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临沂 >> 平邑县 >> 丰阳镇

丰阳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丰阳镇谷歌卫星地图)


丰阳镇简介

  丰阳镇,山东省平邑县辖镇,驻地郑家峪村,位于平邑县城西南部15公里处。东接流峪镇,西邻泗水县、邹城市,南靠临涧镇,北依平邑镇。为春秋时期古邱臾国遗址所在地,历史文化悠久。全镇总面积91.6平方公里(13.7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327公顷(3.5万亩);林地面积3333公顷(5万亩);干鲜果园面积467公顷(0.7万亩),其中:苹果200亩,葡萄200亩,桃1000亩,板栗5000亩。境内主要为丘陵山地,北部为卡其特岩溶地貌,南部为花岗石风化麻岩地质,山峰主要有丰山、香山、娄山、红山、邱山,河流主要有娄阳河、娄阴河、丰阳河三支河流,镇驻地处于群山环抱之中,山青水秀,景色怡人。全镇有5个工作区,辖54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落,共4.2万人口,以汉族为主,兼有彝族、佤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全镇共有62个党支部,党员1228人,村民小组182个。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98元。
   丰阳镇因镇驻地位于丰山之阳,故名为丰阳。据载镇驻地郑家峪村由姚刘等姓于明洪武(1368──1398年)年间在丰山脚下建村,取名姚家庵子。后因军队在此整顿多日,称山峪为整甲峪,村名遂改以山峪名称,后谐音称为郑家峪。
   全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不断改善,交通便利,省道滕蒙公路纵贯南北,县道铜红公路横穿东西。现已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程控电话、通有线电视、通电,截止目前全镇已有32个电话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初步实现了产业化,土地灌溉面积达到75%以上,95%的村吃上了自来水。在镇驻地设有辖丰阳镇和临涧乡两个乡镇的中心法庭、国税分局、地税分局、交警七中队、公路站及交管所;有中学1所在校学生1307人,完全小学7所,希望小学1所,在校共有学生4100人;有中心卫生院1处,联合诊所18处;有小(一)型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15座。镇驻地西1公里处有邱臾国故城遗址,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91.6平方公里 371326113 276000 0539 查看 丰阳镇谷歌卫星地图

丰阳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丰阳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平邑街道

  平邑镇是县城驻地镇, 全市人口大镇,面积220平方公里,辖99个行政村居,19万人。交通便利,兖石铁路、 日东高速公路、327国道横贯东西,新枣公路、滕蒙公路纵贯南北。2002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35.1亿元,财政收入23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30元。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平邑镇党委、政府坚持“围绕一个中心(经济建设),突出五项工作 (宽领域招商、工业经济、城市建设、个体私营经济、农业产业化),加强三项建设(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实现三个目标(保稳定,保发展,保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的工作思路,求实务实,大干苦干,促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工业和民营经济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大搞园区建设,构筑招商平台,以招商增后劲,实现了跳跃式发展。现已建成“两城一园”:被确定为“省级乡镇示范园区”的、 全省最大的石材市场----沂蒙石材城, 经营面积40000平方米的中华名吃城,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的平邑工业园。其中平邑工业园由省市专家规划了“一个中心,两条轴线,三横、四纵道路框架,五个工业组团”的总体结构。 通过政府投资、 社会融资和招商引资,投资38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园内水、电、气、暖、通讯、排污已全部开通,实现了“六通一平”。已落户企业68家,项目总投资8900万元,其中工业项目占90%, 外资占投资额的67%,投资过千万元以上的项目4家。平邑工业园成为平邑县开发潜力最大、环境最宽松,功能配套最齐全、企业发展集约化的“园林式”工业基地。 截止2002年底,全镇个体私营企业达到208家,个体工商户达到11800户。    农业工作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立足区域优势,实行区域种植、养殖,抓好示范服务,形成了主导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投资800余万元,建成占地600亩的农业科技园,为全镇高效农业生产提供示范服务。形成了西部山区的8000亩生姜种植基地, 南部和西部山区的5000亩优质水果基地,中西部丘陵地区5000亩西瓜种植基地, 中北部沿河地区3.5万亩省级无公害土豆种植基地。.  

仲村镇

  仲村镇位于平邑县城西北8公里处,辖61个行政村,总人口8.2万人,总面积11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4万亩。200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0.04亿元,财政收入10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20元,是平邑县经济强镇、临沂市50强乡镇、山东省百新乡镇之一。   仲村镇地处临沂、济宁、泰安三市交界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兖石铁路、汶泗省级公路从境内东西穿过,蒙(阴)滕(州)、博(山)徐(州)、新(汶)枣(庄)三条省道纵贯南北。驻地内平蒙路、仲子路、富康路、新枣路、通广路、北环路、文化路、通圣路、仲子路、南环路五纵五横十条柏油路交错贯穿全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大大提高了仲村镇对周边地区的吸引辐射和带动作用。     全镇已建城区面积2.2平方公里,驻地人口2.1万人,集美化、绿化、亮化为一体。自来水、电力、公路、电讯、有线光缆实现了村村通。拥有职业中学1处,普通中学2处,中心卫生院2处,联合诊所51处,35千伏变电所一处,其他基础设施也配套齐全。镇内邮政、电信、金融、交通、司法、法庭等机构设置齐全,治安状况优良。    通过多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镇已形成了葡萄、桑蚕、蔬菜、黄烟、板栗、莲藕、蛋鸡、商品兔等种植养殖专业优势。目前,全镇已建成葡萄基地3000亩,桑蚕基地2800亩,蔬菜种植19000亩,莲藕3000亩,板栗4000亩,黄烟3600亩,科技示范基地800亩,大棚蘑菇700亩。同时,发展特色养殖场23处,年存栏蛋鸡120万只,商品兔30万只,生猪2万头。2001年,全镇有37个村成为特种种养专业村,有54个村达到小康标准村。    仲村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早在公元前,这里就商贾云集,是历史上著名的文明古镇之一。仲村镇工业门类齐全,素有“平邑县工业重镇”之称,建有一条长约10公里的商业街和功能齐全的商贸园区、专业批发市场。个体私营经济已达到户有主营项目、村有骨干品种,形成专业化、系列化、规模化的生产格局。全镇已形成纸箱包装、生物制品、手套加工、机械加工、肉类加工、果品加工、煎饼加工、酿酒、化工及植物油加工等十大骨干行业。去年以来,仲村镇实施大招商,招大商活动,先后吸引利用镇外资金3868万元,新增生物制品,花生油加工,棉纺加工等13个项目,新增从业人员1500人,全镇从业人员达到2.3万人。.  

武台镇

  武台镇位于平邑县城以北16公里处,北部与蒙阴县、新泰市接壤,西、南与仲村为邻,东与保太镇相连。蒙山三关之一的白马关就座落于该镇东北部。武台镇以境内自然地理实体武山命名,据传武山是屯兵之地,山顶有烽火台,山下有练兵台,称为“武台”。 全镇总面积81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4.2万亩,全镇下辖四个工作区、30个行政村,全镇人口3.73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82人。    武台镇地形北宽南窄,地貌属中低山类形,北部、东部、西部属于山地和丘陵。境内山峰众多,林茂山清,景色怡人,主要山峰有太平顶、大望山、黑山。境内杨樊墓、白马关黑山战斗遗址、凤凰溶洞等以其美丽的传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山高则水长,武台镇利用山体的自然走向,修建的水库、塘坝星罗棋布,这些水库和塘坝为武台镇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水利保障。    便利的交通与快捷的通讯    武台镇交通便利,平蒙、平岐公路贯穿全境,京沪、日东高速公路,兖石铁路近在咫尺。 近年来,抓住上级扶持的有利时机,全力打造“村村通工程”,修筑富民金光道,整个工程铺筑石料 8.1 万方,土 6.6 万方,建大小桥涵 36 座,总投资 1026.8 万元,总里程 42 公里 ,实现了全镇人民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夙愿。现在,全镇完成了农网改造,实现了“三通”:村村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丰富了人民物质与文化生活。    丰富的资源与物产    武台镇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矿业资源,形成了独特资源优势,“二农、四矿”的六大特色资源闻名遐迩。“二农”即果品、畜牧;“四矿”即铁矿石、花岗石、钠长石、黄金。    经过“八五”、“九五”、“十五”近二十年的发展,武台镇的果品业无论从品种、技术、销售等方面都上了新的台阶,尤其是黄桃、葡萄品种达到了十几个。例如“冠五”、“黄金”、“大红”、“藤稔”等系列品种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现有果园面积2.8万亩,其中黄金桃1.2万亩,葡萄10000亩,其他特色水果达6000亩。全镇果品年产量6000多万公斤,产值1.2亿多元,2006年武台镇的果品价格达到了历史最高记录,果农们的收入创新高,去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099元,在全镇种植业中稳占第一,占农业总产值的60%,成为我镇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素有“齐鲁黄桃第一镇”之美称。.  

保太镇

  平邑县保太镇距县城8公里,面积117.4平方公里,辖65个行政村,7.8万人。南临327国道和兖石铁路,北接-公路,距日东高速公路仅有8公里,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条件十分便利。邮政、电信发达,开通了信息高速公路,建起了国际互联网站。境内峰峦起伏的蒙山山脉横贯东西,逶迤曲折的浚河纵穿南北,有两座中型水库,海螺寺名胜风景区是著名的休闲、养生、度假、旅游的圣地。   保太镇土肥水美、物产丰富,素有“土豆之乡”、“蔬菜重镇”的美誉,是典型的农业大镇。北部山区资源丰富,宜林、宜牧,南部土壤肥沃,宜瓜、宜菜。近年来,党委、政府坚持“调整结构、全面招商、开发园区、建设市场”的总体发展思路,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形成蔬菜、 苗木花卉、 果品、 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200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2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亿元,工业总产值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80元。保太镇蔬菜种植追求绿色环保、回归自然,建有高标准蔬菜大棚2000多个,带动全镇蔬菜种植6万余亩,其中连片发展土豆3.6万亩,年产量1.6亿斤,被列入蒙山前最大的无公害土豆生产基地。12000亩大葱和5000亩生姜产值和效益也均位全市前列。保太镇是沂蒙老区最大的花卉、苗木繁育、周转销售集散地之一,建有高档花卉大棚92处和特色苗木示范基地5000亩,年销售各类苗木3000万株,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建有大红石榴、乌克兰大樱桃、意大利1号杏等林果生产基地1.2万亩,年产果品6000万余公斤。培育的“广清”牌石榴在1998、1999年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获金奖,2001年4月获得农业部绿色产品认证。畜牧业也是保太镇支柱产业之一。依托结构改良和品种引进,大力发展食草畜禽,建有驼鸟、奶牛等养殖基地32处,畜牧产值达1.4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以三阳粉皮、大夫宁醋制品、羊城果品、食用菌、肉食、武阳豆制品加工等六大加工行业为主,产品畅销省内外30多个县市,产值达4500万元。.  

柏林镇

  柏林镇位于享有“岱宗之亚”美誉的蒙山腹地,距县城东北部18公里。区域总面积145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万亩,辖29个行政村,56000人。    柏林镇旅游资源丰富。境内蒙山,古称东山、东蒙,现为国家4-旅游区,世界著名养生长寿旅游胜地。    蒙山群峰竟秀,万壑争流,云海松涛,气势磅礴,素有“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之说。主峰龟蒙顶海拔1156米,为山东省第二高峰。“东鲁在望”、“玉泉枕流”、“鹰峰奇观”、“虎踞龙盘”、“三关雄姿”、“碧水垂帘”、伟人峰、睡美人、寿星巨雕、万寿宫、明光寺等名胜荟萃,景色迷人,令游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历代文人墨客、高十达官慕名而来,寻胜探奇,赋诗颂歌。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李白、杜甫同游蒙山“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诗句,宋代文豪苏轼“不惊渤海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的赞誉,康熙、乾隆等帝王登蒙山祭祀吴天和五帝百神,也留有众多墨迹和诗篇。    柏林镇矿产资源种类分布广。主要有石膏、石灰石、石英、重晶石、金刚石、花岗岩等。尤其石膏的储量相当可观。居全县第—位,在全国也屈指可数,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柏林镇土地肥沃,山林广袤,农业特产丰盛,蒙山特产独具魅力。山上特产以灵芝、首乌、紫草、丹参等中草药为主,约500种。蒙山黑山羊、蒙山草鸡巾场需求大,发展前景广。富含微量元素的蒙山矿泉水沁人心脾。蒙山石刻、蒙山盆景令人陶醉。蒙山全蝎、蒙山蘑菇、土鼋、蜗牛等天然产品也孕育着蓬勃的商机。    柏林镇北依雄伟蒙山,南傍秀美浚河,327国道、文泗路省道贯穿东西,日东高速公路温水出口直达蒙山,交通便利,环境优越。.  

卞桥镇

  卞桥镇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临沂市西陲,平邑县城东20公里处,北接蒙阴,东靠费县,南与327国道相接,总面积131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卞桥镇隶属临沂市平邑县,辖50个行政村,96个自然村,4.2万人。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10种,其中储量较大的有“三石一水”,即石膏储量15亿吨,花岗石储量10亿立方米,石英石储量3亿立方米,矿泉水储量20亿立方米。素称为“中国石膏之乡”。    农业资源:农副产品以小麦、玉米、花生、土豆、大蒜、板栗、花椒、黄烟、肉类、禽蛋为主。是省级吨粮田开发基地、良种繁育基地、无公害瓜菜基地、畜牧业基地和干鲜果品基地。卞桥镇是蒙山板栗、花椒主产地,年产量达100万公斤。    旅游资源:卞桥镇地处蒙山腹地。北部蒙山,主峰龟蒙顶海拨1156米,为山东省第二高峰,自古有“岱宗之亚,爱有东蒙”之称。蒙山人文、自然景观随处可观,“七十二奇峰,三十六洞天”,各有千秋,美不胜收。蒙山寿星巨雕218米,为世界之最,是蒙山旅游的标志性景点。蒙山大洼风景区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85%,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220万个/cm3,俗称“天然氧吧”、“森林浴场”,被誉为东方养生长寿旅游圣地。大洼风景区以“智圣”鬼谷子的遗迹、传说及优美的自然风光为主题,形成以智慧、智圣、智源、智极为景点建设内容的观光度假游览区,以溪潭、山泉、森林、幽谷、山林为特色,以生态旅游为主题,让您回归自然,拥抱自然,置身其间,如在画中,景色十分壮观,是人们观光旅游、安逸享受、休闲避暑的乐园,并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蒙山一大洼”之称。旅游区内有陶然居、辛平两个三星级旅游度假村。    支柱产业:工业发展迅速。资源工业前景广阔。近几年来,依靠资源开发,启动区域经济,培植骨干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石膏、花岗石、畜产品、建安、旅游为骨干的工 业发展框架。目前,全镇年开采石膏100万吨,加工石膏粉120万吨,畜产品加工能力达1万吨,年完成建安工程产值1亿元,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6亿元。.  

地方镇

  平邑县辖镇。山东省果品加工基地。1949年被编为天宝山区(平邑七区),1955年改为地方区,1958年撤区改乡,1959年改为天宝公社,1961年又设区,1977年改为地方公社,1985年撤区并乡,设立地方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32公里。面积6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万亩,人口2.7万。兖石铁路,327国道过境。辖进展、八一、爱华、利民、三合、义兴庄、前东固、前西固、大泉红石岭等44个村委会。农业以小麦、玉米、大豆、谷子、花生为主,经济作物以蔬菜、林果为主。乡镇企业有水箱、水泥、罐头、电子元件等前西固村东南的雪萝树被列为县重点植物。是清代著名将领左宝贵的故乡。.  

铜石镇

  铜石镇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东南部19公里处。共辖8个工作区,99个行政村,7.6万人,总面积1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万亩,林地面积2万亩。共设8个党总支、123个党支部,有党员1972名。全镇村村通公路、通电、通程控电话,有百分之八十的村用上了自来水。全镇四级企业4046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一家,镇办企业三家,已形成了建筑、食品、冷藏、有色金属(黄金)加工、粮食加工、中药材加工、蔬菜加工等行业。境内富含黄金矿、钾长石、双解石、石英石等,矿产资源丰富。镇办2处黄金矿,年加工能力达6千两黄金规模。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地瓜为主,全年粮食总产3万吨。经济作物有花生、金银花、大蒜、中药材等,金银花年产量100万斤,山楂、黄梨等果品总产量达1亿斤,已形成3万亩大蒜生产基地、无公害大红石榴和桑蚕基地,建有4000亩的中药材示范基地1处,辐射全镇,形成了中药材种植网络。养殖业发展迅速,年内生猪出栏量7万头,存栏量9万头,羊3万只,规模养殖场26处。2001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9.4亿元,其中工业产值6.8亿元,农业产值2.6亿元,实现企业利税5908万元,财政收入11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52元。水利条件优越,拥有全县第二大水库昌里水库,东西两大干渠贯穿全境,浚河纵贯南北。交通便利,兖石铁路、327国道、日东高速公路、铜红公路纵贯境内。小城镇已建成工贸园区、餐饮服务区、外向型经济项目区,形成了一个驻地人口超万人的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良好载体。南部山区的彭泉流域、麻窝流域和张里流域,已形成了闻名全国的绿色生态农业区。   近几年来,先后被临沂市委、市政府授予“党员电化教育先进乡镇”、“基层党校示范点”,被县委、县政府授予 “发展经济先进乡镇”、“两个文明建设先进乡镇”、“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先进乡镇”、“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温水镇

  平邑县辖镇。1985年建乡,1994年设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51.7平方公里,人口3.8万。兖石铁路,327国道穿境。辖3个工作区和北温水、南温水、小河南、堡前、东公利、西公利、东升、西纯庄、西围沟、花园、梭庄、花连、兴孝、仁孝、东围沟一、东围沟二、东围沟三、元郭一村、元郭二村、元郭三村、元郭四村、永庆、南马、丰山埠、桥头庄、小河、务本27个村委会。矿藏资源丰富,富有水资源、石灰石。浚河流通境内,农业主产西瓜、大蒜。有造纸、化肥、万利水泥、栲胶墨厂。.  

流峪镇

  流峪镇位于平邑县城南15公里处,39个行政村,人口5.5万,总面积118平方公里,属低山丘陵区。水域面积达200万平方米。该镇被誉为全国“金银花之乡”,金银花生产面积5万亩,成为农业主导产业。经济产业有林果、中药材、花岗石、生态旅游、畜牧养殖等。粮油生产主要以玉米、小麦、地瓜、花生等为主。2002年农民人均收入达2900元。辖区内有博徐公路、平枣公路、铜红路、铜枣公路两纵三横交映相汇。个体工业主要以金银花加工、销售、中药材加工、贩运、花岗石加工、销售等三大系列为主,年创利税4000多万元。     全镇有优质冬枣、石榴、板栗、凯特杏、山楂等林果2.8万亩,中药材1.5万亩,畜牧养殖牛、羊、猪等12万头(只)。还有丰富的花岗石矿及生产加工企业,大力化工企业等30多家私营企业,年总创收4000万元。镇驻地兴建了三处中小学教学楼、卫生院门诊楼、农电、邮电大楼、外贸大楼、金银花商厦等20多处大楼,沿建起2万平方米的二层商业楼。   近几年来,流峪镇被临沂市委、市政府、平邑县委、县政府评为“双文明先进乡镇”、“乡镇企业先进单位”、“财税先进单位”、“明星乡镇”等30多项荣誉称号。.  

郑城镇

  郑城镇是平邑县辖中心镇,位于平邑县南部30公里处,总面积88平方公里,40000人,辖75个行政村。境内低山丘陵连绵起伏,山川秀丽,自然景色秀美,交通便利,资源丰富,花岗石、石灰石、重晶石、石英石是我镇重要资源,其中花岗石探明储量4亿立方米。金银花是特色支住产业,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约80000亩,建有国家金银花GAP基地,年产金银花400万斤,系列开发产品金银花茶、金银花保健饮料20余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全镇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是山东省新型乡镇,省、市级文明乡镇,市卫生城镇、特色乡镇。勤劳朴实、与时俱进的郑城人民,热忱欢迎有识之士前来考察投资、兴办实业、共谋发展。    金银花在该镇种植资料可查约200年,历史悠久,种植面积遍布全镇山岭沟壑,地边地堰,房前屋后,总面积约8万亩,是全国金银花的主产区,年产干花约400万斤,素有“中国金银花第一镇”之称,多年来,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金银花产业作为兴镇、富民的突破口来抓,积极引导群众扩大种植,大力推广科学栽培技术,先后挂靠山东省中医药大学建设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金银花规范化种植实验基地,山东省中医药大学、平邑县科委在郑城镇设立的金银花种质园,先后培育蒙花1号、2号大毛花、大针花等20余个优良品种,并推广全镇种植。郑城镇所产的金银花,素有花蕾肥大、色泽纯正、质优味佳享誉国内外,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白彦镇

  白彦镇位于东经117°33"",北纬35°14""。地处平邑县南部,沂蒙山区西南边缘,沂河水系温凉河上游。东与魏庄乡、郑城镇为邻,南靠枣庄市,西与济宁市接壤,北临流峪镇,距县城35公里。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具有明显的山区特点,除温凉河两岸有部分平原外,均为丘陵类型,多部为山地。境内主要有红山、常山、毓秀山、范家崮、太皇崮、老山、青山、山阴寺、四开山,山势纵耸沿立,全县第二高峰四开山狼窝顶(海拔674米)坐落境内;太皇崮海拔505米,四壁峭立,平地突拔,十分险峻,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太皇崮战斗,名列史册;明皇朱元璋第六代孙第七代孙墓在毓秀山前。   全镇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4.7℃。   面积:全镇总面积19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4688公顷,占总面积的26.6 %。   人口:全镇共有144个行政村(182个自然村),2000年全镇总人口8.1万人,23820户,其中非农业人口3682人。   民族构成:全镇由汉族、回族、满族、佤族、朝鲜族构成,汉族占99.9%。   交通:境内交通发达,省道岚济(岚山头至济宁)、地庞(地方至庞庄)公路东西贯穿全境,平枣公路在境内跨越南北,车枣公路、白滕公路西南交叉,全镇交通四通八达,村村实现了三通(通电、通程控电话、通有线电视)。   每逢农历三、八日为白彦集日,每年三月三日青山庙会,自唐代沿习至今在境内举行。农历一、六日为黄坡、山阴、姜庄集日;农历二、七日为后河集日;农历五、十为南径集日。.  

临涧镇

  平邑县辖乡。优质将军红花岗石主产地,已探明储量15亿立方米。1958年设临涧乡公社,1984年改临涧区,1985年设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33公里。面积63.8平方公里,人口2.3万。地庞公路穿境。辖临涧等37个村委会。农业种植小麦、地瓜为主。经济作物以花生、金银花为主。乡镇企业以花岗石开采、加工为主。.  

丰阳镇

  丰阳镇,山东省平邑县辖镇,驻地郑家峪村,位于平邑县城西南部15公里处。东接流峪镇,西邻泗水县、邹城市,南靠临涧镇,北依平邑镇。为春秋时期古邱臾国遗址所在地,历史文化悠久。全镇总面积91.6平方公里(13.7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327公顷(3.5万亩);林地面积3333公顷(5万亩);干鲜果园面积467公顷(0.7万亩),其中:苹果200亩,葡萄200亩,桃1000亩,板栗5000亩。境内主要为丘陵山地,北部为卡其特岩溶地貌,南部为花岗石风化麻岩地质,山峰主要有丰山、香山、娄山、红山、邱山,河流主要有娄阳河、娄阴河、丰阳河三支河流,镇驻地处于群山环抱之中,山青水秀,景色怡人。全镇有5个工作区,辖54个行政村,58个自然村落,共4.2万人口,以汉族为主,兼有彝族、佤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全镇共有62个党支部,党员1228人,村民小组182个。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98元。    丰阳镇因镇驻地位于丰山之阳,故名为丰阳。据载镇驻地郑家峪村由姚刘等姓于明洪武(1368──1398年)年间在丰山脚下建村,取名姚家庵子。后因军队在此整顿多日,称山峪为整甲峪,村名遂改以山峪名称,后谐音称为郑家峪。    全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不断改善,交通便利,省道滕蒙公路纵贯南北,县道铜红公路横穿东西。现已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程控电话、通有线电视、通电,截止目前全镇已有32个电话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初步实现了产业化,土地灌溉面积达到75%以上,95%的村吃上了自来水。在镇驻地设有辖丰阳镇和临涧乡两个乡镇的中心法庭、国税分局、地税分局、交警七中队、公路站及交管所;有中学1所在校学生1307人,完全小学7所,希望小学1所,在校共有学生4100人;有中心卫生院1处,联合诊所18处;有小(一)型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15座。镇驻地西1公里处有邱臾国故城遗址,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  

资邱镇

  平邑县资邱乡位于蒙山脚下,地处平、费、蒙三到交界,总面积71平方公里,耕地4.5万亩。全乡辖24个行政村,33个自然村,人口3.6万人。资邱乡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山区,中南部平原,南距327国道及兖石铁路6公里,汶泗公路横贯东西,万红路纵贯南北,北通蒙山旅游区,南接327国道。乡境内北部有中型水库一座,蓄水量1000万立方米,银线河自北向南贯通,水利条件十分便利。现已在全县率先建成“电话乡”,电话总门数7000余门,村村通公路、通电。矿产丰富,主要有石膏、石灰石、粘土、翻砂土、花岗石、石英石等。    农业坚持高效生态农业开发,在乡内形成了万亩西瓜生产基地,千亩食用菌,千亩蔬菜基地,万亩果品生产基地及黄烟、桑蚕等产业,不断加大科技注入,实施标准化田间作业,着力打造无公害农产品,西瓜、食用菌已被省农业厅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并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资邱”牌商标。    二、三产业迅速崛起。已形成木业加工、石膏新型制品加工,运输、红砖、建材业、花岗石开采、柳编、罐头加工等六大产业,以食用菌加工和石膏制品加工两大新兴龙头产业,带动全乡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活全乡商贸业的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镇经营战略,把城镇开发作为提升经济建设发展的平台,改善城镇驻地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镇档次。.  

魏庄乡

  魏庄乡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西部、平邑县南部,距县城45公里,与枣庄、滕州、费县相毗邻,是“宗圣”曾子故里。岚(山头)济(宁)公路、平(邑)枣(庄)公路纵横交叉,贯穿全境,交通便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全乡总面积72.8平方公里,辖43个行政村,73个自然村,耕地面积2.5万亩,人口2.8万人,皆为汉族。乡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属典型的山区农业乡。全乡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中部平坦开阔,为低山丘陵地形。平邑县第二大河祊河从中横穿而过。这里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条件良好。   境内土质优良,物产丰富。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旅游业是魏庄乡的主要产业。粮食作物主要盛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大豆。经济作物主要有桑蚕、黄烟、瓜菜、金银花等;养殖种类包括生猪、羊、牛、肉鸡、蛋鸡、肉食免等,畜牧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林果业以板栗、苹果、山楂、樱 桃、桃为主,林果面积2.5万亩。矿产资源主要有花岗石、石灰石、石英石、黄沙。正在开发建设的曾子山自然风景区,逐渐成为全乡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魏庄乡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水、电、路、有线电视实现了村村通,通信实现了长途传输数字化,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接待条件齐备,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全乡现有中、小学校14处,医院及联合诊所16处,农贸集市3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民安居乐业。   魏庄乡民风淳朴,人民勤劳能干,社会秩序稳定,经济繁荣昌盛。跨入新世纪的魏庄人民,正以恢宏的手笔描绘着强乡富民的新蓝图,魏庄,曾子故里,投资沃土。魏庄乡-郑子瑜、乡长孟凡民携2.8万勤劳聪慧、热情好客的魏庄人民热诚欢迎有识之士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共创美好明天。.  


丰阳镇特产大全




丰阳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