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贵州省 >>遵义 >> 务川县 >> 泥高镇 >> 栗园村

栗园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栗园村谷歌卫星地图)


栗园村简介

  栗园村距泥高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与浞水、砚山、分水三镇相连。行政区域面积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652.2亩,现有人口3743人, 共949户, 其中农业人口3727,非农业人口16人,主要民族是苗族、仡佬族、土家族和汉族,下辖12个村民小组。主要的经济来源有烤烟和畜牧业,土特产有野生天麻,大白豆, 野生猕猴桃,野生人参,在栗园村境内有西南第一大草场。奇形怪状的石林群,远近闻名的烤全羊。
  栗园草场堪称中国西南第一草场,南起都濡,北迄濯水。方园10万余亩,海拔约1360米,为泥高乡之境域。场内牧草丰茂,生机盎然。上有奇石如林,名叫石林。周边有梅古洞飞瀑、槐溪河、响水泉、大岩门、小岩门、青坪水库等景点。该草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热同季。草场上牧羊的姑娘,跃马的小伙,融融乐乐,情旷意悠。
  栗园村境内的栗园石林南北一线有三片,其中堪称务川一绝的一片位于栗园草场北端,早已远近闻名,吸引着八方游客。奇石分布于相连两丘之顶约0.5平方公里内,如天柱,如春笋,拔地而起,指天直立,争奇斗胜。该石林分为三组,第一组柱子最多居于中间。这组有招手迎宾、乘肩观景、猪八戒背媳妇、断桥等多种造型。第二组位于第一组东面,有大小石柱10余根,其中一石脚粗颈细,顶如鸭蛋,酷似蘑菇,美称“石菇竟秀”。第三组位于第一组西侧,仅有一柱,头大身长微弓,似旅游落伍者,命名“览景登山”。最引人入胜的是第一组中靠西面的那丛石柱,每根头部附生藤萝,青枝绿叶,覆顶披肩,四季不枯,远看如面东伫立的阿拉伯男子,又似头带浩然巾的中国古代男士。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520326200 564300 -- 查看 栗园村谷歌卫星地图

栗园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栗园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泥高村

  泥高村位于泥高乡政府所在地,全村辖14个村民组,共1612户,6528人,村党总支下设六个党支部,党员71人,其中60岁以上党员27名,35岁以下党员15名,女党员7名,高中及以上文化党员10名,小学及以下文化党员33名,现有耕地面积为13762.4亩(其中田4021.9亩,土9740.5亩)。   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泥高村党总支坚持以“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个主线,以开展“三中心一协会”工作为载体,切实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以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为目标,不断增强自身建设,创新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真抓实干,加快发展,使各项工作得到了全面发展。   泥高乡有中国高台舞狮之乡之称,其表演的“攀崖摘桃”、“宝塔指天”、“彩斗”等惊险动作扣人心弦,曾在中央电视台专题播出。主要表演者在泥高村境内的罗家湾组。   

镇江村

  镇江村位于泥高乡南面,距泥高乡政府10公里。所在地分别与青龙,老鹰,高炉村接壤。全村13个自然村民组,共1206户,5409人,5个党支部,党员75名。耕地8262.3亩(田2109.7亩、土6152.6亩),规划煤矿一间。全村主要经济收入是种植业(烤烟、水稻),养殖业(鸡、鸭、猪、 牛、马),服务业(个体经营、建筑),劳务输出。   2011年,在村党总支,村委的带领下,全村正在以“坚持科学发展,共建和谐镇江”为目标。以“三中心”“一协会”为载体,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契机,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动镇江村的 新农村建设。   镇江村建成农家书屋,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整合了资源优势,建成警务室、党员远程教育室、阅览室、人民调解室等。便民服务中心建办后,为村民提供了方便,安全实惠消费,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确保按照市、县小康村创建便民服务中心的规范化建设要求,使便民服务中心这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明之花一定能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竹园村

  竹园村位于务川县西北方向,距务川县城4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7°47′-107°48′,北纬28°42′-28°43′。四周悬崖陡壁,东有栗园村,西与道真县接攘,南连老鹰村,北接浞水镇。是务川的西北大门。全村地貌山高谷深,山峦重叠,群峰挺拔,道路崎岖。典型的卡斯特地貌。海拔高度1100米,年平均气温13℃。年积温4694℃,无霜期243天,年均降雨1445毫米,年日照时数103小时,常年低温多雨多雾,冬有严寒,夏无酷暑。全村地域面积为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35.6亩,其中田2429亩,土5706.6亩,人均占有耕地2.01亩,人均基本农田0.6亩,境内耕地主要以坡耕地为主,水田主要分布在低洼地带。森林覆盖面积585公顷,覆盖率22.4%,主要以用柴林、灌木林为主,兼有松、杉、柏.旅游资源丰富,山清水秀,夏季气候怡人,有龙塘沟大峡谷景点。可供开发的人文旅游资源有远近闻名的傩戏。   村辖3个自然村,共13个行政组,4300多人,境内现有小学2所,教职员工16人(含代课老师2人),在校学生32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设有远程教育接收站点1个。有卫生室1间,医护人员1人,目前全村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5%以上。   位于泥高乡竹园村中心组的“双桥”,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因为是在两条小河流的汇合点每条小河上都有一座桥,故称“双桥”。两座桥均为石桥,古色古香,没有一处有钢筋混泥土,全部用手工打磨的岩石筑成,其结构合理,做工精细。历经岁月的洗礼,两个多世纪过去了,双桥依然静静的为村民的出行履行自己的职责。传说“双桥”是竹园村洞口组村民因为相信“风水”先生的高见,说洞口组的风水由中心组向远方溜走,如要保住风水,要在中心组筑桥,便能保住不溜走,于是洞口组的老前辈们便在这里建成了这两座古老的老石桥。   

栗园村

  栗园村距泥高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与浞水、砚山、分水三镇相连。行政区域面积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652.2亩,现有人口3743人, 共949户, 其中农业人口3727,非农业人口16人,主要民族是苗族、仡佬族、土家族和汉族,下辖12个村民小组。主要的经济来源有烤烟和畜牧业,土特产有野生天麻,大白豆, 野生猕猴桃,野生人参,在栗园村境内有西南第一大草场。奇形怪状的石林群,远近闻名的烤全羊。   栗园草场堪称中国西南第一草场,南起都濡,北迄濯水。方园10万余亩,海拔约1360米,为泥高乡之境域。场内牧草丰茂,生机盎然。上有奇石如林,名叫石林。周边有梅古洞飞瀑、槐溪河、响水泉、大岩门、小岩门、青坪水库等景点。该草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热同季。草场上牧羊的姑娘,跃马的小伙,融融乐乐,情旷意悠。   栗园村境内的栗园石林南北一线有三片,其中堪称务川一绝的一片位于栗园草场北端,早已远近闻名,吸引着八方游客。奇石分布于相连两丘之顶约0.5平方公里内,如天柱,如春笋,拔地而起,指天直立,争奇斗胜。该石林分为三组,第一组柱子最多居于中间。这组有招手迎宾、乘肩观景、猪八戒背媳妇、断桥等多种造型。第二组位于第一组东面,有大小石柱10余根,其中一石脚粗颈细,顶如鸭蛋,酷似蘑菇,美称“石菇竟秀”。第三组位于第一组西侧,仅有一柱,头大身长微弓,似旅游落伍者,命名“览景登山”。最引人入胜的是第一组中靠西面的那丛石柱,每根头部附生藤萝,青枝绿叶,覆顶披肩,四季不枯,远看如面东伫立的阿拉伯男子,又似头带浩然巾的中国古代男士。   

青坪村

  青坪村位于泥高乡北面,东与镇南镇相邻,西与竹园村相邻,南于泥高乡相邻,北与栗园村相邻。道德公路穿境而过,同村公路全线贯通,烟区公路延伸至各村组,全村地域面积24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组,21个自然组,全村723户,2933人。全村党员56人,其中女党员4人,中专及以上学历的党员6人;独生子女户一户,二女结扎户5户;劳动力输出840人。   全村耕地面积7167.8亩,其中田697.1亩,土6470.7亩,平均海拔在1200米左右。凭借土地优势、地理优势和青坪人的勤劳智慧,使烤烟成为青坪村的一项支柱产业,目前青坪村正在走畜牧养殖兴黔富民之路,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产业,是其成为青坪人的另一项致富门路;青坪村还有波光粼粼的青坪水库,是垂钓休闲的好地方。   泥高乡“生态农业+休闲”为主题的青坪—栗园沿线乡村旅游开发初具雏形,正着力打造以栗园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和休闲旅游,对仡佬文化中心、人文旅游新区打造起到了助推和积聚实力作用。根据县旅游总体规划,我乡结合境内产业、资源、区位优势,着力挖掘发展高台舞狮、唢呐、锣鼓、傩戏等传统农村特色文化和魔芋产业农业园区,青坪水库、石林等自然资源开辟乡村旅游,新建了“栗园休闲山庄”,正在设计青坪岛上——-井水库——栗园草场——栗园石林——栗园度假村(食宿)一日游路线。   

青龙村

  青龙村位于泥高乡北面,距政府所在地3公里,北连泥高村,南靠老鹰村,东接镇江村,行政区域面积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91.9亩,其中田594.7亩,土2997.2亩。是全乡地域面积最小的一个村。全村共有408户人家,1824人(农业人口1812人,非农人口12人)。境内居住民族主要有仡佬族、苗族、土家族和汉族人。全村共辖5个行政组,13个自然小组,2个自然村(原金龙村和清河村)。主要经济产业有烤烟、畜牧业。主要旅游景点有远近闻名的石上树。   在泥高当地流传着一句话“此事如能办成,除非石头开花”,这在常人想来是异想天开,但是,在青龙村的-沟就有这么神奇的景观,不仅在石头山长树,这树每年还要开一次花。这棵树呀可有一个凄美的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当地的一个贫穷的仡佬男孩爱上一个富裕的苗家姑娘,姑娘的父母因嫌男家过于贫穷,就坚决反对这门亲事,姑娘因此非常生气,她的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宽心就对她说:“如果他想娶你也行,叫他等到我家院坝边的石头长树开花”。姑娘把父母的话传给了男孩,男孩信以为真,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就到那石头边长跪,祈求苍天长眼,石头上长树开花,但是他的愿望没能实现就一病不起。此事被下凡的月老知道了,就把男孩变成一棵会开花的树嵌到这石头上,长久的看着女孩,女孩看见石头上长树了、开花了,但是看不见男孩了,于是她伤心的哭,哭干了泪水,泪水化作多情的薄雾每天清晨缠绕着多情的石上树,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高炉村

  高炉村位于泥高乡西南方,距避署胜地泥高集镇15公里,距栗园大草园25公里,东与镇南镇泰坪村富强组毗邻,南接都濡镇岩湾村,西接涪洋镇的双河村,北靠镇江村,总面积22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组,总人口4358人,绝大部分是仡佬族、苗族、土家族,也有极少数汉族。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不断发展,劳动力输出逐步增加,现有1116人流出在外务工,男劳动力为650人,女劳动力为466人,经济收入大概为1340万元,全村烤烟年任务为39万斤,经济收入大概为240万元,畜牧业收入大概15万元,粮食收入大概为200万元,人民生活已逐步迈向小康,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遍地是黄金的宝地,有待开发的一块“处女地”,掘地三尺随处可见“黑黄金”——煤矿,有的地方是走路都可以踩出煤来,这就是人们说的露天煤----亦名“鸡窝煤”,这里是有名的煤村。现也有地质部门在这里架起了钻探机,轰隆的机器声为这片沉寂的土地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也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带来了希望。   

老鹰村

  老鹰村位于泥高乡西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全村辖16个行政组,4274人。总面积38.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765.9亩。全村荒山草坡及灌木林面积达26494.1亩,其中在比邻正安县、道真县的“一脚踏三县”的位置原始生态保存完好,古树参天,常年青山绿水,野生资源丰富,风景十分优美。且矿产资源丰富,拥有可开采的工业煤矿达20亿吨以上,是全县煤业的主产区。   老鹰村“一脚踏三县”之自然风光:该地山清水秀,原始生态保存完好,野生资源丰富,每年从如春开始至秋末,到处鸟语花香,如入人间仙境。   老鹰村塘坝国营林场有上百亩原始林木,坐落早群山之间,连绵起伏。若雨后天晴,整片森林在云雾间忽隐忽现,如上天上仙境,林间珍禽野兽成群结队,穿梭在林间。   由于地理地貌特征,村内自然溶洞很多,可谓百米一小洞,千米一大洞。洞内石钟乳千姿百态,由此产生的典故故事也层出不穷。   


栗园村特产大全




栗园村景点大全