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阜阳市 >> 太和县 >> 双庙镇

双庙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双庙镇谷歌卫星地图)


双庙镇简介

  双庙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教、文卫日新月异,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是全国体育先进之乡和全国闻名的书画之乡。双庙集位于黑茨河畔,集镇建设蒸蒸日上,中药材专业市场配套齐全,设备先进,供销、工商、金融、治安等服务行业以一流的优质服务诚迎天下商贾。双庙镇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湿润,物产丰饶。交通极为便利,双洪路横贯东西,东接105国道,双清路纵穿南北,北连河南省内地,20分钟可达界阜蚌高速公路,45分钟可到京九大铁路。
  农业发展
  农业生产以小麦、大豆为主。中药材种植为本镇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安徽省重要的桔梗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南韩、日本、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以养鸡为主的养殖业异军突起,积极发展鲜活禽产品出口创汇。交通极为便利,双洪路横贯东西,东接105国道,双清路纵穿南北,北连河南省内地,20分钟可达界阜蚌高速公路,45分钟可到京九大铁路。劳动力资源丰富,全镇有1.8万人从事务工和其他第三产业,思想先进,业务素质良好。
  招商引资
  双庙镇党委、政府坚决破除小农意识长期形成的认识障碍、素质障碍、体制障碍和环境障碍,进一步开拓创新,更新观念,秉承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唯一现实选择。进一步审视镇情、村情,找准优势,放大优势,用足用活各项招商引资政策,既千方百计地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又千方百计的治理好经济发展环境,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用足用活各项亲商、富商、安商政策,并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研究制定更加优惠的实施细则,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坚决保护在该镇投资兴业者的权益不受任何侵犯,保证他们来得放心、干得安心、过得舒心。
  特色产业
  双庙镇陶洼村位于该镇西南部,2220人,2387亩耕地,桔梗种植面积1438亩。由于在地理上紧靠桔梗种植基地李兴镇,桔梗的产业化生产让陶洼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一是桔梗种植效益显著。桔梗种植周期一般为3—5年,药材长成后,每亩收入3500多元,平均每亩每年收入1000—700元,仅此一项每年收入118万元,人均500多元。  二是劳力外出走的顺畅。在桔梗生产中,不需要高强度的劳动,整劳动力外出后无牵无挂,一门心思赚钱打工,没有种植粮食作物那样高强度劳作,少了往返,多了挣钱的时间。  三是在家留守留的安然。在留守族中,涌现许多自发的组织,他们参与桔梗的种植、加工和销售,成为家庭的又一重要收入来源。全村有包药(一种 双庙镇
  类似于二道贩子的经营)专业户50多户,他们走村串户,既方便了群众卖药,又增加了自己的收入。有加工药材专业户,他们老少齐上阵,脱皮的脱皮,冷冻的冷冻,分检的分检,披丝的披丝,每人每天收入30—40元,各尽所能,都能找到挣钱的门路。
  城镇建设
  双庙镇在秸秆禁烧工作中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0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奥运会期间空气环境质量,扎实开展秸秆禁烧工作,双庙镇各村总支、与全体党员签订秸秆禁烧目标责任书。  一、让全体党员明确秸秆禁烧工作的目标:必须实行全面禁烧秸秆,禁烧时间为2008年5月20日至9月30日。禁烧工作按照“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属地管理、源头控制”的原则。  二、要求全体党员不仅要做秸秆禁烧的模范,还要监督自己的亲戚做秸秆禁烧工作的模范。村总支-是本村秸秆禁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体党员是本村、组秸秆禁烧工作的监督者、模范遵守者。党员带头遵守秸秆禁烧,是讲政治、讲党性、讲原则 双庙镇
  、讲大局的生动体现。  三、监督村建立禁烧工作责任制。党员要包到具体地块。24小时轮流值班,死看硬守,确保田间地头“不着一把火,不焚烧一处秸秆”。严防死守,确保不发生违规焚烧秸秆现象。  双庙镇在秸秆禁烧工作中,实行“十户联保”监督制度。对十户农户的小麦面积、地块方位进行登记;在组长的领导下,十户在秸秆禁烧工作中相互监督、轮流看守,如有发生连片或一片秸秆焚烧现象,其责任由十户共同承担,并接受相应惩处。
  调解工作
  双庙镇在开展人民调解“百日会战”活动中,结合实际,严格落实实施方案要求,充分利用村级人民调解员优势,认真完成了前两阶段工作任务。该 小麦
  镇通过前一阶段会战活动,对人民调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全镇人民调解工作“三个不”“三个有”。在工作目标上坚持做到“三个不”:事不过镇、调不过周、民不转刑。在工作程序上做到“三个有”:即受理纠纷有登记、调处纠纷有协议、巩固成果有回访。确保“百日会战”取得应有成效,目前全镇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件,并按照包保到案、责任到人的要求进行了分解,及时化解了矛盾,消除了不稳定因素,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222125 236000 -- 查看 双庙镇谷歌卫星地图

双庙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韩张村 ·太和旅游·太和特产·太和十大特产·太和十景·太和名人·太和 0

----

查看 韩张村谷歌卫星地图
陈林村 ·太和旅游·太和特产·太和十大特产·太和十景·太和名人·太和 0

----

查看 陈林村谷歌卫星地图
豆庙村 ·太和旅游·太和特产·太和十大特产·太和十景·太和名人·太和 0

----

查看 豆庙村谷歌卫星地图
李寨村 ·太和旅游·太和特产·太和十大特产·太和十景·太和名人·太和 0

----

查看 李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双庙村 ·太和旅游·太和特产·太和十大特产·太和十景·太和名人·太和 0

----

查看 双庙村谷歌卫星地图
杨庄村 ·太和旅游·太和特产·太和十大特产·太和十景·太和名人·太和 0

----

查看 杨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张卢村 ·太和旅游·太和特产·太和十大特产·太和十景·太和名人·太和 0

----

查看 张卢村谷歌卫星地图
司疃村 ·太和旅游·太和特产·太和十大特产·太和十景·太和名人·太和 0

----

查看 司疃村谷歌卫星地图
郭寨村 ·太和旅游·太和特产·太和十大特产·太和十景·太和名人·太和 0

----

查看 郭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双庙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城关镇

  城关镇总面积56平方公里,辖16个社(居)委区,16个村委会,总人口13.5万人,其中农业入口5.6万人,耕地面积3.8万亩。淮河最大支流沙颍河环绕西南,105国道、308省道、漯阜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这里还是阜阳市最大的蔬菜及畜产品生产基地,农副产品年创收3000余万元,在25公里的颍河大堤两侧建有全国最大的香椿樱桃生产基地,春季呈现出“千亩椿香,万株樱红”的景象;工业发展势头强劲, 化工、医药、筛网、塑料等行业成为该镇工业主导行业,其中筛网产品行销全国,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商贸市场繁荣,拥有全国最大的医药市场,城关镇也因此成为全国著名的医药集散重镇。.  

旧县镇

  旧县镇位于太和县城北6公里处,素有“太和县城的北大门”之称。全镇现辖50个村(居)委会,210个自然村,6.77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总面积82。27平方公里,耕地7.2万亩。20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9611万元,财政收入1000多万农民人均纯收入2438元    地理位置    旧县镇位于太和县南部,向南紧邻县城,镇政府驻地距县城6公里。地处东经115°14′21″至115°19′06″,北纬33°11′20″至33°17′27″。东邻关集镇,北靠双浮镇,东北隔谷河与郭庙乡,西与高庙镇,税镇接攘,南与城关镇为邻,西南隔颍河与大新镇相连。    区位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旧县镇系太和县的交通枢纽,皖西北的交通重镇,交通区位优势非常显著。具备五大优越条件:第一,105国道和308省道交汇于镇的三角元处,南连阜阳、北达亳州、东通蒙城、蚌埠,西出界首入河南镜内。第二,界—阜—蚌高速公路横穿全境,东与合徐高速相接,西于京珠高速相接而融入全国高速公路网中。界—阜—蚌高速公路在太和境内的唯一出口距三角元仅500米。第三,漯阜铁路横贯境内,并在旧县设有客货两运站。目前正在进行技术改造的漯阜铁路已纳入国家铁路营运网中,日通过列车10—15对列,完全具备吞吐各种大批量货物的能力;从明年起,将有上海——乌鲁木齐、郑州——杭州等6对客运列车通过。第四,颍河绕旧县集镇而过,并在旧县集沿岸建有四大货运码头,日吞吐量可达万吨以上。第五,句阜阳机场35公里,距合肥机场280余公里,距郑州机场近300公里。通过他们可迅速飞抵全国各地。    人文历史    旧县镇历史悠久。“旧县”之名的由来,可追溯到千余年前,早在北宋宣和年问,万寿县由原墙迁到旧县,更名为“泰和”元初置入颖州,大德入年复置县,改“泰”为“太” 县城迁至现址,旧县由此而得名。    古时的旧县市场繁荣,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等10多个省的商贾云集于此。乾隆十六年就有县志记载:“该镇本土人少,徽、川、山、陕之人多,太和第一市镇也”。山西人在此建有山西0馆,伊斯兰教建有清真寺,至今完好。不少外地商人在此安家落户,繁衍子孙,这里成为旧县人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税镇镇

  税镇镇座落在颖河岸边,位于太和县城西北部,西于界首市接壤,是太和县的西大门,全镇辖9个村委会,72个自然村,10984户,人口4.5万人,耕地3.9万亩,镇域呈东西狭长,面积约42.6平方公里,308省道、漯阜铁路横穿全镇东西,颖河、万福沟相切而过,水陆相映,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我镇是装饰材料和斯膜绳加工集散地,产品辐射全国,沿颖河一线优质黑油椿享誉全国,被誉为太和县贡椿的发源地。界太工业走廊穿越全镇,颖河第一大闸——耿楼大闸如一条巨龙,盘卧在镇东部的沙颖河上,发展优势较为突出。被誉为“太和县后花园”的耿楼枢纽生态观光旅游业已经县政府论证,即将开发;界太工业走廊经济工业集中区已经形成,规划面积65万平方米,建成和在建面积15万平方米,目前已有9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入驻,已投产5家,在建2家,新引进2家,其中,已投产的伏特电源,环宇木业,天福木业,君达木业四家企业年产值均超亿元;集镇建设步伐加快,一期工程开发50亩,新开发两条660米的街道;启动了特色经济长防林工程,以沙颖河治理为契机,建成13公里的沙颖河香椿和速生杨特色经济长防林带,面积约1200亩,同时在沿万福沟一线发展速生杨500余亩;大力整合了土地资源。我们利用工矿区建设5座轮窑,对吊窑遗留下来的荒废地进行开发和整治,全镇年新增工业产值4000多万元,增加精养水面近50亩。积极做好土地复垦工作,新复垦李湾小学土地15亩。2008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2.5亿元,工业企业总产值3.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378万元,财政收入688万元,招商引资13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65元,连续两年被县政府评为招商引资先进单位。经济运行综合指标位于全县前列。  

皮条孙镇

  皮条孙镇辖10个村委会,人口24177人,耕地2.5万亩。该镇塑料专业市场是全国最大的绳网集散中心,有“日出万丈,绳网天下”的美称。目前,该镇规模以上企业1家,私营企业47家,专业市场交易摊位、店铺1000家,绳网产品上市量200多吨,日销售额200余万元,从事加工、营销人员5000多人,年销售额达3亿元。.  

原墙镇

  原墙镇位于太和县东北部,面积57.7平方公里。辖4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138个自然村,总人口55171人。主要作物有小麦、大豆、红芋、棉花等,经济作物有薄荷、药材、玉米等。原墙烧饼闻名全国,有无炉不太和,太和数原墙之称。.  

倪邱镇

  倪邱镇地处太和县北部,105国道纵贯南北,黑茨河横穿东西,辖33个村(居)委会,146个自然村,总乡镇人口5.3万人,土地总面积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6万宙。主要农产品有小麦、大豆、芝麻、玉米、红芋。倪邱镇粮食市场辐射全国十几个省市,人发制品直接出口欧美,薄荷生产曾被授予“全国簿荷生产状元镇”。.  

李兴镇

  太和县李兴镇位于县城西北部,处于两省三县市(安徽省、河南省,太和县、界首市、郸城县)交界处,是省政府确定的中心镇。全镇人口6,7万人,耕地6.9万亩,桔梗种植面积6万亩,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桔梗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桔梗系列产品远销韩国、 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该镇中药材种植除桔梗外,还有白木、白芍、白芷、紫丹参等。    李兴镇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市场+生产基地+ 农户”的产品化经营格局,每亩桔梗年均收入2000-3000元,农民生活较为富裕。桔梗生产加工企业100余家,其中鹏宇中药材有限公司、利民中药材有限公司、三得利药材公司为该镇加工出口龙头企业,年出口创汇达1000万美元。中药材专业市场沿街收购门市部100多个,日交易量5—7万公斤,交易额20—30万元。.  

大新镇

  大新镇位于太和县西南部,面积64平方公里。全镇辖18个村委会,142个自然村,耕地61790亩,人口5.3万人,是一个以农为主、商贸并重的近郊型乡镇。太临公路穿境而过,颍河自北向东绕镇而过,水陆交通便捷。    大新镇系清朝“两广”总督徐广缙的故乡,土特产“玉皇贡椿”,远近闻名。全镇有乡镇企业、个私企业329家,初步形成以制药、棉纺、麻纺、窑业、预制、腌制、木材加工、商贸为一体的特色鲜明的八大产业。.  

肖口镇

  肖口镇位于太和县城西南,距县城13公里,面积57平方公里,辖19个村委会,14100户,55137人,土地面积55806亩。该镇是农业大镇,盛户小麦、玉米、大豆、红薯,经济作物以果蔬、薄荷为主。邢小街山药以细嫩、汁多,入口甜脆而名扬全国,远销各地。 肖口镇现有各类企业116个。铅业生产和麻纺行业是该镇支拄产业。.  

关集镇

  宫集镇位于太和县东北部,辖18个村委会,耕地5.9万亩,人口40159人。京九铁路、毫阜高速公路、龙伍路从该镇穿过。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该镇不断拓宽发展思路,逐渐探索出了适合该镇的经济发展之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种植业结构趋于合理,粮经作物面积比基本上达到5:5。以张营、刘营两村为重点的规模养猪业发展迅猛,全镇100头以上的养殖户有十几户,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亮点。劳务经济稳步发展,每年都有大量外出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例逐年上升。.   宫集镇位于太和县东北部,北临亳州,南接利辛,东隔淝河与涡阳县高公镇近临。全镇68平方公里,辖安丰、界洪、牛楼、朱庄、钜阳、园春、育才、宫大等8个村委会,107个自然村,5.8万亩耕地,人口40483人。   宫集镇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古镇,它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楚都钜阳遗址在我镇的钜阳村境内。镇内有京九铁路及亳阜高速公路、省道龙伍路、高范路、01县道等几条公路穿过,西气东输从镇内安丰、界洪二村经过,宫集镇交通发达,出行便利。   

三塔镇

  三塔镇西邻黑茨河,京九铁路、界阜埠高速公路、太利路、太三路、龙伍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农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红芋为主。依托红芋种植的优势,该镇有“三粉”加工的传统,“粉面、粉丝、粉皮”已远销到江苏、浙东、新疆等地。.  

双浮镇

  双浮镇地处太和腹地,辖29个村委会,127个自然村,总人口约46000人,耕地49769亩。105国道纵贯全境,交通便利。该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个私经济和家庭手工业,坚持质量数量并重,实行扶优扶强。人发市场目前有7大行所,日交易额60万元以上;木材市场蒸蒸日上,从业人员达8000余人.  

蔡庙镇

  蔡庙镇位于太和县西北部,面积54平方公里,辖16个村委会,3.3万人,3.8万亩耕地。太郸路和旧许路穿境而过,原蔡路贯通东西,交通便利。蔡庙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农产品资源丰富。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优质小麦、养殖、农产品加工、木材加工、废旧塑料加工五大主导产业。生产是纯红芋粉丝,色泽白亮,柔韧耐煮,口感爽滑,很受消费者青睐。.  

三堂镇

  三堂镇地处太和县东北部、308省道和京九路交汇处,建有县级火车站三堂集站,1999年被省政府命名为中心镇建设示范镇。辖28个村委会,121个自然村,4.37万人,耕地6.3万亩。农作物以小麦、大豆、红薯、玉米为主,为全县粉丝、生猪屠宰、良种繁育等基地。.  

苗老集镇

  苗老集镇辖区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6.5万亩,人口4.7万人,是典型的农业镇。西连京九铁路三堂站,东连山东东营至九江高速公路苗集出道口,308省道横贯东西,交通较为便利。.  

赵庙镇

  赵庙镇总面积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544亩,人口5800人,辖34个村委会、128个自然村。太和至清浅公路贯穿南北,正在建设中的界首至涡阳公路横穿东西,全镇乡村道路通车里程达45公里。农业特色突出,有良种繁育基地1万亩、大棚蔬菜3000亩、优质葡萄等水果800亩。农产品加工稳步发展,淀粉加工企业17家。.  

宫集镇

  宫集镇位于太和县东北部,辖18个村委会,耕地5.9万亩,人口40159人。京九铁路、毫阜高速公路、龙伍路从该镇穿过。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该镇不断拓宽发展思路,逐渐探索出了适合该镇的经济发展之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种植业结构趋于合理,粮经作物面积比基本上达到5:5。以张营、刘营两村为重点的规模养猪业发展迅猛,全镇100头以上的养殖户有十几户,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亮点。劳务经济稳步发展,每年都有大量外出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例逐年上升。.   宫集镇位于太和县东北部,北临亳州,南接利辛,东隔淝河与涡阳县高公镇近临。全镇68平方公里,辖安丰、界洪、牛楼、朱庄、钜阳、园春、育才、宫大等8个村委会,107个自然村,5.8万亩耕地,人口40483人。   宫集镇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古镇,它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楚都钜阳遗址在我镇的钜阳村境内。镇内有京九铁路及亳阜高速公路、省道龙伍路、高范路、01县道等几条公路穿过,西气东输从镇内安丰、界洪二村经过,宫集镇交通发达,出行便利。   

坟台镇

  坟台镇位于大京九铁路三堂站西,西邻105国道,南靠308省道,省级公路高光路穿镇而过,交通十分便捷。全镇辖46个村委会、246个自然村,面积134平方公里,耕地12,4万亩,人口8万余人,是阜阳市农业第一大镇。该镇农贸市场繁荣。土特产有纯绿豆“粉皮”、 “元子(丸子)”等。享有“元子之乡”、“三粉之乡的美誉。.  

洪山镇

  洪山镇位于太和县北部、105国道西侧,面积75平方公里,辖30个村委会,145个自然村,耕地面积8.2万亩,总人口6万人。近年来,洪山镇突出抓好农产品加工、劳务经济、农业结构调整和禽畜生产,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04年,生产总值达到13079万元,人均生产总值217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02元。.  

清浅镇

  清浅镇辖20个村委会,土地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万亩,农业人口3.3万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镇。油路覆盖率98%,基本实现了“村村通”,交通较为便利。农业种植主要以棉花、辣椒、桔梗等经济作物为主,粮经比例4:6。养殖业主要以牛、羊、兔、鸡为主,规模养殖厂18家,养殖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2%。工业主要以棉花加工业为主,年产值达1000万元的加工企业工有3家。全镇棉花种植面积达8500亩,以清浅集为中心,已成为方圆百里最大的棉花收购、加工、销售集散地,形成了棉花专业市场。.  

五星镇

  五星镇位于太和县中部,辖24个村委会,104个自然村,耕地4.14万亩,面积55平方公里,人口41733人。五蔡路、双清路穿境而过,105国道纵贯南北,界洪河、黑茨河绕境而过。    五星木材专业市场是从2002年开始逐渐兴起壮大的一个专业市场,其规模在2004年迅速膨胀,现有木材行89家,主要集聚在105国道及双李路两侧,其中双李路杨油坊集37家,105国道两侧及商城52家,有独立经营和股份经营两种方式。日交易额80余万元,从业人员近万人,从事木材分捡、锯解、装卸人员5000多人,外运大型卡车每天停放30余辆,日均外运20余车。    该镇筛网一条街占地100多亩,总投资规模达2000多万元,年销售总额3000多万元,实现利税100多万元,从业人员近千人。.  

高庙镇

  高庙镇距太和县城西北约15公里,全镇共辖8个村委会,48个自然村,2.5万亩耕地,农业人口2.3万人。.  

桑营镇

  太和县桑营镇处于阜阳市最北端,与古城毫州仅一桥之隔,西北与河南相邻,位两省三县之交点。105国道纵贯全镇,交通便利。下辖26个村委会,97个自然村,人口3.8万,面积6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6万亩,是典型的农业乡镇。.  

大庙集镇

  大庙集镇位于安徽省太和县西北部, 北邻李兴镇,南接蔡庙镇、东连赵庙镇,西与界首市新马集镇以东蒲沟相隔,重要县道太郸路纵穿全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全镇总人口51375人,面积52.3平方公里,耕地51335亩,农业生产主要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大棚蔬菜、红芋、中药村等,2007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 32500万元,一、二、三产所占比重分别为3:1:6,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17元。  

阮桥镇

  阮桥镇辖25个村委会,84个自然村,人口4.3万人,耕地6.5万亩,是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乡镇,盛产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建有全国首家通过认证的板蓝根GAP基地。.  

双庙镇

  双庙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教、文卫日新月异,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是全国体育先进之乡和全国闻名的书画之乡。双庙集位于黑茨河畔,集镇建设蒸蒸日上,中药材专业市场配套齐全,设备先进,供销、工商、金融、治安等服务行业以一流的优质服务诚迎天下商贾。双庙镇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湿润,物产丰饶。交通极为便利,双洪路横贯东西,东接105国道,双清路纵穿南北,北连河南省内地,20分钟可达界阜蚌高速公路,45分钟可到京九大铁路。   农业发展   农业生产以小麦、大豆为主。中药材种植为本镇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安徽省重要的桔梗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南韩、日本、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以养鸡为主的养殖业异军突起,积极发展鲜活禽产品出口创汇。交通极为便利,双洪路横贯东西,东接105国道,双清路纵穿南北,北连河南省内地,20分钟可达界阜蚌高速公路,45分钟可到京九大铁路。劳动力资源丰富,全镇有1.8万人从事务工和其他第三产业,思想先进,业务素质良好。   招商引资   双庙镇党委、政府坚决破除小农意识长期形成的认识障碍、素质障碍、体制障碍和环境障碍,进一步开拓创新,更新观念,秉承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唯一现实选择。进一步审视镇情、村情,找准优势,放大优势,用足用活各项招商引资政策,既千方百计地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又千方百计的治理好经济发展环境,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用足用活各项亲商、富商、安商政策,并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研究制定更加优惠的实施细则,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坚决保护在该镇投资兴业者的权益不受任何侵犯,保证他们来得放心、干得安心、过得舒心。   特色产业   双庙镇陶洼村位于该镇西南部,2220人,2387亩耕地,桔梗种植面积1438亩。由于在地理上紧靠桔梗种植基地李兴镇,桔梗的产业化生产让陶洼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一是桔梗种植效益显著。桔梗种植周期一般为3—5年,药材长成后,每亩收入3500多元,平均每亩每年收入1000—700元,仅此一项每年收入118万元,人均500多元。  二是劳力外出走的顺畅。在桔梗生产中,不需要高强度的劳动,整劳动力外出后无牵无挂,一门心思赚钱打工,没有种植粮食作物那样高强度劳作,少了往返,多了挣钱的时间。  三是在家留守留的安然。在留守族中,涌现许多自发的组织,他们参与桔梗的种植、加工和销售,成为家庭的又一重要收入来源。全村有包药(一种 双庙镇   类似于二道贩子的经营)专业户50多户,他们走村串户,既方便了群众卖药,又增加了自己的收入。有加工药材专业户,他们老少齐上阵,脱皮的脱皮,冷冻的冷冻,分检的分检,披丝的披丝,每人每天收入30—40元,各尽所能,都能找到挣钱的门路。   城镇建设   双庙镇在秸秆禁烧工作中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0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奥运会期间空气环境质量,扎实开展秸秆禁烧工作,双庙镇各村总支、与全体党员签订秸秆禁烧目标责任书。  一、让全体党员明确秸秆禁烧工作的目标:必须实行全面禁烧秸秆,禁烧时间为2008年5月20日至9月30日。禁烧工作按照“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属地管理、源头控制”的原则。  二、要求全体党员不仅要做秸秆禁烧的模范,还要监督自己的亲戚做秸秆禁烧工作的模范。村总支-是本村秸秆禁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体党员是本村、组秸秆禁烧工作的监督者、模范遵守者。党员带头遵守秸秆禁烧,是讲政治、讲党性、讲原则 双庙镇   、讲大局的生动体现。  三、监督村建立禁烧工作责任制。党员要包到具体地块。24小时轮流值班,死看硬守,确保田间地头“不着一把火,不焚烧一处秸秆”。严防死守,确保不发生违规焚烧秸秆现象。  双庙镇在秸秆禁烧工作中,实行“十户联保”监督制度。对十户农户的小麦面积、地块方位进行登记;在组长的领导下,十户在秸秆禁烧工作中相互监督、轮流看守,如有发生连片或一片秸秆焚烧现象,其责任由十户共同承担,并接受相应惩处。   调解工作   双庙镇在开展人民调解“百日会战”活动中,结合实际,严格落实实施方案要求,充分利用村级人民调解员优势,认真完成了前两阶段工作任务。该 小麦   镇通过前一阶段会战活动,对人民调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全镇人民调解工作“三个不”“三个有”。在工作目标上坚持做到“三个不”:事不过镇、调不过周、民不转刑。在工作程序上做到“三个有”:即受理纠纷有登记、调处纠纷有协议、巩固成果有回访。确保“百日会战”取得应有成效,目前全镇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件,并按照包保到案、责任到人的要求进行了分解,及时化解了矛盾,消除了不稳定因素,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胡总镇

  胡总乡位于太和县城西南角,地处阜阳颍泉、太和、界首3市县交界处。北面同本县大新、肖口镇毗邻,东南面和西南面分别同阜阳市闻集和界首市泉阳等镇接壤。胡总乡距太和县城和阜阳市仅13公里和40公里,距界首市也只有30公里。同中心城市距离较近,是胡总乡区位条件一大优势。自然条件胡总乡地处淮北平原,地势平坦,工程地质条件良好。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5度左右,无霜期220天,多年平均降雨量800毫米上下。主要河流有柳河、棋子沟河、五道沟等。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可满足本乡用水需要。乡域内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社会经济基础胡总乡面积约26平方公里,辖4个村委会,64个自然村,人口2.32万,耕地2317公顷,人均耕地1.53亩。本乡地处淮北大平原,土壤肥沃,适宜农业生产。农业资源丰富,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红芋及玉米等粮食作物和棉花、油菜、大豆等经济作物以及薄荷等药材作物。最新企业情况简介康源养殖有限公司,投资500多万元,占地60亩。集养殖繁殖、加工、储运一条龙服务。投入使用后,可带动周边一大批养殖户。新农村建设情况新农村规划编制已经完成,在逐步实施。已建成“村村通”20多公里,其中水泥路7.87公里,柏油路13公里。中心村卫生室已全部定点,已有3个建好并投入使用。  

郭庙镇

  郭庙乡位于太和县城东北15公里,308省道穿境而过,辖29个村委会,人口4.5万人,耕地6万亩。主要经济作物有薄荷、药材、饲草等。.   郭庙乡历史悠久,早在清朝时期,在现在的乡政府所在地就是一个商品集散地。从前马既是牲畜又是劳动工具,郭庙就以马匹交易而闻名,故取名“马厂”。民国时期,属茨谷区。解放后,设置原墙镇,郭庙一带属原墙镇管辖。1992年撤区并乡后,与原来的宋集乡合并,成立新的郭庙乡。      郭庙乡地处太和县中部,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土地肥沃。黑茨河、谷河、界洪河是郭庙的主要河流,另外还有太阳河、上白涧、中白涧、下白涧、港沟等多条河流沟渠,水力资源丰富,年降水量800多毫米。该地气候属温暖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冬、夏温差大,夏季最高气温达39摄氏度,冬季最低气温达-12摄氏度。  

赵集镇

  赵集镇位于太和县东南部,距县城4.5公里,总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5.5万亩,辖29个村委会,4.4万人。漯阜铁路、太利公路从境内穿过,交通便利。爱国土义教育基地一——草寺烈士墓已被阜阳市定为红色旅游最点。近年来, 该乡党委政府以市场为导向,狠抓结构凋整,努力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初步形成了面积5500宙的杨树育苗基地,300亩的香椿基地,10000亩花生种植基地,5000亩的瓜果蔬菜种植基地,5 50亩的果木林基地,3000亩的山药种植基地。.  

马集乡

  马集乡位于太和县中部,辖31个村委会人口3.945万人,耕地面积4.9万亩。东临茨河,105国道贯穿中部。工业以人发、马尾加工为支柱,农业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  

二郎乡

  位于太和县东北部,辖19个村委会,人口3.1万,总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4.9万亩。京九铁路纵穿全境。.  

开发区

  开发区位于安徽阜阳市太和县。下辖:    341222400001 121 回民社区   341222400200 121 友谊村   341222400201 122 袁洼村   341222400202 122 高小村   341222400203 122 唐路村   341222400204 122 闪庄民族村   


双庙镇特产大全




双庙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