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侗街道地处鲁北平原,位于县城驻地,辖10个社区、47个行政村,面积31平方公里,人口8.7万,其中城镇人口6万。 邢侗街道办事处弘扬“奋力拼搏、勇创一流”的精神,按照“产业富民、商贸兴城、工业强处”的战略,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总揽全局的思想不动摇,借助城区优势,瞄准城市建设、新兴产业等,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市场前沿型项目,项目引进与建设实现重大突破。2006年,成功引进了由(北京)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投资2.86亿元的生物发电项目、北京瑞博龙石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的高科技化工项目、山东省建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的城区段春风河开发改造等31个项目,合同引资总额11.7亿元。同时,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投资3500万元的恒利建材、投资3000万元的鑫源建材、投资2000万元的木制品加工等12个项目基本竣工;由美国索拉公司投资1500万美元的干气发电项目,6月份已调试发电;生物发电、高科技化工、春风河开发、城中村改造以及中水集团投资3000万元天然气汽车改装等19个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目前,拥有五和针织、依格服饰、健泰造器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客商企业。
-
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
坚持组织村干部、个体大户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引导他们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今年以来,已组织了村干部500多人次到广饶、临沂、日照、华西村等地参观,民营经济形成了铺天盖地之势。副食百货批发市场、鲁西北汽配大市场、金家园综合大市场等12大专业市场,共有摊位3600多个,门店2200多个。截止2006年6月底,民营经济总户数达到了4400多户,其中民营企业334家、规模以上企业36家。在2005年全市民营经济强乡镇综合考评中列全县第1名、全市前10名,并在2006年2月16日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作为临邑县民营经济强乡镇唯一代表上台领奖。
农业结构调整亮点频出
畜禽养殖、蔬菜生产走上规模化、集约化的轨道。以郭富斋、渔场鱼鸭混养基地为中心,发展鱼鸭混养;以马天佑肉食鸡养殖小区为中心,发展肉食鸡养殖;以王截半、机房、徐孟柳为中心,发展大圆拱棚蔬菜种植;以邓井子为中心,发展陆地蔬菜;以西五里为中心,发展生猪养殖;以南北庄为中心,发展奶牛养殖,六大种养殖基地辐射40多个村庄,初步形成了“一村一业”的经济发展框架。今年以来,新上鸭棚90多个,发展鱼鸭混养40多万只,总数达到了180多万只;新增生猪养殖小区11处;新增肉食鸡养殖规模60多万只;新发展大拱棚570多个、陆地菜1000多亩。
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
以天一村、西五里村共8个示范村为典型带动,村村制定了村庄规划,相继开展了“环境建设突击月”活动、宅基地集中整治活动、沼气入户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目前,已建成沼气池200多座,通水村庄达36个。成立了新农村艺术团,并在各村进行了60多场巡回演出,村村建设了文化大院、休闲娱乐场所,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得到了丰富。村村成立了村民理事会,定期召开会议,公开村务和财务收支,民主之风蔚然兴起。
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党建、社区、文卫、计生、稳定等工作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干部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构建和谐型、爱心型、平安型、满意型、发展型的“五型社区”。逐步形成了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的外部环境和融洽和谐、文明祥和的人际环境,社区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31平方公里 | 371424001 | 251500 | 0534 | 查看 邢侗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邢侗街道 |
邢侗街道地处鲁北平原,位于县城驻地,辖10个社区、47个行政村,面积31平方公里,人口8.7万,其中城镇人口6万。 邢侗街道办事处弘扬“奋力拼搏、勇创一流”的精神,按照“产业富民、商贸兴城、工业强处”的战略,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总揽全局的思想不动摇,借助城区优势,瞄准城市建设、新兴产业等,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市场前沿型项目,项目引进与建设实现重大突破。2006年,成功引进了由(北京)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投资2.86亿元的生物发电项目、北京瑞博龙石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的高科技化工项目、山东省建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的城区段春风河开发改造等31个项目,合同引资总额11.7亿元。同时,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投资3500万元的恒利建材、投资3000万元的鑫源建材、投资2000万元的木制品加工等12个项目基本竣工;由美国索拉公司投资1500万美元的干气发电项目,6月份已调试发电;生物发电、高科技化工、春风河开发、城中村改造以及中水集团投资3000万元天然气汽车改装等19个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目前,拥有五和针织、依格服饰、健泰造器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客商企业。 - 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 坚持组织村干部、个体大户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引导他们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今年以来,已组织了村干部500多人次到广饶、临沂、日照、华西村等地参观,民营经济形成了铺天盖地之势。副食百货批发市场、鲁西北汽配大市场、金家园综合大市场等12大专业市场,共有摊位3600多个,门店2200多个。截止2006年6月底,民营经济总户数达到了4400多户,其中民营企业334家、规模以上企业36家。在2005年全市民营经济强乡镇综合考评中列全县第1名、全市前10名,并在2006年2月16日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作为临邑县民营经济强乡镇唯一代表上台领奖。 农业结构调整亮点频出 畜禽养殖、蔬菜生产走上规模化、集约化的轨道。以郭富斋、渔场鱼鸭混养基地为中心,发展鱼鸭混养;以马天佑肉食鸡养殖小区为中心,发展肉食鸡养殖;以王截半、机房、徐孟柳为中心,发展大圆拱棚蔬菜种植;以邓井子为中心,发展陆地蔬菜;以西五里为中心,发展生猪养殖;以南北庄为中心,发展奶牛养殖,六大种养殖基地辐射40多个村庄,初步形成了“一村一业”的经济发展框架。今年以来,新上鸭棚90多个,发展鱼鸭混养40多万只,总数达到了180多万只;新增生猪养殖小区11处;新增肉食鸡养殖规模60多万只;新发展大拱棚570多个、陆地菜1000多亩。 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 以天一村、西五里村共8个示范村为典型带动,村村制定了村庄规划,相继开展了“环境建设突击月”活动、宅基地集中整治活动、沼气入户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目前,已建成沼气池200多座,通水村庄达36个。成立了新农村艺术团,并在各村进行了60多场巡回演出,村村建设了文化大院、休闲娱乐场所,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得到了丰富。村村成立了村民理事会,定期召开会议,公开村务和财务收支,民主之风蔚然兴起。 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党建、社区、文卫、计生、稳定等工作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干部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构建和谐型、爱心型、平安型、满意型、发展型的“五型社区”。逐步形成了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的外部环境和融洽和谐、文明祥和的人际环境,社区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
恒源街道 |
临邑县恒源街道 恒源街道位于临邑东西城区结合部,横跨104国道,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基础配套设施齐全。截止目前,已投入基础建设资金4.6亿元,完成了道路、供水、排污、供电、通讯、供热、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土地平整等“八通一平”。绿化覆盖率达到36%。区内建有3万吨/日供水厂、4万吨/日污水处理厂、110千瓦变电站和1×12兆瓦热电厂各1处,4×12兆瓦热电厂正在建设当中。省级规范化学校、居民小区、餐饮娱乐、医疗服务等各项配套服务设施齐全。 软环境优越,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理、全过程服务”的封闭式服务机制,为企业快捷高效办理各项行政审批手续。对引进的每一个项目都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领导包项目责任制”,拿出专人为各项目解决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对重特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坚持政策跟着项目走,确保为客商提供满意的服务。 良好的硬件设施、优质的服务环境,吸引了江苏、北京、天津、浙江、河北等地大批客商前来投资办厂。形成了以石油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工业区。金德管业、索通炭素、雨润集团、金锣股份、如意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纷纷落户,截至目前,已有135家企业落户恒源街道办事处,总投资达到106.7亿元。 |
临盘街道 |
临盘镇地处鲁西北平原,辖120个行政村,总面积136平方公里,人口11.9万,拥有3万城镇户口的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和滇黔桂石油钻探总公司临盘分公司坐落于该镇。是全市重点发展的中心镇,全省""百强乡镇""、全国工贸主导型综合开发示范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 临盘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地下水资源丰富,引黄干渠环绕全镇。盛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蔬菜、水果,为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临盘镇物华天宝,一下油气资源丰富。境内忆探明石油储量2.5亿吨,天然气2.73亿立方米,是胜利油田西部重要油气生产基地。 临盘镇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方便,通讯便利,公共设施齐全。靠德州50公里,邻济南55公里,通津浦铁路平原站,禹城站均12公里,距京福高速公路临盘出口10公里,国道104线,省道临武路横穿全镇,村村通柏油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无线传呼,公众传真,特快专递广泛使用,村村通电话。商业网点星罗棋布,已建起各类商业服务机构700余处,饮食服务门店已发展到500余处。高档宾馆、歌舞厅、影剧院、体育馆、游泳池等公共娱乐设施齐全,社会开放,富裕、文明。 临盘镇农业富有特色,镇村企业自成体系。镇内1.1万亩淡水养殖基地,年养殖蛋鸭260万只,年产新鲜鸭蛋2600万公斤。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形成蔬菜、面粉、食品、塑编、电工线材、建筑建材等8大支柱产业。目前,镇办、村办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400余处,个体工商户5000余家。2002年,全镇年实现工业产值16亿元,创利税1.7亿元,全镇共完成财政收入4800万元,人均纯收入3800元。 十年前,临盘镇就以经济综合实力全市第一,跨入山东经济百强乡镇行列。到2002年底,引进项目265个,引进资金总额8.7亿元,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136个。先后被授予全省""安全文明镇""、全省""土地管理模范乡镇""、全省""广播电视先进乡镇""、全省""油地共建先进单位""、全省""财源建设先进单位""、全省""学习-先进单位""、""德州市发展乡镇企业明星乡镇""、""德州市奔小康先进(镇)党委""、""德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德州市文明示范镇""等多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
临邑镇 |
临邑县临邑镇地处临邑县城区,辖174个行政村,总人口12.2万人,总面积近200平方公里。近年来,临邑镇大力弘扬""自我加压、合力奋进、争创一流、富民强镇""的临邑镇精神,按照""产业富同,商贸兴城、工业立镇""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位、油区和交通优势,加大投入,创新工作,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2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1亿元,财政收入3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46元。自2000年以来先后获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安全镇""、""省安全文明镇""、""市蔬菜生产先进专业乡镇""、""市民营经济’1123’工程先进乡镇""、""市安全镇""等市以上荣誉称号,并被市委、市政府荣记集体三等到功。 农业持续快速发展。按照""压粮扩菜兴畜牧,示范引导抓带动""的调整思路,围绕种养结构和品种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了蔬菜、畜牧和水产养殖。先后建起许庙大棚桃、国寨金太阳杏、机房牛角椒、邓井子甜椒、李寨小拱棚西瓜和北赵西红柿等六大果蔬生产基地,蔬菜大棚总数达12000个,粮经济比例基本调整到1:1;存栏超过100只的波尔山羊养殖基地两处;存栏60万只的渔鸭混养基地一处;存栏200头的黄牛育肥厂一处;存栏200头的奶牛养殖专业村两个,养殖规模800头和200头的奶牛养殖小区各1处,并涌现出刘山苇箔、卞庙扫帚和寇家豆腐皮等专业村20余个。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近几年来,始终把招商引资放在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广借外力求发展,坚持招大商、引大资,开成了莆田、温州、天津、唐山、海阳等五个招商基地,先后引进资金10亿元,新上钢铁、铁路锻焊辙叉、汽车漆、包芯线、羊毛衫、制鞋、胶带等70多个项目,其中过亿元的项目4个。引进唐山新星实业公司独资的铁路辙叉项目,总投资1亿元,其中一期工程投资5000万元。项目产品是采用我国铁道部铁科院著名辙叉专家刘语冰先生专利技术生产的新一代固定型金属辙叉,属高科技成果。一期工程2003年底投产后,年生产规模可达7000组,产值15000万元,利税5000万元。. |
临南镇 |
临南镇地处济阳、齐河、临邑三县交界处,是93年二月份由原夏口镇、双丰乡、园林志三个单位合并而成的。全镇总面积112平方公里,耕地8.2万亩,辖81个行政村,有4.3万人口,104国道纵贯南北,夏王路、团结路横跨全镇东西,镇内30多条公路纵横交错,交通便利,程控电话7000多门,普及率达80%以上,临盘采油厂坐落镇中,已开发油气井170多眼。 2002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亿元,财政收入1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近几年来,先后荣获""省科协农村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省妇联妇女健身活动先进组织单位,省委宣传部、计生委、宣传教育进村,婚育新风进家""活动先进乡镇,德州市信访""三无""乡镇,德州市经济发展强乡镇,市蔬菜生产明星乡镇,市农村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市妇女儿童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临南镇把发展蔬菜生产作为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抓手,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已成为德州市蔬菜生产""明星镇""。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的""四高""方针,促进蔬菜产业优化升级。九九年,在中国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山农大等13个科研院校的参与指导下,投资2000多万元,规划并建立了占地2626亩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几年来,科技园已研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100余项。为切实拉长产业链条,临南镇投资1200万元,建设了占地200亩的蔬菜大市场。大市场有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集餐饮、住宿、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楼两幢,贮菜能力1220吨的恒温库一座,载重量30吨的地磅一台,6000平方米的半封闭交易大棚两个,并设有物资供应、良种供应、科技咨询、蔬菜运输四个服务机构,是一个集产、供、销于一体的综合性市场。市场日成交量达40多万斤,交易额达50多万元。 2002年初,临南镇的""齐欧""牌西红柿、韭菜被省农业厅认定为绿色无公害蔬菜。六月份,在北京""肉菜放心工程座谈会""上,临南镇被确定为进京市场准入蔬菜生产基地。现在,全镇已发展蔬菜大棚1.85万个,小拱棚8000亩,陆地菜6000亩,蔬菜面积达6万亩,粮经比例为3:7,蔬菜年产量达2亿公斤,蔬菜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80%,蔬菜生产已成为全镇人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在发展蔬菜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畜牧养殖业。. |
德平镇 |
德平镇位于临邑县城北35公里,居乐陵、宁津、陵县、商河、临邑五县市区交界处,总面积144.23平方公里,人口6.04万。 德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积淀深厚。自五代后代唐至1956年撤县设镇前一直为历史县治驻地,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三国文学家弥衡,明朝书法杰才郭谌、柱国名臣葛守礼,现代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天芳等,先后从德平迈出家门,走向华夏。弥衡井、葛公墓、郭谌墓表等历史遗迹尚存,建于明中期的白麟书院、龙泉寺、丈八佛等古迹名闻遐尔。 1999年聘请德州市建筑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进行了第二轮总体规划,实施了改善并完善了水、电、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2000年被定为省级中心镇。省道315线、邢德路、临碱路纵贯全镇,两条35KV输电线路,移动、联通双塔,遍布的IC卡电话,学校、医院、弥衡公园等设施的规划建设,使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中心位置更加稳固。 近年来,德平镇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始终抓住发展这一第一要务,与时俱进,扩大开放。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若干规定》、《德平镇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优惠政策,在水、电、土地使用,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 开发建设了占地300亩的两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占地152亩的平昌民营经济小区,占地100亩的面粉加工小区,规划建设了占地1000亩的恒通工业园区;东升纺织小区。建有建材、农机、家电、家具、服装鞋帽等8大专业市场。实行现场办公制度,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定期深入企业,帮助企业解决资金、技术、人才、场地等难题,全力做到""零收费""、""零缺陷""、""零干扰""、""零投诉""。现全镇拥有民营企业130家,年产值超过500万元的企业达32家,个体工商户1966家。名星企业有天源化工公司、旭光铸造集团公司、恒通纺织有限公司、炬烽有限责任公司、德和面粉厂等,初步形成了化工、铸造、纺织、建筑建材、面粉加工、刺绣六大产业。2002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6亿元,财政总收入1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镇-于文国,镇长田兆维携全镇6万人民,竭诚欢迎四海宾朋前来考察商务、投资兴业、共展宏图、共创辉煌。. |
林子镇 |
临邑县林子镇地处鲁西北平原,位于临邑县县城北9公里,临南路(临邑县-河北南皮即省道249线)、临碱路、宿田路交叉贯穿全境,与国道104线相接,毗邻利禹路及-铁路和京福高速公路济德段,与全省及全国交通融为一体,南临济南机场,到济南市55公里,北至北京350公里,西北德州市50公里。总面积80.5平方公里。辖48个行政村,共2.4万人。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31亿元,财政收入达428万元,人均收入达2650万元。 林子镇气候属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全镇总耕地面积3567公顷,引黄四分干沟、德惠新河、禹临河、春风河四大河流纵横全镇,排灌体系较为完善。土质肥沃,质地不、气、状况协调,是较好的一类土壤,主要农作物有粮油作物、蔬菜、林果等。近年来,该镇初步形成了以林果、蔬菜、花生、牧草四大产业为主的农业基本框图架。目前,全镇已发展以中华寿桃为主的名优林果8000亩,速生丰产林12000亩,建有林果创新园、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和名优苗木繁育基地630亩。引进名优果品凯特杏、冬枣、红提葡萄、沙脱樱桃等8类28个品种。种植美国WL-323苜蓿3200亩,年可产干草6400吨。建奶牛养殖示范小区,年加工能力5000吨的苜蓿加工厂和年产鲜奶800吨的挤奶站各一处。占地320亩的精品槐园、速生槐繁育基地和基因库,引种以香花槐等优质槐树为主的观赏、绿化苗木35种。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镇已形成机车配件、维修、铸造、印刷、建筑、家具修配、翻砂、运输、养殖、饮食服务等门类齐全的私营企业。镇机车配件厂主要生产东风机车桥式减振散热器和东风4、东风5机车的各种配件,年生产能力6000节,创利税300万元。全镇个体工商户已达到996家,个体私营经济园引进私营企业33家,从业人员3150人,年创利税3796万元。多种经营总收入年可达1.5亿元。 旅游业已具前景。临邑县红坛寺森林公园位于该镇境内的古沙河故道上,是一处集观光、旅游、餐饮、娱乐、商贸、度假、农业综合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开发园区。园区占地面积14027亩,其中林地面积占有10000亩。规划为旅游服务区、愉湖游乐区、红坛度假区、苇海风情区、-揽翠区、观光生态园区6大区域。. |
兴隆镇 |
兴隆镇北与临盘镇、东与临南镇分别相邻,南与齐河县、西与禹城市分别相接,是临邑、齐河、禹城三县市交界地区的一个大镇。该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利禹路纵贯南北,南距济德高速公路10公里,北距104国道5公里,距临邑、禹城两城区均12公里。水利条件优越,南临徒骇河,西临禹临河,引黄、引徒总干流经东侧,农业灌溉沟渠四通八达。地处油区,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电力充足。2002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4.25亿元,财政收入95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10元。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49.5部,移动电话4.7部,机动车辆39.2辆,彩电普及率58.2%,有线电视入村率98.2%。 全镇有耕地面积8.1万亩。主要有粮食、畜牧、蔬菜、水产、林果、棉花等主导产业。2002年,农业总产值1.42亿元,多种经营总收入4.9亿元。 种植业按""压粮扩经""的思路,逐步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粮食生产主要是抓单产,稳定总产,大面积种植优质小麦和优良玉米,2002年粮食总产量3.83万吨。经济作物以蔬菜、棉花、花生生产和蚕桑种植、良种培育为主,全镇种植无公害蔬菜1.5万亩,其中高标准冬暖蔬菜大棚2800个,黄瓜、西红柿、大杏等产品远销10多个省市区;车芦徐良种培育基地和西寨桑园辐射带动培育良种1200亩,种植蚕桑1500亩;全镇粮经比例1:1。 养殖业在稳定传统猪、牛、羊、鸡、鸭、鹅养殖数量的同时,重点实施品种改良和规模养殖,培育发展了10个专业村,48个专业户,全镇大牲畜存量量3.8万头,养殖水面6280亩,年产鱼1310吨,年养鸭80万只。 全镇有各种树木220万株,森林覆盖面积14.8%。有生产桥函闸82座,机井1610眼。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2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28个。 全镇工业门类主要有纺织、化工、橡胶、塑编、砖瓦、农副产品加工等。工业企业98家,固定资产4.8亿元,从业人员5500人,年总产值5.1亿元;个体工商户1140户,从业人员2200人,注册资金3400万元;私营企业75家,从业人员3800人,固定资产2.2亿元,实现产值1.9亿元。.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
孟寺镇 |
孟寺镇位于鲁北平原,临邑县东部,与济南市的商河、济阳两县搭界,距临邑县城15公里,地跨东经116°41′46″以东,北纬36°59′45″以南,辖100个自然村,92个行政村,4万2千人口,总面积近100平方公里。二00一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4亿元,财政收入38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800元。 孟寺镇具有四种优势:一是土地优势,全镇总耕地面积10万3千余亩,人均占有近2.5亩是全县人均占地最多的乡镇。二是产业优势,近几年来,已初步形成食用菌、蔬菜、畜牧、桑蚕四大支柱产业。三是油区优势,地下油藏丰富,境内已开采油井80多口,属新兴油区。四是电力、交通、通讯优势,西有104国道,北有临商公路,孟(寺)孙(安)公路贯穿全境,乡级路、油地共建路连接各村,柏油路里程近百公里,拥有程控电话8千7百多部,农电、油区用电共存,全镇交通、通讯、电力便利。 善于利用优势是孟寺镇发展镇域经济的立足点。一是围绕土地优势,实行以地招商。全镇现有万亩广袤土地可供开发,镇党委本着""让利于外""的原则,以最优惠的政策,热忱欢迎外商惠顾创业。目前,占地200亩的农业高科技信息推广苑,已投入建设。二是营造产业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和桑蚕业。目前,全镇共有各类大棚6700个,其中食用菌棚4800个,桑园面积2281亩。是我镇主导产业。累计投资420万元,建成食用菌、蔬菜示范园各一处,食用菌菌种厂、加工厂各两处、交易市场一处。镇政府成立了产业化服务公司为主导产业提供全程服务;在后孙村建成桑蚕业推广基地;在朴张、大王庄、王母店、油坊建成良种兔培育中心。三是构筑民营经济发展载体。我镇目前有5处集贸市场,4处民营小区。孟寺、孙安等5处砖瓦厂、孟寺建材市场、贾家金土地实业有限公司、赵家面粉面条厂、韩家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厂、林场落地原油回收净化厂是区内骨干企业。按照""连片开发、集约经营、服务油田、外引内联、块状隆起、总体带动""的方针,大力发展了建筑、建材、食品加工、饮食服务、食用菌、蔬菜、石油化工7大产业,在全镇形成园区和市场带动产业化、产业化带动千家万户的新格局。2002年力争新上私营企业30家,个体工商户150户。同时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筹资完成镇驻地楼房建设和市场路面硬化及其它配套建设,尽快向中心镇规模迈进。. |
翟家镇 |
" 临邑翟家乡位于县城以北25公里处,总面积62平方公里,辖56个行政村,人口2.9万。今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下,翟家乡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10元。 农业方面。大力推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2000年10月份引进全国小麦专家余松烈院士的""20+40""优质麦种植模式,采取""试验、示范、宣传、推广""的规划,以""20+40""种植模式为龙头带动种植业发展,目前,全乡优质麦创新种植模式种植面积已推广到2万亩,据测算,小麦平均亩产可达到550公斤,玉米达到580公斤,套种经济作物亩收入达到150多元,较传统的种植模式,亩均增收300多元。为保证优质麦的优质优价,通过招商引资。与天津宏太食品有限公司合资建成临邑浩田面粉有限公司,该公司已于5月31日投入运营,日产面粉可达240吨,有力地带动了本乡小麦种植业的发展,真正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产业。同时,加快大棚发展步伐,到目前为止,全乡共发展大棚1100多个,主要种植""萨菲罗""甜椒,每年棚均收入1万元左右,是名符其实的""甜椒之乡""。并加强农田水利基地设施建设,2002年农田机井达到821眼。 工业和民营经济。翟家乡工业企业主要有面粉加工、食品加工、建筑、建材、化工等五个门类40家,固定资产2670万元,总产值32726万元,从业人员1030人。昌源纸业位于乡境内,年生产能力可达5万吨,有力的带动了乡运输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大大地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力的问题,乡建筑安装公司持有国家三级资质证书,固定资产650万元,年产值600万元,2002年上交税金40万元,拥有职工600多人,技术人员62人,因而有""建筑之乡""的称号。宏源油品化工有限公司拥有固定资产22.5万元,年产芳烃油2000吨,产值400万元,2002年上缴税金10万元。另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搞活商贸流通,协调发展本乡2处商贸小区和8处农贸市场。2002年,全乡新增个体工商户30家,达到410户,注册资金300万元,从业人员1200人。. |
理合务镇 |
临邑县理合乡位于县城北25公里处,纱与济南市商河县毗邻,邢德公路穿境而过,德惠新河纵贯全境。全乡共有30个行政村,26096人,总耕地面积4.95万亩。2002年全乡农业总产值完成20183万元,工业总产值完成120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5%t 8.7%;多种经营总收入达18815万元,比上年增长9%;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理合乡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盛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蔬菜、水果等,是典型的农业乡。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强抓机遇,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调整进行产业置换,逐步在全乡培植起了""冬枣基地、冬暖大棚、良种养殖、特种养殖""等主导产业。目前,全乡已发展冬枣示范基地五个,种植面积达8000亩,建有冬暖式标准大棚600个。为改善农村水利和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我们抓住县委、县政府号召大搞井泉建设和村村通尚油路的有利时机,广造声势,加大宣传。新打深水井100多个,新修油路24.8公里。切实解除了农民最头疼的农业无水和雨季道路不畅的问题,2002年我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产业化先进单位。 为大上工业发展民营经济,带动全乡经济跨越前进,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立足早动手、争主动,紧紧围绕""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民营,关键抓招商""这个总体思路。把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这两个""天字号""工程摆在全乡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理合乡是个典型的农业乡,有着丰富的粮棉资源和畜牧养殖优势,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增加农民收入。 我们着眼于自身优势,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做好公司+基地的这篇文章,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完成农产品由不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的转变。本着""外商发财我发展""的原则,在不违背国家有关法律的前提下,把政策放宽,对来我乡兴办各类企业的投资者给予最大的优惠政策。以""优化环境年""为契机,紧抓载体建设,搭建招商平台。(1)在我乡原棉厂南的工业区内引进由沈阳客商与本地客商合资兴建的投资1800万元,占地30亩,日加工小麦350吨的龙辉制粉有限公司。该项目将为农民提供优质强筋小麦良种并签定回收合同,项目投产后可对全乡农业向优质、高产、高效订单农业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
宿安乡 |
宿临邑县宿安乡地处鲁西北平原,南靠临邑县城10公里,西依德州,东与济南市商河县接壤,北与乐陵市相望。全乡面积5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万亩,人口2.7万人。 宿安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古就是经济文化中心重镇。宿安乡原名宿风堤,传说唐太宗李世民经过地暂一宿,定名为宿风堤。后来,明朝燕王扫北住宿风堤一夜,平安无事,便把宿风堤改名为宿安镇,即今宿安乡。古有明朝""南董北邢""的""北邢""-大书法家邢侗及其胞妹-诗文家邢慈静名扬海内外,今有在台湾的宿安人邢兆东投资建的""兆东小学"",交映了古今文明灿烂的光辉。 宿安乡境内水、电、气资源丰富,交通、通讯便利,是胜利油田的开发重地之一。境内有春风河、三分干等主要河流,其总长度达百余华里;村村通柏油路,邢德路贯穿南北,宿田路横贯东西,南抵济南,北达天津;移动电话,微机网络应用广泛,电话普及率100%;有15000伏变电站,丰富的水、电、气资源为全乡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全乡擂响""经济自由发展""主旋律,多元化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汇鑫工业园区""四通一平""、""扎口管理""、""一站式服务""已有15家万元以上企业入区安营扎寨,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今年春天从德州林业局引资120万元,引进优质速生杨60万株,发展速生林4000亩。从德州焱林公司引进优质速生杨150万株,并与种植户签订了种植合同,今冬发展林带1.3万亩,黄金梨生产发展迅速,在原有6000亩的基础上,又与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开发总公司签定了明年种植2000亩黄金梨的种植合同。建立了波尔山羊养殖基地、丰银良种养殖基地8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生产流通组织,成立了黄金梨生产协会、奶牛养殖合作社等合作组织25家,推动了全乡经济的发展。 宿安乡党委政府热诚欢迎社会各界,来宿安发展自己,建设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