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贵阳 >> 白云区 >> 牛场布依族乡 >> 祁山村

祁山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祁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祁山村简介

  祁山村位于牛场布依族乡中部,北接落刀,小山两村,东邻大林村,南连红锦,石龙两村,西抵黄官村。村委会驻地祁山,距乡政府 所在地牛场6公里,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5人自然村寨,197户总人口781人。境内居住着布依和汉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2.8%。
  境内宜林荒山和煤炭资源极为丰富,全村土地总面积4.5平方化公里,耕地面积53公顷,其中水田30.7公顷,旱地22.3公顷。林地129公顷,宜林荒山334公顷,煤炭储量大,开采条件好,现已发荒山荒坡350亩。
  全村现有提灌站2座,山塘1口堰坎2处渠1800米,有效灌溉面积40公顷,农副产品工及个体工商户15户,有小学1所,卫生室1个,家用电器全村普及,人畜饮水工程基本配套。建起了集政治经济科技为一体的活动中心。
  粮食,蔬菜和经济林木植业,生猪,家禽养殖业是祁山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人口总数:789人 农业人口:778人 非农业人口:11人
  --行政区面积:4.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9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创生态农业村
  --所辖村:“祁山组”,“长田组”,“上一组”,“上二组”,“马场沟组 生产总值:40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经济林木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布依糯米酒”,“玉米酒”,“腊肉”,“洋芋片”,“二块粑” 办公所在地:祁山村祁山组
  --自然条件: 资源:煤矿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113201 550014 -- 查看 祁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祁山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祁山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大山村

  大山村属牛场布依族乡管辖的一个行政村,东与牛场乡兴家田村田比邻,南接乌当区水田镇安多村上坝村,西与蓬莱村,北与牛场村接壤。村委会驻地大山距乡政府约1.2公里,全村总面积5.6平方公里,有四个自然村寨,四个村民小组(大山、大土、云岩、阿所田)总户数236户,总人口833人,耕地面积569亩,其中田198亩,土371亩。森林面积1450亩,荒坡5000多亩,现已开发利用1300多亩,其中桃、李、梨果树500余亩,茶叶400余亩,杨梅400余亩,大山村群团组织健全,班子运转正常。   贵阳市北郊水库坐落于大山村,境内有云雾山铝凡土矿,铁矿,煤矿等,是牛场乡矿产最为丰富的一个村,大山村全村饮一个水源,水源点坐落于大山河,全靠抽水,因2006年修建时资金有限,购买的管子质量较差一些,又加之2008年春的凝冻天气,多少管子被冻坏,提水上高位水池的主管也被冻坏不能上水了,现抽饮用水均用农灌管道抽水,一是不便操作,二是水源不卫生。以上原因造成我全村人民吃水困难。阿所田组又因修建北郊水库后,一是畜水阻断本组村民的出行,对生产、生活带来影响,二是六年前该组村寨发现地质乳动性滑坡现象,使村民居无定所,无法安居乐业,经区、乡、村多次反应,贵阳市人民政府责成市供水总公司,同意在2010年内将阿所田组48户,云岩未搬迁的16户,共计64户人家整体搬迁到牛场乡小坝山来。   在上级政府和市、区国土局的支持下,同意将大山村列入土地治理项目,整治土地达800余亩,该项目将在今冬明春修建完成,此项目建成后,将对大山村的生产环境带来极大的便利,另外,涉及大山村急需办理的基础设施,一是要更新在2008年春凝冻灾害中冻坏的600余米抽水主管道。二是在小龙坡自流水源点修建120立方米畜水池,安装2寸1850米的管道碰接在原水主管上,减少抽水电费,有效减轻村民的水费。三是对大山畜水山塘和大土畜水山塘进行维修,确保灌溉两组农田。四是修通大山至阿所田组道路,使我全村四个组道路互通。修通大山至云雾山公路的道路。为有利益开发大山村大坡一带的荒山荒坡奠定基础。   产业发展主要以种养殖为主,从耕地上做文章,从荒山上找出路,发动群众种蔬菜,晚蕃茄各辣椒。计划在大山、大土一带规划出一片土地,修建100个塑料大棚,发动村民种植食用菌,草莓,及大棚蔬菜,计划利用大山村的荒山荒坡为载体,引进外地老板发展种植立体农业,带动村民共同发展增加收入。 养殖业方面,依托现有的4个规模养猪场,一个养鸡场为示范,推动全村养殖业的发展。      --人口总数:833人 农业人口:797人 非农业人口:40人   --行政区面积:4.5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6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盘活土地资源,调整产业结构   --所辖村:“大山组” ,“ 大土组”,“阿所田组”,“云岩组” 生产总值:4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商品猪” 办公所在地:牛场乡大山村民服务中心   --自然条件: 资源:铝凡土矿,铁矿,煤矿等   

阿所村

  阿所村位于牛场布依族乡东南部,全村辖6个村民组,5个自然村寨,198户,总人口872人,全村国土面积7500亩。境内居住着布依族、汉族、苗族、彝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6%。境内有沙文至牛场、都拉至牛场两条公路,川黔铁路从村穿过,交通十分便利。林业和沙石资源丰富,其中林地1725亩,荒山荒坡5775亩。全村耕地面积885亩,其中水田300亩,旱地585亩,耕作条件较好,在种植方面除传统农业种植外,还种植食用菌、草莓、西瓜等经济作物。其中:食用菌200万袋,科技草梅80个大棚(35亩),共带动农户参与150余户。   从2009年以来在招商引资方面,全村引进煤碳转运场、保温材料厂、拌和场各一个。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040元,近年来,村党支部狠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村现有党员20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6名,35岁以下党员6名,占党员总数的30%。村级后备干部4名,村两委带领村民积极开展“文明村寨”、“卫生村寨”创建活动,改变村容村貌,不断丰富民族民间文化,努力提高村民文明意识,取得了显著效果。全村中、小学入学率达100%,辍学率为0。2003年被区评为“卫生文明村寨”、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卫生文明村寨”、2005年被区评为“远程教育工作”先进村、2006年被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单位”、2008年被省委、市委、区委命名为“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      --人口总数:872人 农业人口:839人 非农业人口:33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8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走生态富裕之路、创平安和谐家园   --所辖村:“沙坡组”,“大寨组”,“小寨组”,“长冲组” 生产总值:8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粮食”,“蔬菜”,“食用菌”,“草莓”,“西瓜” 名特产品:“食用菌”,“草莓”,“西瓜” 办公所在地:阿所村社区服务中心   

蓬莱村

  蓬莱村是牛场布依族乡13个行政村之一,是乡政府通往贵阳和区政府的必须之路,距区政府15公里、乡政府1公里,殷牛公路和渝黔铁路穿村而过,蓬莱火车站就位于蓬莱村境内,交通十分便利;沙文至牛场和三江至牛场的输电线路均从蓬莱村地界穿过,并在蓬莱村设置开闭所;电视、电话、通信等网络均已开通;市北郊水库与蓬莱村东部接壤,牛角田、平山两座水库的灌溉沟渠均已修通蓬莱村,保障了境内的农业灌溉用水,3个自然村寨使用深井提水进行供给。全村现有人口356户1555人,设五个村民小组。村内居住着布依、汉、彝、苗等4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7%。国土面积为5.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207亩,林地面积975亩,水田面积693亩,旱地面积515亩,荒山面积7245亩。   几年来,蓬莱村的组织建设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是区、乡公认的具有战斗力的村级组织,获得了区、乡有关部门的“优秀党支部”等称号,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党员干部教育、村民服务中心管理、村务、财务、计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合作医疗等各项工作均走在全乡前列。目前“村支两委”刚刚实施完换届选举,组建了新的“两委”班子,新的“两委”班子均表示坚决团结在一起,高举发展的大旗,在上一届“两委”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蓬莱建设成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产业结构相对合理、人居环境上档次的全乡一流的新农村示范村。      --人口总数:1555人 农业人口:1490人 非农业人口:67人   --行政区面积:5.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07.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苗族”,“彝” 发展口号:全力打造一流的黔中社会主义新农村   --所辖村:“蓬莱一组”,“蓬莱二组”,“大坝组”,“平山组” 生产总值:80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辣椒”,“杨梅”,“茶叶” 名特产品:“辣椒”,“杨梅”,“茶叶” 办公所在地:蓬莱村农业展示园旁   --自然条件: 资源:贵州省农业展示园   

牛场村

  牛场村位于牛场布依族乡西南部,北接红锦村,东邻兴家田、大林村、南连蓬莱村,西邻沙文乡接界。村委会驻地在牛场街上,是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是牛场布依族乡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距区人民政府18公里,川黔铁路穿村而过,牛阿、牛尖、牛瓦三条公路从本村辖区跨越辐射全乡13个行政村,交通十分便利。   全村6个村民组,两个自然村寨,338户人家,总人口1501人,其中:非农137人,农业1364人。村内主要居住布依、苗族等1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4%。   全村土地面积为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42.5公顷。其中水田24.8公顷,旱地17.7公顷,林地135公顷,荒山荒坡640公顷,牛场河、大山河穿村而过。有牛角田小二型水库1座,电力提灌站3座。全村有效灌溉面积达100%。   1998年牛场小集镇建设全面启动。全村第三产业得到飞速发展,工商、运输、建筑等行业日益壮大,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有农贸市场1个、商业街3条,原来的牛场老街经改造已投入使用。全村共有工商户131户,主要从事百货、餐饮、服务、运输等行业。   辖区内有白云大理石厂,乡医院、白云民族中学、牛场中心完小、牛场幼儿园及驻村企业、单位。通讯电缆全村贯穿,现有电话238门,85%村民用上手机,家用电器普及、水、电、路等基本设施逐步完善。为加快农业产业进程,对农户土地进行流转、农田进行了整治,土地得到了合理的整合。2010年引进了一家聚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带动了全村经济的发展,2010年村人均收入达5200元。      --人口总数:1501人 农业人口:1364人 非农业人口:137人   --行政区面积: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37.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所辖村:“ 一组”,“二组”,“三组”,“四组”,牛角田组” 生产总值:667.16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食用菌” 办公所在地:牛场街上   --自然条件: 资源:“矿石”,“茶叶”   

红锦村

  红锦村位于牛场布依族乡中西部,北接黄官村、祁山村,东邻石龙村,南连牛场村、兴家田村,西抵沙文乡。村委会驻地红锦坡组,距乡政府所在地牛场2.5公里。   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268户,总人口:1184人;土地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7公顷,其中水田53.2公顷,旱地22.5公顷;林地105公顷,荒山荒坡440公顷。境内居住着布依、苗、彝、汉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7.3%。有川黔铁路。牛尖公路从村贯穿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当前红锦村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已建成“科技杨梅基地”1700余亩,组织农户发展辣椒、晚蕃茄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近400余亩,同时还发展“二元”商品猪的饲养,逐步增加农收入及集体经济收入。      --人口总数:1184人 农业人口:1170人 非农业人口:14人   --行政区面积:6.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35.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依托杨梅基地,发展生态农业   --所辖村:“红锦坡组”,“平寨组”,“二塝组”,“后坝组”,“管冲”等 生产总值:589.54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科技杨梅”,“农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科技杨梅”,“辣椒”,“二元交杂猪” 办公所在地:红锦村红锦坡组   --自然条件: 资源:“科技杨梅”,“辣椒”   

黄官村

  黄官村位于牛场乡西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全村总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70亩, 7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292户,1100人。已完成通水、通电、通公路、通电话、通广播等工程建设,黄官村现有党员21名,预备党员4名,村民人均收入4000元。今年种有科技辣椒152亩,晚番茄20亩,,绿化苗木达100亩共计20多个品种。目前我村在养殖业方面有种母猪200头,涉及农户100户。现目前我村有空地1100亩,可供开发温泉、休闲、度假、旅游等项目。      --人口总数:1100人 农业人口:1079人 非农业人口:21人   --行政区面积:5.8266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7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依托地热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纳炸坡组” 生产总值:7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养殖业”,“种植业”,“苗木种植业” 名特产品:“生猪养殖”,“晚番茄”,“苗木种植” 办公所在地:黄官村民服务中心   

落刀村

  落刀村位于白云区的西北部,距离县城大山洞30公里。距离210国道4公里,贵遵高速5公里。交通非常便利。   全村共有6个村民组,共268户,有人口1100余人,劳动力750人。总面积4.5平方公里。共有耕地1054亩,其中水田668亩,旱地386亩。经果林300余亩。荒山3000余亩,林地2000多亩,有水库一座。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我乡的重要种植村之一。   近年来,落刀村依托有利资源,大力发展种植业。引进了晚番茄、香葱、西瓜、辣椒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大大的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2006年修文县国森冶炼厂落户落刀村。2009年贵阳文友砂石厂也在本村开业,解决了落刀村110人的劳动就业问题。2010年,落刀村成立了农业种养殖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就意味着以后我们村的农业经济将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农民的利益也将大大的提升。 综上所述,落刀村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都非常好,很适合实施农业综合开发。      --人口总数:1250人 农业人口:1175人 非农业人口:75人   --行政区面积:4.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1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打造现代观光农业示范基地   --所辖村:“兴田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大松组” 生产总值:4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粮食蔬菜种植业”,“生猪家禽饲养业”,“砂石开采业”,“交通运输业” 名特产品:“蔬菜种植”,“生猪养殖”,“砂石开采” 办公所在地:落刀村民服务中心   

兴家田村

  兴家田村位于牛场布依族乡东北部,地处云雾山腹地。北接石龙村,东邻乌当区水田镇,南连大山村,西抵牛场、红锦村。村委会驻地大寨,距乡政府所在地牛场2.5公里,离区政府16公里;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寨,有224户1029人,其中男的有527人、女的有502人,劳动力人口:694人;兴家田村有村组干部共13人,(村五大班子5人,村民小组长8人,其中一人为代理组长)有党员25名(女党员6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境内居住着布依、苗、彝、仡佬等多个少数民族和汉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7.3%。   全村现有耕地1100亩。田:460亩,土:640亩。居民住房情况:砖混结构占45%,砖瓦结构占10%,瓦木结构占45%。全村8个村民组通电话和有限电视。5个村民组正常用上了自来水,3个组尚未正常用自来水。境内有各类机动车30余辆。   境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大理石、铝、铁、硅、耐火粘土等,品种多,储量大,开采条件好。另外,村内有林地123公倾、宜林荒山680公倾。村有小学一所,贵州微波四站;提灌站8台,人畜饮水工程配套3处。大山河和大瓦公路从村穿过。近年来,辣椒和晚蕃茄作为兴家田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兴家田村村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但由于兴家田村条件原因,对这块的投入有限,每年的辣椒种植面积都在160余亩左右,晚蕃茄只在40至60亩之间循环,因此,还需加大对产业这块的投入力度。其次,粮食、蔬菜、茶叶、干鲜果、种养殖业,矿石开采是兴家田村村民经济发展第二及第三产业。      --人口总数:1245人 农业人口:1209人 非农业人口:35人   --行政区面积: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打造绿色生态旅游   --所辖村:“云雾山组”、“安板田组”、“岩脚组”、“大、小寨”“兰家山 生产总值:375.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养殖业”、“苗木种植” 名特产品:“辣椒”、“晚番茄”、“苗木种植” 办公所在地:兴家田村大寨组   --自然条件: 资源:大理石、铝、铁、硅、耐火粘土等   

瓦窑村

  瓦窑村位于白云区牛场乡东北角,东北接乌当区水田镇、新堡乡、新场乡,西南连牛场乡大林、小山、石龙村,距乡政府驻地11公里,辖3个村民组,有农户157户567人,其中,布依族占99%。全村共有0党员27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境内布依族民族风情浓郁,白云区一年一度的簸箩戈“六月六”布依风情节就在这里举行。瓦窑村是牛场最边远、贫穷、落后的村。   全村总面积为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1.4公顷(水田29.7公顷,旱地31.7公顷),林地面积为236公顷,主要名贵树种有:枫树、银杏、香樟等。矿产资源主要有大理石(水桃红),储藏量大,约180万立方米,村内有小规模个体大理石加工厂2家,在建投资10余万元的村集体企业大理石加工厂1家。全村固定电话达到81门,闭路电视普及率达98%。粮食、蔬菜种植、生猪家禽饲养和大理石加工开采是该村的支柱产业,村民的收入以农业为主,二、三产业和外出务工收入为辅,经村测算,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可达2500元,村集体无经济收入来源,是白云区有名的“空壳村”。   据初步勘察,瓦窑村有地热资源(温泉),区、乡拟对其进行开发。   近年来,在市、区、乡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06年实施了新农村建设,2008又实施了瓦窑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了三个村民组的改水工程,消灭了茅草房,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电、电话、有线电视,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农业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增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同时,瓦窑村也加大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工作力度,2010年种植延晚番茄50余亩,种植红油菜30余亩,香细菜50余亩,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人口总数:567人 农业人口:546人 非农业人口:21人   --行政区面积:4.533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59.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所辖村:“瓦窑组”,“大寨组”,“小寨组” 生产总值:523.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布依糯米酒”,“玉米酒”,“腊肉”,“洋芋片”,“二块粑” 办公所在地:瓦窑村瓦窑组   --自然条件: 资源:大理石,据初步勘察,瓦窑村有地热资源(温泉)   

祁山村

  祁山村位于牛场布依族乡中部,北接落刀,小山两村,东邻大林村,南连红锦,石龙两村,西抵黄官村。村委会驻地祁山,距乡政府 所在地牛场6公里,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5人自然村寨,197户总人口781人。境内居住着布依和汉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2.8%。   境内宜林荒山和煤炭资源极为丰富,全村土地总面积4.5平方化公里,耕地面积53公顷,其中水田30.7公顷,旱地22.3公顷。林地129公顷,宜林荒山334公顷,煤炭储量大,开采条件好,现已发荒山荒坡350亩。   全村现有提灌站2座,山塘1口堰坎2处渠1800米,有效灌溉面积40公顷,农副产品工及个体工商户15户,有小学1所,卫生室1个,家用电器全村普及,人畜饮水工程基本配套。建起了集政治经济科技为一体的活动中心。   粮食,蔬菜和经济林木植业,生猪,家禽养殖业是祁山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人口总数:789人 农业人口:778人 非农业人口:11人   --行政区面积:4.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9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创生态农业村   --所辖村:“祁山组”,“长田组”,“上一组”,“上二组”,“马场沟组 生产总值:40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经济林木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布依糯米酒”,“玉米酒”,“腊肉”,“洋芋片”,“二块粑” 办公所在地:祁山村祁山组   --自然条件: 资源:煤矿   

石龙村

  石龙村位于牛场乡东部,北接瓦窑,东临乌当区水田镇,南连兴家田,西到红锦,距乡政府所在地7.5公里,距区政府所在地大山洞29.5公里。全村有218户,人口808人,布依、苗占72%、汉族占28%,全村共有0党员24名,共青团员9名。全村土地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水田26.4公顷,旱地42.6公顷(合计耕地69公顷),林地186公顷。   全村分四个村民组,即四个自然村寨,较为分散,村民以种植传统农业作物为主,部分有种植山辣椒的习惯,寨与寨之间相距2—3公里,村矿产资源主要有大理石和硅矿,优其硅矿储藏量大,含量品位高,易开采。   全村人均纯收入3764元,村集体收入1.5万元,外出打工人员共有150余人,多数分布在贵阳周围,省外约有60余人。全村森林覆盖面积大,生态保护较好,退耕还林有1100亩。全村经济以农作物为主,二、三产业为辅。      --人口总数:808人 农业人口:800人 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5.1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8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所辖村:“石坎组”,“白岩组”,“火烧组”,“大木厂组” 生产总值:3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粮食”,“蔬菜”,“生猪”,“家禽养殖” 名特产品:“布依糯米酒”,“玉米酒”,“腊肉”,“洋芋片”,“二块粑” 办公所在地:石龙村石坎组   --自然条件: 资源:大理石和硅矿   

大林村

  大林村属牛场布依族乡的一个布依族自然村寨,具有代表性的布依村寨 ,其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民俗纯朴,原始植被完整,系白云民族原生态旅游区首期开发村之一,距乡政府12公里,区政府29公里,贵阳市37公里,东连瓦窑村,南接石龙村,西邻祁山村,北靠小山村,全村所辖三个村民组,三个自然村寨,共有农户123户,总人口523人,其中常住人口435人,境内居住主要是布依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全村总面积4.6平方公里,土地面积402.4公顷,耕地面积52.7公顷,荒山占地13.7公顷,河道占地10公顷,道路占地12公顷,森林覆盖面314公顷,覆盖率达78%,平均气温12摄氏度左右,最高气温30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摄氏5度,降雨量1170毫米,无霜期265天,日照时数1135小时。   为加大大林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林村现在正大力修建机机耕道和水利设施的建设.   大林村以农业为主,大林村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个,以种植香菇为主,已生产菌包10万个,种植香葱60亩,辣椒58亩,年产3.5万只林下养殖基地1个,杨梅种植45亩.春晖种植基地,种植桃树150亩,核桃50亩,蝎子养殖户1户,养殖14000只。水产养殖1户。五倍子种植1户,发展50亩。      --人口总数:523人 农业人口:499人 非农业人口:24人   --行政区面积:4.3906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28.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保护环境 大力发展生态建设   --所辖村:“大林”,“半坡”,“斗府组” 生产总值:61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布依米酒”,“生态鸡养殖”,“兔子”,“香葱”,“晚桃”,“核桃”等 办公所在地:牛场乡大林村大林组   

小山村

  小山村距区政府26.5公里(乡政府9.5公里),位于东面,村行政区域5.5公里,具有4个自然村民组,全村总人口1173人,共290户。其中:0党员共26名,60岁以上高龄党员6名,青年党员20名。田800亩、土650亩,有小二型水库1个,自然条件丰富,土地肥沃。农民收入主要靠种植和养殖为主。   2004年小山村发展晚番茄种植250亩,通过上级农技人员的驻村指导,全员的辛勤劳动,250亩晚番茄职得了成功之路,每户人均增收4150元,是种粮食的4.4倍。2005年就成立了种植协会,参加协会人员达150户。到2008至2010年小山村发展晚番茄种植1600余亩,总收入达1280万元,人均年收入增加到7800余元。2009年成立小山村蔬菜专业合作社,社员共有120人。2009年2月小山村又建立了农家科技书屋,配备书籍1400余本。光碟课件500余张,可随时供应群众的需求。2010年新建合作社种植基地一个,涉及面积200亩,2011年发展新品种紫云土豆100余亩,食用菌种植15万袋,修建大棚50个;2011年下半年预计发展冷水鱼、娃娃鱼养殖500条;打造生态旅游业。   至2004年以来全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小山村新建二层楼房50余栋,一层平房35栋。      --人口总数:1173人 农业人口:1121人 非农业人口:52人   --行政区面积:5.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8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创高新农业第一村,我发展,我致富   --所辖村:“小山组”,“普塘关组”,“大山组”,“尖山组” 生产总值: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蔬菜种植”,“果树种植”,“养殖” 名特产品:“紫云土豆”,“晚番茄”,“辣椒”,“食用菌”,“香葱”等 办公所在地:小山村普塘关组   --自然条件: 资源:龙洞水库   


祁山村特产大全




祁山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