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临沂 >> 费县 >> 城北镇

城北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城北镇谷歌卫星地图)


城北镇简介

  " 城北乡位于费县县城以北5公里处,南靠菏日铁路和327国道,西接兴郝公路,北与日东高速公路上冶出口处相接,境内塔城公路、沂蒙公路、日东高速公路县城连接线、方曹公路纵横交错。总面积60.1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总人口32716人,土地面积44540亩。
   农业和农村经济。粮食、黄烟、桑蚕成为区域主导产业,黄烟种植面积稳定在7000亩左右,年产优
  质烟叶100多万公斤。桑园总面积5000亩。引进种植了美国库拉索芦荟、杭白菊、墨西哥食用仙人掌等特新作物品种。
   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骨干企业费县中沂制丝有限公司,先后实施了三期技术改造,引进了2组D301B和4组飞宇2000型自动缫丝生产线,具备了年产优质白厂丝280吨的生产规模。中日合资临沂七星食品有限公司、香洪众星服装有限公司、费县四美中学、御园有限责任公司、远远奶牛场等项目落户城北乡。
   旅游资源、名胜古迹。园林石,又称北太湖石,属石灰岩类,生成于4亿年前,经长期风化和酸性
   土壤侵蚀形成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园林石集中分布在3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储量约为50万吨。现已挖掘 万块,陈列于乡驻地以南,以其造型奇特、惟妙惟肖,令观赏者留连忘返。石刻艺术,钟罗山下建有韩书凡石刻艺术博物馆,集参观销售于一体。该乡南毕城、北毕城村是黑陶、砚台、模树石画生产专业村。御园度假村位于327国道以北,塔城公路以东,四面群山环绕,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欧式建筑风格,集旅游、餐饮、度假、娱乐为一体的综合休闲场所。.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3.27万人 60.1平方公里 371325114 276000 0539 查看 城北镇谷歌卫星地图

城北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城北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费城街道

  费城镇为县城驻地镇,辖138个行政村街,总面积20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651亩,15.8万人,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82亿元,财政收入26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50元。    历史沿革。该镇历史悠久,春秋时期,为鲁国的一个邑,秦朝时为薛郡地。东汉为列侯食邑,清乾隆年间,为城关社。    1963年又改为城关区,下辖7处人民公社,1981年改为城关镇,1985年撤区并乡改称费城镇至今,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主要有明代御史王雅量,清末地主王焕,清末秀才王贽,0费县工委第一-王宗一(自由街人),革命人士方兰亭。被全国妇联誉为“钢铁十姊妹”的周成美(曹家庄人)等。    地形地貌。该镇属丘岭地形。山脉主要有钟罗山、文山等,河流主要有温凉河,祊河、北马庄河、许崖干渠等,城区位于钟罗山、文山之间。境内有全省著名的许家崖水库,小二型水库8座,塘坝32处,水利设施257处,蓄水总量可达3.28亿立方米,可灌溉农作物48000亩,有林木面积5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22.4%。    交通、邮电。境内菏日铁路横跨东西,沂蒙公路纵贯南北,327国道穿越中部,与全国的公路网、铁路网相通,费马路、费朱路、费芍路、费芍西路与各乡镇相通,交通便利,运输业发达。全镇装电话4000门,有线电视6000台,电视普及率86%。    经济状况。以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产值占国民经济的88.2%,有塑料编织、印刷装潢、机械制造、板材运输、饮食服务、建筑建材、纺织印染、奇石加工八大系列,有镇办企业2家,个体私营企业197家,个体工商户5327户。农业,已初步形成林果、黄烟、肉鸽养殖、奶牛养殖等支柱项目,2002年实现农业产值1.4亿元。    园区建设。费县城东科技工业园,占地6000亩,投资过千万元项目20个,过亿元项目3个,总投资10.6亿元,初步形成了以纺织印染、医药化工为支柱行业的特色工业园。    旅游开发。天景景区和沂蒙石林两大拳头项目交相辉映,呈现出自然与人文有机融合的美妙景观。该景区万亩梨园景色美、无限风光仙人洞、鬼斧神工南天门、古费明珠天景湖等景观令游人留连忘返。.  

上冶镇

  上冶镇地处蒙山之阳,距费县县城13公里,自古就是沂蒙山前四大重镇之一,总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万亩。共辖42个行政村,5.5万人。   上冶镇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始建于鲁僖公元年(公元前659年)的费县故城,是汉初费县境内并存四县之一,即春秋季氏故地,故季氏费邑。汉初置县,理于故城。现古城遗墙尚存。全镇人文景观丰富,有季桓子井古迹、九女坟遗址、玉泉观遗址、枕流亭等景观,2003年,省考古队在故城北发掘一大型汉墓群,共发掘各类文物1000多件,其中省级文物30多件。    上冶镇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资源丰富。北有上冶水库(系中型水库,总库容3638万立方米),南有浚河,中有紫荆河。上冶镇的5.9万亩耕地全部实现了自流灌溉。驻地东部有蒙山胜景——玉泉,泉水含有人体所必需多种矿物质,日出水量万吨以上,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有石灰石、石膏、铁、石英石等10多种矿藏,尤其是石膏可开采量达3.3亿吨。    上冶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文泗公路、沂蒙公路、兴郝公路以及正在兴建中的日东高速公路成“井”字状在境内贯穿通过,且日东高速公路在镇驻地留有出口,并与-公路互通。2002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25亿元,财政总收入1674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1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8元,城乡居民存款1.3亿元。先后获全省两届“明星乡镇”、省级文明单位、全省“一五”、“二五”普法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骨干企业光华纸业集团产量突破5万吨规模,形成6.5万吨的生产能力,形成年产值、销售收入2亿元,利税2000多万元的能力。    城建建设迈出新的步伐。先后完成了玉美河公园的建设以及驻地的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使驻地成为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工贸发达的田园式小城镇。.  

薛庄镇

  薛庄镇位于费县东北部,总面积156.3平方公里,辖58个行政村,5.4万人。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90元;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中国板栗之乡”、“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    境内大理石、蛭石、膨润土、石英石储量丰富,蒙山第三高峰——望海楼位于境内。中国抗战史上气壮山河的大青山突围战发生在这里,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姊妹剧团团长辛锐,德国友人、太平洋学会记者汉斯·希伯等近千名英雄儿女血洒东蒙;蜚声国内外的民歌《沂蒙山小调》在这里诞生。    近年来,薛庄镇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大力推进两个文明建设,使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以50000亩板栗、10000亩丰水梨、4000亩黄烟、8000亩大棚瓜菜为主的七大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形成“南粮北果西烟东瓜,畜牧业全镇开花”的农业产业化格局。果品总产量1200万公斤,其中板栗450万公斤。私营企业已达165家,形成以建材、矿产、铸造和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境内自然环境优美,北部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75%,堪称“天然氧吧”,现已建成望海楼观日亭、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亭、 “北国江南”、石榴岛、飞来石等旅游景点28处,新建集休闲、娱乐、餐饮和美术写生于一体的度假村3处;南部平原林网遍布,道路畅通,渠系配套,已建成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全镇山青水秀,林茂果丰,政通人和,民风淳朴,且交通便利,文泗、双马公路在境内交汇,日东高速公路贯穿镇境,距-公路出口处20公里,全镇村村通柏油路,并已建成电话镇,是国内外客商投资建业的理想沃土。.  

方城镇

  方城镇位于费县东北20公里处,总面积90平方公里,5.7万亩耕地,57个行政村,4.7万人。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唐代大书法家、军事家颜真卿的故里。先后被省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农业星火技术密集区、省畜牧强镇、省村镇建设明星镇,被市命名为临沂市科普工作先进乡镇、临沂市农业产业化生产先进乡镇、临沂市发展民营经济明星乡镇、临沂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临沂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02年,全镇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6亿元,实现镇级财政收入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90元。    方城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距-公路出口6公里,日东高速公路横穿方城北部,乘车沿-公路6小时可达北京、上海。境内文(疃)泗(水)路、沂(水)邳(州)路穿境而过。方马路、双马路、双蒋路、方新路、义昌路纵横交错。方城镇有中小水库8座,地表水丰富,且无污染。座落在镇中心的华泉,已被列入优质饮用水源,供应全镇。作为颜真卿的故里,有颜林真卿墓、孝悌里、双忠桥、兴盛寺、北齐四面造像碑等名胜古迹。    方城镇北部山区,山林茂密,植被丰富,拥有防护林2.2万亩,优质果园10000亩,年产果品2000万公斤。南部早春大棚西瓜达到2万亩, 每年四月底上市,因无公害、品质优,获北京大兴“宁城御酒杯”西瓜综合奖冠军、临沂市第四届优质西瓜评比瓜王奖、临沂市第五届优质西瓜评比金奖和临沂市“十大瓜菜名牌产品”称号。 2000年为西瓜注册了“忘梅”商标。蔬菜主要有大葱1万亩,反季节辣椒1.5万亩。养殖业,年存栏蛋鸡100万只,肉鸡100万只,存栏生猪4.5万头,是临沂市最大的肉蛋鸡生产基地。    方城镇依托被省政府确立为中心镇、省村镇建设明星镇的优势,计划1—2年内建成蒙山前最大的交通商贸重镇,成为名副其实的“方”城。.  

汪沟镇

  费县汪沟镇,系春秋时期“七十二贤弟子”之一——“笃圣”闵子骞故里,位于蒙山之阳,沂水之滨,与沂南、兰山两区接壤,属沂蒙革命老区,山东省生态农业示范镇。全镇80个行政村,6.6万人,总面积15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万亩,森林面积5.6万亩。2002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9亿元,财政收入1200万元,农村人均收入2860元。    交通优势:-公路和日(照)东(明)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并在镇驻地设有出入口;205国道、229国道、文泗路纵横贯穿。    资源优势:农业产业建成以黄瓜为主导的蔬菜生产基地,建有黄瓜批发市场两处,日上市量达90万 花生种植面积3万亩,年产量2100斤;年产板栗、油桃等干鲜果品1800万斤;境内石英砂、石英石储存量7亿吨,开发前景好。    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建成“长富工业开发区”,达到“三通一平”,区内拥有港商独资200万美元企业一家——银丰塑织有限公司;市级企业三家,绿源欧亚食品有限公司、金源食品有限公司、科华兔业有限公司,成为绿色蔬菜食品、兔毛制品、獭兔皮肉制品、板材、石英、塑料等产品的重要产地。.  

探沂镇

  探沂镇位于全国知名商城——临沂城与费县县城中点15公里处,327国道、兖石铁路横穿东西,东距-公路义堂出口仅5公里。全镇辖73个行政村,6.2万人,总面积106平方公里。有杨树丰产林2万亩,大枣、柿子、桃等杂果3000亩。    全镇发展木材加工企业1000余家,其中板厂196家,旋皮厂650家,实木地板厂2家,-、制胶、制墩等配套企业近200家,初步形成了集旋皮、木条、木屑加工、制板于一体,产、供、销配套一条龙的木材加工生产体系。    为打造更佳发展平台,县政府于2002年在探沂镇驻地东侧、327国道北、沿祊河南岸规划了占地6000亩的探沂镇工业加工区,完成了水、电、路、讯、有线电视五通工程,区内二横三纵5条道路和南北长2000米的工业大道进行硬化、绿化、亮化,对东西长2000米的创业大道进行了硬化,实行收费扎口管理,各项收费标准按最低档收取,对新上项目在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最大优惠。目前,已从上海、浙江、济南、临沂等地引进实木地板、多层板、橡胶制品、自来水、园中园标准厂房开发等项目13个,合同利用资金2.6亿元,有近60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供客商租赁使用。.  

朱田镇

  朱田镇位于费城西部,费梁公路横穿东西,兴郝公路纵贯南北。全镇82个行政村,人口6万,面积15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万亩,镇驻地距费城12公里,乾河、坤龙河在此相聚。全镇程控电话、有线电视普及,中国移动、联通基站各3座,无线通信无盲区。35KV变电站为全镇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朱田镇人文景观独特,文化底蕴丰厚。东有卧龙山,中有由吾崮,西有云彩崮,有形象逼真的龙女石、济公石、元宝石、-石,玲珑剔透的园林石,有罗成上马石、点将台……此地在原始社会中期就有人类活动,有许多人文景观和美丽的传说。在朱田中部的兴富庄东,曾出土文物有江陶、灰陶鼎罐、壶及石铲、石凿等,属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苑上村后1公里牛头山东麓有占地百余亩的汉墓群,文物价值较高,石画像丰富,虽遭破坏,但百余块画像石多数完整存在,其中一块《牛耕图》,在国内较为罕见,曾被中学历史教材封面插图采用。    苑上村后,包家庄村前,有泉五处。此处泉清水甜,川流不息,茂林修竹,石奇隽秀,景色旖旎。楼景洞在镇西北笼头崮(又名双崮),左侧悬崖峭壁,北靠轿顶山,南临由吾盆地,石传此洞为娄瑾-处,称“娄瑾洞”后演化“楼景洞”、“龙景图”,因有三洞相连,又称“三连洞”。朱田镇特产丰富,盛产金银花,全镇有1000多万墩。年产鲜花600万公斤,纯天然,无公害,无污染,花蕾肥硕,保健功能独特,药用价值广泛。   朱田镇春山金银花茶厂采用新鲜银花进行精细加工。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常年饮用,延年益寿。由吾藕,隋炀帝时被列为贡品。朱田镇矿产资源丰富,藏有各类优质花岗石1亿多立方米,品种有将军红、沂蒙青、翡翠绿、孔雀绿等名品。    自1998年以来,连续4年被评为全县“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市“政治思想工作先进单位”、市1999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双基”巩固达标先进乡镇,2002荣获省社会治安先进乡镇称号。    朱田镇--、镇长任宏伟热诚欢迎海内外朋友前来投资经营,共谋发展大计。我们将热情服务,真诚合作,期待您的光临。.  

梁邱镇

  梁邱镇是费县第二大镇,面积197平方公里,耕地15万亩,辖83个行政村,9.1万人,1998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中心镇。    交通便利。北临兖石铁路35公里,日东、-公路45公里,距离临沂飞机场50公里,距日照海港150公里,境内岚济公里横贯东西,费枣路、兴梁路、兴郝路、梁徐路交通网络密布,形成了快捷畅通的交通格局。    梁邱镇为纯农业区,无工业污染,除粮油外,经济作物丰富,年产板栗2000吨、白莲藕1万吨、土豆1.5万吨、葡萄2万吨、桃2万吨、金银花5000吨、淡水鱼8000吨。年出栏生猪6万头,肉鸡300万只。    矿产资源丰富,花岗岩储量6亿立方米,有30余个品种,其中翡翠绿、孔雀绿、樱桃红、苹果绿、草坪绿、沂蒙黑等品种填补了国内空白。石灰岩储量3亿立方米、页岩储量5亿立方米、矿泉水产出量500万立方米、铝钡土储量300万立方米。    投资政策优惠。    1、土地方面,投资者可通过无偿提供、出让或租赁等方式取得项目建设所需的土地使用权。对投资数额大,有带动辐射作用的项目,可无偿提供一定数额的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500万元以上的,500万元至1000万元、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分别无偿提供10亩、20亩。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一事一议,给予更大优惠。对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出让金返还60%,投资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除缴纳县以上(不含县级)的有关费用,其余全免。    2、税收方面,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前2年全部奖励该企业,后2年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的50%奖励企业;新办固定资产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商业、服务业、娱乐等项目,自开业之日起,前3年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的50%奖励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且年营业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3年内所缴营业税或增值税地方分成25%部分的50%奖励企业。 固定首次投资5000万元以上(包括5000万元)的,除享受以上所得税优惠政策外,前3年增值税地方分成25%部分全部奖励该企业;新办年营业额1000万元以上的贸易企业,自营业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贸易企业,自营业之日起,3年内所得税地方分成25%部分的50%奖励该企业。.  

新庄镇

  一、交通便利,区域位置优越,位于费县南部,距费县城21公里,距临沂市区44公里;岚(山头)济(宁),蒙(阴)台(儿庄)两条省道在境内交叉贯通;全镇村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    二、物产丰富,境内多为丘陵山地,其中耕地7.9万亩。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大豆、花生等。该镇林果业、畜牧业发达,是费县林果、畜牧生产大镇。是费县重要的黄烟生产基地,2003年新植黄烟3200亩。该镇有种植药材的传统,是费县金银花主产地之一,年产干花50万公斤。2002年以来,该镇从国外引进金银花新品种—金银花树,已栽植3000亩,计划3年时间推广3万亩,建成中国新品种金银花之乡。    三、资源丰富,主要有页岩、石灰石、花岗石、石英石、天景石,其中页岩储量特别丰富,是新型建材砖的主要原料;水利资源丰富,位于许家崖水库上游,全镇共有小(一)型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8座,小塘坝25座;电力资源充足,有110KV变电站一处。    四、新庄镇二、三产业发展较快,投资环境优良。沂蒙茶叶有限公司、家家乐特种粮精包装厂、农家宝有机肥厂、瑞友淀粉石等企业,成为该镇民营经济的亮点。临沂南山湾新型墙体材料厂等几家以页岩加工为主的建材生产企业成为该镇民营经济的新的活力点。   同时,该镇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制定了《新庄镇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就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并设立招商引资专项奖励基金,对引资人进行奖励。为提升招商引资水平,该镇在驻地规划建设了100亩的工业加工区一处,园内实现了水、电、路、讯“四通”。    五、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自1996年撤乡设镇以来,被县政府列为小城镇建设重点镇,邀请省、市规划专家对小城镇建设进行全面规划,重点抓好了两横三纵5条大街的扩建改建、北十字路广场、岚济路、沂蒙路驻地段两侧商贸楼建设、集贸市场建设以及镇东工业园建设,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    六、名胜古迹众多。有抗战时期著名“东8流抗日自卫战”、“官流庄惨案”及歼灭巨匪刘黑七的“柱子山战役”等革命遗址;有余店子唐槐、泉安子银杏等古迹;有柱子山、几辈崖等风景地。.  

马庄镇

  马庄镇位于费县东南部,总面积8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97公顷,辖44个行政村,3.2万人。    交通区位。境内229省道南北穿过,省道岚济线横贯东西,该路线按战备路设计施工,标准较高,镇驻地距县城25公里,距临沂城区20公里,距-公路出口10公里。马庄镇紧邻临沂市板材批发城,是围绕批发城建立加工基地的优良宝地之一。    地质、水文和气象。马庄镇地层单一,地质构造简单,地下水储量丰富,初步探明出水量每小时200吨以上,生产生活用水供给有保障。镇驻地西侧有中型水库1座,总库容8650m3。马庄镇属大陆气候,四季分明,年降雨量为856毫米。    电力资源。马庄镇驻地建有110KV输变电站1处,属循环往复供电。    招商引资政策。马庄镇有优良的人文环境和自然条件优势,诚恳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前来投资置业。我们将坚决做到0:一是完全执行临沂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二是完全执行费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三是在执行市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根据投资者的项目要求,投资额的大小,做到特事特办,从水、电、路、信及税费、土地等方面根据业主需求,给予满意办理。.  

新桥镇

  新桥镇位于费县东部,与临沂市兰山区接壤,总面积71平方公里,耕地6.7万亩,人口52282人。该镇处在-公路和日东高速公路交汇出口处;南临327国道,距临沂飞机场20公里,交通条件便利。2002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4.2亿元。    水稻播种面积3.5万亩,占全县水稻面积的1/2,年产稻谷1600万公斤。年种小麦面积4万亩,年产量1400万公斤。丰产林达到1.6万亩,绿色通道20公里。以油桃、大樱桃为主的果园发展到3000亩,大棚瓜菜3000亩。    镇驻地建有占地8800亩的民营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木材加工、建筑装饰、生猪屠宰、制鞋、化工、塑料编织六大优势产业,其中板材加工企业户达670家,年收入4亿元。山东鑫星鞋业有限公司固定资产2000万元,有生产线6条,年产胶鞋、运动鞋、布鞋1000万双,年产值3000万元。卓勤食品有限公司(德国投资)固定资产达1000万元,主要复烤加工大蒜片、洋葱片,年生产能力1000吨,产品全部出口。山东富平屠宰厂年屠宰生猪10万头,占据临沂市大部分市场份额。    境内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西蒋龙山文化遗址。麻绪村发展较快,综合指数居全临沂市第七位,被誉为“费县第一村”。.  

刘庄镇

  刘庄镇位于费县东南部,费县、苍山、兰山三县区交界处,总面积62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3万人。境内石灰石、页岩、金星石储量丰富。用金星石生产的金星砚以古雅润泽、磨墨无声,涩不损毫著称,故又称“羲之砚”。该镇交通便利,北靠327国道,南临岚济公路,兖石铁路自北部边境穿过,枣南路和229省道在驻地交汇。    近年来,该镇经济发展较快。工业,初步形成了纺织、建材、板材、化工等几大优势产业,从业人员18000多人。尤以板材业发展最快,板材加工企业已达740多家,年产值7000多万元,成为该镇的特色支柱产业。农业,重点抓结构调整,2002年种植黄烟1500亩,发展杨树丰产林10000亩,培植以养殖业为主的大户120多户。    名胜古迹主要有春秋时期古台遗迹和鲁郎城故址,属县级保护单位。西部箕山,山水相间,风景优美,以水质好,盛产金星砚闻名。.  

胡阳镇

  胡阳镇位于费县城东北12公里,地处平原,全镇总面积76平方公里,现辖44个行政村,拥有4.3万人,5.7万亩耕地。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25亿元,财政收入367万元。    胡阳镇是鲁东南有名的蔬菜和香瓜生产基地。2002年,全镇发展瓜菜面积1.4万亩,其中洋香瓜4000亩,成为鲁东南有名的蔬菜和香瓜生产基地。建立红香酥梨、美国红提葡萄、金太阳杏等名优果园1800多亩,畜牧业产值已突破4000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40%以上。    2002年全镇发展私营企业10家,个体工商户200户,以方马、薛南公路为纽带,形成了一园四区。即镇驻地工业园和城头、新店、北尹、徕庄四个经济小区。建筑建材、食品加工、草柳编、皮鞋、皮革加工等畅销全国各地,出口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胡阳镇先后被上级命名为“山东省创安先进镇”、“临沂市科普文明乡镇”、“临沂市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  

石井镇

  石井镇位于费县西南45公里处,南接苍山县,西与枣庄市山亭区相连,处在两市三县交界处。面积10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615亩。辖62个行政村,3.5万人。2002年实现人均纯收入 元。    农经作物以小麦、地瓜、玉米、花生、黄姜、黄烟等为主,特产板栗、大枣、柿子、金银花等。畜牧以养猪、养牛、养羊等为主,年生猪出栏量达4万头以上。民营经济有肉食品加工厂、银光化工集团石井抽纱分公司、玉龙建筑材料加工厂、建筑公司、丙刚家俱厂、水泥预制厂等10余家,全镇有初级中学一处,小学8处,中小幼儿园1处,卫生院1处。镇内候枣路、石徐路在镇驻地交汇,形成“井”字格局。    镇内有春秋战国古城遗址,解放战争时期鲁南解放军后勤部队医院遗址荆山寺、泉崮山上庵里。费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高桥村,曾是苏鲁豫边区特委驻地。    自然资源主要有小岩子、葛针林山泉,黄公庄金矿,南庄铝矾土,膨润土、页岩、方解石等。.  

城北镇

  " 城北乡位于费县县城以北5公里处,南靠菏日铁路和327国道,西接兴郝公路,北与日东高速公路上冶出口处相接,境内塔城公路、沂蒙公路、日东高速公路县城连接线、方曹公路纵横交错。总面积60.1平方公里,辖34个行政村,总人口32716人,土地面积44540亩。    农业和农村经济。粮食、黄烟、桑蚕成为区域主导产业,黄烟种植面积稳定在7000亩左右,年产优   质烟叶100多万公斤。桑园总面积5000亩。引进种植了美国库拉索芦荟、杭白菊、墨西哥食用仙人掌等特新作物品种。    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骨干企业费县中沂制丝有限公司,先后实施了三期技术改造,引进了2组D301B和4组飞宇2000型自动缫丝生产线,具备了年产优质白厂丝280吨的生产规模。中日合资临沂七星食品有限公司、香洪众星服装有限公司、费县四美中学、御园有限责任公司、远远奶牛场等项目落户城北乡。    旅游资源、名胜古迹。园林石,又称北太湖石,属石灰岩类,生成于4亿年前,经长期风化和酸性    土壤侵蚀形成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园林石集中分布在3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储量约为50万吨。现已挖掘 万块,陈列于乡驻地以南,以其造型奇特、惟妙惟肖,令观赏者留连忘返。石刻艺术,钟罗山下建有韩书凡石刻艺术博物馆,集参观销售于一体。该乡南毕城、北毕城村是黑陶、砚台、模树石画生产专业村。御园度假村位于327国道以北,塔城公路以东,四面群山环绕,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欧式建筑风格,集旅游、餐饮、度假、娱乐为一体的综合休闲场所。.  

大田庄乡

  大田庄乡地处费县北部蒙山腹地,距县城20公里,西与平邑县接壤,北与蒙阴县为邻,总面积96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87%,耕地面积1.87万亩,果园面积3.6万亩。辖25个行政村,2.1万人。   旅游资源丰富,有玉柱峰、朝阳洞、老虎洞、掌书院、蜘蛛石、玉皇顶、霸王弓、观音峰等自然风景名胜。这里是英雄王杰战斗过的地方;有抗大一分校旧址。满目山清水秀、林茂果丰。水质优良,含 有多种矿物质,达到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常喝蒙山泉水延年益寿。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森林广阔,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达67.3%,负氧离子含量高,有天然“氧吧”之称。山中有虫草、紫草、何首乌、丹参、连翘等中草药数百种;蒙山全蝎、蒙山黑羊、蒙山香菇、蒙山马齿苋、蒙山苦菜、荆花蜂蜜、金针等天然食品,味道鲜美,药用价值较高。   该乡西瓜个大、皮薄、含糖量高、综合品质好,连续四年在全国西瓜评比中夺得冠军,黄土庄村田荣芳的西瓜已注册“双冠”牌商标。苹果在全市评选活动中获金奖。板栗密植丰产栽培技术通过国家鉴定。   民营经济以翻砂铸造为主导产业,齐鲁把锅、节能炉远销大江南北;袖珍花生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受到众多客商的赞誉。   大田庄乡人杰地灵,民风淳朴,这里是全国小农水改革的发源地,是全省农村税制改革的典型,是市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乡镇。      

东蒙镇

  东蒙镇位于费县城北部12公里处,北依蒙山、南傍浚河,位居东蒙山中心区域,北部山脉环绕,总面积71.5平方公里,现辖16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人口4.1万人。南张庄乡1985年前为上冶公社、薛庄公社所辖,1985年设立南张庄乡。2018年9月13日,省政府正式批复南张庄乡撤乡设镇更名为东蒙镇。   南张庄乡位于费县北部,辖31个行政村,3.6万人,总面积71.5平方公里。2002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    交通区位。乡境内有山城公路贯穿南北;文泗公路、日东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乡驻地距县城12公里,距日东高速公路出口3公里,距-公路出口8公里。    旅游资源。南张庄乡南依浚河(沂河支流),北靠蒙山,境内有千余公顷的塔山国家森林公园,有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7座,拦河坝70余个,有莲花山、点灯山等有名的山头20余座,旅游资源丰富。 1999年组建了沂蒙山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了指动石自然风景区,指动石长7米,宽5米,重约百吨,人立石下以一指之力,可使百吨巨石上下摇动,人称“天下奇观”。景区内还有天鼓、一线天、石阵、天蒙湖等景点100余处;有集休闲、娱乐、会议中心于一体的星级宾馆东蒙度假村;有独树一帜、山野风味的天蒙山庄;有无公害绿色食品蒙山磨菇、蒙山全蝎、蒙山小花生、蒙山草鸡蛋、蒙山茶等。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    农业开发。年产粮食1500万公斤,油料200万公斤。建有千亩农业科技示范园。该乡是将军烟草集团优质烟叶生产基地。    蒙山风景美如画,“指动石”奇甲天下。热情好客的费县南张庄乡人民热诚欢迎您来投资兴业!.  

芍药山乡

  芍药山乡位于费县南部距县城14公里处。辖43个行政村,共2.2万人,总面积6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6万亩,有林地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8.6%。境内有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天井汪战役遗址。    芍药山乡始建于1984年9月,由当时的城关、马庄、新庄、许家崖四个人民公社的边沿地带切割而成。属于纯青石山区乡,境内有198座山头,26条流域,是费县经济文化基础较为落后的地方。    芍药山乡盛产核桃、柿子、花椒,是黄烟、银花的生产乡。建乡十八年来,特别是从1996年以来,已累计新栽植核桃200多万棵,形成了以大湾、东荆湾、杏树沟、楼子峪、亚子、牛角峪、天井汪、莲花庄八大流域为格局的双万亩核桃园。成为山东省面积最大最集中的优质核桃生产基地,被省农科院列为果树科技成果示范基地。    芍药山乡境内石灰石资源丰富,已进行了初步的开发;天井汪一带的天景石闻名全国,是工艺石中的珍品,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西南峪则是费县仅有的两处上水石产地之一。    芍药山乡畜牧业发达,以养羊、养兔为主,年出栏羊和兔毛产量均居全县第一。    农作物主要有地瓜、小麦、玉米、花生、谷子等,是全县最大的地瓜苗供应基地。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30元。费马公路贯穿全乡,村村通公路、通电、通自来水、通程控电话、通有线电视。农历一、六逢集,四月一、十一月一逢会。.  


城北镇特产大全




城北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