41.6平方公里,人口2.7万。东红公路纵贯境内。辖辛集、小庄子、房家庄子、东南庄、榆林子、刘家庄子、茂盛庄、山子、西望仙、东望仙、郑家营、苗家曲、永成、满家店子、菜民村、庙岭、李家店子、高家屯、李这屯、袁家庄、王家屯、张家屯、黄疃、沙泉庄、北左泉(前、后村)、宋家官庄、小沟、李家林29个村委会。东部多丘陵、西部为平原。农业主产小麦、水稻、玉米、地瓜、蔬菜。果园面积大,以苹果、桃为主。家畜、家禽饲养量大。苗家曲鸭蛋远近闻名。.  

蒲汪镇

  蒲汪镇位于沂南县最东部,与日照市接壤,总面积99.8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5.5万口人,9万亩耕地, 2004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41元。   近年来,蒲汪镇坚持科技兴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镇形成了以瓜果生产、畜牧养殖、大棚蔬菜、花卉、烤烟、桑蚕为主导的农业产业结构。拥有名优果品面积1.8万亩;全镇已建起奶牛、肉鸡蛋鸡、樱桃谷鸭、三元杂交生猪等养殖基地9处,养殖小区230多处,养殖大户1200余户,实现畜牧产值9200万元。大棚蔬菜6500亩,烤烟3000亩,桑园1500亩;发展花卉、茶叶、芦荟、西瓜、草莓等特色农业2300多亩,畜牧养殖、特色农业已形成规模优势。全镇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全镇现有各类经济项目630余处,形成了畜禽产品加工、花生米筛选、工艺品加工、吹塑彩印、木材加工等五大产业群体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  

湖头镇

  沂南县辖镇。1958年成立湖头公社,同年秋沂南县撤销,分别划归莒县和沂水两县,1961年随沂南之恢复称张家哨区,1968年称张家哨公社,1980年改称湖头公社,后改称区,1985年建乡,1994年建镇。位于县境东部、浮来山西面,距县城18公里。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2.8万。沂(南)莒(县)公路经此。辖杨家街、辛家街、薄家街、于家街、冷家街(以上五街总称薄店子)、辛家官庄、路家庄、前水由、后水由、青石岭、肖家哨、宋家哨、白家哨、前湖头、后湖头、东坡子、东城子、黑牛石、河南沟头、河北沟头、南岭沟头、西坡子、西城子、齐家店子、西太沟、曹家庄、曹家宅子、姜家庄28个村委会。有沂南县玛钢厂,生产60余品种,远销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地。农业主产小麦、地瓜、花生。.  

苏村镇

  苏村镇地处沂南县东北部,东红公路(东营至红花埠)和沂青公路(沂南至青岛)交汇处,东距日照、岚山、连云港三大口岸百公里;南至临沂飞机场50公里,距-公路、日东高速公路20公里。交通方便,通讯设备先进。全镇总面积67.7平方公里,辖53个行政村,5.6万口人。土地以平原为主,土质肥沃,西邻沂河,水资源丰富,粮食产量以小麦、水稻为主,是全县农业大镇之一,工农业生产在县内占有重要地位。200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6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7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闻名遐迩的沂南县宝珠集团公司就座落在本镇境内。近年来,先后被省、市、县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全文明乡镇”、“小康镇”、“党建工作先进镇”、“模范镇政府”等荣誉称号。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该镇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近几年来以宝珠集团、沂南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的乡镇及个体私营企业已达25处,主要集中于蔬菜批发、肉类加工、食品制作等多个门类,立足本地资源的制鞋、条编等手工生产遍布全镇各村。目前镇工贸园及商贸园两个园区正在规划筹建之中。 苏村镇是全县蔬菜主要产区,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种齐全、质量优良,远销全国各地,秋黄瓜产量居鲁中南之首。 为使农业逐步走向市场化,本镇从去年起进一步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增强投资力度,在原来基础上加大蔬菜、生姜、大棚葡萄、油桃、凯特杏及黄烟种植力度。同时强化养兔、养羊、养牛、养猪、养鸡等养殖业,使之逐渐形成规模,立足当地自然优势的种养业成为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 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教育卫生、民政、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美在农家”、“双十评选”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常年开展,全镇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铜井镇

  铜井镇是山区生姜生产重镇,生姜面积2.5万亩,山洞储存保鲜居全国第一。    该镇位于县城北部,北邻沂水县。总面积123平方公里,人6口万,境内山青水秀,多波、玉液、大河、响鼓、温泉、竹泉立大名泉交相辉映;灵山、凤凰山、虎头顶、穆桂英点将台闻名遐迩。西汉元凤凰刻石、莲花桥、观音寺、凤凰台、三山峪等自然人文景观。蔬菜面积7000亩,陆地蔬菜4000亩,主要以种植生姜、黄瓜为主。生姜基地被授予“临沂市绿色优质农产品十佳基地”称号,是“沂蒙生姜”之乡。    沂南县铜井镇地处县城北部,辖45个行政村,60433口人,全镇总面积123.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409亩,现有生姜面积10000亩。三山峪牌生姜基地位于铜井镇三山沟村,地处铜井镇西北部,距诸葛亮故里沂南县城北15公里,与沂水院东头接壤,现正在紧张施工的“泉重路”贯穿南北,东与229省道相连。三山沟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空气新鲜,又有西汉元凤凤凰石刻,属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因三面环山而得名。2002年三山峪牌生姜通过国家无公害蔬菜标志认证;2002年6月份在临沂市举办的首届优质蔬菜展评会上被评为“瓜菜名牌产品”;2005年5月三山峪牌生姜基地被授予“临沂市绿色优质农产品十佳基地”称号。已形成万亩生姜生产规模,年生产销售姜达3000多万公斤。“三山峪”牌生姜名扬全国,上海、天津、北京、唐山等地都可见到“三山峪”牌生姜,“三山峪”牌生姜正带着三山沟人的勤劳和智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山区大镇的地理优势,利用三山峪流域无污染、无病害、贮存条件良好的山区优势,在沂河沿岸和三山峪流域大力发展生姜生产,他们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在生姜生产过程中使用土杂肥,有机肥,一年四季光照充足,得天独厚,温润季风性气候,加上姜农的辛勤管理,使三山峪生姜个大味美、风味独特,成为倍受欢迎的无公害绿色食品。镇里通过完善生姜的加工和销售,带动全镇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具体规划设计是:首先完善营销组织,积极支持农民自办专业性购销组织,壮大农民销售队伍,整合全镇的零散贩运姜户,组成二支200余人的常年贩姜专业队伍,把铜井生姜打入上海、天津等十几个大中城市。在唐山市成立三山峪生姜批发市场,打入东北三省;在天津市成立“铜井生姜一条街”,常年设点销售。.  

依汶镇

  依汶镇位于沂南县城西10公里处,辖40个行政村,5.1万口人,总面积123平方公里。境内汶河贯流,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村村通柏油路,电信网络配套齐全,336省道横穿全镇,沂蒙大道纵贯全境,距胶新铁路20公里,距京沪、日东、东红高速公路出口20公里,距临沂飞机场50公里,东去100公里便是著名的石臼港。    依汶镇历史悠久,依靠汶河而得名。汶河两岸有种蔬菜的习惯,是大棚蔬菜的发源地,全镇有大棚蔬菜25000亩,新鲜蔬菜常年上市,品种有黄瓜、韭菜、茄子、豆角、辣椒、芸豆、西红柿等二十多个无公害蔬菜品种,年产各类蔬菜30万吨,有蔬菜加工企业13家,产品形成脱水、速冻、淹渍、保鲜等20多个品种。 有大中型蔬菜批发市场13家,生产的“青田”、“汶河”、“孔明府”牌蔬菜通过国家无公害标志认证,产品出口欧美日等国家及国内北京、广州、上海等大中城市,成为远近闻名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被誉为蔬菜之乡。   经济林有阳都帅李、沂蒙板栗、韩国梨等20多个品种。特别是阳都帅李,核小、无毛、口感好、产值高,远销东北三省及出口俄罗斯。    依汶属山区镇,有山有水有平原,南部属孟良崮山脉,北部是北大山系,储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石英砂、瓷石、石英石、页岩、石灰石和脉英石等矿石,具有分布广、土层浅、含铁量低等优点。瓷石已探明的储量达到1亿吨,区域远景储量8亿吨,矿区面积24平方公里,属大型优质瓷石矿,是生产高档地板砖、瓷石的优质瓷石矿。石砂矿区大部分裸露地表,现已探明储量2亿吨以上,远景储量为8亿吨,加工处理后的精矿可达到高级玻璃用砂的铸造砂标准,远远超过国际-硅砂标准,可广泛用于水泥、耐火材料、陶瓷及铸造材料等行业。境内石灰岩矿床质量极好,现已探明储量为2.6亿吨,远景储量为8亿吨,质量优,易开采,可用于加工水泥、石灰粉、工业制碱、电石和冶金熔剂等,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全镇现有大中型石英砂加工厂15家,年产硅砂500万吨。    境内有鲁中万松山革命烈士陵园,是接受爱国教育的好去处,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诸葛港水上乐园,风景宜人,有北大山原始森林风景区及仙姑洞,负氧离子含量丰富,富有“天然氧吧”之称,是人们旅游、观光、休闲、避暑的最佳去处。.  

马牧池乡

  沂南县马牧池乡是沂蒙红嫂明德英的故乡,位于沂南县西北部,距县城23公里,总面积91.2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3、3万人口。汶河自东向西贯穿全境,336省道、高界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东距日照港110公里,距胶新铁路沂南站30公里,西距-公路出入口10公里,南距临沂火车站、飞机场55公里。    马牧池乡境内矿产资源丰富,质地优良,主要有石英砂、石灰岩、页岩、花岗岩等。石英砂储量达到8000万吨,远景储量4亿吨以上,属我国北方少见的大型优质石英砂矿。石灰岩储量达2.6亿吨,远景储量为8亿吨以上,质量优,易开采,可用于加工水泥、石灰粉、工业制碱、电石和冶金熔剂等,市场前景十分看好。近几年来乡党委政府出台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已有韩国、香港、上海、黑龙江等十几家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创业。目前有以矿产开发、纺织印染、服装生产为龙头的民营企业30余家,全乡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发展。    马牧池乡民风朴实,人杰地灵,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山东党政机关的大本营,-、罗荣桓、陈毅等众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过、工作过。被誉为“沂蒙红嫂”的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就是这里人民的杰出代表。马牧池乡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有 “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山东省战邮纪念馆,红嫂明德英故里,北海银行旧址。古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有东柳沟大汶口,龙山文化遗址,山西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常山庄村“九女棺”遗址。    马牧池乡物华天宝,山川秀丽。境内山多地阔,水利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全乡已形成林果、瓜菜、丰产林、烤烟、畜牧等为主的农业支柱产业,目前共发展林果26000亩,瓜菜2600亩,丰产林21000亩,烤烟2800亩。全乡年生猪出栏7000头、羊42000只、家禽60万只,已建成新立流域万亩优质果品园、香炉石万亩板栗园、东波池千亩桃园三大林果科技示范园,该乡还被确定为将军集团优质烟叶生产基地。粮食作物以小麦、地瓜、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蔬菜、黄烟和林果为主;特产有西寺堡的车头梨、常山庄的柿子、野竹旺粉皮、沂蒙山草鸡蛋、山蝎等。    红嫂故里热情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共商发展大计!.  


马牧池乡特产大全




马牧池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