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社区于2004年2月19日成立,地处金花场镇范围,东起草金路,与簇桥街道相邻,西至江安河与双流县经贸园区隔河相望,北接永康森林公园,南接西部鞋都,同时社区还紧邻地铁三号线,环境宜人、交通便捷,是理想的休闲、投资、居住之地。
社区幅员面积2平方公里,包括金花街、金凤街和草金街3个居民小组,有常住居民2354户、3285人,暂住人口3270人,小城镇户口780余户,居民年收入约1.5万元,社区年税收400余万元。辖区内有4家驻社区单位,即:武侯区第五人民医院、通江医院、金花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江实验小学。社区有巡逻队员4名,居民小组长3名、妇女小组长3名。社区有两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4名。有残疾人20名,其中视力残疾2人,听力残疾2人,肢体残疾9人,智力残疾7人。另外社区有老年活动中心一个,8名楼栋栋长、3名民情专递员、3名信访信息员、2名信访代理员。拥有青年志愿者队伍一支、老年志愿者队伍一支、中老年腰鼓队一支。
金凤社区大力落实社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建立健全基层治理新机制,于2010年10月经公推直选,完成了第三届社区党总支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并于2011年5月组建社区民情议事会,开展社区民情议事会工作。金凤社区作为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机制改革创新试点单位,建立了以“两委两站、首席接待”为基本模式的社区服务管理机构,进一步强化由社区党总支领导,综合服务管理站、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工作站和居民委员会协调配合的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体系,着力加强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服务和管理,切实把加强和改善民生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
金凤社区通过不懈的努力,在上级领导和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在居民群众和驻区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各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先后被武侯区政府评为“成都市武候区推进学习形成区创建工作”、“成都市武侯区双拥工作先进单位”、“街道安全消防工作先进单位”、“街道城乡环境综合智力工作先进单位”、“街道违治建设治理工作先进单位”、“街道流动人口工作先进集体”、“街道城乡建设环卫工作先进集体”、“街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街道文体工作先进单位”、“街道经济工作先进集体”、“街道城管工作先进集体”、“街道抗震救灾工作先进集体”。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10107013 | 610041 | 028 | 查看 金凤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金凤社区 |
金凤社区于2004年2月19日成立,地处金花场镇范围,东起草金路,与簇桥街道相邻,西至江安河与双流县经贸园区隔河相望,北接永康森林公园,南接西部鞋都,同时社区还紧邻地铁三号线,环境宜人、交通便捷,是理想的休闲、投资、居住之地。 社区幅员面积2平方公里,包括金花街、金凤街和草金街3个居民小组,有常住居民2354户、3285人,暂住人口3270人,小城镇户口780余户,居民年收入约1.5万元,社区年税收400余万元。辖区内有4家驻社区单位,即:武侯区第五人民医院、通江医院、金花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江实验小学。社区有巡逻队员4名,居民小组长3名、妇女小组长3名。社区有两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4名。有残疾人20名,其中视力残疾2人,听力残疾2人,肢体残疾9人,智力残疾7人。另外社区有老年活动中心一个,8名楼栋栋长、3名民情专递员、3名信访信息员、2名信访代理员。拥有青年志愿者队伍一支、老年志愿者队伍一支、中老年腰鼓队一支。 金凤社区大力落实社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建立健全基层治理新机制,于2010年10月经公推直选,完成了第三届社区党总支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并于2011年5月组建社区民情议事会,开展社区民情议事会工作。金凤社区作为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机制改革创新试点单位,建立了以“两委两站、首席接待”为基本模式的社区服务管理机构,进一步强化由社区党总支领导,综合服务管理站、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工作站和居民委员会协调配合的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体系,着力加强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服务和管理,切实把加强和改善民生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 金凤社区通过不懈的努力,在上级领导和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在居民群众和驻区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各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先后被武侯区政府评为“成都市武候区推进学习形成区创建工作”、“成都市武侯区双拥工作先进单位”、“街道安全消防工作先进单位”、“街道城乡环境综合智力工作先进单位”、“街道违治建设治理工作先进单位”、“街道流动人口工作先进集体”、“街道城乡建设环卫工作先进集体”、“街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集体”、“街道文体工作先进单位”、“街道经济工作先进集体”、“街道城管工作先进集体”、“街道抗震救灾工作先进集体”。 |
文昌社区 |
文昌社区地处金花桥街道办事处最东边,东接华兴街道三河村,南邻双流白家镇,西与新苗村接壤,北与华兴街道沈家桥村为邻。辖区幅员面积1.49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双流机场近在咫尺。全社区7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040户,2600人。 |
马家河社区 |
马家河社区地处于金花桥街道办事处东南、西部女鞋之都东北,北接金花社区,南邻凉井社区,西以江安河公园与双流县隔河相望,东新苗社区。辖区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双流机场近在咫尺。居住环境宜人,江安河公园沿河打造。交通便捷,簇马路、绕城高速贯穿全社区。投资环境良好,女鞋之都举步之遥。辖区内共有8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2330人,流动人口6800余人。有大小企业47家,主要以皮鞋、家具制造,仓储为主;辖区内教育资源丰富有2所小学(马家河小学、启明学校),幼儿园3所(马家河幼儿园、小太阳幼儿园、金虹桥幼儿园)。 马家河社区党总支部下设两个支部(农业支部、企业支部),8个党小组,共有正式党员95人、入党积极分子4人。 2013年7月被金花桥街道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 2013年8月被武侯区评为“2006年-2010年全区法制工作先进集体” 2013年12月被成都市妇联授予“巾帼示范村” 2014年2月被武侯区委评为“2013年度防邪工作突出贡献单位” 2014年3月 被金花桥街道评为“2013年度先进单位” |
凉井社区 |
凉井社区地处成都市区外南川藏路5公里处,位于金花桥街办东南面,西以江安河为界,南与双流西航港常乐社区相邻,北邻马家河社区,东接新苗社区,与双流国际机场一河之隔,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全社区有制鞋、家具、食品、包装印务、机械制造、建筑装饰等生产型企业280余家。二0一三年,全社区工业总产值10.13亿,入库税金7065万元。全社区有9个居民小组,人口3012人,居民人均纯收入28861元,3所学校,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设党委1个,党小组9个,党员144人。 |
陆坝社区 |
陆坝社区地处成都市外南草金路两侧,金花桥街办以北,毗邻秀丽富饶的江安河畔。全社区幅员面积1.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00余亩,辖区有8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133人,2013的撤村建社区。陆坝社区背靠成都大都会,紧邻西部智谷、武侯科技园和西部鞋都,有良好的区位优势。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其经济和社会事务均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城乡一体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推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社区居民待遇不断的提高,建成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教,粮油全供给”的“陆坝待遇”体系。2013年全村完成入库税收达6370万元,集体经济积累超两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万元。 陆坝社区良好的地理环境和快速发展的经济,促进了地区的繁荣和发展,社会事务显著增多。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地群众和外来务工人员,2005年陆坝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正式成立。陆坝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本着“三精”(精于业务、精于计划、精于保障)的原则开展工作。自劳动保障工作站成立以来,开展就业劳动技能培训10期,受训人员750余人,为居民介绍就业岗位900余个,为企业调解劳资纠纷70余起,不但为当地老百服好了服,当好了参谋,更为外来经商务工群众化解了溶入当地社会的各种矛盾,创造了和谐的社会关系,促进了陆坝文明的建设。 社会和谐、居民富足,陆坝社区“三个文明”建设成果多次受到省、市、区、街办表彰和奖励,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文明村,四川省农村改革30周年十大和谐新村的荣誉称号。村党总支书记帅学树也光荣当选为成都市人大代表,被评为成都市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2010年度成都市劳动模范。 |
川西营社区 |
川西营历史 相传明末张献忠攻打四川时,曾在川西坝子安营扎寨,故而得名川西营。川西营村位于成都市西北部,东临黄堰河与九驾车村,西傍江安河,与双流县隔河相望,南交永康村和白佛村,北接青羊区文家乡蔡桥村,三吏堰支渠纵贯南北。 三吏堰就是江安河上的拦河坝。民国时期,江安河水患严重,百姓倍受其害。三个当地的爱民官吏,深感民生之艰,自愿集资,修建了拦河坝,并引支渠进入了现在的西营村。从此以后,江安河的灌溉面积大大增加,水患随之减少,百姓深感其恩。为纪念这三个官吏,拦河坝取名三吏堰。20世纪70年代,当地政府对三吏堰进行大规模的翻修,此后每年定期维护,因此,这座由黄泥、石灰和木桩组成的河坝沿用至今,江安河河水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川西营人。 相传,川西营六组有一座太监坟,其修建年代已无人知晓,但是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多,经济的迅速发展,当年的坟地已经彻底消失。 1950年8月,废除保甲制度,建立农协分会,代行村行政权,为双流县通江乡第十一分会,农协分会主席为李世成。1952年8月,建立互助小组7个。1953年6月,通江乡分为通江乡和机投乡,第十一村改为第十村。1953年至1957年,支书是郑玉村。1958年9月至1961年7月为通江乡人民公社第五管理区,支书是袁行根,主任是郭世松。1961年至1969年支书是高山和,主任是郭世松。1969年至1978年为第十大队革命委员会,支书是李正元,主任是康桂林,各生产队为革命领导小组。1978年至1998年支书是康桂林,李得顺和帅希荣先后任主任。1981年地名普查时,十大队更名为川西营大队,1983年更名为川西营村,生产队更名为村民小组。1996年6月1日,成都市区划调整,划归为成都市武侯区金花镇。1998年至1999年,支书是张徐伟,主任是帅希荣。2000年至2007年支书是杨德成,主任是李传根。2001年至2010年主任是李传根,2007年至今支书是李传根,2011年起主任是袁立银,村委会设在川西营村四组。 目前,川西营村有常住人口1689人,下辖六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1.25平方公里,有耕地1036亩。目前全村已实现道路全硬化,光纤、宽带网络、自来水全覆盖。随着城市化的进展,传统农业逐渐消失,工业逐渐壮大,现有以家具、鞋材、焊管、等为主的企业130余家。 |
九龙社区 |
九架车村基本情况介绍 处金花桥街道以南,东临花龙门村,南接川西营村,西毗青羊区蔡桥村,北界青羊区苏坡桥街道,幅员面积1.3平方公里。人口5500余人,其中长住人口1718人,流动人口3800余人。辖区共6个社,6个党小组,各类企业30余家,村级年入库税金2千多万元。2013年10月26日九架车村正式更名为九龙社区。 |
花龙门社区 |
花龙门村已于2013年11月正式更名为花龙门社区。 武侯区金花桥街道花龙门村地处双星大道以西,万柳路之间,北临青羊区培风社区,南邸机投桥街道半边街村,东与机投桥街道机投村相接;西与金花桥街道九架车村相接;幅员面积0.84平方公里,辖四个村民小组,一个居民小区,现有农业人口698人,居民人口307人;村总党支现有0正式党员51人,设3个党小组。辖区内有各类企业45户,中小学1所;中专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工作站1个;综合服务管理站1个;健身活动室1个。 花龙门村总党支和村委会经过公推直选产生,在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党员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不失时机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村民增收,极大的推动了全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多年来,村总党支和村委会坚持以“五个好”为班子建设准绳,在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理财的机制,严格推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认真落实民情专递制度,以服务联系、凝聚群众,把利民惠民的措施落实到实处,努力践行“心为民所系,情为民所动,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村两委的带领下,花龙门村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作为武侯区“基层党建示范点”,先后多次被评为区、街道“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获街道多个“先进单位”表彰,被成都市司法局和成都市民政局联合授予成都市首批“民主法制村”的称号。 前路漫漫,任重道远。花龙门村在新的历史机遇的挑战面前,将一如既往的坚持以经济工作为中心,以经济、社会事业同步发展为目标,同心同德,共同努力,开创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美好明天。 |
金花社区 |
成都市武侯区金花桥街道金花社区位于成都市西南,东靠新苗社区,西接江安河社区,南接马家河社区,北邻簇桥街道双凤社区、七里社区,幅员1.6平方公里,共有7个居民小组。辖区农业户631户,1772人。 |
新苗村 |
新苗村概况 新苗村位于成都市外南簇桥街道南面,北邻川藏路,东邻沈家桥村、文昌村,南邻双流白家镇,武侯大道、簇马路、川藏路横穿境内。全村幅员面积1.8平方公里,企业用地1400来亩,计税面积1068.28亩除外,鞋都占用新苗村9.10组约500亩,辖区内有九个村民小组,951户村民2808人,暂住人口5000余人,辖区内现有企业28家,西部鞋都起步区位于新苗村境内,辖区内教育资源丰富,有武侯实验中学,成都市新苗小学,新苗幼儿园各一所。 新苗村总支下设3个支部共127名党员,其中农业一支部党员59人,农业二支部党员49人,众和支部18人,男党员94人,女党员33人。文化程度:文盲1人,小学23人,初中41人,高中25人,中专9人,大专21人,本科7人。年龄段:50岁以上54人,30岁—50岁56人,24岁—32岁17人。 |
江安河村 |
江安河村位于成都市武侯区武侯大道南延线侧,紧邻成都市四大水系之一江安河。辖区幅员面积1.29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有村民560户,常住人口1892人,暂住人口8600人。现全村有1个党总支部,2个企业党支部,7个党小组,党员81名。 江安河村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正确领导下,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奋进,锐意创新,努力拼搏,牢牢把握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历史机遇,先后投入6000余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并通过与企业合作建园的方式建设了金花映月公园,各项市政配套设施日益完善,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
永康村 |
永康村概况 永康村地处金花桥街道北部,幅员面积1.19平方公里,全村辖区6个村民小组,常住农业人口1518人,418户,现有5个党小组,党员76名(其中1名预备党员,2名流动党员)。村两委人员7名,平均年龄39.5岁,均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永康村现有企业20余家,以永康森林公园建设为主要,其项目11家。“永康模式”的村民股份公司有近2万平方米的集体资产已形成,2012年已实现税收4066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600元。 三年来永康村获得区级荣誉: 1、2010年,获成都市司法局、民政局(成司法[2010]38号)颁发的“成都市民主法治村”。 2、2011年,获得成都市武侯区委、区政府(武委发[2011]10号)颁发的“金花桥永康村矫正社区工作站”,武侯区团委(武青发[2011]3号)颁发的“2010年团支部先进集体”。 3、2012年,获得成都市武侯区政府颁发的“2011年安全生产工作先进村”, 0成都市武侯区委颁发的“武侯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成都市武侯区开展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为主题的干部作风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的“武侯区示范窗口”。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