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东省 >>德州 >> 禹城市 >> 莒镇乡

莒镇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莒镇乡谷歌卫星地图)


莒镇乡简介

  " 莒镇乡位于禹城市的南部,地处禹城、齐河、茌平、高唐四县市交界地带,距禹城市三十五公里,东靠赵牛河与齐河县刘桥乡相邻,南临五分干和齐河县潘店乡,西和西北隔官氏河与李屯乡相连,北与东北和李屯、伦镇两乡镇接壤,乡驻地设在莒镇街西首。全乡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2.5万人,辖50个行政村。
   近年来,莒镇乡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负重加压,团结拼搏,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快速健康发展,先后被山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创安工作先进单位”,被德州市委、市政府授予“信访工作三无单位”,被禹城市政府授予“社会稳定工作先进单位”,被德州市纪委、德州市监察局、德州市人事局授予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被省人事厅授予“全省财税工作先进单位”,被德州市委授予“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被禹城市委、市政府授予招商引资、民营经济、计生、畜牧、民政、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信访工作在禹城市名列第一,成为禹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免检单位。2005年,全乡招商引资完成全年任务的105%,民营经济新增企业18家,工商业户180户,注册资金完成2100万元,实现财政收入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
   交通通信设施完善。莒镇乡地处禹城、齐河、高唐、茌平四县市交界地带,北接308国道,南连309国道,境内主要公路已全部硬化,公路通车里程110公里;济邯铁路贯穿全乡,并设有莒镇—济南等客车线路,2006年将在莒镇工贸区西侧新建一处中长途汽车站,交通更加便利。电信、邮政设施配套,程控交换机容量达到6000部,并设有移动通信营业厅;电网改造已全部完成,有30万千瓦变电站一座,电力充足,服务快捷。
   农业结构日趋优化。莒镇乡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狠抓粮食、棉花、畜牧、林业、水产养殖五大产业。在稳定粮棉生产的基础上,以片林、围村林、农田林网为重点,大搞植树造林,全乡完成片林6000余亩,绿色通道60公里,完善林网3万亩,建设围村林10个,植树160万株。建成齐集奶牛养殖小区1处,存栏奶牛200头;建成纸坊、杨集等生猪养殖小区4处,存栏量达到2000头的规模。2005年,全乡黄牛存栏21000头,生猪存栏23000头,羊存栏30000只。.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2.5万人 54平方公里 371482202 251200 0534 查看 莒镇乡谷歌卫星地图

莒镇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莒镇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市中街道

  市中街道位于山东德州禹城市。下辖:   371482001001 111 洛北社区居委会   371482001002 111 兴禹社区居委会   371482001003 111 胜利社区居委会   371482001004 111 老城社区居委会   371482001005 111 汉槐社区居委会   371482001006 220 夏季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07 112 红旗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08 220 二十堡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09 220 东辛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10 112 韩庄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11 112 任万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12 112 寺后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13 220 北环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14 220 四新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15 112 石屯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16 112 骇河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17 220 郭辛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18 220 二十堡北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19 220 大刘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20 111 寨子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21 220 田孟姜石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22 112 禹石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23 220 张陈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24 220 马屯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25 220 杨金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26 220 新合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27 220 屯子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28 220 韩庙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29 112 城角韩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30 220 五联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31 220 李路三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32 220 新冯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33 220 赵庄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34 220 天宫院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35 112 罗霍石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36 220 唐寺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37 220 薛庙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38 220 邢高李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39 220 宋赵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40 112 杨城子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41 220 南北庄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42 220 姚高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43 220 冢子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44 220 千户屯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45 220 要庄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46 220 曹坡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47 220 南陈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48 220 丁刘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49 220 于安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50 112 三友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51 220 肖寺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52 220 东西陈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53 220 顺和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54 112 杨桥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55 220 马桥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56 112 先锋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57 111 花园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58 220 友和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59 112 六和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060 111 群贤居社区管理委员会   371482001201 111 东街村委会   371482001202 112 西街村委会   371482001203 112 北街村委会   371482001204 111 南街村委会   371482001214 220 杨河套村委会   371482001217 220 果林村委会   371482001226 112 西李全村委会   371482001241 112 庞店村委会   371482001243 220 月牙湾村委会   371482001252 220 魏寨村委会   371482001258 220 北七里村委会   371482001261 220 黄店村委会   371482001273 220 韩庄村委会   371482001331 112 秦老庄村委会   371482001370 220 闫庄村委会   371482001386 220 窦庄村委会   

伦镇

  伦镇位于禹城市南18公里处,镇驻地伦镇原是隋末源阳城址,宋代曾在此置安仁镇,金改为伦镇。2000年5月,由袁营乡和伦镇合并为现伦镇,属市中心镇之一。现有人口4.2万人,83个行政村,8.4万亩耕地,面积120平方公里,是一个农业大镇、畜牧强镇、民营新镇、德州市“五好乡镇党委”,目前正在争创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    伦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308国道横穿境内8.56公里,济邯铁路在伦镇设有伦镇火车站,镇住地距京福高速公路15公里,距青银高速公路3公里,市乡公路禹莒路,禹伦路纵惯南北,村村通上了柏油路,公交车开到了家门口;淡水资源丰富,引黄总干渠流经伦镇,地下水蕴藏量大,地面30米以下便有深厚蓄水层,单井出水量每小时60立方米以上;劳动力资源丰富,剩余劳动力有上万人,在本镇雇工月工资500元左右即可;电力资源利用条件优越,架有10千伏“514”伦镇输电主线,设有35千伏牌子变电站,全日供电,全镇用电远远不能满负荷,供电服务文明规范,电费收取执行工业用电0.62元/千瓦时、照明用电0.52元/千瓦时标准。    为加快小康伦镇建设步伐,镇党委政府把“招商引资、发展民营”作为“天字号”工程来抓,认真实践“重商、安商、亲商、富商”的承诺,按照“墙内的事坚决不管,墙外的事坚决管好”的原则,全心全意为客商服务,促其做大做强赚大钱,取得了“伦镇就是客商的家”的交口赞誉。先后引进内蒙古东君乳业(禹城有限公司)、济南煜禾林木开发公司伦镇奶牛养殖厂、瑞德化工有限公司、大禹动物制药厂、金坤啤酒等五个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还有福聚德食品、泉涌冷藏厂、安阳煤灰加工厂等十几个投资百万元以上的项目,伦镇近三年的工业投入达到2亿多元,超过建国以来的工业投入总和。.  

房寺镇

  房寺镇地处禹城市西部,是德州市十二处中心镇之一,2000年5月由原房寺镇、善集乡、大程乡合并而成,现有162个行政村,6.8万人,12万亩耕地,辖域面积140多平方公里。政府驻地距禹城市区15公里。西部、北部分别与高唐、平原接壤,为三县(市)间最大的贸易集散地和人流、物流、信息流枢纽。316省道、青银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京沪铁路、京福高速公路、101省道、308国道近在咫尺,交通十分便利。徒骇河、引黄总干渠穿越全镇,水利资源丰富。近年来,全镇上下大力弘扬“宵衣旰食、殚精竭虑”的拼搏精神,使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禹城市的“工业重镇”、“农业强镇”、“民营大镇”。2005年财政收入23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300元。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百个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省“文明乡镇示范点”、“环境优美乡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安全文明镇”和德州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农业示范先进单位”、 “‘五个好’党委”等荣誉称号。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农村财经领导小组组长陈锡文,省委副-姜大明、副省长陈延明,德州市主要领导同志,先后到房寺指导工作,并给予高度评价。    房寺镇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筑玉巢引金凤,借大水行巨舟”的建设观,实现了中心镇建设的超常跨越。先后投资860万元扩建禹西商贸城,扩大市场面积150亩,扩展交易摊位1000个,新增门头房400间,吸引固定商户300户,培植起骨干企业12家。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实施“大树进城”工程。新上10公里自来水管道,安装路灯120盏,主街道栽植1200株黄金柳,突出了镇区的绿化、亮化、美化。镇区人口达2.5万人,面积4平方公里,有三纵三横主街道,日益成为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禹西明珠”。中心镇建设,带动了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全镇拥有钢铁铸造、木材加工、棉花加工、化肥化工、食品饮品、内燃机配件、档发地毯、印刷装潢八大行业和通裕集团、三阳汽配、兴达化工等十大龙头企业。其中,通裕集团已成为一家集锻铸造、热电、机床、模具、电渣重熔冶炼于一体的跨行业发展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到2006年末,投资10亿元的通裕工业园达产后,销售收入可达20亿元,利税过3.5亿元,成为国内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电渣重熔钢生产、出口基地,亚洲最大的锻件产品生产出口基地。.  

张庄镇

  禹城市张庄镇地处禹城市西北部,辖61个行政村,2.43万人,面积53.17平方公里,可耕地4.2万亩,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山东省""百新工程""试点镇,2000年2月被山东省政府审批为省级中心镇。    区位优越。位于山东省和德州市重点小城镇建设发展轴线上,是禹城市的西北门户,距市区13公里,北与平原县毗连,是平原、禹城两县市的中心,南通济南,北达德州,又是济南、德州两市的中继站。    交通便捷。101省道和京沪铁路跨越全镇,京福高速公路在镇西北穿过。距离北京330公里(高速),距济南国际机场60公里(高速),距青岛350公里,均可高速直达。    资源丰富。境内五河穿境,水利资源充足。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山东省农科院长绒棉实验基地和禹城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均坐落于此,农业产品资源丰富,盛产棉花、粮食、瓜菜、水果及奶牛、瘦肉型猪等畜产品。具有地方特色的卫生药剂、雨具制品、羊绒制品及草柳编、绢花等手工艺品畅销不衰。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更适于各界人士投资办厂。    设施配套。电力供应充足,处于德州华鲁电厂120KV电网之中,并新建了35KV变电站;实施了自来水工程,月供水能力2.4万立方米;硬化镇村公路50多公里,实现了油路村村通;建设了占地2000多亩的新兴育雏园,占地120亩的禹西北农贸市场和长2公里、集批发购物、交通运输、文化娱乐、饮食服务为一体的商贸街,商业、金融、邮政、电讯、移动通信、文教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配套。.  

辛店镇

  辛店镇位于禹城市北20公里处,北依陵县,东邻临邑,西接平原,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是平原、禹城、临邑、陵县四县市间重要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全镇辖89个行政村,3.6万人口,辖区总面积93.1平方公里。镇内林木繁茂,环境优美,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城乡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快捷便利,网络通信无缝覆盖,省内最大的500KV高压变电站位于本镇,具有良好的创业发展条件,正日趋成为国内外客商瞩目的投资沃土、兴业宝地。    近年来,辛店镇立足自身优势,以争创“禹北经济强镇”、“生态名镇”为目标,大力实施“特色立镇、工业强镇、开放兴镇”三大战略,凝神聚力、干事创业,专心致志发展镇域经济,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目前,全镇已形成西瓜、花生、生态养殖、林业生产四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以面粉加工、生物化工、木材加工为主的民营经济三大支柱产业,这些特色优势产业的兴起极大的推动了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辛店镇秉承“以诚招商、互惠互利、肝胆相照、共谋发展”的招商理念,大力实施两大“天字号”工程,借助外力加快发展步伐。依靠优越的区位优势,规划和完善了镇级民营育雏园;通过创新招商方式,以环境引商、以服务感商、以诚信留商先后吸引了展盛粮油、展越食品、亿和-、齐晟造纸等多个项目落户园区。招商引资、民营经济为全镇财源建设积蓄了强大后劲,成为全镇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农业生产上,本着“创特色、提档次、扩规模、增效益”的原则,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和效益农业建设。坚持以“一瓜两花”为重点,走特色化种植的路子;以生态建设为前提,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以大户小区为载体,走规模化养殖的路子,引领农民走出传统农业的狭小天地。目前,全镇所生产的“沙河辛”牌西瓜、陈楼五彩花生被确定为无公害绿色食品,市场知名度大幅度提高;1.8万亩的“绿色银行”和4000亩的鱼鸭混养也为农民增收注入了新的生机,正日趋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安仁镇

  安仁镇位于禹城市西南中部,全镇总面积66.3平方公里,辖58个行政村,4.8万亩耕地。全镇总人口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该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距市区13公里,济南50公里,德州60公里,308国道、禹茌路省道和青银高速公路穿越境内,紧邻001省道、京沪铁路和京福高速公路。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引黄济津总干渠南北穿越,徒海河沿境而过,镇内拥有配套机井1200眼,并有万亩节水灌溉工程,水浇地面积4.8万亩。农副产品物丰畅流:该镇有传统的蔬菜种植习惯,特别是近几年大搞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大棚为主的瓜菜生产,是德州市瓜菜生产特色乡镇。该镇西瓜曾荣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铜质奖。该镇是省农科院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和高效大棚种植示范基地,省农科院两名专家常年指导,全镇拥有60人的专业技术队伍,形成了镇村科技推广网络。该镇有瓜菜产销合作社联社,36个蔬菜专业村建立了蔬菜产销合作社,初步实现了产前物资供应系列化、产中技术指导科学化、产后蔬菜产品销售网络化。到2005年底全镇瓜菜面积达到2.9万亩,总产达到26万吨,实现产值1亿元。该镇是省畜牧百强镇、德州市养牛明星乡镇,以养牛为主的畜牧业是该镇的主导产业,技术力量雄厚,养牛合作社规范完善,运转灵活,畜牧业发展迅速。镇内拥有存栏1500头的奶牛基地一处,存栏1000组的獭兔基地一处,存栏500头的肉牛育肥小区3处,养鸡小区12处。2005年全镇外销肉牛1.8万头,鲜奶1400余吨,出栏肉鸡400余万只,畜牧产值达到1.2亿元。工业发展势头猛进:该镇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两家。永安纺织有限公司有效固定资产达到1200万元,年销售收入1500万元,实现利税80万元;大不同食品公司有效固定资产800万元,主要生产江溪五香干、鸡胎宝等旅游食品,产品畅销20余个大中城市,年销售收入900万元,利税80万元。该镇引进的落户禹城高新区的企业3家。.  

辛寨镇

  辛寨镇位于禹城市西南部,总面积90.7平方公里,辖83个行政村,4.3万人口,8万亩耕地。该镇交通便利,308国道横穿东西,禹茌公路纵贯南北,青银高速、京福高速、316省道也由此穿过。镇内基础设施日臻完备,投资软环境日趋完善,自然环境优美,民风淳厚。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建成商贸名镇、经济强镇、财政富镇,禹城西南经济文化中心”为奋斗目标,倾力招商引资,大上民营,加快城镇建设,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实现了飞速发展。工农业总产值达12.8亿元,财政纯收入1500万元,人均纯收入3600元。培育建成了含两个工业区的育雏工业园,民营企业110余家,个体工商户2600余户。注册资金0.85亿元,培育建成了机械制造、塑料包装、木材加工、食品加工、饲料加工、建筑装饰等特色产业,培育建成了西瓜、葡萄、瓜菜、生猪、奶牛、肉鸡六大产业生产小区;“二园七区一带”的民营经济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    招商政策    辛寨镇把招商引资、发展民营作为重中之重,本着“发挥优势、注重实效、外引内连、促进发展”的宗旨,以“政策引人、情谊动人、诚信感人”诚招天下客商。镇党委政府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民营、关键抓投入、突出抓园区”的指导思想,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抓起:    浓厚招商氛围。先后出台了“辛寨镇招商引资和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20条优惠政策”、“辛寨镇关于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行为的处理办法”等多项措施,设立招商引资功臣奖、优化环境贡献奖、跟踪服务满意奖三个特殊奖项。层层细化量化考核,全镇上下形成了亲商、重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    创新服务、优化环境。成立民营经济管理办公室,实行扎口管理,推行收费保护卡制度,坚决杜绝“三乱”,净化收费环境;为客商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全体工作人员当好客商的公务员、联络员、警卫员,倾心招商,真诚待商,使客商,走进来、留下来、发展起来。    多管齐下,多渠道招商。细化招商目标,成立专业招商队伍,建立遍布全国的招商网络。    实施“双十双百工程”,带动全镇经济全面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粱家镇

  梁家镇于2000年5月8日由原来丰乡、梁家乡合并而成。全镇总面积96平方公里。辖111个自然村,107个行政村。年底全镇总人口4235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0.2万人。男女性别比108:100。人口出生率12.51‰,人口自然增长率2‰。少数民族713人(其中回族695人)。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3.2亿元,比上年增长6%。地方财政收入450万元。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0.8亿元,贷款余额0.47亿元。    农业:该镇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和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该镇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较早,大蒜、食用菌、绿色无公害大棚蔬菜和奶牛、肉猪育肥业正日益成为农业主导产业。大蒜种植面积现达3万亩。是典型的农业大镇2004年总产值2.68亿元,比上年增长8%。年末实有耕地面积0.49万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0.9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0.75万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0.15万公顷。粮食总产26万吨,平均亩产450公斤。粮经产值比5:1。肉猪、牛、羊年出栏2万头(只)。肉、蛋、奶产量1.1万吨。水产品总产量0.05万吨。    工业:近年来,该镇大力实施了“招商引资、民营经济”两大天字号工程,工业生产持续增温。初步形成了棉纺、织布、蒜片、兽药、食品为主导产业体系。主要骨干企业有:田辛棉纺厂、忠斌织布厂、广通(禹城)食品有限公司、百信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民丰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12万元,销售产值49124万元,增加值15038万元,实现利税4070万元,利润3929万元。企业总数36个,职工0.55万人。限额以上企业7个,完成工业增加值2051万元,实现利税208万元。    公路通车里程180公里。城乡集贸交易市场8个,商品成交额1500万元。进出口总额80万美元,其0口总值30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2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0万美元。.  

十里望镇

  " 禹城市十里望回族乡紧邻市区,是德州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全乡总面积57平方公里,辖77个行政村,2.8万人,其中回族512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18.2%。2005年,全乡实现财政收入580万元,增长28.7%,农民人均纯收入3680元,增长11.6%。先后两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荣获山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德州市经济强乡镇、产业化特色乡镇、民营经济强乡镇、信访工作先进单位、计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在禹城市目标管理综合考核中名列前茅,并多次被授予招商引资、财政收入、民营经济、项目投入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十里望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与禹城市区仅一河之隔,南依省会济南48公里,北距首都北京350公里,101省道、316省道及京沪铁路穿境而过,距京福高速公路3公里,距青银高速公路10公里。    十里望文化底蕴丰厚,人文景观众多。原政府驻地十里望村,村前有禹王亭旧址。相传大禹治水在此展望水势十里,故名十里望。境内有禹王亭、禹王大殿、天主教堂、清真寺等景观。该乡是革命老区,战争年代曾留下了回民支队的足迹,涌现出韩哲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十里望招商引资势头强劲。成立了专业招商引资队伍和项目落实服务队,以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加快招商引资,依托民营工业园的平台优势,“筑巢引风”,积极打造全方位、广渠道、宽领域的招商引资新格局。2005年,共引进项目25个,总投资3.6亿元,为全乡经济发展蕴蓄了后劲。    十里望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以扩总量、强骨干、育特色为目标,力促民营经济由大变强,总量骤升。抓大培强育龙头,挖掘骨干企业内在潜力,全面落实班子成员挂包企业制度,对大禹化工、安氏乐业、金田生物等15家骨干企业进行重点帮扶,力促骨干企业扩产增效。目前,全乡已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1家,民营企业总量达到45家。已初步形成了精细化工、机械制造、木器加工、食品加工等六大主导产业。同时,依托传统优势,发展起了前河孵化、韩寨畜产品加工等30多个特色民营经济专业村。.  

李屯乡

  李屯乡共有49个行政村,总人口2.4万人,耕地面积3.7万亩。位于禹城市西南部,是禹城、齐河、高唐、茌平四县市交界处最大的集贸中心和农副产品,木林集散地。南至309国道10公里,北至308国道5公里,距离省城济南40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农业主要有畜牧、食用菌、粮食、木材四大主导产业。畜牧生产主要以生猪、肉鸡、奶牛为主,各类养殖大户发展到600家。山东大道种猪有限公司是生猪生产的龙头企业,存栏生猪1万头,是德州市唯一一家省级绿色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建成六个存栏5万只的肉鸡养殖小区;存栏奶牛300头的张武奶牛养殖小区。该乡为禹城市畜牧强乡。    该乡经济发展环境宽松,优惠政策到位,使全乡民营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形成了以木材加工和草苇编为特色的两大主导产业。全乡现有木材加工企业80家,年加工木材10万立方米,主要为板皮、木条、胶合板加工和木材贩运,销售收入5000万元。草苇编产业立足家家户户搞加工,形成“一村一品”格局,工艺草编、地毯等远销日本、美国等十几个国家。油棉加工和纸制品加工业逐渐发展。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与骨干企业的崛起,使该乡成为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最活力和潜力的地区。.  

莒镇乡

  " 莒镇乡位于禹城市的南部,地处禹城、齐河、茌平、高唐四县市交界地带,距禹城市三十五公里,东靠赵牛河与齐河县刘桥乡相邻,南临五分干和齐河县潘店乡,西和西北隔官氏河与李屯乡相连,北与东北和李屯、伦镇两乡镇接壤,乡驻地设在莒镇街西首。全乡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2.5万人,辖50个行政村。    近年来,莒镇乡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负重加压,团结拼搏,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快速健康发展,先后被山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创安工作先进单位”,被德州市委、市政府授予“信访工作三无单位”,被禹城市政府授予“社会稳定工作先进单位”,被德州市纪委、德州市监察局、德州市人事局授予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被省人事厅授予“全省财税工作先进单位”,被德州市委授予“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被禹城市委、市政府授予招商引资、民营经济、计生、畜牧、民政、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信访工作在禹城市名列第一,成为禹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免检单位。2005年,全乡招商引资完成全年任务的105%,民营经济新增企业18家,工商业户180户,注册资金完成2100万元,实现财政收入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    交通通信设施完善。莒镇乡地处禹城、齐河、高唐、茌平四县市交界地带,北接308国道,南连309国道,境内主要公路已全部硬化,公路通车里程110公里;济邯铁路贯穿全乡,并设有莒镇—济南等客车线路,2006年将在莒镇工贸区西侧新建一处中长途汽车站,交通更加便利。电信、邮政设施配套,程控交换机容量达到6000部,并设有移动通信营业厅;电网改造已全部完成,有30万千瓦变电站一座,电力充足,服务快捷。    农业结构日趋优化。莒镇乡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狠抓粮食、棉花、畜牧、林业、水产养殖五大产业。在稳定粮棉生产的基础上,以片林、围村林、农田林网为重点,大搞植树造林,全乡完成片林6000余亩,绿色通道60公里,完善林网3万亩,建设围村林10个,植树160万株。建成齐集奶牛养殖小区1处,存栏奶牛200头;建成纸坊、杨集等生猪养殖小区4处,存栏量达到2000头的规模。2005年,全乡黄牛存栏21000头,生猪存栏23000头,羊存栏30000只。.  


莒镇乡特产大全




莒镇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