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骂村位于落别乡西部,距乡政府12公里,全村辖七个自然村寨,八个村民组,全村809户,3687人,全村耕地1967亩,总面积为8.4平方公里,是一个以汉、彝等多民族结构的自然村寨,全村共有党员41名,其中女党员4名,预备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是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籽为主体,主要经济来源余外出务工和农作物收入,人均收入为2300元。
一、经济状况,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驻村工作组的指导下,在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下,为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生活奔小康夯实了基础,全村大牲畜存栏1058头,生猪存栏1132头,家禽存栏4320只,本村现种有经果林40余亩,人均吃粮400公斤。
二、安全生产:村支两委每月每季度都组织村民小组村民代表,广大党员进行学习培训,对道路交通,整脏治乱,地质灾害进行排查,在我村安全生产无什么隐患。
三、综治情况:本村以村支两委为主,安排人员对无证车辆进行排查,赶场天对市场秩序进行维持,大力开展禁毒工作,经过综合治理,本村属无毒村寨。
四、计生情况,计划生育是以村为主,实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本年度已完成手术20例,其中上环10例,女扎7例,男扎3例,妇检30例,已检30例,征收社会抚养费5380元。
--人口总数:3687人 农业人口:368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8.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62.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到八组 生产总值:1108.7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畜牧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油菜 办公所在地:纳骂村四组
--自然条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条件较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20℃至22℃,降水量1320至1482.3毫米。 资源:煤矿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203201 | 553400 | -- | 查看 纳骂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板照村 |
板照村位于六枝特区落别乡的中部,辖10个村民组,704户,总人口3915人,总面积9.8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307亩,其中:田2168亩,地169亩。这里气候宜人,夏无酷署,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6.7℃,最热气温平均为23℃,无霜期在340天以上,山林覆盖率达40%左右,荒坡5000亩。 良好的地理条件是板照村的一大优势,这里距六枝县城18公里,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六枝特区洒耳景区的中心,这里交通十分便利,落别至纳骂公路纵穿境内,通村公里均达各村民组。 板照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布依文化风情独特浓郁,滴水滩瀑布、坝竹古桥、板梅古堡及这里的山水风光形成了美丽的自然景观。 这里的布依文化风情独特,洋溢着古夜郎遗风的爿羊爿可歌舞、民间文化艺术久负盛名,布依蜡染、挑花、织锦、刺绣堪称一绝。 近年来,得到上级的关怀,农业观光示范园区在这里建成,农电网改造全部结束,通讯网络覆盖全村,如今板照村田间沟渠纵横交错,形成一派田园风光的好地方。 --人口总数:3915人 农业人口:3881人 非农业人口:34人 --行政区面积:9.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307.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到十组 生产总值:1177.2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畜牧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油菜、樱桃 办公所在地:板照村六组 --自然条件: 资源:石灰石 土 |
长湾村 |
长湾村位于落别乡西南部,距乡政府驻地约3公里,全村辖区十个村民组,总户数631户,总人口2739人,其中布依族2136人,汉族603人,全村劳动力1281人,党员人数50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68%。全村外出务工人员810人,全村耕地面积总2227亩,(其中水田占1854亩、地373亩),人均耕地0.7亩,人均吃粮480公斤,人均纯收入1689.3元,长期得到救助的贫困户3户,人口3人。 长湾村地势平坦而开阔,田地肥沃,气候非常适宜种植业作物,地下水资源蕴藏丰富。是黄果树瀑布之母河,白水河从境内流出而过,保障了农业田的灌溉,因而被确定为落别乡万亩良田重要组成部分。 交通便利,落纳边公路与禹王、长湾、长沟等寨而过,公路坝湾与其相连,形成了丁字形公路交架形。 生活在地势平坦,田地肥沃的长湾村,怎样摆脱贫困,带领广大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阔步前进,成为村支两委的首要重大任务。并村以来,村支两委紧紧建设社会主义拳农村这个主题,围绕“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全面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把一个原来人均吃粮350公斤,人均收入800多元提高到480公斤、1689.3元的贫困村行列。2005年7月1日又被落别乡党委评为先进基层组织的表彰。 一、建设一个好班子,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坚强的好领班。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能不能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关键在于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好领班。居于这样的认识,村支部把“抓班子、强队伍、谋发展”作为长远大计。 1、是强化理论武装。因共同理想凝聚一班人,我村支部坚定理想信念,推动农村发展,采取“三会一课”的制度,组织一班人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政策垢经验,自觉运用学习成果谋划发展,指导初中,推动工作。为了深化学习,在坚持“三会一课”的同时建立了学习日制度,利用每周定期和不定期集中学习,每月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党员和村组干部集中学习和讨论。学习中始终做到围绕主题联系实际,抓信根本,学以致用。在乡党委、政府关心下,村支两委2003年到盘县色绿村余庆县参观学习,既学技术又考察市场,根据本村实际,回来后,村组干部带头示范,2004年杂交油菜免耕200亩,收到良好效益,消除了群众担心免耕不好的思想故虑,同时又激发了群众中发展性和热情性。 2、明确奋斗目标 长湾村支两委从实际出发,确定了利用3年时间建成生态文明村生活,实现年人均吃粮550公斤,人均收入1900元的基础上。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按照支部总揽,支书、主任主抓,班子成员和党团员齐心抓,带领群众拼搏进取,逐年推进,稳步发展的步骤,每年为群众办2-4件实事。 在保持0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今年计划完成5个村民组的道路水泥硬化,现已完成2个和活动中心,球场总计6600平方米左右硬化工作。自投资金10000元左右从坝号一组埋管至三组、四组,解决吃水困难115户,人口485人,牲畜达235头。人饮工程完成马黄井至报马村民组1000米左右,投工投劳285个。完成清理沟渠10公里左右,投劳达到368个工。一个个难点的解决一件件实事实施办理,村支两委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了好的形象。 3、提升自身素质 用内聚力带领一班人。实践使长湾村支部感到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感召力来源于自身素质的提高,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内聚力的增强。面对新形势,村班子每个成员都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增长自己的才干,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要求,在社会治安方面:2004年,长湾村盗牛盗马达6起,2005年通过村班子的努力,采取视间巡罗、视间值班,建立护村护寨队,2005年盗牛盗马案只发生1起,保证追回1起。村支两委自素质的提高和内聚力的增强,为群众安居乐业,经济不爱到损失。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党的先进性看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希望。村政子因此受到了人民群众有广泛赞誉。但村支部仍不满足,坚持在成绩面前找差距,赞誉声中找不足,使各项事业不断在查找差距,解决各自矛盾中进一步发展。 --人口总数:3293人 农业人口:329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9.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27.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到十组 生产总值:990.2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畜牧业 名特产品:樱桃,狗肉,菜油 办公所在地:长湾村三组 |
长寨村 |
长寨村位于落别乡西部,距乡政府12公里,全村辖七个自然村寨,八个村民组,全村809户,3687人,全村耕地1967亩,总面积为8.4平方公里,是一个以汉、彝等多民族结构的自然村寨,全村共有党员41名,其中女党员4名,预备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是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籽为主体,主要经济来源余外出务工和农作物收入,人均收入为2300元。 一、经济状况,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驻村工作组的指导下,在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下,为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生活奔小康夯实了基础,全村大牲畜存栏1058头,生猪存栏1132头,家禽存栏4320只,本村现种有经果林40余亩,人均吃粮400公斤。 二、安全生产:村支两委每月每季度都组织村民小组村民代表,广大党员进行学习培训,对道路交通,整脏 --人口总数:3220人 农业人口:322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7.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86.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到五组 生产总值:968.2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畜牧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油菜 办公所在地:长寨村五组 |
川硐村 |
川硐村面积方圆3.5平方公里,属落别乡西部,东与马头村、纳骂村相邻,西与新窑乡播雨村接壤,南与折溪乡直溜村交界,北与平寨镇坡洼村相接。 1、全村八个自然村寨,即(8个村民组) 全村总户数:496户,总人口数2015人 耕地面积:1434亩,其中田772、地662亩。 2、有小学1所,教师6人,学生120人 3、村委活动室一栋,属面面积13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楼下是村卫生室,楼上是活动室,但目前活动室只有86个平方米,还剩40多个平方米修建,另有农家书屋和办公室挤在一块,办公很不方便,更不安静。 全村有党员20人,现有积极分子3人,正在考察期。 4、在我村耕地面积上有2个煤矿,其中川硐矿关闭,唯有四新矿正常开采。 5、现有独生子女户1户,二女结扎户2户,五保户3人。 --人口总数:2499人 农业人口:2370人 非农业人口:129人 --行政区面积:6.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3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到八组 生产总值:751.4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畜牧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油菜、生姜 办公所在地:川硐村四组 |
底耳村 |
(一)地理位置 底耳村位于落别乡西北部,东面与本乡牛角村相连,西北面与大用镇凉水井村,大用村接壤,距六枝特区城区12公里。 (二)社会经济环境 1、社会概况 底耳村辖底耳大、小寨、喇叭寨、坪地、硐口、苗寨、上下青杠等8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2996人,共680户,其中农业人口2916人,非农业人口80人。少数民族人口941人(布依族480人,仡佬族180人,彝族280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8%;全村总面积约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70亩,其中田约790亩,土约780亩。 2、经济概况 底耳村主要农作物以水稻、油菜以及马铃薯为主,2010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约1384元,其中在1000元以下的有253户935人;村内多数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和农作物收入,全村每年外出务工人数约530人,占总人口数的20%。 3、居住情况 底耳村现有危房81户,其中一级危房60户,二级危房12户,三级危房9户;经实地调查,底耳村拥有居住面积53000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不足20平米,其中有80000平米的居民用房为危房,占全村建筑面积的0.7%;近些年,由于人口的发展,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的家庭居高步下,两户、三户、四户占有一栋房子的家庭比重上升,居民分户愿望强烈。 近两年,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落别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底耳村的人居环境得以明显改善,全村8个村民小组中大部分已通车。 (三)气候资源 底耳村是离六枝特区最近、平地面积最宽的村寨,森林覆盖率达26%以上,年平均气温18.5℃。 --人口总数:2931人 农业人口:2931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6.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7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到八组 生产总值:881.3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畜牧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油菜、樱桃 办公所在地:抵耳村四组 --自然条件: 资源:石灰石 |
可布村 |
可布村,位于落别乡南面、镇宁县、关岭县三县交界地方。全村五个自然村寨。划分为五个村民组(革巩一组、卡棒二组、坝伞三组、新寨四组、可布五组)全村人口(372户)1833人,布依族98%,全村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65亩,其中水田占72.6%森林覆盖为42%,常住人口1073人,外出人口760人。全村党员19人,其中外出4人。 全村交通便利,各组都已通公路,但农田有效灌溉面为总水田的30%,可布村急需解决的是“水”问题。 --人口总数:1833人 农业人口:1806人 非农业人口:27人 --行政区面积:5.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65.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到五组 生产总值:551.1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畜牧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油菜、樱桃 办公所在地:可布村三组 --自然条件: 资源:石灰石 |
落别村 |
落别村位于六盘水市东部,六枝特区南部,面积15.8平方公里,东与镇宁接壤,南与关岭县相邻,是落别乡政府所在地,同时也是落别乡经济,政治,商贸中心。海拔1220m,无霜期326天,总户数1610户,两个自然村寨,辖七个村民组,党支部,村委会办公楼在村的中心。总人口6182人,是落别乡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村,现有党员65人。 落别温度适中,气候宜人年平均温度15.6℃,年降雨量为1465毫米,以黄泥土,粘土,黑色土壤为主,山坡与山坡不连接,为独立汕头,土壤肥沃,总耕面积4010亩,其中水田1910亩,旱地2100亩,生产水稻、玉米。盛产樱桃。 水稻,种植面积1480亩,全部种植中晚熟水稻,种植农户以泼洒农家肥为主,落别大气无污染,水也无污染,颗粒爆满,加工精细,颗粒为长粒型,色泽透亮,品质优良,营养丰富,以六枝、水城、贵阳、安顺等地为主销售地。年产量165万斤。 玉米,年种植面积2530亩,年产量240万斤,固大气无污染,海拔高度适中,土壤结构适应该品种种植,加之百分之百种植杂交黄粒型玉米,因此品质特别优良。远销省外,是酿酒、养殖的上好原料。 樱桃,落别樱桃截止目前已有种植面积500余亩,,樱桃50000余棵,年产量可达40余万斤,由于落别有得天独厚的海拔,大气又无污染,地理位置背风向阳,土壤结构特别适应樱桃生长,种植农户以农家肥为主,管理科学,雨量充沛,固我村樱桃果,含糖高,色彩鲜艳,味道鲜美,属无公害绿色产品,上市特别早,每年在4月10日左右均上市,每逢樱桃成熟上市,落别街上热闹非凡,人流穿梭不息,光吃樱桃的小车每天停致落别于上百辆,餐馆家家爆满,冷饮,小吃,水果等生意兴隆,是亲戚朋友交往的好机会,吃樱桃有水城、六枝、贵阳、安顺、遵义等地,全家人都来的不计其数,真是吃樱桃又旅游的绝佳之地。 --人口总数:6415人 农业人口:4304人 非农业人口:2111人 --行政区面积:12.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05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到七组 生产总值:1929.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畜牧业 名特产品:樱桃,狗肉,菜油,生姜 办公所在地:落别村四组 |
马头村 |
(一)地理位置 马头村位于落别乡西北部,东面与本乡川硐村相连,西北面与纳骂村,距六枝特区城区18公里。 (二)社会经济环境 1、社会概况 马头村全村总人口2996人,共680户,其中农业人口2916人,非农业人口80人。少数民族人口941人(布依族480人,仡佬族180人,彝族280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8%;全村总面积约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70亩,其中田约790亩,土约780亩。 2、经济概况 马头村主要农作物以水稻、油菜以及马铃薯为主,2010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约1384元,其中在1000元以下的有253户935人;村内多数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和农作物收入,全村每年外出务工人数约530人,占总人口数的20%。 3、居住情况 马头村现有危房81户,其中一级危房60户,二级危房12户,三级危房9户;经实地调查,马头村拥有居住面积53000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不足20平米,其中有80000平米的居民用房为危房,占全村建筑面积的0.7%;近些年,由于人口的发展,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的家庭居高步下,两户、三户、四户占有一栋房子的家庭比重上升,居民分户愿望强烈。 近两年,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落别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马头村的人居环境得以明显改善,全村8个村民小组中大部分已通车。 (三)气候资源 马头村是离六枝特区最近、平地面积最宽的村寨,森林覆盖率达26%以上,年平均气温18.5℃。 --人口总数:3323人 农业人口:332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6.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43.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到七组 生产总值:999.2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畜牧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油菜 办公所在地:马头村二组 |
茂林村 |
茂林村位于六枝特区落别乡的西南面,与关岭县西北角相邻,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人口总数1462人,均为农业人口。全村区域总面积4.2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积8520亩,林地4355亩(公益林1371亩,实际林地1715亩,未成林造林地736亩,宜林荒山533亩,自留山63亩,责任山516亩,承包大户829亩),森林覆盖率36.29%。全村主要以布依、彝和汉族为主。全村年经济总收入约60万元,村级集体可支配资金不足千元,农民人均产粮350公斤,人均纯收入2100元。2007年以来通过落别乡“整治村”、以及“五好党支部”创建考核验收,被授予“无毒村寨”、“平安村寨”、“五好党支部村寨”等荣誉。 --人口总数:1462人 农业人口:146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01.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到四组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油菜、生姜 名特产品:生姜 办公所在地:茂林村三组 |
木厂村 |
木厂村位落别乡北部,西邻大用,东邻木岗、丁旗,村所在地距乡政府9公里,距省城40公里,全村平均海拔1500米,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全村总面积121平方公里,下辖19个行政村、5个村民组,汉、苗、布依等民族聚居,总人口1768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8%以上,全乡森林覆盖率70%,居全乡之首。 --人口总数:1982人 农业人口:1966人 非农业人口:16人 --行政区面积:4.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9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到五组 生产总值:595.98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畜牧业 名特产品:生姜 办公所在地:木厂村一组 |
纳骂村 |
纳骂村位于落别乡西部,距乡政府12公里,全村辖七个自然村寨,八个村民组,全村809户,3687人,全村耕地1967亩,总面积为8.4平方公里,是一个以汉、彝等多民族结构的自然村寨,全村共有党员41名,其中女党员4名,预备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是以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籽为主体,主要经济来源余外出务工和农作物收入,人均收入为2300元。 一、经济状况,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驻村工作组的指导下,在村支两委的共同努力下,为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生活奔小康夯实了基础,全村大牲畜存栏1058头,生猪存栏1132头,家禽存栏4320只,本村现种有经果林40余亩,人均吃粮400公斤。 二、安全生产:村支两委每月每季度都组织村民小组村民代表,广大党员进行学习培训,对道路交通,整脏治乱,地质灾害进行排查,在我村安全生产无什么隐患。 三、综治情况:本村以村支两委为主,安排人员对无证车辆进行排查,赶场天对市场秩序进行维持,大力开展禁毒工作,经过综合治理,本村属无毒村寨。 四、计生情况,计划生育是以村为主,实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本年度已完成手术20例,其中上环10例,女扎7例,男扎3例,妇检30例,已检30例,征收社会抚养费5380元。 --人口总数:3687人 农业人口:3687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8.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62.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到八组 生产总值:1108.7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畜牧业 名特产品:水稻、玉米、油菜 办公所在地:纳骂村四组 --自然条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条件较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20℃至22℃,降水量1320至1482.3毫米。 资源:煤矿 |
牛角村 |
牛角村位于落别乡北部,距乡人民政府驻地约6公里,全村共5个村民组,113户,471人,少数民族106人,总劳动力260个,其中男劳动力134个,女劳动力126个。共有耕地面积281亩,其中:田97亩,地184亩,森林覆盖率约为7.1%,宜林宜牧荒山1210亩,人均纯收入782元,人均吃粮384公斤。全村共有4个自然村寨。地坝、牛角、上堡三个自然村通电,茶场未通电,除上堡外,其余三个自然村均未通水,地坝、茶场、牛角未通公路,全村不通广播电视。 村支两委班子健全,班子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战斗力。村支书沙文仲,村主任仁光明,工作踏实、务实,工作能力较强。 近年来,在特区房管局等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修建了村活动室和索考至上堡的进村公路,但全村基础设施仍很落后,由于地处高山,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缓慢 。 针对以上情况,村支两委提出了牛角村的发展思路: 一、修通播武—牛角—茶厂—地坝约4.5公里的断头公路。 二、利用宜林荒山发展茶园和养殖肉牛。 三、栽种果树、竹子,发展竹具产品。 --人口总数:3104人 农业人口:3014人 非农业人口:90人 --行政区面积:6.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86.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到十二组 生产总值:933.37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畜牧业 名特产品:樱桃,狗肉,菜油,生姜 办公所在地:牛角村三组 --自然条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条件较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20℃至22℃,降水量1320至1482.3毫米。 资源:石灰岩 |
新寨村 |
新寨村位于六枝特区东南部,与安顺市关岭县坡贡镇接壤,辖区面积3.7平方公里,是一个纯彝族村寨。村党支部成立于2004年10月,现有6个自然村民组,住户673户,总人口3013人,居民住宅楼615栋,住户673户,常住人口2793人,流动人口874人。辖区单位4个,其中,机关单位1个,学校1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1个,个体商业网点1个。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以创建“五好”基层党组织为目标,以开展创建“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带领全村群众走“经济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 新时期党在农村的各项工作和目标能否实现,农村党支部班子建设是关键。领导班子的工作作风、精神面貌、自身形象直接影响着村级改革与发展。同时,班子团结与否,也是争创“五好”基层党组织的基础和重要条件。班子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团结,班子团结了,才能有好的作风,才能带出好的队伍,才能干出好的成绩,因此我们首先从自身抓起。一是不断加强学习,提高领导班子自身的理论水平。每月集中学习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2个小时,做到集体学习有记录,个人学习有笔记,经验交流有文章。2010年来,共组织中心组学习45次,通过长时间的学习,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二是积极开展党员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民主生活会成为交心会、团结会、鼓劲会,从而增强了班子的整体合力。三是把领导班子团结放在班子建设的首要位置,班子成员之间形成了“讲团结、讲协作、讲奉献”的良好氛围。班子成员办事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分工协作、责任共担的双重原则,互相信任,相互支持。在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班子成员自觉做到“四不”,即:不伸手、不许愿、不说情、不写条子,一切按原则办事。为此,2010年度被我乡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锐意进取,不仅将自身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搞得有声有色,同时推动了全村经济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和新农村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新寨村外出打工、经商人员872人,在本村从事井下工作13人,食品零售4人。近年来,新寨村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发展特色农村经济、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因地制宜,发展生姜种植和养殖业。生姜种植在我村已有一定规模,全村生姜种植面积60余亩,按平均亩产750千克,以现有每千克10元计算,收益达45万元。养猪作为我村养殖业收入的主要途径,在村“两委”的努力下,培养养猪大户1户,全年育肥猪出栏300余头。外加传统每户1头、2头的养殖,我村肥猪每年有1000余头肥猪出栏。养羊作为我村村民农副业收入又一途径,到目前为止,共发展专业养羊户3户,养羊共600余头。我们紧紧围绕全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目标,坚持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逐步实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种养业格局。 --人口总数:3013人 农业人口:3013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11333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7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到六组 生产总值:/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畜牧业 名特产品:生姜 办公所在地:新寨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