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村村位于枫香镇南部,南接枫元村,西邻马蹄镇军河村,北接枫居温水,离枫香镇政府6公里,距遵义县城南白45公里,辖区有30个村民组,1015户,总人数4283人,有耕地面积4513亩。全村户居集中,通讯畅通,电话普及率达7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主要经济来源有烤烟、辣椒、西瓜种植、种养殖业,全村人均收入1800元,人均占有粮食380公斤。是枫香镇典型的农业村。
有村干部6人,其中下派干部1人,任支部书记,其余5人为民选干部。村设为党支部,有党员65名,男党员63名,女党员2名,预备党员10名,入党积极分子18名。村支两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着力打造种养业为主的示范村。2012年,张村村是重要的烤烟生产基地,共有3500亩烤烟。
--人口总数:4283人 农业人口:4283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321121 | 563100 | -- | 查看 张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枫胜社区 |
枫胜居位于枫香镇街上,交通便利,东接花茂村、南邻枫元村、西抵张村村、北镶青坑村。耕地面积1971亩,辖19个村民组1717户,7070人。 有村干部8人,村设一个党支部。有党员134名,男党员101名、女党员31名,其中预备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年龄结构:35岁以下有13人,35岁—60岁53人,60岁以上有68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14名占85%,高中、中专文化程度14名占10%,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名占2.2%,本科以上文化程度3人占2.2%。 现全村正着力加强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主要产业以商业、种、养殖为主,有国家AAA级温泉度假中心一个,村支两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旅游业为主的示范村。农村人均纯收入5000元。 --人口总数:7829人 农业人口:3821人 非农业人口:4008人 --行政区面积:14.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00.0亩 |
枫元社区 |
枫元社区办公阵地距离枫香镇镇政府3公里,由原来的大丰村和枫元村合并而成,辖区面积16.2平方公里,辖23个村民组,1194户5079人,耕地面积3282亩(其中:田2019亩、土1263亩)。 枫元社区设1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有党员77名,35岁以下16名,占23%,36岁—55岁15名,占21%,56岁以上40名,占56%:高中及了上文化程度21人,占30%;初中及以下文化的50人,占70%。入党积极分子8名,科技示范户20户,其中党员示范户15户。现有村干部6名,党组织负责人是国家(或民选)干部,国家干部0名,民选干部4名,一村一名大学生1人,劳动协理员1名。 民选干部中,平均年龄40岁,初中文化1人,高中、中专文化1名,大专以上文化2人,其中2人连选连任,分别是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村后备干部6名,新农村建设累计创建694户,沼气池累计修建386口,黔北民居累计修建694栋。主导产业有种植、运输、养殖。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养殖和务工,农民人均纯收入6688元。 --人口总数:4997人 农业人口:4986人 |
张村村 |
张村村位于枫香镇南部,南接枫元村,西邻马蹄镇军河村,北接枫居温水,离枫香镇政府6公里,距遵义县城南白45公里,辖区有30个村民组,1015户,总人数4283人,有耕地面积4513亩。全村户居集中,通讯畅通,电话普及率达7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主要经济来源有烤烟、辣椒、西瓜种植、种养殖业,全村人均收入1800元,人均占有粮食380公斤。是枫香镇典型的农业村。 有村干部6人,其中下派干部1人,任支部书记,其余5人为民选干部。村设为党支部,有党员65名,男党员63名,女党员2名,预备党员10名,入党积极分子18名。村支两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着力打造种养业为主的示范村。2012年,张村村是重要的烤烟生产基地,共有3500亩烤烟。 --人口总数:4283人 农业人口:4283人 |
青坑村 |
青坑村委会距枫香镇五公里,遵茅高速路横贯全村,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有着以龙岩洞为代表的丰富的溶洞开发资源。东接苟坝村、南邻枫胜居、西抵洪关乡、北镶龙王村。总面积26平方千米。有林地784公顷,荒山540公顷,耕地面积366.44公顷,其中田189公顷,土177.64公顷,辖25个村民组1289户。4423人。现有880名农民外出务工。常年务工收入占全村经济收入的30%。 有村干部5人,其中下派干部1人,任支部书记,其中4人为民选干部。村设为党支部,下设四个党小组。有党员78名,男党员69名、女党员9名、少数民族党员3名,其中预备党员6名,入党积极分子6名。年龄结构:35岁以下占11%,36岁—55岁43名,占56%,56岁以上26名占33%。文化结构:文盲4名占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59名占57.6%,高中、中专文化程度13名占1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名占2%。 现全村正着力加强新农村建设,累计修建沼气池502口,覆盖率39%。主要产业以种、养为主,有大型牧畜养殖基地一个,烟育配套基地一个,村支两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的种、养为主的示范村。2010年计划种、养业为主的示范户150户。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养殖业及务工。农村人均纯收入3835元。 |
花茂村 |
花茂村,地处名城遵义西部。距中心城区50公里。东接乐山镇新华村,西靠枫元村,南邻土坝村,北抵苟坝村。枫香至花茂公路,鸭溪电厂环线运煤公路横贯全村,全村总面积1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31亩,辖26个村民组1188户5146人。有党小组2个,正式党员89名,流动党员10名,女党员9名,村集体经济积累115000元,固定资产107000元。 办公楼510平方米。全村交通方便,户居集中,通讯畅通。电话普及率70%以上,主要经济来源有闻名遐迩的陶瓷业及运输业、种养殖业、全村人均收入5500元,人均占有粮食600公斤,是县级综合示范村。 --人口总数:5146人 农业人口:5109人 非农业人口:37人 --行政区面积:13.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531.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 办公所在地:花茂村 --所辖村: 生产总值:4178.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辣椒,乡村旅游,交通运输 名特产品:陶瓷,乡村旅游 |
苟坝村 |
苟坝村位于枫香镇东部,距枫香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距遵义县城南白46公里。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辖18个村民组,760户,3445人。森林面积11360余亩,覆盖率达63%,有杜仲面积1600余亩,素有“杜仲之乡”之称。常年气温16度,全村以种植烤烟、辣椒、油菜等农作物为主,是典型的农业型村庄。境内环境优美、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山青水秀、民风纯朴。 苟坝村平均海拔1240米,运煤大道及白腊河横穿而过,公路两侧土地肥沃,水源丰富,适宜种植夏秋反季节蔬菜。 苟坝村户居相对集中连片,特别是苟坝会议会址周边四合、小湾两个村民组125户,和青杠、岩上、南垭、苟村、街上、民主六个村民组280户为连片村寨。近五年,各级党委、政府对苟坝会议会址进行了抢救性的保护维修,为使会址周边民居和会址开发后风格一致,格调和谐,更好地衬托苟坝会议会址,镇政府停止了一切周边房屋修建审批手续,所有民居均以原生态的木房为主,并已列入县委、政府2011年村庄整治的重点项目。 苟坝会议——精神永驻 苟坝是一块高山环绕的田坝,东有海拔1357m的石牛山,西有海拔1330m的崖头山和银屏山,北有海拔1425m的马鬃岭。 苟坝会议会址,位于遵义县枫香镇苟坝村马鬃岭山脚,距县城50公里,距历史文化名城遵义56公里。 1935年3月12日上午,长征红军在苟坝(现苟坝村四合组)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成立由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小组,全权代表中央政治局指挥军事,现称为“三人军事会议会址”。 苟坝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完善,三人军事小组的成立,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核心地位,标志着毛泽东正确主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总结战争规律,调整战略步骤,指挥三渡赤水,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走向辉煌,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现苟坝内有很多的革命历史遗迹:苟坝会议会址(新房子)、红军医院(黑神庙)、-、-旧居(长五间)、苟坝老街(苟坝抗捐委员会旧址)、水口寺(红-戒岗哨)、马鬃岭红九军团司令部驻地、红军烈士墓,红军标语。 现苟坝人正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辛勤劳作,一点一点改变自己家园。 苟坝村产业基础 苟坝村产业主要以烤烟、现代生态畜牧业、反季节蔬菜为主,现有烤烟1350亩,分布在马厂、民主、垭南、大土、继光5个村民组;养羊大户7户,1800只,位于上坝村民组的乾成养殖公司投资300万元,基础设施已完成,养殖规模达500只;全村有反季节蔬菜基地1000亩,其中辣椒基地510亩,采取土地流转方式,分布在青杠、民主、岩山3个村民组。 苟坝村今后发展打算 一、着力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一是利用好苟坝较多的荒山草坡,发展养羊、林下养鸡等规模养殖,将苟坝村发展为规模养殖大村;二是吸引返乡农民回乡创业养殖大户,走“公司加农户”路子,进一步带动农户规模养植;三是加强村级商业网点建设,探索农超对接现代流通方式,降低农民销售成本和采购成本。 二、利用好红色文化,带动旅游发展。加大对苟坝会议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对苟坝会议会址、长五间等文物进行修缮,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将苟坝会议建设成为一处旅游功能齐备,接待能力较强的综合型“红色旅游”景区。并利用枫香温泉、龙岩洞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通过投资建设方式,打造枫香旅游度假精品线(苟坝会议—青坑龙岩洞—枫香温泉),集红色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力争让枫香成为旅游乡镇。 三、完善基础设施,推进村庄整治。继续加强农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全省新农村建设,结合红色旅游,改善苟坝村群众居住环境,将全村房屋建设成为黔北民居,建设乡村旅馆,完善服务功能,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1、我们会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实施好各项项目。 2、在五年的时间把苟坝村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品村。 |
土坝村 |
土坝村委会距枫香镇五公里,枫纸公路横贯全村,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总面积26平方千米。有林地784公顷,荒山540公顷,耕地面积366.44公顷,其中田189公顷,土177.64公顷,辖13个村民组855户。3074人。现有1256名农民外出务工。常年务工收入占全村经济收入的30%。 有村干部6人,村设为党支部,有党员55名,预备党员7名,入党积极分子9名。年龄结构:35岁以下有4人占8.3%,36岁至60岁有28名占58.3%,60岁以上16名占33.3%。文化结构:初中以下文化程度41名,高中、中专文化程度4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名。 村支两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正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发展现代农业近600余亩,覆盖率39%。主要产业以种、养为主,有大型现代农业基地一个,两家养猪场近300余头。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养殖业及务工。农村人均纯收入6512元。 目前土坝村拥有农家乐2家,即文奇农家乐和黄林农家乐,其中文奇农家乐采取的经营方法是农家乐套乡村旅馆形式,一年纯收入可达10万元左右。招牌菜主要有豆腐、野生菌、毛肚等,形式各样。其次是黄林农家乐,黄林农家乐占地25亩,投资800万元,现在正在修建中,预计于2012年3月份开业。 |
纸房村 |
纸房村委会东与乐山镇尧上村接壤,南与本镇苟坝村比邻,西与本镇保海村相连,北与松林镇木梳村相连界,距镇政府约18公里,平均海拔857.5米。全村有11各村民组,共有701户,2906人,其中劳动力2050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5040.81亩,其中田408亩,土4632.81亩。辖区内有丰富的煤矿资源,年产90000吨以上的有两间,分别是永辉煤矿和纸房煤矿,也是一个典型的以种养业为主的行政村。 在计生工作中,最难管理的群体就是流动人口,这些人管理不到位,违规违法生育就难以避免。纸房村计生协会对此坚持以人为本,倾情感召人,在建立流动人口档案的基础上,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吸收流动人口中的积极分子参加协会。专门设立外来人口投诉站,公布投诉电话,并帮助外来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协会从关心异乡人的角度出发,与出租房主、企业负责人分别签订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书,通过合同化、人性化管理,增强了房主和企业法人的责任感。纸房煤矿是民营企业,在签订合同前,只有经理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签合同后,煤矿负责人督促矿工家属全部从原籍办理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村级协会根据外来人口中妇女、育龄妇女、已婚育龄妇女等情况,把工作重点放在已婚育龄妇女特别是夫妻同住的已婚育龄妇女身上,有组织有计划地搞好孕情监测,健全档案资料,定期进行生殖健康普查,诊病治病、孕检,通过人性化服务,转变其生育观念,有效控制了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现象的发生。 为了纸房村企业和群众和谐相处,经镇党委政府的批准和帮助,纸房村成立了和谐矿区促进会。促进会的成立:可以及时化解企业和群众的矛盾,维护了企业的生产秩序,同时也维护了纸房村群众的根本利益。 |
龙王村 |
龙王村位于枫香镇西北角九龙山下,距枫香镇政府12公里,东与纸房村为邻,西与平正乡相连,北与青坑村接壤,南与平正乡白果槽相邻。纵横2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5个村民组:572户、2109人,总耕地面积4426亩,其中水稻田1236亩。龙王村大部分村民组处于煤矿区。地带,历史以来以农业为主。 从1994年以来,由于煤矿开采政策的实施和逐步规范,本村原有的小煤矿经整合壮大变成现有的3间大煤矿,其中柿花田煤矿属四川南桐与贵州金宏煤炭有限公司联营的国营矿。从2000年以来,本村大部分的村民都在煤矿务工获其主要经济收入。随着煤矿企业不断发展将对本村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好处。 --人口总数:2109人 农业人口:2109人 |
保海村 |
保海村距枫香镇政府23公里,辖区面积17.5平方公里,保海村17个村民组,456户,2012人,男;1063,女;949,耕地面积4320亩,其中田620亩,土3700亩。党员人数43名。其中流动党员2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办公大楼于2007年修建砖混结构,可使用面积264平方米,有党员活动室建设和村(党)务公开栏,现有村干部4名,其中中专学业3名,高中1名。外出务工人员486人。“四在农家”累计创建302户,沼气池累计修建150口,覆盖率18%。本村主要产业有烤烟、辣椒、玉米。 --人口总数:1986人 农业人口:1986人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