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六盘水 >> 盘州市 >> 淤泥彝族乡 >> 落多村

落多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落多村谷歌卫星地图)


落多村简介

  落多村,位于淤泥乡东部,距乡政府驻地3公里,有9个村民小组,共346户,全村总人口1116人,总国土面积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80亩。辖小龙场、老落多、新寨沟、包包寨、甘家寨、车家寨等6个自然村寨,村境内居住着彝、白、汉、苗、布依、蒙古等6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5%。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煤炭产业、种养殖业、运输业和劳务输出。境内有年产30万吨以上的有证煤矿1对。名特产品有彝家水拌酒,蜂蜜、核桃、土豆等,自然资源有万亩八大山天然畜牧养殖场。
  
  --人口总数:1116人 农业人口:1108人 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7.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白,蒙古,布依 发展口号:依法治村,民主管理,富民强村。
  --所辖村:9个村民小组, 生产总值:1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传统种植业,畜牧养殖业 名特产品:彝家水拌酒,蜂蜜 办公所在地:落多英柏公路旁50米处
  --自然条件: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资源:煤炭,旅游开发,雨夺箐水库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222210 561601 -- 查看 落多村谷歌卫星地图

落多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落多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三合村

  三合村位于淤泥乡西面,离乡政府10公里,东邻双龙村。南接鸡场坪水井凹村,西通鸡场坪乡,北面接普古乡。人平均耕地0.8亩,总人口2168人,村委会座落于一组和九组中间。下属9个村民小组,分布着;汉,苗,白,布依,回等民蔟。   一,九形成一个自然寨。二三形成一个自然寨。四五六形成一个自然寨,七八组形成一个自然寨      --人口总数:2219人 农业人口:2009人 非农业人口:210人   --行政区面积:3.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回族,水族,布依族,苗族 发展口号:带动全村走向心农村   --所辖村:1-9组 生产总值:3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辣椒 办公所在地:噜咕   --自然条件:高原 资源:农产品   

中合村

  中合村,位于淤泥乡北部,距淤泥乡政府驻地20公里,总国土面积11.7平方公里,辖拨舍嘎,嘎达河、老猪场、岩脚、打风岩,娃茨上、中、下8个自然村寨,10各村民小组,共计410户1412人,居住着汉、彝、白、苗4中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7%。给机构及发展主要靠农业、养殖业、饮食服务和劳动输出。境内旅游环境资源丰富,山清水秀、风光迷人,有“人间奇景”之称的十里画廊,有千奇百怪的沙河龙滩口溶洞群。有革命历史教育意义的沙河烈士园等。      --人口总数:1412人 农业人口:1406人 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11.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4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白族,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加快发展步伐,构建和谐村寨   --所辖村:1,2,3,4,5,6,7,8,9,10 生产总值:1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水稻,小锅酒,红米 办公所在地:中合村六组   --自然条件:气候怡然 资源:林地200亩   

鱼纳村

  鱼纳村,位于乡政府西部,距乡政府驻地1公里,总国土面积4.9平方公里,共390户1221人,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煤炭产业、运输业和劳务输出。境内有年产30万吨以上的有证煤矿2对。      --人口总数:1221人 农业人口:1208人 非农业人口:13人   --行政区面积:4.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3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汉,白 发展口号:加快转型,构建和谐   --所辖村:茨嘎,鱼纳,叫开,鱼纳新村 生产总值:8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煤,魔芋 名特产品:煤,魔芋 办公所在地:淤泥乡西部1公里   --自然条件:黄豆、小麦、土豆 资源:煤,魔芋   

淤泥村

  淤泥村,位于淤泥乡东部,东邻落脉穴村,西接淤泥乡小城镇规划区,辖大寨、拨嘎2个自然村,总国土面积7.5平方公里,共386户1284人,居住着彝、汉、白等3各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5.4。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煤炭产业、运输业和劳务输出。境内有年产30万吨以上的有证煤矿2对。   --人口总数:1284人 农业人口:1260人 非农业人口:24人   --行政区面积:7.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058.2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汉族、白族等 发展口号:立足本村,挖掘自身发展潜力   --所辖村:一、二、三、四、五 生产总值:3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煤炭产业、运输业、劳务输出 名特产品:玉米、水果 办公所在地:淤泥村   --自然条件:降水适中,阳光充裕,气候清爽 资源:煤炭、森林、   

岩博村

  岩博村位于淤泥乡西北部,东接淤泥村,西抵苏座村,南隔扇子地山,与双龙村相望,北靠斩龙山,与普古乡的七业克村为邻,辖区面积11.1平方公里,海拔1400—2100米,是淤泥乡辖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村。人均耕地1.5亩,有草山3000多亩,森林6000多亩,其中人工林4600多亩,森林覆盖率70%。   岩博村距淤泥乡政府约2公里,距水柏铁路松河火车站和正在修建的水盘高速公路约15公里,距贵州黔桂发电有限公司约25公里,距盘县县城红果98公里。2009年通车的羊场至柏果二级公路,由东向西经过岩博村的西南面,在村境内约有3公里,由此继续往西,可以直达松河煤矿、松河火车站和黔桂公司发电厂。   --人口总数:980人 农业人口:960人 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7.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白族,苗族 发展口号:加快地转型、加快发展、促进和谐   --所辖村:5个村民小组 生产总值:2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小锅酒,野生动物 办公所在地:岩博村二组   

新村村

  新村,位于淤泥乡政府南部,西接中屯,与鸡场坪乡相连,总面积6.1平方公里,677户2019人,居住着彝、汉2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6%。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业和劳务输出。   --人口总数:2047人 农业人口:1900人 非农业人口:147人   --行政区面积:6.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68.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汉族 发展口号:创建和谐、共同富裕   --所辖村:11 生产总值: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土豆 办公所在地:盘县新村   

下营村

  下营村,地处羊场乡,保基乡与淤泥乡连接处,离淤泥乡政府驻地大约3公里,英柏公路横穿境内,将下营村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主要以纯农业为住,南部为煤炭产业,辖区共4平方公里,12个村民组 ,2212常住人口,4500流动人口,气候温和,冬季温暖,夏季清凉,辖区内内有全盘县大产量煤矿湾田煤业集团,年产值达到3亿多元。全村人均年收入3000多元。      --人口总数:2212人 农业人口:2190人 非农业人口:22人   --行政区面积: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5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汉族,白族,苗族, 发展口号:企业帮扶农村,协调经济发展平衡   --所辖村:1—12组 生产总值:6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煤炭工业  名特产品:水拌酒 办公所在地:新村   --自然条件:气候温和,冬季温暖夏季清凉 资源:煤炭   

苏座村

  苏座村位于淤泥乡西北约 5 公里,有 6 个村民小组,共 336户,全村总人口 1268 人,民族分别为彝族、汉族、白族、苗族,其中彝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0%。党员 21人,劳动力人数 482 人,村干部 9 人。   现有国土面积8.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773亩(其中农作物玉米、土豆面积 650亩),林业资源约9138.6 亩(其中生态林占833.6亩、公益林占8305亩),森林覆盖率15.79%。有2000多亩杜鹃林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   无村办集体企业,有4座中型私营煤矿企业 ,有一个拥有170多辆大型货车的运输车队,本村就业已基本向二、三产业转型,涉及企业务工、跑运输及相关服务业。      --人口总数:1268人 农业人口:1244人 非农业人口:24人   --行政区面积:8.7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773.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汉族,白族,苗族 发展口号:依法治村,民主管村,文化兴村,产业富村   --所辖村:六个组 生产总值:1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运输业,传统种植业 名特产品:水拌酒,野生香料,草药 办公所在地:朱家寨   --自然条件:近万亩野生杜鹃林和高山牧场 资源:煤炭,旅游开发   

中心村

  中心村位于盘县淤泥乡北部,距县城70公里,离乡政府12公里,面积20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182亩,其中水田1102亩,旱地1080亩,还有荒山2万余亩。辖12个自然村民组,总人口1805人,548户,少数民族人口占80%,以彝族同胞为主,海拔1600至1800米,立体气候明显,森林覆盖率70%,境内无厂矿企业,生态环境优越,田园风光十分优美,交通便利,四面环山。周围的山有“十里画廊”之美誉,山里溶洞星罗棋布,属沙河溶洞群范围,有得天独厚的乡村旅游资源。      --人口总数:1808人 农业人口:1800人 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2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182.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汉族,其中彝族占80% 发展口号:   --所辖村:1——12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16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殖,发展旅游业 名特产品:红米 办公所在地:中心村二组   --自然条件:海拔1600至1800米,森林覆盖率达70% 资源:荒山2万余亩   

山峰村

  山峰村位于淤泥乡东南部,距乡政府驻地20公里,全村国土总面积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79亩,居住着汉、彝、白、苗等民族,是个多民族的山村。辖区有六个村民组、三个自然村寨,总户数237户,总人口719人。   --人口总数:719人 农业人口:713人 非农业人口:6人   --行政区面积:7.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7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白,苗 发展口号:   --所辖村:6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土豆 办公所在地:山峰村活动室   

大拨米村

  大拨米村,位于淤泥乡东部,总国土面积3.8平方公里,辖普甘垤、六嘎、石头寨、大拨米、其尼庆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有耕地面积1500亩,人均1.1亩,共477户1412人,居住着1个民族,100%的彝族。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业和劳务输出以及采石场的发展。      --人口总数:1412人 农业人口:1407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3.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 发展口号:以党建带发展   --所辖村:1组,2组,3组,4组,5组,6组,7组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红米、小锅酒 名特产品:红米 办公所在地:大拨米村六组   --自然条件:气候宜然 资源:山林7800亩   

清水村

  清水村位于淤泥乡东北面,距乡政府约9公里,东接嘿白村,西接羊场乡徐寨,南接下营村,北接联合村。   清水村是一个原生态自然行政村,森林覆盖面达百分之70,县境内最高的山峰(八大山)就在这里,主要以畜牡为主,是乡政府重点扶持的草牡基地,景色自然优美,到处都可以见到哗哗的流汤着清澈而透明的小溪,可直接饮用,正在修建的雨朵箐水库,为这里景色增添神韵,那里都有鸟语花香,气候宜人,是一个旅游圣地,避暑天堂。      --人口总数:1132人 农业人口:1124人 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12.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2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白,布依,彝5个民族 发展口号:加快发,全村人民奔小康   --所辖村:甲马石,七棵树,老鹰岩,清水 生产总值:4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土豆,畜牧 名特产品:土豆 办公所在地:老鹰岩   

麻朗垤村

  麻朗垤村,位于淤泥乡西部,距乡政府驻地3公里,总国土面积6平方公里,共246户793人,属于纯彝族村。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业和劳务输出。境内民族文化浓厚,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县级文明村和村级文化活动示范村,是全乡民族文化的典范。   --人口总数:786人 农业人口:778人 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6.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48.0亩   --主要民族成分:彝族 发展口号:加快民族文化建设,着力打造文化旅游景点   --所辖村:3个村民小组 生产总值:15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玉米、小麦、土豆 办公所在地:麻郎垤村二组   

落脉穴村

  落脉穴村,位于淤泥乡东部,距乡政府驻地2公里,总国土面积10.29平方公里,共586户1677人。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煤炭产业和劳务输出。境内有年产30万吨以上的1对有证煤矿和一座年洗能力120万吨焦化洗选厂。   --人口总数:1817人 农业人口:1797人 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10.7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5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白,布依,哈呢 发展口号:依资源,促发展,共致富   --所辖村:落脉穴,桃头寨,河莫多,鲁珠黑,马嘎,么所备 生产总值: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工业 名特产品:煤炭,土豆,玉米,苦荞 办公所在地:淤泥乡落脉穴村活动室   --自然条件: 资源:煤炭   

落多村

  落多村,位于淤泥乡东部,距乡政府驻地3公里,有9个村民小组,共346户,全村总人口1116人,总国土面积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80亩。辖小龙场、老落多、新寨沟、包包寨、甘家寨、车家寨等6个自然村寨,村境内居住着彝、白、汉、苗、布依、蒙古等6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5%。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煤炭产业、种养殖业、运输业和劳务输出。境内有年产30万吨以上的有证煤矿1对。名特产品有彝家水拌酒,蜂蜜、核桃、土豆等,自然资源有万亩八大山天然畜牧养殖场。      --人口总数:1116人 农业人口:1108人 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7.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白,蒙古,布依 发展口号:依法治村,民主管理,富民强村。   --所辖村:9个村民小组, 生产总值:1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传统种植业,畜牧养殖业 名特产品:彝家水拌酒,蜂蜜 办公所在地:落多英柏公路旁50米处   --自然条件: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资源:煤炭,旅游开发,雨夺箐水库   

联合村

  联合村位于淤泥乡政府驻地东北部,西与中心村相连,南接落脉穴村,北与中合村相邻,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辖李家寨、小淤泥河,彝统的、王家箐、平大古等5个自然村寨,5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102亩,全村418户,1347人,居住着汉、白、彝、苗、傣等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8%,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业和劳务输出。   --人口总数:1347人 农业人口:1336人 非农业人口:11人   --行政区面积:11.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02.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白,苗,傣 发展口号:以党建设带发展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 生产总值:15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土豆,养殖业,甘果等 名特产品:核桃 办公所在地:二组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空气湿度高 资源:熔洞,苦嘎丫口,杜鹃,八大山景点   

嘿白村

  嘿白村是盘县淤泥乡的行政村之一,地处淤泥乡东部,距乡政府驻地20公里,全村平均海拔1600米,有雄伟壮丽的“八大山”,世界第一柱洞“白雨洞”,神迷的溶洞“嘿白大岩洞”。   嘿白村东与保基乡黄兴村接壤,北与普古乡厂上村相邻,全村国土面积17.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00亩,森林覆盖率55%,全村总人口1361人,辖10个村民组,四个自然村寨,居住着汉、彝、苗、白等民族,其中彝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60%,,村内无厂矿企业,环境幽雅,气候宜人。      --人口总数:1361人 农业人口:1320人 非农业人口:41人   --行政区面积:170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加大生产,构建和谐   --所辖村:10个村民组 生产总值:1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 名特产品:玉米、水稻、土豆 办公所在地:嘿白   

俄夺村

  俄夺村位于淤泥乡东南部6.2公里处,有12个村民小组,共609户,全村总人口1744人,民族分别为汉族、彝族、白族、苗族、布依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村总人口的86%。党员14人,预备党员2人,劳动力568人,村干部7人。现有国土面积7.6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780亩,村境内有丰富的石灰石。   --人口总数:1744人 农业人口:1724人 非农业人口:20人   --行政区面积:7.6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78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白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加快转型,共建和谐   --所辖村:12个村民小组,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土豆,小麦,大豆, 名特产品:小麦, 办公所在地:距乡政府约6公里   --自然条件:环境优美,空气较新鲜 资源:石灰石   

双龙村

  双龙村,位于淤泥乡西部,距乡政府驻地4公里,总国土面积7.06平方公里,共694户2088人。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农业和劳务输出以及采石场的发展。双龙村属于远近文明的县、市、省、全国文明村,前任支书瞿彩虹同志因工作成绩突出,带领人民群众致富有道,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人口总数:2170人 农业人口:2096人 非农业人口:150人   --行政区面积:7.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69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彝,苗,白族 发展口号:建设美好家园发展旅游   --所辖村:10个村民小组 生产总值:6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养植 名特产品:辣椒 办公所在地:双龙桥   


落多村特产大全




落多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