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四川省 >>泸州 >> 合江县 >> 榕右乡

榕右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榕右乡谷歌卫星地图)


榕右乡简介

  合江县辖乡。1983年置榕荫乡,1941年更名榕右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永安乡并入。位于县境南部,南与贵州省接壤,距县城25公里。面积63平方公里, 人口1.9万。有公路至合江。辖木广、石柱庙、范家庙、长乐、盐井沟、万宝山、胡沟头、花园头、蔡家岩、泡桐沟、白云庵、双溪、三台13个村委会和木广场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竹木加工、农机具修造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红薯。养殖业以生猪、鱼、禽为主。.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9万人 63平方公里 510522210 646200 0830 查看 榕右乡谷歌卫星地图

榕右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榕右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合江镇

  【基本概况】县城所在地,幅员面积69.7平方公里,辖23个村,5个社区,165个社,总人口95702人,输出劳动力8324人。2005年生产总值24982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7684万元,财政总收入2598.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31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06元。   【基层组织建设】50个党支部、2875个党员,其中农村党员827人。   【发展优势】合江城关镇,“省级卫生最佳先进单位”、泸州市“经济十强乡镇”、泸州市“丘陵地区十强乡镇”、全国重点乡镇。化工、建材工业、服务业、旅游、物流、港口等发展较好。水域岸线36公里。   【下步工作思路】以“兴工强镇、服务城市、富裕农村”为主题,生产总值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9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力争化解债务达到50万元以上。.  

望龙镇

  【基本概况】位于长江上游北岸,幅员面积58平方公里。辖19个村,1个社区,147个社,总人口32428人,劳务输出9000多人。2005年,总产值1.5亿元,财政总收入143.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7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24元。   【基层组织建设】有33个党支部,其中单位支部14个,农村支部19个,党员890名,其中农村党员657人,村级活动室18个。19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2000元以上,其中5000元以上5个村,万元以上2个村。   【发展优势】是粮食主产区之一,基础设施有一定规模,农房改率已超过60%。私营企业4个,有50亩存量土地。   【下步工作思路】大力招商引资,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乡村公路的维护、保养力度,加快场镇开发力度,解决望龙场居民用天然气的问题。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50元。.  

白沙镇

  "  【基本概况】位于县城西北部,幅员面积38平方公里,辖13个村,2个社区,9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043人,劳动力数11696人,输出劳动力5150人。2005年生产总值17030万元,财政总收入170.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94.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66元。   【基层组织建设】28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13个,社区党支部2个,单位党支部13个。党员712人,其中外出206人。有种粮、黑山羊、撑绿竹、蔬菜、果木、养鱼等“支部+协会”6个,县级示范村3个。   【发展优势】沙石资源丰富,建工建材企业5个,酒类企业5个,白沙粉条远近闻名。省级试点小城镇,有5亩存量土地,可新征用的有180亩。   【下步工作思路】坚持“强化三农基础,突出地方工业,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镇化水平,构建和谐白沙,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50元,化解债务100万元。   ".  

佛荫镇

  "  【基本概况】位于县城西面,地处泸合、佛赤公路交汇处。幅员面积63平方公里,辖21个村,1个社区,144个社,总人口38400人,劳动力21389人,输出劳动力8644人。2005年,生产总值 11928万元,财政总收入184.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0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76元。   【基层组织建设】有党委1个,党支部31个(其中农村支部21个),党员1050人,其中农村党员846人,外出务工经商党员254人。   【发展优势】全县四个工业重点乡镇之一,拥有五比一酱油、香满楼酒业等工业企业。餐饮业特色明显,旅游资源开发较好,农家乐发展良好。   【下步工作思路】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增收为重点,着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兴工茂商,富镇裕民,努力提高全镇的经济实力。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137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30元,财政总收入109.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85.5万元。".  

先市镇

   先市镇位于合江的西南方,赤水河、佛甲路纵贯全境,交通便捷。距合江城区25公里、泸州市城区55公里、贵州省赤水市城区20公里。有合江“四大古镇”之称。先市镇原是区所在地,历史悠久,最早始建于唐朝,因唐朝神童先氏建业于此而得名。境内有唐朝神童先旺墓,抗日战争纪念牌,明末张献忠驻军遗址等多处文化古迹,现保持市级文化先进镇称号。由于独特的区域优势,渊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凸显其经济文化的优势。   【基本概况】位于县城西南部,幅员面积62.4平方公里,辖2个社区,19个村,146个社,总人口40385人,输出劳动力12100人。2005年,生产总值1.88亿元,财政总收入205.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1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36元。   【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支部37个,党员1300人。   【发展优势】是合江四大镇之一,佛赤公路和赤水河贯穿全镇。“省级文明乡镇”、“省级文化先进乡镇”、“省级小城镇试点镇”。农副产品加工发达,是“酸菜酱油之乡”。   【下步工作思路】围绕“特色农业稳镇,乡镇工业强镇,第三产业活镇,以德依法治镇”的发展理念,力争建成合江县调味品工业园区,抓好“四网”(电网、路网、通信网、水利网)建设,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  

尧坝镇

  【基本概况】江阳区、纳溪区、合江县交界处。幅员面积63.5平方公里,辖19个村、142个社,1个社区,总人口29628人,其中劳动力14421人。2005年,完成生产总值11582万元,财政总收入83.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49.9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3385元。   【基层组织建设】党支部29个(农村支部19个),党员799人,被市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发展优势】是省级文化先进乡镇、历史文化名镇和市级平安创建示范镇、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市级综治模范镇。旅游资源丰富,尧坝古镇是省级 “历史文化名镇”、“川南影视城”,泸州市优秀旅游城市必检点。   【下步工作思路】以旅游为突破,推进“川黔渝”区域旅游发展,打造我镇龙头经济。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 1308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50元,地方财政收入52.93万元,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12158.4万元。  

九支镇

  "  【基本概况】位于县城西南边缘,与赤水市一桥相连。幅员面积44.4平方公里,辖12个村,85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总人口2.9万人,农村劳动力1.3万人,常年输出劳动力4800人。2005年完成生产总值13025万元,财政总收入442.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6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09元。   【基层组织建设】全镇共有党委1个,党支部30个(其中农村支部12个),党员747名,农村党员368人,外出务工经商党员48人。   【发展优势】集镇面积2.2平方公里,正在实施的主要项目有:安居广场项目,滨河路上延项目,安居大街上延项目等。现有宏达竹胶板厂、宋袁糖果厂、龙沙发家俬城、鸿福肉联厂等规模企业4家。有宾馆48家。   【下步工作思路】依托赤水,发展九支,着力打造“资金洼地魅力”。2006年,生产总值143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70元,财政总收入508.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303.4万元。   ".  

五通镇

  "  【基本概况】位于县城西南,距县城75公里。幅员面积100平方公里,辖18个村,137个社,1个社区,总人口26108人,其中少数民族1842人。常年劳务输出5120人。2005年,生产总值1.63亿元,财政总收入59.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3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46元。   【基层组织建设】全镇共有党委1个,党支部28个(其中农村支部18个),党员705名。   【发展优势】赤水市20万吨纸浆厂建设带来竹业发展机遇。旅游资源丰富,有著名的市级风景名胜区——石顶山风景区。   【下步工作思路】以“生态五通、竹业强镇”为主题,加快五通发展新跨越。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1.8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50元,财政总收入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   ".  

凤鸣镇

  "  【基本概况】位于县城西南部,距县城16公里。幅员面积126.5平方公里,辖24个村,180个社,总人口36728人,常年输出劳动力7000人。2005年,生产总值17943万元,财政总收入15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7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87元。   【基层组织建设】有1个党委,35个支部(其中农村支部24个),党员932人。外出务工党员25人。   【发展优势】境内农产品资源丰富,杂竹总量居全县第二,有“竹筷之乡”美誉。有自然风光优美的金龙湖生态旅游区。   【下步工作思路】引导竹筷生产企业进行技改,提高附加值,加快二层岩电站建设步伐。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201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30元,地方财政收入82.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700万元。   ".  

榕山镇

  "  【基本概况】距县城11公里。幅员面积92.5平方公里,辖21个村,2个社区,总人口48207人,输出劳动力8776人。2005年,生产总值5.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9亿元。财政总收入937.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49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04元。   【基层组织建设】综合办公楼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的村16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村11个。有各类专业协会6个。   【发展优势】水陆交通便捷,工业经济发达,有工业企业1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物流运输企业7家,商业批发零售企业19家,餐饮娱乐服务业13家,建筑和房地产开发企业3家。   【下步工作思路】发展以化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新型工业,以物流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加强西部化工城合江化工园区项目土地储备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增长20%,财政总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70元。   ".  

白鹿镇

  "  地理位置:白鹿镇位于合江县东北部,是合江出川入渝的东大门,也是国家级风景区佛宝森林公园的必经之地,东、北靠临江津市,南接本县甘雨镇,西邻本县榕山镇。   行政区划:全镇幅员面积73.5km2,设有22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35,440人,其中农业人口达34,500人。   气候生态:镇境内多为浅丘,海拨高度200~550m,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7oC,年降雨量1,300mm以上,无霜期长达345天。   经济产业:自然资源丰富,盛产水稻、小麦、玉米、水藕、豆类、青果、柑桔、荔枝、西瓜、佛手、杂竹等。境内有大小河溪12条,有天然气井14口,森林覆盖率54%以上。   发展动态:西部大开发以来,白鹿镇确立了2010年发展规划,按照""一镇三网六场""建设。产业结构实施""一二三四五""工程发展战略。努力把白鹿建设成为合江东北富庶而璀璨的一颗明珠。".  

甘雨镇

  "  地理位置:甘雨镇位于合江县城东北29km处。东邻南滩乡,南接福宝镇,西与榕右乡接壤,北与白鹿镇相连。合江至国家级风景旅游区──福宝、自怀两条公路贯穿全境,交通方便。   行政区划:全镇辖19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137个农业合作社,幅员面积84.4km2,人口2.85万人。   气候生态:本镇地属丘陵,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   经济:甘雨镇政府所在地──甘雨,是合江县城至国家级旅游区福宝、自怀的必经之地。区位优势明显,经济辐射面广,历来是福宝、自怀两个方向9万多人口的商贸集散地,个体工商户云集。由于条件优越,近年来集镇建设发展迅速,极具开发价值.该镇盛产粮食,农副产品丰富。人均水稻常年保持在600公斤以上,玉米150公斤以上。生猪、家禽家畜是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来源,年出槽生猪,历史悠久,品质优良,久负盛名,该年产青果1万公斤,每年青果未熟,早就定购已空。漏水垭地处大槽河中段,四面环山,1982年种植荔枝1300多株,现已投产挂果,品种多达12个,成为四川省最大的荔枝母本园。因荔枝园四面环水,果木葱郁,紧邻甘玉公路成为极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   发展动态:甘雨镇竹木资源丰富,年产楠竹5000株,慈竹2800吨,基本上以原料出售,无深度加工。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我镇投资软、硬环境的改善,台商落户我镇投资200万元,兴办于12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品优茶叶!   ".  

福宝镇

  合江县福宝镇,1949年前称佛宝镇,地处川黔交界,四川盆地南缘,是国家AA-风景名胜区,省级小城镇试点镇和历史文化古镇。全镇幅员面积267.9km2,辖29个行政村,148个农业生产合作社,4个街道居委会,3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33,406人,其中农业人口29,700人,镇域经济以粮食、畜牧业、林业、旅游业为主。   镇境内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党的早期高级领导人穆青就出生在我镇骑龙村。森林和旅游资源丰富,林业用地20,063.9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为570,871m3,楠竹林面积为5万余亩,年可采伐楠竹12~18万根。属亚热带气候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带。天然物种丰富,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桫椤、水杉、红豆杉等。野生动物种类多,有豹猫、野猪、猴子、山羊、竹牛、竹鸡等上百种。镇内元兴桫椤沟、蒲江漂流、高村岩墓群、福宝古镇等景点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诗人、画家到此旅游观光。著名电视剧《米》、《傻儿司令》、《狂》、《世纪人生──董竹君》等片在此拍摄,享有川南影视基地的美称。   福宝镇地处国家AA-风景名胜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小城镇建设方兴未艾,完成了小城镇建设高标准设计图,投资300多万元的福宝三级客运站正在紧张施工中。交通、通讯进一步改善,甘玉公路路面硬化全面完成通车,全镇程控电话1,100多门,农村无绳电话64门,手机、传呼逐步普及。景区已开通移动通讯、程控电话。福宝镇结合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提出了实施旅游兴镇战略,把福宝风景区建设成川、黔、渝旅游金三角的重要景点,建设生态旅游强镇。   围绕旅游兴镇战略,福宝镇决定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福宝作为省级小城镇试点镇要加快集镇建设步伐,完善旅游服务功能,通过5~10年的努力,集镇面积达2.5km2,场镇居住人口达1.5万人;二是抓好古镇开发,恢复“三宫八庙”增加旅游景点;三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旅游产品,在福宝茶店至玉兰山公路两旁建成万亩生态旅游绿色经济长廊,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改善景区观光环境为佛宝风景区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福宝民风淳朴,地方文化特色浓厚,秧歌、腰鼓、唢呐、傩戏等民间文艺,深受省内外行家赞誉。    福宝古镇又名佛宝镇,古镇始建于元末明初,到明末清初已“积众数百家,可为巨镇”,成为大漕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建镇时因交通极不方便,谋生艰难,故以庙宇兴场,得以取名佛保场,后因在一次大火后重建,在正街上挖到一直径七尺大的鹅卵石,后改名为佛宝新场。解放后更名为福宝场。    福宝古镇依山傍水,五桥相通,三水相汇,镇周青山翠迭,河岸绿竹摇风。回龙街是全镇保存最完整的一条古街,排排吊脚木楼随山势起伏,错落有致。房舍多为明清风格的木结构建筑,灰瓦、白墙、青石板的天井,间有回龙桥、三宫八庙等古建筑掩映其中。    古镇悠悠,古树苍苍。沿着依山势而建的街道上坡下坡,目光所及,似乎除了凝固的历史,仿佛一切现代的物什统统屏闭于老街之外。更令人称奇的是岩居者。在福宝的山岩中,时有以岩穹为顶,人杉树为柱,以石壁为墙的岩居者,不过,现在居住在岩洞里的已几乎不再有年轻人,只有那些老人还舍不得离开这山这岩。    凝固时间:元末明初    特色点评:古镇小街宽不过三四米,窄处仅容一人过。镇上残存的寺院、佛塔、雕塑、绘画等散发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的光辉。    交通提示:古镇距合江县城42公里,从成都出发,约耗时6个多小时。成都城北客运中心、新南门汽车站、梁家巷车站、五桂桥汽车总站均有车发往泸州的班车,65~78元/人,泸州到福宝18元/人。贴心小报告:天堂坝景区可提供住宿,且能在不同季节品尝到不同的野菜。   

先滩镇

  "  地理位置:先滩镇位于合江县城东部的边远山区,距合江县城61km,东与重庆市江津嘉乐乡连界,南与国家级森林公园自怀风景区连界,西与福宝镇,北与石龙乡连界。   行政区划:全镇辖区面积9,179.61公顷,其中耕地1,835.4公顷,园地214.7公顷,林地4,810.41公顷,场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86.5公顷,交通用地100公顷,水域229.7公顷,未利用地1,702.9公顷。全镇辖17个行政村,2个街道居委会,101个农业合作社,总人口22,377人,6,034户,其中农业人口20,983个,非农业人口1,394人,人口密度为222人/km2。   气候生态:亚热带季风气候。   经济产业:全镇以农业为主,乡镇企业次之。农业中以种植业为主,林业和畜牧业次之。种植业中,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薯类为主,是全县主要产粮区之一,“先滩大米”,“先滩香米”以其品质优良且绿色环保享誉省内外。经济作物以西瓜、花生为主。林业以人工杉木林为主,全镇有人工杉木林1660公顷。畜牧业以饲养生猪为主,兼有山羊,黄羊及小家禽饲养。乡镇企业有小水电,白酒厂和竹木加工厂等。2001年通过招商引资,重庆市江津电力公司洽资兴建桐口电站,为全镇水电资源开发谱下新的篇章。现该电站正在紧张的施工建设中,预计2002年内将完成全工程并投入发电运行。全镇现有12个镇办企业,22个私营企业。   交通通讯:全镇有12km的县道公路,每天有40多班次客车通往合江、泸州、重庆等地,年客运量达12万人次。已开通程控电话、无线电话、BP 机服务业务,全镇文教、卫生状况良好。".  

自怀镇

  "  地理位置:自怀镇地处大娄山余脉,川南合江县境内,幅员面积196.5km,距泸州120km,距重庆150km,位于川、黔、渝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中心,区位优势突出。   行政区划:辖14个行政村74个社,两个居委会,总人口13,900余人。   气候生态:属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境内森林面积23万亩,景区森林覆盖率93%,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95。年平均温度18oC,年降水量1650mm,日照年均1400小时,无霜期335天,夏季昼夜温差达15oC。遍布奇石、险峰、绝水。动植物种类2500多种,不乏银杏、桫椤、水杉、中华双扇厥、西南红豆杉等珍稀植物,常现灵猫、云豹、华南虎、红腹锦鸡、岩蛙等珍禽走兽的踪影。是世界上同纬度低海拔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常绿阔叶林区,被专家誉为“动植物的基因库”、“生态氧吧”、“丹霞地貌和原始植被相结合最完美的典范”。水资源极其丰富,河流落差大,合江县最大的水力发电站──竹板滩电站,就建在自怀镇境内。   经济:自2000年起,自怀镇逐步形成了林区“林、旅、牧”、粮区“粮、菜、渔”、场镇“工、商、旅“的发展格局,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及发展详规。大力改善基础设施。目前,三级水泥公路合(江)自(怀)路纵贯全境并竣工通车,开通程控电话200多门,联通、移动呼叫无限,接待床位1000多个。杨梅酒、鲜蕨苔、竹笋、原林肉等绿色食品深受海内外游客青睐,板栗、蘑芋、杨梅、楠竹、药材等基地发展势态良好。   发展动态:面对入世和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自怀镇党政班子率全镇一万多父老乡亲,团结一心,以”发展旅游为中心点,基础设施为突破点,招商引资为切入点,农民和财政增收为落脚点”,调结构,促增收,树立“破穷立干、破怨立搏,破僵立进,破推立勤,破敲立帮”的思想意识,加大改革力度,增强开放实效,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全面推进镇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向“旅游名镇、经济强镇”宏伟目标全力迈进。   ".  

大桥镇

  "  【基本概况】位于合江县城西面,是合江的西大门。幅员面积67.5平方公里,辖24个村,1个社区,163个社。总人口42915人,年输出劳动力1.2万人。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1.42亿元,财政总收入14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7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78元。   【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支部35个,党员962人,其中农村党员770人。有市级示范村2个,县级示范村2个。建立“支部+协会”8个,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村级安装站点15个,惠及党员干部和群众3万余人。   【发展优势】交通便捷,泸合公路穿境而过,距合江县城17公里,泸州市区32公路。全县农业基地示范乡镇。   【下步工作思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盘活乡镇企业资产,新建大桥场综合市场,投资5万元,解决电力问题。2006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80元,准备还债55万元。   ".  

车辋镇

  "  【基本概况】与赤水市毗邻,幅员面积86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17个村,119个村民小组,1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4353人,常年输出劳动力7000人。2005年,生产总值1.1亿元,财政总收入90.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5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82元。   【基层组织建设】有22个党支部,743名党员。创建“五好”村支部13个,其中3个示范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在10000元以上,已建立远程教育站点11个。   【发展优势】竹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赤天化20万吨纸浆厂即将建成投产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下步工作思路】加快竹业发展,以竹兴镇。2006年,生产总值1.1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70元,财政总收入1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46.7万元。".  

白米镇

  "  【基本概况】位于长江北岸,幅员面积74平方公里,24个村、1个居委会,174个社,总人口40020人,常年劳务输出1.2万人。2005年,实现总收入248.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2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67元。   【基层组织建设】村支部24个,党员958人,其中农村党员813人,外出党员285人,“支部+协会”达到22个村,会员538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村级安装站点15个。   【发展优势】长江岸线资源和码头资源丰富,是县城蔬菜供应的“后花园”,有民营企业18个(年产值上千万元的有2个)。   【下步工作思路】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0个,新发展民营企业2个;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新村建设;整治以公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开展平安创建工作。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00元,力争还债160万元。   ".  

参宝镇

  "  【基本概况】位于县城北部边缘,素有合江北大门之称。幅员面积43.79平方公里,辖20个村、1个社区、134个社,总人口28956 人,常年劳务输出8200人。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9876万元,财政总收入82.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3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16元。   【基层组织建设】全乡28个支部,农村支部20个,2005年创市级文明村1个,县级文明村2个。农村达“五个好”目标的村支部18个,占90%。   【发展优势】属边贸集镇,农业资源丰富,花椒产业是一大特色。   【下步工作思路】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好花椒示范园区;着手工业园区规划和土地储备,发展工业和物流业;做好新农村试点工作。2006年,计划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50元以上。".  

法王寺镇

    【基本概况】位于合江县西南,距合江45公里、赤水市14公里。幅员面积104.8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19个村,154个社,总人口33852人,劳动力18401人。2005年,生产总值1.114亿元,财政总收入111.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 6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39 元。   【基层组织建设】有党支部26个,农村党支部19个,党员918名,其中农村党员754人,外出务工党员233人。2005年县委表彰为“五好”班子。   【发展优势】交通条件十分便利,省道佛赤公路穿场而过,名河赤水河途经我乡。农业产业初具规模。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境内有始建于唐宋之际,兴盛于明清之时的千年古刹——法王寺。   【下步工作思路】大力发展加工企业,强化农业规模经营,积极培育旅游产业。2006年,生产总值204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31元,地方财政收入75.3万元,固定资产投资400万元。   ".  

虎头镇

  "  【基本概况】地处川南黔北门户,距县城8公里。幅员面积62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14个村,116个社,总人口28349人,劳动力16043人。2005年,生产总值1.233亿元,财政总收入167.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9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78元。   【基层组织建设】1个社区党总支,22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14个),党员668人(其中农村党员512个,外出务工经商党员126人)。   【发展优势】青果初具产业规模,有企业四川军魂酒业有限公司青果酒厂酿制青果酒“橄榄醽”。地理位置优越,是黔煤出川的必经之地。合江县新佳荔酒业有限公司新来落户。   【下步工作思路】稳定粮食增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巩固壮大工商企业,积极招商引资。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50元,财政总收入183.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96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00万元。   ".  

真龙镇

  【基本概况】位于县城西隅,幅员面积44平方公里。辖15个村,1个社区,9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179人,输出劳动力8058人。2005年,生产总值达7610万元,财政总收入58.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3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86元。   【基层组织建设】23个支部,其中农村支部15个;党员共508人,其中农村党员407人;市级示范村2个,县级示范村2个,建立各类协会18个,会员2700余人;第一批安装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10个。   【发展优势】“名优水果之乡”,省级旅游风景区笔架山横亘其北,可承接县城近郊游。能源建设沼气普及率较高,现有沼气800余口。   【下步工作思路】实施“抓名优水果富民,兴近郊旅游强乡”的战略,2006年,生产总值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55元;力争年内启动1个示范新村建设;抓好一批乡级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新建村级公路6公里,完善村级公路10公里。新发展农村光纤电视3个村。   

焦滩乡

  "  【基本概况】位于县城西北角,幅员面积30.9平方公里,辖14个村,1个社区,10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500人。常年外出务工人数达5000人。2005年,生产总值 达8500万元,财政总收入47.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50元。   【基层组织建设】有14个农村党支部,1个机关支部,1个社区支部及3个事业单位支部。总党员数580人,其中农村党员375人。   【发展优势】老泸州神臂城所在地,利用旅游经济和商贸经济,促进人流和物流发展。   【下步工作思路】狠抓招商引资办企业,增加就业人数和财政收入;努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商贸和旅游业,搞活经济;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形成农业支柱产业;努力发展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   ".  

实录乡

  "  【基本概况】位于县城南面。幅员面积56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14个村,104个社,总人口26021人,劳动力13000人。2005年,生产总值8605万元,财政总收入7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4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86元。   【基层组织建设】镇党委辖20个党支部(其中社区党支部1个、农村党支部14个),党员640人(其中农村党员420人,外出务工经商党员260人)。   【发展优势】农业方面,特色农产品有实录海椒等等。三江组团地处城郊,是即将开发的县城组团之一。   【下步工作思路】继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做好财税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8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50元,财政总收入80.6万元,增长6%,地方财政收入42.8万元,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200万元。   ".  

榕右乡

  合江县辖乡。1983年置榕荫乡,1941年更名榕右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永安乡并入。位于县境南部,南与贵州省接壤,距县城25公里。面积63平方公里, 人口1.9万。有公路至合江。辖木广、石柱庙、范家庙、长乐、盐井沟、万宝山、胡沟头、花园头、蔡家岩、泡桐沟、白云庵、双溪、三台13个村委会和木广场居委会。乡镇企业有竹木加工、农机具修造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红薯。养殖业以生猪、鱼、禽为主。.  

南滩乡

  "  地理位置:南滩乡位于川南东北部,政府所在地位于大小漕交汇处的两河场上,距合江县城30km。   行政区划:幅员面积50km2,是一个山地丘陵相间的乡镇。辖区内有12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数1.55万人。   气候生态:全年气候温和,全年无霜期达340天以上。   经济产业:本乡是农业乡,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红薯,大豆等;经济型作物有中药材,青果,板粟等;蓄牧业有猪、牛、山羊、鱼、小家禽等;在工业上,本乡资源丰富,开发潜力特别大,现有企业如造纸厂,粮食加工厂和砖厂。本乡境内环境幽雅,山水清秀,其间有长20多km,宽20余米的静水河面,有鲜嫩味美的南滩河鱼,有数以万计的白鹤栖息地,更有千亩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这里也是国家级福宝森林公园和重庆四面山风景区的交通要道,是你观光旅游和休息玩耍的好地方。   发展动态:目前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外来投资开发的政策,使南滩的集镇开发建设焕然一新。".  

石龙乡

  "  地理位置:石龙乡位于泸州市合江县东南部,距合江县城47km,东北方向与重庆的江津市相连。属川南盆周山区,海拔270~1140m。县道公路横穿而过。   行政区划:幅员面积66.3km2。辖10个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5046人。   气候生态:年平均气温19oC,自然条件优越,全年无霜期240天,全年降雨量1100mm左右。全乡有森林面积27000亩,年蓄量5.1万方米。   经济产业:乡域经济以种植、养殖、水电、旅游、加工等重点企业3个。小槽河流经境内中部,水电资源丰富,现装机容量1250千瓦。   开发项目:石乡境内被资源极为丰富,其内尚有濒临灭绝的桫椤树数万株,重保山古寺、古作坊遗址极具有考石价值。主要矿产资源有老蛇沟矿泉水,已通过省地矿局论证为优质矿泉水,年产量可达50万吨。   发展动态: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石龙乡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和科教兴乡战略,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努力实现全乡经济与社会的历史性突破。   ".  


榕右乡特产大全




榕右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