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庄镇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南部新城,距市中心1.5公里。南与遵义县龙坑镇接壤,西为红花岗区巷口镇、高桥镇,东北为红花岗区南关镇。总面积47.8平方公里,全镇辖4个村,79个村民组;9个居民委员会,66个居民小组,现有人口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万人,非农业人口1.1万人;耕地面积9065亩,其中田6515亩,土2650亩,林地2.25万亩;有企业1587家,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7家。拥有中专学校1所,中学3所,小学9所,子校3所,托儿所3所,医院3家,个体诊所25家。
忠庄镇辖区内有宽敞的海尔大道和遵义大道,以及遵崇高等级公路横跨全镇9个村(居),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辖区内有南郊水厂、城南变电站,省级旅游景点——桃溪寺,坐落于忠庄镇幸福村。镇内矿藏资源丰富,现已探明,二氧化硅储存量6000万吨,石灰岩7900万吨,锰矿216.82吨。
忠庄镇自2003年4月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以来,现已创建14个示范点,涉及1553户,4886人,其中草莓、葡萄鲜果生产基地的勤乐村,现已成为“四在农家”省级示范点。2006年镇将加大创建力度,扩大受惠群众面积,拟创建16个点,涉及1245户,5218人,使创建面积达到70%以上。镇计划2008年全部完成创建工作。
今后五年,忠庄镇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加强一个保障,抢抓三大机遇,充分发挥三大优势,着力实施四大战略,力争实现四个新跨越。即:加强党的建设,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区委、区0继续加大南部新城建设的机遇;充分发挥地处遵义市中心城区南大门、红花岗区城市副中心的区位优势,地处遵崇高速公路与贵遵高等级公路、海尔大道与遵义大道交汇点的交通优势,南部新城生产生活要素集中、商贾云集、投资商汇聚和红花岗区政治中心的集聚优势;着力实施“四大”战略,力争实现四个新跨越。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8万人 | 47.8平方公里 | 520302011 | 563000 | -- | 查看 忠庄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勤乐村 | ·红花岗区旅游·红花岗区特产·红花岗区十大特产·红花岗区十景 | 0 |
---- |
查看 勤乐村谷歌卫星地图 |
马坎村 | ·红花岗区旅游·红花岗区特产·红花岗区十大特产·红花岗区十景 | 0 |
---- |
查看 马坎村谷歌卫星地图 |
幸福村 | ·红花岗区旅游·红花岗区特产·红花岗区十大特产·红花岗区十景 | 0 |
---- |
查看 幸福村谷歌卫星地图 |
忠庄村 | ·红花岗区旅游·红花岗区特产·红花岗区十大特产·红花岗区十景 | 0 |
---- |
查看 忠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老城街道 |
老城街道办事处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西北部,占地3.4平方公里,辖大兴路、红花岗、官井、南门、府后山、北门、纪念馆七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万余人。老城辖区是遵义市党政军机关所在地,是遵义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在巍峨雄伟的凤凰山麓、蜿蜒流淌的湘江河边坐落着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会址、红军烈士陵园、红军总政治部、中华苏维埃银行旧址等革命纪念地群体。碧云路、子尹路、步行街主要街道上汇聚了遵义市文化、小吃、商贸、宾馆、酒店等精品名家。宏大的遵义科技馆、凤凰山森林公园、凤凰山休闲广场、纪念广场、遵义公园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辖区内省级重点中、小学、幼儿园星罗棋布,社区服务设施功能齐全。建设文明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是我们的目标和愿望。“有求必应、有事必办、有困必助、有问必答”是我们的服务宗旨。老城街道办事处全体干部及社区居委会成员、社区志愿者,将竭诚为您服务。 |
万里路街道 |
遵义市红花岗区万里路街道办事处,位于红花岗的南面,东面与长征镇毗邻,南面与南门关街道办事处隔河相望,北面与中山路街道办事处紧紧相连,西边与老城街道办事处接壤,地处城郊结合部。辖区面积2.42平方公里,常住户8559户,25338人。下辖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28个居民小组,连接南部新城和海尔大道的万里路、内环路通过辖区,辖区内有市供电局、市人民医院、市三中等30多家企事业单位。 |
中华路街道 |
中华路街道位于贵州遵义红花岗区。下辖: 520302003001 111 龙井沟社区 520302003002 111 凤朝门社区 520302003003 111 杨家巷社区 520302003004 111 环城社区 520302003005 111 新东门社区 520302003006 111 苟家井社区 |
南门关街道 |
南门关街道办事处位于红花岗中心城区南部,海尔大道入口处,四周与忠庄镇、南关镇、万里办、兰家堡村接壤,辖区面积7.95平方公里,2007年底总人口39831人,其中流动人口6452人,常住居民15403户,下辖5个社区,66个居民小组。区域内行政企事业单位集中,其中以电厂、智慧名城为代表的规模以上企业7家,规模以下企业25家,2007年工业总产值10659万元,财政收入1317万元,城镇职工人均收入6180元,自从九州房开、同一房开、智慧名城、皇冠酒店等企业入住,初步形成机电、建材、餐饮、医药、化工等为主要行业的工业服务体系,是未来南部新城开发的集散地。 |
延安路街道 |
延安路街道位于贵州遵义红花岗区。下辖: 520302005001 111 延安路口社区 520302005002 111 聚泉阁社区 520302005003 111 乌江电厂社区 520302005004 111 松桃路社区 520302005005 111 较场坝社区 520302005006 111 雷台山社区 520302005007 111 金狮山社区 520302005008 111 金银新村社区 |
舟水桥街道 |
舟水桥街道位于贵州遵义红花岗区。下辖: 520302006001 111 罗家坝社区 520302006002 111 新店子社区 520302006003 123 南宫山社区 520302006004 123 铜罗井社区 520302006005 111 河舟社区 520302006006 111 凉厅社区 520302006007 111 镇隆社区 520302006201 112 红舟村 |
中山路街道 |
遵义市红花岗区中山路街道办事处系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地处中心城区,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内中华南路、新华路、中山路三条最为繁华的街道交汇于辖区中心,呈丁字形,故称丁字口。辖区背倚葱郁的凤凰山麓,面临秀丽的湘山河畔,总面积2.38平方公里。有四个社区居委会,98个居民小组,4个社区党总支部、1个办事处机关党支部、1个机关离退休党支部、3个非公经济党支部,常住户7260余户,27000余人,70余个机关、企事业单位,8个金融单位;有集贸市场、大型商场、超市、公园、旅游景点湘山寺庙等社区公共服务场所46处、学校3所。 中山路街道办事处社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社区稳定。社区商业网点星罗棋布,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有大小非公有制企业1300余个,小吃、百货夜市摊点300多个。近几年来,经济持续增长,财政稳步增收。社区科、教、文、体、卫事业篷勃发展,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服务网点及其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为居民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就业工程进一步推进,多渠道安置下岗职工;亮、绿、净、美“四化”和“1234”工程成效显著,社区环境整洁优美,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安全文明小区”、“安全文明单位”的创建取得突出成绩,社会治安状况改善,学前教育、中小学素质教育、市民教育质量全面提高,计划生育实现了“居为主”,城市管理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办事处多次受到中央、省、市、区各级表彰。 中山路街道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以争创一流工作为目标,与时俱进,超常规思维、超常规工作、超常规奉献。在-理论和“-”重要思想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以为民为宗旨、富民为中心、安民为保障、乐民为动力、便民为重点、育民为根本的“六民工程”为主要内容,努力实现居住安心放心、生活方便称心、环境优美舒心、文化娱乐欢心、邻里互助热心、同创共建齐心的“六心”目标,不断提高城市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品位,把新世纪的红花岗区中山路街道建设得更加开放、繁荣、文明、优美 。 |
北京路街道 |
北京路街道地处遵义市红花岗区北部,东与长征镇接壤,南与延安路街道办事处毗邻,西面、北面与上海路街道办事处和高桥镇紧密相连,面积0.8平方公里,辖5个社区居委会、59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6474户19633人,流动人口3257人。区域内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43个、大型集贸市场3个、公复娱乐场所160余家,既是典型的城郊结合部,又是管理难度较大的复杂区域。川黔铁路、210国道贯穿境内,北京路、大连路、香港路、外环路、中华路交相连接,火车站和汽车总站座落其间,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区位优势明显,俗称"旱码头",是名城遵义对外联系的窗口。 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市区党委、0的正确领导下,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的新路子,制定了具有北京街道特色的"12345"新型文明社区建设系统工程的创建目标,成立了"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委员会、社区建设协调管理指导工作委员会、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三大组织机构,紧紧围绕"促一方党建、保一方平安、控一方人口、美一方家园、兴一方经济"的工作主线,深入开展了"安民、便民、乐民、康民"为主要内容的"四民社区"创建活动和"四进社区"示范点活动,"环境优美、秩序良好、生活便利、文化丰富、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初具雏形。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结合街道工作特点,充分调动各方因素,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团结带领社区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实现了辖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在年度考核目标中,多年被评为街道系统一等奖,2007年我办被评为全国社区自愿服务活动先进单位、推荐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整脏治乱"工作一等奖、全市创卫工作先进单位、招商引资一等奖、信访工作一等奖、"平安红花岗"创建工程先进单位、年度目标考核街道系统一等奖等10多个奖项。 |
长征街道 |
长征因纪念红军长征路过遵义时在此驻扎而得名,1977年成立长征乡公社,1983年更名为长征镇人民0,2004年4月原长征镇人民0与原礼仪镇人民0合并为新的长征镇人民0。长征镇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城区东部,属于中低山丘陵地带,是典型的城郊结合镇,面积48.74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77个村(居)民组,总人口31500人。 长征镇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利,距市中心仅1公里,有丰富的锰、煤、石灰石等自然资源,土地肥沃,板山野生杨梅、犀牛湾葡萄在遵义颇有名气。川黔铁路、210国道、326国道、贵遵高等级公路东联线、石佛东路、平庄大道、龙礼路、内环、外环路贯穿其境,遵义火车站、汽车客运站两站一中心位于其中,道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 长征镇气候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四季可游,年平均气温为15.2度,年平均陆地蒸发量630mm,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218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81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097mm,多年平均气压93103毫米汞柱,气候宜人。辖区内有板山水库、黑塘子水库和乐山水库,水库总容量达130万立方米,现有容量60万立方米。 长征镇0坐落在210国道边,依山傍水,空气清晰,景色宜人,0办公区占地30亩,有办公用房62间,3000㎡,各办公室配备有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涉及党政办、社会事务办、乡镇企业管理站、资产管理办、财政所、文化服务中心、计划生育办、计划生育服务站、林业站、农业服务中心、纪检信访室、城管办、综合治理办、强镇办、0物品管理站、流动人口管理办、社会经济发展办等职能部门,全镇现有机关干部86名,离退休干部30名,村组干部294人。 随着农村电网改造的实施,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安装一户一表5560户、线路改造100余千米;全镇77个村民组均通公路,公路里程达95公里;通讯设施较为完善:全镇共有程控电话5300多门,全镇共有远程教育接收站19个;电视接收覆盖率达10%;辖长征、礼仪两派出所;有中、小学校8所。 改革开放以来,全镇人民秉承长征精神,抢抓历史机遇,不断深化改革,全镇经济社会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94年就获得省命名的"亿元镇"称号,1998年获得省命名的"小康镇"称号。沙坝村、坪丰村获"亿元村"称号,200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0800万元,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财政收入169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突破3929元。 长征镇大事记: 在发展中,坚持以-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政治优势创经济优势、地域优势创产业优势"的发展思路,不断构筑东部区域新的增长带。全镇现有重点项目: 1、颜村工业小区:位于长征镇新民村,距遵义市中心丁字口2公里,占地约2.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预计投资1600万元,现已入驻磷肥厂、万福矿山机械、务种食品加工厂、兴伟食品、金汇源面条厂、黔北新型建材公司等8家企业。 2、两站一中心:遵义客运站、货运站、交通枢纽指挥中心,投资产总额1.1亿,占地面积153亩,由遵义市运输公司、东城房地产公司联合组建遵义世纪客货枢纽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 3、龙礼公路改造:在326国道改道后,连接崇遵、贵遵高等级公路的重要通道。 4、石佛东路建设:连接长征镇与城区的快速通道,直达黔北风情一条街。 5、黔北风情一条街:项目选址位于326国道凉水段,规划区域为东至板山水库,南至326国道与东联线交界处,力求将黔北饮食文化底蕴与民居建筑有机结合,形成突显黔北文化主题的饮食、娱乐、风情一条街。 6、万福钢材二期市场:位于外环路万福桥头,占地30亩,由银丰公司一期投资300万元建设,现征地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排污泄等公共设施改造正在进行中。 7、坪丰综合批发城:由侨丰公司投资开发,占地158亩,一期总投资1.5亿元。涉及坪丰、齐心、叶红三大市场改造建设。 8、银杉东路改造:由永安公司投资改造,连接大连路和东联线,全长500米,占地3000平方米,总设资1900万元,目前征地拆迁工作全面启动,建设后将成为西南地区第二大副食品批发市场。 9、松桃市场改造:由重庆祥龙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建设,涉及原松桃市场,任家坳市场,占地面积34000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已初具规模,A区临外环路商贸城建设已完成,B区市场区已进入拆迁、赔付阶段。 10、苟家井市场改造工程:拆迁工作已全面完成,现已进入全面启动阶段。 11、板山旅游综合项目:包括儿童游乐园、动物园、公益性公墓。 12、花卉苗木基地:选址于礼仪、凉水两村,经营各种园林绿化苗木、花卉、盆景并承揽绿化美化工程设计、施工。 在充满希望和生机的长征路上,长征人正以当年红军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精神,紧紧围绕人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拓创新,鼓足干劲,深入实施强镇富民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着力增加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繁荣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为长征经济再次腾飞而奋斗! |
南关街道 |
南关镇地处遵义市红花岗区南部,位于中心城区城郊结合部,是遵义市首批列入的建设经济强镇之一。辖区面积33.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435人,辖7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经济发展主要依托二、三产业,农业发展以畜牧养殖和蔬菜种植为主。 南关镇地理环境优越,自然条什独特,自然资源丰富,辖区有锰矿、石灰石、页岩等优质矿产资源,有碧云峰、金华湖等天然旅游资源可供开发。 南关镇交通便利,境内有川黔铁路、326省道、210国道、遵团公路、海尔大道、遵崇高速公路及贵遵高速公路东联线从境内贯穿而过。有最大的黔北物资集散中心、铁路遵义南站和铁路编组站、南宫山站均在镇辖区内。 南关镇地理位置优越,投资环境良好。镇党委、0一班人思想解放、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十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当前正以“三线三区”建设为依托,强力推进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
忠庄街道 |
忠庄镇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南部新城,距市中心1.5公里。南与遵义县龙坑镇接壤,西为红花岗区巷口镇、高桥镇,东北为红花岗区南关镇。总面积47.8平方公里,全镇辖4个村,79个村民组;9个居民委员会,66个居民小组,现有人口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万人,非农业人口1.1万人;耕地面积9065亩,其中田6515亩,土2650亩,林地2.25万亩;有企业1587家,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7家。拥有中专学校1所,中学3所,小学9所,子校3所,托儿所3所,医院3家,个体诊所25家。 忠庄镇辖区内有宽敞的海尔大道和遵义大道,以及遵崇高等级公路横跨全镇9个村(居),村村通公路,交通便利。辖区内有南郊水厂、城南变电站,省级旅游景点——桃溪寺,坐落于忠庄镇幸福村。镇内矿藏资源丰富,现已探明,二氧化硅储存量6000万吨,石灰岩7900万吨,锰矿216.82吨。 忠庄镇自2003年4月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以来,现已创建14个示范点,涉及1553户,4886人,其中草莓、葡萄鲜果生产基地的勤乐村,现已成为“四在农家”省级示范点。2006年镇将加大创建力度,扩大受惠群众面积,拟创建16个点,涉及1245户,5218人,使创建面积达到70%以上。镇计划2008年全部完成创建工作。 今后五年,忠庄镇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加强一个保障,抢抓三大机遇,充分发挥三大优势,着力实施四大战略,力争实现四个新跨越。即:加强党的建设,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区委、区0继续加大南部新城建设的机遇;充分发挥地处遵义市中心城区南大门、红花岗区城市副中心的区位优势,地处遵崇高速公路与贵遵高等级公路、海尔大道与遵义大道交汇点的交通优势,南部新城生产生活要素集中、商贾云集、投资商汇聚和红花岗区政治中心的集聚优势;着力实施“四大”战略,力争实现四个新跨越。 |
巷口镇 |
巷口镇位于大娄山遵义市西南部褶曲带宽谷地区,距市区(高桥)10公里,总面积为50.2平方公里。高乐公路贯穿巷口镇,东端与市相通,西端与川黔公路的鸭溪、仁怀公路衔接。巷口镇东面邻接遵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桥镇,南接红花岗区忠庄镇,西面与遵义县相连,北邻遵义市红花岗区海龙镇、金鼎镇。巷口镇气候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气温为15.2,极端最好气温38.7,最低气温-6.5,多年平均陆地蒸发量630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1,多年平均日照1218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281.05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097.88,多年平均气压93103毫米汞柱,气候宜人,主导风向为东风,最大风速20米/秒,属于高原静风区.巷口镇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地表水系有遵义市两大河流之一的洛江河由北向南流经该区域,另有一条泥溪沟小河沿西东方向在境内注入洛江河。建有巷口红岩水库和沙坪山函水水库。其中红岩水库为红花岗辖内最大水库,占地735亩,库容量为650万立方米。库区内树木葱郁,生态秀美,风景宜人。有数个小岛和半岛,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地下水资源也较为丰富,根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沙坪片区年平均天然地下水量为2000-6800立方米/天,其它村地下水含量也在此范围内。境内主要有煤炭和硅石两大矿产资源,其中煤炭资源是红花岗区分布的主要地段,已探明储量达806.41万吨,分布在八卦村的团结组到巷口村的环坡组一带,形成宽约1公里的狭长地带;硅矿已探明储量1950万吨,分布在巷口、庄分界山脉沿东西方向,呈带状分布,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
海龙镇 |
海龙镇位于红花岗区西北郊,距遵崇公路出口2公里,距中心城区6公里,东与董公寺镇相接,西与金鼎山镇为邻,南连巷口镇,北同高坪镇交界,全镇东西长约7.5公里,南北宽约8公里,总面积为43.5平方公里。辖4个村、84个村民组,总户数4139户,总人口15577人,其中农业人口14189人,居民人口1388人,耕地面积8346亩,其中田6230亩,土2116亩。 镇辖区内有遵义乳业和遵义师院两个较大单位。辖区内有已建成大型水库一座,总库容2960万m3,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水库除了提高遵义市城区防洪标准外,还可为中心城区提供8.9万m3/日的原水。全镇有集体企业3个,私营企业190个,其中社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67个。拥有220千伏变电站1所;加密电视,数字移动通讯、传真业务已开通;电话装机总容量达1000门以上,交通便捷,通讯发达。是遵义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 一、自然概况 海龙镇位于东径1060,北纬270,地势西北、西南、东北高,南与红花岗区有中山相隔,中部较为平缓,东南面较低。主要盛产稻谷、折耳根、生姜等农产品,其海龙坝盛产远近闻名的"海龙贡米"。 海龙镇土壤以黄壤、石灰土和水稻土为主,耕作层厚,肥力高。耕地1366.34公顷,占全镇土地的31.42%;园地161.64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3.72%;林地1273.00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29.28%;未利用土地1211.30公顷,占27.85%。 海龙湖水域面积达2平方公里,既是中心城区饮水源,也是风光迷人的游览区。海龙湖共有景源13个,其中人文景观9个,自然景观4个,27个景点,它以其秀丽的田园风光和海龙湖的湖光山色为特色。与古军事城堡-海龙屯、黔北佛教圣地-金鼎山、原始森林-大、小板水连片形成金-大-海旅游区。 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海龙镇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是,遵府通[2000]2号文件的下发,冻结了海龙水库周边1公里范围的土地,对我镇的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原有的铝合金厂、铁合金厂、联合渣砖厂、化肥厂、永秀食品加工厂也由于政策、宏观市场的影响而停产。虽然区委、区0强调我镇工作的重点是保持稳定,但如果经济不能发展,不仅不利于稳定,还将影响到全镇干部职工的工作各级性和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市委、市0至今没有明确冻结区域的发展政策,而我镇库区周边就有29个村民组,为解决库区淹没失地农民的出路问题,我们的初步线路是:第一,近期内加强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为他们实现再就业打下基础;第二,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失地农民发展休闲旅游、生态农业为辅、旅游为主的观光旅游业,实现农民转产和农民增收。当然,我们对待观光旅游的态度肯定是非常谨慎的,我们坚持的原则是:有序、适度地发展,条件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绝不一涌而上。为此,我们要求每个观光接待点必须配备一套简易的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系统,以达到不污染库区的目的。目前,龙泉村新河组的"四在农家"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通过"四在农家"活动,提高了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步改掉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的现象。但对于垃圾处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三次费用,鉴于我镇财政收入增长困难,仍属区补贴镇,因此基本无力在垃圾处理上投入资金,建议市区领导引进先进的"利益补偿"机制,以解决我镇在环境整治资金投入上的困难。 为抢抓机遇,加快海龙经济发展,海龙镇党委、0上下一心,将以更加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环境,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和观光农业开发为出发点,同时解决好发展与海龙水库水质保护的矛盾,结合我镇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适度、有序地开发部分观光、休闲农业示范点。 |
深溪镇 |
深溪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东南郊,镇0所在地距市区13公里,是红花岗区东南门户,东、西、南三面与遵义县虾子镇、喇叭镇、龙坪镇接壤,北与红花岗区新蒲镇隔湘江而望;镇域面积101.5平方公里,全镇辖8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107个村(居)民小组;现有人口33909人,其中农业人口31504人;现有耕地27305亩,其中田:17695亩,土:9910亩。 8个行政村包括深溪村、坪桥村、大窝村、永安村、清江村等。 (一)自然情况 镇域平均海拔800-100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3℃左右,年降水量1100mm,地貌形态多样,有山谷、缓丘陵、低山等类型,岩溶地貌发达,土壤以石灰岩黄壤为主,土质肥沃,属主产粮区。辖区内有大小水库5座,地表水系发达,湘江河由东注入向西流经2公里,水资源极为丰富;205省道由西向东横贯全境,镇内8个村村村通公路,镇村及村组公路共200公里,已进行泥石结构改造117公里,硬化改造5.3公里。改造完成后镇域村组公路星罗棋布,交通极为便利;境内设有邮政支局1个,程控电话和无线通讯网覆盖全镇;镇域有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坪桥基地一个,占地2700亩,目前落户基地的企业达24家,基地外乡镇企业6家。企业规模逐步扩大,吸纳就业和吸引外资的能力明显增强。 丰富的矿产和旅游资源。矿产主要以优质石灰石和硅土两类为主。旅游资源有被誉为"西南石刻艺术宝库"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杨粲墓、环境优美的福殿孔溶洞景点、有着美妙传说的龙桥寺九天洞、有着光怪陆离的洞中世界--明清宫、有着优质地下水资源的黑龙洞。 (二)城镇建设 深溪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1992年被贵州省确定为小城镇建设示范镇;2002年荣获遵义市小城镇建设三等奖;小城镇建设和农民新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完成涉及小城镇建设5个重点项目申报(其中大窝新村规划和深溪客货运输站已上报省建设厅立项)。完善新街建设,完成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总投资584万元。完成了镇计生服务大楼、蛋禽市场、生猪交易市场、售煤市场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完成深溪农产品综合市场平场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商贸文化街供电、供水、绿化扫尾工程。城镇公共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强化街道管理。投入资金安装深溪、坪桥街道果皮箱75个。完善管理制度,改善了街道环境卫生。加强城镇交通整治管理,城镇面貌明显改变。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取得进步。培养乡土人才4500人,掌握1门以上适用技术的有5700人,培训率达到1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3%,初中净入学率达95.8%,初中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15周岁人口完成初等教育达99.6%以上,17岁人口完成初级中等教育达98.4%;符合政策生育率2004达到95%;建立医疗保健、预防接种卫生保障体系,建有镇级卫生院1所,占地1059平方米,有医疗技术人员24人。开设村卫生室12间,农村合作医疗站4所,有村级卫生人员共31人。认真做好劳务输出和再就业工作,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783人。 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社会政治更加稳定。完善了村民会议,指导开好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认真听取他们对村(居)工作的批评、意见和建议,督促村(居)落实好村民提出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实现了村民自治。政务公开、村(居)务公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
金鼎山镇 |
金鼎山镇位于大娄山脉东部中段,金鼎山镇人民0位于遵义市西郊13公里处,东邻海龙镇、巷口镇,北邻遵义县毛石镇、汇川区高坪镇,西邻遵义县松林镇,南邻遵义县乐山镇。 全镇下辖8个村,1个居民社区,114个村民组,7812户农户,总人口3.5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34498人,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05元。全镇总面积14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119.69亩。镇内交通、通讯发达,资源丰富。 镇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石柱群、溶洞、佛教文化胜地金鼎山、大板水万亩森林等一系列旅游资源,人杰地灵,开发前景广阔。金鼎山是黔北著名的佛教圣地,有“先有金鼎山,后有峨嵋”之称,其地势巍峨、雄奇秀美,其最高海拔1608米的金桶顶峰略呈圆形,常年沉浮在云雾翻腾中,三面削壁万仞,登峰而望,可以领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国家级森林公园——大板水,境内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有悠然流淌的潺潺水溪—大板水桃溪,有密林深处飞流直下的瀑布,是遵义市民及外地游客夏日避暑、冬观雪景、春季踏青、秋赏红叶,进行生态旅游休闲的理想场所。镇内还有“编钟溶洞”、“聚仙洞”等丰富的溶洞景观,垂乳玲珑、千姿百态,有的钟乳石能发出如“编钟“的美妙清脆的音乐之声,充分体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经济发展 农业资源优势凸现,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五个特色农产品基地,一是以下庄、莲池、小溪、四衙为主的优质米基地;二是以偏龙、金庄为主的折耳根生产基地;三是银江、金川、云台、莲池为主的蔬菜基地;四是野里片区的辣椒种植基地;五是黄钟、后庄为主的畜禽养殖基地 |
新蒲镇 |
这里有山有水有荷花,美景如画;这里有桥有洞有古寨,潜力无限;这里有喜有爱有歌声,人心至淳.此景此情,惟恐陶渊明大诗人在世也不禁感叹万千,欲将桃花源与之媲美吧。没错,这就是被游客誉为"绿色家园"的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 新蒲镇位于遵义市中心城市东郊10公里处,距禹门沙滩(文化)25公里,新舟机场30公里,326国道穿境而过,年平均气温16℃,森林覆盖面积35%,全年无霜期280天,自然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通讯发达。 碧水连天的仁江河尽显水之韵味,山水辉映的太平湖常年波光粼粼,美轮美焕的老虎洞满是石笋和钟乳石,狮子山威武雄壮、造型独特,磨子石灌木丛林面积达5000亩,青蛇囤硝声仍回荡,古城堡-李家寨集悠久历史与美丽于一身,极具研究开发价值……如此绝美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在新蒲镇可谓不胜枚举;此外,农业调整的战绩也是硕果累累,3500亩菜园、1000亩梨园、10里葡萄长廊、2300亩莲藕、5400蔬菜种植基地令人应接不暇;诸如永福山庄、京马山庄、福泉山庄、一足轩等休闲山庄以及文武村、李家寨等10处农家乐更是为游客提供了浓郁的农家风情,令人心驰神往,留连往返。 新蒲镇不负其"绿色家园"之美誉,然而,更让游客感叹"不虚此行"的还是这里融洽的干群关系。古语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新蒲镇干部人人严以律己,自警自醒,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全面落实镇党委提出的“十一五”期间全镇着力实施的"农业稳镇、旅游强镇、科教兴镇、环境立镇"四大工程,从群众最关心的增效、增收问题着手,积极创建"四在农家"活动,改善农居环境;大力加强集镇建设,开发旅游资源;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8月9日、10日成功举办"红色遵义·绿色家园"遵义市红花岗区新蒲镇第二届乡村旅游文化节,向八方宾客展示本镇的美丽与潜力,大大的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游客光临本镇,吸纳更多的知名企业前来本镇投资开发。新蒲镇全体干部职工呕心沥血的付出为群众带来了实惠与效益,收获了群众的爱戴与支持,使得干群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升华。有了干部职工的努力和群众的支持,新蒲镇将以更快的速度实现"农村富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这一目标,新蒲镇的繁荣指日可待。 上苍赐予了新蒲镇美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赐予了历代新蒲镇人民智慧与淳朴,给人以视觉与心灵的撞击。这里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这里是洗涤人们心灵尘垢的人间天堂!朋友,动心了吧,那就准备移驾"绿色家园"吧,美丽的新蒲镇,善良的新蒲镇人民热忱的欢迎您的光临。来到这里,我们将还您一个桃源梦,让您不虚此行,不枉此生! |
虾子镇 |
在遵义县东部。面积178平方公里。人口4.65万。辖1居委会、26村委会。1949年为虾子乡。1950年后几经分合。1962年析建虾子、乐安、宝合、南坪、兰生5公社。1984年改置虾子镇及乐安、宝合、南坪、兰生4乡。1992年合并置虾子镇。洛安江自北向南流贯镇境,有电力提灌站20余个,生产条件较好。有中小学33所。镇人民政府驻地虾子场,在南白镇东北39公里,湘江东岸山间盆地中。人口 2 300。海拔770米。村处盆地,弯曲似虾得名。为县东部重要集镇,土产物资集散地。326国道经此。 |
三渡镇 |
在遵义县东部。面积103平方公里。人口1.89万。辖1居委会、17村委会。1932年置三渡镇。1936年废。1949年为三渡乡。1953年析设仁厚、新农、三渡3乡。1958年撤乡建三渡公社。1962年析建三渡、新农公社。1980年又增置仁厚公社。1984年改设乡。1992年3乡合并置三渡镇。有中小学13所。镇人民政府驻地三渡关,在南白镇东北50公里,牛冲河西岸山鞍部。人口800。海拔820米。村东南有上、中、下三渡口、三关隘,故名。设农贸集市。产油菜籽。附近有煤厂、茶场及小型水电站。326国道经此。. |
新舟镇 |
在遵义县东北部。面积165平方公里。人口6.35万。辖1居委会、35村委会。1949年为新州、绿塘2乡。1950年后几经分合。1958年建新舟公社。1962年析建新舟、禹门、绿塘、杨绿、乐耕公社。1984年改置新舟镇及新舟等5乡。1992年合并置新舟镇。洛安江流经镇境,有万里水库、东方红水库及洛安江引水工程。为县内重要粮油产区。有中小学36所。有清代文化名人郑珍、黎庶昌故里及禹门寺、大悲阁等古迹。镇人民政府驻地新舟,在南白镇东北53公里,接力坝南部。人口 2 200。海拔830米。新舟为新州谐音,古名火烧州。1932年更今名。为县东北部重要集镇。虾子—绥阳公路经此。. |
喇叭镇 |
在遵义县中部偏东。面积132平方公里。人口3.31万。辖1居委会、18村委会。1953年分置喇叭、大土、青山乡。1958年并入龙坪公社。1962年析建喇叭、大土、青山公社。1984年改设乡。1992年3乡合并置喇叭镇。有中小学19所。镇人民政府驻地喇叭场,在南白镇东29公里,鱼剑河东侧,营盘顶西北麓。人口700。海拔800米。清末建乡场,名赤喇叭场,因附近溶洞形如喇叭,故名。产油菜籽、烟叶。附近有白岩洞、朝天洞、香火洞等洞穴群。有公路接马遵公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