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德州 >> 平原县 >> 王庙镇

王庙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王庙镇谷歌卫星地图)


王庙镇简介

  王庙镇地处平原县最南部,东面、南面与禹城,高唐接壤,辖94个行政村,3.5万人,总面积117平方公里。该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清末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洪沟河、赵王河源于境内,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年产粮4万吨、棉0.3万吨。该镇按照建设秀美农村的小康村要求,大力发展林业生产,去冬今春植树9l万株,绿化绿色通道110公里,农田林网2万亩,营造围村林6万株,达至l了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2003年以来,全镇新修村村通公路llO公里,桥涵l 86座,形成内联镇村、外联105、108国道,京福高速的便捷交通网络,交通条件优越。2004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55亿元,同比增长16%;新增民营业户500户;限额企业2家,新增注册资金l9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比去年增385元。
   王庙镇充分发挥农业生产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全镇有冬暖式蔬菜大棚500个,露地菜5000亩,年产各种蔬菜4000万公斤。所产“美引长茄’’已成为该镇畅销京津的名牌蔬菜。该镇是禽蛋生产大镇,肉食鸡、蛋鸡存栏400万只,前王明禽蛋市场远近闻名,日交易量20吨以上,禽蛋销往京、津、沪,部分出口韩国。该镇还是“三元杂交猪”生产基地和鲁西黄牛改良养殖基地,存栏生猪3万头,黄牛3.5万头。
   王庙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强镇富民。已发展起以纺织、粮棉加工、化工建材、储运为主的骨干企业6家,全镇个体工商户898户,私营企业60家。招商引资建成的德州兴泰纺织公司、德州天宇纸业有限公司、瑞科制膜有限公司已在平原龙门经济开发区投资生产。投资300多万元建设的小城镇规划区,水电路讯配套设施完善,投资政策优惠,新建商用建筑面积l万平方米,硬化三横两纵道路7万平方米。商贸区、专业市场、集贸区、广场溉区等功能区逐步形成,已有80户民营户、3家私营企业入区经营,绿化面积6万平方米,成为全镇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117平方公里 371426104 253100 0534 查看 王庙镇谷歌卫星地图

王庙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王庙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龙门街道

    龙门街道地处平原县城,为县政府驻地,辖区东起京沪铁路,西至马颊河,南与桃园街道相接,北与三唐乡相邻。总面积37.8平方公里,耕地1657.9公顷,辖17个居民社区,29个行政村,人口6万人。因辖区内有“龙门”遗迹而得名。   历史   今平原县夏代为爽鸩氏之墟,西周为齐地,周成王讨蒲姑之乱后为齐西境之下邑。以平原为名始于春秋齐国之平原邑。秦置平原县。当时的平原县城,在今张官店村(今属王庙镇)东。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置平原郡,辖19县。后曾数次设国。而国、郡、县治所均在张官店村东。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平原县城由张官店村东迁来今治,至今。   名胜古迹   “龙门”位于平原县城垣的东南部,距正南门500米,是建于城墙上的双层建筑。上为文昌阁,下为龙门楼,楼下城墙上开有拱形门洞,门洞上端镶有 “龙门” 两个石刻大字。门洞以南有琵琶湾,门洞外护城河畔有莲花池,护城河上建有小桥,桥头立一石碑,上刻“起龙桥”。   “龙门”源于刘备治平原的传说。传说当年张飞鞭打督邮,惊动了太守,翌日太守带兵围攻平原城,捉拿刘、关、张。兄弟三人骑马连突四门后,从城东南角放水的门洞中逃脱。后人为纪念刘备治平原期间的“仁和”“勤政”“恤民”之德,便将此水门洞命名为“龙门”,并在其上修建了双层城楼,将某人所题写的狂草“龙门”二字镌刻在一块青石上,并将此石镶嵌于门楣之上。   “龙门”建成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曾重修一次。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皇帝南巡时路经平原,作诗一首,诗中有 “大都龙门务辞工,传奇乃至失公平”的诗句。此后又进行了第二次重修。文革期间,龙门楼被拆除,只有“龙门”石刻仍完好保留在县文化馆内。石刻“龙门”二字的拓件,经北京荣宝斋装裱后,在广交会上展出,引起了许多人争购收藏,并流传到日本等国。   燕王屯军处位于平原城西6公里,南侧近马颊河东堤之下。此处有相互连接的6个村落:军屯、郑家仓、李家仓、刘家仓、张家仓、马庄。据县志载,这里曾是明洪武年间燕王屯军储粮之所。早年,这里方圆十几里内,原来只有大芝坊、王骨屯、许铺、镰巴张等几个村落。元末明初,战乱不断,又兼燕王起兵“靖难”时在这一带与南军屡次激战,致使“道路皆荆榛”,“近城之地多荒芜”。燕王称帝后北巡至此,见这里地广草盛,随令属下在王骨屯北,跑马圈地500余亩,屯田养马,建仓储粮,供做军需。后将王骨屯北移二里,设军户数家,看守粮仓。当时许多饥民流落到这里,也借废军营落户开荒,遂成村落叫做军屯。明末,守仓军户最后一批换防调走,只留下旧仓。   永乐年间,郑、李、刘、张、马等姓分别迁至这里。马姓等建村军马场,称马庄,其余四姓倚仓建村,故名郑家仓、李家仓、刘家仓、张家仓等。   翰林府位于平原县城恒信印务有限公司院内。今存一间青砖砌筑、青瓦封顶的平房,这就是清道光皇帝的师傅张 的府邸,俗称“翰林府”。   据《续修平原县志》记载,张 ,字叔举,号牧村,今王凤楼镇张辛庄人。祖籍历城县。明洪武十年(1377年),其始祖张勋迁居今前曹镇大宋庄。永乐二年(1404年),张勋次子张善迁此定居。   张善之后,自嘉靖年间张烶(号东麓先生)中举当县令后,其后人中,张东周任布政使,张学孟任礼部学官,张国柱任陕西右布政使,张完臣任国子监主事,张拭任内阁中书等。至乾隆年间张 登第当翰林,其间张氏一族共出进士5名、文举7名、武举2名、贡生9名、例贡4名、功贡1名、教谕和训导3名。其中七品以上文武-18名。   张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中举人,四十九年(1784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检讨、-房行走、光禄寺卿。为道光皇帝师傅,曾多次主持会试,代理按察司职务,甄别平反冤、假、错案。张 生前在今平原县城大十字街至丁字街一带置地十几亩,建“翰林府”。据此地邻近长者回忆,时翰林府邸东大门高大宽阔,南、北两侧门精致美观,正中大殿为教习训导学生之所。“翰林院”分南、北两院,分别称武、文两翰林,为当时平原县城里占地面积最大、社会声名最响的官宦、书香之府第。   琵琶湾位于龙门街道南街村,原为一处占地数亩的水湾。据民国《平原县志》载:“琵琶湾,在学宫南,广阔约数亩,形如琵琶,故名。旁有井,水甚甘,为全城之冠。”被列为平原县城著名古迹之一。琵琶湾在平原人心目中,有着深厚的乡恋情结。   传说夏代平原北部一带有个鬲氏部族,出了一位美丽少女,叫嫦娥。嫦娥爱上了有穷氏首领、善于骑射的勇士后羿,二人结为夫妻。后来,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之药,嫦娥偷吃后,遂飘向月宫。后羿思念嫦娥日久,忧患成疾。每逢月圆之夜,便独坐窗前,遥望明月,向嫦娥倾诉思念之情。某日月圆时,忽见一白衣少年从窗口入室。后羿惊异,原来少年是广寒宫中玉兔所化,奉嫦娥之命,约后羿中秋之夜相会。   中秋夜晚,后羿沐浴焚香,拭净了嫦娥的梳妆用品,在案几上摆上瓜果梨桃,苦等嫦娥回到凡间。但千呼万唤,直到嗓子嘶哑,仍不见嫦娥身影。后羿由怨生恨,气恼得捋下壁上的铜镜,抓起地上铜盆,将嫦娥的两件心爱之物狠狠扔向空中。这两件宝物飞过幽静的夜空,砸在平原县城这块土地上,砸出了两个数亩大的深坑。形状相连,如一只琵琶。后羿气得轰然倒地,再也没能站立起来。   原来,中秋夜嫦娥没能来凡间与后羿相会,是遭玉皇大帝的禁锢所致。玉帝认为嫦娥凡心不泯,传旨将她囚禁在广寒宫中,并指派天蓬元帅率天兵天将把守。嫦娥被禁,见后羿被思念击倒,串串泪珠滴落凡间,泪水汇成细流,注入琵琶湾,成为两潭清清的秀水。   明万历年间,平原县来了一位知县朱良。查访城内没有一口黎民百姓能够饮用的甜水井,数千黎庶常年饮用又苦又涩的井水,戕害身体。经遍访城中老者,听到了琵琶湾的传说。遂决定在琵琶湾边修一口深井。他从府库里支出白银,寻请了匠人,亲自监工,未出三天,就在北面湾边挖出了一口一丈深的大水井。井水甘甜清冽。城中百姓无不欢呼雀跃。从此,家家户户用井中之水磨豆腐、酿造酱、醋、酒。   从此,这琵琶湾边井中之水,雨季不溢,旱时不涸,千挑万担,井水不减,湾中之水,也澄净滢透,亮似铜镜。   

桃园街道

  桃园街道位于山东德州平原县。下辖:    371426002001 121 寇坊社区居委会   371426002262 122 胜利社区村委会   371426002263 220 仇庄社区村委会   371426002264 220 周寨社区村委会   371426002265 220 大芝坊社区村委会   371426002266 220 高齐社区村委会   371426002267 220 田园社区村委会   371426002268 220 魏北社区村委会   371426002269 220 魏中社区村委会   371426002270 220 饮马店社区村委会   371426002271 220 青陵社区村委会   

王风楼镇

  " 王凤楼镇是平原县唯一的省批中心镇,位于平原县东北部,距县城12.5公里,辖110个行政村,镇域总面积144.2平方公里,共有128 86户,5万人,10.26万亩耕地。境内赵王河、德惠新河、马洪干渠流经全镇,水源充足;318省道、京福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   近几年,该镇坚持解放思想,抡抓机遇,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工作思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以大集团带动为重点的工业经济,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的农村经济和以扩张总量、培植特色为重点的个体民营经济,逐步形成了造纸、化工、热电、粮食深加工四大支柱产业,现有照东方纸业、德派克纸业、百奥生物、凤楼化工、鸿源包装、神龙食品、兴秦纸业、小家伙食品等八家限额骨干民营企业,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长足发展。2004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 3亿元,工业投入达到4.5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00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县首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民营经济强乡镇”荣誉称号。    工业经济实力强大。该镇牢固树立工业强镇意识,在全镇上下形成了关心、支持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合力扶工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以照东方纸业集团为龙头,以抓项目带投入为重点,实现了年年有薪上项目,年年有大的投入,年年有好的效益。目前,山东照东方纸业集团已成为集造纸、热电、餐盒制作、饮食服务、玉米淀粉加工于一体的国家大型一档企业,拥有德州华闻纸业有限公司、德州兴泰纸业有限公司、东源热电有限公司、东兴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德州福源生物淀粉有限公司、东方国际物流中心和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山东德派克纸业有限公司等七个下属企业;公司占地260多万平方米,拥有员工360 O人,固定资产15亿元,造纸能力45万吨/年,玉米淀粉15万吨/年,变性淀粉3万吨/年,热电厂年发电1.3亿千瓦,年供汽2 00万吨,公司产品先后荣获“山东省名牌产品”、“第二届、第三届农业博览会铜奖”、“中国王牌产品”等称号,“洁平”商标荣获山东省著名商标;企业先后被授予“山东省造纸十强企业”、“山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乡镇企业综合实力500强”、“德州市纳税先进企业”等浆誉称号,并均被省农行、省中行、省工商行授予“三-”信用单位,2 OO 3年2月,被山东省信誉评级委员会评为“特级信誉企业”。.  

前曹镇

  平原县辖乡。1958年设前曹公社,1965年析置董集公社,1982年复置前曹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东7.5公里。面积52.8平方公里,人口1.7万。平(原)尹(屯)公路过境。辖前曹、后曹、杜家楼、陈庄、毛庄、北油坊、大岳庄、小岳庄、北赵庄、刘庄、崔庄、鸣鸡店、王付堂、大宋庄、小宋庄、姚庄、屯东赵庄、小李庄、阎家八里、张茂吴、小曹庄、李家寨、董集、西张庄、孙庄、交兑子、油坊、河东于庄、董庄、蔡庄、沙庄、姚屯、店前肖庄、郑庄、潘庄、马庄、宫徐、肖庄、金庄、侯庄、田庄、前张庄、吏部王、前李、后李、辛庄、南宫庄、贾庄、西赵4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砖瓦、木器加工、油棉加工等厂。农业主产小麦、玉米、牲畜。.  

恩城镇

  恩城镇始建于春秋,原名贝州。宋庆历八年(1048年),改名恩州。明洪武七年降州称县,名“恩县”,县城驻地迁至许官镇。抗日战争时期,属冀南二专署辖地。1956年撤县设恩城镇。2000年合并乡镇,原十里铺乡划归恩城镇管辖。现辖区总面积105平方公里,99个自然村,总人口5.67万人。恩城镇位于平原县城正西15公里处,境内105国道纵贯南北,315、318省道穿境而过,距京沪铁路和京福高速公路大动脉仅15公里,是通往高唐、夏津、武城、平原、德州""四县一市""的交通枢纽,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交通优势。   恩城镇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经过几年来的农业结构调整,不断壮大财源建设,现已形成了啤酒饮料、木器加工、豆制品加工、塑制品加工、铁门加工、面粉加工、鸡蛋深加工、餐饮服务等八大特色产业,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民营经济在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啤酒加工能力达到了32万吨,木制家俱30万套,鸡蛋1500吨,日处理小麦700吨。1—9月份,全镇新增民营业户646家,其中新增私营企业55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家,新增个体工商户591家。液压机具厂通过ISO9001体系认证,森力啤酒荣获山东省著名商标。   自小康村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把小康村创建工作当作统揽全镇整个农村工作全局,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改貌的主要举措来抓,本着“高标准、严要求、重实效、争一流”的原则,以“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秀美农村”为主要内容,通过抓“四大建设”,积极推进小康村创建工作步伐,取得了显著成绩。五里、铁匠等小康示范村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普遍欢迎。.  

王庙镇

  王庙镇地处平原县最南部,东面、南面与禹城,高唐接壤,辖94个行政村,3.5万人,总面积117平方公里。该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清末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洪沟河、赵王河源于境内,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年产粮4万吨、棉0.3万吨。该镇按照建设秀美农村的小康村要求,大力发展林业生产,去冬今春植树9l万株,绿化绿色通道110公里,农田林网2万亩,营造围村林6万株,达至l了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2003年以来,全镇新修村村通公路llO公里,桥涵l 86座,形成内联镇村、外联105、108国道,京福高速的便捷交通网络,交通条件优越。2004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55亿元,同比增长16%;新增民营业户500户;限额企业2家,新增注册资金l9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比去年增385元。    王庙镇充分发挥农业生产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全镇有冬暖式蔬菜大棚500个,露地菜5000亩,年产各种蔬菜4000万公斤。所产“美引长茄’’已成为该镇畅销京津的名牌蔬菜。该镇是禽蛋生产大镇,肉食鸡、蛋鸡存栏400万只,前王明禽蛋市场远近闻名,日交易量20吨以上,禽蛋销往京、津、沪,部分出口韩国。该镇还是“三元杂交猪”生产基地和鲁西黄牛改良养殖基地,存栏生猪3万头,黄牛3.5万头。    王庙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强镇富民。已发展起以纺织、粮棉加工、化工建材、储运为主的骨干企业6家,全镇个体工商户898户,私营企业60家。招商引资建成的德州兴泰纺织公司、德州天宇纸业有限公司、瑞科制膜有限公司已在平原龙门经济开发区投资生产。投资300多万元建设的小城镇规划区,水电路讯配套设施完善,投资政策优惠,新建商用建筑面积l万平方米,硬化三横两纵道路7万平方米。商贸区、专业市场、集贸区、广场溉区等功能区逐步形成,已有80户民营户、3家私营企业入区经营,绿化面积6万平方米,成为全镇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王杲铺镇

  王杲铺镇位于平原县西北,全镇35000人,54000亩耕地,105国道纵横南北,特产丰富,交通便利。王杲铺镇文化底蕴深厚,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注重“三个文明""共同发展,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普先进乡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体育运动先进乡镇”、“德州市文明示范乡镇”、“小城镇建设示范乡镇”、“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全市蔬菜生产先进乡镇""、“德州市经济强镇”等荣誉称号。    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高举-理论,深入贯彻“-”重要思想,积极落实-精神,以小康建设为总抓手,有正大纸业、兴正实业、康贝饮料、杲城实业等骨干企业,就业人员4000余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冬暖式大棚达到7000多个,建成种养加小区40多个;发展马颊河沿岸蛋鸭养殖带,存栏量达100万只。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企业78个,个体工商户786户,开展农村小康示范村建设,8个小康村基本成型。建木炭基地3处,拥有木炭窑1000多个,京津蔬菜园区成为鲁西北最大的瓜菜集散基地。.  

张华镇

   张华镇位于平原县西南部,南与高唐县接壤,西距1 05国道仅4公里。张华镇隶属平原县,距县城西南19公里,距德州50公里,距济南75公里。    张华镇因镇驻地为张华村而得名。该镇位于高(唐)、夏(津)、禹(城)、平(原)四县市交界处,历史上隶属关系曾多次变更。1945年解放后为平原县第五区(少部分村为四区)。1958年与现腰站镇同属郭庄人民公社,1965年郭庄公社分为腰站人民公社和张华人民公社(即张华镇的前身),1984年社改乡,张华人民公社改为张华乡,1998年撤乡建镇为张华镇。    张华镇东西最大横距5.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3公里,总面积53平方公里。辖46个行政村,总人口 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00户,2.05万人,耕地4.8万亩。    该镇士质肥沃,地势平坦,大部土地为粘质重土壤,适宜种植小麦、玉米、棉花、蔬荣等农作物。水资源丰富,位于引黄上游,潘庄引黄总干从镇部贯穿南北,镇内引黄工程配套成网,水浇条件优越。交通非常便利。个镇46个村部通上柏油路,村内主要街道实现硬化,西接105国道、尚通308旧道和青银高速、东靠津浦铁路和京福高速、平腰公路从镇驻地穿过,公路四通八达。电力充足。境内建有3200干伏安变电站一一序,镇驻地安装高压专线。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农田耕种基本实现机械化。通讯方便快捷,建有移动、联通、程控三座信号发射塔,固定电话达3500门。小城镇初具规模,规划有工业区、商贸区和集贸市场,有65张床位的乙级甲等医院1处,教学成绩一流的初级中学及幼儿院、中心小学各1处,餐饮业20‘余家,工商业户340多家。    2005年,全镇实现围民生产总值5.8亿元,财政收入5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80元。以农副产品加工为特色,建有建材、化工、化肥、水板、面粉、饲料、食用油、白酒、食用菌等加工企业,现有限额企业8家,骨十企业26家,个体私营业户达1680家。“恒大”生物饲、“鲁春""牌蘑菇宴食品、“老酒坊”牌白酒、“种源""牌良种、“德威”牌面粉远销省内外。.  

腰站镇

  平原县辖镇。1956年设腰站乡,1958年属郭庄公 社,1965年析置腰站公社,1984年设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2公里。面积55.6平方公里,人口2.4万。105国道、平腰公路过境。辖耿楼、石佛街、孔庄、窑上、韩庄、芝坊、锅培口、小辛庄、大魏庄、北堤上、小魏庄、阚庄、小屯、小吴庄、徐庄、陈牌庄、林桥、小李庄、小庄、王双堂、前槐王庄、后槐王庄、马庄、东韩营、西韩营、蒲河、大张庄、梁庄、东咸庄、西咸庄、郭庄、土屋、耿楼、塘坊、宋范、沙庄、柳庄、大白布屯、小白布屯、大尹庄、姚庄、黄庄、东街、西街、南街、北街、北张4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砖瓦、建筑等行业。农业主产粮棉、苹果、梨、家禽。.  

王打卦镇

  王打卦乡位于平原城西6公里处,地处马颊河西岸,座落在318省道两侧,东距京沪铁路7公罩,西距105国道3公里,离京福高速公路路口10公里,乡内形成了四纵六横的农村公路网,交通运输   方便,地理位置优越,发展环境宽松,发展政策优惠。全乡现有人口2:3万人,耕地3.2万亩,林木覆盖率20%,人均纯收入3600元。    王打卦乡位于平原城西6公里处,地处马颊河西岸,座落在318省道两侧,东距京沪铁路7公罩,西距105国道3公里,离京福高速公路路口10公里,乡内形成了四纵六横的农村公路网,交通运输方便,地理位置优越,发展环境宽松,发展政策优惠。全乡现有人口2:3万人,耕地3.2万亩,林木覆盖率20%,人均纯收入3600元。    在工业上,形成了以乡办工业为主导,以民营企业为两翼的强大工业编队。全乡有固定资产上亿元企业l家,限额企业6家,民营企业109家,个体工商户1619户,2004年全乡民营经济实现销售收入18.6亿元,利税3.5亿元。德州沪平永发造纸有限公司资产总额7.67亿元,2004年5月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级民营企业称号,公司生产的""密洋""牌高强瓦楞原纸是目前山东省同类产品中唯一的名牌产品,并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银奖,。还获得出口商品包装质量许可证,同时配建35KV变电站、8MW热电厂、4万m/d悬挂链式深层曝气废水生化处理工程和300t/d卧管式黑液喷膜蒸发站(六体五交)工程,废水回用率己达90%以上,现正建设20万吨高强瓦楞原纸生产项目,届时将达到年产30万吨高强瓦楞原纸,成为全国最大的瓦楞纸生产基地,实现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年利税过亿元,集制浆、造纸、发电、治污及综合开发利用于一体的大型造纸企业。 德州建华机械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手提式超高压电动泵被列为全国第四批""星火计划""项目重点推广,鑫平塑料、明星纸业、大辛油棉、旺康火腿、天使被业、赵庄彩印等民营企业着力于同行业制高点,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不断开发新产品,呈现出大发展态势,步入了超常发展的快车道。木炭加工、畜牧养殖、麦草运输、食品加工、次粉运销、木器加工六大特色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坊子乡

  平原县坊子乡位于平原县城北9公里,南临平原,北与陵县搭界,东西分别与王风楼镇、三唐乡接壤。土地总面积78平方公里,共有63个行政村,5.4万亩耕地,6800户,2.7万人。京福高速公路和315省道纵横交叉穿越乡境,在交叉处设有高速上下路口,德州通用航空公司也在该乡落户,交通条件十分优越。平原龙门经济开发区(东区)座落该乡,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载体作用。2004年,扣除农业税降点因素,全乡共实现财政收入498万元,农民人均 纯收入3200元。    近几年来,坊子乡工业经济迅速崛起。通过大力度、多层次招商引资,先后引进建成志诚化工、大蔡饲料、万顺明胶、玉明制粉、鲁龙制粉、创晨化工等8家限额以上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化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为特色的工业经济。2004年,全乡共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入6502万元,实现工业产值12.1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1.8亿元。    民营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规划建设了干亩民营经济工业园,基本实现了“四通一平"",并已有8家企业入住。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乡驻地商贸区日趋繁荣。村级民营小区也有较快发展。    农业生产特色突出。培植形成了蔬菜、畜牧、林果、水产四大产业。全乡蔬菜种植面积1.2万亩,蔬菜大棚4000多个,并建有高家洼、红庙两个蔬菜科技示范园。畜牧业拥有固定资产达1000多万元的大蔡牧业有限公司,该公司集种鸡、孵化、种猪、饲料加工于一体,是市、县畜牧行业的闪光点和制高点。通过大力度植树造林,目前全乡林木覆盖率已达26%。通过低洼地开发形成的“万亩台基鱼塘”和德高渔业开发项目,实行立体种养,鱼粮双丰,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观光、垂钓区。04、05两年,坊子乡积极争取到世界银行贷款,建设了万余亩的农业节水灌溉项目和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坊子乡高度重视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大搞基层组织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全乡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三唐乡

  平原县辖乡。1950年属刘屯区,1956年改属刘屯乡,1958年属刘屯公社,1965年设三唐公社,1984年设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4公里。面积73平方公里,人口1.9万。京沪公路,济德公路过境。辖冯庄、于家圈、曲庄、路庄、殿后孙庄、曲六店、小唐庄、老唐庄、苇子园、王科庄、傅庄、梁庄、小屯、谭家洼、小刘庄、官道郑、矫庄、白庄、宋庄、刘站庄、赵刘安、王东泉、刘王庄、郑家屯、东官道孙、西官道孙、老鸭陈、袁家寨、张言庄、王尹庄、官道王庄、碱场坟、前司庄、后司庄、小王庄、朱庄、耿庄、刘屯、刘富寨、北杨庄、半吉店、张大隆、东田河、西田河、大王庄、姚家屯、崔家坊、唐家楼、郑家庙、荆庄、桃园站、韩庄、代子张庄、刘殿杨庄、芦坊、虎皮张庄、齐家寨、七里屯、南杨庄、崔家庙60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砖瓦、饲料加工等厂。农业主产小麦、棉花。有建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的千佛塔,为省级保护文物。.  


王庙镇特产大全




王庙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