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社区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西北部,距市中心15公里,属于典型的城郊型农村社区。土地总面积1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83.92亩,蔬菜基地1200亩,天然林1740,退耕还林2410亩。辖九个村民组,有农户1032户,人口4013人,有劳动力2170人。全村海拔在1643米—19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2.5℃—13.1℃,年积温4474℃—4806℃,无霜期228--242天,年降雨量1092.3—1251.7毫米。2010年生产总值为1794.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1769.67万元,畜牧业产值为308.9万元,。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5620元。
--人口总数:4013人 农业人口:3963人 非农业人口:50人
--行政区面积:1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83.92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穿青人,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 生产总值:1769.7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辣椒,茄子,西红柿,黄瓜,芹菜,棒豆 办公所在地:八组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201101 | 553000 | -- | 查看 大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周家寨村 |
周家寨村位于钟山区大河镇东北部、距六盘水市区21.5公里,东面、北面与六盘水市水城县木果乡接壤,西面与汪家寨镇那罗村相连,南面与大地村为邻,全村10.5平方公里,辖六个村民组,689户、2781人、耕地面积4500亩,林地3200亩、无任何矿产资源村民的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和务工收入为主,全村以基本实现、水、电、路注通。 --人口总数:2781人 农业人口:2771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10.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5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年轻就是本钱 --所辖村:"1""2"3""4""5""6" 生产总值:1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洋芋”“折尔根”“玉米” 名特产品:民润种养殖基地 办公所在地:周家寨村一组 --自然条件:良好 资源 |
裕民村 |
一、我社区是大河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六盘水市中心的西北部,距市中心约5公里,汪水公路及水大铁路支线从境内通过,全社区达到四通,通路、通水、通电、通通讯,甚至组组通公路。辖区内有国营企业水局大河边煤矿及红旗矿、裕民火车站等单位。全社区总面积7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组、1298户村民、4298人、劳动力2167人,全社区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50亩,占总面积的8.2%,天然林、退耕还林地7500亩,占总面积的72%,人均耕地0.2亩. 二、全社区交通便利,各组均通公路。水大铁路,水煤线公路穿境而过,社区境内有国营企业水矿集团的大河边煤矿及红旗井,社区境内有红砖厂3个,洗煤厂2个,有证煤矿1个,养鸡场3个,养猪场3个,砂石厂2个,个体工商户、运输、修理加工较多,社区内大量推出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有效地增加人均收入。 三、地方特点:自2000年2001年国家西部大开发调整产业结构,我社区将4500余亩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加之3000余亩的天然林,由于调整产业结构,国家和政府的重视,社区各组安排合理,有专人管护,今将11年,大见成效,山上树木葱郁,绿柳成荫,形成绿色屏帐,山清水秀,溪水长流,清澈透明。根据我社区距市中心较近的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全体村民将会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会合理开发利用好这一绿色屏帐,将这片绿色屏帐建设开发成为休闲山庄、度假村、度假山庄、,森林公园等为市中心人民节假日娱乐和观赏景观。 四、村民的生活来源情况:自2000年2001年我村将4500余亩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后,天然林和退耕还林面积有专人管护,就调节出大量的劳动力从事其他行业,三分之二的劳动力外出务工, 三分之一的劳动力在家发展城郊型农业。由于我社区境内有国营企业大河边煤矿、红旗煤矿、乡镇企业等单位,并距市中心较近,将退耕还林后剩下的800多亩土地以种植蔬菜为主的发展城郊型农业,丰富境内国营企业及乡镇企业员工和市中心区居民的菜篮子,丰富其生活和解决部分生活蔬菜问题。由于以上两种劳动方式,增加了经济收入,年人均纯收入3600元以上,提高了生活水平,30%的村民达到小康生活水平,30%的村民接近小康生活水平,电视普及率90%以上,电话普及率80%以上,掌握两门及两门以上农业适用技术的农户100%。 --人口总数:4298人 农业人口:4248人 非农业人口:50人 --行政区面积:7.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回族,苗族,穿青族 发展口号:便民利社区、和谐兴社区、稳定强社区、发展富社区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十组 生产总值:5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 名特产品:板栗,土豆,玉米 办公所在地:裕民村五组 --自然条件:距市区较近、水大铁路、汪水公路、水电畅通 资源:煤炭 |
大桥村 |
大桥社区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西北部,距市中心15公里,属于典型的城郊型农村社区。土地总面积1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83.92亩,蔬菜基地1200亩,天然林1740,退耕还林2410亩。辖九个村民组,有农户1032户,人口4013人,有劳动力2170人。全村海拔在1643米—19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2.5℃—13.1℃,年积温4474℃—4806℃,无霜期228--242天,年降雨量1092.3—1251.7毫米。2010年生产总值为1794.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1769.67万元,畜牧业产值为308.9万元,。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5620元。 --人口总数:4013人 农业人口:3963人 非农业人口:50人 --行政区面积:11.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83.92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穿青人,彝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 生产总值:1769.7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辣椒,茄子,西红柿,黄瓜,芹菜,棒豆 办公所在地:八组 |
渡口村 |
渡口社区于一九九三年八月二十七日钟山区“并村”时批准建制的行政村,“渡口”因“三岔河”余家湾两岸过去由船渡而得名。位于钟山区北面,距市中心区12公里,总面积9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组,1030户,4100人。现有耕地1280亩,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村内交通发达,水大铁路、煤兴公路、大连公路横贯本村。现组组通电、通车、通电话、通闭路电视。 渡口社区煤炭、砂石、页岩资源丰富,2012年乡镇企业年总产值达2.8亿元,农业产业以种植干鲜水果、蔬菜、辣椒等经济作物为主,养殖以猪、鸡为主导,年生猪出栏4000余头,商品鸡出栏5万余羽,年产值800余万元,2011年人均纯收入6600余元,全村90%以上的住户有一栋新建或改建的住房。 渡口社区2002—2011年先后被中央、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2005年被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小康村”;2006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单位。 2009年又被省委、市委命名为“五个好”村党支部。现社区两委成员共15名(含聘用),其中党员7人,积极分子4人,中专以上文化的8人,初中文化的7人,妇女3人,少数名族5人,平均年龄36岁。全社区共有党员52名,党员村民比例达1.28%,党员中初中以上文化的29人,50岁以下的31人,有能力、有技能带头致富和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34人。现社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健全,工作人员配齐,制度完善,管理规范,整体工作形成合力。 --人口总数:1030人 农业人口:4100人 非农业人口:120人 --行政区面积:9.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穿青人、苗族、布依族、白族” 发展口号:文明立村、服务兴村、工业强村 --所辖村:“渡口社区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 生产总值:2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煤炭生产加工 名特产品:包谷、洋芋 办公所在地:渡口社区三组 --自然条件: 资源:煤炭、砂石、页岩 |
渔塘村 |
渔塘社区位于市中心区北面,距市中心区7公里,大河镇政府驻地5公里,东面与水城县发箐乡大坡村、发箐村毗邻,南与黄办双坝村相交,西与本镇裕民村和渡口村相接,北与本镇大桥村和水城县发箐乡海螺村接壤。 全村总面积约15.2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组,900余户,3786人,辖区内长期居住着彝、苗、回、穿青等少数民族。一组、六组居住着50余户回族,十一组居住着40余户彝族,其余各组均居住着少数彝、苗、回族及穿青等少数民族。全村主要以种养殖为主,是钟山区典型的贫困农业村,种植方面主要以传统种植为主,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辣椒、蔬菜等,养殖方面主要以农户为主的个体家庭养殖方式为主,主要养殖的牲畜有猪、牛、羊等。 --人口总数:3786人 农业人口:3748人 非农业人口:38人 --行政区面积:15.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2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回族,苗族,穿青 发展口号: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渔塘经济跨越式发展 --所辖村: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 生产总值:4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种养殖 名特产品:花红、花椒 办公所在地:大河镇渔塘社区 --自然条件:风景秀丽,青山环绕 资源:高岭土、砂石 |
大箐村 |
大箐村位于六盘水市的西北部,距离市中心城区19公里,距大河镇政府驻地10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00亩,林地面积3200亩,全村森林覆盖率为17%。平均海拔1900米,大箐村地处高海拔,低气温,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年均温16℃,年降水量1000毫米,年无霜期240天。 截至2010年12月,全村总户数为718户,总人口为3068人。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属于一类贫困村。全村六个村民组,有五个村民组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境内无河流,缺乏水源点,人畜饮水困难;大箐村产业单一,只有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主导产业不突出。2007年12月至今,在大箐村一、二组建立了果园核心示范基地125亩,经过三年多的发展,现在果园核心区规模已扩大到260亩,试验示范品种123个。并带动周边农户种植果树1000余亩。 大箐村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人畜饮水困难;二是村民受教育程度低;三是土地贫瘠;四是产业单一,无支柱产业。 --人口总数:3068人 农业人口:3063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6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穿青人 发展口号:齐心合力谋发展共同致富建强村 --所辖村:六个村民小组 生产总值:7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经果林 名特产品:水果 办公所在地:大箐村四组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