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成都 >> 新都区 >> 木兰镇 >> 十里社区

十里社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十里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十里社区简介

  十里社区简介
  十里村位于木兰镇政府驻地门坎坡南3.5公里处,村部设在7组境内十里店,以“十里店”而得名。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勇字保三甲安仁甲(安乐寺)。同年勇字保更名为勇联保,为勇联保四保安乐寺、五保冉家槽。民国三十五年冬(1946年),属同兴乡三保十里店。1955年为十里村。1962年,为十二大队。1982年11月,为十里村。
  该村东接石板滩镇光辉村,南连成华区龙潭街道办建设村,西邻成华区龙潭街道办院山村,北靠农和村。辖区面积2.976平方公里,属浅丘地带,海拔高度为498.5米,地势较平坦,境内以黄泥粘土为主,有少量白沙地。2011年底,有村民小组14个,总户数1035户,总人口3580人。
  该村有耕地面积1621亩,有从业人员2159人。村民以种植业为主。小春栽种小麦、油菜等作物,大春栽种水稻、玉米、红苕等作物。全年中,不少村民都种植各种蔬菜,2005年共种蔬菜1322亩,产量达3966吨;生猪出栏4000余头,存栏2840头;家禽出栏8000余只,存栏5000余只;兔出栏3000余只,存栏3000余只;禽蛋产量17吨,肉类产量322吨。全村仅种有果树2亩,其中新都柚1亩,葡萄1亩。该村常年外出打工或从事建筑、运输、批零贸易、餐饮服务业经营者不少于200人。2011年,全村村民外出劳务收入达283.08万元。2011年,村人均纯收入8133元。
  20世纪80、90年代,该村有两个规模较大的机制砖厂,占地110亩,职工300余人,有砖机两台,推土机一台,常年产砖4000余万块,产值200余万元。曾被省、市、县主管部门评为“先进企业单位”、“一级优胜企业”、“墙材改革第一名”等称号。并定为省、市建筑公司定点墙材供应单位,产品供不应求。2003年,二厂合一,不再生产粘土砖,转向生产页岩砖,缩小了规模,提高了效益。
  该村交通便利。有成都至石板滩的成石公路、龙潭寺至泰兴镇的泰龙公路穿越其境;石板滩至木兰的石木公路,临境而过;村内有村道3.5公里,与牛龙、成石、泰龙公路相通,机耕道将14个村民小组连接起来,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该村水资源丰富。有北支一渠8、9号斗渠流经境内,加之纵横交错的毛渠水沟,形成村内自流灌溉网。
  该村更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1949年,全国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178师政治部主任朱向离同志率18名战士到石板滩办理-76师起义事宜后途经十里村清水塘转回成都,遭遇一股潜伏土匪袭击,为严守军纪,一枪未发,全体殉国。党和人民为纪念他们,在清水塘畔修建了烈士墓和纪念碑,由一支解放军小分队常年守护。每年清明前后,都有成千上万的机关干部、厂矿工人、学校师生、部队官兵,前来为烈士扫墓,献上花圈、鲜花,庄严宣誓,继承烈士遗志,报效伟大祖国。
  村内主要地名简介:
  十里店:此店位于十里村7组,现为十里村村部所在地,距成华区龙潭寺场镇十里,故名。
  安乐寺:原为古庙,现寺庙已毁,改建村民住房。
  清水塘:因塘水清澈见底而得名。1949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178师政治部主任朱向离率18名战士途经此地遭遇土匪袭击,全体殉国,塘畔建有烈士墓和纪念碑,现已迁至成华区院山公墓。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10114114 610500 028 查看 十里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十里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十里社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长林社区

  长林社区概况   长林社区是我区较早建设的农民统建安置小区之一。建于2008年,占地面积0.4余亩,因工业西区建设,由长林村1组,1个村拆迁安置组成。地处木兰镇西南部,绕城大道和成青路、石木路交汇处,紧邻成华区。辖9个居民小组,1001户、2569人,流动人口约186人,出租房屋约187间,社区“两委”干部5人,居民小组长9人,0党员74名。由于小区规模大、居住人口多、设施不完善,在环境卫生、治安秩序等方面存在较大管理压力和问题。去年以来,通过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基层民主自治、社区管理全覆盖、社区活动全参与、社区服务全方位的社区社会管理格局通过社区党建创新引领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有效推动了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的优化提升,逐步建成一个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   

共和社区

  共和社区是四川省成都新都区木兰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51011411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510114。邮政编码为610500,长途电话区号为028 ,车牌号码为川A。与长林社区、石马社区、天宫社区、十里社区、农和社区、梁胜社区、宫王社区、红石社区、江西社区、木兰社区、分水社区、永宁社区、木兰场社区相邻。  

石马社区

  石马村地处木兰镇政府驻地门坎坡东北方约2.5公里处,因明朝一李姓进士在境内修建一座石马坟而得名。   1952年,将华阳县仁和乡(今石板滩镇)的石马村,划归同兴乡管辖。1962年,为十四大队。1982年11月,为石马村。   该村东连石板滩镇高桥村,西邻长林村、分水村,南靠天宫、共和两村,北接永宁村。村办公室设在1组。   该村属浅丘地带,地势较平坦,粘土土质。辖区面积3平方公里,2005年底,有村民小组13个,有村民1313户,总人口3043人,其中,男性1534人,占50.4%;有0员48人,共青团员20人。   该村原有耕地面积2011亩,修建成达铁路、城北编组站征用426亩,现有耕地面积1585亩。成达铁路和城北编组站穿越该村4、5、6、7、8、9、10、11、13计9个村民小组。为拆迁村民新建2个聚居点,分布在4组和7组。全村有1520人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村民大多数种植水稻、小麦、油菜。该村仅引进有家凤兴奶牛厂。现外出务工、经商者占全村人口的16.7%。200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603余元。   该村水资源丰富,北支一渡槽穿村而过,境内长达1500米。水泥路面的村道与泰龙路相接,交通方便。该村原有完小一所,经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学资源,现已撤并,儿童均到镇中心校入学。   地名简介:   石马坟:相传明朝一李姓进士在此修建坟墓1穴,墓前左右各立1匹石马,故名。石马村亦因此坟取名。   乌龟山:此山形似乌龟,故名。海拔高度为510米。位于石马村第8村民小组,与分水村太平桥交界,西面太平桥,东对石岗沱和张家老院子,东北是吕家堰,距门坎坡2公里。   

天宫社区

  天宫社区是四川省成都新都区木兰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51011411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510114。邮政编码为610500,长途电话区号为028 ,车牌号码为川A。与长林社区、共和社区、石马社区、十里社区、农和社区、梁胜社区、宫王社区、红石社区、江西社区、木兰社区、分水社区、永宁社区、木兰场社区相邻。  

十里社区

  十里社区简介   十里村位于木兰镇政府驻地门坎坡南3.5公里处,村部设在7组境内十里店,以“十里店”而得名。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勇字保三甲安仁甲(安乐寺)。同年勇字保更名为勇联保,为勇联保四保安乐寺、五保冉家槽。民国三十五年冬(1946年),属同兴乡三保十里店。1955年为十里村。1962年,为十二大队。1982年11月,为十里村。   该村东接石板滩镇光辉村,南连成华区龙潭街道办建设村,西邻成华区龙潭街道办院山村,北靠农和村。辖区面积2.976平方公里,属浅丘地带,海拔高度为498.5米,地势较平坦,境内以黄泥粘土为主,有少量白沙地。2011年底,有村民小组14个,总户数1035户,总人口3580人。   该村有耕地面积1621亩,有从业人员2159人。村民以种植业为主。小春栽种小麦、油菜等作物,大春栽种水稻、玉米、红苕等作物。全年中,不少村民都种植各种蔬菜,2005年共种蔬菜1322亩,产量达3966吨;生猪出栏4000余头,存栏2840头;家禽出栏8000余只,存栏5000余只;兔出栏3000余只,存栏3000余只;禽蛋产量17吨,肉类产量322吨。全村仅种有果树2亩,其中新都柚1亩,葡萄1亩。该村常年外出打工或从事建筑、运输、批零贸易、餐饮服务业经营者不少于200人。2011年,全村村民外出劳务收入达283.08万元。2011年,村人均纯收入8133元。   20世纪80、90年代,该村有两个规模较大的机制砖厂,占地110亩,职工300余人,有砖机两台,推土机一台,常年产砖4000余万块,产值200余万元。曾被省、市、县主管部门评为“先进企业单位”、“一级优胜企业”、“墙材改革第一名”等称号。并定为省、市建筑公司定点墙材供应单位,产品供不应求。2003年,二厂合一,不再生产粘土砖,转向生产页岩砖,缩小了规模,提高了效益。   该村交通便利。有成都至石板滩的成石公路、龙潭寺至泰兴镇的泰龙公路穿越其境;石板滩至木兰的石木公路,临境而过;村内有村道3.5公里,与牛龙、成石、泰龙公路相通,机耕道将14个村民小组连接起来,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该村水资源丰富。有北支一渠8、9号斗渠流经境内,加之纵横交错的毛渠水沟,形成村内自流灌溉网。   该村更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1949年,全国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178师政治部主任朱向离同志率18名战士到石板滩办理-76师起义事宜后途经十里村清水塘转回成都,遭遇一股潜伏土匪袭击,为严守军纪,一枪未发,全体殉国。党和人民为纪念他们,在清水塘畔修建了烈士墓和纪念碑,由一支解放军小分队常年守护。每年清明前后,都有成千上万的机关干部、厂矿工人、学校师生、部队官兵,前来为烈士扫墓,献上花圈、鲜花,庄严宣誓,继承烈士遗志,报效伟大祖国。   村内主要地名简介:   十里店:此店位于十里村7组,现为十里村村部所在地,距成华区龙潭寺场镇十里,故名。   安乐寺:原为古庙,现寺庙已毁,改建村民住房。   清水塘:因塘水清澈见底而得名。1949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178师政治部主任朱向离率18名战士途经此地遭遇土匪袭击,全体殉国,塘畔建有烈士墓和纪念碑,现已迁至成华区院山公墓。   

农和社区

  农和社区坐落在木兰镇长林村1组,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中心于2009年修建,面积930平方米,是村民主要的办理政务事务及活动场所,社区一楼设有便民中心,面积约100平方米,目前设置公共服务项目和生活服务项目两大类,有标准化服务窗口 6个,制作了规范的标识标牌、服务内容、功能设置、配套制度等,设置一站式服务平台,为辖区居民提供就业和社会保障、劳动保障、党员服务点、民政、人口计划生育、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等项服务。    农和社区现建成的小区有农和小区一期二期,农和小区一期因茶叶城建设,由农和村拆迁安置组成。地处石木璐和成金路交汇处,紧邻长林社区卢竹苑小区。农和社区现有15个居民小组,1112户、3306人,辖区面积29.4平方公里,社区“两委”干部5人,居民小组长15人,0党员70名,预备党员2人,入党积极分子10人。   

梁胜社区

  梁胜社区概况       梁胜社区是我镇建设的农民统建安置小区之一。建于2010年,占地面积 余亩,因“198”规划建设,“117”道路拆迁,龙昭线拆迁,环城生态带拆迁等项目拆迁安置组成,地处木兰镇东南部,绕城高速和成青快速路交汇处,紧邻成华区。我社区辖10个居民小组,1167户,3027人,流动人口约300人,出租房屋约100间,社区“两委”干部7人,居民小组长10人,0党员54 名。由于小区规模大、居住人口多、设施不完善,在环境卫生、治安秩序等方面存在较大管理压力和问题。去年以来,通过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基层民主自治、社区管理全覆盖、社区活动全参与、社区服务全方位的社区社会管理格局通过社区党建创新引领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有效推动了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的优化提升,逐步建成一个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   

宫王社区

  宫王社区是四川省成都新都区木兰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51011411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510114。邮政编码为610500,长途电话区号为028 ,车牌号码为川A。与长林社区、共和社区、石马社区、天宫社区、十里社区、农和社区、梁胜社区、红石社区、江西社区、木兰社区、分水社区、永宁社区、木兰场社区相邻。  

红石社区

  红石社区位于木兰镇政府驻地门坎坡西北3公里处,办公室在5组。红石社区因社区内有红石桥而得名。东临分水社区2、3组,南接宫王社区1、2组,北靠木兰社区10、11组,西连江西社区4、5组。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勇字保”十一甲新华甲。同年,属勇联保十九保石桩埝和十七保红石桥。民国三十五年冬(1946年)属同兴乡六保新华寺。1955年为团结社区。1962年更名为“五大队”、“团结大队”。1962年更名为“五大队”、“团结大队”。 1982年为正式更名为红石社区。   辖区面积2.1平方公里,属浅丘地带,地势较平坦,土质为粘土。土地2027亩,其中,有耕地1444亩。2011年底,有居民小组8个,总户数845户,2345口人,其中男性1090人,占51.2%,截止2013年有0员61人,预备党员1名。   该社区有水泥路面与三木路相通,1、2、3、4、5、6、7、8共8个组已硬化道路面15公里,交通十分方便。东风北干渠途径该社区4组,境内长约800米,小西江河穿越该社区6、7、8组,境内长约2300米,灌溉相当便利。该社区有5个共计1360千伏安的变压器。其中7组、8组以拆迁。   该社区农户粮食种植以小麦、水稻为主;同时大力发展以韭黄为主的蔬菜,种植面积达1100余亩。农户中养殖鸡、鸭、鹅、猪、鱼的较多,有养猪专业户2户。该社区土特产为韭黄,种植面积730亩,年产韭黄达51.2万斤,销往成都及本镇,为农户增加了不菲的收入,年总产值达120余万元。   

江西社区

  江西社区坐落在木兰镇江西村二组,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中心于2005年6月修建,面积420平方米,是村民主要的办理政务事务及活动场所,社区一楼设有便民中心,面积约90平方米,目前设置公共服务项目和生活服务项目两大类,有标准化服务窗口四个,制作了规范的标识标牌、服务内容、功能设置、配套制度等,设置一站式服务平台,为辖区居民提供劳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治安、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教体育、志愿服务等项服务。   

木兰社区

  木兰社区      木兰社区坐落在木兰镇木兰村4组,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中心于2005年1月修建,办公用房226平方米,活动中心面积760平方米,是村民主要的办理政务事务及活动场所,社区一楼设有便民中心,面积约26平方米,目前设置公共服务项目和生活服务项目两大类,有标准化服务窗口 1个,制作了规范的标识标牌、服务内容、功能设置、配套制度等,设置一站式服务平台,为辖区居民提供劳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治安、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教体育、志愿服务等项服务。    木兰社区概况   该社区有社区居民小组11个,农户772户,总人口为2213人,有0员74人,入党积极分子2名,共青团员158人,议事会成员59人,村民代表61人。暂住人口156人。   木兰社区现有耕地面积1755亩,其中水田924亩,旱地831亩。2012年,种植面积为3550亩,其中种植粮食作物1713亩,经济作物1837亩,大头菜是该社区的特色产品,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且加工工艺亦日臻完美。该社区集体企业有威能建材有限公司、双龙页岩砖厂、成星页岩砖厂、蜀嫂食品厂、木兰铭牌厂、成都信孚墨水厂、成都晟大电子有限公司等。该社区有劳动力1765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员450人,工商从业人员283人,外出务工人员1032人。全社区人均年纯收入7120元。   

分水社区

  分水社区概况   分水社区面积2200余亩,由9个生产队组成。地处木兰镇镇北部,成青快速通道及太龙路从我社横穿而过,紧邻泰兴镇,9个居民小组,755户其中低保户38户,低保边缘户19户,五保户2户、总人口2671人;劳动力约1059人,男约540人,女约519人;流动人口约201人,出租房屋约100间,社区“两委”干部5人,居民小组长9人,0党员57名2名预备党员。村议事会成员27人,村民代表63人。由于社区规模大、居住人口多、设施不完善,在环境卫生、治安秩序等方面存在较大管理压力和问题。去年以来,通过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基层民主自治、社区管理全覆盖、社区活动全参与、社区服务全方位的社区社会管理格局通过社区党建创新引领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有效推动了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的优化提升,逐步建成一个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   

永宁社区

  永宁社区位于木兰镇政府驻地门坎坡北部4公里处,以小西江河上取义于“永远安宁”的永宁桥而得名。村部设在3、6组居民聚居点,东邻石板滩镇集体村,南靠石马社区,西连分水社区,北接泰兴镇窑坝、九官两村。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永宁为“勇字保”七甲永宁甲。同年勇字保更名为勇联保,为二十六保永宁桥。民国三十五年冬(1946年),属同兴乡五保太平桥。1962年,从太平划出为一大队。1982年11月,为永宁村。2008年,为永宁社区。   辖区面积2.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300亩(不含成达铁路和城北编组站建设征地900余亩)。属浅丘地带,地势较平坦,粘土土质。2010年底,该社区有村(居)民小组9个,总户数938户,总人口2060人,其中男性1031人,占50.05%;有0员54人,共青团员46人。   该社区有主干水渠2条,北干渠57号斗渠和小西江河以及城北编组站建设中架设的1条流经该社区的木兰至泰兴的北支一渡槽。该社区有变压器3台,其中2台供农户用电,1台供企业用电,该社区率先在全镇修建了1.5公里的水泥路,1.8公里的钢渣路。组组通机耕道。成达铁路穿越该社区7、8、9组,宝成复线经过该社区3、4、6、7、8组,城北编组站在该社区征地900余亩,现已投入使用。按规划在该社区建有5个村民聚居点。2004年,在该社区建成1个移动通讯塔。2005年,有线电视进社区。2009年,建成电信通讯塔。2010年,建成社区文化广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   社区内有企业2个,石马页岩砖厂和预制厂。因成达铁路和城北编组站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该社区大量土地流转,大部分村(居)民外出务工、经商,部分村(居)民仍以农业种植为主,农闲时,外出打工。失地村(居)民中有416人买了养老保险,全社区50%农户为小孩购买了康宁终身保险,20%的村民购买了长寿中保。2010年底,全社区参保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共1258人,其中,成人1079人,儿童151人,区民政局给五保、低报户投保28人。2010年,全社区人均纯收入为6860元。   该社区现有五保户5户,残疾人员58人,特困户12户,镇、社区于2005年实施安居工程,新建安居房800平方米,解决了他们中的10户住房问题。   该社区原有小学一所,现已撤并,儿童到镇中心校入学;现有大学本专科毕业生和在校生38人。   改革开放以来,永宁社区喜事重重。1997年,成达铁路建成通车,穿越其境;1998年,北环线铁路通过该社区;2000年,建成社区内水泥路;2005年,新建社区办公楼竣工;2003.9—2007.4月,城北编组站顺利建成;2010年,建成老年活动中心,成立了老年协会。   地名简介   永宁桥:始建于清代,取义于“永远安宁”,当时有民谚“永宁,永宁,永保村民安宁”。民国24年(1935年),属勇字联保26保管辖地,1950年成立同兴乡农民协会,属6分会辖地。1962年,以“永宁桥”名命名为“永宁村”,村名沿用至今。   呙家堰:是清初呙氏正联公从湖南邵阳县南路三里挢永成三都上川时与现石马村的吕家、康家渡的贺氏家族三老表上四川插地入户之地。呙氏将当时占地30余亩的堰塘购获,并命名为“呙家堰”。2003年被城北编组站建设征用,现已不复存在。   叶家湾:位于永宁社区5组,地处小西江河拐弯处,清末,叶氏家族聚居该处,人们管该地为叶家湾,便于路人问路,寻亲访友,此地名沿用至今,已有100余年。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木兰场社区

  木兰场,原名同兴场,地名门坎坡。1912年(民国元年)农历七月初七兴场。1949年前,属华阳县第九区隆兴镇(今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所辖。1950年9月,属华阳县第八区。1954年7月,划归新都县。1956年撤消原木兰乡,将木兰乡的木兰村和议团三个组划归同兴乡,驻地同兴场,并将同兴场改称木兰场,同兴乡改称木兰乡。1982年,地名普查时正式命名为门坎坡。    木兰场社区,位于成都市市区东北郊6公里,新都城区东南部12公里,社区居民委员会设在文化街同兴广场。辖区面积大约1.52平方公里,现有居民小组8个,居民代表65人,居民527户,常住人口803人。辖区内企事单位13个,另设有老年协会、治保巡逻队、议事会、联席会、监事会。社区居委会具备以下服务功能:社保核查、社会救助、人民调解、便民信息服务、综合服务、志愿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应急管理、流动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劳动保障、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务管理。   


十里社区特产大全




十里社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