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市辖镇。1961年置张铺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设镇。位于市境最西部,距市府21公里。西与江苏盱眙市接壤。境内有冲高武、魏桥水库。面积74.2平方公里,人口1.7万。于(洼)泥(沛)公路、205国道纵贯镇境。辖街道居委会及张铺、翁集、天王、魏桥、胡桥、竹园、八墩、李庄、九墩、西红庙、尚武、菱塘12个村委会。工业以商贸、运输、砖瓦、化工仪表业为主。农业以小麦、水稻、油菜、棉花种植为主。.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1.7万人 | 74.2平方公里 | 341181111 | 239000 | 0550 | 查看 张铺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平安社区 | ·天长旅游·天长特产·天长十大特产·天长十景·天长名人·天长 | 0 |
---- |
查看 平安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张铺社区 | ·天长旅游·天长特产·天长十大特产·天长十景·天长名人·天长 | 0 |
---- |
查看 张铺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虎山村 | ·天长旅游·天长特产·天长十大特产·天长十景·天长名人·天长 | 0 |
---- |
查看 虎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保安村 | ·天长旅游·天长特产·天长十大特产·天长十景·天长名人·天长 | 0 |
---- |
查看 保安村谷歌卫星地图 |
兴隆村 | ·天长旅游·天长特产·天长十大特产·天长十景·天长名人·天长 | 0 |
---- |
查看 兴隆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天王村 | ·天长旅游·天长特产·天长十大特产·天长十景·天长名人·天长 | 0 |
---- |
查看 天王村谷歌卫星地图 |
竹元村 | ·天长旅游·天长特产·天长十大特产·天长十景·天长名人·天长 | 0 |
---- |
查看 竹元村谷歌卫星地图 |
八墩村 | ·天长旅游·天长特产·天长十大特产·天长十景·天长名人·天长 | 0 |
---- |
查看 八墩村谷歌卫星地图 |
魏桥村 | ·天长旅游·天长特产·天长十大特产·天长十景·天长名人·天长 | 0 |
---- |
查看 魏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尚武村 | ·天长旅游·天长特产·天长十大特产·天长十景·天长名人·天长 | 0 |
---- |
查看 尚武村谷歌卫星地图 |
团结村 | ·天长旅游·天长特产·天长十大特产·天长十景·天长名人·天长 | 0 |
---- |
查看 团结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天长街道 |
天长街道办事处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天长街道东与万寿镇、仁和镇接壤,南连冶山镇、郑集镇,西依石梁镇,北交永丰镇及大圹圩农场,区域面积102.2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4.63平方公里。街道下辖东外、城东、城南、城西、城北、永安、千秋、净业、水上、安康、园林、静安、土城、二凤、张庄、草湖、同心、田庄、曙光19个社区和长亭、广宁、祝涧、戴坝4个农业村。城乡人口达1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275人,流动人口2万余人。 全街道现有主干道22条,总长度36公里;市内路灯1500多盏,程控电话35000余户,有线电视入户安装率达100%。西城区建设2003年启动,目前张庄、草湖2个农业村整建制转为社区,18个生产队农民近万亩农田的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已完成,100余家企业落户工业园;南市区建设2006年启动,目前3000余亩征地一期工程划上0句号,市政府大楼、计生、卫生、教育、检察院、老干局等机关办公大楼相继落成,市政建设日新月异,招商引资和经济增长突飞猛进。 - 工农业发展 全街道有耕地38580余亩,农村经济以传统的水稻、小麦、油菜种植为主,兼以水产养殖和大棚蔬菜种植。2005年紫金糯、香糯、席草和水产养殖面积近6000亩。长亭村优质粮生产基地的紫金糯、香糯等稻米品种远销江、浙及广东、福建一带;蔡营村的席草生产加工等农业结构调整项目已初具规模;城西渔场有近200亩的水面养殖,主要以鱼类养殖为主,永安社区的绿色无公害蔬菜已成功进驻苏果(天长)平价店,华联(天长)超市。乡镇工业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兴起,主要有电扇、服装、皮鞋、水泥、糕点、仪表、线缆、建材、机械密封生产、玩具加工、房地产开发等。 - 一流的配套 街道地处市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有通往全国各地的省际班车,南可至广东、深圳,北可达天津、北京。饮食、服务业上档次;有苏果、华联及天正等综合性连锁超市;有皖东最大的家俱交易市场——广厦家具广场;有安康、园林、静安、园丁、天一等封闭式管理的居民住宅小区;可提供投标位于市区繁华地段的宗地,是各地客商投资和入住的理想之地。 |
铜城镇 |
铜城镇系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和中心建制镇。该镇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曾因西汉刘邦之侄吴王刘濞在此冶铜铸钱币而得名。抗战期间曾为铜城市。1961年复为铜城镇。全镇总面积88.7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辖5个街道居委会、21个村委会。 铜城自古以来,商贾云集,经济繁荣。1994年起,连年被评为“安徽省百强乡镇”之前列,1989至今一直位列“滁州市十强乡镇”之首。工业发达,品种齐全。有各类企业200余家,主要行业有塑编制品、机械、钢管、工程塑料、光(电)线缆、仪器、仪表、家电等八大类,近千种产品。安徽天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生产家电零部件的专业厂家,拥有资产10亿元,注册资本6060万元,员工3400多人,该公司2000年被列为省高新技术企业。全镇工业产品畅销国内外,远销亚洲各国和欧洲、美洲,其中仪表在全国市场占有量达80%以上。 2004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8.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7.5亿元;财政收入563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580元。 |
汊涧镇 |
汊涧镇为安徽省200个中心建制镇之一,省30个发展改革试点镇之一。旧有“小南阳”之称,其位于皖东天长市的西部、“长三角”和南京1小时都市经济圈内,是我国东西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通道。 该镇交通便捷,205国道(宁连一级公路)和正在新建的宁淮高速公路南北穿境而过,312省道中贯全境。区位优势明显,东西南北分别距扬州、滁州、南京、淮安大、中城市只有70公里左右。 该镇总面积99.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万亩,辖21个村,4个居委会,4.3万人。该镇人杰地灵、资源丰富,素有“皖东百合第一镇”之美誉;其全年粮食生产能力达30000多吨,油料达4000多吨,各类蔬菜瓜果、畜禽及水产品等产量达300多吨。近年来,该镇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已建成各类企业100多家,其中有年产值超3亿元的华龙日清食品(天长有限公司);年产值约6000万元的天长市天帝塑料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年产值约300万美元、产品全部出口外销的天长市嘉亨礼品玩具有限责任公司等,已初步形成了食品、机械制造、玩具、服装等10多个支柱产业。二OO五年,该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约10.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8.5亿元,农业总产值2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 经过评审后的6平方公里的集镇规划新颖独特,公用设施配套完善。全镇各中、小型水库蓄水量大,电力足,邮政、通讯等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目前,1.5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六通一平”基本完成。 该镇政通人和,党风、政风纯正,民风纯朴,人民安居乐业。2000年被安徽省建设厅评为“全省村镇建设先进乡镇”,2001年被滁州市委评为“‘六个好’乡镇党委”,2003年被滁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抗击非典先进集体”,1999-2005年多次被天长市委、市政府评为“十强乡镇”、“先进集体”、“招商引资先进乡镇”等 |
秦栏镇 |
秦栏镇位于安徽省最东端,濒临高邮湖,伸入江苏腹地。处在天长市东南隅,东与江苏省高邮市、扬州市、仪征市毗邻,西与界牌镇、仁和、金集、渝兴接壤。紧靠宁镇扬,邻近苏锡常,位置独特,窗口作用显著,素有“安徽东大门”之称。 秦栏镇不仅地理位置独物,而且交通便捷。陆路有312省道滁扬公路穿境而过。向东距扬州约半小时车程,向西1小时可达滁州,2小时可达合肥,向南1小时可面南京,3小时可达上海。水路由秦栏河经高邮湖直通长江。 自然条件 秦栏镇属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15-16℃,夏季平均温度27.2℃,秋季平均温度17.6℃,冬季平均温度6-8℃,最低气温-8.3℃,年降雨量900-1400mm,平均年日照2150-2797小时,无霜期220天。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秦栏镇地下水资源较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地下水深部水量为71立方米/小时,中部为65-66.5立方米/小时,1眼深度为100米、口径为300毫米的深水井,出水能力达80立方米/小时。地下水为矿化度小于0.5克/升的H2CO3型淡水,无侵蚀性。 历史沿革 秦栏历史悠久。据传,历史上秦栏地区水草肥美,始皇帝在此围栏养马,秦栏一名由此而得,镇北牧马湖亦因此而得名。后因人丁旺盛,贸易繁荣,又在此设关课税,秦栏又称秦关。历史上秦栏即为物产富饶、民间经济繁荣的地区,据史料记载,秦栏“熊氏掌鼓”天下衙门十有七八,“马氏彩龙”游玩四海。 秦栏镇人文荟萃,是二十四孝之一朱寿昌的故里。位于秦栏河边的孝子坟为重点文物。还有包公祠、关帝庙、贞女庵等旅游景点。交通运输 资源概况 矿产资源:境内有石矿6个,年开采量10万立方米。 农业资源:耕地面积6.1万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大麦、大豆、山芋、花生、油菜、西瓜等,2003年粮食总产量2.9万吨。 水资源:境内水系纵横交错,水面面积15000亩,岗区中型水库2座,库容1150万立方米。 土地利用状况:耕地面积6.1万亩,镇区面积3.4平方公里,村民建设用地4500亩。 人口分布:辖25个村、3个街道,常住人口40468人,人口密度389人/平方公里,城镇非农业人口8668人,农业人口31800人,占总人口的78%。. |
大通镇 |
大通是千秋古镇,历史上曾叫做“禹王集”(公元502-527年)。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在丁末年立国号为“大通”。后传说梁武帝为体察民情,曾微服私访于此,为当地百姓伸冤除害,集上人民为感其恩,改“禹王”为“大通”。 该镇位于天长市西北,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西与205国道濒临,内有乔平、通乐、通便路贯穿其境,距南京80公里,离扬州60公里。原隶属于大通区,系区公所所在地,是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1992年撤区并乡后,区镇合一。2001年11月与原坝田乡相并,总面积达92.99平方公里,其中集镇面积0.93平方公里,总人口2.3万人。辖牌楼、大通、刘营、连塘、刘沟、冯安、小店、街南、太平、坝田、刘跳、金鱼、姚坝、齐庙14个村民委员会和大通街道1个居委会,160个村(居)民小组。 大通镇有耕地面积45958亩,农业作物以典型的“稻—麦—油”为主。现辖区内有跃进、大通中型水库2座,小(一)、小(二)型水库9座,主干渠道8条共70KM,当家塘600多面,水利设施配套完善,农作物优产高效,旱涝保收;境内有各类企业230多家,涉及仪表、线缆、钢架、玩具、服装、席梦思床垫加工等多个行业;现有医院2所,中学2所,小学11所,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公民办幼儿园3所;有柏油路和砂石路80.4KM,村村通公路;2005年全镇开通调频广播;目前全镇共安装程控电话5086门,覆盖率达到78%,移动通讯覆盖全镇。. |
杨村镇 |
全国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天长市杨村镇位于安徽省东部,地处江苏腹地,紧临长江三角洲西部边缘和南京、扬州、淮阴等大中城市,我镇医药产业在全省独树一帜,被誉为皖东药业第一镇,我镇还是安徽省首家金融安全信用镇,连续多年被评为滁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镇和乡镇企业十强镇。集镇总面积93平方公里,耕地57389亩,其中种养水面1.1万亩。现辖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人口4.2万人,其中城镇建成区面积1.92平方公里,镇区人口1.2万人。2005年该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4亿元,财政收入1428万元,一、二、三产比例为20∶65∶15。我镇共有29个党支部,5个党总支,58个党小组,559名党员。 杨村镇地理环境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水面资源丰富,物产较为富饶,东临高邮湖,境内有沂湖。镇属南京一小时都市圈辐射镇,距离天长市区10公里,205国道贯穿全镜,在天长北部乡镇处于“领头军”地位,2003年我镇的工业园被列为天长市“一区四园”予以重点扶持发展,2005年我镇又被滁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经济发展强镇,从政策、资金、人员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逐步使我镇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其未来发展空间较为广阔。 杨村镇历史久远,人文底蕴深厚。早在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振兴农业,采用移民屯田,开垦荒地等一列措施,调剂劳动力的不足。洪武十五年九月迁广东番禺、东莞、增城,降民至泗州(直辖天长)屯田,由于长期战乱,杨村一带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此时当地有一移民叫杨传礼,他带来本地人所不懂的杨树与农作物的非农间作的种植方式,因其见效快,收益高而被广泛推广开来。就这样此地很快杨树成片成林,蔚为壮观。兼于此地当时人口六成姓杨,人们便称此地为杨村。杨村于1956年2月成立杨村人民政府,1968年7月成立杨村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1年成立杨村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3年4月成立杨村乡人民政府,1989年成立杨村镇人民政府。. |
石梁镇 |
石梁镇位于天长城西13KM处,历史悠久,地理优越,交通便捷,天汊一级公路横穿腹地,白塔河横贯其中。石梁镇原是县郡,据记载,早在宋朝时期便有“卑梁”之说。石梁镇现有农户4445户,人口16639人,其中农业人口14821人,总面积53.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7219亩,辖9个村、1个街道,109个村民小组。全镇共有27个党支部、1个党总支,现有党员514人。 石梁镇农业以水稻、小麦和油菜为主,辅以榨菜、西瓜等经济作物。水稻的主要品种为丰两优1号,小麦的主要品种为扬麦158,油菜的主要以“华杂四号”、“油研七号”等“双低”品种为主。由于该镇地处釜山水库、时湾水库的末端,平时用水较为紧张,加之白塔河两岸的电站还没有完全建设到位,水利基础薄弱对该镇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影响。 石梁镇现有企业33个,其中规模企业4个,现有企业职工1400多人。近年来,该镇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采取了“低门槛”策略,一批有实力、发展前景看好的企业落户该镇,如天禾米业,天彩纺织、盛远塑业等,值得一提的是联谊制帽,为中外合资企业,目前正在扩大再生产。截止到目前,该镇已经形成了纺织、轻工、线缆、电子、邮电器材、塑料工程、化工、粮食加工、玻璃工艺九大行业为一体的复合型产业。. |
金集镇 |
天长市辖镇。1949年是金集等6乡的辖地,1958年建金集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设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府16.5公里。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2.1万。天(长)金(集)公路经此。辖街道居委会及葛庄、岳庄、黄庄、岗陈、头墩、陈新、益民、鲍岗、芦柴、潘墩、仓房、横山12个村委会。工业以商贸、运输、灯具、构件、采矿业为主。农业以小麦、水稻、油菜种植为主。近几年发展湖桑生产,桑园面积达400多公顷。. |
永丰镇 |
天长市永丰镇,由原永丰、桥湾两个街道合并而成,全镇辖5个村、3个社区,17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万人,镇域面积83平方公里。 永丰镇位于天长市区北郊,与市区一桥相通,一水相联,是天长市城市规划区;白塔河、S205省道贯穿全境,拥有天长市白塔河下游最佳位置的6公里的东部岸线,以及天长城市的东北外环和正在规划建设的西北外环,将构成天长城市的北部绕城公路,境内有港口,水陆交通十分便捷。 护城河,蜿蜒绵长,座落于永丰镇的腹地,永丰镇将成为天长市城市远景规划建设的一个有特色的城市功能区。 |
仁和集镇 |
仁和集镇位于天长市东部,距江苏省边界仅6公里,距江苏省扬州市43公里。312省道横贯集镇东西,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镇总面积37.6平方公里,总人口15400人,劳动力8087人。现辖掌鼓、马义、白马、书房、雷庄、郑巷、五岔、七柳、陶庄、姚塘十个村委会和一个街道居委会。2005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6亿元,财政收入515万元。 该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自古此地百姓生性善良、待人和气,故得名仁和。长期以来仁和都是天长东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工农业基础良好。 工业实行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的两翼齐飞战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营造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2005年招商引资引进项目15项,总投资4867万元。目前已形成以玩具、纺织机械、玻璃仪器、安全帽、电子为主的规模工业生产,其中镇龙头企业天仁科工贸集团为省百强民营企业,以玩具为主导产品,还涉及电子等行业,2005年实现产值6100万元,实现营业收入5900万元,实现出口产品交货值5000万元。众业电子公司和三力机械公司年产值双双超600万元,挤身市规模企业行列。乐福玩具公司是我镇直接引进外资的中俄合资企业。还有泰和电子、三信电子、牧马湖米业等各类企业544家,从业人员5525人,全镇实现工业产值达26743万元。 该镇属丘陵地带,平均海拔30米,年均温度摄氏14.8度,年降水量1031毫米,无霜期220天。全镇耕地面积24589亩,其中水田19000亩,旱地5300亩,有效灌溉面积18000亩左右,主产稻麦,兼种山芋、豆类等杂粮,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花生、芝麻等,土壤以黄粘土、马粘土土壤为主,境内有中型水库--焦涧水库1座,窑头涧、五岔、谢冲、于糖、富庄等小型水库6座和土龙头1-3级电灌站,水利条件较好。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取得良好成效,涌现出一大批蔬菜、西瓜、七彩山鸡、肉鸽等种养大户,。2005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18656 吨,油菜籽产量达698吨,其他经济作物产量达140 吨。通过科学种田、家庭副业、从工从商等,农民人均收入4106元。. |
冶山镇 |
冶山镇(旧称长兴)位于天长市最南端,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接壤,金湖–长江公路贯穿全境,距南京不到1小时车程。全镇现辖9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居委会,125个村民小组, 12700人,总面积40.2平方公里,耕地17800亩。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3.5亿元,财政收入118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20元。 近年来,冶山镇实施以乡镇企业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为两翼的发展战略,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发展个私经济,初步形成了以长兴集团为龙头的玩具加工业和矿山开采建材加工业这两个主导产业;选矿业、服装加工业、林业、养殖业、苗木培育方兴未艾;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全镇个私企业达320多家,其中长兴集团主要生产、加工各类长毛绒玩具、塑料玩具、智力玩具、玩具工艺品和高级玩具填充料,为皖东地区第一家拥有自主经营进出口权的企业,产品全部出口,主要销往欧美、东南亚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拥有职工3000多人,固定资产6000万元,流动资产6000多万元,建筑面积达4.5万平方米。2005年创汇1000多万美元,纳税720万元,提供社会劳务费2300多万元。 冶山镇山水秀丽,资源丰富,两山一湖(冶山、横山、金牛湖)蕴含无限商机。冶山内含丰富的铁矿石、建筑石料、白云石等;横山的花岗石经安徽省地质队勘测储量在5000万吨以上,品种有安徽绿(猫眼绿)和横山花两种;金牛湖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素有“天然氧吧”之称,水面上万亩、滩涂数千亩,是开发旅游的最佳胜地。. |
郑集镇 |
郑集镇是全国农村文化中心的发源地之一,位于天长市南部,南与江苏六合区接壤,属南京市和扬州市一小时经济圈集镇之一,北部离天长市区仅3公里,二级油路直达集镇。南面距冶山铁矿约1公里,境内砂石路主干线7条,约43.5公里,到村队的公路共13条约52公里,目前境内无任何污染源,交通极为便利。移动、联通均有微波站,通信极为发达。集镇程控电话、有线电视、自来水管网、下水道等基础设施齐全。 辖区面积64.8平方公里,24000人口,14个行政村,耕地55706.7亩,其中工业存量用地500亩,大中小型水库7座,蓄水能力达2500万方,塘坝641亩,水面20184.6亩,属江淮分水岭,主产水稻、小麦、油料;境内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有铁矿石、玄武石、石灰石、膨润土、白粘土、黄砂等矿藏且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较同类地区比较廉价,以至于初步形成“矿石开采”、“玩具制造”两大支柱经济。社会稳定,民风纯朴,社会治安较好。. |
张铺镇 |
天长市辖镇。1961年置张铺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设镇。位于市境最西部,距市府21公里。西与江苏盱眙市接壤。境内有冲高武、魏桥水库。面积74.2平方公里,人口1.7万。于(洼)泥(沛)公路、205国道纵贯镇境。辖街道居委会及张铺、翁集、天王、魏桥、胡桥、竹园、八墩、李庄、九墩、西红庙、尚武、菱塘12个村委会。工业以商贸、运输、砖瓦、化工仪表业为主。农业以小麦、水稻、油菜、棉花种植为主。. |
新街镇 |
新街乡位于天长市西南,距市区20KM,乡域面积87KM2,可耕地面积6万余亩。全乡辖9个村民委员会,20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万人。交通便利,翻修一新的何王公路与天汊公路和205国道相连,与南京市、淮安市、滁州市、扬州市的距离均不足100公里,乡内砂石路四通八达。2005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8亿元,全乡农民人均收入3850元,乡内党风纯正,民风淳朴,乡党政一班人工作扎实,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各项工作一直处于全市前列,2003、2004连续两个年度被评为全市乡镇综合目标考评先进乡镇。 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农业生产实现历史性增长。我乡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属高岗缺水易旱乡镇。近年来,在我乡党委、政府的广泛号召下,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办法,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全乡所有库塘坝水面面积7000亩,总蓄水量在千万方以上,农业生产旱涝保收。2005年全乡粮食产量2.5万吨,油料总产量0.5万吨,再创历史新高。 劳务输出组织有序,劳务经济效益增加。我乡一直非常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开发工作,成立了乡劳动保障服务中心,通过阳光工程、农民四个一工程培训、聘请专家授课等加强对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组织劳务输出,外帮维权,内帮排忧。全乡长年在外务工人员有4000多人,其中通过乡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组织外出务工的有1000多人,人年均纯收入在8000元以上。 集镇和中心村建设快速发展,公用设施配套完善。集镇建成区面积 1.3KM2,人口3000多人,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配套设施完善,集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得到显著发挥,有力地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 工业生产增势强劲,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天长市飞龙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是我乡龙头企业,拥有总资产4500多万元,占地4万多平方米,职工400多名,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年创利税400多万元,被市人民政府列为成长型企业。该公司生产的钢格栅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地区,更打入了美国、澳大利亚等欧美市场,是全国仅有几家生产钢格栅产品的公司之一。玩具业是我乡的另一大支柱产业,全乡共有玩具生产企业32家,加工点遍布全乡,吸纳了3000多个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人年均工资5000元左右,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 |
万寿镇 |
万寿乡地处天长市东北,东临高邮湖,北依白塔河,南濒洋湖,西南与天长城东接壤。现辖汊河、闫尖、张安、百子、万寿、何坝、戊桥、忠孝八个村委会和1个街道居委会,105个村民组。居民4174户,人口15236人,其中农业3775户,农业人口14417人,劳动力9291人。全乡境内有三条闻名遐迩的历史古街——万寿庵、马岔河和忠孝街,清朝后期至近代,古街商贾往来,集市繁荣。两座百年古刹百胜寺和大慈寺,传经诵佛,香火久盛不衰。 全乡总面积62.77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31.25平方千米,内、外环水面24.9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9987亩,地势较为平坦,半岗半圩,大小水库32座,大型排灌站4座,灌溉面积达2.2万多亩。在国家大力支持下,进行农村电网改造,新设变压器台区39座,架设高低压线38.3千米,做到旱涝保收。农作物有稻、麦、油料、豆、薯、蔬菜等。水产品主要有河蟹、鱼、虾、蚌、牛蛙等,水产养殖规模达3500亩。农业生产广泛推广“一优两高”即优质品种和高产、高效品种,全面调优麦油品种,在2004年建立千亩优质油菜示范片三处,千亩小麦示范片五处,2004年农业总收入3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02元,粮食总产13145吨,油料总产1864吨,水产总产160吨。在各级领导的指挥和支持下,全乡人民精诚团结,众志成城,共同战胜了1991、2003、2005的三次洪水,战胜了2003年肆虐全国的“非典”疫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全乡工业以造纸、机械加工、汽车电子、防盗门、电动车、玩具为龙头,带动多种经济共同发展。全乡大小企业62家,其中龙头企业2家,骨干企业4家,个体企业56家。主要有荣生工贸有限公司、万寿机械有限公司、万寿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云宽农机附件厂、天童玩具厂、天安防护用品有限公司。2000年对原乡龙头企业万寿机械厂、天长市造纸厂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彻底改制为私营企业。2004年工业总产值21520万元,职工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左右。财政收入417.2万元。外出务工或在本地企业就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4387人,占全乡劳动力的45%,年增收2260万元,人均增收1546元。. |
滁州高新区 |
城东新区位于安徽滁州市天长市。下辖: 341181400400 111 永福社区 341181400401 111 天宝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