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六盘水 >> 盘州市 >> 刘官街道 >> 花甲山村

花甲山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花甲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花甲山村简介

  花甲山村位于刘官镇东部,与英武乡相邻,城溪大河,朱昌河环村相流,境内镇胜高速,老320国道全境通过,交通相当便利。沪昆高铁正在建设中,朱昌河水库在规划筹建中,境内为盘县古驿道“迎宾桥”、“普安路治所遗址”盘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甲山村现有村民700余户,2680余人,系彝、汉、白等的多民族居地,全村共18个村民小组,16个自然寨组成,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润温和,全村共有耕地3100余亩,果园1450余亩,森林覆盖率40%,民风淳朴,民族文化丰富,其中彝族同胞传统彝族文化形式多样,至今仍保留“海马舞”,“搭体舞”等原生态歌舞民族文化活动。
  “十一五”期间在刘官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花甲山村村支两委带领全村人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取得丰硕成果,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十一五”期间在村支两委的领导下,共建水窖300余口,沼气池300余口,5组、14-17组均有自来水,村寨整治“五个自然寨”。引进、改良多样品种,提高粮食产量,优化产业结构,把传统型种植改为经济成效较高果蔬品种种植。其中花甲山1-6组椪柑、蜜桔种植已初具规模,不久将形成花甲山的优势产业。相应地响应了刘官镇“一寸一品,一寨一特”的战略思想。
  在“十二五”规划中,美好家园建设工程已完工,村寨整治工程将于2011年10月10日前全部完工,文化活动场所也将完工,山塘、小水窖、水渠工程等待审批。
  全村共有雷家河、乌都河、绿竹湾三处属地质灾害点,已实施移民搬迁70余户,剩余村民也准备搬迁,广大灾害点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较大保障,镇政府正着力完成剩余工程。
  全村人民迎着喜人的形势向前迈进。
  --人口总数:2680人 农业人口:268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1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白族、彝族等民族 发展口号:抓住机遇,迎新农村建设春风,让发展再上新台阶
  --所辖村:18组 生产总值:2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养殖、养殖业 名特产品:蜜桔、核桃、西瓜、水拌酒 办公所在地:盘县刘官镇花甲山村
  --自然条件:耕地多,气候温润温和 资源:土地、水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222119 561601 -- 查看 花甲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花甲山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花甲山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大山丫村

  大山丫村位于刘官镇西北部,距刘官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地处东经104°20′,北纬24°44′,平均海拔1780M,土壤以红壤土为主。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5℃,全年日照时数1548小时,平均降雨量1400MM,无霜期268天。东抵本镇刘官村,西接两河乡,南与西冲镇交界,北与本镇松官村相连,位于古城城关与县城红果之间,原老320国道、镇胜高速公路、沪昆高快铁路穿村而过,交通优势非常突出。全村辖7个村民组,750户、2052人,居住着汉、白、苗、彝等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劳动力1547人,外出劳动力129人,村民居住在一组麻烂田、二组大山丫、三组白泥洼、四组杨家庄、五组五里牌、六组坪蒿地、七组麦坪庄等7个自然村寨。      --人口总数:2052人 农业人口:2052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4.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白族、彝族、苗族、等民族 发展口号:抢抓机遇,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促进群众增收   --所辖村:1、2、3、4、5、6、7 生产总值:29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养殖、养殖业 名特产品:核桃、花椒、花生 办公所在地:刘官镇大山丫村   --自然条件:水资源充沛,耕地肥沃,森林覆盖率高。 资源:水、耕地、森林   

松官村

  松官村位于刘官镇北部,距镇政府3、5公里,全村共有876户、2835人、9个自然寨、18个村民组,国土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60亩,主要种植农作物有:洋芋、玉米、水稻,老百姓养殖的主要牲畜以猪、牛、羊等常见家禽为主。境内建有一个年产60万吨的选煤厂一个、5个砂石厂和一个能解决刘官、城关15万人饮水的小型水库——松官水库。现我村正依托各级政府优惠的政策支持和我村自身的优势加快发展。      --人口总数:2835人 农业人口:283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以农为本,积极引进企业,助我村又好又快发展   --所辖村:18个组 生产总值:3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养殖、养殖业 名特产品:水稻、洋芋、大蒜 办公所在地:刘官镇松官村   --自然条件:水资源充沛,耕地肥沃,气候温润 资源:水、耕地、沙石。   

小屯村

  小屯村位于刘官镇北部,刘洒线6公里处。总面积约9.5平方公里。北方与滑石乡相邻,西方与两河乡接壤。主要是汉族,小屯村现有总户数877户,总人口2814人,耕地面积1586亩,水稻面积1785亩。2010年人均收入2896元。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养殖、外出务工。建有清水岩农业观光园一个,盘县海洋驾校训练场也落户于我村。种植土特产主要有:魔芋30亩、生姜30亩、折耳根160亩等。养殖主要有猪、牛、羊等。我村土地面积宽广,开发利用潜力大,欢迎有实力的公司和个人前来投资。      --人口总数:2184人 农业人口:281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9.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37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走科学发展之路,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所辖村:16个组 生产总值:3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养殖、养殖业 名特产品:魔芋、折耳根、生姜 办公所在地:盘县刘官镇小屯村   --自然条件:耕地面积多,土质优良,水源充沛 资源:水、耕地、森林   

淹五寨村

  淹五寨村位于刘官镇政府北边,东与旧营乡接壤、北与滑石乡保庆村相接,距镇政府7公里,是典型的纯农业村。淹五寨村共有九个组六个自然寨子,542户、1725人。全村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2亩(其中水田459亩)。村民主要是靠种植为生,主产水稻、玉米和洋芋,其中种植的洋芋,其品质在刘官镇是最好的。村民外出务工的有200余人,从事的职业有餐饮、建筑等行业。村内蕴含丰富的硅砂资源及水晶方解石资源,等待开采;现淹五寨村已经规划为核桃种植基地。淹五寨村距镇政府虽只有7公里,但道路年久失修,交通很不方便。村内各组虽已通路,但都没有硬化。      --人口总数:1725人 农业人口:172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3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紧跟时代步伐、踏踏实实发展   --所辖村:1、2、3、4、5、6、7、8、9 生产总值:24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水稻、洋芋、蔬菜 办公所在地:刘官镇淹伍寨村   --自然条件:气候温润、土地肥沃 资源:水、耕地、硅砂,水晶方解石   

瞿家庄村

  瞿家庄村位于刘官镇东北部,面积15.8平方公里,有耕地资源1400亩,森林覆盖率21﹪,人均占有粮食450斤。全村辖18个村民组,14个自然村寨,总户数760户,总人口2630人,劳动力1000人。境内有瞿家庄、箐脚两所小学,教师7人,其中代课教师3人,学生180人。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储量达1000多万吨。辖区内袁家岔河、朱昌河穿流而过。现我村仍然有8个组5个自然寨没有实施农村电网改造,14个组没有通有线电话,4个组没有实施整村推进工程,3个组没有通公路,基础设施明显滞后,严重影响我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境内降水丰富,气候湿润,肥沃的土地特别适宜种植,现已种植核桃300亩、花椒200亩、花生300亩,花生种植已初见成效。辖区山多草多,非常适宜养殖,现已有养殖专业户1户,年出栏生猪40余头。境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是广大有识之士的经商宝地、生活的乐土。      --人口总数:2630人 农业人口:263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5.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4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白族、彝族、苗族、等民族 发展口号:走科学发展之路,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所辖村:1、2、3、4、5、6、7、8 生产总值:2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核桃、花椒、花生 办公所在地:刘官镇瞿家庄村   --自然条件:气候温润、土地肥沃 资源:水、耕地、煤炭(未开采)。   

刘官村

  刘官村位于刘官镇西北部,距刘官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距古城城关5公里,平均海拔1700M,年平均气温14.1℃,降雨量1400MM,无霜期268天,原老320国道线镇胜高速刘洒线刘城线穿过,交通便利,全村国土面积3.98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村寨,768户,2184人。居住着汉、白、苗、彝等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现有耕地面积988亩,其中:水田500亩、旱地488亩。以传统的种养殖业和运输业为主,无任何矿产资源,主产玉米、水稻、小麦,经济来源主要靠种养殖和劳务输出,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人均纯收入2300元。现有党员16人,下设三个党小组,其中女党员1人,45岁以上党员15人,本科学历1人。预备党员5名,入党积极分子12名。      --人口总数:2184人 农业人口:218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9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88.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白族、彝族、苗族、等民族 发展口号:立足老基础,建设新刘官   --所辖村:1、2、3、4、5、6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养殖、养殖业 名特产品:玉米、水稻、小麦 办公所在地:盘县刘官镇刘官村   --自然条件:气候温润温和,耕地少 资源:水、耕地、森林   

张官村

  张官村位于刘官镇南部,距刘官镇政府1公里,居住着汉族、彝族、白族等名族,以汉族为主,本村国土面积4.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200余亩,其中水田750余亩,旱地450余亩,人均土地面积0.57亩。2010年末总人口2098人,本村下辖13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寨子。常住人口人口2002人,有中心户长40人,党员37人,协会小组13个。   我村最近几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正显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今年镇政府从县财政局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00多万元,大大的改善了我村1、2、3、13组交通问题,现沪昆高铁从我村横穿而过,建成之后,将是我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今年镇政府引进大型养殖场一个落户于我村陈家沟,该项目的引进将有力的调整我村的农业产业结构,也将带动我村老百姓走上发展特色养殖的道路。   全村的老百姓将在村委会的带领下,依靠各级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依托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一定将我村发展得又快又好。      --人口总数:2098人 农业人口:209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白族、彝族等民族 发展口号:抢抓机遇,以农为本,大力发展养殖业,发展特色农业,带领全村人民共同富裕   --所辖村:13个组 生产总值:2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养殖、养殖业 名特产品:水稻、洋芋、蔬菜 办公所在地:刘官镇张官村   --自然条件: 资源:水、耕地、森林   

刘家湾村

  刘家湾村位于刘官镇政府所在地东南部,距镇政府约3公里。全村所辖面积4.66平方公里,有耕地3000余亩,森林覆盖面积达30%以上,常年降雨量达140毫米以上,属亚热带气候区域,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   全村所辖九个小组,十个自然村寨,住户845户,人口共计2506人。辖区内居住着汉、彝、白、苗、黎等多个民族。村民民风纯朴,勤劳善良。我村人均占地面积约为1.8亩,人均收入达4000元以上。辖区内资源丰富,320国道和镇胜高速公路由东向西穿村而过,距高速铁路火车站约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现我村村民居住环境也十分优美,“美好家园”建设进程也较为顺利,现已完工验收560户,进村道路和串寨道路硬化面积约5000多平方米,没有完成的“美好家园”建设项目,力争2012年初完成。   现我村潜在及有待开发的项目有:旅游观光、休闲山庄(农家乐)等。   --人口总数:2506人 农业人口:250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6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0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白族、彝族、苗族、黎族等民族 发展口号:立足农业不动摇、依托交通优势、更好更快发展   --所辖村:1、2、3、4、5、6、7、8、9 生产总值:3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水稻、洋芋、大蒜 办公所在地:刘官镇刘家湾村   --自然条件:耕地面积多,土质优良,水源充沛 资源:水、耕地   

水洞村

  水洞村位于刘官镇政府东北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东连盘县旧云乡大平地,西接本镇刘家湾,南邻本镇支家屯,北近盘县旧云乡土瓜山,境内地势西高东低,朱昌河自西向东流经全村,所辖12个村民小组,662户村民分散居住在11个自然村寨,320国道贯通全村,镇胜高速公路穿村而过。   刘官镇水洞村辖区面积6.12平方公里,全村2204人生产生活在这块乡土里,勤劳勇敢,热情善良的水洞人民在1434亩的耕地上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幸福日子。依托贯通全村的320国道,智慧的水洞人民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为全村经济发展打开了门路。   --人口总数:2204人 农业人口:2204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6.1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3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用好交通道路优势,加快经济发展   --所辖村:12组 生产总值:2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核桃、玉米 办公所在地:盘县刘官镇水洞村   --自然条件:水资源充沛,耕地肥沃,森林覆盖率高。 资源:水、耕地   

支家屯村

  支家屯村位于刘官镇东部,距镇政府所在地 7公里。全村国土面积有8.5平方公里,海拔1660米,年平均气温14.1℃,降雨量1400MM,无霜期268天。适宜种植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和核桃、中药材等多种经济作物。有耕地1460亩,旱地780亩,水田680亩,人均耕地0.7亩;有林地4000亩。有占地400多亩水面的大麦塘。全村辖 12个村民小组,703户,2100人。全村党员36人,预备党员5人,入党积极分子6人。   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收入为主。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改变以粮食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发展思路,提高农业产业水平,着力发展核桃、魔芋、生姜、中药材等种植业。发展生猪、肉牛等养殖业。加强村风民俗教育,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培育劳务经济,增加非农产业收入;开展科技培训,提高群众科技意识,培养科技示范户。大力发特色产业休闲旅游业   --人口总数:2100人 农业人口:210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8.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向上要政策 共同谋发展   --所辖村:12组 生产总值:27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核桃、生姜 办公所在地:盘县刘官镇支家屯村   --自然条件:水资源充沛,耕地肥沃,森林覆盖率高。 资源:土地、水   

花甲山村

  花甲山村位于刘官镇东部,与英武乡相邻,城溪大河,朱昌河环村相流,境内镇胜高速,老320国道全境通过,交通相当便利。沪昆高铁正在建设中,朱昌河水库在规划筹建中,境内为盘县古驿道“迎宾桥”、“普安路治所遗址”盘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甲山村现有村民700余户,2680余人,系彝、汉、白等的多民族居地,全村共18个村民小组,16个自然寨组成,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润温和,全村共有耕地3100余亩,果园1450余亩,森林覆盖率40%,民风淳朴,民族文化丰富,其中彝族同胞传统彝族文化形式多样,至今仍保留“海马舞”,“搭体舞”等原生态歌舞民族文化活动。   “十一五”期间在刘官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花甲山村村支两委带领全村人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取得丰硕成果,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十一五”期间在村支两委的领导下,共建水窖300余口,沼气池300余口,5组、14-17组均有自来水,村寨整治“五个自然寨”。引进、改良多样品种,提高粮食产量,优化产业结构,把传统型种植改为经济成效较高果蔬品种种植。其中花甲山1-6组椪柑、蜜桔种植已初具规模,不久将形成花甲山的优势产业。相应地响应了刘官镇“一寸一品,一寨一特”的战略思想。   在“十二五”规划中,美好家园建设工程已完工,村寨整治工程将于2011年10月10日前全部完工,文化活动场所也将完工,山塘、小水窖、水渠工程等待审批。   全村共有雷家河、乌都河、绿竹湾三处属地质灾害点,已实施移民搬迁70余户,剩余村民也准备搬迁,广大灾害点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较大保障,镇政府正着力完成剩余工程。   全村人民迎着喜人的形势向前迈进。   --人口总数:2680人 农业人口:268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1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白族、彝族等民族 发展口号:抓住机遇,迎新农村建设春风,让发展再上新台阶   --所辖村:18组 生产总值:2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养殖、养殖业 名特产品:蜜桔、核桃、西瓜、水拌酒 办公所在地:盘县刘官镇花甲山村   --自然条件:耕地多,气候温润温和 资源:土地、水   

三角田村

  三角田村位于刘官镇政府东部十公里,距盘县老城十二公里,卡斯特地貌,多山石,少田土,原老320国道穿村而过,是滇黔古道所经之地,尚存在一些古文化遗址,镇胜高速沿村而过,村中有废弃的飞机场,健麟驾校和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全村平均海拔1668米,年平均气温14.1摄氏度,降雨量1400毫米,无霜期268天,全村土地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79.5亩,其中水田209亩,旱地1370亩,缺乏矿产资源,16个村民组,7个自然村,691户2186人,主要居住着汉族、白族、彝族,少数民族占总人数的80%,经济来源主要靠传统的种植、养殖及劳务输出,人均纯收入2300元,经济文化发展缓慢,自然资源缺乏,与盘县发达地区比较,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产业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村民思想保守,意识僵化,日出而作,日落而归,靠山吃山,沿传统的农业方式生活,因制约科学发展的因素较多,我们必须科学的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挖掘潜力,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      --人口总数:21886人 农业人口:2186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5.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79.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白族、彝族等民族 发展口号:干部当头,全民参与,齐心协力、共同发展   --所辖村:16组 生产总值:3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养殖、养殖业 名特产品:核桃、玉米 办公所在地:盘县刘官镇三角田村   --自然条件:耕地面积多,土质优良 资源:土地、水   

凉水井村

  凉水井村位于刘官镇东南部,与板桥镇、英武乡接壤,和水塘铺、三角田、花甲山村相接,村辖10个村民组,7个自然寨,现有498户,1560口人,其中少数民族45人,党员19人。辖区面积7.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00亩,森林覆盖率50%.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凉水井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是蜜桔种植的绝佳之地。凉水井村红岩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发展为刘官镇经果林种植示范基地,种植蜜桔、核桃规模达4000多亩,现已有2000多亩蜜桔挂果,年产蜜桔600吨,产值达280多万元,户均收入近8000元,占农户年总收入的70%,正是有了这“摇钱树”,该村农户收入居全镇前列。      --人口总数:1560人 农业人口:1560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7.6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1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白族、彝族等民族 发展口号:巩固农业基础、稳定粮食生产、转移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所辖村:1、2、3、4、5、6、7、8、9、10 生产总值:2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蜜桔、核桃 名特产品:蜜桔、核桃 办公所在地:盘县刘官镇凉水井村   --自然条件:耕地面积多,土质优良 资源:土地、水   

水塘铺村

  水塘铺村位于刘官镇东部,距镇政府公里,全村辖7个自然村寨1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38户,总人口2188人,国土面积6.4平方公里。水塘铺村交通便利,民风纯朴,村民主要从事种养殖业。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不断返乡创业,破旧金属回收和废旧车辆拆卖已初步形成村级特色产业,不断增加了村民收入。   水塘铺村村支两委班子团结奋进,近年来,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农业农村项目资金,进行了村寨道路感化改造、农户庭院硬化等,实施了“百村文明”建设、危房改造等项目,村寨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村民讲文明、讲卫生、比整洁、比增收的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水塘铺村社会秩序良好,村支两委在维护稳定、调解纠纷、构建和谐平安村寨工作上措施有力,思路科学,近年来无一起偷盗案件、无一人-,党群干群关系相处融洽、村民相处和睦。   水塘铺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推进,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多年来,得到了省、市、县各级表彰,荣获了“全省优秀调解委员会”、“市级五好基层党组织”、“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村支书张大顶同志先后获得市县两级表彰、荣获了“先进工作者”、“优秀调解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人口总数:2188人 农业人口:2188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6.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农业为本 三产带动 上下齐抓 共同富裕   --所辖村:1、2、3、4、5、6、7、8、9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 玉米 办公所在地:盘县刘官镇水塘铺村   --自然条件:土地肥沃 雨水充沛 资源:土地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高官村

  高官村位于刘官镇东北部,与刘家湾村、淹伍寨村、松官村相邻,距刘官镇约有3公里路,占地面积约有3平方公里,境内有砂石厂三个,均产优质沙石。耕地面积1600亩:地790亩、田810亩,林地面积3000亩。总人口1735,常住人口1552,由2个自然村寨组成,下设9个村民小组。本村主要以农业生为主,农户养殖,外出务工为辅助收入来源。      --人口总数:1735人 农业人口:1735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向上要政策 共同谋发展   --所辖村:1、2、3、4、5、6、7、8、9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大白菜 办公所在地:刘官镇高官村   --自然条件:水资源充沛,耕地肥沃,森林覆盖率高。 资源:水、耕地、沙石。   


花甲山村特产大全




花甲山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