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坝村辖19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7600人,共1220户;全村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25亩,其中田约2500亩,土约3625亩。
底坝村主要农作物以水稻、油菜以及辣椒为主,2010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约2200元,人均粮食收入1300斤。农业收入占农民全部收入的百人之90以上。其中在1000元以下的有30户186人;村内多数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和农作物收入,全村每年外出人数约2752人,占总人口数的36%。底坝村土地贫瘠,农业基础薄弱,属三类贫困村。
底坝村是离郑场镇最近的村之一、平地面积最宽的村,森林覆盖率达33.5%以上,年平均气温16.5℃。
--人口总数:7600人 农业人口:5860人 非农业人口:1740人
--行政区面积:1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125.0亩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323101 | 563300 | -- | 查看 底坝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郑场社区 |
郑场居委会地处绥阳县城南部,距遵义市约50公里,距县城绥阳13公里,总面积为1.7平方公里,是郑场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社区有党支部一个,由三名支委委员组成,居委会有五名委员组成,全社区有居民代表39人,负责社区的重大议事工作。 社区所辖4个居民小组,总户数1348户,总人口2576人,另有卧龙,狮山两村的4000多村民共同居住于社区内,共有工商户280多户。 郑场镇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七站八所”民间社团组织5个,企事业单位17个,中小学各1间,幼儿园2间,公办幼儿园1间,均位于本社区。 社区建有一支由8人组成的治安义务联防队和义务巡逻队,负责社区的日常巡逻联防工作,建有一支由10人组成的义务-(其中2人为专职)。为确保社区“平安和谐”居民“安居乐业”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工作。 |
上坪村 |
上坪村位于郑场镇西北面,与本镇的卧龙村相邻,距绥阳县城约18公里。辖18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2563人,共612户;全村总面积约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32亩,其中田约1411亩,土约921亩。 上坪村主要经济产业种植辣椒,金银花,蔬菜,养殖畜禽。 上坪村现有危房70户,其中二级危房25户,三级危房45户;经近些年,由于人口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的家庭逐年增加,两户、三户、四户占有一栋房子的家庭比重上升呈上升趋势,居民分户愿望强烈。近两年,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郑场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上坪村的人居环境得以明显改善,全村18个村民小组中大部分已通车。 上坪村植被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达29%以上,年平均气温16.5℃。 |
伞水村 |
伞水村位于郑场镇西南面,村委会所在地离郑场镇政府11公里。现伞水村共7个村民小组,农户1076户,总人口4396人,全村耕地面积2500亩,其中田1781亩,土719亩,主要经济作物以辣椒、油菜为主。 稻田养鱼对村民已不是另类,通过远程教育的培训,个别村民对稻田养鱼已有自己的思路和方法,改变了稻田只种谷子的状况,使得土地资源得到更合理充分的利用。 |
清源村 |
清源村位于郑场镇北部,与本镇的卧龙村、凤凰村相邻,距绥阳县城约11公里。清源村辖23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5830人,共1320户;全村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80亩,其中田约1920亩,土约960亩。 清源村主要农作物以水稻、油菜以及辣椒为主,2010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约2350元,人均粮食收入1300斤。农业收入占农民全部收入的百人之90以上。其中在1000元以下的有30户186人;村内多数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和农作物收入,全村每年外出人数约2020人,占总人口数的35%。清源村土地贫瘠,农业基础薄弱,属三类贫困村。 清源村是离郑场镇最近的村之一、森林覆盖率达33.5%以上,年平均气温16.5℃。 水洋溪水库位于绥阳县郑场镇境内,距离县城约7公里,库区周边自然环境优美,为深度开发水洋溪水库及库区周边的旅游价值,把水洋溪水库及库区周边打造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垂钓、避暑为一体的黄金旅游点,郑场镇与绥阳县金源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旅游开发合同,合同明确,开发共分三期实施,总投资800—1200万元人民币。 首期投资200万,封库养鱼,初步完成“水洋溪水库”的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为来年开放接待旅游垂钓奠定基础,建成后可供200人以上的竞技钓鱼比赛;第二期投资500万,修建休闲宾馆一座,配备餐饮、住宿、娱乐设施,能开展棋牌、烧烤、徒步、露营、垂钓、CS等活动,能满足日常接待能力达300—500人次的要求,形成较完善的接待规模;第三期投资500万,其主要项目为“水洋溪湖生态旅游”对外开放的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餐饮、住宿、娱乐等设施的中、高档合理配置,建成遵义市甚至省内的优秀旅游景区。 |
凤凰村 |
凤凰村位于郑场镇西北部,与本镇的清源村相邻,距绥阳县城约7公里。凤凰村辖15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5720人,共910户;全村总面积约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40亩,其中田约2320亩,土约1020亩。 凤凰村主要农作物以水稻、油菜以及辣椒为主,农业收入占农民全部收入的百人之90以上。其中在1000元以下的有30户135人;村内多数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和农作物收入。 凤凰村共有农房约910栋,其中因房屋破旧已无人居住的房屋及危房30栋,50年代修建的木、砖木结构房屋90栋。近10年修建的砖混结构的房屋453栋,其余为修建年代在20-30余年的砖木结构的房屋。全村房屋质量参差不齐,居住条件差异也很大。 农房外墙也多种多样,有400多户贴了瓷砖,木结构的房屋梁柱严重老化,木板开裂,褪色明显;砖结构房屋数量较少,多为新建,外墙有水泥抛光,有贴墙砖,有青砖勾缝和涂抹外墙漆等,新建筑的砖房多数采光、通风都不满足卫生要求,建筑风格各异,居住条件很差。砖木结构房屋基本是附属房为砖砌,主房为木结构,其中附属用房大部份是牛、猪圈、有少数农户家有养鸡房。 凤凰“四在农家”创建点距绥阳县城10公里,距郑场镇政府6公里,均通柏油路,共163户,712人。该创建点是我镇2007、2008年“四在农家”创建点之一。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已修主公路0.8公里,硬化300米,连户路3.3公里,新改建黔北民居风格房屋41幢,48户,其中新建31幢,改建10幢,硬化院坝4100平方米,改厕37间,改灶27间,新建沼气池22口,文体场所1个,宣传栏1个,通电话59户,通电视150户,改环境151户。目前正抓紧新建图书室。 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着力加快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1、依托贵辣公司,增加农民收入。辣椒制品厂工人中已有当地群众108人,月平均收入1200元左右,其中高的达到1700元,辣椒厂二期工程扩建完成后,产值将达到近2.5-3亿元,转移剩余劳动力将达到300人左右。 2、围绕辣椒制品厂发展订单产业,今年点上群众已向厂方签订200亩的大头菜订单,并由农户进行凉晒、腌制及切片等初加工,厂方按每斤0.70元进行回收,仅此一项,将为群众增收9万元左右。 3、大力发展经果林,在该点已种植金秋梨500亩,优质板粟200亩,目前已挂果,进入盛果期后,将成为群众增收的又一主要来源。 下步将进一步加大创建力度,围绕辣椒制品厂发展生态土鸡养殖,生姜、大蒜等配料定单产业。 |
卧龙村 |
卧龙村辖14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8230人,共2150户;全村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23.6亩,其中田约2339.6亩,土约1784亩。 卧龙村主要农作物以水稻、油菜以及辣椒为主,2010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约2350元,人均粮食收入1300斤。农业收入占农民全部收入的百人之90以上。其中在1000元以下的有62户256人;村内多数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和农作物收入,全村每年外出人数约1320人,占总人口数的20%。 卧龙村现有危房85户,二级危房40户,三级危房45户。近年来,由于人口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的家庭逐年增加,两户、三户、四户家庭共住一栋房子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农村居民分户愿望强烈。近两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郑场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卧龙村的人居环境得以明显改善,全村8个村民小组中大部分已通车。 卧龙村处于郑场镇政府所在地、平地面积最宽的村,森林覆盖率达33.5%以上,年平均气温16.5℃。 卧龙村果蔬协会于2003年成立,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健全,加之政府的正确引导,现已有了比较健全的组织机构,良种引进、专路销售,有效改善了农民增收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发展,村民户户增收,人人有余钱,95%的村民改建或新建了住房,新式厕所,鸡鸭圈养,道路及院坝均硬化,农民生活越来越好。图为农户的大棚蔬菜种植。 |
狮山村 |
狮山村位于郑场镇西南部,与本镇的卧龙村相邻,距绥阳县城约14公里。狮山村辖21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6700人,共1700户;全村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27亩,其中田约2798亩,土约1929亩。 狮山村主要农作物以水稻、油菜以及辣椒为主,2010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约2350元,人均粮食收入1300斤。农业收入占农民全部收入的百人之90以上。其中在1000元以下的有62户256人;村内多数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和农作物收入,全村每年外出人数约820人,占总人口数的13%。 狮山村是离郑场镇最近的村之一、平地面积最宽的村,森林覆盖率达33.5%以上。 经逐户调查,狮山村共有农房约1700栋,其中因房屋破旧已无人居住的房屋及危房103栋,50年代修建的木、砖木结构房屋70栋。近10年修建的砖混结构的房屋560栋,其余为修建年代在20-30余年的砖木结构的房屋。全村房屋质量参差不齐,居住条件差异也很大。 农房外墙也多种多样,有500户贴了瓷砖,木结构的房屋梁柱严重老化,木板开裂,褪色明显;砖结构房屋数量较少,多为新建,外墙有水泥抛光,有贴墙砖,有青砖勾缝和涂抹外墙漆等,新建筑的砖房多数采光、通风都不满足卫生要求,建筑风格各异,居住条件很差。砖木结构房屋基本是附属房为砖砌,主房为木结构,其中附属用房大部份是牛、猪圈、有少数农户家有养鸡房。 |
大楠村 |
大楠辖28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4836人,共1360户;全村总面积约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28亩,其中田约2526亩,土约1402亩。大楠村主要农作物以水稻、烤烟.金银花.油菜以及辣椒为主,2010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约3300元,人均粮食收入1300斤。农业收入占农民全部收入的百人之70以上。其中在1000元以下的有44户150人;村内多数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和农作物收入,全村每年外出人数人数约1010人,占总人口数的21%。大楠村土地贫瘠,农业基础薄弱,属三类贫困村。 其他方面:1.畜牧业发展,大户从以前的零到现在发展到6户;2.蔬菜种植,从以前的600亩到现在的1000余亩;3.成立了3个农村专业合作社;4.1个苗圃场。 大楠村现有危房18户,其中二级危房5户,三级危房13户;近些年,由于人口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的家庭逐年增加,两户、三户、四户占有一栋房子的家庭比重上升呈上升趋势,居民分户愿望强烈。近两年,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郑场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大楠村的人居环境得以明显改善,全村28个村民小组中大部分已通车。 大楠村植被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年平均气温16.5℃。现在已申报省级生态示范村。 |
底坝村 |
底坝村辖19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7600人,共1220户;全村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25亩,其中田约2500亩,土约3625亩。 底坝村主要农作物以水稻、油菜以及辣椒为主,2010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约2200元,人均粮食收入1300斤。农业收入占农民全部收入的百人之90以上。其中在1000元以下的有30户186人;村内多数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和农作物收入,全村每年外出人数约2752人,占总人口数的36%。底坝村土地贫瘠,农业基础薄弱,属三类贫困村。 底坝村是离郑场镇最近的村之一、平地面积最宽的村,森林覆盖率达33.5%以上,年平均气温16.5℃。 --人口总数:7600人 农业人口:5860人 非农业人口:1740人 --行政区面积:15.0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6125.0亩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