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坪村位于务川县中部,镇南镇的南部,全村共有5286人,1238户,外出务工人员1800余人,有15个村民组,党组织14个,有0党员124名。地域面积17km2,平均海拔960m,有耕地面积4198亩,森林覆盖率达43.5%,人工种草面积1250亩。道德公路穿梭而过,是镇南镇较偏远的山区村。
今年来,泰坪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地处半高山的特殊区位条件、依托项目建设、夯实场镇建设、改善交通环境、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着力黔北民居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抓民生、促稳定的工作思路,实施了移民搬迁72户,形成了场镇新街800米,实施了近300万元的畜牧养殖基地1个,实施了中药材——何首乌基地600亩1个,日本藤梨基地100多亩1个。建成留守儿童托管中心1个,2010年全村烤烟产值280万元,畜牧业产值50万元,粮食、油菜、花生等喜获丰收,全村经济收入呈上升趋势,村民生活逐步迈向小康。
总结经验谋发展,继往开来创新篇,村支两委围绕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维护生态平衡”为主题。以“稳定烤烟产业,巩固畜牧业,培植中药材产业,构建和谐村寨”为载体。以打造移民新街黔北民居建设为示范;以发展金堂、云山、鲤鱼池烤烟现代农业为突破口;以推进畜牧养殖和中药材为重点;以抓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保障,深入开展好各项工作。
据县级供销社负责人介绍,“新网工程”建设逐步完善了为农服务体系,并至少在以下四方面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是扩大了农村就业机会。每家村级综合服务站的服务人员一般有2至3人,全县建设的数千家村级综合服务站,为农村提供了数目可观的就业岗位。
二是拓展了农村技物结合的新领域。在建立村级综合服务站的基础上,依托龙头企业形成配送中心,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调控和辐射能力,使综合服务站的服务功能得到增强,增加了城乡商品交易的数量;同时通过综合服务站的文化、教育与科技等活动,拉近我省山区农村与大市场在物流、技术流、信息流上的距离,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提高农民收益。
三是带动了农民消费观念改变,拉动了农村市场,促进了农村商品流通,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减轻了农民负担,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使供销社与村集体、农民群众的联系更紧密。
四是拓展了村级思想教育领域,强化了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供销社通过与村支“两委”合办综合服务站,不仅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为党的基层组织奠定物质基础,而且推进了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促进农民交流思想,有助于良好村风民风的树立。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520326104 | 564300 | -- | 查看 泰坪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镇南社区 |
一、地理位置 镇南镇镇南社区地处县城南面,位于镇南集镇,东、南与同心居相连,北、西与镇南居接壤,离县城公路20公里,与政府相隔0.2公里。 二、地形地貌 全居总耕地面积1515亩,其中田810亩,土705亩,整个地形呈四边形,地势较低且平坦,是我们镇人居最密的地方,有对称相应的老新街,绿化很好,空气清新,有饭庄、农家乐、书店、旅社、休息娱乐场所等。 三、气候气象 我居属亚热带北缘湿润季风气候区。总的特征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宜人。冬季长,春秋短,年平均气温17.4℃左右,年总积温47800,全年光照时数平均为145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230.7mm,无霜期301天以上,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和发育,昼夜温差明显,季节变化富有规律,通常夏季湿润多雨,冬季干旱少雨。 四、水坟植被 全居水资源主要有两条河流穿境而过,河床较高,没有发洪水带来的危险,水资源十分充足。水清如镜,水质特好,无污染、纯天然,居民100%安装上至高而下的山矿水。 五、行政概况 我居成立于2005年,辖7个居民组,现有989户,2934人,是由原镇南村划分出来的。全居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540人,占总人口数的86.57%以上。近些年来,该居人口自然增长率符合国家政策要求,指标控制在7‰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地方平均水平,约5538.8元/人均。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平安创建先进居”和“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先后被镇党委、政府评委“先进基层党组织”。 六、经济发展状况 该居产业主要以农业农产品和个体户经营为主,同时第二、三产业也得到很好发展。辖区有大企业水泥厂,带动了30人就业,第三产业是我居面前就业形势好的产业,2010年度居级经济总产值达1625.0839万元,总产值构成中农业收入100.00万元,所占比例为6.15%; 商业收入1000.00万元,占61.54%;交通运输业300.00万元,占18.46%;建筑业150.00万元,占9.23%;餐饮业收入值75.1万元,占4.62%。 七、社会发展状况 近几年来,居支两委针对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实际,切实以新农居建设为载体、以生态示范居的创建为平台、以农居环保项目的实施为契机,扎实稳妥地推进生态居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组组通公路,实现了组组户户通电通水,电视、电话普及率为100%,新建变电站站一座,网络信号履盖全居,新农村建设初具规模,五保户、低保户生活已得到保障,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为加快铝工业建设和移民搬迁安置,为解决征地所产生的纠纷居支两委作出了很大努力,到目前已成功调解57起民事纠纷,该工作已成为该居最主要的工作。 八、能源现状分析 该居能源资源丰富,生物能源主要有农作物秸杆和薪柴,开发新能源主要有沼气、太阳能及薪炭省柴灶、水能等。 |
同心村 |
同心村组建于2003年3月份,位于务川自治县北面,镇南镇的东北面,村委会所在地距务川县城22公里,距镇南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交通主干道务彭公路贯穿全村,全村总面积35平方公里,下辖25个村民组,现有农户1732户,总人口6859人,党员107人;村干部8人。 耕地总面积13936.3亩,其中田5083亩,土8853.3亩。近年来,村、支两委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提出了“粮油稳村、烤烟强村、畜牧业兴村、果业富村”的经济发展思路,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烤烟年均产值130万元以上;每年为财政提供税收13万元;通过这些措施,拓宽了人民群众增收的途径。2009年度和2010年度在各项工作考评中被镇南镇党委评为综合考评全镇第一名。 2010年底,实现人均纯收入2750元。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以“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为契机,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人居环境,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共修建沼气池520口,改厕改灶470户,通自来水1700户,改建房屋25户,新建房屋154幢,宣传栏2个。通过这些措施,实现了同心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同时加大工业园区的建设,目前同心村铝工业园区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
桃符村 |
桃符位于务川县城北面,离县城较近,有“务彭”、“道德”两条公路纵横贯穿,是全县的交通枢纽;全村17个村民组,1148户,4413人,党员101人,流出外出务工人员1400余人,区域面积3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580亩,这里气候宜人,年平均温度17℃,平均海拔630米,盛产烤烟、油菜、花生、玉米、水稻。近年来,依托国家扶贫政策,通过土地流转调整,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金银花种植业,为农民增收开拓了新路子,是镇南镇经济发展的领头村。 桃符村人文历史悠久,是“字仓”的故乡,有古老的贞洁牌坊;近年来这里也成为乡村旅游胜地,有远近闻名的舒馨山庄,响誉盛名的镇南藤梨;同时,还有天然洞溪山泉水厂及务川最大的企业——东升晨鹤氟业有限责任公司落户桃符村。农特产品豆腐干、酥食、麻饼远近闻名;这里的人民勤劳,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呈现出蓬勃的生机,正向人们展示一个和谐、繁荣、秀丽的新桃符。 桃符村连续7年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多次荣获农业生产综合考核第一名,2011年人口与计划生育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村居和市级计生协会先进集体。 |
泰坪村 |
泰坪村位于务川县中部,镇南镇的南部,全村共有5286人,1238户,外出务工人员1800余人,有15个村民组,党组织14个,有0党员124名。地域面积17km2,平均海拔960m,有耕地面积4198亩,森林覆盖率达43.5%,人工种草面积1250亩。道德公路穿梭而过,是镇南镇较偏远的山区村。 今年来,泰坪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地处半高山的特殊区位条件、依托项目建设、夯实场镇建设、改善交通环境、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着力黔北民居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抓民生、促稳定的工作思路,实施了移民搬迁72户,形成了场镇新街800米,实施了近300万元的畜牧养殖基地1个,实施了中药材——何首乌基地600亩1个,日本藤梨基地100多亩1个。建成留守儿童托管中心1个,2010年全村烤烟产值280万元,畜牧业产值50万元,粮食、油菜、花生等喜获丰收,全村经济收入呈上升趋势,村民生活逐步迈向小康。 总结经验谋发展,继往开来创新篇,村支两委围绕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维护生态平衡”为主题。以“稳定烤烟产业,巩固畜牧业,培植中药材产业,构建和谐村寨”为载体。以打造移民新街黔北民居建设为示范;以发展金堂、云山、鲤鱼池烤烟现代农业为突破口;以推进畜牧养殖和中药材为重点;以抓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保障,深入开展好各项工作。 据县级供销社负责人介绍,“新网工程”建设逐步完善了为农服务体系,并至少在以下四方面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是扩大了农村就业机会。每家村级综合服务站的服务人员一般有2至3人,全县建设的数千家村级综合服务站,为农村提供了数目可观的就业岗位。 二是拓展了农村技物结合的新领域。在建立村级综合服务站的基础上,依托龙头企业形成配送中心,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调控和辐射能力,使综合服务站的服务功能得到增强,增加了城乡商品交易的数量;同时通过综合服务站的文化、教育与科技等活动,拉近我省山区农村与大市场在物流、技术流、信息流上的距离,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提高农民收益。 三是带动了农民消费观念改变,拉动了农村市场,促进了农村商品流通,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减轻了农民负担,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使供销社与村集体、农民群众的联系更紧密。 四是拓展了村级思想教育领域,强化了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供销社通过与村支“两委”合办综合服务站,不仅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为党的基层组织奠定物质基础,而且推进了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促进农民交流思想,有助于良好村风民风的树立。 |
新阳村 |
新阳村位于镇南镇南面,东与柏村镇接壤,素有镇南镇南大门之称。务彭公路、务焦公路纵横交错,穿村而过,是全县7个乡镇通往县城的必经之地。 全村辖17个村民组,共812户3008人,现有干部7人,有支部3个,党员59名,地域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58亩,林地面积1835亩。这里山青水秀,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民风纯朴;交通方便,人杰地灵;是社会各界人士投资搞开发的理想之地。 近年来,村、支两委在镇南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提出了“粮油稳村、烤烟强村、畜牧业兴村、果业富村、乡村旅游带村”的经济发展思路,狠抓产业结构调整,村内已建有新科复合肥厂、畜牧养殖基地、大棚蔬菜基地三大经济组织,待开发的资源有旅游娱乐业、林业、水利、电力等。 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以“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为契机,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人居环境,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实现了新阳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 申修榜:男,仡佬族,53岁,0党员,退武军人。2009年他组织修建富源楼娱乐休闲山庄,面积有1000m2,座落于新阳村旧青坝组。整个山庄以传统木质结构为主,充满着浓烈的仡乡气息。山庄内设休闲、娱乐、渡假、餐饮等服务。年收入达60万元。 |
镇南村 |
镇南村地处务川至澎水公路沿线,务川至镇南集镇所在地公路贯穿 镇南村全境,桐堡、红卫、红岩,2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410户,总人口5612人,全村区域面积31.4平方公里,田土总面积3758亩,其中土2508亩,田1250亩,退耕还林面积2200亩,全村党员77名,村支两委干部共8名,镇南村人均收入1250元。 镇南村原有学校3所,(东风小学、红卫小学、桃子小学),桃子小学也合并在镇中心完小,现在有2所小学,共有12个班(各6个班),共有教师18人,其中:东风小学教师10人,红卫小学8名,2间学校共有学生350人。 人、畜饮水覆盖达95%,通组公路20公里,县道与通组公路纵横交错,交通发达。 镇南村是镇南镇典型的中心村,桐堡组核桃育苗基地是镇南村群众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同时也是镇南村一道亮丽的风景,它这里有一条务彭公路穿梭而过,路过这里的人们都要在这里停留一会儿,尝试一下这里的自然风景,还有附近的农民群众都要到这里来歇歇凉,此地也更是人们避暑的好去处,还有许多路过的游客,都要在这里逗留几个钟,都喜欢在这里打打牌,下下棋类什么的,真是让人有一种过而不忘的感觉。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