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角社区地处石板滩镇南面,是一个典型的涉农社区。幅员面积为2.5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党员65人,预备党员1人,积极分子5人。我社区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优化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主要发展种植、养殖业等。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10114102 | 610500 | 028 | 查看 金三角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新谊社区 |
新谊社区位于石板滩镇以东,属丘陵地带,是涉农社区。共有7个组,其中涉农小组6个,计740户,1800余人,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共有0党员35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 2013年11月换届选举成立了新一届社区总支部委员会,李华兵为党委总支部书记,12月10日换届选举产生了新谊社区新一届居民委员会,张玉兰选为居委会主任。 按照区委区、区政府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在硬件建设上充分体现以规划为龙头,体现客家特色,按照一流现代化社区的建设管理服务理念,无论从社区整体设计还是社区各种设施功能分布等方面都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功能配套齐全。一流的办公硬件设施,功能齐全的社区室内文化活动场所,周到便捷的社区便民服务大厅以及室外的广场运动中心,都为社区居民安居乐业提供了一个温馨、便利、美丽、整洁、和谐的居住环境。 |
金三角社区 |
金三角社区地处石板滩镇南面,是一个典型的涉农社区。幅员面积为2.5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党员65人,预备党员1人,积极分子5人。我社区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优化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主要发展种植、养殖业等。 |
东风社区 |
东风社区是四川省成都新都区石板滩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510114102,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510114。邮政编码为610500,长途电话区号为028 ,车牌号码为川A。与石桩村、金三角社区、马家村、集体村、光辉村、优胜村、解放村、园林村、和平社区、双柏村、光明社区、黄果村、友谊村、通顺村、五一村、新农村、土城村、建设村、新谊社区、长林村相邻。 |
光明社区 |
光明社区是石板滩镇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失地农转非人员集中安置社区,始建于2006年3月, 光明社区位于石板滩场口,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北建有成渝铁路线,火车运输货物方便,南建有十黄公路通向新都龙泉镇;东临石板滩老街道通往清泉落带镇。社区内共有3个社组,占地面积5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8707平方米,绿化面积1700平方米。2006年12月底陆续入住,安置部分社员。目前社区共有常住人员302户1932人。 2013年11月换届选举成立了新一届社区总支部委员会,李惠蓉为党委总支部书记,12月10日换届选举产生了光明社区新一届居民委员会,王国友选为居委会主任.社区现有党员54人,工作人员6人和一名劳动保障协管员及37名治保队员组成社区工作者队伍。 按照区委区、区政府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在硬件建设上充分体现以规划为龙头,体现客家特色,按照一流现代化社区的建设管理服务理念,无论从社区整体设计还是社区各种设施功能分布等方面都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功能配套齐全。一流的办公硬件设施,功能齐全的社区室内文化活动场所,周到便捷的社区便民服务大厅以及室外的广场运动中心,都为社区居民安居乐业提供了一个温馨、便利、美丽、整洁、和谐的居住环境。通过上级关心支持和社区全体员工及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社区先后被评为“平安社区”,“文明示范社区”“新都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公益配套设施具体有: 380平方米社区办公大楼,其中:两委办公区160平方米;多功能文体活动室50平方米;青少年绿色网络空间40平方米;图书阅览室40平方米;以及容纳100人的党、团员活动室、多功能会议厅一个。 社区服务站占地约260平方米,设置了家政服务、便民服务、老年征办理、残疾人救助、就业指导、党员服务站等。 拥有100平方米独立的劳动败仗服务中心,设置了就业服务平台,配置有电脑培训室,实名制办公室,社区专职人员5人,工作制度也都上墙。 1000平方米的小广场(拥有17套健身器材)已成为社区居民休闲健身的理想之所。 |
和平社区 |
和平社区位于石板滩在镇场镇内,是新都区石板滩镇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城镇居民集中居住社区,创建于1958年,地处成都市新都区石板滩镇西江河畔丘陵地带,占地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5000平方米,社区户籍人口777户,1760人,暂住人。 |
石桩村 |
石桩村地处石板滩镇东端,距场镇大约4.5公里,辖11个社,耕地面积2218亩,共有574户、1975人,该村民风淳朴,基本上以农业种养殖业等传统产业为主,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全村共有党员43名,村两委领导班子平均年龄43岁。通过努力,该村基层民主建设已取得一定的成绩,村两委能够很好的开展各项工作,带领村民一起致富。存在的主要问题:1、因外出打工,该村剩余劳动力偏少,且只能开展些传统农业;2、村上水利设施存在不足;3、经济实力薄弱,没有外入企业入驻,没经费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治理机制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石桩村党员干部以-精神为指导,积极开展“五好党组织”活动、“党 员亮生份”活动、“千名干部下基层” 、充分结合“1+3”对口联系、“干部帮户”活动提高党员使命 感和责任感。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教育,认真学习-报告精神,牢固树立村干部奉献意识,开拓意识 和为群众服务意识,努力做好基层组织建设。 (二)建立创新组织,加强基层治理 石桩村定期召开村民议事大会,按期公开了村务、党务、财务。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收集意见和建议,通 报上级工作,报告石桩村开展的工作,使村上所有工作都公开化、透明化,做到了大事知晓,小事满意。 (三)设立监督制度,强化管理。 (四)加强社会建设,切实做好民生工程。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全面做好石桩村网格化管理的全面建设。走家入户了解石桩村村民的生活情况和收集村民反映的民情,而且重点知晓石桩村困难、-和特殊人群的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情况和家庭的经济情况;调解石桩村辖区内存在的矛盾纠纷,帮助解决石桩村人员就业情况,切切实实的为石桩村的村民办好实事。 三是努力的做好和完善石桩村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通过信息平台化的建设,全面将石桩村居民的详细信息录入平台。从而增加上级领导的监管能力;将我镇辖区服务对象的网格化、数值化,以便于管理;实现石桩村资源管理的共享,在各部门处理业务时,提高办事效率。 四是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
马家村 |
马家村位于新都区石板滩镇场镇西北部,距离镇政府驻地1公里,是石板滩镇的工业规划区,四川现代农机产业园就位于马家村范围内。马家村总面积2258亩,耕地面积1380亩,有14个村民小组,总共901户,常住人口3000余人,共有0党员70名,其中流动党员6名。 |
集体村 |
集体村距离石板滩镇西北部2公里的丘陵地带,北临泰兴镇,西临木兰镇,东临龙泉,兴业大道穿境而过,交通方便。全村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34亩。该村辖区共有15个村民小组,村民931户,户籍人口3216。集体村党支部共有党员62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今年吸收积极分子5人。目前,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土城片区拆院并院项目,现已建成农民新居1个,规模301户、1000多人,其中土城村民157户,集体村村民144户,党员28人,残疾人5人,低保42户。 一、建设目标 集体村以土城片区拆院并院项目为依托,打破过去按照单位、地域、行业等设置党组织的传统方法。按照“党建带社建、产业促发展”的新思路来实现村民共同发展致富。集体村在发展定位上,该项目依托当地浓厚的客家人文基础,打造具有客家风情,、客家民俗特色的客家风情生态园,建设客家美丽乡村。通过旅游业的发展,繁荣当地商贸经济,增创新收。 二、治理机制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集体村党员干部以-精神为指导,积极开展“五好党组织”活动、“党员亮生份”活动、“千名干部下基层” 、充分结合“1+3”对口联系、“干部帮户”活动提高党员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教育,认真学习-报告精神,牢固树立村干部奉献意识,开拓意识和为群众服务意识,努力做好基层组织建设。 (二)、建立创新组织,加强基层治理。设立土城集体党总支部、实现跨村联合议事。土城、集体两个村成立了相应的联合总支和联合议事会、联合监事会。对涉及两村共同的利益交由联合议事会成员开联合议事大会来讨论、决议。此项工作加快了小区建设的进度和保障了各项工程的质量。集体村定期召开村民议事大会,按期公开了村务、党务、财务。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收集意见和建议,通报上级工作,报告集体村开展的工作,使村上所有工作都公开化、透明化,做到了大事知晓,小事满意。 (三)、设立监督制度,强化管理。在土城集体小区的管理中探索推行“421” 民主决策管理监督制度。土城集体两村共有议事会成员58人,小区住户0有党员28人。针对集中居住区存在公共事务和社会管理事项等一个村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探索推行“421” 民主决策管理监督制度。 (四)、引进产业发展经济。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为土城集体小区提供产业支撑。引进相关种植企业,栽种金银花、红枫、红杨、福寿瓜等,为土城集体小区提供产业支撑。 (五)、建立网格化社会管理综合服务站,提升社会管理效率。在土城集体小区建立网格化社会管理综合服务片站,设立3个网格、15个责任区,由多名网格员、社会工作者和村两委干部共同负责土城、集体、新农片区社会建设。在土城集体联合总支部的带领下,社会工作者通过将网格员收集到的网格内民声、民情等信息进行分类、分流。并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最终实现社会管理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 (六)、加强社会建设,切实做好民生工程。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完善了土城集体小区内基础配套,如:农机产业园区到土城、集体小区的道路建设,小区内的道路修建、路灯、绿化、健身器材等等。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做好兴业大道的拆迁和协调工作。 二是全面做好集体村网格化管理的全面建设。走家入户了解集体村村民的生活情况和收集村民反映的民情,而且重点知晓集体村困难、-和特殊人群的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情况和家庭的经济情况;调解集体村辖区内存在的矛盾纠纷,帮助解决集体村人员就业情况,切切实实的为集体村的村民办好实事。 三是努力的做好和完善集体村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通过信息平台化的建设,全面将集体村居民的详细信息录入平台。从而增加上级领导的监管能力;将我镇辖区服务对象的网格化、数值化,以便于管理;实现集体村资源管理的共享,在各部门处理业务时,提高办事效率。 四是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集体村文化惠民类设施包括“三室一厅一广场”,即图书阅览室、警务室、客家风情法律服务工作室、便民服务大厅、红枫小区广场。定期开展志愿者服务、百姓故事会、坝坝电影进乡村、文艺汇演、高血压和肺结核知识讲座以及厨司等培训活动。 五是着力打造客家风情园计划生育广场和法制文化家园广场。广场在保留集体村客家民俗文化风情的基础上,重点融入现代计生文化和法制文化元素的基础设施,依托原有的客家建筑群落,新建了一批计生文化和法制文化精神堡垒走廊、亭、柱、屏、石等文化设施,内容涵盖计生宣传图片、二十四孝道文化,法制图片、漫画、案例、法律格言、警局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解答,将客家文化与计生、法制宣传教育有机结合,让居住在小区的老百姓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感受计生文化和法制文化的熏陶。 三、特色产业 目前,集体村作为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示范点,集体村抓住“客家风情田园”优势,挖掘生态资源、拓展文化底蕴,突出自然人文特色。以客家文化为背景、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乡村会所为特色,打造集居住、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客家新农村综合体。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旅游业发展为重点,服务于农机产业园区,实现一三产业联动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发展,繁荣当地商贸经济,创新增收,解决就业,继承“东山五场之首”的悠久传统。 |
光辉村 |
光辉村基本概况 光辉村地处石板滩镇西部地区,距场镇3公里,辖区面积2.7平方公里,全村16个村民小组居民923户,人口3106人,全村社道长约11322余米。 光辉村与石桩村、金三角社区、马家村、东风社区、集体村、优胜村、解放村、园林村、和平社区、双柏村、光明社区、黄果村、友谊村、通顺村、五一村、新农村、土城村、建设村、新谊社区、长林村相邻。 |
优胜村 |
优胜村地处石板滩镇以西,毗邻成华区,全村幅员面积约1.02平方公里,土地面积1479.51亩,社道总长约5000米,9个蓄水池,2个提灌站。截止2015年2月,全村共计445户,总人口1482人,其中农业人口1227人,非农业人口255人,有村组干部14人,党员33人。 优胜村与石桩村、金三角社区、马家村、东风社区、集体村、光辉村、解放村、园林村、和平社区、双柏村、光明社区、黄果村、友谊村、通顺村、五一村、新农村、土城村、建设村、新谊社区、长林村相邻。 |
解放村 |
解放村地处石板滩镇解放村4组,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中心于2007年10月修建,面积370平方,是村民主要的办理政务事务及活动场所,社区一楼有便民中心,面积约80平方米。除村委办公室外,设有文化活动室(图书室)、调解室、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室,为辖区内村民提供社会治安、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教体育、志愿服务等项服务。 解放村与石桩村、金三角社区、马家村、东风社区、集体村、光辉村、优胜村、园林村、和平社区、双柏村、光明社区、黄果村、友谊村、通顺村、五一村、新农村、土城村、建设村、新谊社区、长林村相邻。 |
园林村 |
园林村处石板滩镇西部,辖区面积 2.65平方公里。全村辖 11 个村民小组,居民 777 余户,总人口 2732 余人。全村社道约 4200 米,需改建社道 740 米。 |
双柏村 |
石板滩镇双柏村的基本情况:双柏村柏村位于石板滩镇东部 1.5公里处,幅员1.88平方公里,全村11个村民小组,525户,总人口1673人,党员70名,妇女768名。劳动力1058人,十八周岁以下478人,60岁以上218人。1998年二轮延保时拥有耕地面积1265亩,合法征占地10亩,现有耕地面积1255亩。 |
黄果村 |
黄果村位于石板滩镇东部属浅丘地形,面积2.95平方公里,1个行政村。分设7个小组,农业户数837户,人口2867人,耕地面积2889.45亩。2012年年末人均纯收入10800元,现有党员60人,低保户33户,残疾人60人。 黄果村属农业生产区,现有鲜食玉米合作社1个,常年以种植普通蔬菜为主,村无集体经营企业,及无集体经济收入来源。经过村级公共服务融资建设的支持,黄果村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村组道路已硬化10500米,现还有1200米道路需寻找资金进行硬化,建设标准化水渠8600米,现还有3500米需建设。 村下一步计划:以鲜食玉米合作社为龙头,合作社将引进高产、高质的玉米种,花菜种,推广到农户,不定期进行种植培训,使他们种植产销有保障,同时以村牵头发展蔬菜加工业。寻求资金对几个组带病运行的抽水设备进行改换,确保农业生产用水,并继续加大对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 |
友谊村 |
友谊村位于石板滩镇西部,辖区面积1.96平方公里。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共579余户,总人口2052人。 |
通顺村 |
石板滩镇通顺村位于石板滩镇西南部,与优胜村、翻身村、建设社区(成华区)交界处。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57户,人口1574人,现有0党员31名,志愿者200余人。 组织设置:设有通顺村党支部,下设8个党小组; 自治组织: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议事会、监事会、村民委员会,在村民小组设立村民小组委员会; 成立集体经济组织; 群团组织:团支部、妇联、工会、老年协会、志愿者等群团组织。 在村委会所在地设有村民活动中心、党员活动室、村委会议室、图书室、村级广播站、党员远程教育学习室、村支书和村主任办公室、会计出纳办公室、警务室、司法调解室、志愿者服务站、信息宣传栏、“三务”公开栏等。 |
五一村 |
五一村位于石板滩镇西部,幅员面积3.10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民小组,人口3278人,其中残疾人72人,低保户28户,党员44名。 |
新农村 |
新农村位于石板滩镇西部、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居民850余户,总人口约2700人,全村社道约11000米,提灌站3座,蓄水池5个。垃圾房3座。文化广场一个 新农村与石桩村、金三角社区、马家村、东风社区、集体村、光辉村、优胜村、解放村、园林村、和平社区、双柏村、光明社区、黄果村、友谊村、通顺村、五一村、土城村、建设村、新谊社区、长林村相邻。 |
土城村 |
土城村距离石板滩镇西北部2公里的丘陵地带,北邻泰兴镇,西邻木兰镇,东邻龙泉,兴业大道穿境而过,交通方便。全村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34亩。土城村辖区共有14个村民小组,村民799户,户籍人口2542人。村党支部共有党员59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今年吸收积极分子5人。目前,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土城片区拆院并院项目,2011年已建成农民新居1个,规模301户、1000多人,其中土城村村民157户,集体村村民144户,党员28人,残疾人5人,低保42户。 一、建设目标 土城村以土城片区拆院并院项目为依托,打破过去按照单位、地域、行业等设置党组织的传统方法。按照“党建带社建、产业促发展”的新思路来实现村民共同发展致富。土城村在发展定位上,该项目依托当地浓厚的客家人文基础,打造具有客家风情,客家民俗特色的客家风情生态园。通过旅游业的发展,繁荣当地商贸经济,增创新收。 二、治理机制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土城村党员干部以-精神为指导,积极开展“五好党组织”活动、“党员亮生份”活动、“千名干部下基层” 、充分结合“1+3”对口联系、“干部帮户”活动提高党员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教育,认真学习-报告精神,牢固树立村干部奉献意识,开拓意识和为群众服务意识,努力做好基层组织建设。 (二)建立创新组织,加强基层治理。设立土城集体党总支部、实现跨村联合议事。土城、集体两个村成立了相应的联合总支和联合议事会、联合监事会。对涉及两村共同的利益交由联合议事会成员开联合议事大会来讨论、决议。此项工作加快了小区建设的进度和保障了各项工程的质量。土城村定期召开村民议事大会,按期公开了村务、党务、财务。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收集意见和建议,通报上级工作,报告土城村开展的工作,使村上所有工作都公开化、透明化,做到了大事知晓,小事满意。 (三)设立监督制度,强化管理。在土城集体小区的管理中探索推行“421” 民主决策管理监督制度。土城集体两村共有议事会成员58人,小区住户0有党员28人。针对集中居住区存在公共事务和社会管理事项等一个村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探索推行“421” 民主决策管理监督制度。 (四)引进产业发展经济。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为土城集体小区提供产业支撑。引进相关种植企业,栽种金银花、红枫、红杨、福寿瓜等,为土城集体小区提供产业支撑。 (五)建立网格化社会管理综合服务站,提升社会管理效率。在土城集体小区建立网格化社会管理综合服务片站,设立3个网格、15个责任区,由多名网格员、社会工作者和村两委干部共同负责土城、集体、新农片区社会建设。在土城集体联合总支部的带领下,社会工作者通过将网格员收集到的网格内民声、民情等信息进行分类、分流。并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最终实现社会管理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 (六)加强社会建设,切实做好民生工程。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完善了土城集体小区内基础配套,如:农机产业园区到土城、集体小区的道路建设,小区内的道路修建、路灯、绿化、健身器材等等。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做好兴业大道的拆迁和协调工作。 二是全面做好土城村网格化管理的全面建设。走家入户了解土城村村民的生活情况和收集村民反映的民情,而且重点知晓土城村困难、-和特殊人群的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情况和家庭的经济情况;调解土城村辖区内存在的矛盾纠纷,帮助解决土城村人员就业情况,切切实实的为土城村的村民办好实事。 三是努力的做好和完善土城村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通过信息平台化的建设,全面将土城村居民的详细信息录入平台。从而增加上级领导的监管能力;将我镇辖区服务对象的网格化、数值化,以便于管理;实现土城村资源管理的共享,在各部门处理业务时,提高办事效率。 四是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土城村文化惠民类设施包括“三室一厅一广场”,即图书阅览室、警务室、客家风情法律服务工作室、便民服务大厅、红枫小区广场。定期开展志愿者服务、百姓故事会、坝坝电影进乡村、文艺汇演、高血压和肺结核知识讲座以及厨司等培训活动。 三、特色产业 目前,土城村作为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示范点,土城村抓住“客家风情田园”优势,挖掘生态资源、拓展文化底蕴,突出自然人文特色。以客家文化为背景、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乡村会所为特色,打造集居住、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客家新农村综合体。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旅游业发展为重点,服务于农机产业园区,实现一三产业联动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发展,繁荣当地商贸经济,创新增收,解决就业,继承“东山五场之首”的悠久传统。 四、未来发展 土城村今年努力做好土城集体小区二期的建设工作。鼓励更多的老百姓入住小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同时也继续做好一二期的绿化、基础设施、村民文化等建设。通过客家风情生态园建设,为推动红枫林客家生态园的发展作出强有力的保证,从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大力发展土城村的产业。继续招商引资,利用土城村现有土地资源,做好土地流转,壮大集体收入,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使土城村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得到根本上的改变。 |
建设村 |
建设村概况 基建设村情:建设村距石板滩镇2公里,有6个村民小组,共395户,全村总人口1372人,其中党员50人,村干部5人。 土地资源:有耕地面积1298亩。产业情况: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 总体工作思路:依托优势,凝心聚力,敢想敢干,努力将建设村建设成集休闲、体验、避暑、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 党建工作思路:党心连民心,干群心连心。全村共有1个支部,50名党员,始终坚持以“三进三增”、“双晋”活动和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为载体,以建设五好支部为目标,实现支部晋级争做红旗党员晋星先锋,开展“一诺双评三帮”活动,即“干部服务承诺,村民直评村干部,评选‘八型家庭’,帮助农民增收入,帮助村级壮经济,帮助企业解难题。”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事业是一个椭圆形的轨道,没有终点,只有起点。建设村将不断探索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围绕发展强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努力打造市级党建示范点。 |
长林村 |
石板滩镇长林村位于镇政府东部,地处石板滩镇合兴片区,村办公点距石板滩镇2.5公里。云石路穿境而过。 全村幅员面积1.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96亩,辖10个村民小组,2014年居民近800户,共计人口2600余人,农户800余户,党员57人,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3520元。 全村现有耕地面积3096亩,其中水田2100亩,旱田996亩,主要类型为水田和水浇地;蔬菜种植面积996亩,主要类型为蔬菜;农村居民用地总面积415亩。全村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以水果蔬菜生产和养殖、劳务输出为经济支柱。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