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迤安村位于四格乡中部,位置为104°31′,北纬26°13′,平均海拔1820米,年平均温度10℃,稳定通过10℃和积温3604.7℃。全村共有20个个村民组,740户,3618人,土地面积13365亩,其中耕地4703亩,人均1.3亩,2001年,全村粮食总产量98.4万公斤,年末大牲畜存栏694头(其中牛610头),生猪存栏1620头,羊存栏30只,有中心完小和村级小学各一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0%以上。本村交通条件便利,特别是以宣威石塘清水桥公路修通后,自然条件好,但由于种植结构单一,种植方式落后,导致粮食产量不高,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人口总数:3618人 农业人口:3584人 非农业人口:34人
--行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36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20 生产总值:250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糯迤安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222209 | 561601 | -- | 查看 糯迤安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二台坡村 |
二台坡村是由原罗基利村和二台坡村合并而成。全村18个村民组,1331户,4154人。现有土地面积14280亩,其中耕地面积3511亩,林地面积450亩,牧草地面积1850亩。我村属乡政府所在地,盘水公路横贯全村,牛友线从原0台坡村全境通过,各村民组有通组公路达到。我村主要种植玉米、小麦,有部分水稻,经济作物主要有叶子烟、蔬菜等。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经济、文化效益,调动了广大党员带头致富的积极性。目前,全村农户有养殖场4个,资金上万元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现代远程教育所带来的成果。 --人口总数:4154人 农业人口:4000人 非农业人口:154人 --行政区面积:14.2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51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18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3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小麦 名特产品:叶子烟、蔬菜 办公所在地:二台坡村 |
坡上村 |
一、基本情况 四格乡坡上村位于四格乡东部,东与水城县营盘乡接壤,北与八担山村相连,西与二台坡村相邻,南接坪地乡,属二类贫困村;坡上村境内无任何矿产资源,是典型的纯农业村。 坡上村辖22个村民组,有农户1176户,4279人;其中有绝对贫困人口681人,相对贫困人口977人,社会长期救助对象473人;约有土地面积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18600亩,荒山荒坡约8200亩,林地9000余亩;人均占有耕地4.4亩;人均占有粮56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5780.00元,现有支柱产业两个,马铃薯协会一个;全村种植马铃薯10000余亩。种草养畜项目已在坡上村实施,人工种草面积4000余亩(退耕还林种草除外);通组公路率达97.2%,农户通电率达100%。 二、我村主要以马铃薯、玉米、苦荞种植为主导产业:其中马铃薯种植10000余亩,亩产4000斤以上;玉米种植4000余亩,亩产400斤以上;苦荞种植5000余亩,亩产350斤以上:种植农户共800多户。 三、马铃薯产业情况 坡上村地处四格乡东部,由原来的自各村、坡上村、落基壳村合并而成,辖22个村民组,有农户1179户,4287人;约有土地面积12平方公里。以马铃薯种植和牛、羊养殖为主要支柱产业,创建了盘县四格坡上马铃薯协会。2007年被盘县农业局授予“先进协会”荣誉称号,2008年5月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企业”荣誉称号;本协会的马铃薯2008年10月荣获首届农产品展销会“地方特色农产品”称号;2008年相继通过“贵州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证号:WNCR-GZ08-00002)和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证号:WGH-08-11628)。 依托优势,盘县四格乡坡上村地处低纬度(纬度北纬26度11分--北纬26度13分,经度东经104度35分—104度36分)高海拔(海拔2000-2500米)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无任何矿产资源;素有种植马铃薯的习惯,近几年来,随着马铃薯协会对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优势逐渐显现出来,面对市场的需求,我们把马铃薯的生产作为加速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 为确保种植及时启动,不误农时,开好局,起好步,及时召开协会理事会和会员大会,商讨种植实施方案,明确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以特色马铃薯为示范作物,通过培训和示范,使部分会员先进性规范化种植,然后其他农户按照这种模式进行种植,以探索农业科技转化为实现生产力的新机制;主导品种有:威芋3号、X-06、全紫马铃薯、全红色马铃薯、宣薯2号、合作88等作为示范品种;主推技术:优质品种推广、双行起拢高产栽培技术、市场营销,节本增效管理。力求引进外资企业到我村进行投资,进一步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结合实际,协会理事会认真讨论抽调4名基地管理人员(组长:杨大多、 成员:徐乔余、杨德汉、杨小皆)负责技术指导工作。以马铃薯种植为指导,做到以下几点:1、结合实际,推广良种,做到周期换种;2、加强种薯基地建设,进行良种扩繁;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新品种的引进和开发基金。 四、盘县四格坡上马铃薯协会,现有会员506人,均为马铃薯种植农户,主要分布在坡上村、二台坡村,适宜马铃薯种植的土地面积1.5万亩。协会现有库房800平方米,可仓储马铃薯1000吨,由协会组织外运销售。在种植过程中,市、县农业局每年都派有专业技术人员蹲点指导,负责马铃薯种植技术工作。同时,通过多年来对脱毒马铃薯的种薯扩繁和商品薯生产,广大种植农户已掌握基本的种薯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协会采用“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五、正在实施的项目 1、商品薯种植4600亩; 2、原原种扩繁:800亩; 3、一级良种扩繁:2000亩(威芋3号); 4、二级良种扩繁:3000亩 5、特色品种种植1000亩 6、外商投资马铃薯良种扩繁1000亩 --人口总数:4279人 农业人口:4279人 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7.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6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22个 生产总值:680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马铃薯、苦荞 名特产品:马铃薯、苦荞 办公所在地:坡上村 |
糯迤安村 |
糯迤安村位于四格乡中部,位置为104°31′,北纬26°13′,平均海拔1820米,年平均温度10℃,稳定通过10℃和积温3604.7℃。全村共有20个个村民组,740户,3618人,土地面积13365亩,其中耕地4703亩,人均1.3亩,2001年,全村粮食总产量98.4万公斤,年末大牲畜存栏694头(其中牛610头),生猪存栏1620头,羊存栏30只,有中心完小和村级小学各一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0%以上。本村交通条件便利,特别是以宣威石塘清水桥公路修通后,自然条件好,但由于种植结构单一,种植方式落后,导致粮食产量不高,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人口总数:3618人 农业人口:3584人 非农业人口:34人 --行政区面积:1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336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20 生产总值:250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糯迤安村 |
大寨村 |
大寨村全村总人口2036人,其中农业人口1992人,非农业人口44人。大寨村行政区域面积9.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5340亩。我村民族成分主要有汉族、彝族、白族、仡佬、穿青、朝鲜族等。主要产业有种植玉米、洋芋及烤烟、养殖猪牛等,名特产品以烤烟、魔芋为最。 目前,彭召金任大寨村村支书,毛万春任村主任,赵兴德任大寨村村文书,高学云任大寨村民兵连长,陆加良任大寨村团支书,袁维芹任大寨村妇代会主任。 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寨村的经济发展必将走上一个新台阶。 --人口总数:2036人 农业人口:1992人 非农业人口:44人 --行政区面积:9.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34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白族、仡佬、穿青、朝鲜族等 发展口号: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寨村的经济发展必将走上一个新台阶。 --所辖村: 生产总值:509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洋芋及烤烟、养殖猪牛等 名特产品:烤烟、魔芋 办公所在地:大寨村 |
房格村 |
房格村位于四格乡北部,东临水城县鸡场乡,两接朝阳村,南与新寨、糯迤安相连,,位置为东经104°34′,北纬26°15′,年平均气温12℃,稳定通过10℃的年积温2965.3℃。土地面积14670亩,其中:耕地1924亩,林地1980亩,牧草地2925亩。 全村共6个村民组,208户,962人,2001年,实有劳动力639人,占人口数66%。 该村经济的主体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和洋芋,养殖主要有猪、牛、羊。2001年,全村粮食总产量21.6万公斤。年末大牲畜存栏数322头(其中牛275头),年末生猪存栏650头,羊存栏175头。 由于该村农业内部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不高,农村基础设施脆弱,特别是人畜饮水问题,生产生活条件较差。 --人口总数:962人 农业人口:951人 非农业人口:11人 --行政区面积:1467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924.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6个 生产总值:41.6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和洋芋 名特产品:玉米和洋芋 办公所在地:房格村活动 |
八担山村 |
八担山村全村共11个村民组,619户,2257人,有耕地面积15000亩,大牲畜存栏688头,羊2200余只,猪290头。人均收入2200元,退耕还林1836亩,森林覆盖面积达42%,大型运输车辆69辆,小型农用车辆(机具)100余辆,主产马铃薯和玉米,平均海拔2100米左右。 --人口总数:2257人 农业人口:2228人 非农业人口:29人 --行政区面积:2.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0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白族、苗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计上、计下、新上、新上、团林、细嘎、岩脚、山脚、沟对门、沟边 生产总值: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马铃薯、玉米 名特产品:乌洋芋 办公所在地:八担山村活动室 |
大坪村 |
大坪村位于四格乡西南部,距乡政府20公里,东接老罗基利、南连坪地乡,北与俄力科村接瀼,西与云南宣威隔河相望,位于东经104°32′北纬26°11′,平均海拔1670米,年平均气温14.℃稳定通过10℃的积温3913.10℃。土地面积10650亩,其中耕地3062亩,林地2620.8亩,其中有2000亩被毁,畜牧面积1124.3亩。 全村辖八个村民组,864户,2826人,实有劳动力1179人,经济的主体就是种养业,种植主要有玉米、小麦、洋芋和蔬菜。养殖业:主要是猪、牛、羊。2001年末,全村粮食总产量67.4万公斤,年末生猪存栏9520头,大牧畜存栏553头,其中牛458头。 大坪村多次被上级部门评为民主法治示范村,无毒村,文明村,大坪村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人口总数:2826人 农业人口:2800人 非农业人口:26人 --行政区面积:10.5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65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八个 生产总值:2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小麦、洋芋和蔬菜 名特产品:玉米、小麦、洋芋和蔬菜 办公所在地:大坪村 |
俄力科村 |
俄力科村位于四格乡西南部,位置为东经104°32′北纬26°,平均海拔1720米,,年平均温度14.1℃,稳定通过10℃的积温3798.5℃。全村9个村民组,586户,1960人,有土地面积8925亩,其中耕地面积2227亩。是以种植为主的纯农业村。 我村无矿产资源,交通闭塞,自然条件和居住环境比较差,严重影响了我村经济的发展。其次,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偏低,大部分人的种植养殖方式较为传统。因此多数农户长期处于贫困位置,所以被列为重点贫困村之一。 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驻村工作队的悉心指导下,村支两委团结一致认真开展工作,依靠政策,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推广良种良法,以提高粮食产量为前提,大力发展生猪生产,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我村有富裕的剩余劳动力,因此,搞好劳务输出,使剩余的劳动力转移,是我村增加经济收入的又一途径。 文化教育方面,我村在外的有识之士提倡并帮助村支两委组建了“俄力科村育才基金会”,该组织已良好运行,资助了很多困难的学生,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欢迎。 村容村貌方面,我村目前正大力搞建筑,脏、乱、差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相较其他村较为突出,但通过“百村文明创建”工程及广大村民的自觉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我村面貌定会焕然一新。 计划生育方面,在驻村队和村支两委的配合下认真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现我村的计划生育工作明显上了一个新台阶。 总之,我村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济、文化、卫生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当然,也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今后,我们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工作,使我村各方面有更大的发展。 --人口总数:1960人 农业人口:1950人 非农业人口:10人 --行政区面积:8.9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92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9个 生产总值:2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小麦、洋芋和蔬菜 名特产品:玉米、小麦、洋芋和蔬菜 办公所在地:俄力科村 |
水塘村 |
水塘村位于四格乡北部,东临水城县鸡场乡,位置为东经104°34′,北纬26°15′,年平均气温12℃,稳定通过10℃的年积温2965.3℃。 全村共6个村民组,327户,1003人,共8个村民组,主体少数民族为彝族,耕地面积为1815亩,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农作物为玉米、洋芋;主要经济作物为烤烟。 2010年,全村粮食总产量21.6万公斤。猪327头,牛280头,羊333头。 由于该村农业内部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不高,农村基础设施脆弱,特别是人畜饮水问题,生产生活条件较差。 --人口总数:1003人 农业人口:992人 非农业人口:11人 --行政区面积:10.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003.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4 生产总值:2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洋芋 名特产品:玉米、洋芋 办公所在地:水塘村活动室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