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镇地处绥阳县北部偏西,东与青杠塘镇,茅垭和省级生态自然保护区宽阔水相接,西靠我县的宽阔镇和桐梓县的新站镇,南临我县的宽阔镇,北与我县得太白镇相吻。地域面积一百六十四平方千米,辖九个行政村,辖区人口2.6万人,撤区并村前的19个自然村中有11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459元,数省级二类贫困乡镇,全镇地形成凹状,清溪河与街道擦背而过,与唐僧河交汇流入青杠塘镇,把全镇切割成三大块,镇政府坐落在全镇最低处,系我县镇政府所在地海拔最低,S303省道从我镇中心街道横穿而过,交通便利,气候适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我镇居民以汉族为主,有少部分少数民族零星散居,大部分都聚居在半高山以下地带,镇政府坐落在清澈见底的清溪河畔,这里楼房整齐,街道错落有致,是我镇经济文化中心。逢场天来自遵义,桐梓等地的商贾云集这里,呈现出一派繁荣的商业景象。
黄杨镇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大小小的煤矿主要分布在我镇的清溪村和评台村境内,除了用来满足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自用外,还大量销到我县的其他乡镇和比邻的桐梓县。我镇的铁矿和硫磺矿分布也较广,主要分布在我镇的金子村,清溪村和天平村一带,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和设备,这些丰富的矿产资源都未能得到有效的开采和利用。
我镇使水稻,玉米的粮食作物和烤烟,辣椒,油菜,花生等经济作物的盛产区。同时畜牧业也是我镇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黄杨小米辣,以它色鲜味美而驰名省内外,是我镇一项重要特色经济,但由于我镇地形复杂,粮食作物和烤烟,辣椒和油菜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地区,高山地区主要以畜牧业为主。
1.清溪村:木水 槐溪2个村
2.联庄村:槐庄 田溪2个村
3.洗马池村:洗马池1个村
4.群裕路村:群裕路1个村
5.天坪村:天池 伍家坪 石门(幸福)3个村
6.茶树村:茶元 田坪2个村
7.坪台村:坪上 凤台2个村
8.金子村:金塘 白元 大湾 后塘4个村
9.街道居委会:新生1个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2.6万人 | ·绥阳县旅游·绥阳县特产·绥阳县十大特产·绥阳县十景·绥阳县 | 520323108 | 563300 | -- | 查看 黄杨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群裕路社区 | ·绥阳县旅游·绥阳县特产·绥阳县十大特产·绥阳县十景·绥阳县 | 0 |
---- |
查看 群裕路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洗马池村 | ·绥阳县旅游·绥阳县特产·绥阳县十大特产·绥阳县十景·绥阳县 | 0 |
---- |
查看 洗马池村谷歌卫星地图 |
联庄村 | ·绥阳县旅游·绥阳县特产·绥阳县十大特产·绥阳县十景·绥阳县 | 0 |
---- |
查看 联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清溪村 | ·绥阳县旅游·绥阳县特产·绥阳县十大特产·绥阳县十景·绥阳县 | 0 |
---- |
查看 清溪村谷歌卫星地图 |
金子村 | ·绥阳县旅游·绥阳县特产·绥阳县十大特产·绥阳县十景·绥阳县 | 0 |
---- |
查看 金子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天平村 | ·绥阳县旅游·绥阳县特产·绥阳县十大特产·绥阳县十景·绥阳县 | 0 |
---- |
查看 天平村谷歌卫星地图 |
茶树村 | ·绥阳县旅游·绥阳县特产·绥阳县十大特产·绥阳县十景·绥阳县 | 0 |
---- |
查看 茶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洋川镇 |
洋川镇位于绥阳县城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07°07′—107°061′,北纬27°55′—28°02′。东南接郑场镇清源村、凤凰村,东北连大路槽乡和旺草镇,西北与茅垭镇为邻,西面、西南面临风华镇。洋川镇人民政府驻该镇东街社区。辖团山、桑木、东山、兴隆、民兴、民丰、诗乡门、雅泉8个行政村(97个村民组)和东街、南街、西街、北街、天台、红五6个社区居委会。常住户2.3015万户(其中农业1.1751万户,非农业1.1264万户),总人口8.3313万人,农业人口5.0040万人(其中男2.6021万人,女2.4019万人),非农业人口3.3273万人(其中男1.7302万人,女1.5971万人)。城镇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39.9%。全镇国土面积136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3.0151万亩(其中田9万亩,土7792亩)。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82人。平均海拔为1105米,最高点东山村和尚坪1480米,最低点雅泉村保林车垭口730米。年降雨量1138毫米,无霜期284天。 1992年7月全县撤区建镇并乡,原洋川区、城关镇合并建为洋川镇。原洋川区金承乡、文星乡分别划入风华、大路槽乡。原被撤乡设为片区,当年7月8日开始,全镇辖团山、桑木、雅泉3个片区和东街、南街、西街、北街4个社区,共33个行政村339个村民组10个居委会。1994年将片区更名为办事处。1999年又将办事处定为管理区,设党委。2002年4月,全镇撤管理区建大村,撤大关、山关、山坪、山堡4个村,合并组建团山村;撤桑木、红花2个村,合并组建桑木村;撤东山、石坝、西山坪3个村,合并组建东山村;撤关外、红元、兴隆、杨柳4个村合并组建兴隆村;撤达木、长新、任大坝3个村,合并组建民兴村;撤店子、红丰、南阳、民主4个村,合并组建民丰村;撤永山、青山、云星、福兴、千工5个村,合并组建诗乡门村;撤雅泉、天山、保林、石子垭4个村,合并组建雅泉村;庆丰村并入东街社区;天台、农元两村合并组建天台社区;红五村改为红五社区;原南街、西街、北街三社区不变。 洋川镇1993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诗乡”,2002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小康镇”。 8个大村 1.桑木村:红花 桑木2个村 2.东山村:东山 石坝 西山坪3个村 3.兴隆村:关外 红元 兴隆 杨柳4个村 4.民兴村:达木 长新 任大坝3个村 5.民丰村:店子 民主 红丰 南阳4个村 6.诗乡门村:永山 青山 云星 福兴 千工5个村 7.雅泉村:雅泉 天山 保林 石子垭4个村 8.团山村:山关 大关 山坪 山堡4个村 6个社区 1.南街社区:南街居委会 2.东街社区:东街居委会 庆丰村 3.北街社区:北街居委会 4.西街社区:西街居委会 5.天台社区:天台 农元 6.红五社区:红五村 |
郑场镇 |
郑场镇位于绥阳县境域南部,距绥阳县城14公里。全镇辖八村一居,4.5万人,总面积1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万亩,镇境内有万亩大坝一个,3000-5000亩大坝三个。主要经济作物有:朝天辣、油菜,其年产量分别为2100吨、4882吨。该镇集镇繁荣,是传统的商贸集散镇,集镇人口9500余人,集镇面积85.28公顷。目前集镇建设已具雏形,其城镇规划已全面完成。全镇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有丰富的煤、磷矿产资源。郑场镇以历史悠久、风景独特的卧龙山寺和雄伟壮观的万里水库共同构成“龙山、龙寺、龙湖”旅游景区。 二十一世纪初,快速发展的郑场镇,正以整洁、文明、和谐的集镇环境和亲商、安商、富商、扶商的投资环境热忱欢迎各界有识之士来投资、经商。 1.底坝村:底坝 竹园 关木 飞龙(2004年12月9日绥府复[2004]53号撤销原飞龙村并入)沙坡 赵村坝5个村 2.上坪村:上坪 民中2个村 3.大楠村:梓桐 大楠 莲花3个村 4.卧龙村:凉风 安山 高滩 万里4个村 5.狮山村:红林 狮山 飞鸣3个村 6.凤凰村:明山 双虹 五涯3个村 7.清源村:水洋 金鱼 清坪 宝山4个村 8.伞水村:沐油 金台 十甲3个村 9.街道居委会 |
旺草镇 |
旺草镇旺草镇旺草镇 旺草镇地处绥阳县北部,距县城27公里,东临湄潭,西接茅垭,北连温泉。全镇地域面积272平方公里。镇内有全省17个万亩大坝之一的旺草大坝,S207省道由南向北横贯旺草坝区,是通往正安、道真的重要交通要道。 全镇辖12个行政村、两个社区,总户数17066户,总人口65417人(其中农业人口62879人,非农业人口2538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薯类、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有烤烟、辣椒、油菜。另外,养殖业也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镇境内有地球同纬度仅存的一片宽阔水原始森林,极具科考价值,是较为理想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世外桃源”的香树湾,有待开发的印靖石海,秀丽多姿的芙蓉江,极大地丰富了旺草的旅游资源。旺草人文历史悠久。东汉名儒尹珍曾在旺草设幛讲学数年,首开贵州教育的先河。踏着先贤足迹,勤劳质朴的旺草人民一直传承着这一兴教办学之风,演绎着经典与传奇,谱写“团结、务实、改革、奉献”晨光精神的壮丽华章。如今,镇内有书画协会、音乐协会、篮球协会等,各种民间文化娱乐活动十分活跃。2002年、2007年,旺草镇先后被省文化厅、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书画之乡”。 1.晨光村:晨光 光华 荷光3个村 2.石桥村(2007年11月改为尹珍社区):石桥 广蓉2个村、中心小学、尹珍中学、工商所、卫生院 3.鹿山村(2007年11月改为鹿山社区):东风 芙蓉2个村、旺中、芙蓉中学、道班、水纹站、镇机关部门 4.广怀村:广怀 龙泉 九竹兰3个村 5.下寺村:曙光 让水2个村 6.茅家铺村:银坪 落凼 龙关 杨柳4个村 7.小旺草村:中心 先锋 赵家山3个村 8.小河口村:柳阳 灯塔 坪阳 新乐4个村 9.石羊村:沙坝 杨坝 庙角 永胜4个村 10.角口村:石梁 灯光 狮子坝3个村 11.古楼村:桥阳 金山 田坝3个村 12.萝柏村:萝柏 丰收 银山3个村 13.联盟村(张子垭):联盟 三涨水2个村 14.溶江村:溶江 楠木2个村 |
蒲场镇 |
蒲场镇位于绥阳县西南面,地理坐标:东经107°01′—107°06′、北纬27°49′—28°03′。西与汇川区板桥、四渡、高坪、金塘等镇(乡)毗邻,北靠枧坝镇,南临汇川区、团泽等地,距遵义市26公里,距县城10公里,S207省道横穿镇城南北,全镇面积136平方公里,其中集镇面积2平方公里,全镇耕地面积3.2132万亩,其中田1.8805万亩,土1.3327万亩。人口3.9万余人。 蒲场坝区属全镇17个坝区之一,0蒲场镇党委、镇人民政府驻蒲场镇老街。辖七九、新场、沿河、大溪、大桥、儒溪、蒲场、高坊子、居委8村1居,211个村民组。常住人口3.9万余人,总户数9092户,其中农业人口3.7350万人,非农业人口2076人。全镇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高山、半高山,坝区并存。交通便捷,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5°左右,常年降雨量1140.72毫米,无霜期285天,年日照数1114.2小时左右。 -行政区划 1980年,儒溪区辖蒲场镇、高坊子、大溪、大桥、双龙、牛心山六个公社。1984年4月,6个公社改为6个乡(镇),1992年7月建镇并乡撤区后,由蒲场、高坊子、大溪、大桥组建蒲场镇。原儒溪区撤销,牛心山、双龙2个乡划入风华镇。蒲场镇辖蒲场、大溪、大桥、高坊子四个片区,28个村,1个居委会,265个村民组。2002年撤销管理区,合并小村组建大村,合蒲场、南华、平原、前锋、蔬菜5个村组建蒲场村;合选民、皂芽、朝阳、太平4个村组建儒溪村;合五星、长安组建高坊子村;合关岭、富强2个村组建七九村;合高枧、新民、天桥3个村组建新场村;合沿河、中村2个村组建沿河村;合大溪、高群、长江、水坎、南山5个村组建大溪村;合大桥、河峪、星星、上寨、中河5个村组建大桥村。蒲场街道设居委会1个,全镇共计224个村民组。 -经济 蒲场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油菜、辣椒、果蔬等。全镇围绕“山上烟椒、坝区蔬菜、路边经果、小区畜牧”的思路,高山地区发展烤烟,半高山地区突出朝天椒,公路沿线大力发展经果林。坝区以定单蔬菜为主,常规农业为辅,突破性发展畜牧业。已形成以蔬菜、烤烟、辣椒、畜牧业、经果为主的五大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主要依托S207省道距遵义、省城近的优势和土地、阳光、农民种植水平较高的资源优势。着力抓好以市场适销对路的优质新产品定单调整结构,形成了基地加农户加公司的生产体系。小城镇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取得了好的成绩,城镇面积由1998年的0.5平方公里扩大到2006年的1.9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由1998年的3280人增加到1.0530万人,镇区商业户由1998年的191户增加到1055户,城镇化率实现了年递增2个百分点的目标。被列为全省100个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之一。 蒲场旅游有后水河、天门奇观、仙岩溪瀑布、马斑岩瀑布、龙泉洞、雄师回首、骆驼峰等风景区,还有崖龙湾休闲中心,蒲场传统特色卤鸭子、酱爆肉等特色饮食也成为蒲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地利 蒲场镇位于遵义县之北部,绥阳县之南部的交界地区,四面环山,中心一平坝,名曰七甲坝。其北接于风华镇,西北上而为八甲沟,正南为九甲坝,东西面皆重山峻岭。中有一丝带之河,上源自九甲五星水库,逶迤北流,至七甲时汇于螺江河,此河将蒲场各地连为一体,垂柳依护,鳞波泛起,为这片土地注入了奔腾的活力。河东地势平坦,良田万亩,是本镇的主要粮食产地。镇中心位于螺江河与贵州二′七省道交叉之地,交通便捷,人口密集,是绥阳县的三大重镇之一。城镇建筑皆集于公路二测,从南至北,整齐划一,而乡村房屋皆靠山而建,因此,蒲场形成了山川,土地,乡村,田园,城镇,田园,山村,土地,山川的南北向清晰的丝带状的对称分布, 民风淳朴 ,教化盛行,正在社会的变革中展现出她的魅力。 我与家乡 九甲之上,有一水库名为五星水库,湖水澄澈,河风清凉,是为其地主要的水源,用以灌溉农田,八甲之上亦有一水库,源自西山之间,东向奔流而来,是为螺江之干流,大桥水库之水是整个蒲场镇的灌溉用水的主要源头,而村中之民,则以饮山泉为主。大小山泉皆源自东西山脚下。泉水清澈见底,寒凉异常。养育着整个城镇上万的人口,还有大群的禽畜,鱼鸟等。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这句农谚,正是贵州的真实写照,所以说到家乡,也不得不说山。或许,山本身并未给百姓带来多少财富,但是我们爱山,就像爱父母。蒲场东面的山带名为茅盖山,以其形如蒸饭用的茅盖相像而得名,但各处的山名又大不相同。其实山给我们的更主要的是精神上的滋养,大山教会我们,要生活,就得敢于面对困难,就要敢于走出去,不怕苦,不怕累,要敢于征服性格弱点,把握前途。大山教会我们的更是人生真谛的领悟,人活着可以很渺茫,也可以很伟大,如果不善于发现自我,磨练自我。挑战自我,就像山脚下的人,看什么都要昂头,如果注重自身修养,敢于创造,敢于攀登,任何事实浮尘都到了眼下。这,就是高原人的高度。大山带给我们的,还有无穷的趣味,和奇观,当我们有意或无意走进山林之中,就会发现自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那里没有机器的喧嚣,充斥的是鸟兽的言语,置身在草木之间,感到的,有时似在翱游天地,有时却又好像在参与一场战斗,因为蓝天白云下,黄花绿树中,也不知道有多少毒蛇,豺狼在奔忙,不过害怕的往往是它们。 蒲场气候虽然不至于真的天无三日晴,但一年到头,朗朗晴日确实远不到三分之一,一般在盛夏有三十天的大晴天,那只不定就会闹干旱了。阴天和雨天较多其他地方多,尤其是春秋两季,阴雨连绵,所以当地的传统木屋都是斜顶的,否则就会漏雨。这种气候是当地冬暖夏凉的主要原因。 雨多,云朵,雾多,雪多,天气变化快,四季风景变化也很分明,这大概是乡里有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出现的原因之一吧。 天时 蒲场的历史,我等也不是很清楚,因为遵义的大多数百姓都是从外地迁来的,而且大多是在元明清时期,为避乱而南下,西行的。比如我家祖籍江西,至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哪些人,因何事,这些在香火上都有明示,年长的人大多知道。而且有些远亲现在还知其名字。 我们这一代较为清楚的是民国后的历史。据说因为蒲场镇地势平坦,物产丰富,所以一直还算平安,只是在文革饿饭的时候,死了好多人,一部分迁到山上去了,而四川(包括重庆)的人也大量南下。山上的人一部分回来了,四川的人也一部分回去了,其实遵义和四川重庆文化上没有多大区别,只是政治上被划开而已。改革开放后,国家注重生产,蒲场镇的经济也有了很快的发展,并且培养了很多人才,同时在风化上因为没有大量的人口流动,以及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很多古老的文化习俗还在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正是我所十分自豪的一件事。因为当我走出家乡,才发现,自己曾经习以为常的,甚至觉得毋庸置疑的一些概念,在其他地方早已荡然无存,比如风水,历法,古代的礼治思想,神话,传说,几乎是每个人都会学的,到外地居然有些人还不知道是什么。书法,戏剧,门联,建筑风格;节日,称谓,甚至我们的方言,每一处无不浸没在浓浓的传统中,如果你是一个外地人,在过年的时候,或者亲朋有酒宴在这儿。留意一下这儿的各种程序,就会发现,其实我们除了着装变了以外,在内涵上,是没有多大变化的,这对于我们这些二十的青年来说,苦心追逐,以为已经失去的时代居然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是多么的荣幸!我们必将通过努力成功地修复心中那美丽的的家园,虽然这样的路很长!复兴,绝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完成的。 -人和 曾经有一段苦楚的岁月,或许,只有那些上了年纪的人才愿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然后我们只是作答“放心吧,我们绝不会让这样荒唐的历史重演。”但是他留在我们心中的烙痕,确是永远无法消除的。幼年的岁月,让我们学会了忍受,学会等待,学会奋进,学会分享。希望有一天当我的孩子们还年轻时,我们一定要把为人的事理给他们说过通透,希望他们谨记那一段岁月,更重要的是,学会待人,学会生存。即使天变了,地变了,我们的心,没有变,何况,天还是天,地还是地,他们依然那样的伟大,身为蒲场人,自信过人生。 现在,我们每次回家,望见故乡的山山水水,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碰到父老乡亲,总忘不了问声好,每到佳节,家人来到一起祭祖,收庄稼,吃饭,聊天,散心,好不欢喜。每一次会去都有一些变化,于是我处处留心,生怕这美丽的家乡,变得陌生。我们会不懈努力,捍卫自己的家园,这就是吾辈奋斗的目标吧。 政府 蒲场政府坐落在七甲坝北面,蒲场大街的中心,掌控着整个市集乃至整个城镇的发展,没有什么标志性建筑,后面是狮子山,由于经济的发展,政府的结构正在全面优化。 学校 儒溪中学是蒲场镇初中高中一体的唯一一间县级中学,在镇政府西北面,省道和螺江河的中间,原为关帝庙,毛时代大多数固体建筑被摧毁后儒溪师塾被建成当地的中心中学。由于蒲场的地理优势,处在遵义和绥阳的边界,近几年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 农业特色 蒲场镇是一个小盆地结构地形,既有大山四面环绕也有连野平畴,这使得蒲场成了绥阳三大产粮重镇之一,蒲地区以水稻,油菜在田间轮种,玉米,土豆在土中轮种,再兼种其他粮食蔬菜作物,如辣椒,豆类,红薯等。其中辣椒作为当地最重要的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由于种植作物种类繁多,地方饮食也相当丰富。依靠粮食种植带动畜牧养殖是地方循环生态生产的基本方式,主要是养殖耕牛,猪,羊,鸡鸭鹅,猫狗兔鱼之类。采集山上药材也是农民重要的经济收入途径之一。 工业建设 贵州是中国抗战时期的大后方,日本侵略者投降前没有打过贵州独山,解放后国家在当地建设了大量的军工厂,黔北地区尤为突出,蒲场镇的西面五三一,五三三,南面的四0九四0七,都是大型的军工厂,改革开放后国家的战略调整,大多数军工厂,迁至大城市,但五三一任然还在生产大量军事武器。其他的都已人去楼空。蒲场的工业正在朝着和农业衔接的方向发展。 处在喀斯特地带的云贵高原地区,蒲场的石灰,水泥,砖瓦生产瓦窑过去特别多,考虑到污染问题,近几年瓦窑都被炸毁,在三叉路口的广林水泥厂成了全镇最大的工厂,周围也建起了相关联的砖瓦,石灰等小厂。不过,随着信息时代的来领,山里的发展和沿海城市的发展差距太大,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人外出打工,外出打工流动人数占到总人数三分之一以上这不止导致地方经济建设的冷落,也使得外来文化对地方文化造成了巨大冲击,不过外出的人大多是没有文化的,这并没有影响主流意识。 文化特征 蒲场人几乎都是外迁进来的,处处的村庄往往都是以姓氏命名的,集市成了多元文化交流的地方,蒲场人有自己严谨的信仰,主要体现在宗族,习俗,文化态度上,每个姓氏的村庄都以各自的香火祭祀祖先,香火是以天地君亲师位书写的堂屋牌位,中间是祖先圣贤,楹联则说明家族堂号来源。每年的新年(一年之始),大年(正月十四,亮灯祭祖)元宵,清明(祭祖),小端阳,大端阳(缅怀大诗人屈原),七月半(祭祀荒野鬼神),中秋(聆听传说,团圆),重阳(丰收,登高),冬至(过年开始,可以杀猪了),除尘(腊月二十四),除夕(小年,家庭团圆,欢度一年)都是当地人所过的节日。西历的任何一个节假日不被作为节日。宗教方面,大多数人信奉道教,但混有佛教,现在佛教已逐渐丧失生命力,而基督教等外来宗教开始内传,但除市集,部分文化落后,经济发展较快的村落接受外其他绝大多数已只信仰道教。而且基督徒会受到很严重的歧视,死后同族人大多不会再去祭拜,还会遭到唾骂。蒲场从明清到民国,共和国没有多大社会动荡,基本思维还是封建时期的儒家占主流,子女降生后都遵从学而优则仕的理念,学习不好再另谋他路,十分注重文化培养。 1.蒲场村:蒲场 蔬菜 南华 前丰 平原5个村 2.儒溪村:朝阳 选民 皂牙 太平4个村 3.高坊子村:五星 长安2个村 4.七九村:关岭 富强2个村 5.新场村:新民 高枧 天桥3个村 6.沿河村:沿河 中村2个村 7.大溪村:大溪 南山 水坎 长江 高群5个村 8.大桥村:河峪 大桥 中河 上寨 星星5个村 9.街道居委会 |
风华镇 |
风华镇位于绥阳县西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07°03′—107°11′、北纬27°02′—28°02′之间。总面积11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63%,东北与洋川镇相邻,东南与郑场镇接壤,西靠蒲场镇,西北临枧坝镇。镇政府所在地在距县城10公里,距遵义34公里,全镇现辖双龙、牛心、溪源、银堡、风华、金承、光明、连丰、金字9个村,296个村民组,总人口4.3813万人。 全镇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多为盆地(坝子),坝区分属儒溪和洋川两个万亩大坝,耕地面积3.654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0.8%。多年平均气温15.2℃,年日照时数1113.6小时。年降雨总量1160毫米,无霜期286天,镇内海拔最高处是尖山1400米,最低处是双龙许家院750米。 风华镇是1992年新建镇,1978年至1984年分属儒溪区的牛心人民公社、双龙桥人民公社和洋川区的金承人民公社管辖。牛心人民公社辖文胜、春光、高源、白连、银堡、高桥、文化、银鱼、仙鹤、永红、进化11个大队;双龙桥公社辖联合、龙兴、兴隆、和平、顺河5个大队;金承人民公社辖金承、农家乐、金华、金河、金峰、长寿、尖峰、尖山、莲安、莲池、红莲、光明、文庄13个大队。1984年,三个人民公社分别更名为牛心乡、双龙桥乡、金承乡。所辖大队更名为村,其中牛心乡文胜大队更名为牛心村,双龙桥乡撤原联合大队为龙芽村、堰塘村,兴隆大队更名为大坪村。1988年双龙桥乡将所辖和平村更名为龙桥村,顺河村更名为郭家沟村,至1992年6月,三个乡政府共辖30个行政村,313个村民组。 1992年7月撤区并乡建镇,将原属儒溪区的牛心乡、双龙桥乡和原属洋川区的金承乡合并建风华镇,共辖30个行政村,313个村民组,镇政府所在地设在风华机器厂侧。风华镇成立后,于1993年4月将所辖地区划分为风华、牛心、双龙、金承四个管理区。风华管理区辖白莲、高桥、银堡、文化、银鱼、仙鹤、永红、进化8个村;牛心管理区辖牛心、春光、高源、龙芽、堰塘5个村;双龙管理区辖龙桥、龙兴、郭家沟、大坪4个村;金承管理区辖金承、农家乐、金华、金峰、金河、长寿、尖峰、尖山、红莲、莲池、莲安、光明、文庄13个村。2001年5月,撤销管理区合并大村,将风华管理区撤销,新组建风华、银堡2个村;2002年3月撤销牛心、双龙、金承3个管理区,新组建牛心村、溪源村、双龙村、金承村、光明村、连丰村、金子7个村。 1.风华村:永红 仙鹤 进化 银鱼4个村 2.银堡村:银堡 白莲 高桥 文化4个村 3.牛心村:龙芽 堰塘 牛心部分组3个村 4.溪源村:春光 高源 牛心部门组3个村 5.双龙村:龙桥 大坪 郭家沟 龙兴4个村 6.金承村:金承 农家乐 金华3个村 7.光明村:光明 文庄2个村 8.连丰村:莲安 莲池 红莲 尖峰 尖山5个村 9.金字村:金峰 金河 长寿3个村 |
茅垭镇 |
茅垭镇位于绥阳县城北24公里,地处芙蓉江河流上游,东临旺草镇,南界洋川、风华镇,北部和西部与枧坝、宽阔。黄杨接壤,总面积180多平方公里。镇所辖7个行政村,107个村民组,镇属行政企事业单位20个,中学两间,小学17间。全镇设党委1个,党支部16个,党小组249个。镇内有集贸市场2个,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镇政府所在地——茅垭村是全镇的政、经济、文化中心。 茅垭镇 - 经济 全镇耕地面积3.14万亩,均分布在高山、内草场资源丰富,适合食草型畜牧发展,全镇除主产水稻、小麦、薯类、辣椒、烤烟和油菜等粮油产品外,还盛产蚕、五倍子、杜仲、银杏、天麻、厥菜和方竹笋等农副土特产。茅垭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芙蓉江河流横跨全镇东西,河水清澈,鱼类品种繁多,肉体新鲜,一年四季均可享受垂钓给人带来的那份清闲和欢快;国家自然保护区宽阔水原始森林的诱人风光,给人一种穿透远古,回归大自然的神秘感;响水洞,飚水飞流瀑布的独特美丽,会让你顿觉神采飞扬;尧坪石林、阳岩千步险峰壮美奇观,会让你顿生一种亲临云南石林,直上飞天之感。除了这些,还有境内田坝,神山水库的碧波荡漾,有饭甄山独峰的壮观奇景;有三岔河石龙过江,石马卧田跨越河山的独特之景。 1.茅垭村:绿化 寨上 长征 台坪 乐元5个村 2.关德村:关坪 德水2个村 3.中坪村:丰田 尧坪 中台 杨家山4个村 4.新乐村:中山 长沟 群山 民庄 冯家山5个村 5.拥德村:茶坪 山河 沙田 山坪 拥德5个村 6.新江村:新江村1个村 7.和平村:清沟 林岩2个村 |
枧坝镇 |
枧坝镇位于绥阳县城西北,东临茅垭镇,南连风华镇、蒲场镇,西与桐梓县、遵义县接壤,北与宽阔镇交界,全镇总面积224多平方公里。辖黄鱼、枧坝、冯村、井坝、杉木菁、中塘、双新7个行政村,197个村民组,全镇现有人口2.35万人。镇政府所在地枧坝村枧坝街上,距县城27多公里。全镇有耕地面积2.37万亩,其中田9600余亩,土1.91万亩。 -交通、特产 枧坝镇交通便利,有324县道由南面风华镇向北连通宽阔镇7个村180个村民组都已通了公路。枧坝镇信息方便,各村都通程控电话或无绳电话,境内建有移动通信机站4座,移动通信覆盖率达90%。枧坝镇属山区型乡镇。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有烤烟、油菜、辣椒、花生,杂粮以洋芋、红苕为主。境内高山地区茶叶较多,其中尤以“鹿项茶”最为著名,曾是清朝皇室的贡品。野生山竹笋、天麻、厥苔、杂菌也很有名。 -自然资源 枧坝镇自然资源丰富,境内联坝地区(井坝、双新、中塘三个村)有煤、铁、硫等矿藏。其中煤炭储量丰富,约占全县的7%,总探储藏量约1.7亿顿。现有年产6万吨煤的联盟煤矿、井坝煤矿两间,年产3万吨以上的顺利、福来、新建煤矿三个。正在建设中的中岗荣科硫金沙洗选厂一间,双滇硫磺厂(产流金沙)一间。 -其他介绍 枧坝镇镇杉木箐是芙蓉江的发源地。源头林木葱笼,建有杉木箐水库一座,面积0.5平方公里,是避暑休闲的极佳去处。在距绥阳至枧坝镇的21公里处,有一处景点,四周群山环抱,常年云烟氲氤,景色宜人。镇政府和旅游局正在实施规划,希望各界人士前来投资开发。枧坝镇境内杉木箐、井坝、双新村和黄鱼村的山峰,荒山、荒坡较多,适宜于造林、养殖开发。 枧坝在1945年前后,0地下党员温凯廷、张群英等曾在这里进行革命活动,是“0绥阳特支”的成立地。枧坝现存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狮、石佛、泮水寺古杉三处。[ 1.黄鱼村:黄鱼 高大 山峰3个村 2.枧坝村:枧坝 桥上 大垭 后坝 美景5个村 3.冯村村:尖山 冯村2个村 4.杉木箐村:箐口 高台 新台3个村 5.中塘村:中岗 塘里2个村 6.井坝村:金庄 上河 陆台3个村 7.双新村:新合 杉林2个村 |
宽阔镇 |
宽阔镇位于县城西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06°58′—108°07′、北纬28°08′—28°20′。东与黄杨镇接壤,西与枧坝镇相连,南与宽阔水自然保护区、茅垭镇接壤,北与桐梓县相连,总面积24645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宽阔坝。全镇辖6个大村、原18个小村、175个村民组,8594户、2.0802万人。耕地面积2.4645万亩,其中田1.0215万亩,土1.4330万亩。平均海拔1215米。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黄豆、洋葱、红苕。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辣椒、油菜、花生。在总人口中,非农业户468户,人口725人,镇内有单位22个,中小学20间,教职工215人。“丁”字型街道长2400米,占地712平方米的农贸市场一个。镇内有1500亩方竹林基地一个,2000亩茶场1个,年产3万吨以上煤厂3家,年产200万块砖厂1间,沙石厂2家,木制加工厂4家。全镇有大小车辆48台,特种行业43家,镇政府距桐梓县城37公里,距县城67公里,S303公路贯穿境内,每日固定客车8趟次,18个自然村,175个村民组通了公路,四在农家建设2个村民组,85户农户改善了居住环境。 党在农村的富民政策给边远山区注入了新的活力,每缝古历五、十赶场,各路商贾云集,市场活跃,经济繁荣,2006年全镇总产值达到6900万元。 1.岩坪村:岩坪 杉木2个村 2.柏杨村:柏杨1个村 3.宽阔村:宽阔 杨堡 丰乐3个村 4.红河村:底水 红岩 河坎3个村 5.天台村:永庄 联庄 台庄 农庄4个村 6.九龙村:九龙 四河 共裕 白台 后河5个村 |
黄杨镇 |
黄杨镇地处绥阳县北部偏西,东与青杠塘镇,茅垭和省级生态自然保护区宽阔水相接,西靠我县的宽阔镇和桐梓县的新站镇,南临我县的宽阔镇,北与我县得太白镇相吻。地域面积一百六十四平方千米,辖九个行政村,辖区人口2.6万人,撤区并村前的19个自然村中有11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459元,数省级二类贫困乡镇,全镇地形成凹状,清溪河与街道擦背而过,与唐僧河交汇流入青杠塘镇,把全镇切割成三大块,镇政府坐落在全镇最低处,系我县镇政府所在地海拔最低,S303省道从我镇中心街道横穿而过,交通便利,气候适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我镇居民以汉族为主,有少部分少数民族零星散居,大部分都聚居在半高山以下地带,镇政府坐落在清澈见底的清溪河畔,这里楼房整齐,街道错落有致,是我镇经济文化中心。逢场天来自遵义,桐梓等地的商贾云集这里,呈现出一派繁荣的商业景象。 黄杨镇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大小小的煤矿主要分布在我镇的清溪村和评台村境内,除了用来满足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自用外,还大量销到我县的其他乡镇和比邻的桐梓县。我镇的铁矿和硫磺矿分布也较广,主要分布在我镇的金子村,清溪村和天平村一带,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和设备,这些丰富的矿产资源都未能得到有效的开采和利用。 我镇使水稻,玉米的粮食作物和烤烟,辣椒,油菜,花生等经济作物的盛产区。同时畜牧业也是我镇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黄杨小米辣,以它色鲜味美而驰名省内外,是我镇一项重要特色经济,但由于我镇地形复杂,粮食作物和烤烟,辣椒和油菜主要分布在地势低洼地区,高山地区主要以畜牧业为主。 1.清溪村:木水 槐溪2个村 2.联庄村:槐庄 田溪2个村 3.洗马池村:洗马池1个村 4.群裕路村:群裕路1个村 5.天坪村:天池 伍家坪 石门(幸福)3个村 6.茶树村:茶元 田坪2个村 7.坪台村:坪上 凤台2个村 8.金子村:金塘 白元 大湾 后塘4个村 9.街道居委会:新生1个村 |
青杠塘镇 |
青杠塘镇位于绥阳县城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8°22′~28°39′,东经107°7′~107°19′。 青杠塘镇东与正安县和溪镇、乐俭乡隔二道河相连,南和旺草镇共分水岭相接,北跟正安县小雅镇隔万寿河~清溪河相毗,东南与温泉镇、正安县土坪镇共金钟山、隔黑溪沟相邻,西北和太白镇隔两亲家母沟、共杉儿梁子相依,西南跟黄杨镇隔水坝河~清溪河~蛇溪河、共元龙山相伴。 青杠塘镇处于云贵高原黔北山地向四川盆地过度的斜坡地带,位于大娄山脉向东北方向延伸腹地。地层处于川黔南北构造带和新华夏构造带的交汇区以及东西向构造的“黔中隆起”之北缘。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溶洞散布,地下水出露为溪河之源。属中山峡谷地貌,崇山峻岭蜿蜒起伏,异峰突兀悬崖壁立,沟谷深切溪瀑涌注。地形变化多样,陡坡、深谷、台地、丘陵、山间盆地交错分布。海拔高差迥异,最高处金钟山三清殿海拔1714.3米,最低处(也是全县最低处)清溪河与罐筒峡交汇出境处海拔527米,相对高差达1187.3米。 青杠塘镇国土总面积230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21163亩 。其中田7600亩,土13563 亩。土壤性质以石灰土为主,黄壤、黄棕壤土为辅。 青杠塘镇2008年居住6289户,共26454人。其中农业户6231户,占总户数的95.8%;农业人口25821人,占总人口的97.1℅。 青杠塘镇地处中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气候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2℃,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5.8℃,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4.6℃。年平均降雨量1160毫米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150小时左右,年平均无霜期在288天左右。 青杠塘镇森林覆盖率68℅。由于地势垂直差异大,地貌类型复杂,垂直气候较为明显,形成多层次植物群落。 0青杠塘镇党委、青杠塘镇人民政府驻青杠塘街上。现辖坪坝、回龙、后槽、庙湾、野茶、上湾6个行政村125个村民组。 青杠塘镇对外交通有322县道南接207省道,距绥阳县城62公里。303省道西北连接210国道和崇遵高速,东北连接207省道,距桐梓65公里。 青杠塘镇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山脉为大娄山支脉 ——金钟山。主要河流为芙蓉江一级支流——清溪河。 清溪河东南岸支流有白哨河、泻沙溪、南宫溪、天花溪、刺沟河、玛瑙溪、头道河、二道河。西北岸支流有水坝河、两亲家母沟、骡子岩沟、万寿河。陡坡以华家坡为代表,深谷数二道河厢状峡谷为最佳,高台地是大竹坝最明显,小丘陵散布于清溪河东南岸的庙湾、竹林、沿江、清江等自然村,山间盆地岔坝较典型,野茶坝是全镇最大的坝子。 全县最高的森林覆盖率,较为齐备的地形地貌,多层次的植物群落,可钻取的地热资源,造就了集洞、林、山、水为一体的旅游资源——九道门景区。分为北哨、清溪湖、九道门、五峰顶、飞龙山、金钟山、二道河7个景观区,既连为一体又各具特色。是纯天然旅游和避暑度假的好地方。2006年3月~2007年5月,以国家一级美术师孟晋原、单传统、许庆山组成的专家组已完成景区评估、景区规划、景区营销(2006年5.1黄金周试营销)工作。2008年,开始进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青杠塘镇物产丰富。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红苕、马铃薯为主,以高粱、小米、荞子、米豆、巴山豆等为辅。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辣椒、花生为主,以向日葵、旱烟等为辅。蔬菜以白菜、萝卜、青菜、包心白、南瓜、豇豆、四季豆为主,以胡萝卜、西红柿、茄子、黄瓜、白瓜、丝瓜、苦瓜、捧瓜、芹菜、花菜、儿包菜、金瓜、羊角菜、木耳菜等为辅。水果以杨梅、西瓜、柑橘、梨、橙子为主,以猕猴桃、桃子、李子、柿子、杏、地瓜等为辅。木材以松、杉、柏为主,以杂木为辅。竹材以慈竹、方竹、刺竹为主,以金竹、斑竹、苦竹、水竹、黑竹等为辅。药材以桉桧、金银花、玄参为主,以天麻、杜仲、黄柏、岩棕、天冬、麦冬、金盆、升麻、黄莲、淫羊荷、黄草等为辅。林产品主要有木材、树桩、方竹笋、刺竹笋、生漆等。水产品主要有鲤鱼、鲫鱼、鲢鱼、青鱼、黄鱼、桃花鱼、鳗鱼、白甲、鳖等。畜牧产品有生猪、山羊、黄牛、水牛等。禽蛋产品主要以鸡、鸭、鸡蛋、鸭蛋为主,鹅、鹅蛋为辅。珍稀野生动物有华南虎、金钱豹、黄羊、黑驴、麝、獾、水獭、旱獭、五步蛇、眼镜蛇、石蛙、弹琴蛙、雉、锦鸡、白鹇、鸳鸯、画眉、岩鹰、鹞鹰、白鹤、鹳鹊、阳雀等。珍稀野生植物有罗汉松、红豆杉、黄杨木、柴薇树、细叶楠木、香樟、紫荆、红桧、桂花、桉桧、大树杜鹃、山茶、水红树、龙鳞树、方竹、黑竹、地涌金莲、兰草、天麻、黄莲等。 青杠塘镇水力资源较为丰富。芙蓉江梯级水电开发计划中的清溪河水电站于2006年9月8日经贵州省发改委核准。由贵州省北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2007年2月10日导流洞开工。2007年8月13日大坝开工。2009年3月31日工程竣工发电。正常蓄水位海拔615米,死水位海拔598米。水库总库容为0.978亿立方米,调节库容为0.453亿立方米,具有不完全调节能力。水库形成的26.26公里主航道,20多公里支线航道将给青杠塘镇与正安县小雅镇带来水上交通方便。3.56平方公里湖面将给九道门风景区锦上添花。 青杠塘镇矿产资源种类不多。以上湾村大垭槽、徐家沟、小岔沟和野茶村月亮岩等处铅锌矿较为出名。大垭槽铅锌矿已于2006年初见矿,矿藏量丰富,纯度高达48℅。是不可多得的富矿。北哨老岩溪一带在大娄山脉地热资源带内,有望钻出温泉,建设高级疗养园区。 1.回龙村:回龙 白哨 药坝 枣木4个村 2.坪坝村:苟坝 坪坝 梅子 大堡4个村 3.后槽村:后槽 岔坝 高峰 天江4个村 4.庙湾村:庙湾 竹林2个村 5.野茶村:野茶 清江 沿江 大山4个村 6.上湾村:上湾 农裕 黎山 水井4个村 |
太白镇 |
太白镇位于绥阳北部,距离县城约82公里,平均海拔1100米,南北长75 绥阳县太白镇 多公里,东西宽56多公里,总面积174多平方公里,东南与正安相邻,西北连桐梓县,东接青杠塘镇。西抵黄杨镇,是我县较为边远的乡镇之一。太白镇现有人口2.04万人,常年在外务工人有5000余人,在家劳动力有7000多人,全镇下辖七个村,有耕地面积3.84万亩(习惯亩),其中田面积7340余亩.全年粮食总产量5500余吨,人民生活比较贫困,有40%的群众在温饱线上挣扎,全镇以农业生产为主,二、三产业不发达。农业生产以烤烟为支柱产业,绝大部分群众衣、食、住、行都来源于烤烟生产,其次是辣椒和畜牧业生产及其他常规农业生产。目前形成了“第一产业薄弱,第二产业脆弱,第三产业极弱”的格局。 从地域上看,该镇属于高寒山区,海拔在900到1400米之间,土壤略带碱性,常年平均气温14.5C°,无霜期234天,常年降雨量1024毫米,适宜竹、茶、药材的生长,大部分土壤适宜生长“豆香型”优质烤烟,同时具有得天独厚的方竹生产优势,据资料显示,是贵州境内大娄山脉中,唯一竹资源最为丰富的乡镇。交通及为方便,S303横穿该镇,村级公路已实现村村通。 1.高坪村:高坪1个村 2.官庄村:庙塘 长远 龙台村部分组3个村 3.水坝村:水坝 垭口2个村 4.富裕村:会坪 大河 百花3个村 5.太平村:新寨 垭口 石轮 星火4个村 6.凤凰村:农建 熊溪 龙台村部分组3个村 |
温泉镇 |
温泉镇位于绥阳县城的北大门,距历史名城遵义约85公里,距绥阳县城约42公里,东连本县坪乐乡,西临旺草镇,南接湄潭县双石乡,北与正安县土坪镇接壤,S207省道穿越境内,全镇拥有土地面积168多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万亩,辖7个行政村,236个村民组,现有人口3.02万人,人口密度180人/平方公里,镇内主要为高山和半高山地区,北部为地势低洼的峡谷地带,最低海拔680m,最高海拔1700m,平均海拔800m,森林覆盖率36%,境内有国土资源部命名的“贵州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有黔北最古老的单拱石桥——公馆桥魏然耸立于赤尾溪河畔之上,有神秘的募阳小三峡和耗资1100余万元修建的集旅游、观光、休闲、疗养为一体的省内最大的浴海——“水晶温泉”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数不胜数,令人留连忘返。 1.双河村:岭岗 铜鼓 大田 桂花 塘坎5个村 2.公坪村:新桥 窑坪 鱼泉 岩脚4个村 3.温泉村:龙孔 方圆 阳台 龙江 清泉5个村 4.华光村:华光 华兴 高光3个村 5.募阳村:红星 星光 前山 高坪 利群 关口6个村 6.南坪村:南坪 联丰2个村 7.洪骆村:大塘 龙洞 石田 红光 孔寨 梁寨6个村 |
坪乐镇 |
坪乐乡属于绥阳县边远山区,位于县城的东面,地理坐标:东经107°25′—107°30′、北纬28°09′—28°17′。乡属所在地距县城61公里。西与温泉毗邻,东北面与正安相连,东南与湄潭接壤,东高西低,高低悬殊,众多的沟壁形成地理的自然分区。全乡最高是联民村朱嘴岩,海拔1350米,最低点是和平村的河包坝,海拔950米,平均海拔1200米,全乡气候属高山主体型气候。常年平均气温为18℃,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无霜期270天左右。 全乡境内土壤多沙泥、黄土。坡高,森林覆盖率约为16.8%,多集中在半山,全乡出现石漠化较多,山上无树木。水土流失较大,境内的土地多阶梯形,由于河床低,对田的灌溉率不高,中部低凹、土地肥沃、生产丰富;东部高山,山地贫瘠,十年有九年都是秋风不收或者说少收。全乡土总面积1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595万亩,其中田8884万亩,土7711万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洋芋、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辣椒、烤烟。经济林有松、杉灌木等。 坪乐乡是1992年7月建镇并乡撤区时由原来的温泉区管辖的坪乐、大垭、解放3个人民公社组成的。0坪乐乡委员会,坪乐乡人民政府在坪乐乡丁家堡街上。坪乐乡辖顺河村、和平村、解放村、大垭村、联民村5个大村,有142个村民组。人口2.0736万人,其中男1.0725万人,女1.0011万人,地方生产总值5830万元,人均纯收入1826元。 1.顺河村:茅坪 黎村 半坡 杨村4个村 2.大垭村:砖房 干溪 龙坳 团林4个村 3.解放村:井坝 春风 堡上3个村 4.联民村:石坎 半岩 高岭3个村 5.和平村:牛旺 沙溪 黎坡3个村 |
大路槽乡 |
大路槽乡位于县城的东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07°15′—107°25′、北纬27°59′—28°04′。距县城16公里,总面积96平方公里,全乡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12.40公里,海拔高度900—1500米,山高坡大,地势陡峭,属典型的山区、半山区,全年平均气温14—15℃,平均降雨量为900—1000mm。全乡辖5个大村,原11个小村,125个村民组,计3703户,1.6206万人。耕地面积1.3357万亩,其中田6148亩、土7209亩,人均耕地面积0.90亩。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洋芋、红苕。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油菜、辣椒。森林覆盖率为23%。单位有19个,中小学10所,全乡大小车辆25辆,其中客运车辆10辆。 1.大路槽村:林口 永和 联山3个村 2.文星村:新光 文星2个村 3.文山村:文山 丰山2个村 4.金坪村:金坪 金竹2个村 5.长阳村:后坪 长阳2个村 |
小关乡 |
小关乡位于绥阳县东部偏南,地理坐标:东经107°06′—107°30′、北纬27°56′—28°05′。南面与遵义县永乐镇、东面与北面和湄潭县的南截坝、团林、双石接壤,西南与郑场镇、大路槽乡毗连。0小关乡党委、乡人民政府驻小关。辖小关、飞水、青杠林、银花、辅乐、大寨6个大村168个村民组。全乡总面积147平方公里。 小关、辅乐于1949年11月解放后属第二区(郑场)所辖。1950年6月,小关、飞水、辅乐、金坪、青杠林由第二区(郑场)分出建八区(温泉)。1953年7月,募阳、洪乐、温泉、顺河、大垭、和平、艾子台从第三区(旺草)分出建八区(温泉)。原八区(温泉)辖地划入第二区(郑场)。小关自次分属辅乐、飞水两乡所辖。1963年分属辅乐、上坪公社。1983年7月划出辅乐公社川阡、青杠林、南家沟、山羊口4个大队,上坪公社飞水、高合、群联3个大队新建小关公社。1984年4月,小关公社、辅乐公社更名为小关乡。1991年6月建并撤区,小关乡和辅乐乡合并为小关乡。 全乡总人口1.85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052万人,非农业人口398人,流动暂住人口60人。城镇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5.4%。耕地面积5.3743万亩(其中田1.9226万亩,土3.4517万亩),临时耕地3.1035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大米、玉米、小麦、高粱、甘薯、马铃薯等。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辣椒、油菜等。烤烟生产是小关乡的支柱产业,在全县居突出地位,自本乡开始种烤烟以来,历年烤烟在产量上和质量上都是全县最有名的乡镇。自1996年以来,烤烟在产量上和质量上都是全县第一。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荣获遵义市烤烟生产先进单位。辣椒生产是小关第二经济产业,每年可产几百万斤优质辣椒。金银花种植是小关乡的特色产业,1983年开始种植,1985年具规模,90年代在回坪、白泥、长旺、川阡等村开始大面积种植,90年代末部分农户一年种植金银花,经济收入上万元。金银花已销售到沿海一带。 改革开放以来,道路交通建设得到较快发展,实现了村、组全部通公路,小关至湄潭洗马的柏油公路,郑场至小关的柏油公路,小关至辅乐和山羊至黄洋台、中枧至民权的镶边公路。 小关乡地处山区,森林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溶洞分布广,有青杠林溶洞群、辅乐溶洞群、闪垭的石林群到飞水的十八条沟布、天桥、小关则是避暑佳境,东南有截坝水库,南有才海林场林区风景,风光秀丽。黄洋台的香火龛与中坝的十二溪涨缩泉(每30-40分钟涨缩一次,涨的时候如山洪爆发,缩的时候如消坑消水)。青杠林的瞳孔岩和羊尔岩两洞相邻相连,辅乐有几个较大的溶洞,七十二道辕关门,三十二道洞中水等旅游资源,是今后旅游待开发的一个乡。 1.飞水村:飞水上村 飞水下村2个村 2.小关村:山羊 黄洋 香坝3个村 3.银花村:四坪 长旺 白泥3个村 4.青杠林村:民权 青坪 川尖3个村 5.辅乐村:浙水 快乐 雷土3个村 6.大寨村:新华 塘洋 沙岗子3个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