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贵阳 >> 南明区 >> 小碧布依族苗族乡 >> 黄泥甫村

黄泥甫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黄泥甫村谷歌卫星地图)


黄泥甫村简介

  黄泥甫村紧邻龙洞堡国际机场,距离贵阳市区仅20公里,210国道、贵新公路、贵阳绕城高速等从该村通过,交通便捷。辖4个村民组1个自然村寨,210户929人(流动人口74人),土地面积6529.1亩,耕地面积2402.4亩,林地面积2715亩,果园面积105亩,村域内有各种单位5个,个体工商户22户,2008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4257元。
  黄泥甫村发展规划
  一是充分挖掘村内著名的旅游景点——金翠湖、碧翠园、将军坟、圆通寺等文化古迹,发展文化旅游;
  二是结合该村有很多的荒地和旱地的实际情况,在麻腰坡至赖岩一线建设一个大型的集仓储、购物、配送等为一体的物流中心,以增加集体经济和农民的收入。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102202 550002 -- 查看 黄泥甫村谷歌卫星地图

黄泥甫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黄泥甫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小碧村

  小碧村位于贵阳市东南,区域条件优越,离贵阳市中心仅8公里,交通便利。小碧村辖12个村民组4个自然村寨,1069户3868人,土地面积19217.6亩,耕地面积6589.3亩,林地面积6253亩,个体工商户55户,2008年人均纯收入4012元。   小碧村辖区内,地表土层厚,土层覆盖率高,地势起伏不大,平均海拔1130米。村下去内有小碧河连绵经过。地处北亚热带,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的小碧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7℃,10摄℃以上天数215天左右,有效积温4300℃,无霜期280天。雨量充沛,平均降水量1120毫米。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   小碧村村两委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精神指引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围绕科学发展观,用先进的文化教育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努力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围绕科学发展观,树立“-”的社会荣辱观,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稳步推进,人人遵社会公德,讲职业道德,树家庭美德,从而形成一个公平公正、文明向上、和谐一致、健康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小碧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去年以来,村两委在区、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开展“平安村街”、“平安家庭”创建工作为载体,建立健全了各种组织机构,制订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把创安工作作为村两委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来抓,从而收到了明显效果,全村实现了无信访-案件,无重大刑事和治安案件,民事纠纷也极少发生,98%以上的家庭达到了夫妻和睦,尊老爱幼,邻里团结,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奔小康的平安家庭标准。每年的九月九开展庆祝老人节活动,评选出文明户、模范老人、优秀儿媳。小碧村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揽全局,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方位地,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该村的蔬菜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档次进一步提高,效益明显增加。通过“一事一议”工程积极改善交通环境,为农业生产服务。坚持不懈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保持农业后劲。创卫生村寨,建美好家园,是全村人民的美好愿望和迫切要求,也是上级领导给小碧村两委干部下达的目标任务,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特别是通过“三创一办”突击整治,收到了明显效果,进一步改善了人民的居住环境,同时建立了卫生环保长效机制。实施卫生改水,提高饮水质量,是造福全村人民的一件大事,近几年,投资30余万元的安全饮水工程全面完成。村两委坚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利用广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办黑板报,设阅报栏,制墙头诗,坚持举办庆祝老人节活动,大树“尊老、爱老、养老”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坚持开展争创文明农户,模范个人活动,大力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作为每个公民的行为准则。“遵社会公德,讲职业道德,树家庭美德”,在全村形成了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了人们的道德情操。我村的民间文艺表演队,坚持义务排练演出,受到了全村群众的欢迎和上级领导的表扬。建双强支部,促村兴民富。加强支部建设,使党支部真正成为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年来,他们按照“-”的要求和党的-及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干好事,解难事。社会主义制度为人们创造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然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辛勤劳动,两委干部坚信,在上级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他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排除干扰,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出小碧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小碧村发展规划   一是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小碧水库(全长2公里,水面最宽100米)。利用水库、河流为主体,在水库下沿至小河湾修一道拦河坝,作为小碧大湖。河、水库两侧修建旅游配套设施,水面除养鱼业外,以观光旅游为发展方向;   二是在村北面、长冲榜榜桥为段面的1500亩土地,作为轻工业发展;   三是利用大洞口的溶洞至周边大土坡一带,从水库始段,作进入溶洞至涯田一条线的水上游玩观光发展,该段设山庄、村民活动中心、休闲场所等设施;   四是黄泥巴坡至子马冲共300亩土地,作为商品房基地建设;   五是在村原有公路的南北路面扩建为8米宽,村寨路两侧作为商业一条街发展。   

水坝村

  水坝村辖6个村民组4个自然村寨,303户1489人,土地面积6843.4亩,耕地面积3415.3亩,林地面积3150亩,个体工商户55户,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100元。   水坝村发展规划   一是以版纳风情园为中心,发展民族特色旅游;   二是沿西南环线发展高档位、精品餐饮业;   三是加工处理铁路枢纽工程废弃砂石,壮大村集体经济;四是成立村劳务公司,服务西南环线改造工程。   

云盘村

  云盘村辖3个村民组3个自然村寨,275户1834人(流动人口633人),土地面积6843.4亩,耕地面积2199.3亩,林地面积1808亩,村域内有各种单位101个,个体工商户243户,2008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4920元。   云盘村发展规划   一是以古堡为中心,以布依村寨为载体发展旅游业,沿西南环线老布依村落发展特色民族餐饮、农家旅社,布依村寨一条街预算已编制(590万元);   二是 准备成立运输公司,解决失地农户就业问题。   

甘庄村

  甘庄村辖4个村民组2个自然村寨,249户1183人,流动人口404人,土地面积4870.7亩,耕地面积1962.3亩,林地面积1113亩,村域内有各种单位11个,个体工商户84户,2008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4144元。   

下坝村

  下坝村位于贵阳机场的南面,距乡政府十余公里,是典型以农业为主的行政村,全村辖三个村民组,两个自然寨,总户数:296户,全村总人口:109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人,210国道、贵兴高等级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人均收入6840元,山林650亩,土地面积534亩,年总产值150万元,近年以来,我村由于重点工程征用,形成人多地少,结合上级对村的发展目标,村以引进物流为主,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村民收入,形成多方渠道,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领导关怀   2008年由于行政区域调整,我村原属于花溪划转到南明区,实际上就是从农业区向城区发展的进程,为了转变工作工作方式,2008年12月9日南明区委书记夏钢同志到我村调研,组织召开村支会议,就对村的发展方向提出要求,并强调村支两委班子尽快进入从农业方式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集体荣誉   2011年为庆祝党的生日“七一”活动,我村参加乡唱红歌比赛 ,没有0、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获二等奖,并获荣誉证书   下坝村发展规划   一是沿210国道发展餐饮业、机械贮备业;   二是发展挖掘机出租等机械装备、运输,目前全村拥有挖掘机35台,运输车辆70余辆;   三是在机场路等沿线发展航空物流业。   

二堡村

  二堡村辖3个村民组2个自然村寨,251户1162人(流动人口215人),土地面积9492.3亩,耕地面积2699.3亩,林地面积638亩,村域内有各种单位9个,个体工商户31户,2008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4823元。   二堡村发展规划   目前,在村境内建有砂石场4个,也是唯一拥有砂石开采的村,继续巩固独有的优势,招商引资,规划竹子凹一带发展村办企业,从甘庄塘至竹子凹整个片区,服务东部新城建设,建大型混泥土搅拌场。村所属二级水源保护区,发展生态农业项目。   

黄泥哨村

  黄泥哨村位于贵阳以东,辖三个村民组,村民委员会成立1988年,东面与黔南州龙里县相邻;西面与黄泥甫村相邻;南面与二堡村相邻;北面与醒狮镇小箐村相邻,总面积:3.2平方公里。我村现有总户数189户,总人口817人,其中:常住人口:718人,外来人口:99人,劳动力516人,有党员26人,非农30人。农民人均收入4167元,全村以种植、养殖为主,现有养殖户41户,货车9辆,挖机2台,耕地面积约1996.06亩(其中:土:1609.9亩、田:386.7亩);2390亩林地面积,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约5万元,是小碧乡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一个村。   村主要干部八人:支书张金虎、主任:刘万芳、支部委员:刘万秀、程宝营、副主任:吴先国、村委委员:苏利萍、陆荣、赵玉。   黄泥哨村发展规划   一是依托金翠湖和碧翠湖旅游园,沿湖一带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带动发展农家乐;   二是着重发展养殖业,进一步扶持黄泥哨养殖小区建设。黄泥哨村共有11 户养猪大户,年出栏780头,7户养鸡大户年出栏18.5万羽,配套建设70个蔬菜大棚作养殖粪便无害化处理。   

黄泥甫村

  黄泥甫村紧邻龙洞堡国际机场,距离贵阳市区仅20公里,210国道、贵新公路、贵阳绕城高速等从该村通过,交通便捷。辖4个村民组1个自然村寨,210户929人(流动人口74人),土地面积6529.1亩,耕地面积2402.4亩,林地面积2715亩,果园面积105亩,村域内有各种单位5个,个体工商户22户,2008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4257元。   黄泥甫村发展规划   一是充分挖掘村内著名的旅游景点——金翠湖、碧翠园、将军坟、圆通寺等文化古迹,发展文化旅游;   二是结合该村有很多的荒地和旱地的实际情况,在麻腰坡至赖岩一线建设一个大型的集仓储、购物、配送等为一体的物流中心,以增加集体经济和农民的收入。   

猫硐村

  全村总面积7189.2亩,耕地面积3300.3亩,稻田1120亩,旱地1980亩,辖4个村民组,3个自然村寨。全村总户数338户,总人口1202人,其中农业人口1116人,占总人口的92.8%,非农业人口86人,占总人口的7.2%,少数民族335人(苗族为主),占总人口的27.9%。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343元。   猫洞村发展规划   一是抓紧实施芦笋基地建设。猫洞村目前种植芦笋面积300余亩(以猫洞为中心),每亩每年比种其它蔬菜多收4000元-7000元,2009年确定实施的猫洞芦笋基地1000亩;   二是做好猫洞芦笋产权保护。已将猫洞芦笋申请商标注册,成立芦笋协会推进项目实施;   三是做好农贸市场建设。猫洞农贸市场3594平方米,是全乡唯一的农贸市场,是各村农资交易中心,前景较好。   

秦棋村

  (一)地理位置。秦棋村位于南明区小碧布依族苗族乡南部,东邻猫洞村,西邻小碧村,南与马寨村相邻,北接下坝村。距乡政府9公里,距贵阳城区17公里;贵阳绕城高速、贵阳铁路横跨整村,距贵都高速公路起点500米,距贵新高速公路1公里,关堰至下坝进村公路与210国道连接,交通设施较为完善。   (二)自然条件、资源。秦棋村村域面积4.8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371亩(习惯亩),其中:田600亩,土771亩,人均耕地面积1.29亩。全村水源富足,水域面积达到7.5公顷。村内闲置用地有126.7公顷。平均海拔1130米,年平均降水量1183毫米,年均日照总数1162小时。气候属亚热带温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雨热同季,能满足农作物一年多熟的生长需要。水资源丰富,境内有秦棋水库、秦棋河及一些沟渠等,水域面积7.5公顷。水源点周围环境较差,牲畜用房布置混乱,整体布局散乱,利用率底 ,土地资源较为浪费。   (三)社会状况、居民点分布、人均收入。秦棋村有5个自然村寨,分为4个村民组,至2008年末有总户数318户,总人口1138人。实有劳动力656人,19-35岁352人,占总人口数的31.2%。全村少数民族人口218人,占总人口的19.47%。   (四)经济发展状况。秦棋村村民现在收入来源主要为种植业、养殖业及富余劳动力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将调整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为主。2008年村集体收入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81元。   (五)建筑物现状。全村建筑以石板房为主,有部分比较富裕的村民已翻修建成砖房。2008年全村改造完危房1300平方米,全村人均建设用地160平方米,村集体办公、活动用房4100多平方米,人均文化活动中心使用面积2.6平方米,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农家乐、乡村宾馆30多家,其它设施不断完善。   (六)基础设施现状。秦棋村交通设施便利,4公里进村公路已经水泥硬化,修建机耕道30公里。全村农机180台,是全省50强农机使用示范村。截止2008年年底,新建沼气池154口。全村农网改造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水源为村内的秦棋水库,其水量丰富,但卫生防护方面做得不够,农民的饮水卫生得不到很好的保证,村内四组人饮站饮水水质不达标,需钻井取水。各村民组均通电、通广播、通电视。秦棋村截至2008年年底农户安装了固定电话84门。秦棋村现有小学一所、卫生室一个、文化室一个、小商店6家。   集体荣誉:   1、2002——2008年获花溪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   2、2009年获贵阳市“五好基础党组织”荣誉   3、2006年获小碧乡党建示范村荣誉   4、2009年获小碧乡先进集体荣誉   5、2010年获贵阳市文明村寨荣誉   秦棋村发展规划   一是按照贵州省城乡规划涉及研究院编制的《秦棋村整治方案》方案,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办公、活动用房4100多平方米,人均文化活动中心2.6平方米,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农家乐、乡村旅社多家,其它设施不断完善。重点工程的实施,失地农民不断增加,生态不断破坏,秦棋村发展形势逼人。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村两委多次召开村组干部会和村民代表会议,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工作实际,以“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提出了“八个一”工程(建设城市中小学农耕文化教育示范基地、民族民俗文化长廊、少数民族文化表演礼堂和广场、秦棋农家服务中心、3.5公里双向旅游观光通道、少数民族婚庆蜜月休闲度假区、会议接待中心、荷花金鱼湖)的发展目标,提前考虑了东部新城和临空经济区的旅游观光示范区。   二是以绕城公路沿线规划为物流园区,村委会牵头,按照政策、标准收回300亩土地作为村办企业用。   

马寨村

  马寨村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小碧乡,全村共有3村民组,2个自然村寨,共有236户986人,属少数民族村。村管辖面积3.1平方公里,土地面积4832.8亩,耕地面积2805.1亩,林地面积2962亩,距乡政府12公里。马寨村辖区内,地表土层厚,土层覆盖率高,多山地,林木资源丰富,平均海拔1130米。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的小碧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3℃,10摄℃以上天数223天左右。雨量充沛,平均降水量1136毫米,自然地理条件优越。革二线从村中穿过,交通便利。   马寨村两委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党的-精神指引下,围绕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村民的道德素质,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稳步推进,从而形成一个公平公正、文明向上、和谐一致、健康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且把创安工作作为村两委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来抓,收到了明显效果,全村实现了无信访-案件,无重大刑事和治安案件,绝大部分的家庭达到了夫妻和睦,尊老爱幼,邻里团结,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奔小康的平安家庭标准。2005年和2006年荣获“平安村寨”称号。   近年来我村的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档次进一步提高,效益明显增加。通过“一事一议”工程积极改善交通环境,为农业生产服务。坚持不懈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保持农业后劲。创卫生村寨,建美好家园,是全村人民的美好愿望和迫切要求,也是上级领导给马寨村两委干部下达的目标任务,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特别是自今年贵阳市开展“三创一办”以来,收到了明显效果,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建立了卫生环保长效机制。在发展集体经济方面着力做好贵阳市双带致富工程项目——马寨科技果园(实施面积总共499.5亩),发展都市观光农业。其中建有精品果树示范园(百果园)一个,种植面积600余亩,展示示范种植各类果树品种29个。   马寨村发展规划   着力做好贵阳市双带致富工程项目——马寨科技果园(实施面积总共499.5亩),发展都市观光农业。其中建有精品果树示范园(百果园)一个,种植面积60亩,展示示范种植各类果树品种29个。   

大地村

  大地村地处小碧乡南部12公里处,村域面积27.6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组406户1593人,其中少数民族(苗族)占99.6%。土地面积13382.1亩,耕地5853.5亩,林地面积5582亩,果园面积278亩,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279元。   大地村发展规划   一是积极推进兰花基地建设。农户现有存兰3万余盆,已将兰花基地项目建议书编制完毕;   二是加强果园建设;   三是加强林业管护,发展林下种养殖业,促进生态经济建设;   四是挖掘打造是春谷摩崖石刻景点,发展文化旅游业,已编制完成景观规划。   


黄泥甫村特产大全




黄泥甫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