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泉村位于谢坝乡西面,距离乡政府5公里,于绥阳县的平乐乡接壤,位于湄汶公路的边上,是正安县进入谢坝乡的窗口,全村总面积1887.79公顷,519户,2484人,其中流出1100人,-员55人,其中女党员6名,60岁以上党员13名,外出党员4名,主要经济源于传统的种养殖业,烤烟和水产养殖,现有水产养殖专业户5户,高产油菜示范基地一个,建有茶园300亩,高产油菜示范基地一个,建有茶园300亩,种植烤烟700亩,户均烤烟收入在2万元左右,建沼气池365口,沼气池普及率达71%.
--人口总数:2484人 农业人口:2370人 非农业人口:114人
--行政区面积:1887.7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0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仡佬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核桃上山,大鲵下水,烤烟并进,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所辖村:京明组,京东组,京丰组,阳光组,茶丰组,鱼泉组,阳花组 生产总值:6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核桃,茶叶,巴东洋芋 名特产品:大鲵,灰豆腐,酱海椒 办公所在地:鱼泉组
--自然条件: 资源:铅锌矿,森林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324202 | 563400 | -- | 查看 鱼泉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谢坝村 |
谢坝村于2003年7月由原西仁、林丰、青水三个村合并建置,村委会驻地设置在谢坝乡老街场口,原谢坝管理区办公楼。全村地处东经107°33’--34’,北纬28°13’--14’之间,年均气温14.5℃,积温5188℃,无霜期278天。东面与东礼村一河相隔,南与环山村和马南村交界,西与湄潭县西河乡接壤,北与鱼泉村毗邻。村驻地海拔900米,最高海拔上升台1400米。 全村总面积15.74平方公里,共有22个自然村寨,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84户,总人口3168人,其中仡佬族2771人,苗族34人。总耕地面积2004亩,其中田1110亩,土894亩,主产:水稻、玉米、洋芋、油菜、烤烟等作物。 娃水洞:地处谢坝至正安公路旁,距谢坝乡政府4公里,“娃水洞”自古以来是谢坝人杰地灵的象征,谢坝人因有“娃水洞”而引以自豪。洞内常有大鲵(娃娃鱼)出没,常年泉水不浑浊,出水量恒定,洞内地形复杂,洞内无考证,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人口总数:3528人 农业人口:3401人 非农业人口:127人 --行政区面积:15.74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004.0亩 --主要民族成分:仡佬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瓦房,桂花,大田坝,吴家湾,西坪,西仁,中坝一组,中坝二组 生产总值:12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茶叶,辣椒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谢坝乡老街 |
东礼村 |
东礼沿于谢坝河东面,解放前人们常称:东礼乡,人民公社时期划分生产大队时定名东礼大队,后建立村民委员会沿袭此名,2003年7月东礼大坪村合并建置。东礼村地处东经107°34’--35’,北纬28°11’--12’之间,年均气温14°,积温5188°,无霜期278天,西面与谢坝村毗邻,东北抵市坪乡龙坪村,东与凤冈新建乡接壤,南连环山村。全村地域东高西低,东面大顶山海拔1444米,沿大顶起伏山峦直下谢坝河边海拔900米,村境内山泉溶洞多,水源丰富,森林茂密,有成片杉、松木林,海拔1300米以上的地域有成片的棘竹和方竹林,地名土地关自然村寨前有百年以上的柏木、银杏古树群,是当地人及过往行人天然的休闲地。 全村总面积14.35平方公里,共5个村民组,18个自然村寨,总户数504户,总人口2464人,其中仡佬族人口1785人,苗族193人,有耕地面积1716亩,其中田1007亩,土709亩,主产粮食作物:水稻、玉米、薯类等作物。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烤烟、辣椒等。 村委会驻地紧靠河边,办公用房原系谢氏宗祠,2001年撤毁后新修办公楼及民用房。汶湄公路、谢市公路从境内通过。乡政府及主要机关部门均设在此地,通过近十年的建设,各村民组都已通公路。村民委员会办公地处于乡所在地,驻地较为繁华。 --人口总数:2714人 农业人口:2400人 非农业人口:314人 --行政区面积:14.3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716.0亩 --主要民族成分:仡佬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东礼,泉东,大坪,兴龙,永庄 生产总值:8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茶叶,养殖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谢坝乡街上 |
上关村 |
上关一名沿于谢坝至流渡必经的一道关隘,滴水井垭口。1953年从谢坝分出建乡,定名上关为村名。上关村地处东经107°32’--33’,北纬28°13’--14’之间,年均气温14℃,积温5188℃,无霜期278天。东面靠流渡镇北基坪及市坪乡龙坪村。南连东礼村,西面与鱼泉村一河之隔,北面与流渡镇杨柳坝接址。村委会设在周氏溪,原上关管理区驻地。全村有16个自然村寨,设4个村民组,357户,1552人,其中仡佬族1043人,苗族48人,总面积12.4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386亩,其中田814亩,土572亩。主产水稻、玉米、洋芋、油菜、烤烟、辣椒等作物。 --人口总数:1895人 农业人口:1806人 非农业人口:89人 --行政区面积:30.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3856.0亩 --主要民族成分:仡佬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 --所辖村:红光,茶场,明光,重石 生产总值:7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茶叶 名特产品:烤烟 办公所在地:谢坝乡杨家寨 |
鱼泉村 |
鱼泉村位于谢坝乡西面,距离乡政府5公里,于绥阳县的平乐乡接壤,位于湄汶公路的边上,是正安县进入谢坝乡的窗口,全村总面积1887.79公顷,519户,2484人,其中流出1100人,-员55人,其中女党员6名,60岁以上党员13名,外出党员4名,主要经济源于传统的种养殖业,烤烟和水产养殖,现有水产养殖专业户5户,高产油菜示范基地一个,建有茶园300亩,高产油菜示范基地一个,建有茶园300亩,种植烤烟700亩,户均烤烟收入在2万元左右,建沼气池365口,沼气池普及率达71%. --人口总数:2484人 农业人口:2370人 非农业人口:114人 --行政区面积:1887.7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0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仡佬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核桃上山,大鲵下水,烤烟并进,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所辖村:京明组,京东组,京丰组,阳光组,茶丰组,鱼泉组,阳花组 生产总值:6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核桃,茶叶,巴东洋芋 名特产品:大鲵,灰豆腐,酱海椒 办公所在地:鱼泉组 --自然条件: 资源:铅锌矿,森林 |
环山村 |
2003年7月谢坝乡撤管理区并村时,环山村、茶坪、金花合并建置环山村,村驻地转角塘,原为马南管理区办公地。村境位于谢坝乡东南面,距乡驻地6公里,地处东经107°34’--36’,北纬28°09’--11’之间,东南与凤岗新建乡接址,西与马南村一河之隔,北与东礼村相连。村域东高西低,东面大顶山海拔1444米,大顶向西南直下谢坝河边与新建乡石门塘交界处的瓦房自然村寨海拔840米。村境处于谢坝河下游高山峡谷地带。耕地基本上是沟壑、坡地及中山台地。境内海拔高差较大、气候差别明显,海拔1200米地带,年均气温14℃,积温5188℃,无霜期265天。 全村辖27个自然村寨及20多处单村独户。8个村民组,536户,2179人,其中仡佬族1172人,苗族206人。总面积20.14平方公里。耕地1852亩,其中田908亩,土944亩。主产水稻、玉米、洋芋、红苕、烤烟、油菜等作物。林木有松、杉、柏、漆、黄柏、杜仲、五倍子、板粟等。 |
马南村 |
马南村于2003年7月与天娥、双河村合并建置,离谢坝乡驻地7公里,全村地处东经107°34’--36’,北纬28°09’--12’之间,东面与环山村隔河相望,西与湄潭县西河乡接址,南与凤岗永安镇一河之隔,北与西河乡高山村交界。年均气温14.5℃,积温5188℃,无霜期278天。 全村总面积11.68平方公里,有17个自然村寨,7个村民组,552户,2116人,其中仡佬族894人,苗族27人。耕地面积1923亩,其中田1084亩,土839亩。主产水稻、玉米、薯类、烤烟、油菜等作物。 马南迁溶洞:在距谢坝乡集镇南面7公里,有一个叫马南迁的景点,相传古时是谢坝南出的重要通道,那时因不通公路人们以马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骑马至此,要经过一段岩洞,因洞内不高,马夫牵马不能过,骑马之人须下马方能过去,故曰“马南迁(难牵)”。岩洞口之上生长古树一棵,年代久远,造型独特,分叉99枝,粗壮匀称,各枝相拥而上,远眺形似一朵蘑菇,行人至此,无不驻足观看,连称神奇。 --人口总数:2311人 农业人口:2200人 非农业人口:111人 --行政区面积:11.2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923.0亩 --主要民族成分:仡佬族,苗族,汉族 发展口号:打造茶叶专业村 --所辖村:马南迁,三水坝,保上,鱼克村,大湾,凉风 生产总值:800.0 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茶业 名特产品:茶叶 办公所在地:谢坝乡三水坝组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