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六盘水 >> 盘州市 >> 竹海镇

竹海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竹海镇谷歌卫星地图)


竹海镇简介

  老厂镇位于盘县东南部,东与普安县接壤,西与珠东乡相依,南与马依镇相连,北与马场乡相邻;距盘县新城红果约91公里,全镇总面积99多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约4122公顷,耕地约1071公顷,人均耕地0.62亩。全镇主要地貌特征为高山槽谷和丘陵洼地,盘旋着大小河流5条,地势东高西低,最高海拔2170米,最低海拔1300米,年平均气温15.5℃,年平均降雨量1400毫米,无霜期270天,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全镇辖23个村(居)委会,172个村(居)民组,7000余户2.9万余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00余户8000余人,居住有彝、黎、布依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0%,按照六盘水市新阶段扶贫开发规划,老厂镇属二类重点乡(镇)。贫困人口状况为人均纯收入625元以下的,1230余户,4250多人;625元—865元的有1430余户、6390余人,865元以上的有2390余户、1.08万人。
   老厂镇是六盘水市特有的森林资源基地,森林覆盖面积达8.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8.6%,1999年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境内有无烟煤储量达10亿吨,瘦煤型,含硫低,发热量7000大卡以上,是工业和民用较好的燃料。
   老厂镇是六盘水唯一的竹林成片区,连片竹林3万亩,有“竹海”的美誉,因有竹海而形成的“竹根水”,是老厂森林竹海特殊地理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天然的低矿变化的极软水,属国际首次发现的优质饮用水,具有防癌抗癌等医疗保健功能,1999年11月老厂竹海被评为贵州省级风景名胜区。.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99平方公里 520222105 561601 0858 查看 竹海镇谷歌卫星地图

竹海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钟山村 ·盘州市旅游·盘州市特产·盘州市十大特产·盘州市十景·盘州市 0

----

查看 钟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小坝田村 ·盘州市旅游·盘州市特产·盘州市十大特产·盘州市十景·盘州市 0

----

查看 小坝田村谷歌卫星地图
色绿村 ·盘州市旅游·盘州市特产·盘州市十大特产·盘州市十景·盘州市 0

----

查看 色绿村谷歌卫星地图
岩峰村 ·盘州市旅游·盘州市特产·盘州市十大特产·盘州市十景·盘州市 0

----

查看 岩峰村谷歌卫星地图
上鱼塘村 ·盘州市旅游·盘州市特产·盘州市十大特产·盘州市十景·盘州市 0

----

查看 上鱼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喇谷村 ·盘州市旅游·盘州市特产·盘州市十大特产·盘州市十景·盘州市 0

----

查看 喇谷村谷歌卫星地图
南星村 ·盘州市旅游·盘州市特产·盘州市十大特产·盘州市十景·盘州市 0

----

查看 南星村谷歌卫星地图
赤黑村 ·盘州市旅游·盘州市特产·盘州市十大特产·盘州市十景·盘州市 0

----

查看 赤黑村谷歌卫星地图
上砍者村 ·盘州市旅游·盘州市特产·盘州市十大特产·盘州市十景·盘州市 0

----

查看 上砍者村谷歌卫星地图
下砍者村 ·盘州市旅游·盘州市特产·盘州市十大特产·盘州市十景·盘州市 0

----

查看 下砍者村谷歌卫星地图
黑牛坪村 ·盘州市旅游·盘州市特产·盘州市十大特产·盘州市十景·盘州市 0

----

查看 黑牛坪村谷歌卫星地图
落迁村 ·盘州市旅游·盘州市特产·盘州市十大特产·盘州市十景·盘州市 0

----

查看 落迁村谷歌卫星地图
卡舍村 ·盘州市旅游·盘州市特产·盘州市十大特产·盘州市十景·盘州市 0

----

查看 卡舍村谷歌卫星地图
珠东村 ·盘州市旅游·盘州市特产·盘州市十大特产·盘州市十景·盘州市 0

----

查看 珠东村谷歌卫星地图
水壶村 ·盘州市旅游·盘州市特产·盘州市十大特产·盘州市十景·盘州市 0

----

查看 水壶村谷歌卫星地图
法土村 ·盘州市旅游·盘州市特产·盘州市十大特产·盘州市十景·盘州市 0

----

查看 法土村谷歌卫星地图
窑上村 ·盘州市旅游·盘州市特产·盘州市十大特产·盘州市十景·盘州市 0

----

查看 窑上村谷歌卫星地图
独迷村 ·盘州市旅游·盘州市特产·盘州市十大特产·盘州市十景·盘州市 0

----

查看 独迷村谷歌卫星地图
海子村 ·盘州市旅游·盘州市特产·盘州市十大特产·盘州市十景·盘州市 0

----

查看 海子村谷歌卫星地图
左坡村 ·盘州市旅游·盘州市特产·盘州市十大特产·盘州市十景·盘州市 0

----

查看 左坡村谷歌卫星地图
肖家湾村 ·盘州市旅游·盘州市特产·盘州市十大特产·盘州市十景·盘州市 0

----

查看 肖家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十里村 ·盘州市旅游·盘州市特产·盘州市十大特产·盘州市十景·盘州市 0

----

查看 十里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槽子村 ·盘州市旅游·盘州市特产·盘州市十大特产·盘州市十景·盘州市 0

----

查看 大槽子村谷歌卫星地图
二坡村 ·盘州市旅游·盘州市特产·盘州市十大特产·盘州市十景·盘州市 0

----

查看 二坡村谷歌卫星地图
巴达克村 ·盘州市旅游·盘州市特产·盘州市十大特产·盘州市十景·盘州市 0

----

查看 巴达克村谷歌卫星地图
石门村 ·盘州市旅游·盘州市特产·盘州市十大特产·盘州市十景·盘州市 0

----

查看 石门村谷歌卫星地图

竹海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刘官街道

  刘官街道驻地位于盘县东北部,距古城一城关约5公里,新城——红果约35公里,东与英武乡接壤,南与城关镇、板桥镇相连,西与西冲镇两河乡为邻,北靠滑石乡、旧营乡。土地面积115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1万亩,其中旱地1.29万亩,水田8490余亩。主产玉米、水稻、小麦等。辖31个村1个居委会,190个村民组,境内居住汉、白、彝等民族。现有8250余户3.19万人。   镇政府所在地刘官屯是盘县境内320国道、盘兴线、水盘东线、刘洒线的交通框纽。刘官水库储水量134多立方米,11千伏变电站和10千伏供电所,一五九焦化厂、圣隆焦化厂、饲料厂、客车改装厂等企业蓬勃发展,有秀丽的宝霞山和聚休闲、旅游、观光、度假、科技示范为一体的清水园观光农业。   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544.5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8320万元,财政收入231万元,其中本级财政收入122万元,人均占有粮349.12公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达红旗单位。全镇有中学两所,小学4所,村小学及教学点20处,“两基”工作已通过市级评估验收合格,镇医院配有选进的医疗设备,专家坐诊,村村有卫生室,村级公路贯穿全镇,村村通电视、电话、广播普及全镇各村。.  

胜境街道

  胜境街道是1992年“建、并、撤”后建立的新建镇。位于盘县西部,素有盘县西大门之称。西与云南省富源县接壤,气候温和,降雨丰富。全镇辖19个行政村,127个村民组,总户数5590余户,总人口2.5万余人,土地面积114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8万亩。境内有2208铁路和320国道通过,交通便利,运输业实力雄厚,全镇具有非客运货车200多辆。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碳、粘土、金矿、硫铁矿等;农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荞麦、蚕豆、豌豆等;牲畜有黑山羊、猪、牛、马等,现境内有金矿6个,有证煤矿4个,焦化厂2个,采石场18个,近年来,平关镇党委、政府为响应县委、县政府实现三大战略目标的号召,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扶贫开发力度,       2002年引进瀚宇焦化厂(年产量30万吨),现一期工程已顺利完成,并投产已达3个多月,2003年引进年产30万吨的红胜焦化厂,已破土动工。2005年可望投入生产。通过全镇上上努力,2002—2004年共争取小额养殖信贷资金510多万元,建有规模养殖场20个,境内现有牛4500多头,羊7000多只,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为今后畜牧强镇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翰林街道

  调整后的翰林街道辖华屯村、小关村、蛾螂铺社区、迎旭社区、翠屏社区地域,街道办事处驻迎旭社区。  

红果街道

  红果街道位于滇、黔两省交界处。国土面积271.88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和9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3万人。    红果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利。红果镇是盘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境内镇胜高速公路、320国道、威红高等级公路、柏火高等级公路横贯全境,南昆铁路、内昆铁路、水红铁路交汇红果,为红果东进贵阳、西出昆明、北上川渝、南下两广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红果煤炭资源丰富。煤炭探明储量7亿吨,远景储量20多亿吨,煤层气蕴藏量在1000亿立方米以上,被誉为“金三角下的一颗明珠”。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境内现有地方煤矿14对,总设计能力350万吨;洗煤企业6个,总入洗能力300万吨;20万吨机焦厂2个。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过县委县政府迁址红果办公10余年的开发建设,红果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结合本镇工作实际,提出了“共建兴镇、煤业强镇、农业稳镇、三产活镇、生态立镇”的工作思路,并切实组织实施。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建成城区道路40公里、房屋面积350万平方米;煤炭产业做大深做强,通过技改整合,“十二五”末原煤产量达产500万吨,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基本达到本质安全型;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镇村村通油路,组组通公路,新农村建设全面铺开,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城郊农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城区人口近10万人、工商户4370户;生态建设紧锣密鼓,因地制宜实施循环经济、退耕还林、石漠化、景观河流、沉陷治理等生态项目。2009年,全镇财政总收入 4.6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22元。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双龙山街道

  大山镇位于盘县南部,土地总面积140多平方公里,占盘县总面积的3.45%,辖31个村194个村民组9420余户3.94万人。镇机关所在地距盘县新城红果约88公里,具有能源、交通、生态的相对区位优势。    大山镇土地总面积14多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万亩,占总面积的42.78%,林地面积4.96万亩,占23.5%,牧草面积2.65万亩,占12.55%,民居工矿用地面积1.15万亩,占1.46%;水域面积0.23万亩,占1.07%;未利土地面积2.77万亩,占13;13%。经过两年的宣林荒山造林和退耕还林,面积略有变动。    大山镇海拔相对高差较大,最高处为2259.7米,最低处1306.1米,地形呈翼状,中间高两头低。由于受地形影响,气候温差较大。高山、雨谷两处相对较热,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补泥,司寨平均气温在13.8℃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基本均恒,一般在1380mm,全年无霜期270天,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地形、海拔、气温的影响,镜内农物分布不均,主要的农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等,其中农业经济作物主要以烤烟为主。    大山镇主要以煤炭资源著称,境内探明煤炭储藏量约为30亿吨,主要分布在雨谷、司寨、补泥一线,是盘南矿的主采区。另外,还有较为丰富的石灰岩资源,含有少量金、铜、硫等矿。    大山镇机关坐落在盘县老厂林场大桥河工区内,森林面积较大,境内还有四个人工水库。在大山镇、水、林融合一体,形成以“十里大洞~老厂竹海~大山百里杜鹃~妥乐银杏”的盘县南部旅游风景线。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是一个开发潜力大的旅游渡假圣地。.  

两河街道

  两河乡位于盘县中部,东与刘官镇相邻,南与西冲镇接壤,西与红果镇相望,北与滑石、盘江交界。全乡总面积93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99个村民组,拥有5480余户2.03万人,境内居住着汉、彝、回、布依等十多个民族。共有可耕地面积1.17万亩,林地总面积6.3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2%,98年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自然村寨主要分布在320国道和两水线傍,“水、电、路、通讯”问题基本解决,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    两河乡是一个典型的以种、养业为主的纯农业贫困乡,平均海拔1780米,年降雨量1328.7毫米,无霜期252天,年日照时数1593.8小时,年平均气温1.5m/s,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具有适宜多种工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现已建有苍溪雪梨、金秋梨、黄桃等经果林基地2000亩,经济作物前景广阔。曾被誉为“煤海中的绿洲”。    青山环抱的老机场农业综合开发小区,气候温和、土壤肥沃。距红果新城7多公里,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贵州省第二届彝族火把节”在此举办。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具有长远的开发价值。现规划设计已结束,总开发面积2500亩,拟建民族风情园、游泳馆、休闲游乐中心、特种养殖(奶牛、野兔、肉犬、麂子)、种植(野菜、葡萄、杨梅、花卉苗圃、大棚蔬菜)等项目。现已具有大棚蔬菜种植、养鸡、养牛等项目实施,实初具成效。.  

亦资街道

  亦资街道是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管辖的一个街道,是盘县县城驻地。2013年7月,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3〕153号》批准同意盘县红果镇析出设置亦资街道。   亦资街道是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管辖的一个街道,是盘县县城驻地。2013年7月,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3〕153号》批准同意盘县红果镇析出设置亦资街道 。   新设置的亦资街道辖原红果镇石家庄村、西铺村、大海村、上街村、亦资社区、白岩社区、东河社区、红果社区,街道办事处驻亦资社区。  

柏果镇

  柏果镇位于盘县西北部,距县城51多公里,面积积为175多平方公里,东接松河乡,鸡场坪乡、南连盘江镇,西靠云南省宣威市,北邻洒基镇。全镇辖5个办事处,50个行政村,302个村民小组,共1.8万户6.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87万人。耕地面积为1805.64公顷,人均耕地0.4亩,镇中心区建有盘县发电厂(装机容量为100万千瓦)、盘北选煤厂(年洗煤能力为240万吨),周边有月亮田矿、土城矿等国有大中型企业。    柏果镇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现有两水路、盘宣公路、鸡土公路、贵昆铁路盘西支线穿越镇境,水柏铁路已建成通车。以煤和石灰石为主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遍布全镇,已探明储量5.1亿吨。柏果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C,1400毫米以上,镇境内水资源丰富,拖长江、松土河、茨石河在镇中心交汇,自南向北流入珠江。   2002年创建科普示范县以来,建立黄牛品改点4个,波尔山羊品改点6个。成立养牛、养羊、养猪和蔬菜协会,其中养牛分会26个,养羊分会6个,养猪分会个,仔猪基地2个,蔬菜分会9个。建蔬菜大棚1个,杨梅基地1个,食用仙人掌基地1个,经果林基地1个。    全镇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我们坚信,柏果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镇各级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柏果镇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够建成为文明富裕的新兴工业城镇。.  

盘关镇

  盘关镇1982年7月建镇,1992年建、并、撤后由原盘关乡和关口乡组成,位于盘县西北部,东与滑石乡毗邻,南与断江镇、两河乡接壤,西接云南省富源县、宣威县,北抵柏果镇。辖18个村,1个居委会,125个村民组,3.08万人。耕地面积4.47万亩,行政面积92多平方公里。原是盘关区和盘县特区政府机关所在地,现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交流中心。    盘江镇境内山色秀丽,河流交织,沟渠纵横,绿树成荫。盘江小河、封家营小河、麦子沟汇入拖长江穿越镇中心流向珠江。整个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具有适宜多种工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    盘江镇是块富饶的土地。主产大米、玉米、小麦、洋芋,特产折耳根、半夏、生姜、大蒜等。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大、品种全、质量优、埋藏浅、易开采、低灰、低硫、微磷、发热量高,是全县重点产煤乡镇,现已探明储量3亿吨,有气煤、肥煤、瘦煤、贫煤等,以主集煤和配焦煤为主要品种,境内除煤炭资源外,现已探明的有铁、铜、锌、重晶石、大理石、石灰石、石膏、白土等,其中建材资源集中、储量大、质量好;现有盘江兴镇矸石砖厂、红山片石厂、关口片石厂等。    内宣林宜牧山地6.83万亩,适合发展以山羊、菜牛为主的畜牧业和林业基础,现有山羊养殖基地3个,菜牛养殖基地3个。山羊、黄牛品改点3个,鲜精输配点3个。盘江镇盛产药材,有党参、三七、天麻、杜仲、黄柏等名贵中药,还有自然生长的鱼腥草、车前草、百花蛇舌草、野鸡、斑鸠、啄木鸟、布谷、猫头鹰、穿山甲、麂子、獐子、野猫、狐狸、蛇、羚羊等稀有珍贵动植物,野生植物可作食用的有车前草、蒲公英、刺包头、辉条菜、蒿蒿菜、藤藤菜、娣娣菜、狗芽菜、芹菜、鱼腥草、野生菌(鸡枞、奶姜菌、刷把菌、牛肚巴菌、开荒菌、青头菌、草菌)等。现有2万亩华山松、1万亩杉林、1万亩杜仲、400亩银杏、300亩篁竹草等用材林、经济林和牧草。森林覆盖率为42.7%。    境内的魁角山、滴花水、邓家湾、小场冲、茅草地、回龙寺、文笔山构筑成集旅游、避暑为一体的旅游资源,回龙寺、文笔山等地是红军走过和盘北游击队配合解放军解放盘县时的作战胜地。    境内交通便利,盘西铁路支线上连南昆铁路,下接水柏铁路,境内盘关火车站、月亮田火车站,分别距政府驻地为500米、1000米。两水(两河—水城)过境公路,盘柱(盘关—云南柱子岩)出境公路,交汇于盘关,连接全镇18个村及毗邻乡镇。18个村通镇村公路,115个组通村组公路,通车里程约120公里。.  

石桥镇

  石桥镇地处盘县东南部,距盘县古城约36公里,距县城红果约32公里,全镇辖13个行政村,全镇总人口2.05万人,辖区总面积58多平方公里。于一九九二年四月建镇,由原盘县特区乐民区公所管辖的石桥、鲁番两个小乡合并组建而成。       境内蕴藏有丰富的优质有烟煤和无烟煤资源,现有有证煤矿13对,年产原煤30万吨;焦化厂6个,年产优质焦煤4.6万吨;有洗煤厂5个。全镇财政总收入的82%来自于煤炭生产。妥乐古银杏群于2000年2月经省人民政府审定批准为第四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和加强。赵(官)威(箐)公路横跨全境,南(宁)昆(明)铁路贵州段有约14公里通过本镇的5个行政村,并在鲁番设有年运输能力近期15万吨、远期30万吨的货场及转运站、客运站。全镇共有乡村公路里程近5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乡村公路网络。通过多年的努力,全镇80%以上的村寨及农户饮上了清洁的自来水。电力设施完善,农网改造工程基本结束,实现了村村通电的目标。通讯发展迅速,快捷方便,自九七年开通程控电话以来已安装程控电话近500门,11个行政村通了电话。境内建有机站,手机信号覆盖了全镇的大部分地区,手机拥有量达到了300余部。       乡镇企业迅猛发展,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1年乡镇企业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2003年可望突破一亿五仟万元。截至2003年八月底止,全镇共有招商引资企业18家,引进资金达5000余万元。境外的马绍尔群岛,国内的江西、福建、湖南、广西、广东、云南、山东等省市及省内的客商纷纷前往石桥镇经商办企业。成为招商引资的一片热土。.  

竹海镇

  老厂镇位于盘县东南部,东与普安县接壤,西与珠东乡相依,南与马依镇相连,北与马场乡相邻;距盘县新城红果约91公里,全镇总面积99多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约4122公顷,耕地约1071公顷,人均耕地0.62亩。全镇主要地貌特征为高山槽谷和丘陵洼地,盘旋着大小河流5条,地势东高西低,最高海拔2170米,最低海拔1300米,年平均气温15.5℃,年平均降雨量1400毫米,无霜期270天,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全镇辖23个村(居)委会,172个村(居)民组,7000余户2.9万余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00余户8000余人,居住有彝、黎、布依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0%,按照六盘水市新阶段扶贫开发规划,老厂镇属二类重点乡(镇)。贫困人口状况为人均纯收入625元以下的,1230余户,4250多人;625元—865元的有1430余户、6390余人,865元以上的有2390余户、1.08万人。    老厂镇是六盘水市特有的森林资源基地,森林覆盖面积达8.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8.6%,1999年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境内有无烟煤储量达10亿吨,瘦煤型,含硫低,发热量7000大卡以上,是工业和民用较好的燃料。    老厂镇是六盘水唯一的竹林成片区,连片竹林3万亩,有“竹海”的美誉,因有竹海而形成的“竹根水”,是老厂森林竹海特殊地理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天然的低矿变化的极软水,属国际首次发现的优质饮用水,具有防癌抗癌等医疗保健功能,1999年11月老厂竹海被评为贵州省级风景名胜区。.  

保田镇

  保田镇位于盘县南大门,与黔西南州威舍和清水河镇接壤,地处刘坪线和长瓦公路要道上,距南昆铁路约5公里,距在建的威红高等级公路约5公里,距兴义机场约50公里,区位优势较好。全镇位于东经104°39′—104°49′,北纬25°20′—25°28′之间,正处在清底河水库下游灌溉区,距在建的楼下河水电站仅10余公里,水源条件较好。海拔在1350m—1975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540.8mm,年平均气温14.5℃,积温5314.1℃,无霜区269天。   全镇辖12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90个村民小组,37个自然村寨,全镇总面积114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2万亩,其中水田6480余亩,旱地5.97万亩。全镇总人口2.16万人,总户数4700余户,其中,农业人口2.05万人,非农业人口1010余人,全镇现有林地面积4500余亩,森林覆盖率28.6%。粮食总产量8147吨,财政总收入175万元。.  

鸡场坪镇

  鸡场坪镇是鸡场坪老区所在地,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将原大营乡拼为现柏果镇,将原银山乡和鸡场坪乡的歹马村撤并为现松河彝族乡,将原孔官乡撤拼为现旧营白族苗族乡,将原保庆乡和滑石乡拼为现滑石乡,由鸡场坪乡、和中乡、塘山乡拼为现鸡场坪彝族乡。位于盘县北部,距县人民政府(红果镇)69多公里,属盘北中心地区,东与淤泥和旧营两乡接壤,南与滑石乡相连,西抵柏果镇,北邻松河乡。全乡东西长18多公里,南北宽13多公里,土地总面积111多平方公里,占盘县土地总面积的2.98%。全乡辖四个办事处,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73个村民组,153个自然村寨,3.93万人,是一个彝、汉、水、苗、白、布依等民族居住是盘县典型的纯农业大乡。   鸡场坪乡虽是一个纯农业大乡,与周边乡镇相比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但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气候适宜,具有四季好春之称。在生物资源上,农作资源有玉米、小麦、稻谷、豆类、果类。经济作物有烤烟和辣椒,尚有一定数量的芭蕉芋种植。另外还有花椒、柏果、银杏、杜仲、苹果、梨、桃、李、枇杷种植、林业种植面较广,全乡共21个林,其中3个乡林场,18个村林业场。有林地面积2.1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7.6%,畜牧业资源主要有牛、马、羊、猪、鸡、鸭、鹅。拥有1.43万亩的天然草场,分布在塘山办事处辖区的四个行政村和鸡场坪办事处的高山村。经过综合分析;鸡场坪乡地貌多样,相对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土壤类型多,土层深厚,有利于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在精耕细作和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的基础上种植业尚有较大的潜力。煤炭资源分布广,贮量较大,煤炭产业前景广阔。   在文化发展史上蕴藏着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如海马舞、皮鼓舞已走向省级文化舞台,被省级授予盘北“彝族歌舞之乡”之称。.  

双凤镇

  盘县特区辖镇。特区人民政府驻地。在区境中部。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3.7万,其中彝、回等民族占6.8%。辖12居委会、7村委会。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于此置普安卫。二十二年始创城基于番纳牟山之阳,二十五年筑城。历经增修,城垣雄伟险固,素称“滇黔锁钥”。自明历为卫、州、厅、县治所。1932年置凤城镇。1942年增设凤鸣镇。1950年并2镇为双凤镇,以城中凤凰、凤鸣2山命名。1955年更名城关镇。1958年撤镇并入西冲公社。1961年析出复置。有中小学9所。镇人民政府在镇雄山北麓。人口3.1万,有汉、回、彝等民族。海拔 1 500 米。街道沿山谷展布。有水泥、化肥、制药、印刷、酿酒、食品加工等厂。有碧云洞、北门城楼、九天楼等名胜古迹。刘坪公路经此.  

英武镇

  英武乡地处盘县东部,素有盘县“东大门”之称,距老县城城关镇约30公里,新县城红果约60公里,有13个行政村,现有5450余户2.01万人。东与普安县三板桥镇隔河相望,南接本县马场乡,西紧依板桥、刘官两镇,北与旧营乡毗邻。总面积59多平方公里,有可耕地1.12万亩。最高海拔1920米,最低海拔1000米,平均海拔1350米,高山、林地、河谷构成全乡的基本地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乌都河流经境内城溪、林家屋基等7村,水力资源丰富,开发价值极大。煤层厚度20米,储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探明地下煤炭的储量为3.6亿吨。320国道从大水井、革纳铺、软桥哨等3村通过,封家岭至刘官镇白亩头的乡干道(封白公路)从老王地、王官、沙姑、城溪等7村经过,交通相对较便利。全乡有9个村通程控电话,6个村通移动电话。由于可供开发的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因而全乡是以种养业为主的纯农业乡。    西瓜种植,仔猪、生猪养殖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知名度、打开销路、拓宽市场,把英武乡建成盘县的优质西瓜基地和生猪养殖基地,发挥产业化效应,热忱欢迎省内外客商前来购运。同时抓住煤炭资源和水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进行资源开发,规划拟建年产原煤、焦煤100万吨的骨干井两口、焦化厂两个,包括配套附属工程维修改造全长2公里的封白公路一条,主附工程投资总额预计2亿元,目前正在着手进行前期勘测设计;拟建装机容量1.6万千瓦投资总额预计1.5亿元的水电站一座,已完成前期勘测设计、可研论证、上网承诺、立项批办等工作。  

民主镇

  民主镇地处盘县南部山区,东距盘县古文化遗址十里大洞约20公里。南距盘县大山百里杜鹃约6公里,距南昆铁路小雨谷火车站约15公里。北距盘县县城(红果)约78公里,西至省级旅游景点石桥妥乐古银杏旅游景区约26公里。全镇国土面积140平方公里,9320余户,3.56万人,90%的农民居住在农村,80%的人民群众还处于贫困生活状态,在温饱线上挣扎。民主镇属黔西南温和春干夏雨农业气候区,本区包括黔西南州(册亨、望漠除外)、盘县、六枝、关岭、镇宁、紫云、普定、安顺、长顺等14个县。       民主镇一般海拔1300—1800米。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石山山原山地和盆地,海拔较高。地形起伏较大。南部为低中山、低山丘陵、河流切割侵蚀强烈,地形破碎,岩溶发育,坡度大。地表干旱缺水,给发展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困难。本区最大的农业气候问题是冬春干旱少雨。夏季暴雨成涝,对作物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由于海拔高,最热月平均气候只有21℃~23℃,≥35℃高温日数,但≥20℃终日在8月中,下旬出现。农作物以玉米+小麦(油菜)一年两熟为主,冬温高,冻害轻,使茶树等生长良好,是茶树种植的理想地。民主镇种植以玉米、小麦、洋芋为主,粮食年产量达1万元以上;畜牧业以养殖猪、年、羊、家禽为主,现有猪品改点21个,牛品改点4个,羊品改点1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量的40%以上;矿产资源主要有煤、汞、黄金、铁,现有黄金开采点3个,年产9万吨以上的有证煤矿一个,已成为民主镇的重要支柱产业。.  

响水镇

  在盘县特区南部,普彝河上游。面积86平方公里。人口2.2万。辖17村委会。1942年为响水乡。1953年析设响水、鲁楚、普克3乡。1958年撤乡并入威箐公社。1961年析建响水、鲁楚、普克3公社。1984年改设乡。1992年3乡合并置响水镇。乡镇企业主要为小煤厂,产原煤和焦煤。有小学17所。镇人民政府驻地阳桥,在城关镇南35公里,跑马坪东麓新桥河畔。人口520,有汉、布依等民族。海拔 1 370 米。清末唐姓于此架一石桥,名太阳桥,村因桥名。简称阳桥。聚落沿河西岸分布。设农贸集市。赵官—普克公路经此。.  

丹霞镇

  丹霞镇位于盘县城关镇中南部,相距约15公里,位于红果新城东部,相距35多公里。总面积108多平方公里,辖28个村委会,183个村民小组,2001年末总人口数3.54万人。    丹霞镇属亚热带夏湿春早气候区,年均温度15℃。境内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全年降雨量1424.56毫米左右。土质深厚,质地轻粘,透水性能矿,有机质含量高,石矸含量低,坡度大多为25°以下。全镇人均耕地面积0.85亩。    示范进行水稻旱有稀植1000余亩;现在每年小麦产示范栽培超过4200亩,洋芋示范栽培3000余亩,玉米育苗移栽已达5000余亩;全镇累计完成坡改梯3500余亩;举办“绿化证书”培训五期。目前,全镇人均年收入已增至1500余元。另外,水塘镇内煤炭资源丰富,有可采煤层掘,煤层总厚10.44米,储量计算纵深600米,储藏量约21005万吨,为优质煤。    年修通了下粉田至丹霞山公路,1997年修通了丹霞山至木龙的公路,使两大景点连为一体,为促进我镇的旅游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自1995年以来,全镇先后修通了村、组公路39条,总里程达约89公里。7年水塘镇新建了闭路电视共六套节目,用户达800余户;2001年完成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建设。28个村已有23个村有广播。水塘镇档案工作达省级三级标准;信访工作获全市1997—2000年度先进集体;2002年度政务公开荣获全市先进单位。实施了1000亩杜仲,1万亩银杏。完成了郭官人饮工程,解决了郭官村15个组2300余人,404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乌蒙镇

  乌蒙镇位于贵州省盘县最北端,素有盘县“北大门”之称,属全省100个贫困乡之一,位置东经104°35′-104°25′,北纬26°11′-26°16′。乡政府距红果新城95公里,东与水城县云盘乡相接,南与坪地乡毗邻,西与云南田坝隔河相望,北与水城县鸡场乡相连。截至2007年,四格彝族乡总面积108.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16个村民组,6458户,23487人。   -地形地貌   乌蒙镇海拔在1200-2800之间,属云贵高原中段过渡地带,山地特点特别突出,牛棚梁子,八担山主峰分别为2807米和2548米,南部拖长江最低海拔仅1200米。由于地势的间隙抬升和南北盘江支流的强烈切割,形成了山峦叠障、谷岭相间、坡陡谷深的自然景观,属典型的峰丛盆谷带。地貌形态北部以岩溶石灰石为主、中山谷地为主、南部则主要表现为山原。   -气候特征   乌蒙镇年均日照时数1672.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234.4毫米,其中4-9月份为降水量的集中月份,占全年的80%以上。年平均气温11.9℃。全年无霜期209天,全乡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降水充沛,雨热基本同步,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灾害性气候有干旱、冰雹、暴雨、狂风、倒春寒等,其中以倒春寒、伏旱危害最大。   -旅游资源   乌蒙镇境内无任何可开发矿产资源,属典型的纯农业乡,又是贵州省100个一类贫困乡之一。但全乡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风力资源和水利资源。四格彝族乡境内的坡上草原,距乡镇府8公里,1999年被列入省级风景名胜区,该风景区是贵州省最大的高山草原,占地约60平方公里,国营坡上牧场就坐落其中,建有草场10万亩,人工草场4000亩,建有畜牧配种站一座,牧场有美系短角牛(美国)、西门塔尔(云南)、黑白蛙牛(澳大利亚)、安克斯(荷兰)、新西兰半细毛羊等品种。风景区内的长海子水库,长300米,宽200米,是贵州省最大的高原湖泊,而坡上草原的主峰——牛棚梁子,高2807米,是盘县境内最高峰,大海子杜鹃林方圆10余亩,品种近10余种,山间数十条溪水汇集形成的瀑布群,更是数不胜数,而佛光再现,则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几个景区才有的美景之一,至于银厂口子,仙人解锯等景点,则有着美丽动人的传说。  

新民镇

  盘县新民镇位于盘县最南端,距县城红果约130公里,乡机关驻坪地村长耳朵。境内居住有汉、回、布依、黎等民族,总人口有4万余人,其中汉族人口占85%以上。我乡东与普安县雪浦乡、楼下镇隔河相望,南接保田镇,西临忠义乡,北与老厂镇、玛依镇毗邻,南北长约32公里、东西最宽约4公里,国土总面积为135多平方公里。       我乡处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属高原地貌类型,整个地势西高东低,中部丘峦起伏,境内以山地为主,丘陵坝子散布其中,河谷坝子地带是盘县境内的主要产米区,山地丘陵地带是其各烤烟的主产区,山地、丘陵、坝子之间的比例为65:17:18。我乡属亚热带春干夏湿温和气候,境内有楼下河流经全境,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大,具有较大的旅游和能源开发价值,目前在楼下河在建有三座水电站,楼下河流域的水电开发待各方有识之士的慧眼识金。我乡土地资源丰富,饲料资源非常可观,近年来又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力度,不但使我乡森林覆盖率达30%左右,还给我乡畜牧业发展带来极大的机遇,全乡已建中品改点三个。我乡畜牧养殖业一定会得到高速发展。因为气候原因,我乡历来盛产玉米、水稻,在楼下河河谷的高温低海拔地带,光照充足、土地肥沃、历来是盘县的水稻主产区、近年的优质米种植试验已通过国家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检验,正拟大面积推广。其他经济作物如烤烟、油菜籽、芭蕉芋、生姜、果品、花生、脱毒马铃薯、早熟蔬菜等为农民的增收致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矿产资源储量大、开发前景诱人。我乡境内蕴藏储量巨大的煤炭,目前探明储量8700万吨,远景储量超过5亿吨,煤种多、煤质好、埋藏浅、开采易、未遭破坏是优越的无烟煤基地。现全乡共有有证矿井5个、煤炭远销广西、四川、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同时这里还是将来盘南电厂电煤的重要供应地之一。其它矿产资源还有铁、锌、磷、石灰岩、粘土等也极具开发价值。.  

普田回族乡

  普田乡地处盘县最南端,东邻新民,西、北接保田,南与兴义市清水河镇接壤。距盘县(城关镇)约73公里,距红果新城约130公里。国土总面积76多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64个村民组,46个自然寨,总人口1.31万人,其中回族3510余人,是六盘水市唯一的回族乡。境内乡村公路总里程61多公里。保田到普田、普田到大白洞的公路贯穿全乡7个村。滑石板一摸禾田公路为我乡又一条交通主干线,因年久失修,显得凸凹不平。全乡村村通乡村公路,村村通广播,覆盖率95%。境内无煤炭,无有色金属矿产,无工矿企业。群众生活主要靠种植业,属典型的纯农业乡。2003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1490元,年人均纯收入在625元以下贫困人口2100余人。长年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各种作物生长。农民种植的主要作物有玉米、水稻、生姜、芭蕉芋、苡仁米等,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    普田乡植被保存较好,树木郁郁葱葱,森林覆盖率达33%,木材储量丰富。荒山荒坡较多,有约5000亩荒山可开发利用。每年生姜产量150万公斤左右,芭蕉芋产量300万公斤以上,苡仁米产量10万公斤以上。全乡种有板粟100金亩,核桃300余亩,梨园200余亩,桃园50余亩,经果林木成为群众增收又一渠道。全乡现有3个黄牛品改基地,1个黑山羊养殖基地。    烤烟是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经济支柱。2002年烤烟产值240万元,创税50余万元,2003年烤.  

坪地彝族乡

  坪地彝族乡位于盘县北部,地处东经104°31′—104°36′,北纬26°05′—26°09′之间,与水城接壤、云南接界,毗邻洒基镇、松河乡、四格乡。乡政府驻地海拔2060米,年平均气温11.7℃,年积温4291.1℃。全乡共22个行政村、182个村民组,8690余户3.3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8440余人,占总人口的25.1%,辖区为152多平方公里。       全乡耕地面积2.79万亩,人均0.83亩,境内土地复杂多样,宜种植烤烟、小麦、玉米、油菜、洋芋等农作物。还适宜种植漆树、苹果、核桃、板栗等经济作物。全乡现完成退耕还林6500余亩,森林覆盖率为41%,境内现有荒山造林1570余亩,珠防工程3000余亩。全乡普遍种植云南松、华山松、杉木、楸树、梧桐树等优质木材,有较好的林业资源开发前景。       境内铁矿含量最高达60%,最低含量达40%,平均含量达50%,至目前为止探明储量达55万吨,主要分布洒克梅、小树林、上述格、下述格等村,为本乡铁厂资源提供方便,此外,在辖区内还有丰富的铜矿,属优质矿,还有冰溃石、石棉、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为今后的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淤泥彝族乡

  淤泥彝族乡位于盘县北部,距县城红果约88公里,东邻保基,南通羊场,西连鸡场坪、松河,北依普古。全乡国土面积1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2万亩。辖1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51个村民小组。第五次人口普查总人口 26709 人,居住着汉、彝、白、苗、布依等8个民族。淤泥乡是六盘水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乡,少数民族人口占了总人口的80%,也是盘县彝族最集中的地区。   淤泥彝族乡境内群山起伏,峰峦叠嶂,地形复杂,全乡平均海拔约1780米,最高点八大山2558米,最低点嘎哒河1360米,境内区域性地分布着石灰岩、砂岩、砂页岩,岩石裸露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土壤以黄壤、黄棕壤和沙土为主,全年气候温凉,干湿季节明显,境内主产玉米、水稻、小麦、豆类、薯类、荞等农作物。   -旅游资源   淤泥彝族乡境内风光迷人,落泥石里画廊有人间奇景一说;沙河溶洞已列为省级名胜风景区坡上草原风景点,洞内钟乳石千奇百怪,令人流连忘返;八大山上,地势开阔,放眼了望,一目千里,是观日出的好地方;嘿白村白雨洞深560米,一绳到底428米,比墨西哥巴霍天然井还深14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天然沉井。   -矿产资源   淤泥彝族乡境内有多种矿产资源,其中以煤最为丰富。全乡以煤炭为支柱产业,有21对有证煤矿、5座焦化厂、3座洗煤厂和年产40万吨的大型机焦厂1座。煤炭工业的发展,是全乡财政稳步增收的根本保证[1]。   -民族文化   火把节、水拌酒和山歌是淤泥彝族乡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是淤泥彝族乡各民族欢乐的节日,在这个节日上,各族人民尽情的载歌载舞,借助歌舞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淤泥的山歌源远流长,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能随便哼上几首。不仅是在火把节上和正月里要大唱特唱,就是在劳动之余或者劳动之中,人们也要唱。走进淤泥,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农家小院,或者山岭沟壑,都能听到即情即景编唱出来的山歌。唱山歌,已经成为淤泥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水拌酒因为酿造和口味特殊,成为当地人待客和举行各种活动时必不可少的饮品,或者馈赠亲友的佳酿。  正是传承久远的火把节、丰富的山歌和独特的水拌酒,使淤泥乡充满了神秘,增添了魅力,使该乡早在2000年就被省文化厅、市政府命名为“歌舞之乡”。[2]  

普古彝族苗族乡

  普古彝族苗族乡位于盘县北面,座落于“八担山”中段的南面,距县城红果109余公里,东与水城县花嘎乡、本县的保基乡毗邻,南与淤泥乡接壤,西与松河相依,北与水城县龙场乡、顺场乡为界。境内地形复杂,岩溶地形发达,矿产资源少且未开发利用,地形西高东低,呈山洞峡谷状态,山高坡陡,河谷深,最高海拔2561米,最低底海拔800米,平均海拔1680米,属典型的深山、石山高寒山区。    1992年撤并建后,全乡辖普古、舍烹和文阁三个小乡,总面积150多平方公里。共有28个行政村,143个村民组,92个自然村寨,5700余户,2.34万人。境内有汉、彝、苗、布依、白、回、川青和蒙古等8种民族杂居,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5.6%,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8.8%,属典型的少、边、穷纯农业乡。".  

旧营乡

  在盘县特区中部。面积101平方公里。人口2.6万,其中白、彝、苗等民族占27.7%。辖25村委会。1949年为杨松乡。1953年析设杨松、白块、孔官3乡。1958年分属羊场、鸡场坪、刘普等公社。1961年析建孔官、杨松、白块3公社。1984年改设乡。1992年3乡合并,并划原高屯乡部分地入辖设旧营白族彝族苗族乡。孔官一带有煤矿。主要经济作物为油菜、烟草。有小学25所。乡人民政府驻地旧营,在城关镇东北12公里,营盘山南麓。人口690。海拔 1 580 米。清曾在此设营盘,故名。大坪地—羊场公路经此。.  

羊场乡

  羊场乡位于盘县东北部,群山林立,纵横交错,距盘县城关镇约42公里,距盘县政府所在地红果约76公里,总面积112多平方公里,东与普安县窝沿乡隔河相望,西与淤泥乡接壤,北与保基乡相依,南与旧营乡相邻。水盘东线横穿中部,现辖22个行政村,235个村民组,149个自然村寨,居住着布依族、白族、苗族、彝族、汉族等民族8200余户3.62万人。少数民族1.48万人,占总人口的40.83%。其中:有布依族4250余人,白族4050余人,苗族3980余人,彝族2490余人。现全乡共有耕地面积1560余公顷。其中:田483余公顷,地1077余公顷,最高海拔2053米,最低河谷海拔968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无霜期260天以上。适宜多种药材、板栗、核桃、竹类、竹荪、枇杷、红橙、桠柑、花生等多种作物生长。       主要以生产玉米、水稻、小麦为主,已经建成的2001亩规模化金秋梨、1900亩板栗基地、500亩茶场及1000亩桉树基地和一个生态全息养殖基地等其它经济作物和畜牧业生产相结合,形成稳定的粮食、经果林木、畜牧业、乡镇企业多业并举、多轨运行、多轮驱动、多头并进的产业化发展格局。拥有46多平方公里的长山箐林场和白块林场,经济林、用材林面积进一步扩大,全乡森林覆盖率达27.15%,林地面积4.56万亩,为畜牧业、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工业方面,我乡大部份地区富含丰富的煤炭资源,现已建成年产3万吨的焦化厂3个和5个骨干矿井,2个洗煤厂。经地质勘测资料显示,全乡境内共有四大井田,储煤量为10亿吨,可开采量为8亿吨以上,四大井田均位于羊场至松河公路沿线,加之又拥有装机容量为600kw的水电站一座,年发电量为88万度,产值可达65万元,交通、电力、通讯方便,是商家投资的最佳选择。   ".  

保基乡

  保基乡位于盘县东北部,距县城红果约82公里,全乡土地面积147多平方公里,位于东经104°508′—104°58′之间,北纬25°53′—26°02′之间。年平均13.8℃,年积气温3967.50C,龙呤镇隔河相望;南抵盘县羊场乡;西及西北与盘县淤泥乡、普古乡紧邻;北面与水城县花嘎乡接壤。    保基乡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群山连绵,地形复杂,最高海拔为西南部长山箐,海拔2375米;最低海拔为格所河谷与水城县花嘎乡,普安县龙呤镇的交汇点——大河边,海拔为740米。海拔较高的西南部属于典型的高原气候,适宜各种经济和名贵中药材的生长,荒山草坡较多,有宽阔的放牧地带,适宜于优质杂交肉牛和黑山羊的放养。大面积的宜林区和旱地,适宜于优质本地小黑稻、大蒜和野生姨妈菜等。中部有大面积的、疏散的、开采价值不大的铅锌矿资源。下部大坪村、陆家寨村海拔较低,属河谷湿热气候类型,主产水稻。有芭蕉、甘蔗、桔子、黄果、莎仁等经济作物。    境内植被茂密,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有野鸡、白面獐、岩羊等二十余种;国家野生保护植物有香樟、红椿、核桃、板栗、兰草等三十余种,植被覆盖率46.2%,风景优美,是旅游渡假的好去处。    保基乡现辖10个行政村,94个村民组,99个自然村寨。总人口1.4万人,居住有苗、彝、汉、川青人、白、布依等民族,少数民族1.29万人,占总人口的92%。地广人稀,人口居住分散,现有人口密度不高,苗族主要分布在厨子寨(土著)和原格的所乡一带,布依族主要分布在省级旅游风景点——格所河谷一线,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民族文化、历史文物为一体。尤其苗族的芦笙舞、彝族的海马舞和布依族的铅鼓舞等最受法地人民群众欢迎。    2003年,保基乡共完成财政总收入192.8万元,其中本级财政收入18.8万元,我乡是一个农业大乡,农业主要以种植业的粮食生产为主,我乡由矿产资源贫乏,全乡没有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以乡政府所在地和格所两个市场为中心,向全乡辐射,有经营商饮、运输服务业百余家,乡镇企业发展缓慢,有零星的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养殖、加工等。    乡村公路到2000年实现了村村组组通,全乡的农户80%饮上了自来水,95%以上的农户解决了照明用电问题;新按装程控电话200余门,村村有电话;建有移动通信基站一个,联通基站可望今年年底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  


竹海镇特产大全




竹海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