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村位于石板镇东南角,面积约17平方公里,东与鸭溪镇全兴村相邻,西与黑函大桥通金沙县源村乡,南北与柑子树村相邻,金山村下辖21个村民组,506户,2016人,在家人口856人,是典型的农业型自然村,这里有丰富的煤炭和其它资源。平均海拔1026米,年均气温12.5-25.7℃,年均降水量955毫米,农业主要产业以芝麻、花生、辣椒、高粱、玉米等为主;畜牧业以生猪、鸡和打渔为主;金山村是国家级贫困村,贵州省的一级贫困村,2010年底人均收入不足2800元,四分之三的收入来至外出务工。多年来广种薄收,人烟稀少,6条主道不能正常通行,有5个村民组未通路,自有石板的“西藏”之称。我们在“十二五”时期提出:强抓基础实施建设、突出优势奋起前进、积极打造“六个金山、自然氧吧休息天堂”而奋斗。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321119 | 563100 | -- | 查看 金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石板社区 |
石板居是石板镇集镇所在地,东与南白镇莲花村为邻,南接柑子树村,西与乐意村相连,北与池坪村接壤。居办公楼始于八十年代,可使用面积470平方米。现有村干部8名(女干部1名)村级后备干部3名。 全居辖19个村民组,居委会到村民组都有公路相通,全居共有1102户计4792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2人),有耕地面积3112亩(其中田1030亩,土2082亩)。由于大多村民组位于偏岩河沿岸,提灌方便,故种植作物以水稻、高粱、油菜、烤烟等为主。全居共有党员67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其中流动党员29人。党支部下设5个党小组,科技示范户8户,其中党员示范户3户。“四在农家”累计创建22户,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收入,外出务工人员1532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人均占有粮食300公斤。 水泊渡库区风景区:水泊渡水库大坝2003年开工,历经两年,大坝建成蓄水,大坝长167米,宽66米,将乐民和河拦腰截断,势如长龙卧波,大坝迎水库一面,修有防波提,坝上可通汽车,靠溢洪道一侧,建有青石栏杆,凭栏而望,水面开阔,烟波浩渺,十分壮观。库区蓄水5510万立方米,可灌农田5500亩,同时可保障遵义县和遵义市两城区市民用水,水库蓄水后,到库区和大坝观光的人络绎不绝,水库两岸垂钓者随处可见。 遵南灌区饮水工程是贵州省第一个以灌溉为主的大型灌溉工程,具有灌溉,城市供水,农村人畜饮水三大功能,工程设计面积25.4万亩,其中配套改善11.13万亩,新增14.3万亩。 |
乐意村 |
乐意村位于石板镇中部,东邻池坪村,南接石板居,西与柑子树村、井岗村相连,北接天旺村。全村辖19个村民组,共860户计4022人,其中16个村民组都聚居在素有“袖珍平原”之称的乐意坝上,四千亩沃野,提灌方便,常年种植水稻、高粱、油菜、烤烟等农经作物。 境内有县级乡村旅游示范点——乐意山庄。乐意山庄以集体旅游为主,特别是名传中外的赵群学医生在时,专为游人义诊。山庄不收门票,故此游客如云。省级四级公路鸭溪公路穿村而过,加上通组路全部水泥硬化,交通极为便利,这里距南白县城18公里,黔北名镇鸭溪7公里,水泊渡水库仅4公里,勘称遵义的后花园。境内企业主要以石材加工为主,独特的大青石石料,雕花刻凤、磨碑刻字,几百年立于风雨之中,不变形风化。这里的平均海拔仅800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季节分明。春天满坝菜花金黄,山上李花、梨花争相开放,不亚于贵定的金海雪山。秋天,满坝稻浪翻滚,一派丰收景象。 乐意山庄:1995年10月,国防工委赵琼学女士回乡探亲,为回报家乡,即计划在她的出生地乐意第四村民组的陶家山麓建一山庄。经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家乡父老的共同关注,1997年7月,山庄主体建筑有遵义“广夏建筑公司”中标建成,1999年8月1 日投资800万元的“星苑”仿古建筑楼竣工,大楼正上方镶嵌着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星苑”题字。镀金字体,熠然生辉。 石板镇人民政府随即为其申办土地使用相关手续。经县即为审核批准,县国土局办理了乐意山庄土地征用的一切手续。山庄一期工程,包括主题建筑“星苑”、停车场、厨房、卫生设施等,占地3589平方米。一条占地13000平方米,长4000米、宽6.5米水泥石灰化公路直达山庄。 2005年7月,乐意山庄第二期工程启动。工程项目为山庄设施配套建设。包括宾馆餐厅,游泳池等,占地1459平方米,投资600万元,到2006年5月山庄初具规模,7月22日正式对外旅游开放。 |
八合村 |
八合村位于石板镇西南角,面积约11.2平方公里,东与三合镇卢岩村隔河相望,西过源石大桥通金沙县源村乡,南与柑子树村接壤,北与石板居相邻,八合村下辖14个村民组,558户,2378人,是典型的农业型自然村。平均海拔798米,年均气温14.5-15.7℃,年均降水量1055毫米,农业主要产业以烤烟、辣椒、高粱、玉米等为主;畜牧业以生猪、肉牛、獭兔、山羊和网箱养鱼为主;八合村现拥有投资百万元以上石材加工厂2家,投资上千万元的煤炭贸易公司一个,在建江木嘴乡村旅游项目一个 |
天旺村 |
天旺村,距石板镇政府7.5公里,由原天旺村和大村村合并,辖区面积16.5平方公里,辖24个村民组1289户5460人,耕地面积4074亩(其中:田2412亩、土1662亩)。党支部下设9个党小组。有党员106名,35岁以下8名,占7.5%,36岁-55岁58名,占54.7%,56岁以上40名,占38 %;高中、中专文化18人,占17%,大专以上文化4人,占3.8%,初中及以下的84人,占79.2%。入党积极分子7名,科技示范户9户,其中党员示范户4户。 办公楼于1985年修建,2008年4月装修,砖混结构,可使用面积600平方米,有党员活动室建设和村(党)务公开栏。现有村干部9名(女1名),党组织负责人是国家干部,国家干部5名,民选干部4名。国家干部中,平均年龄41岁,中专、高中文化0人,大专以上文化3 人,村级工作经历2年以上5人;民选干部中,平均年龄45岁,初中文化3人,高中、中专文化1人,大专以上文化0人,其中3人连选连任,分别是主任、副主任和委员。村级后备干部5名,外出务工人员1416人,其中流动党员8人,“四在农家”累计创建200户,沼气池累计修建260口,覆盖率20%,黔北民居累计修建5栋。主导产业有烤烟、辣椒和石材加工业,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养殖业、石材加工和外出务工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远程教育属光纤种类型(指光纤、卫星或村校结合)。 天旺村岩上,(现为协力村民组)古柏参天、极致雅韵,此间有一溶洞,洞中有一清泉涌出,口感甘甜,水质清冽,终年不绝。相传黔北文豪郑珍少时曾多次来天旺探亲,常到泉边饮水玩景。石鸭公路恰从泉边经过,过往客人至此,径相在此休息饮水,有乘车过往客人甚至用塑料桶装运饮用。 |
茅坝村 |
茅坝村,距石板镇政府12公里,由原茅坝村和沐恩寺村合并,辖区面积11.7平方公里,辖 17个村民组,784户3684人,耕地面积2500亩(其中:田1130亩、土1370亩)。下设 6党小组。有党员65名,35岁以下 6名,占9.2%,36岁-55岁 15 名,占23.1%,56岁以上44名,占67.7%;高中、中专文化10 人,占15.4%,大专以上文化 2人,占3.1%,初中及以下的63人,占11%。入党积极分子5名,科技示范户10 户,其中党员示范户 2户。 办公楼于2003年修建,2006年改建,砖混结构,可使用面积 135平方米,有党员活动室建设和村(党)务公开栏。现有村干部6名(女1名),党组织负责人是国家干部,国家干部3名,民选干部3名。国家干部中,平均年龄 33岁,中专、高中文化0人,大专以上文化3 人,村级工作经历2年以上3人;民选干部中,平均年龄42岁,初中文化2人,高中、中专文化1人,大专以上文化0人,其中2人连选连任,分别是主任和副主任。村级后备干部 3名,外出务工人员920人,其中流动党员17人,“四在农家”累计创建184户,沼气池累计修建 140口,覆盖率18 %,黔北民居累计修建0 栋。主导产业有水稻、玉米、油菜。村(居)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养殖业,农民人均纯收入 2000元,远程教育属村校结合种类型(指光纤、卫星或村校结合)。 沐恩寺风景区:位于石板镇茅坝村,在天旺石鸭公路西面一公里处,处在田坝中央凸起的一个国顶小山上,寺庙建于清乾隆年间,庙内茂林修竹,古木参天,庙宇四周有坚固的石,现今东西两侧寺门保存完好,是清咸丰年间的重要军事囤堡。正殿年久失修已经倒毁,仅存上殿。上殿庙堂三间,建有0,高约20余米,飞檐翘角,雄伟壮观。解放后寺庙被改为学校,1993年乡人谭奇先生出资25万元将破损的木结构房屋改造成砖混结构的“金奇小学”。沐恩寺风景区占地47亩,是遵义县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
池坪村 |
池坪村地处石板镇北面,距县城11公里,东面与南白镇比临,南面与石板镇接壤,北面与龙坑镇接壤,面积13余平方公里,人口5033人辖龙坑、龙塘、后坝、喇叭、水头上、半坎、五、六、七、石院头、金星、九、十、十一、上十二、下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共十九个村民组,池坪村共有党小组15个,党员99人,交通条件便利,发展潜力巨大,人民生活条件和收入水平处于三类镇乡一等水平,一直以来有“石板的门面”之称,池坪有丰富的粘土、木材、山塘水库,烤烟,水稻,辣椒,养猪,中药材等丰富的资源,还有一个热闹的集市,村支两委班子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到处凑集资金,发动群众,向上积极争取项目,先后修通天旺至民主的泥石公路,十组到鸭溪的吐渔村公路,途经高岩到石板居的公路,途经三组到乐意的公路和池坪村到龙坑镇的串组公路等,使该村公路四通发达。有积极争取项目,对池坪村的排洪河道进行改造,池坪隧洞进行加宽加固,从而巩固了群众的生产地位,在县政协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支部+远教+协会”的养猪协会、烤烟协会、辣椒协会、青田鱼协会等,更加巩固了池坪村在石板镇烤烟基地、辣椒基地和养殖行业的地位,使池坪村农业产业化平衡发展,在充分利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光纤站,培训各种致富能手,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谐的村支两委班子齐心协力,团结奋进,将带领全村人民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
井岗村 |
井岗村,距石板镇政府15公里,由原井岗村和土岩村合并,辖区面积16平方公里,辖27个村民组950户3520人,耕地面积3400亩(其中:田1100亩、土2300亩)。党支部下设7个 党小组。有党员63名,35岁以下9名,占14.3%,36岁-55岁20名,占32%,56岁以上34名,占54%;高中、中专文化7人,占11.1%,大专以上文化4人,占6.3%,初中及以下的52人,占 82.5%。入党积极分子4名,科技示范户4户,其中党员示范户2户。办公楼于1988年修建,2006年装修,砖混结构,可使用面积360平方米,有党员活动室建设和村(党)务公开栏。现有村干部7名(女 0名),党组织负责人是国家干部,国家干部4名,民选干部3名。国家干部中,平均年龄 岁,中专、高中文化1人,大专以上文化3人,村级工作经历2年以上4人;民选干部中,平均年龄38岁,初中文化1人,高中、中专文化2人,大专以上文化 0人,其中2人连选连任,分别是主任和副主任。村级后备干部3名,外出务工人员608人,其中流动党员18人,“四在农家”累计创建0 户,沼气池累计修建82口,覆盖率 %,黔北民居累计修建0栋。主导产业有种养殖业,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1820元,远程教育属村校结合类型(指光纤、卫星或村校结合)。 兴佛寺,位于井岗村,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占地3亩,改寺庙几经兴废,尚存一古钟,高1.4米,底围3米,圆盘锥形,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钟面阳文:上铸“雨顺风调 民安国泰”,以杵击之,声宏宽广,十里可闻,余音袅袅,数秒不绝,兴佛寺依山而建,座北向南,及庙远眺,山峦叠幛,岚光秀丽,莽莽苍苍,真乃佛家妙地。 |
金山村 |
金山村位于石板镇东南角,面积约17平方公里,东与鸭溪镇全兴村相邻,西与黑函大桥通金沙县源村乡,南北与柑子树村相邻,金山村下辖21个村民组,506户,2016人,在家人口856人,是典型的农业型自然村,这里有丰富的煤炭和其它资源。平均海拔1026米,年均气温12.5-25.7℃,年均降水量955毫米,农业主要产业以芝麻、花生、辣椒、高粱、玉米等为主;畜牧业以生猪、鸡和打渔为主;金山村是国家级贫困村,贵州省的一级贫困村,2010年底人均收入不足2800元,四分之三的收入来至外出务工。多年来广种薄收,人烟稀少,6条主道不能正常通行,有5个村民组未通路,自有石板的“西藏”之称。我们在“十二五”时期提出:强抓基础实施建设、突出优势奋起前进、积极打造“六个金山、自然氧吧休息天堂”而奋斗。 |
柑子树村 |
柑子树村位于石板镇西面,距镇政府5公里,辖区面积17平方公里,辖40个村民组,1716户,5246人,外出务工人员1500人,其中流动党员24人。耕地面积3700亩(其中田1430亩,土2270亩)。党支部下设5个党小组,有党员61名,入党积极分子15名。科技示范户8户,其中党员示范户3户。“四在农家”累计创建28户,主导产业有种养殖业,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2050元,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办公楼于2006年改建,可使用面积473平方米。现有村干部9名(女3名,中专高中文化1名,大专以上文化6人初中文化2人,)村级工作经历2年以上7人,村级后备干部5名。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