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安徽省 >>宿州市 >> 萧县 >> 王寨镇

王寨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王寨镇谷歌卫星地图)


王寨镇简介

  王寨镇位于萧县西南25公里处,东邻丁里镇,南毗租楼镇、孙圩子乡,西与张庄寨镇、赵庄镇接壤,北和杜楼镇相连。土地总面积10566.67公顷,耕地面积7594.46公顷。辖36个行政村,127个自然村,296个村民小组,1900户,总人口74000人。王寨镇党委下设60个党支部,党员总数1878名。
   王寨镇是物产丰富、四季分明的淮北平原上的一个老集镇,地貌以平原为主。东部为凤凰山低缓丘陵带,其余皆为平原,属黄泛区。土质分为沙土,淤土和两合土。其中沙河沿岸及西部沿伸带以沙土为主,西部李楼为中心周围属淤土,其余皆为两合土。植被以农作物为主,其次为林果蔬,地下矿藏丰富,遍地生金。
   境内河网交错,南北有岱河、沙河、湘西河、港河;东西大沟两条,王寨沟和袁圩沟。311国道东北西南横穿中间,上联徐州,下联永城。连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服务区设在境内邵庄。东部有黄口通往淮北的柏油公路,镇内主干道东西两条,薛松路和山窝杨集路。另有吴丛至吴大-庄、王寨至老家两条砂石路,村村相通,路路相连,客运、货运畅通方便。
   农贸市场以王寨集镇为中心,吴丛、李楼、张楼三集环抱,全镇个体工商户700多户,个体企业30多家。电信网络发展迅速,现有张楼、李楼、杨庄三个接收网点,程控电话开通7815部。新建三层文化办公大楼,设施齐全。高中、初中、小学、合理布局覆盖全境。
   王寨镇以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经济,以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带动农业。
   这里环境优美人杰地灵,民风淳朴社会稳定,兼有南方人和北方人的优点,发展潜力巨大。.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7.4万人 ·萧县旅游·萧县特产·萧县十大特产·萧县十景·萧县名人·萧县 341322111 234000 0557 查看 王寨镇谷歌卫星地图

王寨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李楼村 ·萧县旅游·萧县特产·萧县十大特产·萧县十景·萧县名人·萧县 0

----

查看 李楼村谷歌卫星地图
后洼村 ·萧县旅游·萧县特产·萧县十大特产·萧县十景·萧县名人·萧县 0

----

查看 后洼村谷歌卫星地图
王寨村 ·萧县旅游·萧县特产·萧县十大特产·萧县十景·萧县名人·萧县 0

----

查看 王寨村谷歌卫星地图
杨集村 ·萧县旅游·萧县特产·萧县十大特产·萧县十景·萧县名人·萧县 0

----

查看 杨集村谷歌卫星地图
吴河崖村 ·萧县旅游·萧县特产·萧县十大特产·萧县十景·萧县名人·萧县 0

----

查看 吴河崖村谷歌卫星地图
郝洼村 ·萧县旅游·萧县特产·萧县十大特产·萧县十景·萧县名人·萧县 0

----

查看 郝洼村谷歌卫星地图
苏庄村 ·萧县旅游·萧县特产·萧县十大特产·萧县十景·萧县名人·萧县 0

----

查看 苏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张楼村 ·萧县旅游·萧县特产·萧县十大特产·萧县十景·萧县名人·萧县 0

----

查看 张楼村谷歌卫星地图
大演武村 ·萧县旅游·萧县特产·萧县十大特产·萧县十景·萧县名人·萧县 0

----

查看 大演武村谷歌卫星地图
三座楼村 ·萧县旅游·萧县特产·萧县十大特产·萧县十景·萧县名人·萧县 0

----

查看 三座楼村谷歌卫星地图
戴柿元村 ·萧县旅游·萧县特产·萧县十大特产·萧县十景·萧县名人·萧县 0

----

查看 戴柿元村谷歌卫星地图
齐庄村 ·萧县旅游·萧县特产·萧县十大特产·萧县十景·萧县名人·萧县 0

----

查看 齐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王集村 ·萧县旅游·萧县特产·萧县十大特产·萧县十景·萧县名人·萧县 0

----

查看 王集村谷歌卫星地图
吴从村 ·萧县旅游·萧县特产·萧县十大特产·萧县十景·萧县名人·萧县 0

----

查看 吴从村谷歌卫星地图

王寨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龙城镇

  龙城镇 又称萧城,东接徐州,南临淮北市,311国道穿城而过,符(离集)夹(河寨)铁路城东绕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古称萧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人才辈出,是著名的国画之乡。全镇面积73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0平方公里,辖78个居委会,29个行政村,人口12万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龙城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镇现有企业798个,其中集体企业50个,主要有建筑、建材、防腐、机械加工、食品等行业,现已形成城东工业区和帽山建材工业区。99年来完成工业产值4亿元,利税总额3590万元,财政收入场2067万元。    龙城镇农业资源丰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5000亩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3000亩淡水养殖基地和10000亩山杂果生产基地,这些基地逐渐形成三大经济区和经济带,推进了龙城农业产业化进程。龙城镇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农工贸齐头并进,连续三年被评为宿州市“乡镇企业十强乡镇”,九九年宿州市城关镇经济运行指标考核名列第一位。  

黄口镇

  萧县辖镇。1958年成立黄口公社,1969年设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30公里。面积92平方公里,人口8万。陇海铁路、310国道、萧(县)黄(口)公路纵横过境,为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物资集散地。辖老黄口、马常庄、朱孟庄、王堂、张寨、新楼、胡庄、大杨楼、陈土楼、丁寨、高庄、邵庄、孙庙、暗楼、魏庄、徐洼、唐庄、瓦房、杨阁19个村委会和黄口镇第一、第二、第三、第四4个居委会。以农业为主,已建立起棉花、蔬菜、水果、油料、芦笋、大蒜和养殖七大商品农业基地。镇办企业有搪瓷浴缸厂、光明球铁厂、铸造厂、石墨厂、皮革厂、纺织厂、机电制修厂等。  

杨楼镇

  杨楼镇位于安徽省萧县 北部,北于江苏省接壤,东距江苏省重要工业城市徐州仅30公里,陇海铁路、310国道横贯镇 区,交通便利,区位优越。故黄河穿境而过,境内水面5000余亩,无工业污染,水产丰富,各种珍禽鸟类云集。    全镇辖41个行政村,总人口74921人,耕地面积6513.5公顷。养殖业是该镇的重要产业,也是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多年来,该镇养殖业始终位居宿州市 先进行列。其中,2004年度,被评为宿州市养殖业“十强乡镇”。目前,该镇养殖业已形成协会带动农户的经营模式,专业协会的作用日益突显,从优良品种的繁育、畜禽疾病的防控、科技普及到成品的销售,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    防腐建筑业是该镇的重要产业之一,全镇常年从事防腐建筑业的人口达2万人,全镇共有私营防腐、建筑公司7个、防腐建筑大军遍及全国各地。    2004年,镇引资6000万元,对故黄河进行综合开发,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现一期工程已完成并投入运营。集垂钓、餐饮、娱乐、水上观光等为一体,是皖北一颗休闲渡假的明珠。    该镇文化积淀深厚,是书画之乡的发源地,是著名书画家萧龙士、刘梦笔、刘惠民(老耘)的故乡。在老一辈画家的熏陶下,全镇涌现了如刘雪樵、王子龄等一批知名书画家。全镇学习、收藏书画蔚然成风,文化氛围浓厚。    全镇民风淳朴、人心思进,投资环境优越。.  

阎集镇

  萧县辖镇。1949年属黄口区李阁乡、孔楼乡,1958年属刘店公社,1980年析建阎集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设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4公里。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5万。陇海铁路和310国道并行横贯东西。辖滕楼、阎屯、大杨庄、塘沃涯、黑楼子、胡寨、程楼、韩堂、刘店、孙小楼、郑集、孙老家、高楼、李阁、汪楼、暗楼、侯楼、孟楼、李老庄、孔楼、阎集、粉寺、吴楼、赵楼、柳园、唐楼、黄宋庄、宋行、赵堂29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农作物的种植布局为“南果北粮中间菜,横跨两个棉花带”。.

新庄镇

  萧县新庄镇位于萧县西北部,南靠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北临江苏省铜山、丰县,西接安徽省砀山县,交通便利,省道丰黄路穿镇而过。全镇现有人口71013人,耕地面积92030亩,辖44个村委会。全镇1996年名党员,辖5个党支部,72个支部,其中2个专业协会支部。新庄镇为省批中心镇。.  

刘套镇

  套镇位于萧县的东北部,与江苏铜山 接壤,共有农业人口49870人,土地面积45000亩,22个行政村,120个村民小组,39个党支部。310国道和陇海铁路穿境而过,萧管公路贯通南北,交通十分便利;故黄河环镇绕行,河岸绿化,河水碧绿,环境十分优美;镇内书画名人名扬全国,艺术作品享誉中华,被誉为“书画之乡 ”之乡;近年来,刘套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改革的力度,农业、企业迅猛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农民收入年增幅较大,生活明显提高。故黄河招商开发,为全镇的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亮点,新建成的“垂钓中心”成为周遍地区人们休闲娱乐向往的去处;地下煤炭资源的开发,使刘套成了众多人投资的热土。刘套镇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  

马井镇

  萧县辖镇。1949年设马井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置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5公里。面积113平方公里,人口7万。萧(县)丰(县)公路过境。大沙河流经境内。辖长征、杨土楼、麻堤口、杨坡、冯瓦房、陈楼、道口、夏楼、大李庄、姬洼、王干集、吴酒店、吴老家、韩庄、纵大楼、范庄、王楼、权楼、阎庙、潘楼、张瓦房、朱楼、老朱集、黄楼、程楼、史庄、曲东、郭洼、马井、许破楼、曲西、彭庄、纵庄、苏楼、吴瓦房、朱庄、郝庄、鲁楼、杜行、孙庄、吴麻庄4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等。历史上有“韭黄之乡”的美称。乡镇企业以防腐建筑为主。.  

大屯镇

  萧县辖镇。1949年设大屯区,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设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30公里。西与河南省永城县为邻。面积91平方公里,人口6万。毛河、界河在境内穿过。萧(县)砀(山)、淮(北)砀(山)公路在此交会。辖镇南、镇北2个居委会和董洼、杨套楼、傅庄、潘楼、徐屯、梁庄、郑楼、赵庄、郭阁、曹破楼、破阁、土山、何大-庄、林楼、张楼、夏王庄、桥东、史楼、王集、戴双楼、许楼、董屯、李口、吕楼、胡集、瓦房、谭楼、小楼子、毛菜园、新庄、边西、官坑、金楼、芊集、李屯、南海、栾寨、王胡寨、关庄3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骨粒厂、石棉厂、沙发厂、农机配件厂等。以农业为主,产小麦、玉米、棉花等。.  

赵庄镇

  萧县辖镇。1949年置赵庄乡,1958年改公社,1980年改区,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22.5公里。面积89平方公里,人口6.1万。萧(县)砀(山)、萧(县)张(庄寨)公路过境。辖居洼、杨庄、小赵庄、前韦庄、路王庄、大孙庄、张破楼、新村、桃园、乔子、杜楼、周庄、樊小屯、王楼、柿园、郝楼、张老庄、三座楼、高杨庄、李酒店、孙大庙、赵庄、任楼、韩庄、庞庄、吴东、吴西、陈庄、建华、平房、河东、吴蒋庄、双楼、汪屯34个村委会。农产大豆、小麦、玉米、山芋、棉花、芝麻、花生等。乡镇企业有罐头厂、面粉厂、蓬布厂、砖瓦厂等。.  

杜楼镇

  萧县辖镇。1949年置杜楼乡,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9公里。面积99平方公里、人口7万。大沙河、岱河流经境内。311国道、萧(县)砀(山)公路和萧(县)丰(县)公路过境。辖王新庄、曹庄、孟窑、朱解庄、陈腰庄、业庄、孟庄寨、彭村、杜老楼、郝新庄、杜集、侯楼、袁寺楼、八庄、郝庄寨、黄塘窝、小圩子、王台子、袁楼、西张楼、张屯、西孙庄、陈柿园、东张楼、锁里、红庙、高小楼、杜庄、纵袁庄、郝党庄、万楼、刘村、马阁33个村委会。农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水果有黄桃、白桃、酥梨、红富士苹果、葡萄、石榴和八斗杏。乡镇企业有造纸、建材、果品罐头加工和矿山开发等业。.  

丁里镇

  丁里镇号称萧县的南大门,与淮北搭界,全镇18个行政村,57个自然村,总人口44672人,辖区面积6107.2公顷,耕地面积3709公顷,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088元。    丁里镇拥有四大优势:区位、交通、资源、品牌。    区位:地处淮北、萧县的中间位置,连霍高速公路出入口在我镇郭庄村,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交通:符夹铁路穿境而过,301省萧淮公路纵申南北,连霍高速公路横贯东西;    资源:山石,农副产品(胡萝卜、蔬菜)、鸭、羊;    品牌:郭庄----原农业学大寨的典型,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蔡洼----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暨华野指挥部旧址,红色旅游项目已报批立项。    丁里镇不断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力度,向特、优产业发展。利用荒山种植干杂果5000亩;发展订单农业5000亩,胡萝卜种植达1.3万亩;蔬菜面积1.5万亩;畜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樱桃谷鸭的年出栏量1000万只;羊出栏30万只;鸡出栏500万只;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引导农民成立了养鸭协会、胡萝卜种植协会等,培养了一批农民经纪人。.  

王寨镇

  王寨镇位于萧县西南25公里处,东邻丁里镇,南毗租楼镇、孙圩子乡,西与张庄寨镇、赵庄镇接壤,北和杜楼镇相连。土地总面积10566.67公顷,耕地面积7594.46公顷。辖36个行政村,127个自然村,296个村民小组,1900户,总人口74000人。王寨镇党委下设60个党支部,党员总数1878名。    王寨镇是物产丰富、四季分明的淮北平原上的一个老集镇,地貌以平原为主。东部为凤凰山低缓丘陵带,其余皆为平原,属黄泛区。土质分为沙土,淤土和两合土。其中沙河沿岸及西部沿伸带以沙土为主,西部李楼为中心周围属淤土,其余皆为两合土。植被以农作物为主,其次为林果蔬,地下矿藏丰富,遍地生金。    境内河网交错,南北有岱河、沙河、湘西河、港河;东西大沟两条,王寨沟和袁圩沟。311国道东北西南横穿中间,上联徐州,下联永城。连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服务区设在境内邵庄。东部有黄口通往淮北的柏油公路,镇内主干道东西两条,薛松路和山窝杨集路。另有吴丛至吴大-庄、王寨至老家两条砂石路,村村相通,路路相连,客运、货运畅通方便。    农贸市场以王寨集镇为中心,吴丛、李楼、张楼三集环抱,全镇个体工商户700多户,个体企业30多家。电信网络发展迅速,现有张楼、李楼、杨庄三个接收网点,程控电话开通7815部。新建三层文化办公大楼,设施齐全。高中、初中、小学、合理布局覆盖全境。    王寨镇以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经济,以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带动农业。    这里环境优美人杰地灵,民风淳朴社会稳定,兼有南方人和北方人的优点,发展潜力巨大。.  

祖楼镇

  萧县辖镇。1949年为祖楼乡,1958年成立公社,1980年改区,1992年祖楼、刘歇集、孙楼三个乡合并建祖楼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4公里。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4.1万。洪碱河流经境内,311国道过境。辖蒋庄、朱楼、祖楼、苏集、柘园、荀楼、相山庙、鲁庄、张湾、种庄、时庄、新庄、墓上、周土楼、刘歇集、天齐庙、申河、穆寨、孟苏庄、迭路北、王石桥、甘楼、夏庄、孙楼、毛河涯、穆楼、板桥27年村委会。农业为主,产小麦、玉米、山芋、花生、棉花、大豆等。.  

青龙集镇

  萧县辖镇。1949年设石林乡,1961年建青龙集公社,1980年改区,1992年设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32.5平方公里。西与河南省永城县接壤。面积66平方公里,人口5万。311国道和淮(北)砀(山)公路在此交会。辖万庄、谷庄、朱大楼、刘厂、王圈、谢楼、陶楼、郭庄、高集、魏楼、詹阁、崔阁、石林、夏寨、邱庄、朱小庄、朱暗楼、黄药店、鲍庄、夏洼、朱孙庄、胡贾庄、孔楼、周陈庄、高窑、菜园、张鲁庄、关路口、宫楼、大刘庄、青龙集、淮海3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木材加工、面粉加工、砖瓦厂等。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等。林果业和养殖业发展快。设有皮毛市场。.  

张庄寨镇

  萧县辖镇。1949年设张庄寨乡,1958年建公社,1984年设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32公里,西与河南省永城县接壤。面积115平方公里,人口7万。萧(县)张(庄寨)、淮(北)砀(山)公路过境。减河、洪河、毛河流过镇境。辖魏庄、阎阁、夏桥、白楼、张柳园、众姓庄、胡楼、雷集、埝头、前街、郭圩、屈王庄、张寿楼、王园、王衍庄、后街、丁黄、党屯、刘店子、王小屯、张老庄、杭子、小阁子、武楼、东街、崔口、丰庆、章楼、许庄、张庄寨、邝庄、祖小楼、穆李赵、袁圩、屈楼、芊庙、锦桥、一条脊、朱小厂、臭园、洪河、黑柳村、三座楼、海青房、孙腰庄、王老庄、毛桥、陈胡同、蔡庙、杜平庄、欧庙、任庄、武暗楼、赵破楼、王柳园、塘坊、陈楼57个村委村。乡镇企业有礼花厂、机械修配厂、粮油加工厂、砖瓦厂等。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等。.  

永堌镇

  萧县辖镇。1949年设永堌乡,1958年建公社,后更名为永堌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14.5公里。面积61平方公里,人口3万。北通萧(县)桃(山集)公路,西通萧(县)淮(北)公路。辖疃里、北泉、吴庄集、许岗子、王山窝、老河头、毛寨、夹山、石山子、魏腰庄、新台、胜利、前进13个村委会。有永堌煤矿和闸河煤矿等。农产小麦、玉米、山芋、大豆、芝麻、花生、烟草等。镇西南有永固水库。镇北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白土镇

  萧县辖镇。1984年设白土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13公里,北靠江苏省铜山县。面积69平方公里,人口4.2万。倒流河从南向北经花甲寺向西注入闸河。萧(县)桃(山集)、萧(县)庄(里)公路过境。辖卢村、费村、戴村、董店、马楼、欧盘、老山口、花甲寺、孤西、孤东、白土、祝寺、圩子、冯楼、邵村、张村、庙街17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产小麦、山芋、豆类、芝麻等。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和粘土,素有“淮北矿产摇篮”之称,小煤窑较多。古迹有北宋时期的陶瓷遗址(宋称萧窑)和花甲寺村旁的新石器时氏遗址,均系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官桥镇

  萧县辖镇。1951年设官桥乡,1961年改公社,1980年改区,1992设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20公里,北邻江苏省铜山县。面积64平方公里,人口2.1万。辖张集、官桥、高庄、沈峪、吴集、白场、赵楼、彭林、滕庄、前白庄、后白庄11个村委会。农产小麦、玉米、山芋、大豆、芝麻、油菜子、烟叶等。果园较多、主要产樱桃、柿子、苹果、桃、杏、石榴、板栗、山楂、银杏等。西南隅有皇藏峪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为安徽省六个自然保护区之一,峪内有瑞云寺,为省内重点寺院。.  

圣泉乡

  萧县辖乡。1984年设圣泉区,1992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8.5公里,东与江苏省铜山县接壤。面积121平方公里,人口7万。有公路南通县城,北接310国道。辖王门、柴庄、陶南、陶北、黄庵子、罗沟、三新庄、黑柳树、朱双楼、祁洼、刘楼、大岗、小岗 、耿庄、杜六、梁老楼、纵老楼、周庄、穆集、尚口、李大楼、马路、单楼、三座楼、袁新庄、萧屯、谢庄、胡行、彭庄、王集、薛庄、孙秦庄、圣泉、欧村、阎村、王楼、郭庄、王大-庄、孙庄、孟店、俞庄、胡新庄、徐楼、前荒、袁楼、郑腰庄、王座、芦花、权楼、祖楼、营子、安山、祁山、王山、北城集55个村委会。以农业为主,产水稻、小麦、棉花、玉米等。盛产梨、苹果、葡萄等。.  

酒店乡

  酒店乡位于萧县西部, 萧县酒店乡   和河南、砀山、永城市等二省三县交界处。人口6.18万人,耕地面积7.2万亩。  酒店乡下辖酒店村、 西赵楼村、何寨村、 和谐村、 旗杆村、 李庄村、 孟暗楼村、 东镇村、 申河村、 丹楼村、 杨楼村、 赵圈村、 丁庄村这13个行政村,党员1564人,下辖四十一个党支部,六个党总支。随着农业产业调整的不断深入,酒店乡采取大规模,集约式、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先后涌现出大棚西瓜,红富士苹果等多个特色产业,给酒店经济增添了新的亮点。   乡镇特色   酒店乡麻磊村农民文钦元、文钦量兄弟从广东聘请技术员回本地发展特色蔬菜,目前兄弟俩租用69户农民承包地约200亩。四月分以来共生产菜心、芥兰等蔬菜70万斤,收入85万元。由兄弟俩牵头组织当地5户农民,成立了酒店乡乙举蔬菜专业合作社,并发起共同发展壮大各种特色蔬菜产业。   1、领导关怀。区农业局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多位领导多次亲临现场调研。  2、希望田野。合作社制定了蔬菜基地建设技术规范并指导实施,目前已建成标准化特色蔬菜示范基地150亩。  3、辛勤耕耘。区农业局分管领导吴小强同志和农机处工作人员正在现场指导农民进行农机作业。  4、细心呵护。农民工冒着烈日灌溉农田。  5、丰收喜悦。基地实行规范化管理,两人一个作业组,实行产量与劳动报酬挂钩。  6、整装待发。销售人员把菜心统一运往城区销售,每天都有如此新鲜的上千斤菜心销往各级市场。  

孙圩子乡

  孙圩子乡安徽省 萧县辖乡,孙圩孜乡位于萧县西南部,淮北市北郊。全乡辖24个行政村,耕地面积5.4 万亩,人口4.8万人。胡萝卜是该乡的主导产业。   孙圩孜乡成立于1992年,系由原祖楼区下辖的徐双楼乡和丁楼乡合并而成,乡址为原徐双楼乡政府所在地孙圩子。该乡位于萧县西南部,东南西北四邻分别为丁里镇、淮北市、祖楼镇、王寨镇。全乡辖24个行政村,国土面积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万亩,山地面积0.4万亩,人口4.8万人。物产丰富,孙圩子胡萝卜、石榴、巴斗杏远近闻名;交通便利,东邻符夹铁路,西接311国道,连霍高速公路、202省道穿境而过,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全乡社会、政治秩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萧县孙圩孜乡发展特色农业胡萝卜   孙圩孜乡位于故黄河的重要支流大沙河西岸,北靠连霍高速公路,南与淮北市相连,西与311国道相接,面积72平方公里。全乡辖10个行政村,耕地面积5.4万亩,农业人口4.8万人,境内物产丰富,程山胡萝卜、徐里石榴、巴斗杏、黄庄佐料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市场潜力巨大。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开发特色产品,初步建成了三大基地:    一是以程蒋山、孙圩子村为中心的优质胡萝卜种植基地。基地面积2.5万亩,辐射周围面积10万亩,主要种植地方特色品种“孙圩红”,其次为日本新黑田五寸,年可提供优质胡萝卜4亿公斤。产品以其表面光洁、肉质细嫩、色鲜味正,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远销上海、广州、深圳、长沙等全国各大中、城市。该基地 2004年8月被安徽省无公害农产品领导小组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编号:WNCR—AH04—00181),2005年8月,该基地生产的胡萝卜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证书编号:WGH-05-01679)。  二是以徐里为中心的石榴、巴斗杏基地。基地面积5000亩,其中石榴面积2000亩,巴斗杏面积3000亩,年生产能力800万公斤。基地三面环山,一面临河 ,特殊的小气候,为石榴、巴斗杏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基地所产石榴个大、皮薄、汁多、味甘,历史上曾为贡品;巴斗杏皮黄、个大(单个重100克左右)、味甜,独具山野风味。  三是以黄庄为中心的佐料加工基地。主要加工花椒、茴香、桂皮等八大调味品。该基地生产的“新黄牌”佐料畅销徐州、蚌埠、合肥、西安等地,年销售收入180万元以上。  孙圩孜乡在大力开发地方特产的同时,积极引导农户养鸡、养鸽、养奶牛、养兔、栽培食用菌。全乡出现了种、养、加工齐发展、效益农业进庭院的可喜局面。为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攀亲联姻,先后与宿州农校、郑州果科所等单位建立了技术依托关系。  孙圩孜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公路四通八达,穿乡而过的S202省道将我乡与淮北、永城、徐州等周边城市连为一体;通信设施完备,程控电话遍及10个行政村。乡有科技协会,下设胡萝卜、石榴、巴斗杏、佐料加工等13个专业技术分会,村有科普小组,形成了上下相通、左右相连的科普体系。  


王寨镇特产大全




王寨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