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村地处东经107°17′--28′,北纬28°6′交点附近,距绥阳县城48公里,距历史名城---遵义市89公里,东接土坪镇,西邻本县旺草、南接温泉村,北邻双河村。全村辖4个自然村,35个村民组,全村总户数941户,总人口4038人。总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5195亩,其中稻田面积 2095 亩,旱地面积 3100 亩,人均耕地面积1.34亩;林地面积 16762 亩,森林覆盖率 34.9 %。
公平村境内属典型的山地地形、地势变化大,东南部主要为梯田、半高山地区、西北部为地势低洼的峡谷地带,最低海拔525米,最高海拔1075米,平均海拔800米,为典型的山地地貌。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左右,年降雨量1400㎜左右,无霜期285天,日照数1800小时。境内耕地主要以坡耕地为主,水田主要分布在沿河两侧。水资源较为丰富,赤尾溪从境内穿过,河流的水以上游流经,水资源总量824000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434000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2.1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34.9%,生物多样性突出,有野生动物76种,林地幅员广阔,植物种类丰富,包含针叶、阔叶等林木科类。
公馆桥位于绥阳、正安两县交界处的温泉镇公平村所在地公馆场边的赤尾溪河上,建于道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桥高23米,长七十米,为巨石砌成。桥上有石狮两对,雌雄相间,栩栩如生,桥栏可有隽永的碑文和对联,以及各种奇花异草,图案精美,令人流连忘返。其建筑之奇特,造型之别致,鬼斧神工,古朴苍劲,雄伟壮观,为黔北最大的石拱桥,并是通往双河溶洞群风景区的必经之路。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323111 | 563300 | -- | 查看 公平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洪骆村 |
洪骆村位于绥阳县城东北部,距绥阳县城57公里、温泉镇府所在地17公里,是温泉镇最偏远的高山地区,平均海拔1142米,年平均气温14.8°C,年降雨量1155毫米,无霜期281天,全年气候清爽宜人。全村行政区面积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733亩。 人口分布及组成状况: 行政村所辖6个自然村,共51个村民组,总户数1449户,2010年年末人口5850人,其中农业人口5749人,非农业人口99人,农业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8.3%,主要民族以汉族为主。 主要经济产业及群众收入来源: 洪骆村目前的主要经济产业以种植辣椒、烤烟为主,其中辣椒种植是全村最重要的产业支柱,务工收入也是群众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全村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265.3万元。 交通状况: 募阳至洪骆公路是洪骆村的主要交通枢纽,全长10.2公里,受益群众近10000人(含募阳村3个组和比邻湄潭县的部分群众),目前正在实施路面硬化改造,预计在2011年年底工程改造完成。辖区通组公路21条,共49.5公里,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全部实施硬化改造。 特产特色及生态资源: 结合本地地理及气候优势,洪骆盛产马铃薯和辣椒,不但种植面广,产量高,而且品质优,口感好,其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洪骆人民热情好客,特色美食泡汤肉已远近闻名。 生态资源: 在海拔1165米处有自然生长的9.55米高石笋瞭望台,海拔1350米左右的水黄雅有300余亩自然竹海,在辖区的大塘组有大自然造就的神奇石林,村所在地附近的白杨湾和小丫口水库可供喜欢垂钓者休闲娱乐,是夏季人们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未来的发展方向: “拓宽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立足当前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力争3年见成效”是洪骆村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洪骆村今年已实施金银花种植面积近500亩(基地面积130亩,零星400余亩),目前该项目正在紧密锣鼓的运作,同时计划再次引进中药材太子参种植项目,预计在今年年底开始实施。 结合洪骆村发展规划,全村干部与群众一道共同努力,从小事着手,大处着眼,力争3年发展见成效,5年发展大转型。 |
温泉村 |
温泉村位于温泉镇中部,是温泉镇政府所在地,东连温泉镇华光、募阳村,南面与旺草镇接壤,西面连温泉镇公平村,北面与正安县土坪镇接壤,全村总面积16.34平方公里,辖5个自然村,38个村民组,总人口5703人,人口密度349人/平方公里,岩溶地形较发育,地势变化大,主要由高山半高山和峡谷地带组成,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左右,年降雨量1400毫米左右,耕地面积3370亩,森林覆盖率达36%。 目前,温泉村交通较为方便,207省道贯穿其中。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薯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辣椒为主。畜牧以猪、牛、羊为主。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贵州第一泉——水晶温泉,恒温45℃。 2008年底,绥阳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温泉村建设温泉古镇项目,定位为“绥阳温泉、风情古镇”。总投资约21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三部分:一是石板步行街建设,总长1026米,面积1.8万平方米。把温泉老街全部修建为8—14米宽的步行石板街;二是风貌整治工程,将温泉集镇街道两旁住房两旁以黔北民居风格为主要元素,涵盖了川黔文化的建筑风格,主要表现为“小青瓦、坡屋顶、雕花窗、红柱子、穿斗方、白粉墙”,共涉及房屋64栋,群众住户120户,房屋改造面积约2万平方米。景观节点工程包括占地约800平方米的农耕文化广场、南入口主景观碑、北入口景观、古井改造、沟渠小桥等。 古镇建设于2009年9月24日全面完工,9月25日作为贵州省第四届旅游发展大会的唯一分会场顺利开街,省、市、县有关领导亲临现场,对温泉古镇的建设给予很高的评价。 |
双河村 |
双河村位于绥阳县东北部,距县城52公里,辖5个自然村,35个村民小组, 857户,3326人,全村行政区域面积4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16亩,其中田1426亩,土2590亩,森林覆盖率达60%。设有1个支部,党员78人。近年来,双河村以“四在农家”创建为载体,依托“双河溶洞国家地质公园”资源优势,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人口总数:3326人 农业人口:3310人 非农业人口:16人 --行政区面积:42.3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016.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苗族,彝族,仡佬族 发展口号:以亚洲第一长洞打造旅游富农 --所辖村:桂花,铜鼓,大田,富裕,塘砍 生产总值:15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中药材,养牛 名特产品:烤烟,方竹笋,野生中药材 办公所在地:桂花自然村 --自然条件:气候宜人,景色优美 资源:森林资源,双河溶洞 |
公平村 |
公平村地处东经107°17′--28′,北纬28°6′交点附近,距绥阳县城48公里,距历史名城---遵义市89公里,东接土坪镇,西邻本县旺草、南接温泉村,北邻双河村。全村辖4个自然村,35个村民组,全村总户数941户,总人口4038人。总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5195亩,其中稻田面积 2095 亩,旱地面积 3100 亩,人均耕地面积1.34亩;林地面积 16762 亩,森林覆盖率 34.9 %。 公平村境内属典型的山地地形、地势变化大,东南部主要为梯田、半高山地区、西北部为地势低洼的峡谷地带,最低海拔525米,最高海拔1075米,平均海拔800米,为典型的山地地貌。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左右,年降雨量1400㎜左右,无霜期285天,日照数1800小时。境内耕地主要以坡耕地为主,水田主要分布在沿河两侧。水资源较为丰富,赤尾溪从境内穿过,河流的水以上游流经,水资源总量824000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434000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2.1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34.9%,生物多样性突出,有野生动物76种,林地幅员广阔,植物种类丰富,包含针叶、阔叶等林木科类。 公馆桥位于绥阳、正安两县交界处的温泉镇公平村所在地公馆场边的赤尾溪河上,建于道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桥高23米,长七十米,为巨石砌成。桥上有石狮两对,雌雄相间,栩栩如生,桥栏可有隽永的碑文和对联,以及各种奇花异草,图案精美,令人流连忘返。其建筑之奇特,造型之别致,鬼斧神工,古朴苍劲,雄伟壮观,为黔北最大的石拱桥,并是通往双河溶洞群风景区的必经之路。 |
华光村 |
华光村距温泉镇5公里,区域面积17.56公里,有三个自然村,20个村民组,共641户,2771人,党员有44人,男党员42人,女党员2人。耕地面积2050亩,森林覆盖面积9037亩,覆盖率达56%,经济收入主要是靠传统的种植方式和劳务输出为收入。 --人口总数:2771人 农业人口:2712人 非农业人口:59人 --行政区面积:17.5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50.0亩 |
募阳村 |
募阳村距离温泉镇六千米,离绥阳县城有36公里,有38个村民组,面积1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5722亩,其中田2520亩,土3202亩,住户1713户,总人口7845人。其中党员122人,总支部一个,小学1所、中学1所,有沙石企业1家,正在发展和有投资意向的企业3家,有闻名绥阳县的募阳小三峡,募阳村主要以畜牧种养殖业为主.、其次是烤烟。占温泉镇80%的烤烟目标。整个募阳的经济以及群众生活都再快速的发展中。 募阳有名的钢丝桥、逢每月农历2、5、8、赶集为推动募阳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南坪村 |
南坪村位于温泉镇北部,辖南坪、联丰两个自然村,与温泉镇的华光村、募阳村相邻,北临坪乐乡,距温泉镇政府14公里,距绥阳城约51公里。南坪村辖区有19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3122人,共587户,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0.1%;全村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62亩,其中田约3050亩,土约2412亩。 南坪村主要农作物以水稻、玉米、油菜、辣椒、烤烟以及马铃薯为主,2010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约4380元,其中在1000元以下的有51户230人;村内多数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和农作物收入,全村每年外出务工人数约310人,占总人口数的32%。 南坪村属典型的岩溶中山地貌区,土地贫瘠,农业基础薄弱,属三类贫困村。 近两年,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南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居环境得以明显改善,全村19个村民小组中大部分已通车。 南坪村十二五规划 2011年03月,村支两委召集全村群众代表召开了座谈会,会议分析了南坪村建设新农村具备的优越条件,结合绥阳县十二五规划战略目标,根据南坪村的情况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方案。 通过广泛征求群众代表的意见,会议议定,南坪村新农村建设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 (一)改造危房,使其具有安全性,较统一的外观,彰显地域特色。 (二)硬化进寨路、串户路,使村庄交通更加便捷。 (三)统一规划人饮工程 (四)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建设猪牛圈 (五)修建文化活动室 (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接待和农牧种、养殖业 (七)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大力发展杂交玉米、水稻、辣椒、金银花试验示范基地,带动群众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最终使农民增产增收。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