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临沂 >> 莒南县 >> 文疃镇

文疃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文疃镇谷歌卫星地图)


文疃镇简介

  " 莒南县文疃镇位于莒南县东北部,距县城28公里,东邻港城日照,南靠深水良港石臼、岚山,兖石、206国道、日东高速公路近在咫尺。总面积127平方公里,耕地5.2万亩,辖37个行政村,1.4万户,4.8万人口,2004年全镇GDP工农业总产值5.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100元。是临沂市第一个文明镇,山东省首届明星镇。
   该镇自然条件优越,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得天独厚。从2001年至今,我们大搞土地综合治理及农业开发,整理开发土地面积4万多亩,结合土地整理开发,全镇发展高效林果4.0万亩,建成了“2万亩优质板栗基地”,“万亩优质桃基地”,“5000亩优质苹果基地”,“5000亩丰产林基地”,年产干鲜果品9000万斤。1996年,被国家农业部命为“中国苹果之乡”,是中国果树研究所的实验基地,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的高新农业林果实验区。建有专业批发市场1处,大小恒温库30座,是鲁南最大的果品集散地,发展果品深加工前景广阔。
   养殖业是该镇的重点产业,先后发展养殖户8600户,年出栏以三元杂交猪为主的生猪8万头,肉鸡1500万只,肉食兔、长毛兔10万只,牛3000头,羊1万只,产值1.4个亿。发展桑4000亩,黄烟3000亩。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立足区位优势,改善内外环境,先后吸引韩国泰丰株式会社、山东绿润集团、温州市龙宝机械厂、上海齐鲁物资有限公司、吉林长白山市牟善连集团、青岛茂昌食品有限公司、平邑冠鲁集团、莒南县春园集团等10多家集团公司来我镇投资兴业,初步形成了花生米筛选、石材开发、酱菜、泡菜、板栗、水处理设备、生化饲料、冷藏冷冻保鲜、机绣地毯等八大加工产业,其中山东碧海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水处理设备为“中国环保产品质量信得过重点品牌”,2004年,其生产的产品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产品远销上海、济南、江苏、山西等二十多个省市和地区,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很大。全镇民营企业年产值3.5亿元,利税3000万元,商业网点鳞次栉比,流通活跃,有大型集贸市场1处,民营经济园区3处,其中镇驻地民营经济园区占地1000亩,区内已实现“四通一平”,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修柏油路42公里,全面实现村村通。工商业户达1477户。.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4.8万人 127平方公里 371327108 276000 0539 查看 文疃镇谷歌卫星地图

文疃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文疃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十字路街道

  莒南县十字路镇地处莒南县城驻地,辖107个行政村(居),12.1万人,总面积170万平方公里,9万亩耕地。200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6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702万元,人均收入2670元。   我镇北临莒县,南靠连云港、新浦,东临日照,西靠临沂,境内兖(兖州)石(石臼)铁路横贯东西,莒(莒县)新(新浦)公路、岚(岚山)济 (济宁)公路在此相会,通讯、水、电、交通极为便利。2000年被省列为重点旅游开发项目的全国最大县级公园---卧佛寺公园也在境内。   我镇平原、丘岭均衡,丰富的紫砂岩石、砩石等矿石 极具有开民潜力。主要镇村企业有氧化锆厂、华纶化纤厂、塑编厂、木器加工厂、油脂厂、卫生材料厂、紫砂岩石加工厂、肉类水产品加工厂、农副产品深加工厂等,具有强大施工建筑行业在全县首屈一指。农作物以小麦、花生、玉米、水稻、地瓜为主。   我镇自1995年确立了“农业兴镇、工业强镇、商业富镇、科技兴镇”的总体思路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从经营场所、经营范围到工商、税务等方面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按 照县委、县府的总体部署,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实现以“双增”为目的。农业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为重点,突出发展特色养殖,特色种植,扩大节水面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力实施“城内兴商业,城郊建市场,沿路搞开发,面上抓发展,重点抓骨干,总体上规模”的发展战略,通过全镇上下 各级的共同努力,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促进了改革的深入,推动了全镇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创建了全镇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规划建成了九州、富源、大成三个商业园,总面积达12000平方米。建成高乡、大成、温泉三个批发市场,其中大成建材批发市场面积达8000平方米。目前, 百货、杂品、建材市场已初具规模。   今年以来,我镇党委政府充分抓住“民营经济大发展年”和“招商引资年”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抢抓机遇,开拓进取,计划新建滨海、富民、温泉、大成、万家扁山、官坊六个工业园区,筑好“金巢”待“凤”来。重点抓好建筑建材、化工塑料、造纸铸造、氧化锆氧化锌、石材 加工、花生筛选加工、木器加工、饮食服务八大行业,有力的拉动了全镇经济快速发展。十字路镇富民强村兴镇之路充满生机和发展潜力.  

团林镇

  团林镇地处临沂、日照、连云港三市交界处,北靠兖石铁路、东临204国道及同三高速公路,辖41个行政村,4.2万口人,面积81.5平方公里。   该镇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建起了临沂茶叶高科技示范园和德福堂中草药研发基地,形成茶、桑林、果菜3个万亩园,1996年3月中国特产之乡命名活动组委会授予该镇“中国茶叶之乡”荣誉称号。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打造近海临港开放城镇,优化投资环境。2004年以来投资2000余万元,累计硬化道路60公里,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镇村公路网和“三纵一横”的大交通格局,打通了团林镇到日照、江苏的直通道,近海临港的区位优势得以凸显。积极配合全市临港经济区规划,建成1500亩民营经济园区,同时,投资300万元,实施了镇驻地硬化、净化、绿化、亮化工程,镇村面貌焕然一新,成为苏鲁边界一大亮点。金巢筑就凤凰来,宏艺电源、融鑫铸造等一批重点企业先后入驻,形成了生态农业、食品加工、特种养殖、五金铸造、白云石加工五大特色产业,规模企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和谐社会进程稳步推进,先后荣获省级“文明村镇”、“环境优美乡镇”,市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   镇党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投资优惠政策,愿与各方有识之士共商兴镇大计,努力把团林建设成为近海临港文明开放城镇。.  

大店镇

  大店镇位于莒南县城北19公里,北邻日照市,东依风景秀丽的马鬐山天湖风景区,总面积128.9平方公里,辖71个行政村,7.2万口人,7万亩耕地,属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气候。莒阿路在此交汇,距日东高速公路5公里,距兖石铁路18公里,距临沂飞机场40公里,距石臼港40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境内邮电通讯全部进入国际通讯网,无线电通讯覆盖全境,被授予“临沂市移动电话第一千户镇”称号。   大店镇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历史上,蜚声国内外的庄氏庄园72堂号,鼎盛于明清两代近400年。革命战争年代,山东省党政军机关及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曾长期在此驻扎。1945年8月13日,中国0领导的第一个省政府――山东省政府在大店镇成立,因此大店镇 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境内重晶石、石英石、明矾石等矿产储量丰富,其中明矾石储量达1.3亿立方,居江北之最。   大店镇是省政府命名的工业主导型中心镇,工农业发达。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磨料磨具、泡化碱两大主导产业,强化镇驻地及园区载体功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民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已建成省级民营经济园区1处,拥有民营企业700余家,构筑了磨料磨具、泡化碱、印刷包装、化工辅料、针织棉纺、矿石加工六大产业体系。磨具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东、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素有“中国磨具第一镇”的美誉。全镇70%的耕地坐落在浔、沭河冲积平原上,土地平坦肥沃,灌溉便利,是鲁东南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盛产水稻、小麦。镇西部平原为2万余亩的无公害草莓、杂果及花卉栽培基地,其中草莓杂果栽培规模居省内乡镇之首,有“山东草莓第一镇”之称。还先后被授予“临沂市首批康镇”、“临沂市文明乡镇示范点”、“临沂市乡镇企业明星镇”“山东省安全文明乡镇”、“山东省农村新型小城镇”,被山东省列为中心镇、省级示范镇。   “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弘不能使人安”。大店镇-杨自军携全镇人民,诚邀八方宾客前来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同铸辉煌!.  

坊前镇

  "  在黄海之滨,龙王河畔,有一座被海内外誉为“中国石刻艺术之乡”的省级文明示范镇——坊前镇。坊前镇东临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日照市,西靠全国第三大商品批发城——临沂市,兖石铁路、枣日高速、岚济公路贯穿境内,东与青岛港、日照港、岚山港和连云港毗邻,西与临沂飞机场相接,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全镇辖36个行政村,5.2万口人,总面积106平方公里。   坊前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老一辈革命家罗荣桓、肖华、谷牧等都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1955年,王家坊前村勤俭办社的典型事迹和经验受到毛泽东主席亲笔批示,自此,“艰苦创业,敢为人先,合作共赢”的主席批示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坊前镇山水相连,风光优美,四季分明,日照时间充足,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林木资源、水利资源、人力资源,是著名的花生、茶叶、板栗生产基地;石刻、石材产业更是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已成为该镇经济的支柱产业。   坊前镇民营经济园区,全部实行一站式封闭管理,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平台和外商投资的乐园。   勤劳、智慧、热情、诚信的坊前人民热忱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前来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经济合作,共商发展大计,共同开发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  

坪上镇

  莒南县坪上镇属省级中心镇,东与日照市工业基地岚山区相邻,是临沂市的东大门。全镇辖54个行政村,6.38万人口,总面积118平方公里。现有民营企业43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8家,中外合资企业3家,部属企业1家,市属企业2家,个体工商户1568户,民营经济年产值15亿元人民币。   坪上镇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公路、铁路横穿,港口、机场毗邻。山东半岛的经济大动脉兖石铁路、岚济公路贯穿境内,铁路在坪上镇设有一客站两货站,货站日吞吐煤炭、滑石粉、花生米等50多节车厢。近临“三港两场一高速”(距岚山港22km、石臼港50km、连云港80km,临沂飞机场50km、连云港飞机场70km、同三高速入口10km),交通运输非常便利。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现有探明的花岗岩石、白云石、铁矿石、金矿等矿产含量达数十亿立方,且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坪上镇自唐代就有形似铁牛的“天外来客”――石铁陨石在牛庙村落户,据考证铁牛陨石含铁之高属世界之最,已被确定为县级文物。   坪上镇历史悠久,文化积蕴丰厚。坪上人民勤劳勇敢,积极进取,奇迹层出不穷。明代有嘉靖皇帝御批的抗倭民族英雄孙镗。革命战争年代,老一辈革命家罗荣桓、肖华、谷牧等都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山东省党政军机关、抗大学校曾驻设过坪上。1957年10月,毛泽东主席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1992年7月,-主席视察坪上玻璃厂。   近年来,坪上镇立足区位、资源和人文优势,按照“民营经济是重中之重,招商引资是第一要务;靠优惠政策让客商赚钱,靠优质服务把客商留住”的发展思路。采取优化环境亲商、优惠政策引商、建好平台安商、利用客商招商、地方保护留商、积极服务兴商,“六抓”措施,按照“高税高优惠,低税低优惠,无税不优惠”的原则,积极优化软硬环境,搞好10000亩的民营经济园区建设,形成了石雕石刻石材、花岗岩石子、白云石、金铁矿、复混肥、棉纺、油脂加工、花生米加工、木器加工、铸造加工等十大主导产业。去年以来,镇党委政府既抓好原有骨干企业的规模扩张,又千方百计抓招商引资。倡导“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架招商金桥”,“投资者是上帝,引资者是功臣,破坏者是罪人”。服务上做到有求必应,同时加大打击力度,依法规范市场秩序。以优越的环境,让客商投资放心、生产安心、生活舒心。.  

相邸镇

  相邸镇位于莒南县中部,兖石铁路、岚济公路横贯东西,紧靠县城,区位优势明显。全镇共辖42个行政村,3.7万人口,总面积80平方公里。   近年来,该镇把发展民营经济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完善投资软硬环境,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镇已发展个体私营业户672家,从业人员1万余人,2001年完成民营经济总产值2亿元,实现利税1060万元。   该镇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扶持力度,进行技术改造和规模扩张,龙头骨干企业优势更加明显,初步形成了以中小农具制造、机械制造、草柳编、花生米加工、石雕石刻、陶瓷、氧化锆、商业服务业、特色养殖等9大主导产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占地800亩的工业园区,已投资120万元完成了园区内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入园企业达20余家,全镇招商引资工作势头良好。.  

板泉镇

  山东省莒南县板泉镇是省政府批准的中心镇,著名的“柳编之乡”。全镇共有62个行政村,7.5万人口,面积99平方公里。    板泉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东与日照岚山港毗邻,西隔沭河与临沂市相望。境内岚(山)济(宁)公路和兖(州)石(舀)铁路横穿东西,莒(县)阿(湖)公路纵贯南北。乘车15分钟到临沂机场,40分钟抵日照,2小时到青岛,3小时到济南。    板泉镇基础设施完善,通讯先进,电力充足。有程控、光纤、移动通讯和因特网等。建有供电站2处,110kv变电站1处。文教卫生、购物休闲及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板泉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人民勤劳质朴。明朝左都御史王璟就出生在大白常村。1932年莒南县第一个党支部在板泉崖成立,1941年12月,渊子崖村群众团结一致,英勇抗击日军,被誉为“中华抗日第一村”。    板泉镇政策优越,经济发展。板泉镇发展白柳条3万亩,利用白柳条为原料加工成筐、篮、盘、垫5类400多个规格型号产品,畅销亚洲、欧洲、美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年收入2000多万美元。柳编和纸业成为两大支柱产业,铝制品生产、奶牛养殖、乳业加工、木梳加工、农机销售等产业蓬勃发展。    板泉镇热情欢迎天下客商和仁人志士来此投资兴业、观光旅游。.  

洙边镇

  洙边镇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的苏鲁交界处,辖45个行政村,4.6万人口,面积107平方公里,耕地6.2万亩,果茶5.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3%。是著名的“国家高产优质板栗示范基地”、“有机茶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农业部命名的“中国茶叶之乡”、“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省长李春亭等领导同志先后到洙边镇检查指导工作。   近年来,我镇先后高标准治理小流域9条,总长3万米。建板栗园3.8万亩,果园1万亩,茶园1万亩,形成了30华里的板栗带和苹果、茶叶、板栗八大片的开发格局。通过综合开发,昔日的荒山野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镇年产板栗1000万公斤,优质红富士苹果1500万公斤,高中档绿茶50万公斤,实现产值过亿元。茶叶、板栗、果品已成为我镇三大支柱产业。所产板栗具有个大、味美、色泽鲜亮等特点,深受客户欢迎,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所产茶叶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风味享誉国内外,先后14次被国家、省、市农业部门评为名优茶。1995年10月,“玉芽”茶荣获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在1996年6月兴办的全国第三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中获优质奖。1998年又被全国林副名优产品展销会评为推荐品牌,得到许多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原中国茶叶研究所所长、高级研究员程启坤先生,品尝了洙边的“玉芽”茶后,欣然挥笔:“南有杭州龙井,北有沂蒙玉芽”。日本茶叶学会会长松下智盛赞洙边茶叶:“无为自然,玉芽名茶”。   洙边镇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现有“孔子晒书台”、“孔子书院”及汉代、宋代古文化遗址多处,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境内河多水清,50华里的流域风光,景色宜人。两岸垂柳依依,团花锦簇,空气清新,生态环境极佳,被称为天然“氧吧”。加之郁郁葱葱的千亩竹园,栗香飘溢的万亩茶园,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景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跨入新世纪的洙边人民,正以恢宏的手笔,描绘着新的蓝图。洙边镇党委政府热诚欢迎海内外嘉宾前来旅游观光、投资兴业。.  

文疃镇

  " 莒南县文疃镇位于莒南县东北部,距县城28公里,东邻港城日照,南靠深水良港石臼、岚山,兖石、206国道、日东高速公路近在咫尺。总面积127平方公里,耕地5.2万亩,辖37个行政村,1.4万户,4.8万人口,2004年全镇GDP工农业总产值5.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100元。是临沂市第一个文明镇,山东省首届明星镇。    该镇自然条件优越,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得天独厚。从2001年至今,我们大搞土地综合治理及农业开发,整理开发土地面积4万多亩,结合土地整理开发,全镇发展高效林果4.0万亩,建成了“2万亩优质板栗基地”,“万亩优质桃基地”,“5000亩优质苹果基地”,“5000亩丰产林基地”,年产干鲜果品9000万斤。1996年,被国家农业部命为“中国苹果之乡”,是中国果树研究所的实验基地,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的高新农业林果实验区。建有专业批发市场1处,大小恒温库30座,是鲁南最大的果品集散地,发展果品深加工前景广阔。    养殖业是该镇的重点产业,先后发展养殖户8600户,年出栏以三元杂交猪为主的生猪8万头,肉鸡1500万只,肉食兔、长毛兔10万只,牛3000头,羊1万只,产值1.4个亿。发展桑4000亩,黄烟3000亩。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立足区位优势,改善内外环境,先后吸引韩国泰丰株式会社、山东绿润集团、温州市龙宝机械厂、上海齐鲁物资有限公司、吉林长白山市牟善连集团、青岛茂昌食品有限公司、平邑冠鲁集团、莒南县春园集团等10多家集团公司来我镇投资兴业,初步形成了花生米筛选、石材开发、酱菜、泡菜、板栗、水处理设备、生化饲料、冷藏冷冻保鲜、机绣地毯等八大加工产业,其中山东碧海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水处理设备为“中国环保产品质量信得过重点品牌”,2004年,其生产的产品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产品远销上海、济南、江苏、山西等二十多个省市和地区,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很大。全镇民营企业年产值3.5亿元,利税3000万元,商业网点鳞次栉比,流通活跃,有大型集贸市场1处,民营经济园区3处,其中镇驻地民营经济园区占地1000亩,区内已实现“四通一平”,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修柏油路42公里,全面实现村村通。工商业户达1477户。.  

壮岗镇

  壮岗镇地处莒南县东南部,南与江苏赣榆接壤,总面积93平方公里,全镇共有46个行政村,4.6万人口,坪壮路、板团路在此交汇,距日照港有80公里,距连云港也不足90公里,交通条件比较便利。全镇现有耕地面积6.5万亩,经济林面积4万亩。二OO一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6.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20元。    茶叶、桑蚕、黄烟、林果是壮岗镇农业的主导产业。壮岗镇是著名的“有机茶无公害生产基地”,农业部命名的“中国茶叶之乡”,全镇现有茶园2万多亩,年产优质绿茶50万公斤,所生产的“九坊回春”、“演马碧雪”、“演马碧绿春”、“碧芽春”等系列绿茶品种,以优质味美而著称。94年被农业部评为优质奖,95年在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银质奖,99年第三届“中茶杯”评比中“九坊回春”和“演马碧雪”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优质奖,二OO一年在山东省茶文化协会第一届名优茶评比中,我镇的“九坊回春”、“演马碧雪”等优质绿茶荣获四个特等奖。    壮岗镇景色秀美,物产丰富,其所产红嘎拉苹果,“芦山牌”水晶梨以其色泽艳丽,香醇味美而名扬四方,全镇现有红嘎拉苹果生产基地2000亩,水晶梨、丰水梨生产基地3500亩,年产红嘎拉苹果600万斤,水晶梨、丰水梨800万斤。    铸钢、农副产品加工、建筑建材业是该镇民营经济的支柱产业。全镇现有五金铸造、机械加工60余家,茶叶加工厂97家。石英、石子加工、建筑建材20余家。    壮岗镇是省级安全文明镇、创安先进乡镇,市级文明镇,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乡镇,民营经济工作先进乡镇,学习实践“-”先进集体,并连续三年被县委县府授予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一等奖。    壮岗镇景色秀丽,环境宜人,境内河多水清,林茂土丰。每逢春天来到,桃花盛开,梨花怒放,花香飘溢,加之郁郁葱葱的万亩生态优质茶园和万亩丰产林,是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景区。.  

汀水镇

  汀水镇位于山东省莒南县西北部32公里,地处日照的莒县和临沂市的莒南、沂南、河东区两市、四县(区)交界处,辖25个行政村,辖区总面积49平方公里,2.9万口人,4.1万亩耕地。2005年全工农业总产值3.8亿元,实现财政收入890万元。   交通条件便利。距临沂飞机场40公里,日照港80公里,连云港120公里;距日东高速公路5公里、胶新铁路3公里。206国道与良沂路(良店至沂南)在镇驻地交汇。农产品主要有花生、西瓜、板栗、烤烟、甘著、苹果、草莓、油桃等。花生面积2万亩,优质西瓜1万亩。是鲁东南最大的花生米集散地,年出口花生米15万吨,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养殖业以小型养殖场和农户散养为主,年出栏生20000猪头,肉牛存栏5000余头。   近几年,汀水镇党委、政府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打造招商引资平台,加工区及小城镇建设累计总投资4000余万元。加工区内有澳门、河北、日照、中俄合资等多家企业。   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石灰石、钾长石、坩子土、煤炭等。境内有距今几千年的墩后大汶口古文化遗址。.  

石莲子镇

  莒南县石莲子镇地处莒南县西北部,沭河西岸。辖48个行政村,4.5万人口,总面积71平方公里,6.5万亩耕地。西接临沂市,北临沂南县、莒县,西距206国道3公里,文泗路、良沂路贯穿全境,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河流密布,地下水丰富,水质优良,土壤肥沃,特别适宜瓜果蔬菜的生长,是著名的葡萄、草莓、西瓜之乡。   石莲子镇党委、政府本着“农业立镇、工业强镇、商业富镇、科技兴镇”的总体思路,立足实际,发挥优势,不断开拓进取。农业以发展优质、高效为重点,生产无公害绿色高效果品瓜菜,突出发展特色种植。目前为止,已发展葡萄10000亩、西瓜10000亩、草莓10000亩、甘蓝5000亩、油桃1000亩、大樱桃1000亩、其它瓜果蔬菜5000亩。2000年,果品注册“世纪红”商标,畅销北京、上海、南京、大连、深圳等地。民营经济以实行“双百”工程(商业一条街百座沿街商业楼建设、果菜交易市场百座恒温库建设)和园区建设为重点(规划500亩民营一业园区),大力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发展势头方兴未艾,是民营企业家创业的热土。.  

岭泉镇

  "  山东省莒南县岭泉镇地处莒南县城西侧,沭河东岸,境内80%为平原,辖区面积78km2,4.6万人口。该镇距莒南县城12km,是县城新建西环路和县民营经济园区的最近比邻地。兖石铁路横贯东西、莒(县)阿(湖)公路和莒(南)沂(南)公路在此交汇,西距临沂机场40km,东至岚山港口80km,北到日东高速公路30km。具有发展二、三产业的良好区位优势。    岭泉镇地肥水美,交通发达,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民风淳朴,素以爱国奉献、吃苦耐劳、热情好客为传统美德。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该镇的干部群众更以发展至上、客商至尊的新的思想理念。   这里发展现代经济的区位环境优越、矿产资源丰富、二三产业繁荣和旅游发展前景广阔。镇党委、政府志在充分利用优势,努力整合资源。民营经济紧紧围绕三个结合,即: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相结合;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和招商引资相结合。做好三篇文章,即上下合理、抓大放小;内延外联、增质扩量;点面结合,提速增效。民营经济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好势头。   近年来,该镇先后办起0厂、烟花爆竹厂、绣花厂、采石和石材加工厂、页岩空心砖厂、饲料加工厂、建筑建材厂、花生米加工厂、无纺布厂、竺麻厂等重点企业。全镇年工业产品销售收入达2.8亿余元,民营经济从业人员9800余人。   该镇以猪、牛、鸡、兔为主的畜牧养殖业十分繁荣。一次出栏百头以上养殖场200余处,全镇年出栏生猪30余万头,牛1.2万余头,肉鸡500余万只。临沂鸿丰莒南肉鸡厂现已在这里建成。该镇矿产资源以世界少有的紫砂岩、黄砂岩和页岩风化石为主.其中紫砂岩地质储量12亿立方米,黄砂岩1000万立方米,页岩风化石5亿立方米。紫砂岩、黄砂岩石材可广泛用于现代园林、道路、室内外工程建设及雕刻,页岩风化石可用于烧制缸瓦。目前已有德国、香港等多家内外独资、合资企业在此落户。该镇旅游资源潜力巨大,经国家地质部门和古生物专家考察鉴定,该镇左山西岭发现一处大型恐龙遗迹,一亿年前恐龙在此活动的足迹清晰可见。此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开始着手进行保护性开发。在此兴建一处以恐龙遗迹为主的地质、地貌公园的前期工作已经开始。   这里不仅有精心规划和建设的小城镇设施及道理、供电、用水、通讯等方面的创业硬环境,更有用地、财政奖励、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优惠软环境。.  

筵宾镇

  莒南县辖乡。1942年设筵宾区,1958年改为公社,1984年设乡。位于县城北,距县城11公里。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4.7万。莒(县)新(浦)公路纵贯南北。辖西筵宾、东筵宾、小王庄、集前、前新庄、后新庄、集前、前新庄、后新庄、东集西、西集西、邢家水磨、范家水磨、刘家水磨、薛家水磨、金沟官庄、齐家庄子、团埠子、苍沟、沙汪头、前下河、后下河、杜家庄、解家庄、小任沟、西略庄、东略庄、夏家桥、大文家山后、小文家山后、尹家庄、老子峪、李家园、团结一村、团结二村、前泉龙头、后泉龙头、董家庄、胡家庄、小山前、油碾官庄、文家山前、侍家宅子43个村委会。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花生。工业有旧车拆解、制鬃等。.  

涝坡镇

  莒南县涝坡镇位于莒南县城东18公里处,北临日东高速公路,南靠兖石铁路、岚兖公路,文泗公路与双中、陡十公路在境内成“H”形交汇。全镇总面积160平方公里,辖57个村,6万口人,省级旅游风景区马鬐山就在涝坡镇北。200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60元,财政收入1168万元。    近年来,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飞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很大进展,镇内交通网络健全,生态环境良好,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贯彻实施。农业方面,大力调整内部结构,新开发甜柿10000亩,杂果10000亩,烟4000亩,桑6000亩,经济林面积达60000亩,实现粮经比5:5的格局;畜牧养殖业,涉及生猪、波尔山羊、利木赞牛、本地草鸡等20多个品种,良种率达95%以上,该业年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48%;民营经济形成了花生米营销、机械加工、石刻石材三大骨干产业,花生米营销为苏北鲁东第一镇,现有花生米加工企业20家,其中,自营出口企业6家,年加工销售能力达200000吨,自营出口总量10000吨,创汇过600万美元;信义机械制造公司为市级明星企业,产品有9大系列21个品种,其中4大系列9种产品被国家专利局批准为专利产品,获得三项省市专利创新及科技进步奖,特别是除尘节能化铁炉,已经环保部门批准在中小城市使用;旅游开发取得显著成效。2000年以来,全镇发扬“艰苦创业搞开发,自力更生办旅游”的精神,立足资源优势,解放思想,大胆决策,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连续实施了9次万人会战工程,累计总投入2000余万元,其中投工1375万余个,投资630万元,完成修建汽车上山路、环湖路、栗园路、登山石阶路等共46公里,完成旅游服务设施11处,景区绿化30000亩,招商引资1000余万元。目前日接待游客最多时近万人。小城镇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原则,请省设计院完成小城镇建设规划,建成二纵三横道路网络,新规划沿街商业楼房113座,并筹划建设了镇驻地广场。其他各项事业也取得显著成绩,连续多年被县委县府评为“两个文明”先进镇,是省民政工作全优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市级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党员电教、对外经贸等工作先进乡镇。.  

朱芦镇

  " 朱芦镇位于莒南县东部,东、北、西三面环山,东与日照接壤,临日照港不足40公里,岚山港不足100公里,西靠全国最大的商品批发城临沂仅有90公里,兖石铁路贯穿镇内东西,涛坪公路、青横公路在境内交汇,交通便利。发源于甲子山南麓的绣针河纵贯全镇中部全镇辖26个行政村,3.8万口人,3.8万亩耕地,2002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625元,该镇是省级文明示范乡镇。    近年来,朱芦镇党委、政府以建设经济强镇为目标,发挥资源与产业优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镇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八大基地”初具规模。    1、全国著名的蛋鸡生产基地。享有“临沂蛋鸡生产第一镇”美誉,存栏蛋鸡120万只,年产鲜蛋1600万公斤。积极实施蛋鸡养殖的科技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全镇实施蛋鸡养殖的科技示范园3处,蛋鸡养殖园区18处,机械化养鸡场12家,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养殖技术,实施标准化生产,蛋品申请注册了“云蒙山”商标,并正积极申报“绿色食品”标识,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    2、全省最大的早春大棚土豆生产基地。充分发挥朱芦——大连甘井子,“蔬菜绿色走廊”的带动优势,大力发展早春土豆种植,实施品种改良、保护地栽培、标准化生产,产品达到国家规定的环保-产品标准,尤其注册了“临日”牌商标,并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食品”标识,全镇早春土豆种植面积近万亩,年产早春土豆达1万吨,产品畅销青岛、大连等地,年创产值3000多万元。    3、全市最大的石材生产基地。境内富含优质花岗岩资源,探明储量达10亿立方米,质地坚硬,耐腐蚀、抗风化,无辐射性作用,是理想的建设材料。全镇石材专业村10个,从业人员5000多人,实行电脑工艺设计、机械化加工,主要产品有路沿石、台阶石、蘑菇石、地板石等十几个品种上百个规格,产品主要销往东营、青岛及江苏等地,年创产值达5000万元。    4、万亩优质绿茶生产基地,发挥省科普工作先进乡镇示范作用,突出发展福鼎大白等无性系茶叶种植,通过实行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努力提高茶叶质量,并力求在茶叶炒制加工、包装销售上实现新突破,杰青牌绿茶被誉为“临沂十大名茶”之一,孙膑洞绿茶获国家商标,并正积极申报“无公害食品”标识,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成为江北最大有机绿茶生产基地。.  

道口乡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道口乡,位于莒南县城西北20公里处,总面积53平方公里,辖33个行政村,3.6万口人,4.2万亩耕地。该乡先后被市、县授予“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创平安先进乡镇”、“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这里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属暖湿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集中。该乡属黄淮海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县内最大的河流----沭河,从该乡境内穿流而过,流程4.6公里,最大洪峰流量达6850m3/秒。蓄水量3亿m3的国家大型水库----陡山水库(天湖)位于该乡上游,灌溉主干渠从该乡经过,确保了工农业生产用水的足量供给。    这里交通四通八达。文泗路、良沂路在此交汇。铁路、码头、机场皆50公里之内。    这里是全国著名的黄烟生产基地,所产烟叶以质优量大闻名,被国家烟草专卖局专家誉为“山东第一、全国一流”。    这里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了纺织刺绣、手套编织、钢铁铸造、磨料磨具、硅酸钠、农副产品(面粉、果蔬)加工、建筑工程、室内外装饰等主导产业。产品畅销20多个省市,出口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乡党委政府还按照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把发展民营经济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建成高标准沿街商品楼60余座。    这里是投资的热土,兴业的家园。亟待腾飞的道口,充满着无限的商机,开放开发的道口,正张开双臂等待您的投资建设。三万六千勤劳朴实的道口人民,诚邀八方宾客前来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同铸辉煌。.  

相沟乡

  相沟乡位于莒南县城西南10公里处,辖54个行政村,42000口人,总面积112平方公里,耕地60000亩,林果40000亩,其中板栗园30000亩,有“山东板栗第一乡”之称。2002年,工农业总产值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26元。近年,先后被市授予“招商引资先进乡”、“科普推广先进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乡”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该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全乡形成了4万亩林果、4万亩经济作物和40万头(只)畜禽的“种养”格局。年产板栗500万公斤,年出栏畜禽逾百万头(只),为板栗等10种农林产品注册了“妙香”牌商标。该乡还充分发挥白云石、钾长石、瓷石等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推进民营经济上台阶。逐步形成了石子、滑石粉加工、实木拼板、冷藏、恒温保鲜、兽药制造、共生米加工、农机制造、柳编、农副产品加工、交通运输等龙头产业。    相沟乡人民热忱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共谋相沟发展大计!.  


文疃镇特产大全




文疃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