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家沟村于2005年撤办并村,由打古、夏家沟、少云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处三桥镇中心所在地200米,距道真县城46公里;东与阳溪相接,南与塘村相邻,西与桥塘村相连,北与新生相接,辖26个村民组864户3327人。共有耕地面积2929.3亩。辖区平均海拔700米左右,气候温和。
永锡老龙洞溪流纵穿村内。人居环境好,水资料丰富。夏家沟优质高产粮油基地紧靠河流两岸,畜牧业持续发展,农民经济收入高,主要也外出务工和种养业为主,人均年纯收入2300元左右,待开发资源丰富,休闲旅游开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325107 | 563500 | -- | 查看 夏家沟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接龙村 |
接龙村位于三桥镇以北,由以前的北基、中坝、河坝等八大自然村合并而成 ,全村共5900余人,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全村以“夯实基层基础、推动科学发展、突出重点产业、构建和谐接龙”为主题,以烤烟生产为主要产业,新建茶叶、经果林、中药材、反季节蔬菜等新兴产业。 全村烤烟种植面积2300亩,产量56.5万斤,年产值450万元。现已形成龙井山、茶天平、跃进、平原,断领山五个烤烟基地。全村在稳定烤烟生的基础上,新建坪上茶叶基地500亩,平原玄参,黄连基地200亩,后河核桃基地500亩,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基本成形,为接龙村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杠村村 |
杠村村由原陵江、胜利、大标水、长坪四个自然村组成,距三桥镇所在地15公里,道真县城60公里,重庆武隆县城80公里,东与阳溪接壤,南与北元村香树林相连,西与北元繁荣相接,北入大沙河保护区。所辖27个村民组,897户,3644人,全村共有驻村干部4人,民选干部3人,党支部5个(其中机关支部1个、农村支部4个),有机关党员11人、农村党员66人(其中56岁以上党员49人,流动党员30人)。 共有耕地面积7868.9亩,平均海拔800米左右,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有独特的土壤结构,盛产杠村优质贡米,主要经济来源是靠外出务工和烤烟生产及常规农业收入为主,年人均收入1650元左右,蕴藏丰厚的自然资源,适宜中药材、干果等产业发展。目前受交通、信息闭塞导致贫富差距较大,贫困人口占全村的三分之一以上,基本以国家救助、救济维持正常生活。 |
凤山村 |
凤山村位于三桥镇南面,与大矸镇,本镇塘村村相邻。距道真县城40公里,海泼650米-1200米。全村共辖4个自然村35个村民组3600余人。群众以种养业收入和务工收入为主。 凤山村交通便利,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全村35个村民组已通公路,较好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多种作物生长。近年来,村支两委着力在“经济兴村,素质兴村,和谐新村“三大兴村战略上下功夫,强化产业建设,注重党员群众综合素质提升,全力推广社会,改善民生,推广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 |
塘村村 |
塘村村是2005年撤办并村,由塘村、联生、木耳朵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距三桥镇中心200米,距道真县城44公里;东与阳溪接壤,南与大矸福星相邻,西与凤山村相连,北与桥塘村相接,辖20个村民组718户3416人。共有耕地面积2929.3亩。辖区平均海拔700米左右,气候温和。人居环境好,水资源丰富,塘村村腹地被永锡河流、海洋溪河流汇聚环绕而切割。 畜牧业持续发展。农业基础地位增强,所辖塘村坝、力元坝、雷家坝三个优质高产粮油基地紧靠河流两岸并遥相呼对。农民经济收入高,主要以年出务工和种养业收入为主,人均年纯收入2300元左右。待开发资源丰富,适宜水电站、休闲旅游开发。 |
桥塘村 |
桥塘村于2005年撤办并村,由黄村、桥塘、二甲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处三桥镇中心所在地,距道真县城44公里;东与塘村相接,南与凤山相邻,北至夏家沟相接,辖24个村民组1339户5591人。共有耕地面积2929.3亩。辖区平均海拔800米左右,气候温和。人居环境好,水资料丰富。 畜牧业持续发展,农民经济收入高,主要也外出务工和种养业为主,2010年新建蔬菜基地1个,面积200亩,花椒基地1个,面积300亩。人均年纯收入2300元左右,待开发资源丰富,适宜水电站、休闲旅游开发。 |
夏家沟村 |
夏家沟村于2005年撤办并村,由打古、夏家沟、少云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处三桥镇中心所在地200米,距道真县城46公里;东与阳溪相接,南与塘村相邻,西与桥塘村相连,北与新生相接,辖26个村民组864户3327人。共有耕地面积2929.3亩。辖区平均海拔700米左右,气候温和。 永锡老龙洞溪流纵穿村内。人居环境好,水资料丰富。夏家沟优质高产粮油基地紧靠河流两岸,畜牧业持续发展,农民经济收入高,主要也外出务工和种养业为主,人均年纯收入2300元左右,待开发资源丰富,休闲旅游开发。 |
新生村 |
新生村位于三桥镇北端,辖25个村民组3652人,下设3个支部共有党员62人,行政区划分面积约为22.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4000余亩,平均海拔800余米。森林、水资源丰富,待开发荒山荒坡面积广,新生村在外成功人士多,主要以务工收入为主。 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各谐新生,生态文明新生”为目标,稳住烤烟产业、畜牧产业、积极发展壮大茶叶、金银花产业,做强高粱产业,引进核桃、花椒、中药材种植业,积极探索旅游业,为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 |
北元村 |
北元村位于三桥镇所在地的北部12公里,距道真县56公里,东与阳溪镇接壤,南与新生相邻,本西与武隆县相连,北与杠村村相接,辖25个村民组651户2621人,共有耕地面积2135.5亩。辖区平均海拔850米左右,气侯温和,人居环境好,水资源丰富,畜牧业持续发展,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民经济收入可观,外出务工和种养业收入为主,人均年纯收入2000元左右。待开发资源丰富,适宜水电站,休闲旅游开发。 三桥镇北元村严格按照《关于印发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推进扶贫攻坚有关配套政策的通知》,结合镇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积极发展特色产业,让群众增收致富。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一、在富强青杠岭发展核桃300亩。 1、苗木。由政府统一采购,包片干部签字确认,村核实盖章后,按每亩25株发放苗木,经县人民政府验收,成活率达不到95%以上的,不足部分由农户自行负责。 2、肥料。由县人民政府按1斤/株统一采购复合肥,由相应村统一发放。 3、打坑。项目实施结束验收合格后按2元/个进行补助。 4、管护方案。在项目实施结束后另行制定。 5、自筹资金。项目实施前,项目户按1元/株标准自筹资金由包片干部收取,由相应村统一交财政所。若因发放苗木资金收取不到位而发放苗木的,由包片干部负责。 二、在富强青杠岭发展玄参300亩。 1、种子。由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玄参种苗事宜,农户自行购买,经县人民政府验收合格,成活率达95%以上的,按280元/亩现金兑现种子补助,不足95%的据实兑现。 2、肥料。由县人民政府统一组织采购有机肥,按40公斤/亩标准发放。 3、整地。要求相对集中连片,由县相关部门验收后,按照20元/亩标准进行补贴。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