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宿州市 >> 砀山县 >> 曹庄镇

曹庄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曹庄镇谷歌卫星地图)


曹庄镇简介

  该镇地处豫皖两省三县结合部,陇海铁路、310国道平行从镇前穿堂而过。全镇37617人,17个行政村,81个自然村,耕地面积39098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2004年,全镇经济总收入7655万元,人均收入1688元,乡镇企业已发展到186家,从业人员达2711人,年产值达1.8亿元。
   几年来,在以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全镇人民齐心协力,抢抓机遇,巧借优势,认准“强农固本,兴工强镇,科教兴镇”这一战略方针,用勤劳和智慧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使全镇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理清经济发展思路】镇党委、政府从曹庄的实际出发,确立了工作思路,始终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镇的奋斗目标。
   【着力发展特色农业】
   镇党委、政府依据曹庄实情,着眼长远打算。本着“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因势利导,科学决策,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四大农业为基调,划定了五大专业生产区,进行宏观引导,规模经营。一是以姜屯、郑庄、靛池为中心的棉花生产区,面积达8000亩。二是以桑园、白庄、陈楼为中心的黄花菜生产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以陈寨、大王庄、杨楼为中心的5000亩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四是以谢集、蒋新、回民、曹庄、尚庄、徐庄、孙楼为中心的生猪、山羊、养土鸡等养殖产区,专业户达1000余户。五是以曹窑为中心的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逐步形成了独具曹庄特色的集约高效农业。同时镇还注重科技培训,定期对他们上实用技术课,使科学技术真正地转为生产力,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效益不断增强。
   【招商引资筑凤巢】为加大融资力度,曹庄镇积极吸引外资到该镇投资,实行以情招商,以诚招商,以商招商的政策,工作中坚持“为投资者服务,让服务盈利”和“企业就是上帝”的宗旨,并且严禁各职能部门到企业检查,为企业发展营造了宽松环境。他们还组织村支部-、村主任、职能部门参加各种产品展示会、经贸洽谈会和项目推广会,扩大对外宣传,开展网络招商。对在该镇落户的企业,实行定期回访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营造“家”的环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41321108 234000 0557 查看 曹庄镇谷歌卫星地图

曹庄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曹庄社区 ·砀山旅游·砀山特产·砀山十大特产·砀山十景·砀山名人·砀山 0

----

查看 曹庄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梨园新村 ·砀山旅游·砀山特产·砀山十大特产·砀山十景·砀山名人·砀山 0

----

查看 梨园新村谷歌卫星地图
回民许庄村 ·砀山旅游·砀山特产·砀山十大特产·砀山十景·砀山名人·砀山 0

----

查看 回民许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希望新村 ·砀山旅游·砀山特产·砀山十大特产·砀山十景·砀山名人·砀山 0

----

查看 希望新村谷歌卫星地图
平安集村 ·砀山旅游·砀山特产·砀山十大特产·砀山十景·砀山名人·砀山 0

----

查看 平安集村谷歌卫星地图
酒店张庄村 ·砀山旅游·砀山特产·砀山十大特产·砀山十景·砀山名人·砀山 0

----

查看 酒店张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洪河村 ·砀山旅游·砀山特产·砀山十大特产·砀山十景·砀山名人·砀山 0

----

查看 洪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科技新村 ·砀山旅游·砀山特产·砀山十大特产·砀山十景·砀山名人·砀山 0

----

查看 科技新村谷歌卫星地图

曹庄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砀城镇

  砀城镇为标准建置镇,座落在砀山县中心,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七县交界处,是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面积45.5平方公里,辖10个社区居委会,25个行政村,城镇总人口近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万人,现有耕地面积2456公顷,以种植蔬菜、水果为主。陇海铁路、310国道、10l省道穿境而过,砀(山)单(县)、砀(山)丰(县)、砀(山)永(城)、砀(山)夏(邑)等县道组成连接四省七县公路网,交通十分便利。是全省程控电话普及乡镇,有线电视网覆盖全镇。    砀城镇突出科学规划,发挥区位优势,重点发展二、三产业。西部苇子园、于楼工业区,重点发展罐头食品加工;东部为外资企业园区;南部及北部是以蔬菜瓜果销售、农药、农资、农业技术服务为主的商业区:周边地区发展与粮食、蔬菜、瓜果生产相关的销售和加工业。    改革开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给城镇规划和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进一步加大城市开发力度,先后开发了古城商业街、东城商业街等一批商贸区,绿化和美化工作成绩显著,城镇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人民的生活水于大幅度提高。    近年来,随着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外资企业纷至沓来。2004年民营企业营销收入6.5亿元。形成了以安徽省西苑集团为龙头,起点高,科技含量高,规模大的旗舰企业。全镇固定资产逾千万元的民营企业22家。优质服务,优良环境,优异的资源吸引着外商。砀城镇是全县招商引资工作起步最早的乡镇, 自95年台湾独资企业五福包装厂落户本镇后,累计引资已达到8.5亿元。2004年,全镇新引进外资2736万元,黄岩科技,东方制罐, 民鑫纺纱等14家外资企业已落地生根。亲商、助商、安商,以商引商,团结协作,共同发展已成为全镇人民的共识。    砀城镇先后荣获:宿州市红旗乡镇党委,连续10年全市小康示范镇,发展乡镇企业十强乡镇,招商引资模范乡镇,计生工作全市第一名, 市社区建设示范镇,精神文明创建先进乡镇,普法教育模范乡镇,其中西城社区党支部受到中组织部表彰, 计生工作受到国家计生协表彰。  

赵屯镇

  赵屯乡与砀山县城毗邻,紧靠砀山火车站,西部北部与曹庄镇、官庄坝镇相连,西南与河南省夏邑县的骆集、杨集接壤。全乡辖38个行政村,1999年4月苇子园、于楼、高庄、花园四村划归城关镇,2001年又有5个村并人大村,现有29个行政村,140个自然村,189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15235户,人口57966人,耕地面积64588亩,多以青沙地为主。该乡交通极为便利,陇海铁路穿乡而过,蒋庄火车站座落境内,310国道横贯东西,绿色长廊、果林成行。环乡道路长177公里,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赵屯乡是以农业为主的大乡。人口、耕地等在全县排在前列。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大豆、红芋等,小杂粮有绿豆、红小豆、扁豆、豌豆、谷子、秫秫等品种。经济作物以花生、棉花、西瓜、大棚菜、芝麻、黄花菜、芦笋等为主。近几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金针菇种植、胡桑栽培面积逐渐扩大。20世纪90年代中期受全县水果生产大气候的影响,全乡的水果栽培面积迅速增长,总面积达2.5万亩。其中酥梨1.5万亩、苹果4000亩、桃5000亩,其它杂果1000亩。在畜牧业发展方面,也迈出较大的步伐,截止2001年底,全乡牲畜饲养量达1048头,猪、羊总数达32653头,鸡鸭家禽达75564只。农经林牧的发展,促进经济建设不断跃上新的台阶。1999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1770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人11953万元,2001年农村经济总收人10770万元。1999年财政收入565万元,2000年财政收入519万元,2001年财政收入465万元。1999年粮食产量24676吨,花生1668吨,水果4850吨,蔬菜3900吨;2000年粮食产量21724吨,花生1452吨,水果16390吨,蔬菜19854吨;2001年粮食产量22320吨,花生1030吨,水果2000吨,蔬菜10075吨。1999年全乡农民人均收入1613元,2000年全乡农民人均收入1635元,2001年全乡农民人均收入1655元。乡党政一班人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十分重视,农技站、水利站、农机站等涉农部门相互配合,根据乡情,制订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案,使全乡的农业基础设施跨上新的台阶。1999--2001年三年间,全乡疏浚小沟4条、中沟2条;新打机井222眼,修复清理老机井100眼,打深井8眼,建水塔8座,村庄修建安装了节水灌溉设施。.  

李庄镇

  砀山县李庄镇是安徽省政府批准的六十个中心镇之一,有着“四省通衢、商贸重镇”的地域特色和承东启西、经纬南北的区位优势。境内陇海铁路横贯东西、310国道、李永(河南永城市)、李丰(江苏丰县)公路在此纵横交织,是苏鲁豫皖边缘地区的重镇要塞。全镇辖23个行政村,5.25万人,区域面积68.5平方公里,主要为黄河冲积平原,处温暖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人文传统深厚,产业优势明显,果香四季飘溢,自古以来就是一块钟灵毓秀之地。    在慢慢行进的历史长河中,李庄镇历经人世沧桑,几经沉浮巨变,特别是改革春潮的涌动,这块历史的热土正揭开腾飞的序幕。历届党委政府贤能执政,抓住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机遇,在积极探索中奋力赶超。带领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创造成无限的阳春烟景。这里已经成为享誉海内外砀山酥梨、着色系苹果、小拱棚西瓜、温室大棚菜、良种畜禽等各种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全镇二、三产业异军突起,超常发展。现已拥有机械、化工、造纸、包装、建筑、建材等门类齐全的企业群体。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奉行“引凤筑巢”政策,优化招商引资环境,使一些跨国公司、中外企业到这里联姻嫁接,办厂经商,涌现了一批产业化程度高、经营规模大、辐射带动力强的企业集团,加快了李庄农村工业化进程。大力实施“商贸兴镇“战略,为农民架起产销对接桥梁。全镇改造、扩建、完善各类专业市场九个,经营空间12.5万平方米,有力拉动农村消费需求。特别是投资2250万元,约占地10.5万平方米的皖北地区最大的水果贸易市场,以其“黄金区位”的地理优势,超大容量的市场交易,先进完备的物业管理,贸工农结合的经营特色,构筑了现代化大市场的整体框架和深吸收、强辐射的大流通形象,年均吞吐水果、西瓜、 蔬菜等大宗农产品2.5亿公斤,各业成交额3.6亿元,是安徽省政府批准的13个省际边界市场之一,是国家财政部重点扶持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工程。    李庄镇已经具备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经过全方位、大力度、突破性的开发建设,全镇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一批代表李庄形象的标志性工程已经落成.。.  

唐寨镇

  唐寨镇位于砀山县东北边境,为二省(安徽、江苏)三县(萧、砀、丰)交界处。    全镇累计安装程控电话3000部,82个自然村全部通了程控电话,居全县之首,是全省第一个程控电话镇。    唐寨镇结合本地实际,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主攻水果,狠抓企业,稳中求进。镇成立果树技术服务中心,推广酥梨套袋、生物农药使用、建立酥梨精品园、配方施肥、良种培育和选用、水果贮藏、节水灌溉、青贮饲料、酥梨乔化密植栽培、地膜覆盖等10项科学新技术,扩大了杨庄酥梨精品基地、张庵村矮化红富士和养殖业基地、潘坝村酥梨乔化密植栽培基地、唐集村大棚西瓜基地、套中村小麦良种基地5个基地建设。 全镇已发展养鸡专业户49家,养鸽专业户5家,集养鸡、养猪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养殖厂一个。同时,在2000户农家,普及了科学配方养猪,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畜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和水果的发展,农业和水果的发展,又能带动畜牧业新的兴起,该镇步入了以牧促农、以农兴牧的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葛集镇

  葛集镇是1978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副县级建制镇,位于砀山县东北部苏皖交界处。总面积85.8平方公里,1988年撤高寨区置葛集镇,镇政府驻葛集,距砀城19公里。镇辖23个行政村,13895户,58600口人,另有非农业人口1200人。农村男女劳动力28825人。全镇79350亩耕地,沿故黄河一线为沙质土垠,其余为两合土和粘土地。全镇现有机井738眼,井灌面积达48000亩。2002年,全镇工农业产值34384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7390万元,财政收入428.7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059元。2003年,全镇工农业产值32872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8596万元,财政收入283.6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401元。2004年,全镇工农业产值4009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门269万元。财政收入353.5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970元。    三年来,葛集镇结合本地实际,深化农村改革,围绕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水果品质,抓好畜禽养殖,发展劳务经济,扩大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推进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2002年,全镇果园面积2900公顷,水果总产80680吨,精品园面积3万亩,水果精优率达55%,粮食9376吨,油料1391吨,肉类1720吨,养殖畜禽7.8万头(只),农业总产值l .42亿元。2003年全镇果园面积3300公顷,水果总产50800吨,精品园面积4万亩,水果精优率达百分之七十。粮食7194吨,油料461吨,肉类1730吨,养殖畜禽7万头(只),农业总产值1.05亿元。2004年,全镇果园面积3600公顷,水果总产78300吨,精品园面积4万亩,水果精优率达85%,粮食9560吨,油料1567吨,肉类2283吨,养殖畜牧禽8.3万头(只),农业总产值1.59亿元。2002年,民营企业78家,个体工商户185户,从业人员达1500人,收入600万元。2003年,民营企业81家,个体工商户190户,从业人员达1357人,招商引资完成700万元,外出务工人员达2400人,收入1000万元。2004年,民营企业83家,个体工商户195户,从业人员达1501人,招商引资完成750万元,外出务工人员达2000人,收入900万元。.  

周寨镇

  周寨镇地处安徽省最北部,距砀城17公里处,周围分别与权集乡、玄庙镇、刘暗楼乡及丰县宋楼镇接壤,南北最长约12公里,东西最宽约10公里,总面积74.3平方公里。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全镇人口45370人,11038户,共有105个自然村,分为24个行政村,205个村民小组,共有耕地6.4万亩。1999—2001年粮食总产量分别是17567吨、14568吨、18281吨,农业总产值分别是9053万元、10194万元、10902万元(90年不变价)。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为粮食种植与水果,其中水果面积2.2万亩,主要品种有砀山酥梨、苹果,及其桃、杏等杂果。1999--2001年水果总产量分别是35123吨、39452吨、41000   吨。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2000年,全镇已发展芦笋6000亩,大都集中在苗城河一线,山药1000亩,大棚油桃、大棚杏、黑提葡萄等也有所发展。1999年度,全镇农民人均纯收人1870元,2000年1118元,2001年1225元。财政收入1999年547.5万元,2000年财政收入512.4万元,2001年财政收入511.1万元。    2000年全镇有中小学26所,其中四所初中,X所小学,镇政府驻地有中心幼儿园一所,在职教师342名,在校中小学生7100人;镇中心卫生院一座,24个村,村村有卫生室。   

玄庙镇

  庙镇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辖22个行政村,98个自然村,215个村民组。人口5.4万人,可耕地面积7万亩,共81.7平方公里。    近几年来,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玄庙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2004年人均收入达到2000元。该镇曾先后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经济运行十强乡镇”,被授予“六好乡镇党委”光荣称号、全市“畜牧养殖先进乡镇”、“全市老年教育先进集体”、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曾连续三年被市、县评为全市计划生育—类乡镇。    玄庙镇是个农业大镇,农民收入主要靠水果业、种植业、畜牧业。全镇现有水果面积4.5万亩,其中大部分属砀山酥梨,面积达3万亩,已通过高接换头方式改造更新10000亩。苹果面积10000亩,其中红富士占40%左右。其它优质杂果5000亩。水果生产收入占农民全年总收入的50%左右。除外,种植业收入占20%,主要生产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全镇瓜菜面积达4000亩左右。畜牧养殖业一直是该镇农民收入的强项。    镇党委利用丰富的资源,大力打造畜牧业大镇,使全镇养猪、养羊、养鸡业迅猛发展,畜牧业总收入比重占全镇总收入的近40%。随着农村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全镇近年来掀起外出打工热潮。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外出打工的人数都在6000人左右,打工收入拉动了农民增收的链条,占全镇农民平均收入的20%左右。.  

官庄坝镇

  官庄坝镇位于砀山县西北部,黄河故道南岸,北与山东单县隔河相望,西与河南虞城接壤,东西分别与县内权集、玄庙、赵屯、曹庄比邻。地处北纬34°26至34°34,东径116°11至116°19,地势北高南低,海拔48.8米,属全县之冠,全镇平面图形东南西北斜长,地质沙碱化,飞沙土壤,全镇面积为110.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406.6亩,辖20个行政村,78个自然村,203个村民小组,12590户,总人口为51713人,其中纳税人口44777人,非农业人口1777人。分汉、回、藏三个民族,其中汉族占98.5%,回族占1.5%,全镇藏族1人。    镇所在地机关有派出所、供销社、粮站、食品站、水利站、林业站、交通管理站、信用社、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工商所、邮政、电信、文化站、广播站、电管站、变电所、卫生院、兽医站、种子站、中心校、司法所、县林场、县畜牧场等单位,共有党员1437名,机关支部7个,农村支部20个。    特殊的地理位置,多边形人文风俗环境,决定了该镇历年来是安徽省砀山县西边边陲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人际交流地,目前,楼房林立、公路成网、厂企分布、商贾云集、门类齐全、五业兴旺,初具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新型集镇,镇内有砀官公路、砀虞公路、杨曹公路、岳杨公路、环镇公路纵横贯穿。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络覆盖全镇,交通、通讯极为方便。    官庄坝镇现在政治安定、社会稳定、政通人和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各项事业奋发向上,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全镇各级党组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团结拼搏、知难而进、与时俱进。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和根本目标,抓好一个“改”字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立足一个“跑”字,跑项目,跑资金,创造招商引资环境。加强基础建设,新扩建街道两条,规定沿街两边最低两层楼房。以畜牧场为主,招商引资160万元,建起了花园式的商业大街四条,一能经商,二能民住,三能休闲娱乐。新建中国移动信号塔3座,中国联通信号塔两座。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带来了商业的发展,市场的繁荣。.  

曹庄镇

  该镇地处豫皖两省三县结合部,陇海铁路、310国道平行从镇前穿堂而过。全镇37617人,17个行政村,81个自然村,耕地面积39098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2004年,全镇经济总收入7655万元,人均收入1688元,乡镇企业已发展到186家,从业人员达2711人,年产值达1.8亿元。    几年来,在以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全镇人民齐心协力,抢抓机遇,巧借优势,认准“强农固本,兴工强镇,科教兴镇”这一战略方针,用勤劳和智慧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使全镇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理清经济发展思路】镇党委、政府从曹庄的实际出发,确立了工作思路,始终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镇的奋斗目标。    【着力发展特色农业】    镇党委、政府依据曹庄实情,着眼长远打算。本着“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因势利导,科学决策,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四大农业为基调,划定了五大专业生产区,进行宏观引导,规模经营。一是以姜屯、郑庄、靛池为中心的棉花生产区,面积达8000亩。二是以桑园、白庄、陈楼为中心的黄花菜生产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以陈寨、大王庄、杨楼为中心的5000亩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四是以谢集、蒋新、回民、曹庄、尚庄、徐庄、孙楼为中心的生猪、山羊、养土鸡等养殖产区,专业户达1000余户。五是以曹窑为中心的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逐步形成了独具曹庄特色的集约高效农业。同时镇还注重科技培训,定期对他们上实用技术课,使科学技术真正地转为生产力,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效益不断增强。    【招商引资筑凤巢】为加大融资力度,曹庄镇积极吸引外资到该镇投资,实行以情招商,以诚招商,以商招商的政策,工作中坚持“为投资者服务,让服务盈利”和“企业就是上帝”的宗旨,并且严禁各职能部门到企业检查,为企业发展营造了宽松环境。他们还组织村支部-、村主任、职能部门参加各种产品展示会、经贸洽谈会和项目推广会,扩大对外宣传,开展网络招商。对在该镇落户的企业,实行定期回访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营造“家”的环境。.  

关帝庙镇

  关帝庙镇位于砀城东南部,距县城9公里。s101国道、砀萧公路穿境而过,镇区内全部通柏油、砂石路,公路四通八达。镇辖29个行政村,133个自然村,面积90.5平方公里,耕地72000亩,16014户,61391人。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带领干群发展名、优、新、特的高效农业,目前已形成粮食、水果、蔬莱、瓜、棉、银杏、池藕等商品生产基地,实现了万亩吨粮丰产方。主要果品类有驰名中外的砀山酥梨、富士苹果、水密桃、银杏等。主要畜禽类有瘦肉型猪、育肥牛以及山羊、肉鸡等。全镇乡镇企业得到迅猛发展,小商品、小作坊、加工厂、修理铺门类齐全、遍布全镇。教育、文化、体育、保险、计划生育、合作医疗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石赵庙、杨楼、关帝庙等10个村农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全镇有小康户5800多户。农田水利建设在全县名列前茅。石赵庙村发展千亩池藕、重视环境美化,被评为全国百名生态示范点。.  

朱楼镇

  朱楼镇位于砀城东南部,东连程庄镇,南接河南省永城市,西邻黄楼乡,北毗李庄镇,辖区面积55平方公里,全镇18个行政村,64个自然村,总人口41300人,耕地面积45000亩。2002年粮食总产量为12655吨;2003年粮食总产量为9201吨,2004年粮食总产量为11950吨;2002年农业总产值7048万元;2003年农业总产值6900万元;2004年农业总产值12150万元;2002年农民人均收入1833元;2003年农民收入1277元;2004年农民人均收入1919元。S101省道横贯全镇,连霍高速公路芒山出口处和张庄寨出口处交汇于此,交通四通八达,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资源丰富,科技进,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保持计生工作一类乡镇不变】朱楼镇在计生工作中,严格执行“一法两例”和上级文件精神,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加大投入为基础,以婚育新风进村入户为主线,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狠抓了“五清理一服务”工作,使全镇干群婚育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广大育龄妇女彻底改变了旧的传统婚育观念,形成了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生男生女都一样,少生致富的新风尚,有力地推动了全县计生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由1999年度的三类乡镇跃升为全市一类乡镇后,直至2004年度仍保持计生工作一类乡镇不变。    【造林绿化先进单位】2001年度,朱楼镇被评为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后,镇委、镇政府坚持走高效经济林和丰产速生用材林共同发展的新路子,从新制定了《朱楼镇林业发展十年规划》,并对辖区内沟、河、塘、渠、田、林、路实行综合治理,规划了“三纵三横”的林网带,同时,超额完成了县下达的长防林、退耕还林、万里绿色长廊等绿化造林任务,到2004年底,全镇拥有各类树木285万株,人均70株,林业面积4.5万亩,其中经济果树林1.55万亩,改造低产村片林320亩,林业覆盖率达60%左右,从2002年—2004年,曾先后三次被市、县授予造林绿化先进单位。.  

良梨镇

  良梨镇位于砀城东15公里处,主干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310”国道擦边而过,交通极为便利。全镇耕地面积5万亩(全部为梨园),土质多为故黄河冲积的沙土或沙壤土。镇辖17个行政村,78个自然村,14064户,55070人。2002年, 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63亿元(1990元不变价),财政收入3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49元。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14亿元(1990年不变价),财政收入   25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5元。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51亿元(1990年不变价),财政收入1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67元。    三年来,镇委、镇政府结合本地实际,主攻果业结构调整,狠抓村镇企业。2002年,全镇水果产量106800吨, 肉类1053吨, 农业总产值14181万元(1990年不变价)。2003年,全镇水果产量65584吨, 肉类1478吨,农业总产值9055万元(1990年不变价)。2004年,全镇水果产量57696吨,肉类1787吨, 农业总产值12014万元(1990年不变价)。2002年,全镇集体企业3家,私营企业16家,个体工商户290户,从业人员3280人。2003年,全镇集体企业3家,私营企业23家,个体工商户330户,从业人员3360人。2004年,全镇集体企业2家,私营企业29家,个体工商户346户,从业人员3420人。2004年,全镇中小学校28所,镇中心幼儿园1所,镇在校学生9950人,教职工460人,幼儿园教师20人。镇屈卫生院、文化广播站各一处。2004年,全镇有线电视安装420户,程控电话7500门。    2002年良梨镇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先进单位”。截至2004年,良梨镇连年荣获全市“纪检监察信访目标管理工作先进单位”、“人口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中心镇建设先进单位”、“创建文明集镇工作先进镇”、“劳务输出工作先进乡镇”等称号,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  

程庄镇

  程庄镇位于砀山县东南部,距县城25公里,东西长约9公里,南北宽约8.5公里,总面积74.38平方公里。101省道贯穿该镇,村镇修柏油路,石渣路50多公里,达到村村通公路。    全镇耕地面积58279亩,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芋及其他杂粮等。油料作物有大豆、花生、油莱等。经济作物有梨、苹果、桃、杏、西瓜、蔬菜、棉花等。为开创一条有该镇特色,适应市场经济的高效农业之路,根据该镇资源优势,各村实施选择一个主导产业,培育一个龙头企业,建设一个产品基地,招纳和培养一批科技人员,带动一大批农民致富的基本战略。重点发展两大经济支柱产业。一是砀山酥梨,新发展酥梨精品园2万亩。二是大棚,新发展大棚西瓜基地3万亩。引进设施栽培先进技术,发展设施栽培桃、葡萄等240亩。发展工厂化育苗基地40亩。现有企业:程庄食品冷冻厂、王屯砖窑厂、长城水果公司、柴市面粉厂、养猪场、养鸡场、纸箱厂、煤球厂、木材加工厂等152个,年产值29300万元,利税4628万元。.

经济开发区

   砀山经济开发区于2006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筹建,规划控制面积40平方公里,位于皖、苏、鲁、豫四省七县交界处的砀山县城东南部,下辖6个社区,陇海铁路、310国道穿区而过,规划中的济祁高速公路、郑徐高速铁路将分别在开发区设出口和客运站。    截至2010年底,开发区已落户企业8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5家,包括汇源果汁、海升果业、中粮股份、光大集团等四家上市公司,初步形成了果蔬加工、轻工制造、轻纺服装、市场物流等支柱产业。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开发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增速实现双丰收,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元、工业增加值8.4亿元、销售收入27亿元,实现财政收入5258万元,开发区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十二五”期间,开发区立足“扩总量、提质量、增效益”,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坚持大项目带动战略,努力实现“十二五”跨越式发展,构建宜工、宜商、宜居的新城区。   

薛楼板材加工园

  341321401001 123 神湖一社区居委会   341321401002 123 神湖二社区居委会   341321401003 123 神湖三社区居委会   341321401004 123 神湖四社区居委会   341321401200 122 利民村村委会   341321401201 122 沙河村村委会   341321401202 122 清河村村委会   341321401203 122 小神村村委会   341321401204 122 便民村村委会   

高铁新区

  341321402001 121 南苑社区居委会   341321402200 121 道南东村村委会   341321402201 121 陇海新村村委会   341321402202 122 孟饭棚村村委会   341321402203 122 薛口村村委会   341321402204 121 孙庄村村委会   341321402205 121 冯园村村委会   


曹庄镇特产大全




曹庄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