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谷蒙村位于燕楼乡东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东与青岩镇交界,北与党武乡接攘,辖9个自然组,全村总户数425户,常住人口共有1702人,有流动人口256人(其中流入人口44人,流出人口212人)。耕地面积1395亩,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民族成分为汉、苗族。村党支部共有党员45名。其中预备党员4名,占党员总数的8.89%。女党员10名,占党员总数的22.22%。少数民族党员2名,占党员总数的4.44%。35岁及以下的党员6名,占党员总数的13.33%。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1名,占党员总数的2.22%。目前共有入党积极分子8人。党员创业带富能手数6名。人均年收入8369元。
二、制度建设
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村里健全了党员议事制度、村民代表会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民主推荐后备干部制度等。同时,成立了便民利民服务站,帮助和解决群众以往办事难,难办事的一大举措
三、丰富节目
谷蒙村每逢节假日,特别是春节,村党支部积极组织村民开展篮球赛、地戏、联欢晚会和山歌比赛等各项文体活动,极大地活跃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产业发展
1、进一步推进养殖业的发展。从2001年至今,养殖规模化得到优惠,种植业上达到创新。
2、大力发展种植业。利用燕楼乡千亩蔬菜基地,以种植台湾蔬菜和反季蔬菜为主,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自筹一部分建起了50个大棚,大力发展种植业,巩固原有种植业,不断发展新的种养殖业技术可持续发展模式,社会经济稳步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发展,群众收入不断增加。
3、全力以赴重点项目工程。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乡党委、政府的多方努力下,燕楼乡谷蒙村迎来了年产12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赢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该项目涉及征地面积244.88亩,坟墓302座,搬迁农户8户,树木30多棵。自去年10月份征地以来,在区、乡、村的不懈努力下,工业园区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111105 | 550025 | -- | 查看 谷蒙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燕楼村 |
一、基本情况 燕楼村位于燕楼乡政府所在地,属中心村,距花溪区14公里,距省会城市贵阳市中心27公里,占地面积1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60亩,其中水田1095亩,旱地1065亩,人均耕地面积0.74亩。人均年收入7945元。 燕楼村下辖21个村民组,共2921人,其中农业人口2921人,非农业人口416人,常住人口3050人,流动人口544人(其中流入人口112人,流出人口432人)。民族成分主要是汉、苗、布依族,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7%,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全村0员有66人,下设党支部1个。其中女党员16名,占党员总数的24.24%。少数民族党员2名,占党员总数的3.03%。35岁及以下党员13名,占党员总数的19.70%。大专以上学历党员6名,占党员总数的9.09%。目前共有入党积极分子3人,发展对象2人。全村党员创业带富能手数13名。 二、地理情况 燕楼村自然植被极为丰富,森林面积庞大,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土质以黄壤和河壤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稻谷,全年气候温和,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署、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等特点,年均气温14℃,地处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年均降雨量1178毫米,年日照1278小时左右,年相对湿度76.9%,无霜期280天左右,境内海拔1200-1500米。 三、产业情况 燕楼村经济发展主要以养殖、种植为主,目前本村有养猪大户7户,养猪小区1个,种植业主要以经济作物、辣椒、白菜为主。新建蔬菜大棚150个,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群众的生活。 |
坝楼村 |
一、基本情况 坝楼村地处燕楼乡西南面,地理环境较差,村寨分散,全村11个村民组,属市级贫困村。全村共有常住人口1275人,流动人口345人(其中流入人口6人,流出人口339人)。该村主要种植玉米、辣椒、旱烟。 二、支部情况 坝楼村目前共有党员30名。女党员4名,占党员总数的13.33%。少数民族党员11名,占党员总数的36.67%。35岁及以下的党员6名,占党员总数的20.00%。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1名,占党员总数的3.33%。有发展对象4人。党员创业带富能手3人。人均年收入7143元。 三、综合发展 社会事业稳步推进。一是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计划外生育,做到了无计划外生育。二是维护社会稳定。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实现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集体-事件,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三是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对地质灾害点的巡查和抗灾工作。 村容村貌卫生有专人负责,一周五扫,保持寨院清洁,做到垃圾有点放,残渣有归纳,清除白色垃圾,饮水点有专人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坝楼村党员活动室内广播设施,每天清晨开放一次,活跃农村气氛,宣放国家新闻。 四、产业生产 1、种植方面。搞好农作物的栽培和管理工作,做到“三优”工程,即“生优、育优、丰优”。现在讲究的是产量,要向村民大力宣传,搞好育苗杀虫,施肥等工作,农业也要讲究科学,不可盲目操作。广做簿收的思路我们要加以改进。 2、养殖方面。动员和发挥群众搞好生猪的饲养、鼓励他们的积极性、以点带面,充分利用水资源优势这一条件,促进养殖业的发展。今年重点抓好林场养殖小区的建设,确保该小区投入使用。 3、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完成全村在葵冲坝组人畜饮水的取水工作 支部发挥党员先进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的作用,以支部书记为核心,抓好党风廉政建设,配合村治安巡防组搞好防偷放倒及村内一些违法乱纪事件,抓好党员发展的流程,认真开展党员的“三会一课”履行好民主评议的公开廉明制度,提高党员素质。密切联系群众,和群众扭成一股绳,了解群众思想,解决群众困难。 |
摆古村 |
一、基本情况 摆古村位于燕楼乡西部,南部和西面与马铃乡相连,北与平坝林卡相邻,全村共有8个自然村寨,11个村名民组,共计1974人,其中农业人口1941人,非农业人口33人。全村共有常住人口1904人,流动人口400人(其中流入人口65人,流出人口335人)。以摆古大寨为中心,促进各村寨发展。摆古村地处区西南,地理环境较差,村级寨院气候地质极端分化较大,主要以种水稻、玉米为业,经济作物以辣椒、旱烟为主体。 二、支部情况 摆古村由于寨院分散,支部划分为六个党小组。目前摆古村共有党员53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占党员总数的1.89%。女党员5名,占党员总数的9.43%。少数民族党员15名,占党员总数的28.30%。35岁及以下的党员15名,占党员总数的28.30%。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5名,占党员总数的9.43%。目前共有申请入党1人,入党积极分子4人,发展对象2人。党员创业带富能手数10名。人均年收入7806元。 三、发展概况 从2001年到现在,按照“政府统筹”龙头带动,整存推进,适度规模,农户资源,科学四样“务求实效”的原则,采取公司+农户+企业的方式依托信用社的小额贷款,重点发展种植、养殖业,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使之成为我村农户增加的第一有效途径。 积极推进村庄建设,努力实现“五化”工程。对村内的主要道路进行了硬化,面积 9千多米,硬化率达到了90%以上;新建环保型垃圾池2个,基本实现卫生保洁化;多年来没有解决的自来水问题2009年得到了解决,实现了饮用水净化;在村中修建了20个蓄水水池,解决了干旱稻田缺水问题。 四、产业概况 1、种植方面。搞好农作物的栽培和管理工作,做到“三优”工程,即“生优、育优、丰优”。现在讲究的是产量,要向村民大力宣传,搞好育苗杀虫,施肥等工作,农业也要讲究科学,不可盲目操作。广做簿收的思路我们要加以改进;其次,还要以点带面,发展科技豇豆的栽培,促进种植业的发展。2010年,我村将种植100亩经果林。以我村地理位置为优势,发展优质高效的种植业,发展以种植为主的种植模式。 2、解决四、五、六、九组人畜饮水问题。长期以来,人畜饮水问题是我村的主要问题,关系到群众的民生问题,只有解决了群众的人畜饮水问题,我村的经济社会才能得到发展。 3、建设3公里进组路。在2010年,“村村通”水泥路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完成我村新设3公里进组路。 4、养殖方面。动员和发挥群众搞好生猪的饲养、鼓励他们的积极性、以点带面,充分利用水资源优势这一条件,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
谷蒙村 |
一、基本情况 谷蒙村位于燕楼乡东北面,距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东与青岩镇交界,北与党武乡接攘,辖9个自然组,全村总户数425户,常住人口共有1702人,有流动人口256人(其中流入人口44人,流出人口212人)。耕地面积1395亩,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民族成分为汉、苗族。村党支部共有党员45名。其中预备党员4名,占党员总数的8.89%。女党员10名,占党员总数的22.22%。少数民族党员2名,占党员总数的4.44%。35岁及以下的党员6名,占党员总数的13.33%。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1名,占党员总数的2.22%。目前共有入党积极分子8人。党员创业带富能手数6名。人均年收入8369元。 二、制度建设 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村里健全了党员议事制度、村民代表会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民主推荐后备干部制度等。同时,成立了便民利民服务站,帮助和解决群众以往办事难,难办事的一大举措 三、丰富节目 谷蒙村每逢节假日,特别是春节,村党支部积极组织村民开展篮球赛、地戏、联欢晚会和山歌比赛等各项文体活动,极大地活跃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产业发展 1、进一步推进养殖业的发展。从2001年至今,养殖规模化得到优惠,种植业上达到创新。 2、大力发展种植业。利用燕楼乡千亩蔬菜基地,以种植台湾蔬菜和反季蔬菜为主,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自筹一部分建起了50个大棚,大力发展种植业,巩固原有种植业,不断发展新的种养殖业技术可持续发展模式,社会经济稳步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发展,群众收入不断增加。 3、全力以赴重点项目工程。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乡党委、政府的多方努力下,燕楼乡谷蒙村迎来了年产12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赢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该项目涉及征地面积244.88亩,坟墓302座,搬迁农户8户,树木30多棵。自去年10月份征地以来,在区、乡、村的不懈努力下,工业园区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槐舟村 |
一、基本情况 槐舟村位于燕楼乡东面,距花溪区15公里,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可耕种面积795亩。全村辖九个村民组,7个自然村寨,总户数415户,总人口1594人,民族成分主要为汉、苗族,共有0员24名。女党员2名,占党员总数的8.33%。35岁及以下党员1名,占党员总数的4.17%。少数民族党员5名,占党员总数的20.83%。目前共有入党积极分子5人,发展对象4人。有党员创业带富能手数3人。人均年收入7683元。常住人口1641人,流动人口355人(其中流入人口17人,流出人口338人)。 槐舟村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常青、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5度,无霜期达300天以上,自然植被极为丰富,森林面积庞大,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槐舟村主要以水田、旱地耕作为主,特色蔬菜以白菜、大米、油菜籽为主。 二、发展概况 1、交通通讯:槐舟村交通便利,与各村公路相通十分便利,完成翁土田坝基地平振机耕道3000余朱,另外村寨串户路和进组硬化路7000余条;通讯网络覆盖面广,已实现电话程控化,做到户户通电话,此外,电力方面十分充沛,各种农业用电得到保证,全村计划今年安设夜间防盗路灯80余盏,保证村民的夜间出行安全;2、农业:发展翁土、庆口田坝蔬菜大棚80余个,发展养殖小区3个(五,六,七组村民),3、基础设施:维修了山矿水库3座,引水沟渠5000余条;在村寨中新建卫生垃圾池8个,计划新扩农灌水200余,完成整村推进工程。 四、党务公开 槐舟村在管理上主要抓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村务、党务公开制度以“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为出发点,全面推行财务村务公开制度,凡是村民普遍关心与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村务及处理情况都要进行公开。实行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办事结果“四公开”。二是民主理财,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完善村级财务审批制度,按照乡党委的要求,接受群众监督。三是民主听证会制度,我们每年要召开一次民主听证会,向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汇报各方面工作,虚心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监督。 |
旧盘村 |
一、基本情况 燕楼乡旧盘村位于燕楼乡西线,东邻燕楼村,南接坝楼村,西毗同心村,北连党武乡掌克村。属市级贫困村,少数民族(苗族)占全村人口的78%。下辖7个村民小组,288户,1204人。有常住人口1229人,流动人口103人(其中流入人口15人,流出人口88人)。 二、党支部情况 共分三个党小组。党员33名,预备党员2名,占党员总数的6.06%。女党员6名,占党员总数的18.18%。少数民族党员24名,占党员总数的72.73%。35岁及以下党员7名,占党员总数的21.21%。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2名,占党员总数的6.06%。目前共有申请入党6人,积极分子8人。党员创业带富能手数5名。人均年收入7316元。 目前,全村4个村民的农户用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4个组的进组道路已硬化,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全村90%以上的农户住进了平房,九成以上的农户拥有现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八成的农户使用上了沼气等环保能源,电视、电脑等现代化信息网络今年已经基本普及,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 三、强化队伍建设,发挥表率作用 旧盘村支部建立了以重大村务管理票决制为重点的党务、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坚持一切相信群众,凡事依靠群众,让群众做主,请群众监督,不断扩大基层民主,切实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选择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四、旧盘村党建工作纪实 1、扎实开展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学教”活动。首先成立了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制定活动方案,迅速行动,积极组织党员和村组干部学习有关文件,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加强宣传,通过不同的载体,结合春节慰问、上报信息简报、利用黑板报、党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 2、公开承诺办实事。要求所有参学党员对来年的承诺事项进行“回头看”,继续抓好未兑现事项进行落实,并紧紧围绕“建设新农村”的主题,制定承诺事项,具体实在,可操作性强。 3、开展大讨论活动。集思广益思路,旧盘村党支部宣传建设新农村的政策和目标要求,谦虚地向广大党员群众征求对本村未来发展的意见,然后召开党员大会,讨论未来的发展思路,在按照新农村建设总的要求下,经过讨论确定本村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农民为主体,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生产发展为第一要务,推进新农村建设,确保本村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抓好种植结构的改变,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好养殖业,鼓励劳务输出等。 4、加强组织建设,增强组织活力。组织实施号学习教育和引导工作,注重引导那些有经济头脑、有文化的年轻人金子那个政治和文化知识学习,不断强化他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意识,是他们成为农村党员干部的后备干部。 5、开展好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主要是联系群众真帮实扶,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其中村两委成员每个人每年要联系2户以上困难户,定期上门服务。 6、组织好党员积极开展服务群众等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全村党员共同学习、交流体会、互相交叉慰问并结对帮扶特困党员、群众等,促进了党员间相互交流,减少隔阂。增加融洽,并通过党员的融合带动了群众融合,使各方面工作顺利开展。 |
思惹村 |
一、基本情况 思惹村位于燕楼乡南面,南邻马铃乡,东接青岩镇达夯村、新楼村,西面、北面同本乡坝楼村、槐舟村为邻,有耕地面积1125亩,其中田425亩、土675亩,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平均海拔1150—1500米。全村有四个自然村寨,九个村民组,全村共有总人口911人,其中农业人口897人,非农业人口14人。常住人口807人,流动人口245人(其中流入人口40人,流出人口205人)。思惹村分布有汉族、苗族、布依族,全村共有34名党员,其中女党员3名,占党员总数的8.82%。少数民族党员2名,占党员总数的5.88%。35岁及以下党员7名,占党员总数的20.95%。大专以上学历党员2名,占党员总数的5.88%。党员创业带富能手数14名。人均年收入7454元。 二、发展概况 1、公路、电力、程控电话通畅,自来水部分组接通,闭路电视未开通,制约我村经济发展一大瓶颈的信息闭塞。人畜饮水依靠山泉水、井水,全村无一处水利设施。农业用水基本是靠天吃饭,抗灾能力差,又没有一处的机耕道路沟通。全村稻田又受到煤锈水污染较严重,人畜饮水农业用水非常困难。 2、自然风景 景象优美,四季如春,有连连不断的五个风景秀丽的石山连接着老白硐,如有老板开发可成为乡村旅游、农家乐山庄。 三、组织机构 1、基本情况 思惹村村级组织机构健全,村两委干部年富力强,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热心集体事业,对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有信心,有热情、有干劲。着力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党员干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自觉性和本领。 2、发展计划 我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双带致富”工程,认真抓好远程教育“双千”工作,做好党员、干部、团员、青年、群众学习培训工作。 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抓好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 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工作,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切实做到“九个严禁”。解决群众反映难点、热点问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为加强粮食生产能量,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坚持不放松粮食生产,扩大粮食种植范围,提高科技含量,增加粮食产量,使广大村民尽快增收致富。 争取上级资金的扶持,搞好我村新农村的建设,解决了小寨片区1公里的道路建设,上、下坝1500米的机耕道建设,上、下坝2000米水利设施工程,解决完善全村人畜饮水难的问题。完成了村级综合楼维修改造工程。 认真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质保量、改善机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认真培养发展优秀团员,青年为入党积极分子。 结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推进以致富工程为中心的平安工程、健康工程、人才工程、文化工程,使农村党员干部群众通过远程教育真正得到实惠。 |
同心村 |
一、基本情况 燕楼乡同心村在2013年8月根据区政府撤村并村工作相关要求,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同意,结合燕楼乡实际情况,通过整合资源,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实现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由原嘎多村和原新井村合并重组而成。 二、区位介绍 同心村位于燕楼乡西片,松泊山水库上游,东与旧盘村相连,南接坝楼村,北与平坝县隔河接壤。 三、村情概况 全村总户数423户,总人口1845人。常住人口1922人,流动人口335人(其中流入人口43人,流出人口292人)。名族成分以汉、苗族为主,下辖11个村民组,人均总收入7770余元,耕地总面积1215亩,多以种养殖业为主。同心村设有党支部1个,党员48名。其中女党员4名,占党员总数的8.33%。少数民族党员21名,占党员总数的43.75%。35岁及以下党员8名,占党员总数的16.67%。大专以上学历党员3名,占党员总数的6.25%。入党积极分子9名,预备党员1名。党员创业带富能手数8名。人均年收入7770元。 三、班子建设。 根据第九届村级党组织换届的相关要求,同心村按照两推一选的方式已推选出新一届支部书记,村委成员及村主任目前正在选举中。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