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六盘水 >> 盘州市 >> 羊场乡 >> 杨家寨村

杨家寨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杨家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杨家寨村简介

  杨家寨村位于盘县东部,西与旧营乡相连,全村共有452户1520人,是一个少数民族居聚地,有0党员24名,实现了组组通公路,全村所有村民组全部通程控电话,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以种养为主,结构单一,导致农民增收步伐缓慢。近年来,我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实践“-”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开展创建先进集体活动,大力实施“项目立村、特色农业兴村”战略,自加压力、振奋精神、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顽强拼搏,战胜了各种困难和自然灾害,取得了创建先进集体与经济设同步发展的好成绩。
  一、 抓教育,严管理,强化队伍素质
  农村干部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我村充分认识到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才能促进农村改革的深入,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致富达小康,所以我村始终把加强干部队伍素质作为加快发展的基础,想办法提-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抓好理论学习。坚持党员干部学习制度,每月规定两次学习时间,全体党员干部都要进行集中学习,通过学习-精神、党章和农村政策法规等,加强全乡实际,还对本地的牛、猪进行品种改良。
  二、 定思路,调结构,开辟致富新路
  为了帮助群众寻找增收致富的路子,我村围绕市场开展调查研究,外出考察学习,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直接座谈,结合村情确定了以发展特色林果业、反季节蔬菜和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两大结构调整主攻方向。教育群众以市场为导向,以科为支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进经营方式,拓宽发展思路,在全村群众中树立了12名致富典型,并组织经常参加远程教育集中培训,极大地调动了农民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不断加大了科技培训力度。经常播放涉农远教专题片,农村种养养殖技术,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户水稻,玉米。小麦栽培技术包村干部、乡农业服务中心科技服务技术人员,利用我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促进了种养殖结构的调整。通过成功的示范,实实在在给全村农民起到典型引路,样板带动的功效。在致富样板的带动下,全村种养结构调整步伐逐步加快。
  三、办实事、解民忧,服务人民群众
  我乡为努力转变职能,切实为社会各项事业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今年,乡党委加大对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努力为群众提供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在努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乡还切实为人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针对农民贷款难问题,乡党委、人民政府积极协调金融部门,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针对农民子弟上学难问题,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大学生助学基金,目前,已对26名贫困大学生进行帮扶;与县劳动社会保障局共同配合,协调上级有关部门,为本地农民开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减免农民费用的同时党委、政府又为农民搜集用工信息、联系用工单位,使农民既掌握了技术,又得到了实惠;针对影响农村稳定的财务问题,乡党委、政府进一步修订《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村帐乡管实施方案》,健全完善了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村帐乡管制度和定期集中记帐等相关制度,与此同时,还指派专门的财务人员,对各村的遗留水费等旧帐进行彻底清理,并予以公开,让群众明白,干部明白,促进了农村稳定;针对干群矛盾引发群众-问题,乡党委、政府坚持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的确良原则,进行认真的调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
  
  --人口总数:1602人 农业人口:1356人 非农业人口:246人
  --行政区面积:3.2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62.0亩
  --主要民族成分:“白族,苗族,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转思想,转观念,大发展。
  --所辖村:“三格斗,杨家寨,李家寨,渔塘边,中寨,王家寨,胡家洼,大寨 生产总值:3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梨 办公所在地:杨家寨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222213 561601 -- 查看 杨家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杨家寨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杨家寨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大中村

  大中村位于羊场乡东南部,距羊场乡8公里拥有国土面积5.64平方公里,可耕地3620亩,其中水田1035亩,旱地2585亩,全村总户数976户,总人口3688人,是一个纯农业村,没有其它产业,只能靠种养殖业和外出打工来增加收入。      --人口总数:3688人 农业人口:3385人 非农业人口:203人   --行政区面积:5.6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6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白族 发展口号:发展特色产业结构,向观光农业种植发展   --所辖村:中屯,墙院,大屯,马屯,殷屯,白家场地, 生产总值:23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稻谷 名特产品:椒子 办公所在地:大中村大屯组   --自然条件:气候温和,水质优良适应于经济作物的生长 资源:石材   

上午村

  上午村位于羊场乡西部,距羊场乡政府所在地8.5公里,总面积6.5平方公里,东与淤泥乡下营村相依,西与羊场乡下午村相连,南与羊场乡小河村相邻,北与淤泥乡清水村相接。是羊场乡的西大门,英柏二级公路至东向西横穿而过,境内煤炭资源丰富,自然环境宜居,交通条件便利。   全村现辖14个村民小组,618户,2038人(农业人口1991人、非农业人口47人),其中:0党员24人,村支两委干部6人;居住着汉族、白族、苗族、布依等民族;耕地面积979亩;最高海拔1679米,最低海拔1477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无霜期260天以上。适宜多种药材、板粟、核桃、油茶、苹果、花生等多种作物生长。主要以生产玉米、水稻、小麦为主。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开展利用价值较高。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支两委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党建。特别是2010年,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上午村的新农村建设,把上午村列为全乡四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在政策上、财力上、人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党政领导联系指导,驻村干部积极帮扶,相关部门出资规划,加快了上午村新农村建设步伐,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支部建设方面。一是选好配强支部班子。按照“抓好一把手、带好一班人、建好一支队伍”的工作要求,把村党支部班子建设放在首位,切实加强教育、管理和培养,努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使我们的每一个农村基层党员都能够成为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能手,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村级党组织成为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二是不断壮大党员队伍。把责任心强、有开拓奉献精神、有知识、有能力的农村青年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使之成为党外积极分子,对符合党员标准的适时吸收进党员队伍。进一步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和文化结构,把那些年富力强、有一定经济头脑、具备一定科技文化知识、懂得经营管理的在村知识青年、-、企业骨干、务工经商人员充实到党员队伍及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中来,彻底改变党员队伍年龄偏大、素质偏低、作用偏弱、人数减少的状况,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和政权基础。   发家致富方面。全村发展养殖户共3户。肉兔养殖专业户周乐忠,年销售肉兔200只,收入达1.5元;石蚌养殖专业户秦兴稳,年销售0300余斤,收入达1万余元;肉鸭养殖专业户查登付,年销售商品鸭600多只,收入近1.2万元;花卉种植专业户邓成文,年销售花卉2000株,收入达2万元;全村有10%以上家庭搞煤炭运输,运输费成为其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2010年上午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3500元。   村寨建设方面。一是全力抓好“百村文明”工程。积极配合上级部门抓好新农村建设,基本完成了全村8个自然村寨的道路和庭院硬化;二是重拳出击危房改造工程。村级制定危房改造工程实施方案,实行驻村干部包片,村支两委班子包组,0完成了25户危房改造工程。   村风建设方面。一是认真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从计生、守法、致富、卫生、文明五个方面对全村农户进行评比,全村600余户参加创建活动,评比590余户平安家庭。二是健全村级民主监督管理机制。认真落实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制度,成立了村民理财小组,增加了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增强了村民民主管理意识。三是建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立“村级农家书屋“,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即方便农民学文化,又促进农民学技术。      --人口总数:2038人 农业人口:1991人 非农业人口:47人   --行政区面积:6.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97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白,苗、彝、布依、壮 发展口号:抓好村企共建,构建和谐上午。   --所辖村:上午,松树湾,细田,黄泥包,小冲,团山,田坝,后山 生产总值:5210.5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煤炭 名特产品:肉兔、石蚌 办公所在地:松树湾   --自然条件:环境宜居,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资源:煤炭   

下午村

  下午村位于羊场乡西部,东邻朝阳村、北与海兴村相接、南与保基乡相望,距羊场乡10公里。拥有国土面积17.5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3600亩,其中水田600亩,地3000亩,全村总户数1216户4361人,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农民的居住条件,从原来的茅草房、青石砖瓦房、村间羊肠小道转变为平房、楼房、九松、英白公路横穿下午村,现下午村达到组组通路。   20多年的改革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一些中、高档象具、电器、自用小车、摩托车逐步进入部分家庭。有线电话,有线闭路电视达到30%农户。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明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现有中心学校2所,其中松阳小学被评为省级绿色学校,蔬菜大棚3个,桉树种植基地1个,2006年被评为县级科技示范村。农贸市场1个,建于50年代,,2006年下半年水泥路硬化市场街道破土动工,2007年年初完工,全长1020米,路灯25盏   随着经济、文化发展,科学技术普级,下午村将会变得生活宽裕、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文明小康村。      --人口总数:4653人 农业人口:4512人 非农业人口:141人   --行政区面积:5.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490.0亩   --主要民族成分:白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打造新农村建设   --所辖村:下午组,代家寨组,上下布嘎组,尹达寨组,松树坡组,杨桃箐 生产总值:1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 名特产品:白纸 办公所在地:下午寨子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徐寨村

  徐寨村位于羊场乡东部,距红果城93公里,总面积12.1平方公里,居住着苗族、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全村287户,995口人,人均耕地面2.15亩,辖9个村民组,5个自然村寨,现有党员20名,   2002年11月被盘县县委、县政府授予1999-2001年度文明村   2004年4月被共青团盘县委员会授予全县先进团支部   2005年3月被盘县县委、县政府授予2002-2004年度文明村   2005年4月被六盘水市司法局、民政局授予民主法治示范村   2006年6月-2006年7月村支两委带领人民群众发展荒山造林1756亩。   2006年9月-2006年12月,村支部、村委会带领徐寨村新寨、田以边两个自然村寨的村民修建了穿寨的道路硬化工程2.7公里、改厕200个和改房100幢。      --人口总数:1126人 农业人口:1114人 非农业人口:11人   --行政区面积:5.5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13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白,苗,彝 发展口号:坚持科学发展 着力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创造新业绩   --所辖村:旧寨组,田以边组,新寨组,林场组 生产总值:16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长山箐农业观光园,野鸡养殖基地 名特产品:叶子烟 办公所在地:徐寨村田以边   --自然条件:山青水秀 资源:优质山泉水,杉木,千亩草原   

朝阳村

  朝阳村位于羊场乡政府西部,距乡政府4公里,辖区面积6.88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2468人,795户,其中农业人口2400人,非农业人口68人,14个村民小组,主要居住有白族、彝族、苗族、汉族。矿产资源丰富,以煤为主,交通便利。      --人口总数:2468人 农业人口:2400人 非农业人口:68人   --行政区面积:6.8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90.0亩   --主要民族成分:白族,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村有主导产业 户有致富门路   --所辖村:洪家庄,杨家山,沙沟,大坪地,发脚寨 生产总值:64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 名特产品: 早熟蔬菜 办公所在地:洪家庄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 资源:煤、蔬菜、经济果林   

纳木村

  纳木村属于农业为主的村,本村居住的民族有布依族、白族、苗族、彝族、汉族,少数民族占全村人口的2/3,全村共有3520个人口,有十个自然村寨,辖十六个村民组,本村的自然村寨基本上靠河边,水资源丰富,主产稻谷、疏菜、玉米。本村的煤炭资源丰富,有待于开采,本村已有两个有煤碳加工产业(朝阳焦化厂和杨柳沟洗煤厂)。   --人口总数:3520人 农业人口:3352人 非农业人口:168人   --行政区面积:10.0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8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布依族,白族,苗族,彝族。 发展口号:加快新农村建设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十组。 生产总值:10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朝阳焦化厂。杨柳沟洗煤厂。 名特产品:洗精煤 办公所在地:纳木村活动室   --自然条件: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海拨在1100至1700米 资源:煤碳产业   

小河村

  小河村位于羊场乡西北部,东邻下午村相交、北与海兴村相接、南与上午相望,距羊场乡12公里。拥有国土面积2.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49.5亩,村总户数899户2402人,境内煤炭资源丰富,有15万吨的挞拉寨煤矿和将要投产的30万吨的鑫峰煤矿以及正在改扩建的蓝欣洗煤厂。九松公路途经小河村,英柏二级公路距村委会1公里,除上岩脚外,组组通路。   改革开放30年,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一些中、高档家具、电器、自用小车、摩托车逐步步入部分寻常百姓家庭。      --人口总数:2402人 农业人口:2385人 非农业人口:17人   --行政区面积:2.8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49.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白族,苗族,彝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依法治村,民主管村,产业强村   --所辖村:小河边,打柴沟,挞拉寨,上岩脚,下岩脚,丫口头,屠家坪地,董 生产总值:12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煤炭 名特产品:柿子,中药材 办公所在地:小河边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煤炭资源丰富。 资源:煤炭   

高光村

  高光村位于羊场乡西部,距羊场乡18公里,北接旧营乡红花村,西接鸡场坪乡石头河村,拥有耕地面积3930亩,行政区面积15.27平方公里,全村总户数为890户,总人口2840人,共有十一个自然寨子,二十五个村民小组,是一个纯农业村,辖区内有一条美丽的小河,本村主要产业,水稻,马铃薯,气侯适宜种养业。      --人口总数:2840人 农业人口:2817人 非农业人口:23人   --行政区面积:15.2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93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白,苗,彝 发展口号:发展特色产业,强村富民.   --所辖村:25 生产总值:104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王米,马铃薯 名特产品:马铃薯 办公所在地:杨家屯   --自然条件:气候宣人   

赶场坡村

  赶场坡村位于羊场乡东北部,全村总面积646.21公顷。辖6个自然村寨,9个村民小组,5个党小组,26名0员,已培养6名入党积极分子。平均年龄29岁,全村党员年龄结构不断下降,文化程度不断提高,居住着布依族、汉族、白族等民族522户,2003人,其中布依族占村总人口的80%以上,农业生产主要以种养业为主,主要生产玉米、水穩、花生、生姜为主,是典型的布依族聚居区,辖区少数民族民间文化渊远流长,古朴典雅的少数民族风情历史悠久,辖区山青水秀,群众热情好客,羊场布依族歌节就在赶玚坡村的东场组举行,是民族民间文化开发的圣地。   一、狠抓示范村建设。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找准突破口。   2005年市,县领导领导深入示范村3次进行调查研究,乡党委、政府确定挂钩联系领导随时到点指导工作,驻村工作队具体协助落实示范村建设工作,帮助解决示范村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随时电话联系各项工作,了解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赶场坡村具体情况,帮助该村协调引进科技示范种植、养殖项目,以点带面发挥示范辐射带头作用,截止到2007年底共完成沼气池建设120口,总投入12万元,引进蔬菜大棚种植5个总投入2280元,完成进寨水泥硬化路面两处380米,总投入4万元,从而不断加大小康文明村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环境。   二、以党支部为核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俗话说:“农民富不富,全靠党支部”,赶场坡村自开展典型示范村建设以来,进一步从党支部组织建设入手,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完善村党支部,配强配齐“两委”班子,村党支部职责明确,廉洁勤政,作风踏实,公道政派,能够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自觉学习实践“-”重要思想,制定党员发展规划,开展“双学双培”活动,2005年以来,每年都要确定3名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2名致富能手培养成为党员,现共有10名农户进过学习科学种养知识,成为生姜、果、蔬菜种植示范户,8户成为养猪、养牛示范户,党支部认真抓好支部学习、整改、转化、提高工作,注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对村委会、共青团、妇联、民兵组织加强学习培训,同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站点,组织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各种科学、养、加工等知识培训6次240人。组织群众学习种养,加工知识12次780人,从而有效发挥传帮带头作用,真正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使每名党员和中青年均掌握1至2门科学种养知识,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007年共培养后备干部11名,发展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6名,村后备干部6名。   三、以围绕农村经济建设为重点,结合实际,制定规划,促进计划生育,社会冶安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赶场坡村抓住经济发展这个大局,认真总结经验,引进科学技术,理清发展思路,抢抓新阶段扶贫开发机遇,坚持以解决村级集体经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小康村建设,生态小康文明村建设,一手抓解决温饱,一手抓抑制返贫,一手抓脱贫,一手抓致富的工作方针,一是大力调整农业工产业结构,改变传统种养模式,朝着“一组一品”,“一村一特”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二是抓好专业示范点建设,发挥示范辐射带头作用,重点改变以粮食为主的单一生产模式,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田间地角,发展种养业,小型加工业,引导农户发展“五小”经济,三是采用小额信贷等方法,千方百计探索新的发展路子,手工劳最终落实到解决农民温饱和增加农民收入上来,现在赶场坡村10亩大红杨梅示范基地一个,50亩大板粟基地一个,分户种植杆桔合计150亩,梨、桃150亩,早熟蔬菜60亩,生姜,花生100亩,己成为拉动全村经济增长,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项目之一,四是提高好协调服务工作,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2005年古树寨煤矿动工修建,为赶场坡村解决就业达50人以上,五是以小康文明村建设为重点,由群众投工投劳,政府以多方争取投入自筹相结合,全面完成赶场坡村坪地村民组和小化家庄的人行便道水泥路硬化路面建设,以及入户水泥路硬面建设基本实现物流堆放整洁有序,进一步净化村寨环境,现在赶场坡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取得明显成效,进寨公路全部通车,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电视覆盖率达85%以上,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基本得到满足,充公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气息。六是严格执行羊场乡政府村务公开工作管理制度,按程序实行村务公开,通过村务公开工作的开展,使村支“两委”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形成群众自觉参加政务管理事务的良好工作格局。七是在计划生育工作中,认真推行“村为主”,全面实施“村民自治”,通过采取督促、检查,落实、举办人口学习班等措施,有效控制了计划外生育。八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采取群防群治,成立联防队,设立村级治安室进行巡逻,开展宣传教育等工作措施,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组织得到群众拥护,使赶场坡村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人口总数:1856人 农业人口:1824人 非农业人口:32人   --行政区面积:3.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9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白族,汉族,苗族 发展口号:我帮煤矿发展,煤矿帮我致富   --所辖村:坪地,凹子,团结,新寨,田坝,大化家庄,小化家庄,东场 生产总值:6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蔬菜,水果,煤矿 名特产品:花红,梨,苹果 办公所在地:坪地   --自然条件:土地肥沃,雨量充沛,阳光充足 资源:煤矿,土地,劳动力   

瞿家寨村

  瞿家寨村位于羊场乡中心地点政府所在地,全村总面积9.13平方公里,海拔1100-1600米,九村河及红花湾河穿村而过,气候湿润。全村有4个党小组,27名党员,总户数1132户,总人口3666人,17个村(居)民组,9个自然村寨。全村全部通电,8个寨子通公路,所有村民组通程控电话及移动电话,通有线电视。      --人口总数:3666人 农业人口:2655人 非农业人口:1011人   --行政区面积:9.1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522.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白族,苗族,布依族 发展口号:商业为主,农业为辅   --所辖村:瞿家寨,梅子沟,罗迁,拖落茨,段家寨,罗家寨,大梨树,滴水岩 生产总值:3451.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板栗基地 名特产品:板栗 办公所在地:乡政府所在地瞿家寨   --自然条件:海拔1100—1600米,九村河及红花湾河穿村而过,气候湿润。 资源:石灰石   

何家庄村

  何家庄村,位于羊场乡东部,距红果城90公里,总面积12.1平方公里,居住着苗族、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全村341户,1221口人,人均耕地面3.28亩,辖9个村民组,11个自然村寨,现有党员18名,党支部按照“五个好”的要求,认真展工作,努力开创局面,使党建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强班子建设,强化领导核心   在农村,支部班子素质高与低、能力能与弱、凝聚力大与小都决定着村集体的发展、群众的人心背向。签于此,何家庄村党支部努力抓好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种养技术,使班子成员在工作时成为国家政策的宣传员、群众管理解惑的信息员、解决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在生产中成为种田的科技明白人、养殖业中的技术员,时时处处体现出“高人一等”的能人效应,班子成员经过这样的“包装”后,威信有了,说话底气足了,办事力度提高了,尤其是工作好开展了。2006年以前何家庄村由于地处偏癖,交通闭塞,信息不灵,经济文化基础落后,村级集体无经济来源人民群众生活困难,领导班子涣散,缺乏战斗力和凝集力,2006年下半年在羊场乡党委、政府的大力帮扶下,对村级班子进行整顿,加强队伍建设,让年纪大,文化水平低的老同志退出村级班子,让年纪轻,文化基础好的年轻同志进入村班子,通过二年的努力,本村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禁毒工作等都跨入了全乡的先进行列,村级收入有一定的基础,为本村的全面发展夯实了基础。   二、加强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完善工作机制   多年来的治村经验就是村务要公开、财务往来要公开,不公开就会产生误会,不公开就容易受人质疑,更容易产生-。以前班子实在不行了,会计是包包帐,往来不清楚,集体的财产无人管理,至直给集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后来支部重新组建,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两委班子对这个问题认真分析并一致认为:实行村务公开、重点是财务公开,集体的往来要及时公开,让所有的群众知道债是谁的,怎么造成的。这样一来,群众对两委班子有了重新的认识,可以说是通过公开,及时地给干部一个清白,还群众一个明白。   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村里还健全了其他制度:如党员议事制度、村民代表会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民主推荐后备干部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健全与公开运行,群众知道集体的事更多了,集体办事的透明度更高了,群众参与决策的热情也高了。几年来,这一任班子在村内有了好的口碑,改变了群众对支部、村委的印象。   三、加快小康村建设步伐,让群众过上殷实的幸福生活   选准一班子,看中一条路,富裕一村人。这话果然正确,以前村民们都没有让群众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是有党的惠农政策的支持,也有支部一班人努力的汗水。所谓万事开头难,一年前,何家庄村基层组织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很少发展党员,新班子上任后,打造坚强有力的支部班子,使之成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发展带头人,在各项工作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对党员干部约法三章,要讲团结、顾大局,讲公道,作奉献,讲正气,重原则,2007年何家庄村支部发展新党员4名,接纳入党积极分子10名,增强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何家庄村属于纯农业村,农作物主要以土烟、马铃薯、茶叶为主,但由于交通不便,种出来的东西拉不出去,于是村领导班子就组织两委人员认真分析情况,明确工作思路,确立了目标,要致富,先通水电路,然后在乡党委、政府的牵头组织下,请示交通局、水利局、农办、发改局等有关单位到我村进行实地调研,交通局把我村的公路列为2007年通村公路,水利局解决了饮水困难问题,农办解决了沼气池,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为我们鼓足了后劲,由村干部带头,组干部组织群众跟着干,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到2007年底,全村九个组通公路里程达18.5公里,建成小水窖301口,沼气池1120,为本村的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农民的农作物也可以拉出去卖了。      --人口总数:1263人 农业人口:1214人 非农业人口:49人   --行政区面积:13.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965.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族,白族,彝族,汉族 发展口号:立足绿色产业谋求快速发展   --所辖村:何家庄,岩头上,罗那依,楼板箐,牛箐坡,大水井,田边寨等 生产总值:4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茶叶,山羊,核桃 名特产品:核桃,茶叶,黑山羊 办公所在地:何家庄   --自然条件:森林覆盖率高,草坡、草山面积广 资源:木材、土地、草坡、草山   

红花湾村

  红花湾村位于羊场乡西部的两山峡谷之间,距乡政府所在地约3.5公里,居住着汉、苗、白、彝、布依等少数民族,共1358人,其中农业人口1310人,非农业人口48人;辖区八个自然寨子共8个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产玉米、水稻、小麦),畜牧业为辅。经济作物有蔬菜、西瓜、柑橘等。   --人口总数:1358人 农业人口:1310人 非农业人口:48人   --行政区面积:2.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12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苗,白,彝,布依, 发展口号:发展种植业,致富红花湾   --所辖村:马家田,老马湾,沙子田,红花湾,后箐,黄泥田 生产总值:338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 名特产品:西瓜,柑橘 办公所在地:红花湾   --自然条件:水、气候、温度等。   

杨家寨村

  杨家寨村位于盘县东部,西与旧营乡相连,全村共有452户1520人,是一个少数民族居聚地,有0党员24名,实现了组组通公路,全村所有村民组全部通程控电话,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以种养为主,结构单一,导致农民增收步伐缓慢。近年来,我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实践“-”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开展创建先进集体活动,大力实施“项目立村、特色农业兴村”战略,自加压力、振奋精神、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顽强拼搏,战胜了各种困难和自然灾害,取得了创建先进集体与经济设同步发展的好成绩。   一、 抓教育,严管理,强化队伍素质   农村干部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我村充分认识到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才能促进农村改革的深入,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致富达小康,所以我村始终把加强干部队伍素质作为加快发展的基础,想办法提-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抓好理论学习。坚持党员干部学习制度,每月规定两次学习时间,全体党员干部都要进行集中学习,通过学习-精神、党章和农村政策法规等,加强全乡实际,还对本地的牛、猪进行品种改良。   二、 定思路,调结构,开辟致富新路   为了帮助群众寻找增收致富的路子,我村围绕市场开展调查研究,外出考察学习,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直接座谈,结合村情确定了以发展特色林果业、反季节蔬菜和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两大结构调整主攻方向。教育群众以市场为导向,以科为支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进经营方式,拓宽发展思路,在全村群众中树立了12名致富典型,并组织经常参加远程教育集中培训,极大地调动了农民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不断加大了科技培训力度。经常播放涉农远教专题片,农村种养养殖技术,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户水稻,玉米。小麦栽培技术包村干部、乡农业服务中心科技服务技术人员,利用我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促进了种养殖结构的调整。通过成功的示范,实实在在给全村农民起到典型引路,样板带动的功效。在致富样板的带动下,全村种养结构调整步伐逐步加快。   三、办实事、解民忧,服务人民群众   我乡为努力转变职能,切实为社会各项事业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今年,乡党委加大对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努力为群众提供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在努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乡还切实为人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针对农民贷款难问题,乡党委、人民政府积极协调金融部门,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针对农民子弟上学难问题,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大学生助学基金,目前,已对26名贫困大学生进行帮扶;与县劳动社会保障局共同配合,协调上级有关部门,为本地农民开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减免农民费用的同时党委、政府又为农民搜集用工信息、联系用工单位,使农民既掌握了技术,又得到了实惠;针对影响农村稳定的财务问题,乡党委、政府进一步修订《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村帐乡管实施方案》,健全完善了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村帐乡管制度和定期集中记帐等相关制度,与此同时,还指派专门的财务人员,对各村的遗留水费等旧帐进行彻底清理,并予以公开,让群众明白,干部明白,促进了农村稳定;针对干群矛盾引发群众-问题,乡党委、政府坚持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的确良原则,进行认真的调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      --人口总数:1602人 农业人口:1356人 非农业人口:246人   --行政区面积:3.2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62.0亩   --主要民族成分:“白族,苗族,汉族,彝族,” 发展口号:转思想,转观念,大发展。   --所辖村:“三格斗,杨家寨,李家寨,渔塘边,中寨,王家寨,胡家洼,大寨 生产总值:3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梨 办公所在地:杨家寨   

张家寨村

  张家村位于羊场乡的东部,八个村民小组五个自然村寨,1648人,400多户,主要以布依为主的少数民族居住区,土地资源丰富,海拔700米左右,有丰富的历史文化。   --人口总数:1648人 农业人口:1631人 非农业人口:17人   --行政区面积:1.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8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和谐美丽的新农村   --所辖村:岩脚组,甘塘组,张家寨组,姜华组,罗潘组 生产总值:6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玉米,大米 名特产品:甘蔗 办公所在地:甘塘   --自然条件:土地资源丰富,海拔700米左右   

小河口村

  小河口村地处羊场乡政府东面,水资源丰富,民风淳朴、勤劳,土地肥沃,适应于蔬菜,水果的生长。   小河口村,一个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在这里居住,会让你感到天空的湛蓝,小溪的清澈,民风的朴实,环境的优美。让你聆听夜间田间的蛙声,白天的鸟鸣,让你感到诗情画意的意境。   --人口总数:1928人 农业人口:1886人 非农业人口:42人   --行政区面积:5.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28.0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彝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为了更好的明天努力   --所辖村: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十组, 生产总值:536.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 名特产品:甘蔗,早熟蔬菜 办公所在地:小坪田   --自然条件:水资源丰富 资源:经济林,蔬菜,煤   

海兴村

  海兴村属边远落后的少数民族村寨,在上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于2006年12月份在海兴村海子寨彝族寨子建起了民族文化活动中心,为了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文化,彝族人的海马舞、6月24日火把节等传统文化活动得到了开展的空间,平时农闲时节群众集在一起交流、闲谈,促进了村民之间的友谊;这就是群众的驿站。   海兴村西云狗场,一个边远的农贸小市场,位于盘县鸡场坪乡、旧营乡、羊场乡的交界地带,基本属几不管地带,但一到农历的狗场天,那里便是农村农产品、农用物资、种子、牲畜等交易的活跃市场。因为来赶集的都是农民,那里没有旅馆、规范的餐饮服务店,只有当地村民李文碧家开的农家饭店、狗肉汤锅;实属地地道道的农家山庄。每到赶集天,店内三五成群坐在一起围着火炉蹬汤锅,肉热闹非凡,民情纯朴。   --人口总数:2436人 农业人口:2384人 非农业人口:52人   --行政区面积:14.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648.0亩   --主要民族成分:苗,彝,白,汉 发展口号:力争5年内建设成为富裕文明的无污染农业生态景观村   --所辖村:海子寨,大丫口,-地,西云,龙关箐,大松林,凉水井 生产总值:36.0   --主要经济产业:养羊,养牛,养猪,种辣椒、大蒜、土烟、花椒、油菜等 名特产品:核桃、辣椒 办公所在地:海子寨   --自然条件: 资源:杉木及丰富的土地资源   


杨家寨村特产大全




杨家寨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