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拉布依族乡是白云区两个布依族乡之一。乡政府所在地位置距贵州省省会城市贵阳市北郊14公里,距贵阳市行政中心(金阳新区)18公里,距白云区行政中心16公里。全乡总地域面积34.5平方千米,辖7个行政村,31个村民组。是一个布依族相对集居的乡镇。2010年末,全乡常住农业人口7756人,2256户。其中布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2%。
都拉布依族乡地势东南偏高,东北低。发源于本乡黑石头村的都拉河流,从上而下贯穿黑石头、都溪、奔土、都拉、上水村。在上水村下水大寨组与牛场布依族乡流下的沙老河交汇,并流向乌当水田镇与贵阳市南明河合龙乌江水系。
都拉布依族乡境内交通便捷。川黔铁路穿乡而过。贵州铝厂铁道专用线、中国南车集团贵阳车辆厂铁道专用线在都拉营客货站出口。贵阳东北绕城高速公路、信邦大道、新都路、龙凤路、龙阿路、三江路、省道130、县道146、148等公路纵横全乡。贵阳至新场市区公交车、贵阳55路郊区车、白云7路、15路、16路农村公共客车经乡境循环往返。
境内以原国营中型企业“中国南车集团贵阳车辆工厂”、“贵州省牛羊肉类加工厂”为依托。“贵州大自然科技有限公司”、“贵州汇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信邦远东制药有限公司”、“贵州福星机械工业有限公司”、“贵州白云特种水泥厂”、“贵州美工玻璃有限公司”、“贵州大道水泥有限公司”、“贵州克瑞克新型节能保温材料有限公司”、“贵州顺金矿业有限公司”、“贵州民和物流配送有限公司”等20余家民营规模企业相继入驻,奠定了都拉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石。
境内有都拉明清古营盘遗址,有“UFO”中国三大科学不解之谜,都溪林场“空中怪车”现象遗址。有“下水大佛”。有长坡岭森林公园,为都拉乡村休闲旅游创造得天独厚条件。有“荣华庄园”、“躬耕人家”、“瑞隆庄园”、“布郎湾”,“泰和园”、“阳光酒楼”、“贵阳白云康乐渡假村”等一批条件过硬、设施齐全,风味独特,服务优质的餐厅旅馆,为休闲渡假游客提供高品味情趣。
截止2011年三季度以来,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96万元,其中国税317万,地税679万,完成年目标任务的65.7%。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7.9亿元,完成三季度的94.1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8%。经济实力不断巩固增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度提高改善。治安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2007年获0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文明村镇”荣誉称号。2008年获0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34.5平方公里 | 520113200 | 550014 | 0851 | 查看 都拉布依族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都拉村 | ·白云区学校名录·白云区特产热点·白云区政务网·贵阳品牌网· | 0 |
---- |
查看 都拉村谷歌卫星地图 |
小河村 | ·白云区学校名录·白云区特产热点·白云区政务网·贵阳品牌网· | 0 |
---- |
查看 小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
奔土村 | ·白云区学校名录·白云区特产热点·白云区政务网·贵阳品牌网· | 0 |
---- |
查看 奔土村谷歌卫星地图 |
都溪村 | ·白云区学校名录·白云区特产热点·白云区政务网·贵阳品牌网· | 0 |
---- |
查看 都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
黑石头村 | ·白云区学校名录·白云区特产热点·白云区政务网·贵阳品牌网· | 0 |
---- |
查看 黑石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上水村 | ·白云区学校名录·白云区特产热点·白云区政务网·贵阳品牌网· | 0 |
---- |
查看 上水村谷歌卫星地图 |
冷水村 | ·白云区学校名录·白云区特产热点·白云区政务网·贵阳品牌网· | 0 |
---- |
查看 冷水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艳山红镇 |
艳山红镇位于贵阳市白云区西南部,地处白云区经济开发区中心地带,距贵阳市中心仅13公里,总面积为42.88平方千米,辖11个行政村:尖坡村、刘庄村、高山村、艳山红村、大山洞村、曹官村、程关村、鸡场村、白云村、尖山村、摆拢村,2个居委会,56个村民组,总耕地面积165公顷。现有总户数7308户,总人口20667人,其中农业人口14860人,非农业人口5807人。 艳山红镇是白云区流动人口聚集的重点地段,流动人口约60000人。艳山红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紧邻金阳新区、南湖新区、高新区,有210国道、贵遵高等级公路、贵阳东北绕城环线、川黔铁路、金苏大道穿境而过。境内有金大路、白沙路、粑修公路、同心路、云峰大道等区级道路和两条铁路专用线及编组站。程控电话网络覆盖全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8%。艳山红集镇位于区西南部,南靠金阳新区,距新区中心约1.5公里,总占地44.5公顷(0.445平方千米),具有极佳的区位优势,是一个自然环境优美、无污染的居住开发区,附着金阳新区、南湖新区建设的快速推进,艳山红镇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随着金阳新区、南湖新区的建立,艳山红镇将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加大力度实施投资拉动和工业强镇战略,加快集镇建设步伐,推进新型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将艳山红镇建设成为人流、物流的聚集地,集行政、商贸、居住、休闲、文化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型的新乡镇。 2010年艳山红镇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62026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9260万元;完成农业总产值7277万元。 从“精、特、优”方面抓好结构调整工作,继续巩固和服务好无公害蔬菜、慈菇、花菜、折耳根、苗木等基地。同时结合全镇实际,今年结构调整主要抓好养殖业、食用菌种植、农家乐、香葱种植的发展。 人口总数:20667人 农业人口:14860人 非农业人口:5807人 行政区面积:42.88平方千米 耕地面积:165.0亩 生产总值:62026.0万元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仡佬 发展口号:加速发展 加快转型 热情跨越 主要经济产业:铝材,肉牛,食用菌,香葱,花菜,苗木 名特产品:铝材 办公所在地:贵阳市白云区龙井路289号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风景秀丽 特色美食:丝娃娃,豆腐果 资源:旅游资源 |
麦架镇 |
白云区麦架镇位于贵阳市西北部,地处白云经济开发区中心地带,距贵阳市市级中心(金阳新区)8公里,距白云区政府所在地4公里。东邻沙文、南接艳山、西连朱昌、北抵修文。 麦架镇地貌以平缓丘陵和平地为主,平均海拔1300米左右,相对高差480米。地域河流属长江流域,主要有白云母亲河——麦架河穿境而过。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温和型,兼有高原性和季风性气候特点,常年平均气温14℃ 左右,极端最高气温33℃,极端最低气温-4℃,无霜期260天左右,平均年降雨量1500-1700毫米,日照时数为1350小时,相对温度大于77%。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署,雨量充沛。 全镇总面积42平方千米,辖麦架、小桥、新村、高坡、马堰、下堰、青山、果园、摆茅9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55个村民小组,8个居民小组。全镇总户数为8205户,总人口32295人,其中农业人口15927人,非农业人口16368人,城镇化率51%。。 近年来,麦架镇按照“工业强镇、城镇活镇、科教兴镇、生态立镇、富民和谐”和“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的发展思路,先后建成了景宏工业园和贵阳(国际)新材料工业园,两个工业园区面积达233公顷,入驻企业183家,有全国知名贵阳娃哈哈有限公司、贵州塑力电缆、贵州三占钎具集团等企业。2010年,规模工业总产值达18.6亿元。良好的投资环境引来贵州师范大学白云校区、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入驻,极大推进了麦架城镇的发展,城镇居住商贸综合区面积已达0.75平方公里。 麦架镇区位优势明显,境内交通便捷,社会服务机构健全,集镇功能完善,是国家建设部、全国发改委等六部委命名的国家级重点建设城镇。2004年在全省32个重点集镇综合考核中排名第一,2006年荣获全国示范集镇称号,2010荣获全省“十大魅力乡镇”称号。 |
沙文镇 |
沙文镇是白云区五个乡(镇)之一,位于白云区东北部,“沙文”得名历史较长,明朝时期有驻军在此,就有了沙子哨这个称谓,明清时(政府所在地仍为此名)属贵阳府麦西里所辖。1914年贵阳撤府建县,以沙子哨为中心建立北一区,辖白云全境。1930年改为第八区,之后,1937年第八、九区合并成立新三区,区公所仍驻沙子哨,对外称沙文。解放后,1951年白云划归贵筑县,改称第六区或沙文区,区公所仍设在沙子哨。1958年,贵筑县划分为花溪、乌当两个区,第六区归乌当;同年,成立沙文公社,辖白云全镇;1961年,沙文公社分为沙文、牛场、白云、麦架四个小公社,1962年沙文、牛场合并为沙文公社,归乌当区管辖。1973年恢复白云区,沙文公社划归白云区。1984年撤社建乡,沙文公社分为沙文、牛场两个乡,沙文乡政府驻沙子哨。2002年撤乡建镇,成立白云区沙文镇。 沙文镇总面积76平方千米,辖16个行政村(其中有2个少数民族村)、1个居委会,全镇5721户、23231人,其中农业人口19342人,是白云区地域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乡镇。 一、突出的区位优势 沙文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沙子哨距区行政中心仅7公里,距市级行政中心11公里,贵阳市中心21公里,贵阳市1997年未带县以前,素有林城北大门、旱码头的美誉;东邻牛场布依族乡和都拉布依族乡,西接麦架镇、沙子哨农场、南连艳山红镇、贵州铝厂,北抵修文县扎佐镇、龙场镇。 贵遵高等级公路、210国道由南向北贯穿全镇,贵阳东北绕城高速路及正在建设中的沪瑞、西南绕城高速公路交汇于境内,设有进出口--沙文站,呈东接上海,南下广东、广西,西联云南,北上四川、重庆的交通格局;同时镇内县乡公路、乡村公路交织成网,路网纵横,四通八达,并建有白云区第一个乡级客车站--沙文客车站;得天独厚的地理、交通优势,正催生着沙文成为白云、贵阳乃至全省的物流中心、物资集散地。 二、悠久的历史文化 沙文镇的历史文化丰富,有红军二过沙文并战斗的遗址,红二、六军团过沙文的故事,也有700多年历史的宝峰寺遗址;有100多年历史的吊堡(高寨)白杨凹花灯戏和花夹龙灯;有百余年历史的金山寺香火正旺,每年三次的观音庙会热闹非凡…… 少数民族文化丰富,苏庄布依族“三月桃花歌会”,已举办多届,在省内有一定的影响;金甲村苗族民间文化活动活跃,苗族文化传统得以发扬,金甲村苗族刺绣及苗族山歌、舞蹈在区内有一定知名度。 三、丰富的自然及旅游资源 沙文镇地貌以丘陵为主,平均海拔1350米,相对高差约400米;气候属亚热带高原型季风性兼有湿润气侯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常年平均气温13.9℃,极端最高气温39℃,最低-5℃,年平均日照时数约1144小时,无霜期约265天,年降雨量1191.5毫米以上,相对湿度77%左右。矿产资源丰富;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铝、煤、铁、石灰石等,储量大、品质优、易开采。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沙田水库、罗格当水库相邻的猴子洞、天生桥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全镇森林面积达42086亩,森林覆盖率达36.9%。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沙文镇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制定出台有关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产、供、加、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以扁山村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为依托,建设贵遵路、210国道线的蔬菜产业带,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扩大晚番茄、香葱等种植规模,晚番茄种植3000亩,香葱种植1000亩。充分发挥基地市场的作用,引导对门山、范家院、蒙台、新寨等村逐步向蔬菜专业村发展,为发展乡村观光农业休闲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沙文镇利用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按照“用足生态牌,打响休闲游,推出黄金点”的思路,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大众参与”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将旅游业的发展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统筹运作,在农业产业调整已初具规模的基础上,促进乡村休闲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大力促进旅游开发,在提高沙文知名度上做文章。一是在苏庄、干田一线利用良好的民族文化资源发展“布依农家乐”为主的休闲旅游饮食文化;二是以5000亩大仙桃结合沙田水库开发、宝峰寺的重建,及金山寺庙会文化,发展宗教文化及生态休闲观光游,该项目已于2006年启动;三是引进企业在新寨天生桥猴子洞发展乡村休闲游,并带动周边村“农家乐”的发展,现该项目已立项,2007年内将启动;四是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班竹、对门山村共同发展十里长冲自然风光游,王家院基本农田保护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游。 四、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沙文镇2006年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150万元;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191058万元,乡镇企业营业收入205090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52093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228万元;完成第三产业总产值395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616万元;完成农业总产值85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48元。 沙文镇于80年代中期就开始发展乡镇企业,由此奠定了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经过多年的努力,镇内聚集了凯诺斯(中国)铝酸盐技术有限公司贵阳第一分公司、富山实业有限公司、贵阳长乐钢铁有限公司、贵阳第二玻璃厂、白沙水泥厂、白云磨料厂等规模企业,为全镇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境内现有乡镇企业80余家,其中规模企业11家,形成了磨料、建材、水泥等支柱产业。 沙文镇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镇内基础设施较完善:一是白云区10万吨水厂引入沿途各村、驻镇企业,且正常供水,为生产生活用水提供有力保障;二是电力设施:有500KV超高压变电站一座,110KV变电站一座,35KV变电站一座,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用电支持;三是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交通十分便利,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便利的交通基础;四是2006年实现了网络宽带接入集镇,为经济社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条件。 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06年合作医疗参保率为96.53%;大力实施计划生育“三大工程”,人口自然增长率在6.29‰以内;全镇共有中、小学校共12所;沙文小学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获市级“五好学校”称号;社会稳定、治安状况良好。近年来,沙文村获“全省交通安全文明村寨”,凉水村获全国精神文明委授予的“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先进工作单位”及全省“文明村镇”、该村党支部书记许修云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镇政府获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授予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乡镇”等近60个荣誉称号。 在新世纪的征程中,沙文镇党委、政府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揽工作全局,按照“环境立镇、工业强镇、三产活镇、调整富民”的发展思路,以历史、民间文化底蕴提升城镇品位,借地理、区位、交通、集镇建设优势,以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努力开创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局面,把沙文建成一个经济发达、市场繁荣、社会稳定、城乡文明、环境优美的物资集散中心,一个殷实和谐、文明靓丽的新沙文。我们也诚邀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共绘沙文宏伟蓝图,共创沙文发展大计。 |
都拉布依族乡 |
都拉布依族乡是白云区两个布依族乡之一。乡政府所在地位置距贵州省省会城市贵阳市北郊14公里,距贵阳市行政中心(金阳新区)18公里,距白云区行政中心16公里。全乡总地域面积34.5平方千米,辖7个行政村,31个村民组。是一个布依族相对集居的乡镇。2010年末,全乡常住农业人口7756人,2256户。其中布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2%。 都拉布依族乡地势东南偏高,东北低。发源于本乡黑石头村的都拉河流,从上而下贯穿黑石头、都溪、奔土、都拉、上水村。在上水村下水大寨组与牛场布依族乡流下的沙老河交汇,并流向乌当水田镇与贵阳市南明河合龙乌江水系。 都拉布依族乡境内交通便捷。川黔铁路穿乡而过。贵州铝厂铁道专用线、中国南车集团贵阳车辆厂铁道专用线在都拉营客货站出口。贵阳东北绕城高速公路、信邦大道、新都路、龙凤路、龙阿路、三江路、省道130、县道146、148等公路纵横全乡。贵阳至新场市区公交车、贵阳55路郊区车、白云7路、15路、16路农村公共客车经乡境循环往返。 境内以原国营中型企业“中国南车集团贵阳车辆工厂”、“贵州省牛羊肉类加工厂”为依托。“贵州大自然科技有限公司”、“贵州汇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信邦远东制药有限公司”、“贵州福星机械工业有限公司”、“贵州白云特种水泥厂”、“贵州美工玻璃有限公司”、“贵州大道水泥有限公司”、“贵州克瑞克新型节能保温材料有限公司”、“贵州顺金矿业有限公司”、“贵州民和物流配送有限公司”等20余家民营规模企业相继入驻,奠定了都拉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石。 境内有都拉明清古营盘遗址,有“UFO”中国三大科学不解之谜,都溪林场“空中怪车”现象遗址。有“下水大佛”。有长坡岭森林公园,为都拉乡村休闲旅游创造得天独厚条件。有“荣华庄园”、“躬耕人家”、“瑞隆庄园”、“布郎湾”,“泰和园”、“阳光酒楼”、“贵阳白云康乐渡假村”等一批条件过硬、设施齐全,风味独特,服务优质的餐厅旅馆,为休闲渡假游客提供高品味情趣。 截止2011年三季度以来,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96万元,其中国税317万,地税679万,完成年目标任务的65.7%。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7.9亿元,完成三季度的94.1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8%。经济实力不断巩固增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度提高改善。治安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2007年获0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文明村镇”荣誉称号。2008年获0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
牛场布依族乡 |
牛场布依族乡地处贵阳市北郊,白云区东北部,北邻修文县扎佐镇,东抵乌当区水田镇,南接本区都拉乡,西面与沙文镇接壤。乡党委所在地牛场村距市行政中心金阳新区20公里,距区行政中心所在地南湖新区17公里。全乡辖13个行政村,67个村民组,有农户2733户,11525人。乡内主要居住着汉、布依、苗、彝等民族,有少数民族人口3688人,占总人口的32%,其中,布依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0%。国土总面积为66.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为11303亩,其中,水田6600亩,旱地4703亩;林地面积为59923.95亩,森林覆盖率为61.48%。 乡内主要矿产资源有铝土矿、赤铁矿、煤、硫铁矿、大理石、粘土矿、硅矿等。全乡有学校12所,医院2所,驻乡单位主要有贵州省物资储备局一五八处,白云大理石厂等。 全乡经济以农业为主,二、三产业为辅。近年来,牛场乡党委、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西部大开发,建设大贵阳,金阳建新区,建设生态白云等发展机遇,紧密结合乡情实际,狠抓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实施异地办厂战略。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努力推进小集镇建设,全乡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通车里程79.8公里,每平方公里通车里程为1.2公里。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于2002年实现了省级小康乡标准。近几年,先后在异地引进建成了贵阳大鸿实业公司、恒达信电工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在乡域内重点引进了仙农食品有限公司,贵州云雾雪莲果开发有限公司,白云春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和种植示范企业,2006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65元。在乡内初步建成了二元(三元)杂交猪养殖基地、经果林种植基地、无公害特色蔬菜种植基地,全面完成了集镇建设“五个一”工程;完成了阴牛公路、龙阿公路、牛尖公路、环乡公路硬化,实现了自来水、电、客车、广播、有线电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网络七项村村通。 |
红云社区服务中心 |
白云区红云社区服务中心于2012年3月30日挂牌成立,辖原艳山红街道办事处的红云、新星、蓝天居委会和原大山洞街道办事处的天林居委会等4个居委会及云晖居委会部分楼栋以及以上地域内的行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面积约2.54平方千米,总户数为10369户,人口约30033人,其中常住人口约26908人,流动人口约3125人。下辖1个居委会党总支部、3个居委会党支部、1个机关党支部、1个非公党支部,直管党员共有200人。内设党政工作部、社会事务部、城市管理服务部和群众工作部(综治工作中心)4个机构,建有居委会、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志愿者服务队等自治组织和群团组织。服务中心共有正式职工16人,临聘工作人员14人,各居委会工作人员共计34人。 |
大山洞社区服务中心 |
大山洞社区服务中心,地处白云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金阳新区2公里,辖大山洞、同心、建安、云晖4个居委会。面积3.2平方千米,总户数约14675户,人口约为41866人。服务中心位于白云区新育才路132号。辖区内有白云大厦、东方广场、温州商场等标志性建筑,有合力超市、苏宁电器、肯德基等白云龙头第三产业,有兴农中学等全省示范性民办中学,综合优势明显。 今年,大山洞社区服务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扎实开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成功地由原街道办事处转型成新型社区,新型社区围绕“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的四大功能,着力“搭造五个平台、建好五个厅”,即搭建服务平台、信息平台、居民自治平台、文化平台、活动平台;建好文化会客厅、居民议事厅、民情接待厅、道德教育厅、便民利民服务大厅,整合辖区资源,创新全方位立体化服务群众新模式,共同开创大山洞社区的美好未来。 |
艳山红社区服务中心 |
艳山红社区服务中心于2012年3月30日挂牌成立,是按照市委提出的“精简管理层级、实行区域化管理、优化整合资源、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思路,围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四大功能,变“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为“市—区—社区”三级管理,构建“一委一会一中心”的组织构架,围绕打造15分钟服务圈,实行扁平化管理的基层服务机构。社区服务中心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内设党政工作部、社会事务部、城市管理服务部和群众工作部4个机构,建立有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自治组织和群团组织。 社区辖中航、迎宾、长山、长宁等4个居委会以及以上地域内的行政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面积约3.4平方千米,总户数为7934户,人口20728人,其中常住人口约19330人,流动人口约1398人。辖区内有七冶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空工业标准件制造公司、紫色太阳餐饮有限公司、德克士快餐、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星力百货超市、白云五中、七中、白云九小、爱迪中英文幼儿园等机关企事业单位,环境优美,具有一定的区域优势。 为更好地为辖区群众服务,社区通过构建“一区四网、一网多格、一格多员”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实现社区管理和服务全覆盖。由此优化职能分配,整合资源,实现人员一体化管理、工作一体化进行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管理;让重心下沉,进一步扩展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和党员联系群众的平台,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源头治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区域化大党委有效整合辖区资源,多措并举科学、高效、快捷地为辖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让广大群众更加满意,辖区更加稳定、更加和谐、更加繁荣!中心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铝兴社区服务中心 |
白云区铝兴社区服务中心辖区总面积3.85平方公里,总户数8992户,总人口2.8万人。辖区居民大多为经过了两个“百年不遇”,效益大幅下滑、职工收入大幅降低的中铝贵州企业和已破产的贵阳耐火厂的职工家属。下岗职工多,贫困面大,流动人口多,重口人员多,少数民族群众多,居民情绪大怨气多,社会矛盾突出,维稳压力较大,辖区无成型小区,无规范物业管理,治安状况复杂,是典型的老旧的企业型社区。 为进一步巩固改制成果,切实履行好服务、凝聚、管理和稳定四大职能,2012年4月开始,铝兴社区努力创新、先行先试,实施扁平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积极探索适应服务管理需要的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初步摸索出了一套小投入、大成效,小网格、大服务的具有自身特色的铝兴社区社会管理新模式——“全天候”网格化星级服务。通过划分网格,建立机制体制,打造一支“全科医生”、“网格总理”式的全天候服务群众的网格团队;在每个网格配置一名网格社工和一名网格警员,推行“一格两员、一员十岗”的工作模式和“1+N”服务协作模式,组成以社区服务中心为后盾的“1+X”网格服务团队;建立星级服务标准,规范工作程序,要求网格社工必须与网格内的居民建立深厚的感情,熟知本网格内的居民及居民事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达到“七清七掌握”标准;并使社区和警务资源高效整合,建成“事事帮您民生服务110”指挥中心,打造“全天候”24小时便捷优质服务窗口。 现在,社区居民基本上所有事务的办理和信息的收集反馈都可通过网格社工实现。社区服务中心的功能通过网格社工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实现了让“每个楼栋、每个单元都有人关注,每个家庭都有人关心,涉及居民的每项工作都得到实实在在的落实,工作大提升”的服务目标。达到了“居民的需求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发现,事情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掌控和化解”的服务成效。充分得到居民的首肯,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居民的认同感和参与度明显提高,社区的凝聚力明显增强,有效的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2012年6月,中央综治委选点组的领导调研后评价: “铝兴社区‘全天候’网格化星级服务是可以广泛学习推广和复制的经验。” |
白沙关社区服务中心 |
龚家寨街道办事处是贵阳市白云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位于南湖行政中心的东面,距白云区行政中心2.7公里,辖区总面积7.5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驻辖区企业有有中铝贵州分公司、贵州铝厂、贵阳耐火材料厂、贵铝工贸公司、有色二十三冶。办事处辖9个社区居委会,有机关干部职工60多人,社区工作者99人。龚家寨街道党工委下属14个党支部,其中1个机关支部,1个工商联支部,3个企业支部,9个社区支部,共有党员245名。 龚家寨街道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强社区硬件建设为先导,以抓好组织建设为龙头,以“一个深化、两个加大、三个推进”为措施,以“一个加强”为保障,即:深化厂地联动,共建美好家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街道经济;加大社区建设力度,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形象;推进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文化建设,提高全民素质;加强党的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06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78万元, 同比增长45.39%; 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内资10431万元,为年任务的119.09%;完成外资50万美元,为年任务的74.63%。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今年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725万元,为年计划的98.38%,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24个,实际到位资金2104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入1000万元以上项目7个,呈现了可喜的局面。我办已连续四年在区的年终目标考核中荣获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近年来,龚家寨街道办事处大力推进“厂地联动,共驻共建”战略,充分发挥“厂地联席会”、“社区共建工作指导委员会”、“综治维稳中心”三个共建协调机制的作用。协调贵州铝厂出资6000多万元改造了辖区道路、水、电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使辖区面貌有了较大的变化。以创“三优精品社区”和构建和谐社区为抓手,全面拓展社区建设,投资了80多万元修建了便民服务(民愿接待)中心,还修建了龚中和铝兴两个休闲小广场。2006年,下属9个社区居委会中有8个分别荣获贵阳市文明示范社区和文明社区称号。人口和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劳动和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科技创先、经济普查、征兵、双拥等社会各项工作均取得可喜成绩。 通过办事处和9个社区的共同努力,我办被授予“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贵阳市建设和谐社区示范街道”,“贵阳市禁毒五创工作先进单位”,“贵阳市平安街道”, 先进基层党组织、社区党建示范点等先进称号。8个社区分别被评为全市“文明社区”和“平安社区”,其中,白沙关社区还被评为“贵阳市文明示范社区”、“创建三优精品社区先进单位”。 2004年、2006年办事处两次被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授予“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称号。2007年办事处社会事务办被市委组织部确定为创建“五好”基层站点试点单位,白沙关社区被列为贵阳市“四进社区”试点单位。 |
都新社区服务中心 |
都新社区服务中心位于贵阳市北郊17公里,距离区政府所在地16公里处的都拉营(车辆厂)康宁路。辖广场、花园、铁路三个居委会,于2012年12月31日挂牌成立,辖区总面积为4.5平方千米,共有4195户、9611人(常住人口9011人、流动人口600人)。辖区有中国南车集团南方汇通股份有限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教育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育馆、公园等生活服务设施齐全,辖区内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社区自成立以来,紧紧围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四大功能,建立了社区党委、社区服务中心、居民议事会为主体的“一委一会一中心”组织构架,实现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区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为使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更加深入开展,给辖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社区严格按照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设置一厅四部。即便民服务大厅、党政工作部、社会事务部、城市管理部、群众工作部;建立了12319公共服务平台,社区服务中心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为主,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社区服务理念,在大厅共设立了6个便民服务窗口,其中有综合服务窗口四个,1个首问服务台和1个便民移动服务台。同时推行“首问负责制度”、“服务承诺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大厅代办制度”等服务模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目前社区各工作部门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党政工作部主要负责社区行政、党建、党员管理、绩效考核等工作。社会事务部主要负责低保、劳动保障、就业、计划生育服务、流动人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城市管理部主要负责城市环境卫生、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工作。群众工作部主要负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稳等方面涉及的工作。便民服务大厅各服务窗口的办理事项有:综合窗口1,负责办理党组织关系接转、党员和志愿者管理服务、党建工作咨询等事项;综合窗口2,负责代办《就(失)业证》、就业困难人员认定、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老年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集体企业养老保险,求职登记办理、职业技能培训登记,就业推荐,公益性岗位申请等事项;综合窗口3,负责办理《老年人优待证》, 代办城市低保、临时困难救助、医疗救助,低收入家庭认证、贫困残疾家庭认定、高龄老人长寿补贴登记、贫困老年家庭认定,残疾人技能培训登记等事项;综合窗口4,负责办理《生殖保健服务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代办《计划内二孩生育证》等事项,便民移动服务窗口5,负责方便办理辖区群众移动电话缴费充值、宽带报装业务等便民服务事项。首问服务窗口6,负责受理投诉、建议、咨询、受理等事项; 社区服务电话:4473712 便民服务大厅地址:都拉营(车辆厂)康宁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