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村地处三岔镇西北部,东邻庆远居,西与苟江镇的丽源村和南白镇的和平村相邻,北与龙坪镇谢家村接壤,南与庆远村高丰隔山相依。于2003年由原红星和三桥两个自然村组建为红星村。村内现有42个村民组,1629户,6995人,其中劳动力3726人。总面积1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37亩,其中田3920亩,土2217亩,粮食总产量4700吨,人均粮食700公斤,森林覆盖面积8000亩。村内有南尚路、红军坟至苟江、青杠窝至谢家坝的公路基本形成交通网络。属温带亚热性气候,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有油菜、蔬菜及各种良种的制种;其中蔬菜是一大特色。养殖业主要有猪、牛、羊、鸡、鸭、鹅为常规经济产业。
1997年外出务工173人,2002年外出务工214人,2007年外出务工1854人。
1997年荒芜土地23亩,2002年荒芜土地58亩,2007年荒芜土地264亩。
原三桥村建于1950年,解放后由周家田、三角湾、南宫田、沙子坎、楠木林、神农组建。办公地点在神农小学。1958年建立红星村高级社,将三桥村划给红星村高级社,1958年建立建强大队(有三脚湾、南宫田等6个村民组),安山大队(有鱼子井、麻窝、田坝3个村民组)。三桥大队(有龙塘、后坝、沙子坎)。1964年将建强、安山、三桥合并为三桥大队。1984年建立为三桥村民委员会至2003年12月并村。
三角湾水库修建于1958年,灌溉面积400余亩;红军坟至三桥公路建于1963年,其中向阳桥建于1968年,大石桥建于1978年。
三桥小学原神农0,建于1948年,创始人钟立刚,校名神农阁小学,1958年迁址到楠木林至今,1968年更名为三桥小学。红星小学建于1942年,当时称三关店小学,解放后称红山小学,1958年更名为红星小学至今。
现红星村有板桥寨、龙井坡、青杠窝、余家湾、下坝林等五村民组,共计289户1167人进行了“四在农家”建设,共修建进寨路3100米,串寨路4300米,串户路15000米。
红星村境内有220万千伏安变电站一座、玻璃厂一个、石灰厂一个、解决就业人口达200余人。
--人口总数:6995人 农业人口:6990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16.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19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发展现代农业 农民增收致富
--所辖村:三脚湾,余家湾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香葱,蔬菜 名特产品:葡萄,香梨 办公所在地:红星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321102 | 563100 | -- | 查看 红星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庆远社区 |
庆远社区是贵州省遵义播州区三岔镇下辖的社区区划代码为520321102,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520321。邮政编码为563100,长途电话区号为0852 ,车牌号码为贵C。与红光村、红星村、苏山村、长山村、高山村、长安村相邻。 |
红光村 |
红光村是2003年12月撤办并村组建,由原红旗、红光两个村组成。全村总面积16平方公里。现有34个村民组,2007年年末人口4485人,1120户,全村以农业为主。耕地总面积4400亩,其中:田3200亩,土1200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7亩,人均粮食484公斤左右。林地1200亩,经济园300亩,水域面积150亩。 1997年外出务工41人,2002年外出务工520人,2007年外出务工915人。2002年退耕还林及建设用地15亩。2007年退耕还林及建设用地5亩。2002年荒芜土地34亩,2007年荒芜土地64亩。 红光村位于三岔镇政府东北方向。东与长山村相连,南与庆远居交界,西与红星村毗邻,北与龙坪镇中心村连接。距县城南白11Km,至遵义市中心约26 Km,距离川黔铁路和贵遵高等级公里出入口处约8公里。有南白至龙坪、虾子、团溪、瓮安县等地公路交通经过此地。同时与遵义市红花岗区的公路贯通,由于公路、铁路交通便捷,该村优势明显,因此,交通地位在全镇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全村组组通公路,程控电话组组通,并开通了移动,联通和小灵通等通讯工具。这些实施的完善。为加大对外信息联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村内共34个村民组,属于农业村,随着党的惠民政策不断落实,村民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村容村貌有明显的变化。全村实现“五通”即: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村民有了更高的追求和向往,积极参与“四在农家”活动,现己在四方井、大碑、燕子窝、柿花树、佐家巷子等5个村民组进行新农村建设和“四在农家”示范点。硬化串户路3500米。 村境内有一条河流穿境而过,烂碑堰水库灌溉全村农业生产,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机具为农业生产、农民增收提供了先足条件,全村大型抽水机8台。潜水泵150台,大、中、小型打米机300台。农业生产在全镇处于中上水平,是全镇粮食、油菜、烤烟、蔬菜、生猪等主产区,粮食常年产量在1782吨以上,油菜产量在195吨左右,烤烟产值在60万元左右,由于生产结构单一,以常规种植为主,在经济上受到严重制约。要促进全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搞好农业综合开发,为农民增产增收,创造条件。村有较好的位置优势,环境好,交通方便,电力实施完善,全村有农机总动力600千瓦。为发展农业经济提供了保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2007年开始,镇党委、政府就把红光村规划为新农村建设创建点。2011年县委、县政府把红光村纳入县级新农村建设创建点,2012年市委、市政府纳入市级新农村建设创建点,规划建设高标准的新农村示范点。 至2011年,县级以上投入资金280万元,镇财政投入200多万元,拉动群众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黔北民居265栋,安窗花300平方米,修农家寨门5个,改建猪牛圈23间,美化圈舍5000多平方米;修串户路4公里、连户路3.5公里,修花池400多米、栏杆700多米,硬化院坝3000多平方米,绿化院落1000余平方米;修文化宣传墙150平方米,安装辣椒文化木牌10块;建垃圾池8个,安装果皮箱20个、路灯20盏;建党员群众之家1个、陈列室1间、农民文化家园1个、篮球场1个,建乡村旅馆7家。通过对人居环境的全面整治和优化,红光村已成为初级乡村旅游景点,广大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人口总数:4946人 农业人口:4932人 非农业人口:14人 --行政区面积:10.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639.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以辣椒示范园创建为载体,全力打造辣椒专业示范村 --所辖村:场坝,大碑,燕子窝,前卫,一心,裕群,上寨,青堰,大坝,玉民 生产总值:21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 名特产品:辣椒,草莓 办公所在地:三岔镇红光村 --自然条件:交通便利 土壤肥沃 民风淳朴 资源:石灰石 |
红星村 |
红星村地处三岔镇西北部,东邻庆远居,西与苟江镇的丽源村和南白镇的和平村相邻,北与龙坪镇谢家村接壤,南与庆远村高丰隔山相依。于2003年由原红星和三桥两个自然村组建为红星村。村内现有42个村民组,1629户,6995人,其中劳动力3726人。总面积1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37亩,其中田3920亩,土2217亩,粮食总产量4700吨,人均粮食700公斤,森林覆盖面积8000亩。村内有南尚路、红军坟至苟江、青杠窝至谢家坝的公路基本形成交通网络。属温带亚热性气候,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有油菜、蔬菜及各种良种的制种;其中蔬菜是一大特色。养殖业主要有猪、牛、羊、鸡、鸭、鹅为常规经济产业。 1997年外出务工173人,2002年外出务工214人,2007年外出务工1854人。 1997年荒芜土地23亩,2002年荒芜土地58亩,2007年荒芜土地264亩。 原三桥村建于1950年,解放后由周家田、三角湾、南宫田、沙子坎、楠木林、神农组建。办公地点在神农小学。1958年建立红星村高级社,将三桥村划给红星村高级社,1958年建立建强大队(有三脚湾、南宫田等6个村民组),安山大队(有鱼子井、麻窝、田坝3个村民组)。三桥大队(有龙塘、后坝、沙子坎)。1964年将建强、安山、三桥合并为三桥大队。1984年建立为三桥村民委员会至2003年12月并村。 三角湾水库修建于1958年,灌溉面积400余亩;红军坟至三桥公路建于1963年,其中向阳桥建于1968年,大石桥建于1978年。 三桥小学原神农0,建于1948年,创始人钟立刚,校名神农阁小学,1958年迁址到楠木林至今,1968年更名为三桥小学。红星小学建于1942年,当时称三关店小学,解放后称红山小学,1958年更名为红星小学至今。 现红星村有板桥寨、龙井坡、青杠窝、余家湾、下坝林等五村民组,共计289户1167人进行了“四在农家”建设,共修建进寨路3100米,串寨路4300米,串户路15000米。 红星村境内有220万千伏安变电站一座、玻璃厂一个、石灰厂一个、解决就业人口达200余人。 --人口总数:6995人 农业人口:6990人 非农业人口:5人 --行政区面积:16.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19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 发展口号:发展现代农业 农民增收致富 --所辖村:三脚湾,余家湾 生产总值: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香葱,蔬菜 名特产品:葡萄,香梨 办公所在地:红星村 |
苏山村 |
苏山村2003年12月由原苏山村、合兴村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距县城南白16公里,离三岔镇中心7公里,东与高山村、长山村相连,南与尚稽镇相接,西与苟江镇相邻,北与庆远居相通。腹地有南尚公路穿过。 地域面积2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70亩,其中田227亩,土2453亩,辖36个村民组,总户数1141户,总人口4986人,其中男2579人,女2407人。森林覆盖面积17000亩。 1997年外出务工450人,2002年外出务工430人,2007年外出务工600人,1997年荒芜土地15亩,2002年荒芜土地20亩。2007年荒芜土地20亩。 村内的矿产资源得到了较好的利用和开发,高寨坡的铝土矿每年都能为镇创收100多万元的利税。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其他资源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 除矿产资源丰富外,村的水源资源也十分丰富,主要以“水洞水库”为代表,水库占地100多亩,该水库对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村内的特产经济林。“千口杨梅”响誉遵义县内外,千口杨梅主要集中在千口、堡上、坎上、周家坪、苦草坪、马桥等村民组。每逢盛夏到该地购买和品尝杨梅的客人络绎不绝,6个村民组,有杨梅约50000多株,主要以山杨梅为主。味道纯正甘甜是杨梅中的佳品。该地的群众有酒坊,烤出的苞谷酒,用杨梅泡制。酒味甘甜纯红,十分惹人喜爱,会让你在品尝杨梅中进入梦乡。“千口杨梅”成了苏山村的特产。 村内的主要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辣椒为主。全村粮食总产量3000吨,人均占有粮食约600公斤,人均口粮230公斤,由于全村山地较多,平缓地较少。导致贫困户较多,人均收入2160元,未达到全镇的人均收入水平,以至于被评为省级贫困村之一。 畜牧业主要以猪、牛、羊、鸡、鸭、鹅等常规家蓄为主。为了搞活经济,2004年冬得到上级政府的帮助,建起了以坪桥等村民组为主的苏山养牛小区,以草白岩,36步等村民组为主的养鹅小区。两处畜牧小区为苏山村的畜牧发展起到了带头作用。 村内的交通不发达。除了南尚公路硬化路面外,其他的公路设施路况较差,乡村公路有罗家寨至千口,坪桥至上水,坪桥至坪上,罗家寨至长线土,后寨至马石窝,大屋基至天生沟等;这些道路以泥石路为主,为村的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便。通讯较发达,程控电话遍及全村各个组。有程控电话机站一座。装机650门。移动、联通手机服务商在村建有机站2座。 村内的电力资源主要来自于三岔供电所,全村共有19台变压器,每台变压器都有专人负责管理,农机总动力用电量为21458千瓦。 小学两间,水源小学为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校园环境较好,校园内有“红军烈士陵园”。锦水小学有教师10多名,学生300多人。 2006年4月1日修建大屋基转堡公墓和高寨坡的青龙山公墓,实施殡葬火化,火化率为100%。 --人口总数:4996人 农业人口:4980人 非农业人口:16人 --行政区面积:27.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527.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苏山 --所辖村:36 生产总值:25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 名特产品:杨梅 办公所在地:三岔镇苏山村合兴场 --自然条件: 资源:铝土矿、高岭土、煤、铁等 |
长山村 |
长山村位于三岔镇东南面,距离镇政府驻地3.5公里,东抵高山村,南与苏山村相邻。西与庆远居相连,北与红光村、龙坪镇中心村接壤。长山村为原长山、楠垭两个行政村于2003年12月份合并而成。长山村办公大楼座落在母家沟,新建于2004年。 长山村辖30个村民组,857户人家,总人口4016人,劳动力2900人,总面积1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20亩,其中田2430亩,土890亩。粮食总产量1950吨。人均粮食473公斤,农机总动力为890千瓦,森林覆盖面积15000亩。长山村属于市级贫困村。1997年外出务工500人,2002年外出务工870人,2007年外出务工1120人。2002年退耕还林和建设用地250亩。2007年退耕还林和建设用地250亩。 三仁公路从村腹地穿越而过,村内地势平坦,交通便捷,气候温和,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辣椒、油菜和蔬菜。畜牧业为常规的猪、牛、羊、鸭、鸡、鹅产业,村内水资源较为丰富,山塘水库较多,特别是烂碑堰水库,尖山宗教所场,常年香客不断。有山有水,景色宜人。 矿产资源分布在贺家湾,楠垭田,梧桐湾村民组一带。主要有铁矿,硫酸矿,高岭土矿,煤矿等。 长山村境内的飞来寺远近闻名,距离三岔镇集镇只有1公里路程,山下为烂碑堰小二型水库,山水相映,人杰地灵,景色优美,四川、重庆、贵阳、开阳、瓮安、遵义等地香客常来此地从事宗教活动,每逢香会时节,游客逾万人之多,宗教文化极具影响力。 --人口总数:4109人 农业人口:4101人 非农业人口:8人 --行政区面积:14.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245.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大坪上,桐梓湾,梧桐湾,棋盘井,大其 生产总值:212.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 名特产品:柑橘,辣椒,杨梅 办公所在地:三岔镇长山村 |
高山村 |
高山村处在三岔镇东南部,东与本镇长安村相连,南与尚稽镇相邻,西与苏山村接址,北与龙坪镇交界。全村平均海拔832米,属亚热带气候。 1967年,肇兴,仁寿,白果合并为“仁寿公社”,1980年12月成立“肇兴公社”,1984年改为肇兴乡政府,于1992年,撤区并镇,从原团溪区划出,1993年改为肇兴片区办事处。2003年12月,改建为高山村。高山村由于历史原因,经济发展缓慢,属于县级“贫困村”。 村现辖21个村民组,1092户,其中非农业户4户,农业户1088户,全村共24.6平方公里,总人口5046人,非农业15人,农业5031人,劳动力人口3241人,耕地面积7915亩。其中田4178亩,土3737亩。人均土地1.5亩。 2005年粮食总产量5744吨,其中稻谷2235吨,玉米1026.8吨,小麦259.2吨;烟叶2011.9担,生猪出栏3576头,存栏4722头;牛出栏180头,存栏1261头;羊出栏726只,存栏892只;禽出栏14680只,存栏16710只。肉类总产量410吨,1997年外出务工1278人,2002年外出务工1321人,2007年外出务工1417人。1997年退耕还林及建设用地3亩,2002年退耕还林及建设用地3亩,2007年退耕还林及建设用地103亩,1997年荒芜土地160亩,2002年荒芜土地162亩。2007年荒芜土地1421亩。 全村人均粮食450公斤,人均收入2280元。 全村面积24.6平方公里,无矿产资源。森林覆盖面积16000亩,群众自觉育林,护林意识强,森林覆盖率达到34%。灌木林占总面积的15%,土壤属酸性地。种、养殖业以烤烟、经果林及草食家蓄为主,发展前景广阔。 三仁公路贯穿全村,村内里程6公里。以此为主线,全村基本实现组组通车,路面为泥石公路。 肇兴电信支局于2001年,进行电话线路改造及布网工程,网线覆盖全村,现装机用户达600多户,能满足信息交流的要求。 高山村环境优美,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就乡风纯朴。重视教育,迄今为止有1300人在外各行业就职。 --人口总数:5053人 农业人口:5049人 非农业人口:4人 --行政区面积:24.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295.0亩 --主要民族成分:白,汉 发展口号: --所辖村:扇子,高寨,龙门,下寨,双龙,青湾,肇兴,团山,红山,石岩,安村,下坝,尖山,大垭,学校,新山,高堰,杨村,围庄,新堰 生产总值:19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高粱 名特产品:辣椒,烤烟 办公所在地:三岔镇高山村 |
长安村 |
长安村位于三岔镇东面14公里,东南分别与团溪镇劳动村、福禄村、白果村相邻,东北面与龙坪镇兴隆村大兴村接壤,西北抵高山村,地域面积1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01亩,其中:田3779亩,土2422亩,平均海拔920米,属亚热带气候。现村所辖17个村民组,1125户,5139人。1997年外出务工300人,2002年外出务工480人,2007年外出务工1080人,1997年退耕还林及建设用地2.5亩。2002年退耕还林及建设用地2亩,2007年退耕还林及建设用地7.5亩;1997年荒芜土地350亩,2002年荒芜土地500亩,2007年荒芜土地1113亩。该村属省级三类贫困村。 解放以前,该村属遵义县南乡南隅里九甲,解放以后新建仁寿乡,1957年与肇兴、白果合并。办公地点在现长安村雷湾村民组新田坎;1958年分为仁寿、肇兴、白果三个乡;1961年三个乡合并白果公社,办公地点在白果新街,1980年12月又分为仁寿、肇兴、白果三个公社,1984年建仁寿乡,1992年10月建并撤划归现三岔镇管辖;1993年8月,设仁寿临时工作委员会,1994年9月设仁寿片区办事处,管辖沙坝、长江、同心、长安四个自然村;2004年12月撤办并村,四个自然村合并为现长安村,现长安村铁厂、雷湾两个村民组1981年前属沙坝大队,凉水井属福禄大队,岩山属新街大队。 长安村是典型的农业村,现有农业人口4980人,劳动力2800个,总面积1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21亩,农机总动力45000千瓦,;粮食总产量4150吨,人均粮食约420公斤,目前水稻、烤烟这两个品种是长安村的产业支柱,其次是玉米、油菜。养殖业在农业生产中的比例不高。 三仁公路横穿长安村,是长安村的主要交通干线,村境内约5公里,2005年前公路由于年久失修,路面状况极为不好,交通几乎中断,于2005年,争取资金88万元对三仁公路进行改造,己于2006年3月全面竣工,基本解决了长安村的交通问题;机耕道约15公里,基本上都是老百姓自行修建,路面状况极为不好,下雨天车辆根本无法通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长安村的经济发展。 长安村境内共有变压器26台,2005年第三批农网改造时已经全部进行了改造。村境内已经安装程控电话329门,固定无线电话44门,已建机站一个,网络覆盖全村,联通机站己在2006年3月开工,7月份竣工。 --人口总数:5610人 农业人口:5608人 非农业人口:2人 --行政区面积:118.7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9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中寨,岩山,新田 生产总值:254.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水稻,玉米, 名特产品:烤烟,辣椒,葡萄,梨,桃 办公所在地:三岔镇长安村 --自然条件:森林覆盖面广,水源丰富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