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自贡 >> 自流井区

自流井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自流井区谷歌卫星地图)


自流井区简介

  概况
  四川自贡市自流井区总面积152.9平方千米。2005年区划调整后,户籍总人口34.2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7万人。 区人民政府驻解放路,邮编:643000。代码:510304。区号:0813。拼音:Ziliujing Qu。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网
  自流井区辖4个街道、3个镇、4个乡:五星街街道、东兴寺街道、新街街道、郭家坳街道、荣边镇、舒坪镇、仲权镇、红旗乡、高峰乡、农团乡、漆树乡。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网
  2000年,自流井区辖4个街道。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06060人,其中各街道人口(人): 五星街街道 57993 东兴寺街道 76137 新街街道 27247 郭家坳街道 44683 
  2004年,自流井区辖4个街道(五星街、东兴寺街、新街、郭家坳街)。
  2005年6月1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52号)批准调整自贡市部分行政区划:将自贡市大安区的红旗乡,沿滩区的仲权镇、舒坪镇、高峰乡、农团乡、漆树乡和贡井区的荣边镇划归自流井区管辖。调整后,面积152.94平方千米,人口330064人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33万人 154平方公里 510302 643000 0813 查看 自流井区谷歌卫星地图

自流井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五星街道 0 3.96平方公里

----

查看 五星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东兴寺街道 0 5.7平方公里

----

查看 东兴寺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新街街道 约5.32万人 103平方公里

----

查看 新街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郭家坳街街道 约4.3万人 3.16平方公里

----

查看 郭家坳街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丹桂街道 0 0

----

查看 丹桂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学苑街道 0 0

----

查看 学苑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仲权镇 约2.5万人 36平方公里

----

查看 仲权镇谷歌卫星地图
舒坪镇 约3万人 22.3平方公里

----

查看 舒坪镇谷歌卫星地图
荣边镇 约2万人 27.6平方公里

----

查看 荣边镇谷歌卫星地图
红旗乡 约1万人 7.3平方公里

----

查看 红旗乡谷歌卫星地图
高峰乡 约1.4万人 18.6平方公里

----

查看 高峰乡谷歌卫星地图
农团乡 约5000人 24.3平方公里

----

查看 农团乡谷歌卫星地图
漆树乡 约7000人 10.2平方公里

----

查看 漆树乡谷歌卫星地图

自流井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自流井区

  概况   四川自贡市自流井区总面积152.9平方千米。2005年区划调整后,户籍总人口34.2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7万人。 区人民政府驻解放路,邮编:643000。代码:510304。区号:0813。拼音:Ziliujing Qu。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网   自流井区辖4个街道、3个镇、4个乡:五星街街道、东兴寺街道、新街街道、郭家坳街道、荣边镇、舒坪镇、仲权镇、红旗乡、高峰乡、农团乡、漆树乡。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网   2000年,自流井区辖4个街道。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06060人,其中各街道人口(人): 五星街街道 57993 东兴寺街道 76137 新街街道 27247 郭家坳街道 44683    2004年,自流井区辖4个街道(五星街、东兴寺街、新街、郭家坳街)。   2005年6月1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52号)批准调整自贡市部分行政区划:将自贡市大安区的红旗乡,沿滩区的仲权镇、舒坪镇、高峰乡、农团乡、漆树乡和贡井区的荣边镇划归自流井区管辖。调整后,面积152.94平方千米,人口330064人   

贡井区

  贡井,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丘陵地带,是历史文化名城—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自贡市的市辖区。距市区4KM,毗邻内江、宜宾、乐山市,幅员面积417.63平方公里,人口29.5万。   贡井原名“公井”,因境内留存有1400余年前的大公井而闻名,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的盐业重镇,也是驰名中外的井盐发祥地之一。千百年来,经历代开掘,贡井这片土地上渐渐天车林立,灶房遍布,商贾云集。明嘉靖年间,公井正式更名为贡井。汩汩涌流的盐井,泽被了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也创造了这片土地特有的文化和文明。   贡井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属丘陵河谷地貌,自然资源以盐卤、天然气为主,石灰石藏量丰富,紫红色面岩储量3150万立方米,陶泥储量400万立方米。区域地理位置优越,距成都、重庆200余公里,距宜宾航空港40余公里,均有高速公路和铁路相连,内乐公路横穿东西,贡资路、贡舒路纵贯南北,北环路、南环路环绕城区,与内宜高速公路相连,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新世纪、新阶段,贡井区在中共自贡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提出了“主体着力、两翼齐飞、双向拉动”的经济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城乡工业、基础设施、三大基地建设三个重点,强化改革、开放、投入、选贤、管理五项措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善。   目前,贡井区区域经济具有较好地发展优势。一是工业基础较好,以工业为主导的特征明显,有限额企业53户,外资2户(塞迪维尔公司、萨法姆公司),上亿元企业3户。辖区内工业主要集中在电气机械、器材和普通机械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机电、食品、医药、化工、建材等行业,已形成重要的工业基地。二是农业属典型的都市型农业,以为城市提供猪、鱼、果、菜、奶、小家禽畜为主的市级综合副食品基地已初具规模。三是区位优势明显。贡井区属自贡市的西城区,位于自贡市区上风上水,处于“半小时经济圈”,在整个自贡大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之内,是自贡建设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有比较丰富的旅游资源,人文景观丰富。有“八里秦淮”古运盐水道、有罕见的城中飞瀑,特别是以古盐文化、佛教文化、明清建筑群为内涵的历史遗存较多。   自贡市工业开发区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省惟一由县级城区管辖的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4.2平方公里,已开发1.2平方公里。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经过13年的开发和建设,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商贸居住相结合的综合型经济开发区,水、电、气、邮、路、电信等基础设施已配套完善。13年来,开发区累计引进项目150个,其中工业企业81户,GDP年均增长197%、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93%、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2%、实现税金年均增长170%,现已形成年产值3亿元、税金实现1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安置就业人员4000人;建成商贸住宅面积30万平方米。   文明美丽开放的贡井正以新的理念,新的方法,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全球产业链转移的历史机遇,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   自然地理   地 质   境内地质构造有背斜、向斜、断层三类。背斜构造属威远背斜,西北部是威远背斜东南边缘,构造紧密,断裂发育;向斜构造,位于背斜之间,从西北向东南依次是新店向斜、舒平向斜;断层,黄葛坡断层,东北边缘土地坡至油毡厂一线为黄葛坡断层,断层自北西向东南切断三台、石沟两村。断裂横切到三迭世下统嘉陵江岩组第四段含卤构造,对卤水运移和富积有明显控制作用。出露地层多属中生代,最老地层(隐伏地层)为三叠纪中的中三叠纪世下统嘉陵江岩组,晚三叠世须家河岩组局部出露。最新地层是新生代全新世的冲击土层。   地 貌   东南部为起伏不平的中丘,西北部为连绵起伏的低缓丘陵。旭水河从西南向东北横贯境内,属丘陵河谷地貌型。地表形态由正地貌、平坦地貌和负地貌三部分组成。南面丘陵起伏,北面岭埂、溪流相间,多南西至北东走向,属侵蚀性、剥蚀性地貌。旭水河及其支流河谷地带,海拔多在200—300米左右。河谷一般有两级阶梯。河床与岸边阶地相对高差10至20米。河岸两侧阶地以上为中丘、浅丘地貌,浅丘多于中丘,丘间沟壑纵横,冲沟短小,但分布较密。   贡井区区境地处川东川西分界线上,全年气压、气温、降水等有季节性变化。冬受北方冬季风影响,气压高,温和少雨;夏受西太平洋或北印度洋夏季风控制,气压低,高温多雨;秋因南北冷暖气团形成锋面或南或北移动的影响,多绵雨、湿度大。冬寒冷干燥,冬季风强大,持续、稳定,境内出现冬干或倒春寒。   除四季一般气象外,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强劲年份,锋面和雨带过快推进到北方,境内5至6月份出现干旱;一般年份,7月锋面和雨带推移到华北地区后,境内气流单一,缺少降水条件,7至8月份出现伏旱。全年气温变化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是春旱、气温多变,夏季时间较长,雨量集中;秋凉时间较短,湿度大;冬雪少,四季分明,无霜期长达300天以上。全年阴雨天多,日照偏少,年际有旱涝灾害性天气出现。   卤 水   卤水是境内主要的矿产资源,产于自流井背斜的长土镇、新店向斜的艾叶镇。不同产层的卤水,性质差异明显,艾叶镇多黄卤,PH值4—6,含钡,开采已近2000年历史。长土镇多黑卤,PH值在7左右,缺钡,开采较晚。   天然气   天然气产于境内自流井背斜西南端,三迭纪的三迭世下统嘉陵江组三段。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永顺井、顺发井共有31口盐锅用天然气煎盐。光绪十五年(1889年)7月东源井凿成,产气极丰。1950—1985年,贡井盐厂所属气井,计83口,其中属自流井汽田的78口,兴隆场气田的5口,共产天然气15.67亿立方米。   岩盐体   岩盐体产于三迭纪嘉陵江组四段,分布于自流井背斜南异近轴部,北东向小型成盐盆地,从西向东有局部凹陷。埋深900至1400米,一般厚度2米,最大厚度6米。   石灰石   境内艾叶、长土两镇,石灰石露头较多,其他地区较少。石灰石藏量有1.53亿立方米,现已部分开采。   其他建材   境内有紫红色页岩,储量约计3150万立方米,陶泥储量约400万立方米,还有红砂岩、青石、河砂等建材资源。   历史沿革   贡井,原名“公井”,是因为在北周武帝时期(公元561-578年),先民们在苍翠的天池山南麓、蜿蜒的旭水河北岸,开凿出了一口质淳产丰、名闻遐迩的“大公井”之故。后来,经过历代开凿,这里井灶遍布,在方圆不足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至今能查出名儿来的盐井还有近百口。传说,由于这里产的食盐味道很好,常常被作为贡品献给皇帝。贡井,便因此而得名。明嘉靖年间,公井正式更名为贡井。尔后,经历代开掘,在贡井这片幅员面积417.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也就渐渐天车林立,灶房遍布,商贾云集起来,于是贡井和自流井共同撑起了千年盐都的富庶与辉煌。“贡井”之名也就不胫而走,飘洋过海了。   东汉章帝时,自贡地区即有盐业生产。至南北朝,著名的富义盐井改名富世盐井。   贡井,原名“公井”,是因为在北周武帝时期(公元561-578年),先民们在苍翠的天池山南麓、蜿蜒的旭水河北岸,开凿出了一口质淳产丰、名闻遐迩的“大公井”之故。北周武帝时,大公井闻名于世,并因盐置县设镇,以富世井而置富世县,唐代改名富义县,明代易名富顺县;以大公井为名设公井镇,唐代升公井镇为公井县,隶荣州。   2004年,辖2个街道(筱溪街、贡井街)、4个镇(长土、荣边、建设、艾叶)。   2005年6月1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52号)批准调整自贡市部分行政区划:将贡井区的荣边镇划归自贡市自流井区管辖;将荣县的龙潭镇、桥头镇、五宝镇、莲花镇、成佳镇、白庙镇、章佳乡、牛尾乡划归贡井区管辖。(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005]123号)   经济概况   农林业发展   近年来,为有效利用和改造自然,发展农业生产,贡井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制定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采取多种有效途径 挖掘自然生产潜力,扩大稳产高产农田面积,大力开展山、水、园、林、田、路、肥、气等农田基本建设,为农业生产 园田化和集约化创造条件,农业生产的条件得到改变,农作物生产安全性和土地生产率得到提高。   工业经济   旭水河,见证着贡井工业经济的发展步伐。   近年来,贡井区按照走新型工业化路子,坚持“工业立区、工业兴区”发展战略,以空间布局园区化,优势产业集群化为抓手,工业经济呈现速度和效益的同步高速增长,已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自2002年以来,贡井工业增加值平均递增14.9%,工业对全区经济的年均贡献率达到5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年均增长33.2%,对全区经济年均贡献率达到48.5%,推动全区经济年均增长7个百分点。继2004年贡井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后,2005年,贡井规模企业实现增加值55042万元,同比增长56.81%,增速居全市第一,跻身全省丘陵区县前十强;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14亿元,同比增长67.16%。工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达到75%以上。贡井工业经济快速跃上新台阶。   目前,贡井机电、建材、食品医药三大支柱行业竞争优势日益突出。通过从产品链、供应链上的整合,纵向和横向联合的特色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商贸、物流、仓储等服务业日益活跃,区域产业竞争力得到迅速提升。   2005年,贡井区把培育壮大规模工业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首要任务。通过各种政策培育扶持,大批潜力企业迅速崛起,同时也大大改善了全区企业的组织结构。塞迪维尔公司“打喷嚏”,贡井工业“患感冒”的现象一去不复返。   贡井区在工业发展中,大打工业园区这张牌,瞄准自贡在区域分工中的产业定位,着眼产业转移,抢抓发展机遇,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环宇、德力西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纷至沓来,东锅、长征、二重、汇维仕的配套企业纷纷落户园区。截至去年末,工业园区新引进工业项目16个,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5亿元,同比增长45%;实现工业增加值2.68亿元,同比增长60%,实现税利1490万元,同比增长61%。   招商引资   作为老工业城区,贡井区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任务重,闲置资产大,稳定工作压力大。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加大,土地供应日趋紧张,新上工业项目用地又非常困难。面对这一两难的局面,贡井区大胆创新,化不利为有利,把招商引资和改制重组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区域工业经济发展新路子。仅2005年,该区就引进区外资金23065万元,引进神龙饰品、海南先声药业等工业项目31个,投资7862万元,盘活闲置资产40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近2000个。   行政区划   贡井地处四川盆地南部丘陵地带。   Gongjing Qu   510303   643020   区人民政府驻筱溪街   2004年,贡井区辖2个街道(筱溪街、贡井街)、10个镇(长土、荣边、建设、艾叶、龙潭、桥头、五宝、莲花、成佳、白庙)。   

大安区

        大安区总面积398.81平方千米。2005年区划调整后,户籍总人口44.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41万人。   区人民政府驻广华路,邮编:643010。代码:510304。区号:0813。拼音:Da"an Qu。      行政区划      大安区辖4个街道、9个镇、3个乡:大安街街道、龙井街街道、马冲口街街道、凉高山街街道、大山铺镇、团结镇、三多寨镇、何市镇、新店镇、新民镇、回龙镇、牛佛镇、庙坝镇、永嘉乡、和平乡、凤凰乡。   历史沿革         2000年,大安区辖4个街道、6个镇、8个乡:龙井街道、大安街道、马冲口街道、凉高山街道、新店镇、何市镇、三多寨镇、团结镇、胜利镇、大山铺镇、凤凰乡、红旗乡、和平乡、新民乡、新胜乡、鸳鸯乡、永和乡、永嘉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5897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大安街道 24697 龙井街道 34532 马冲口街道 28197 凉高山街道 15082 大山铺镇 23682 胜利镇 13101 团结镇 14495 三多寨镇 16242 何市镇 23693 新店镇 17774 新民乡 17087 新胜乡 13969 鸳鸯乡 11544 永和乡 12260 永嘉乡 12826 和平乡 15864 红旗乡 5397 凤凰乡 18679 丹桂虚拟街道 39856    2004年,大安区辖4个街道(大安街、龙井街、马冲口街、凉高山街)、6个镇(何市、大山铺、新店、团结、三多寨、新民)、4个乡(凤凰、红旗、和平、永嘉)。      2005年6月1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52号)批准调整自贡市部分行政区划:将大安区的红旗乡划归自流井区管辖;将富顺县的庙坝镇、牛佛镇、回龙镇划归大安区管辖。调整后,面积398.81平方千米,人口442661人。      地图      

沿滩区

   沿滩区建区于一九五三年,位于自贡市的南大门,是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烈士的故乡,是千年盐都——自贡市的四个城区之一。北与大安区接壤,幅员面积469平方公里。区境轮廓呈饱满的三角状,地貌以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在300—400米之间。属缓坡低丘、缓坡中丘地貌类型,无成型山脉,宜耕面积大。河流属沱江水系,其中沱江一级支流釜溪河过境段长59.9公里,境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5—18℃,平均年降雨量1032毫米。全区辖11个镇,2个乡,1个省市经济发展示范园区,共167个村,总人口39万,区政府所在地沿滩镇距市中心15公里。   沿滩区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是全市农副产品和商品粮供应基地,列为了四川省粮专资金授援县(区)。拥有水利工程4393处,有效储水量5000万立方米,可提供足够廉价优质的生产、生活用水,区内有110KV和35KV的变电站3座。日供3万立方的天然气管线足以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有富余劳动人员10余万人,可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合格的廉价劳动力。   全区目前境内已实现村村通公路,形成了以省道为骨架,县、乡道为网络的“三纵、三横、一环形”的城乡一体化公路网。地处沿滩区舒坪镇内的自贡火车南站(货站)是自贡市及附近地、市、县物资集散中心。   全区有邮电业务网络22个,国际、国内直通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和无线寻呼已实现全国联网,广播、电视全面覆盖。布局合理的专业银行可提供最优质的快速的服务。保险服务热情周到,险种齐全,理赔及时。   全区城乡企业发展迅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已成为全区经济的一大支柱;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较好,势力较强。已建成四川省新特水泥有限公司、黄市肉类加工厂、中润石化股份公司、上海大众自贡特约维修站、华川饲料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基本形成了以化工、建材、机械、饲料、食品加工为主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品,其中,黄市肉类加工厂已进入全国私营企业500强。   沿滩区城乡建设日新月异,新城区格局已经形成。坐落在区境内的沿滩经济开发区、四川省自贡个体私营发展园区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优良,各项政策优惠,区内外商家纷至沓来,投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自然地理   沿滩区地形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溪沟多,山丘广布,平坝狭小,受川东南平行裕皱余脉分隔,属盆中丘陵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地貌类型以低、中丘为主,占幅员面积的90.0%,境内海拔多在250-450m,最高点为496.55m(仲权镇狮岭坡),最低点为256.4m(邓关镇下盐坝)。地表坡度以三、四级为主,占幅员面积的75.06%。   沿滩区地表水资源较为丰富,属沱江水系435.09 平方公里和岷江水系27.1 平方公里,釜溪河流经境内长59.9Km,由西东北向东南纵贯4个镇,流域面积359 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33.63立方米/秒;有大小溪河10条,形成天然的灌溉系统。   沿滩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气温不稳定,寒潮频繁;夏季旱涝交错,雨热同步,夏旱、伏旱频率高;秋季绵雨多、日照少;冬季降雨少,年平均气温17.8℃,活动积温为6021.0℃。常年日照1200-128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031mm-1041mm,年平均降雨日数140天。   土地资源   全区可使用土地面积4.63万公顷,其中:规划中工业用地0.038万公顷,商业用地0.75万公顷,住宅用地0.64万公顷,农业用地1.9万公顷,其它用地1.1万公顷。   森林资源   全区林业用地面积5936.7公顷,其中:有林地5548.1公顷,疏林地179.2公顷,灌木林地229.4公顷,四旁零星树折合面积为1421.4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5.58%。全区活立木蓄积量108163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积量93373立方米,占86.33%,书林蓄积量7380立方米,占6.82%。散生林和四旁树蓄积量7410立方米,占6.85%。森林资源特点是:颁不均,次生天然林比较集中,树种单一,以马尾松、湿地松、桉树、杨树、柏树及黄竹为主。   水利资源   岷江、沱江水系在全区境内有11条小溪河,河流总长298.9公里,流域面积312.1平方公里,境内地表径流总量18503.2万立方米,全区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4406处,其中:小(一)型水库12座;小(二)型水库44座。山平塘4148口,石河堰89道;电力提灌站113处122台6594千瓦。工程需年蓄水能力5528万立方米;工业用水311万立方米;农业用水2264万立方米;城市及场镇用水228万立方米,地下水利用量250万立方米,全区各类渠道367公里,有效灌溉面积14.82万亩。   矿产资源   全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种有:黄、黑卤,天然气、石油、煤炭、石灰石、石英矿。主要分布在邓关镇、兴隆镇、舒坪镇、农团乡等地。其中:黄、黑卤储量达9200万标方;天然气储量56.17亿立方米;煤矿储量452.5万吨。   旅游资源   全区旅游资源丰富,以自然景观为主,主要有金银湖旅游风景区。金银湖旅游区离市中区仅7公里,距高速公路仅4公里,是典型的城郊娱乐、旅游休闲区,该景区以金银湖为中心,总占地面积800余亩,其中水面740余亩,正常储水量800万立方米。景区绿树成荫,碧波荡漾,岛屿众多。   历史沿革   2004年,辖11个镇(沿滩、邓关、永安、卫坪、王井、黄市、仲权、舒坪、联络、兴隆、富全)、5个乡(高峰、九洪、刘山、漆树、农团)。   2005年6月1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52号)批准调整自贡市部分行政区划:将沿滩区的仲权镇、舒坪镇、高峰乡、农团乡、漆树乡划归自贡市自流井区管辖;将富顺县的仙市镇、瓦市镇划归沿滩区管辖。(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005]123号)   风土人情   沿滩区是一个多宗教城区,建国前有佛教场所35处,是佛教盛行的地区,历史上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五种宗教。现在有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四种宗教。有教徒2300人,信教群众35000人,全区共有四处宗教活动场所,其中:正式批准开放宗教(佛教)活动场所一处,其它三所宗教(佛教)活动场所依法作了临时登记。全区有宗教教职人员9名(佛教)。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了全面贯彻执行。   沿滩区佛教场所有:   1、天宫寺。始建于明末年间,位于该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园区,寺庙依山而建,环境幽静,周年四季香火不断,朝拜者络绎不绝,是佛教圣地。   2、长恩寺。始建于光绪十年,位于农团自然生态示范区飞龙峡上,寺庙周围山峦起伏奇秀,幽谷禽鸣,森林繁茂苍翠,整个建筑宏伟、壮观,是佛教奴道场。   3、观音寺。始建于明末清初,原名观音岩,位于沿滩镇麻沟头音乐山腰上,该寺庙面依釜溪河畔,是佛教的灵地。   4、玉黄寺。始建于光绪年间,位于邓关黄坡岭山上,与四川轻化工学院相邻,是僧人修行的正宗道场。   经济概况   沿滩区建区于一九五三年,位于自贡市的南大门,是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烈士的故乡,是千年盐都——自贡市的四个城区之一。   工 业   沿滩区共有城乡企业10700多家,年产值达30亿元,形成了以机械、化工、食品、建材、饲料、化肥、汽车维修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主要产品有汽车零部件、高中低压阀门、各类管件、矿山机械、五金工具、各种规格的建筑用材、钢锹、各类有机(无机)化工产品、晒醋、橡胶制品、丝绸、印染、电子元器件、生物教学模具等。目前全区已形成以新特水泥股份公司、华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中润石化有限公司、科宇药用包装厂、永安丝绸厂、华川饲料有限公司、三木集团自贡太源井晒醋厂、豪吉集团自贡有限公司、金大制药厂为主的骨干企业和黄岭牌普通硅酸盐水泥、太源井牌晒醋、中润石化生产的“润博士”产品的各种润滑油、“豪吉”牌、“家族”牌系列调味产品,“华川”牌、“福众”牌、“庆联”牌各类饲料等各种名优特产品。   农 业   全区农业人口31.7万人,可耕地面积为21.47万亩,粮食总产量14.3465万吨/年,油菜总产量2245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915元/年。   畜 牧 业   全区畜牧业发展迅速。年均出栏生猪21.5万头,牛2200头,羊54000只,小家禽畜出栏340万只,全区畜牧业总产值年均1.2亿元。   全区城乡企业发展迅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已成为全区经济的一大支柱。沿滩区城乡建设日新月异,新城区格局已经形成。坐落在区境内的沿滩经济开发区、四川省自贡个体私营发展园区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优良,各项政策优惠齐全,区内外商家纷至沓来,投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行政区划   沿滩区位于自贡市的南大门。   Yantan Qu   510311   643030   区人民政府驻沿滩镇   2004年,沿滩区辖11个镇(沿滩、邓关、永安、卫坪、王井、黄市、仲权、舒坪、联络、兴隆、富全)、5个乡(高峰、九洪、刘山、漆树、农团)。   风景名胜   沿滩是一个曾以“沿五里”闻名于世的自贡小镇。又名“升平场”,是自贡市釜溪河当年盐业三大码头之一(自井、沿滩、邓关)。   据史书记载此处“沿河滩多”,在原来河道没有整治时地势非常险峻,所以当时运盐之船行进釜溪河沿滩段时都倍加小心,以防不测。   由此引出的放滩故事却是可以载入中国地方民俗风情画卷的了。   “放滩”这种称谓,可能是镇上独有的发明语汇吧。过去没有修建河闸时,船只要从上游到下游去便要通过放滩这种途径。每每码头上集结了要去下游的船后,便由当时的乡民拴上绳子拖引船只,当船从上游放到下游时,乡民们必须十余人为一组,并分成好几组从不同方向牵引以保持船体的平稳,而船上的人也必须努力配合好。由于当时滩高浪急、人头攒动,再加上众人围观、人声鼎沸,一时竟蔚为壮观成为镇上一大盛事矣。故而有人感叹曰:放眼天下,在乎一滩。后来因为发展之故,在国民政府时期由日本河运专家主持在此筑建了河闸,并以孔祥熙之名号命名为“庸公闸”,只是可叹从此放滩之奇观就不复存在矣!   古来这里便民风淳朴、生意兴隆,隔日的赶场-可谓是镇上有名的活动,而我们也每每奇怪怎么这时会有那么多父老乡亲出来摆摊逛街,又会有那么多新奇玩意儿,诸如补锅匠、爆米花等。   镇子不大,但也明显有着现代与传统兼容的特点。   小镇明显的分为两半,下面的地势崎岖不平主要以老街为主最为兴盛,同时还有那条釜溪河蜿蜒流过。上面的地势却显得十分平稳主要以新街为主最为气派,而那条四川到云南的川云公路便横穿其间。所以小镇水陆交通发达、货源充足,由此也集结了许多富商大家,并在镇上修建了不少会馆寺庙。时竟有10余座于此,尤以河对门的大庙和镇上的南华宫最为有名,香火一直十分旺盛。同时当时的乡民们还在镇上广载黄桷树,时竟有百余棵存活下来,一时使小镇变得古色古香,且更是青山绿水。有诗云“青山横北郭,绿水绕东城”正可谓描绘出了当时的美景。   四方慕名前来的文人墨客良多,清代康熙皇帝的十七子果亲王经由此时,不禁为这一方民风所服,欣然题书“升平场”而成为一段佳话,这也使小镇的名气更加增大。可叹的是一切都让文革给毁了!寺院被烧、僧人被驱、大树被砍、文物被弃……从此小镇似乎就失去了过去的那种独特的美丽与灵气了。   镇上的名人于世流传的无几,只是据传在香火旺盛的时候,有一个大庙僧人叫智悟的十分了得,精通-六艺,曾有经书留存下来,并博得一方僧家美名。   仙市古镇,屹立于“千年盐都”自贡市东南11公里处的釜溪河畔,与自贡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相映成趣。   仙市原名仙滩,始建于1400前的隋代,民国元年改称“仙市”。相传,玉皇大帝的私生女八仙姑生性豪放不羁,厌倦天庭奢靡,向往人间美景,一日携牡丹仙子,荷花仙姑,与狮,龙,虎,象,猴偷下凡间,在古仙市一带肆情嬉戏,乐而忘返,竟在河畔侧卧而寐。玉帝大怒,遂施法收回其灵魂,让其躯体留在人间化作山水。因此从高处看,古镇的山形地貌,就象一位侧窝的美少女,釜溪河在此又有一滩,恰在仙女脚下,故名“仙滩”。自古有“仙女下凡卧河边,金银首饰撒满滩;玉带长河千帆掠,玉树翠竹舞翩跹。虎牵象鼻鹦鹉欢,狮子回头望牡丹;天潭河内朝鼓响,桥墩坝上会神仙”的民谣,形象的概括了仙市古镇美丽的传说和优美的环境。   仙市古镇是随着自贡盐业的发展而兴建起来的一个重镇,在自贡井盐文化史上占据着光辉的一页。仙市自古就是自贡“东大道下川路”运盐的第一个重要、驿站和水码头,是历史上自贡--邓关--沱江--长江运盐船只的必经之地,也是自贡至隆昌和荣昌的陆路要冲。过去,大量的井盐经仙市上蓉城,入川西,川北及渝州,过川中,川东,出三峡济楚,湘。曾有过木船云集,盐担蔽街,人流如织,生意兴隆的繁荣景象。   仙市不仅以山水秀丽闻名,且还以名人辈出而著称。曾以参赞名义出使英,法,意,比等国被誉为“川报第一人”的宋育仁和北大教授王楠生就启蒙于此。清末辞官隐居的大儒名仕罗金声,宋时湛便长期隐读仙女峪,这里还是当年威震成渝等地传奇武林高手“罗三爷”的裔胞之地,除奸铲霸,誉满乡里的“李蓝义军”部将头领“李千斤”和民国少将蓝尉,也是古镇孕育出的著名人物。   仙市古镇曾因“四街,四栈,五庙,三码头和一鲤,三牌坊,九碑,十土地”而远近闻名。古镇建筑风格极具个性,充分体现了形式服从于功能的设计原则,巧妙的构思和精心的规划,突现了一地多用,一物多功能的设计理念。街坊邻河而建,四街一巷呈“正”字形布局,层次分明,突出了河岸风光;石板路面与老式木门,花格窗的民居,店铺,古色古香,意蕴悠长。建筑精美的南华宫,雄秀的天后宫,宏阔雄伟的川主庙以及富丽堂皇的陈家祠等主要建筑,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川南古建筑精品。   仙市古镇历史悠久,古建筑,古文化遗迹保存完整,1992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2004年岁末,仙市古镇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已顺利通过国务院专家组评审。  

荣县

富顺县

   县政府驻地:富世镇   隶属:四川省自贡市   邮编:643200。   代码:510322。   区号:0813。   拼音:FùshùnXiàn。   地理位置   富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沱江下游,位于东经104°40′~105°15′、北纬28°55′~29°28′之间。东邻隆昌,西靠沿滩,南接泸州,东北与隆昌临界,西北与自贡大安区相连,西南与宜宾接壤,距省会成都约250公里。   面积人口   全县幅员面积199.95万亩,1603平方公里。2006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103.46万人,常住人口81.95万人,城镇化率21.34%。是一个典型的丘陵人口大县、农业大县、产粮大县。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58.07亿元,财政总收入1.0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41.4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14元。   远眺富顺历史沿革富顺县自公元 567年建县至今,已经走过了1438年的漫长历程,是中国井盐的发祥地之一,自贡市的第一口盐井——富世盐井就诞生在这座古老的县城,曾因盐业、农业并盛而富甲全川,被誉为“银富顺”。   富顺县原为古代江阳县治域,北周天和2年(公元567年)划出富世盐井及周围地区设雒原郡及所辖设富世县。隋开皇2年(公元582年)撤郡存县,隶于泸州,县域约15万公顷。唐贞观23年(公元649年)更名为富义县。北宋乾德4年(公元966年)升县为监,隶于梓州(潼川)府路,境域约30万公顷。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改名富顺盐监。元世祖至元12年(公元1275年)改富顺盐监为富顺安抚使司,20年(公元1283年)升为州,隶于四川行中书省之叙州。明洪武4年(公元1371年)降州为县,隶于叙州府。清代因之。民国前期先后隶于川南道、永宁道。民国17年(公元1928年)裁道,隶属四川省。民国24年(公元1935年),隶于四川省第七行政督察区,县域331.2万亩。解放后,富顺县先后隶于泸县、隆昌、泸州、宜宾专区。   行政区划   1983年3月,划归自贡市管辖。2001年4月,撤区并镇,全县辖27个镇、4个乡。 2005年7月,自贡市区划调整,富顺县富顺县地图庙坝、牛佛、回龙镇划归大安区管辖,瓦市、仙市镇划归沿滩区管辖。区划调整后,全县辖22个镇、4个乡:富世镇、东湖镇、狮市镇、琵琶镇、万寿镇、代寺镇、骑龙镇、中石镇、童寺镇、古佛镇、龙万乡、互助镇、石道乡、宝庆乡、永年镇、彭庙镇、兜山镇、板桥镇、李桥镇、富和乡、福善镇、怀德镇、长滩镇、飞龙镇、赵化镇、安溪镇。   地形气候   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地形以丘陵为主,占总面积90%以上,丘陵多呈馒头状。河流属沱江水系,沱江由北向南纵贯县境,境内沱江河段长94公里,年平均流量350立方米/秒。   县境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2006年,平均气温19.2℃,比正常年份偏高1.3℃;年极端最高气温41.5℃,最低气温1.2℃;降雨量819.1毫米,比正常年份偏少20%;年总日照时数1062小时,比正常年份偏少10%。主要气候特点:隆冬无严寒,初春气温回升不稳定、波动大,夏有酷暑,秋季绵雨不明显。年内出现寒潮、暴雨、高温、特大伏旱等自然灾害,尤以高温、伏旱造成危害最严重。   自然资源   县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沱江富顺段可开发电能6.8万千瓦,现已开发装机容量1.4万千瓦和1.8万千瓦水电站各1座。矿产资源以煤炭、石灰石、卵石、河沙、料石、沙金为主。野生植物药材60余种;野生动物以鱼类为主,还有龟、鳖、野兔等。经济作物以笋竹、花生、油菜籽、大豆、芝麻、甘蔗、优质柑桔、茶叶、蚕桑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红薯为主。禽畜业以生猪、肉羊、鸡、鸭、鹅、兔为主。森林覆盖率25%,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杉树、大头茶桉、泡桐等。   旅游资源   富顺县旅游资源概括为“五个一”,即“一城、一江、一山、一沟、一镇”。一城,指富顺县城,这里聚集国家级文物保护富顺县城区地图单位富顺文庙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墓、西湖、五府山、钟秀山、千佛岩、锁江塔、文化走廊、天然石佛、福源灏清代民居、后街——市中花园古城区等景点。一江,指沱江,其上游有晋代葛洪炼过丹的葛仙山,下游有与合川钓鱼城齐名的虎头城等古迹遗址,沿江有狮市古镇、赵化古镇等景点,还分布着黄泥滩、黄葛灏2座人工湖;沱江生态走廊建设与沿江景点有机融合,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一山,即青山岭山脉,包括从龙贯山、天池湖到天山坡的众多大小山峰组成的山脉,其中有普法寺、天池湖、明建文皇帝隐居的金田寺、上下仙鹅洞、仙女洞等,其喀斯特地貌和溶洞在自贡市独具特性。一沟,系李桥镇五条沟,方圆1.5万余亩,山高林密,风光秀美,旅游开发前景广阔。一镇,即狮市古镇,古镇风貌保存完整,建筑特色突出,文化底蕴深厚。   交通运输   富顺县公路通车里程1850公里,内宜高等级公路、川云中路、内昆铁路穿境而过。全县内河航道里程161公里,水路可上溯内江、资阳等,顺流由泸州入长江。   经济发展   富顺工业以化工、食品、建材、能源为基础,创立了富顺香辣酱、牛佛烘肘、西湖茶叶、东方变压器等名优品牌。 富顺新城区2002年以来,富顺工业生产紧紧抓住“两个龙头、四个产品链”,努力培育工业经济发展新增长点。一是以晨光为龙头,重点发展有机硅、有机氟、环氟树脂三大系列产品;二是以富益电力为龙头,发展机电业及其耗能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三是发展涉农工业。利用富顺农业优势,大力开发优质农副产品——食品加工产品链,蚕桑——丝及纺织产品链,猪牛羊养殖——冷饮食品及皮革等产品链,经济林木——林化工及中成药产品链。   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55.75亿元,财政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9666万元,比上年增长20.6%。工业以化工、食品为重点,建材、能源为两翼,国内最大的硅、氟橡胶科研、生产基地,省内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变压器生产企业均在富顺。2005年辖区内工业总产值完成50.5亿元,比上年增长30.97%;56户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19.44亿元,比上年增长51.73%。农业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主要农产品在四川占有重要地位,是四川农业大县。以笋竹、甜橙、黑山羊、再生稻等十大产业示范带为依托,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被批准为国家商品粮、优质水果、瘦肉型生猪、黑山羊板皮基地县,笋竹发展势头强劲,再生稻在四川独树一帜。全县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30余万人,劳务收入10亿元左右。2005年粮食总产量达41.67万吨,增长3.07%。农业增加值增长6%。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1.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95元,达3128元,增长10.41%。县城建成区面积10.5平方公里。   著名人物   富顺人杰地灵,自古享有“才子之乡”的美誉。明代,富顺人考中进士 139人、举人492人、贡生386人,著名人物有景泰十才子之首的晏锋、嘉靖八才子之一的熊过等。清代,全县考中进士31人、举人315人、贡持477人。此外,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弟、红军将领邓萍、革命烈士江竹筠、四川报业第一人宋育人、厚黑学创始人李宗吾、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邓必坚、川南才女赖雨等,都是富顺这片热土孕育的优秀儿女。   地方特产   富顺豆花诞生至今已经有 1200年的历史了。最早发明豆腐(当时还不叫豆花)的是西汉一个叫刘安的人。当时因盐业富顺县城居民小区发达,手工工人、居民和客商增多,豆腐食品供应量大增,一些等着吃早饭的客人,实在没有耐心等待豆腐成型加工成为菜肴端上桌子,有人便忍不住跑进厨房去了,见锅内还慢悠悠煮着嫩豆腐,于是急叫老板“快舀上来!”,由于没有充分凝固,无法煎炒,只得用盐水蘸着做“下饭菜”,令“饥不择食”者大为惊喜的是,这嫩豆花比起煎炒的老豆腐更加鲜美可口。富顺豆花真正扬名巴蜀,主要得力于县城东门口开豆花店的老板刘锡禄。他集全城各豆花店之长,专心研制豆花和蘸水的精妙技术,创造了一套自己的“秘方”,形成了风味与众不同的蘸水,使之成为富顺的一绝。如今的“美乐”牌香辣酱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远销美国、加拿大、南非、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及港、澳、台地区。其产品还荣获部、省等40余项重奖,被誉为“富顺一绝,香辣之冠”。  


自流井区特产大全




自流井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