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水村位于沙文镇中心地带,距镇政府一公里,320国道、贵遵高等级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自然条件较好。全村辖7个村民组,有农户499户,总人口1763 人(其中男人口886人,女人口877人),劳动力698人,有耕地48.22公顷(其中稻田31.33公顷,旱地16.89公顷),有林地800余亩,人均纯收入3860元。村党支部共有正式党员31名,预备党员1名,党员发展对象3名。
--人口总数:1763人 农业人口:1725人 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58.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8.2亩
--主要民族成分: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4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运输业 名特产品:蔬菜 办公所在地:沙文镇中心地带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113102 | 550014 | -- | 查看 凉水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沙子哨社区 |
沙子哨社区位于沙文镇商业街,与沙文村同在,总户数580户,总人口5004人,其中常住人口3028人,流动人口1976人,,居委会干部9人,具有大专学历1人,在职党员2人,离退休党员35人,社区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以服务居民为重点,充分发挥新时期典型社区作用。同时发挥本社区自身特点,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利用社区资源共享、共驻、共建,以建设“三优精品”社区为出发点,狠抓服务,将服务社区贯穿于其他各项工作中,使社区居民有口皆碑,充分体现新时代、新形势下的社区水平,真正实现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 --人口总数:5004人 农业人口:4人 非农业人口:5000人 --行政区面积:65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40.0亩 --主要民族成分: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4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蔬菜 办公所在地:沙文镇商业街 |
范家院村 |
范家院村位于沙文镇政府东北面,离镇政府七点五公里,蒙柳公路横穿全村境内,有从沙子哨直开经过村中巴车二辆,交通便利。全村187户851人,农业人口830人,非农业人口21人,有劳动力546个,四个村民组,两个自然村寨,田540亩,土480亩,驻村企业(砂石厂)两个。集体森林3400余亩,所辖区域面积5300余亩,生产总值43.8万元,山塘三口,主要产业:肉鸡养殖、蕃茄栽培、折耳根栽培。发展口号是:争取在三至五年内把我村打造成为生态养殖、种植一体化的生态村种养殖村。 范家院村两委结构:村党支部委员会3人组成,村党支部书记邹绍友同志负责全面工作,27名正式党员, 3名入党积极分子;村民委员会3人组成,4个村民组长,16个村民代表,村民委员会在上级政府部门及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近几年来通过支部+协会+远教的形式,在肉鸡养殖和种植无公害蔬菜特别是晚番茄有新的突破,取得一定经济效益,2007年被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009年至今,田园规划整治项目的实施,使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及大的改善,加上近年来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范家院村经济得到良好的发展。 精神文明方面,通过娱乐、故事片的播放,使村民们在业余时间有一定的文化娱乐生活空间。 范家院村的发展,在全村党员干部的努力工作下,正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 --人口总数:851人 农业人口:830人 非农业人口:21人 --行政区面积:3.533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 发展口号:争取在三至五年内把我村打造成为生态养殖、种植一体化的生态村种养殖村。 --所辖村:“范一组”,“范二组”,“汤一组”,“汤二组” 生产总值:43.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肉鸡”,“蕃茄”,“折耳根” 办公所在地:沙文镇东北面 --自然条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 资源:砂石、地下温泉 |
干田村 |
干田村地处沙文镇西部,距镇政府公里,白沙公路穿村而过,全村主要经济来源以种养殖为主,外出务工及其它行业为辅的经济结构方式。全村总占地面积189.25公顷,所辖干田、南平、麦绕、张家寨、马厂营五个自然村寨,现有人口968人,其中党员31人(含预备党员1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53.17公顷。未利用土地28公顷。2011年我干田村现有生产中的企业5家. --人口总数:968人 农业人口:952人 非农业人口:16人 --行政区面积:1.89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305.5亩 --主要民族成分: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57.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香葱 办公所在地:沙文镇西部 |
王家院村 |
王家院村位于沙文镇西面,面积约4000余亩,离210国道3公里,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8个自然村寨,2011年有人口2168人,618户。党员52人其中45岁以下党员35人大专生5人,中专3人,全村以王、张两姓为主,另有罗、周、刘、杨、何等姓。少数民族村寨以布依族为主分布在董七坝组,其它几个村民组都是汉族为主,农村经济总收入18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00元,目前村王家院村已经完成了组组通水泥路建设、电网改造、自来水管道铺设工程的建设。我村依托地理优势,壮大村集体经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村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我村具体情况编制我村十二规划及目标。 --人口总数:2168人 农业人口:2130人 非农业人口:36人 --行政区面积:2.6666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20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晚番茄” 名特产品:“大棚蔬菜” 办公所在地:沙文镇西面 |
靛山村 |
靛山村位于沙文镇北面,海拔4900米,全村三个村民组79户307人,党员11名。全村森林资源10000多亩,森林覆盖率99%,并有大量铝、硅等资源。全村主要从事林下养殖业山羊,土鸡等。正在大力开发农家休闲旅游、山体步行、山洞探险等项目。 --人口总数:307人 农业人口:295人 非农业人口:12人 --行政区面积:0.7013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创先争优,服务群众 --所辖村:"红房组”,“金家山”,“大竹山” 生产总值:5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铝土矿” 名特产品:“山羊”,“肉鸡” 办公所在地:沙文镇北面 |
新寨村 |
新寨村位于沙文镇西部,距贵阳市政府25公里,距区政府20公里,距镇政府5公里,东邻金甲村,北接马墓村,西南面与沙子哨农场接壤,新寨村有5个村民组,3个自然村寨,全村总面积3800余亩,耕地面积1250亩,其中稻田620亩,旱地630亩,森林面积2550亩,森林覆盖率50﹪。 新寨村有苗、布依、汉等民族,民族风情浓郁,颇具特色,村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铝土矿、铁矿石是主要的矿产品,花鱼洞、猴子洞、天生桥是可开发的旅游资源。 新寨村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至2005年9月底,全村组组通硬化公路、通电话、通闭路电视、通公共汽车,全村在抓好科技兴农的基础上,着力调整农业产业,延晚番茄种植成效明显。 --人口总数:985人 农业人口:972人 非农业人口:13人 --行政区面积:2.533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54.3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 名特产品:晚番茄 办公所在地:沙文镇西部 |
马墓村 |
马墓村位于镇政府西北面,离镇政府五公里,全村208户678人,男381人、女297人、有劳动力425个,有4个村民组5个自然村,全村共有党员23人,耕地面积512亩,(田332亩、土180亩)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人均纯收入大约4000元。党员活动室200平方米,(其中;远教室、计生室、卫生室、农家书屋)。个体林场3家,集体林场1个,共计面积1500亩。山塘2个、其中一口畜水15万立方,提水站2个,有水头山天然溶洞水常年不干,沙田水库西干渠绕村而过。 住村企业4家,其中斗蓬山有大量的各种矿石(铝、铁、硅、石灰石),现村已六通。 --人口总数:678人 农业人口:672人 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1.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12.0亩 --主要民族成分: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4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各种矿石(铝、铁、硅、石灰石) 名特产品:蔬菜 办公所在地:镇政府西北面 |
金甲村 |
金甲村位于镇政府东北方向约3公里,距210国道和贵遵高等级公路不足1公里,辐射面积约3.5平方公里。辖金甲、石对坡、段家庄三个自然寨、4个村民组。总户数309户,总人口1037人,其中少数民族623人,占全村人口61%。全村现有耕地995亩(水田672亩、旱地323亩),林地696亩。主要以种植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以打工为主,2006年人均纯收入3800元。金甲河穿村而过,沙田水库西干渠绕村而过,水资源丰富。驻村企业3家,工业企业有长乐有限公司,贵阳第二玻璃厂,于2004年投产,农业企业佐仕乳业有限公司,2005年12月试产。村现有支柱产业豌豆120亩,晚番茄450亩。 --人口总数:1037人 农业人口:1026人 非农业人口:11人 --行政区面积:3.49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95.0亩 --主要民族成分: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3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为主 名特产品:豌豆 办公所在地:镇政府东北方向 |
苏庄村 |
苏庄村位于镇政府西部,离镇政府3.5公里。白沙公路横穿全村,交通方便,95﹪居住布依族。全村面积55.33公顷,其中:稻田47.02公顷,粮食产量521.4吨,村经济总收入632万元,农业产值20万元,人均收入2204元。全村共有4个自然村寨,6个村民组;南六组、苏庄组、海马一组、海马二组、南八一组、南八二组,总户数327户,总人口1478人,其中男880人,女860人,有劳动力736人。 --人口总数:1478人 农业人口:1434人 非农业人口:44人 --行政区面积:2.15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550.3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 发展口号:服务高新、发展苏庄 --所辖村:"苏庄组","南八一、二组","南六组","海马一、二组" 生产总值:7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石灰石” 名特产品:“米酒” 办公所在地:苏庄村南八组 --自然条件: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资源:建筑材料、石灰石 |
蒙台村 |
蒙台村位于镇政府北部,距离镇政府7公里,全村共有226户 ,辖三个自然村民组,总户籍人口825人。其中一组共86户,人口347人,牲畜83头;二组共81户,人口326人,牲畜81头;三组共59户,人口152人,牲畜58头。耕地面积46.33公顷,稻田35.57公顷,旱地10.77公顷,粮食产量达412.6吨,人均纯收入达1682余元。 现在全村村民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以传统的种养殖业为主,自2008年以来,在全镇规模化种植晚番茄的大好形势下,我村现有晚番茄种植面积达100余亩,养殖大户5户,全村经济走势向着一个良好的形式发展。 --人口总数:825人 农业人口:815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0.69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94.9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44.6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大棚蔬菜”,“肉鸡” 办公所在地:镇政府北部 |
扁山村 |
扁山村地处沙文镇北面,与修文县毗邻。村内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民风纯朴,有着特有的自然优势和交通优势。全村辖水淹、改林、小坡、沙田、柳丝、老街、光头等七个村民组,8个自然村寨,总面积有6.7平方公里,是沙文镇的四大村之一,全村总人口2018人,总户数613户,有劳动力1432个,其中,男性745人,妇女687人。耕地面积72.25公顷,其中,稻田38.33公顷,旱地32.92公顷。这里通水、通电、通气、通电视、电话,通客车,村内道路全部实现硬化,而且川黔公路、贵遵高等级公路横穿全村约四公里,交通极为便利。扁山村有驻村企业8家,其中在蔬菜园区的有裕隆园食用菌、雨青园食用菌、武汉归农、贵州黔达喀斯特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高山灵芝园,另还有农业专业合作社三个,分别是贵州红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黔山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扁山村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2011年将启动贵州红湖老年公寓项目,该项目是以老年服务为主体,带动扁山村各项事业发展。 --人口总数:2018人 农业人口:1988人 非农业人口:30人 --行政区面积:6.69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83.7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调整产业结构,加速致富奔小康 --所辖村:“沙田组”,“光土组”,“柳丝组”,“老街组” 生产总值:6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草莓”,“食用菌”,“大棚蔬菜” 名特产品:“养心菜”,“食用菌”,“灵芝”, 办公所在地:沙文镇北面 --自然条件: 资源:沙田水库 |
班竹村 |
班竹村位于沙文镇镇政府北面。北临扁山村,南临凉水村,西临金甲村,东临对门山村。贵遵高速公路、210国道自南而北从村中穿过,对外交通较为便利,对于经济发展有一定优势。 班竹村辖5个自然村寨5个村民组,410户,1673人。全村有劳动力886人,劳动力占全村总人口数的52%;女劳动力365人,女劳动力占全村劳动力人数的41%。全村共有党员21名,其中女党员4名。耕地面积750亩,适合耕种水稻、玉米、油菜、晚番茄、果树等农作物。村人均纯收入3758元。 班竹村是一个四季分明,地理环境非常适合人居住的好去处。便利的交通、充沛的水源对于企业的引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保证区“万村千乡”网页工程的顺利开展,我村正在进一步和电信部门沟通,争取尽快把我村的网络开通。确保为远教、基层党建等一系列工作提供更多的渠道和较好的条件。 班竹村人始终坚持“团结、务实、创新、拼搏”的“班竹人精神”,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诚信、服务为宗旨,以全新的开放姿态打造优良的投资环境,迎接四海宾朋前来投资发展! --人口总数:1673人 农业人口:1666人 非农业人口:7人 --行政区面积:98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45.6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油菜 名特产品:“大棚蔬菜” 办公所在地:沙文镇镇政府北面 |
凉水村 |
凉水村位于沙文镇中心地带,距镇政府一公里,320国道、贵遵高等级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自然条件较好。全村辖7个村民组,有农户499户,总人口1763 人(其中男人口886人,女人口877人),劳动力698人,有耕地48.22公顷(其中稻田31.33公顷,旱地16.89公顷),有林地800余亩,人均纯收入3860元。村党支部共有正式党员31名,预备党员1名,党员发展对象3名。 --人口总数:1763人 农业人口:1725人 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58.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8.2亩 --主要民族成分: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4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运输业 名特产品:蔬菜 办公所在地:沙文镇中心地带 |
沙文村 |
沙文村位于沙文镇中心,210国道从村中窜过,辖8个村民组,总户数603户,全村总人口3296人,全村耕地385亩,林地1500亩,农村经济总收入7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50元。 --人口总数:3296人 农业人口:3226人 非农业人口:70人 --行政区面积:1.3406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85.0亩 --主要民族成分: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75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运输业 名特产品:辣鸡粉 办公所在地:沙文镇中心 |
四方坡村 |
四方坡村位于沙文镇政府南面。黔川、贵遵高速横贯全村。村辖区内有砖厂、矿粉厂、锅炉厂、众森木胶板厂、南鑫木门厂及西南最大的50万变电站。全村509户、1049人,有劳动力758人,3个村民组。耕地面积10公顷,其中稻田1.8公顷,主要种植蔬菜。现人均纯收入为3000元。 --人口总数:1049人 农业人口:758人 非农业人口:291人 --行政区面积:13.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0亩 --主要民族成分: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9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蔬菜 名特产品:蔬菜 办公所在地:沙文镇政府南面 |
吊堡村 |
吊堡村位于沙文镇的南大门,210国道纵穿村而过。村辖8个村民组,7个自然村寨,农业人口3069人,耕地面积90.2公顷,其中稻田46.38公顷,旱地40.89公顷。 吊堡村现有党员37名, 近年来,我们依托区位的优势,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投资兴建新兴节能厂,预制板厂等一大批企业。现有中学1所,幼稚园1所,义务教育入学率和毕业率均为100%。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和民间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境内建有篮球场5个,田径场2个,乒乓球桌2套,。为人民群众休闲锻炼提供了优越条件,同时也营造了全民健身的氛围; 近年来,吊堡村支部、村委会高度重视投资环境建设。在硬件建设上,大力争取市区有关部门的支持,积极开展文明城镇创建,广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在软件建设上,进一步强化村民尊商、重商、亲商意识。通过全方位努力工作,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实 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增长。 随着城镇规模日益壮大,吊堡村将努力形成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和地方特色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格局,不断增强村级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村民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提升整体形象,逐步把吊堡村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实力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乡村。 --人口总数:3089人 农业人口:3069人 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108.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0.2亩 --主要民族成分: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2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香葱”,“苗圃” 办公所在地:沙文镇的南大门 |
对门山村 |
对门山位于沙文镇政府东北面,离镇政府四点五公里,蒙柳公路横穿全村境内,有从沙子哨直开到村中巴车二辆,交通便利。全村187户807人,农业人口782人,非农业人口25人,土地总面积7667.7亩,其中耕地2221.5亩,园地66亩,林地3940.35亩,主要民族是汉族,全村有四个自然村寨,五个村民组(对一组、对二组、团坡组、小甫组、长冲组),山塘一口,水库一个,提灌站一个,畜水25万立方米,为农业灌溉打下良好基础,生态环境良好,主要经济产业是无公害蔬菜种植,近年来晚番茄远销省内外各地。 --人口总数:807人 农业人口:782人 非农业人口:25人 --行政区面积:5.111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21.5亩 --主要民族成分: 发展口号: --所辖村: 生产总值:34.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晚番茄 名特产品:晚番茄 办公所在地:沙文镇政府东北面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